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子银行发展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移动支付 面临的问题 发展前景
一、移动支付的定义及相关业务
移动支付是指使用手机、PDA、笔记本电脑以及其他移动通信终端和设备,无线银行转账,支付,购物和其他商业交易。当前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和有线网络购物,顾客必须支付现金或在指定的机器上付款,使用诸多不便。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支付技术的迅速发展,金融支付系统中有线将向无线,移动电子支付过渡。广泛的业务需要,使手机支付成为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庞大的产业。
二、移动电子商务的优势和劣势
优点:
1.用户大规模
去年年底,中国的手机用户已接近10亿,从用户的角度来看,移动电话用户基本上包含消费市场的高端用户以及在传统的互联网中缺乏支付能力的年轻用户。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移动支付的规模和用户的消费能力,都优于传统的电子商务模式。
2.拥有更好的身份验证基础
移动电子商务的优势是手机号码有一个独特的,可以确定一个用户的准确身份。
3.移动电子商务更适合现阶段流行的商业应用
移动通信用具有灵活,方便的特点,在个人消费领域,提供流行的商业应用,因此BTOC可能成为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模式。移动电子商务市场的未来将被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自动支付系统,包括自动售货机,停车场计时器,自动售票机,半自动支付系统,包括商店的现金寄存柜机,出租车计价器,每天收费系统,包括水,电,气和收集,以及其他费用等;与此同时,也可以运用于互联网接入支付系统,包括登录商家的WAP网站购物。
相关的局限性:
1.面临的风险和问题
(1)信用体系的风险
无论是网上银行,手机银行,都涉及到信用体系,中国目前的个人信用体系尚未建立了信用体系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2)技术的安全风险
电子商务交易必须有性别的保密性、完整性、鉴别性、不可伪造性和不可抵赖性。
无线网络技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应该尽快研发有效抵御手机病毒防护软件,同时也要考虑无线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交易中途中断,以及无线终端很容易丢失和被盗等诸多问题。
(3)产业链成熟
移动支付服务从设备制造商,银行,信用卡组织,移动运营商,或移动支付平台运营商,商业机构,SIM卡供应商,手机制造商,用户和组成等方??面的都已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
(4)用户的使用习惯以及安全性
绝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使用的货币或信用卡,但对于手机支付还是比较陌生的。此外,重要的是,人们对移动支付业务的安全性的有着很多的疑虑。事实上,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是可以得到保证的,但人们仍然不相信。
(5)隐私问题
移动支付涉及到个人信息的管理,以及如何保护客户隐私。
2.金融监管和标准
移动支付是一个新的支付体系,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机构和组织能够提供接受国际多标准的移动支付技术。同时这里面也存在着行业自律,产品价格,增值服务的多方面问题。此外,在有关法律,法规的出台的同时加强以市场为导向的银行和电子支付公司之间的商业运作合作,将促进产生多一个双赢和谐局面。
三、移动支付相关技术和安全性
1.远程支付
(1)SMS技术
SMS是使用最广泛的移动通信服务。目前,作为移动支付手段的文本消息,可以实现,如“手机钱包”,充值,缴费,购买彩票,电影票和手机银行等功能。目前在我国也拥有更多的更成熟移动支付技术。
2.WAP技术及其他
移动通信协议,如WAP,CDMA 1X和未来的3G等。WAP2.0的模式有利于实现电子商务的终端到端到端安全需要,可以提供TLS隧道。3G,能够处理图像,语音,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各种信息服务。
(1)使用JAVA / BREW
这两种技术的无线数据业务的发展,支持在手机上的其他软件。与无线Java相比较,BREW是更底层的技术。 BREW能够调动更多的潜在的应用,其应用的效果会更好地支持移动终端,应用开发人员可以更容易地开发每个终端。无线Java是开放的,而BREW是高通公司所垄断的。这恰恰是限制一定程度上的BREW开发进度。
四.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从全球来看,3G商用进程,从日本和韩国向欧洲推进,同时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成为移动运营商新的业务增长点。对于中国移动支付服务:大多的移动用户和银行卡的用户提供了一个有吸引力的用户群数量,信用卡使用习惯的不足留给移动支付巨大的市场空间和不容置疑的发展前景。
截至2005年5月,中国手机用户达到450万张银行卡,共发出超过900万,到2009年预计将达到600万移动电话用户。这样一个巨大的手机消费群体和银行卡持有人的数量,将为移动支付服务提供一个良好的用户基础和发展空间。
通信运营商在语音服务市场趋于饱和的情况之下,移动通信和金融业务的结合,无疑将成为移动增值服务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点。对于银行,移动支付——可以有效地降低运营成本。在链中的各方利益的驱使下,银行将积极推动移动支付。移动支付应用业务的不断扩大,将加速移动支付的发展步伐。随着科技的进步,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制约因素正在逐步减少。产业链正在走向成熟,有关法律,法规日趋完善。服务提供商提供的服务更加贴近客户的需求。
总之,移动支付是电子支付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技术,产业链和法律,法规的稳步提高,手机支付将成为电子支付的主流。
参考文献:
一是经济总量不大。2014年我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4户,主营业务收入210亿元,在全市排名第7位,对于财政总收入在全市列第一方阵的县来说工业经济的总量偏小,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贡献不大。
二是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经济结构单一,资源型、粗放型产业仍占主导地位,对铁、煤、钨、水泥的依赖性过大,新型产业虽已形成,但未能起到主导作用。
三是企业融资困难。融资难一直是困扰企业、制约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虽然我县中小企业担保贷款中心每年发放了几千万元,加上“财园信贷通”政策,为园区企业增加了贷款额,但由于商业银行受贷款审批权的授权控制(2014年我县商业银行存贷比为37%,全市倒数第2),再加上我县企业规模小、个别企业诚信度不高等原因造成企业融资困难。
四是平台建设有待完善。园区的基础功能配套还不完善,各种生产性、生活性设施缺失较多,尚无医院、小学、电子商务、金融、物流等平台。
五是企业人才匮乏。我县园区企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企业经营者和职工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真正懂技术、懂管理、懂财务的人员不多,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更是寥寥无几,导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科研力量不强。
为加快全县工业经济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一、抓产业做大总量。为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做大工业总量:一是要持之以恒地培育壮大液压机电、绿色食品、电子信息三大产业,突出三大主导产业的带动作用,推进产业集群化、特色化发展。按照机电产业重补链,电子产业重升级的思路,填平补齐产业链,加快壮大产业规模,促进产业上下配套,抱团发展,着力打造百亿产业群。二是突出招商重点,开展专业招商、产业招商、补链招商和中介招商,特别要充分发挥好唯冠油压、海能电子、开元食品以及新引进的中广核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断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集群。三是在企业帮扶方面出新招,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优惠政策,营造安商亲商良好氛围,对发展前景好、潜力大的园区企业,在资金、用地、用工等方面给予“一企一策”扶持。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以及有市场、有技术、有效益、有发展前景和信用记录良好的的企业,但暂时出现经营和财务困难的予以大力支持,逐年逐步的提升企业的贷款规模和比重。
二、促转型提质升级。为可持续发展,我们要痛下决心走企业转型升级之路。一要制定实施企业技术进步与转型升级规划,设立专项扶持基金,培育壮大基础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二要强化引导服务。针对企业主不知向哪转、怎么转的问题,行业主管部门应通过加强引导,组织相关企业和人员到升级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成功的企业参观学习,汲取他们的经念和教训,并协助企业结合本身的实际,确定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使企业准确定位,少走弯路,树立企业转型升级的信心。三要加快组织实施。对铁、煤、钨等矿产品、木竹等林产品引导企业由卖原料转为粗加工再向深加工转型;对来料加工的电子企业向进料加工转型;对高耗能企业向低耗能企业转型;对粗放型经营企业向深加工企业转型,不断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企业向规模化、技术化、品牌化发展。
三、强平善功能。园区平台建设是服务园区企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近几年来,县财政每年投入上亿元用于园区基础实施建设,园区设施日臻完善,但园区服务平台的建设仍滞后于园区企业的发展,如员工就医、子女上学、娱乐消费,特别是金融和物流方面与园区企业的发展存在不小的差距。为此要始终贯彻“把园区当城区建”的理念,统筹、细化、优化园区功能布局,加大园区文化体育、教育
关键词:银行保险 银行业 保险业
银行保险又称银保融通,主要是指银行通过各种方式向客户提供保险产品从而进入保险领域的一体化经营方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银保合作。
我国发展银行保险的现实意义
银行业与保险业相互合作、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作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产物,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在这一潮流的影响下,当前我国出现的银保合作热,符合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是我国银行业和保险业在应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挑战所作出的理性选择,也是为下一步迎接激烈竞争所作出的必要准备。大力发展我国的银行保险,对于我国的银行业、保险业起着双重促进作用。
银行保险可以有力促进保险业的发展
有利于节约保险的经营成本,提高保险市场的运行效率 由于银行发展较早,比较完善,具有丰富的营业网点和广泛的销售渠道。银行保险正是利用银行庞大的分支机构网络销售保险产品,使得银行保险的经营者可以凭其信息优势接触数量巨大的潜在客户,而不需要在社会上随机寻找潜在客户和准客户,主动联系进行保险展业,在扩大经营规模的同时降低保险产品的营销成本,实现规模经济,扩大了潜在客户群,提高保单的销售效率。
促使我国保险经营模式的变革 一是保险经营理念的变革。银保合作可加深保险公司与客户的关系,降低客户的信息收集成本和交易成本,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服务选择,满足其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二是保险经营手段的变革。保险业利用银行网点作为销售渠道,可以高效率地覆盖市场与客户,解决保险公司分支机构不足的问题;并可借助客户对银行的信赖,有效缩短保险产品与广大客户之间的距离。
促进我国保险核心资源的深度和广度开发 银行保险的推广,可以增加保险市场的主体,有力地加快中国保险业、特别是寿险业的扩张速度,提高保险市场的竞争力度,培养健康、竞争、有效的保险市场。银行与保险开展深层次合作,对提高我国保险业整体规模和服务水平,增加服务的技术含量,增强国际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银行业也会在银行保险业务中获得巨大的利益
使巨大的销售网络获得根国利用利润 银行的收益是多方面的 首先,银行通过现有的销售渠道、技术等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了成本节约。节约的成本包括交易成本、销售渠道成本、客户信息收集成本等。银行和保险公司可以协商降低保费的形式,把节约的费用向顾客转移从而提高产品的吸引力。银行保险最为发达的法国,在寿险市场采取银行保险形式的公司在成本上明显要比传统的保险公司占据优势,银行保险机构基本上可以把佣金和成本占总保费收入的比例控制在10%以内,而传统的保险公司的这一比例普遍高于10%,有的甚至达到22%。其次,银行可以通过销售保险产品得到手续费,参与其销售的保险产品部分的资产管理将获得资金的投资收益;多项收益将产生“收入的协同效应”,即银行保险可以通过产品开发、销售、网络关系等资源的共享达到规模经济的效果,为银行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稳定银行的资金来源 金融市场近年来逐渐显现银行的资金逐渐分流到保险公司,银行为了避免这一状况的恶化,采用了两种方式保险业务的经营:一是与保险公司签定分销协议并参与资金的管理,二是成立自己的保险公司保证资金保留在集团内。这样既避免了资金分流,还使得银行自身的资金来源更加稳定,更多的短期投资转化成中长期投资。
我国银行保险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及国民经济结构性调整的逐步深化,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合作仍然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
观念转变滞后于市场。目前银行已充分认识到拓展银行保险业务是今后稳定客户源的一条重要渠道。但是在基层网点,大多数员工对这项业务认识不足,认为是增加额外负担、不务正业。同时推销保险业务简单依靠信贷手段、柜台销售,全员没有真正开展起来,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保险公司则习惯于沿用行业代办的模式,对银行保险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上热下冷。甚至一些基层公司有畏难情绪,认为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启动这块市场,还不如建一个保险站业务来得快,没有从营销机制创新角度来重视银行保险,更没有像引进个人营销机制一样开拓银行保险市场。
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仍显不足。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都是金融企业,其在产品、管理、风险防范、营销对象等多方面有着共通之处,具备广泛、深入合作的条件,但目前我国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合作仍处于初期,合作内容以保险、保费结算、资金存款为主,而在产品互补、客户共享、电子网络等方面仍未开展有效合作,合作内容的单一和简单化影响了双方资源的共享度和资源整体效益的提高。为此,银行与保险公司应进一步扩大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并通过合作,努力实现降低经营成本、化解经营风险、增强自身竞争力的目标,为迎接全球化金融竞争的挑战奠定基础。
产品单一,同质化程度高,且产品存在较高的风险。各家保险公司在银行柜台上推出的产品大同小异,绝大部分为简易型人身保险产品,保障功能设计不足,无法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产品单一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容易偏向价格恶性竞争。目前占银行保险市场份额最大的产品为趸缴的分红保险,2002年占银行保险业务保费收入的43.6%。分红型产品占比过高,而我国资本市场又不是很稳定,资金运用渠道相对狭窄,势必造成过高的资本运用和分红压力。当然,银行保险主推分红保险与我国民众保险意识不强有关系,因为相对于保险而言,人们更容易接受传统的储蓄方式,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保险公司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由于受技术力量、精算水平的制约,加之对银保合作的渠道与机理认识不清,不能结合双方优势开展产品、服务创新,以致出现产品缺乏吸引力和价格缺乏竞争力的问题。
电子化管理水平低,专业人员相对缺乏。由于保险产品的特殊性,需要具备保险专业知识的人向投保人详细解释,而我国目前这种专业人员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客户的需要。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电子化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机型和软件的规格不统一,双方网点无法实现全面联网;保险公司系统内尚没有开发和建立银行保险售后服务网络系统,始终存在保单流传速度慢、承保质量低、管理有漏洞等问题,影响了客户到银行购买保险的积极性。
发展我国银行保险业务的对策
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的业务合作,使银行保险业务成为金融业一个具有巨大赢利潜力的领域。能否很好解决好目前存在的问题,将极大地影响我国银行与保险业合作的未来前景。现阶段我国保险业发展银行保险的对策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转变银保合作的经营理念。对银行来讲,保险是金融一体化的前奏,是银行自身发展的需要,不是夕阳式的短期行为,更不能单纯地停留在增加银行储蓄存款的低层次认识水平上。这个观念要灌输到银行的每一个员工的思想里,使其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对保险公司来讲,则要树立全新的市场经营理念,除在产品、管理、服务、培训等方面下功夫外,还可以适当地增加前期投入,为银行提供有效的宣传等配套服务。
进行服务和保险产品的创新,使之融入银行的产品和服务渠道,发挥整体联动优势。银保合作的核心是寻找共同的客户市场,并提供多元化服务,保证客户的长期满意度,留住老客户,吸引新客户。为此,保险公司应与银行组成市场拓展专家小组,充分开发与利用客户资源,对市场进行细分、确定相应的目标市场,针对不同需求层次的准客户和潜在客户设计相应的保险产品和营销策略。一是开发适销的银行保险产品。这是银行保险业务得以发展的关键。二是服务创新,提升服务内涵价值。目前可尝试开展诸如信函账单、电话服务和信用卡销售等新型销售方式。
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企业都是以获得最大利润为目标,作为银行也不例外。银行保险能否取得最大利益成为银行保险工作能否突破的关键。业务发展初期,利润少,银行的积极性不大。保险公司应和银行共同商定销售人员的激励考核办法,采取奖励基金与销售业绩、产品组合、业务增长量以及目标实现率相挂钩的方法,调动银行销售人员的积极性。银行在利益分配上要克服短期行为,要有前瞻性、连续性,将手续费或佣金足额分配给经办人员,以充分调动员工开展这项业务的积极性,激活银行保险市场。
加强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市场营销力度。保险业务专业性强,险种的开发、产品的销售、售后的服务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已成当务之急。保险公司和银行应该积极引入欧洲的银行保险业务经验,并结合国内银行的特点,加强对专门负责保险业务人员的培训,使之有能力应付各种技术性和专业性问题,使客户在银行买保险也能享受专业化服务。
加快技术开发,推广“银保通”。实现银行保险业务处理的电子化,解决保单流转缓慢、承保质量低、管理有漏洞等问题。银保双方要舍得增加必要的投入,添置和更新计算机设备,建立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的网络系统。尤其是保险公司要加强内部自动核保系统、投保信息管理系统、结算系统与银行的合作,开发出适合银行保险需要的业务处理系统,在承保、核保、理赔和其他售后服务等方面全面实现计算机网络管理,建立统一的操作平台,为客户提供方便、完善的售前售后服务。同时,双方应建立共同客户数据库,通过对数据库信息的分析,随时了解共同客户的经营状况、合作情况,有效实施客户关系管理。
银保保险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不仅能促进保险公司进行销售渠道和产品创新,也能丰富银行的经营结构和服务层次。展望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混业经营将成为我国金融业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因此我国必须大力发展银行保险。
参考资料:
1.施建祥,发展我国银行保险业[J],保险研究,2002年4月
2.袁宜,银行保险及其在中国的发展[J],浙江金融,2002年10月
3.刘晓宇,银保融通与我国“银行保险业”的发展前景[J],上海保险,2002年4月
4.沈琳,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现状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3年2月
关键词:手机支付小额支付业务消费习惯
1.手机支付的产生
随着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已经成为我国最普遍的通讯工具。在此基础上,伴随着互联网、移动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相互融合,手机支付应运而生。
所谓手机支付,即移动支付,就是允许移动用户使用其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它是基于卡类支付、网络支付后的另一种新型支付方式。
2.手机支付发展历程
早在2001年,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就开始尝试开展手机支付业务,到现在为止,我国手机支付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通过手机短信接入方式支付,这是我国最早的手机支付方式。例如,当我们在网上购买一款软件时,可采用这种方式,输入手机号码后确认付款后,手机会收到一个短信密码验证,输入该密码,若验证无误,即可购得软件,完成交易。这种方式只适合小额支付。
第二阶段:通过手机登陆WAP网站购物,并用手机进行支付。这种方式由于受到当时2G通信网络速度较慢的影响,发展缓慢。
第三阶段:即远程支付和近端交易。远程支付一般是通过手机里面的交易平台,完成远程交易的转账或付款;近程交易的典型则是刷卡手机。
3.手机支付现状
从2011年到现在为止,手机支付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出了如下三种支付方式:
(1)通过电信运营商手机话费(短信、语音系统等)进行支付,在这种方式中,移动运营商为用户提供了信用,这样就使得移动运营商有超范围经营金融业务之嫌。此方式适用于购买小额商品,如下载图片、铃声等。
(2)用户开通电话银行账户或信用卡账户,在进行支付时,从其电话银行账户或信用卡账户中扣除相应金额,在该方式中,手机只是一个将用户的银行账号或信用卡号与其手机号联接起来的渠道。
(3)银联快捷支付方式,以手机中的金融智能卡为支付账户载体,用户无需更换手机号码,只要通过移动通信运营商或发卡银行,将定制的金融智能卡植入手机,便能借助无线通信网络实现各种远程支付功能。同时还能利用非接触通信技术(NFC)在支持非接触支付业务的银联卡受理商户进行现场“刷机”支付。
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手机支付进入快速扩张的阶段。2005年,手机支付用户数达到1560万人,产业规模达到3.4亿元;2007年,由于产业链的成熟、用户消费习惯的形成和基础设施的完备,移动支付业务将进入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的拐点。
虽然手机支付在我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存在支付安全隐患,消费者的传统消费习惯难以改变以及法律限制等诸多问题,手机支付业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还没有达到预期水平。
4.手机支付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目前,手机支付的发展仍需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1)消费者传统消费习惯难以改变的问题:中国人在交易中喜欢使用现金的消费习惯,是推广手机支付业务的最大障碍之一;
(2)技术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SIM卡与STK卡的融合问题,STK卡容量大,操作简单,可以对有关交易信息进行加密运算,安全性较高,但是SIM卡与STK卡的兼容互通问题,仍待进一步解决;二是通过技术手段保障信息传输的及时性;
(3)安全问题:消费者在使用手机无线信号传输银行账户密码信息时,信号有可能被窃听、截获,造成银行账户信息被篡改,用户私人信息安全受到威胁,资金无法安全使用;
(4)法律问题:手机支付的安全问题在我国暂时缺乏法律保障,同时由于存在大量的短信欺诈问题,导致用户对手机支付安全性问题十分担忧。
对于手机支付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相应的解决对策如下:
(1)大力宣传手机支付业务,同时提高手机支付的安全性,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
(2)在技术上不断更新和完善,尤其是注重STK卡的应用,解决好SIM卡与STK卡的兼容互通问题。同时,技术的进步也是解决安全问题的重要措施;
(3)建立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将手机支付业务纳入金融法律法规监管范围,促进手机支付市场的健康发展。
(4)为进一步推进手机支付产业的迅速发展,相关服务提供商必须在手机支付业务的资金安全、产业链构建和商业模式等方面进行改进。
5.手机支付发展前景
就如今手机支付在国际上的发展来看,欧洲地区的手机支付业务很普遍,主要用于支付停车费、洗车费和公交车费等小额支付业务。日本和韩国的手机支付业务也发展较快。但由于对安全问题的担忧和缺乏吸引力较强的支付应用,用户目前对手机支付业务的使用率还处于较低水平。
上述问题也存在于我国,虽然手机支付业务发展前景良好,但是由于我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手机支付的安全风险,以及相关的政策不明确、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手机支付业务一直发展缓慢。
但是,由于我国手机用户规模发展迅速,同时手机支付具有的高效快捷、成本低的优点,如果能够很好地解决安全问题,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手机支付业务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每月的信用卡账单日一到,各家银行便忙得不可开交:核算、统计报表、打印、封装、邮寄……每个步骤都得占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寻求一种更为快捷有效的账单告知方式,是衡量银行客户服务水平是否提高的标准之一。
现在,重庆地区的部分银行将做到这一点:从传统的靠单一邮寄纸质账单服务转变为通过手机终端进行客户通知。实现这一突破的技术背景便是重庆移动目前与各家银行合作开展的“银信通”业务。这几家银行分别是:工行、建行、农行、光大银行与重庆商业银行,这也是重庆地区首批与移动合作开展“银信通”业务的金融机构。
据该业务的支撑平台北京联动优势科技有限公司介绍,“银信通”是中国移动为银行业量身打造的行业解决方案,基于移动终端、利用中国移动的行业应用网关(短信、彩信等功能)、移动服务器等网络资源和服务能力,使银行及银行的个人客户、企业客户随时随身、经济快捷地享受金融信息服务。在使用安全性方面,中国移动为银行业提供了安全可靠、一点接入全网服务的高品质电信级通信平台,通过移动服务器与银行现有的办公自动化、电子银行、信用卡等应用系统进行耦合。
“银信通”业务从发展至今,已不再是单一具有“提醒”功能的专业解决方案,如今这一业务已延伸为“敲门”式的营销工具:除了账务信息的功能外,“银信通”业务针对银行客户提供了包括储蓄、信贷、信用卡、金融等信息的通知、查询以及动态密码等业务,甚至可实现银行营业厅的电子排队提醒。此外,“银信通”业务还为银行内部管理和经营设备管理提供了多种行之有效的创新型解决方案,这些方案既提高了银行的工作效率,也让用户真切地感受到银行的客户关怀理念,从而有利于银行业构建新型管理系统和客户服务体系,增加产品功能并拓宽服务领域,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力。
不少银行客户对此业务提出了展望,租住在渝北区的王先生兴奋地说:我的住所经常随工作地点的变更而变动,每次都要电话通知银行进行地址更改,有了“银信通”业务,以后我只要用手机就能第一时间收到自己的账户情况。
如今,“银信通”业务对自身的发展前景提出了新的疑问:电子机票全面取代纸质机票已是大势所趋,将来,账务信息的电子化、移动化是否也将全面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