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经营管理成效

经营管理成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经营管理成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经营管理成效

经营管理成效范文第1篇

【关键词】项目;集成管理;成效

近年来,为了使房地产业持续稳健地向前发展,国家加大了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的力度,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文件。随着房地产市场逐步走向规范,竞争也更加剧烈,因此,建立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成本、工期一体化控制管理系统,对于有效提高效率,增加企业的经营利润,提高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竞争能力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如何有效地提高房地产项目在开发过程中的管理水平,提高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竟争力,使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当前宏观政策调整、市场需求变化的前提下能屹立不倒甚至继续发展,是房地产开发企业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要实现上述目标,需要科学的、合理的、完善的现代项目集成管理理念[2]。下面以水岸君山项目为例介绍了科学的集成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成效。

1 工程项目概况

马尾君山项目位于福州市马尾区登龙支路1号,福建师大二附中、马尾君竹村后山,距福州市中心约16公里。该地块三面环山,南面福州开发区及闽江,环境幽雅宁静,视野宽阔,气候宜人。项目周边有师大二附中、福州大学阳光学院、阳光国际学校、海峡颐乐园(省老年人活动中心)、卧龙山庄、天马山体育公园、马尾城区商业等配套。土地使用性质为商品房用地。

2 本项目采用的主要管理方式

根据本项目的特点,及项目设计合同、工程承包合同、工程监理合同、其他合同及合同性文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综合资源按照工程建设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的要求,对项目工程从设计到开工、竣工的工程质量、进度、投资及其他方面的目标进行全面有效的集成控制管理。

2.1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项目进度

由于马尾君山整个项目的规模比较大,目前总的用地面积达到915.3亩,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因此整个项目的工期进度紧迫。要求项目部对项目编制出比较详细的进度计划,因此在进度的控制管理的过程中,项目部采取以下措施来保证编制的项目进度更加切合实际。这些措施包括制定目标控制流程图,加强信息沟通、信息资源共享,及时了解项目实施过程中进度完成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合理编制项目工作分解结构(WBS),制定进度目标,确定进度控制的工作指导,并对影响进度的因素进行分析和预测。

经营管理成效范文第2篇

关键字:小型水利工程;经营管理;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建国以来,我县的小型水利工程已有22座,小型水利工程能够有效防灾减灾、并提升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这是小型水利工程的优点。然而同时,这些小型水利工程的经管方式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其经管模式是分户经营,与管理体制存在一些矛盾,对水利工程的效益最大化的实现有一定的负面影响。那么本文就针对这些问题,研究如何使水利工程经管模式与水利工程的发展相互结合、相互推动。

1目前小型水利工程经营管理存在的相关问题

1.1产权问题

从目前来看,从上世纪中叶开始,我县政府投资建设的小型水利工程一直是由政府管理的,在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之下,产权问题一直存在且没有明确。例如:将水利工程的一部分归为个人管理,另一部分交由集体或当地政府管理。到了八十年代后,在对小型水利工程进行投资的主体中,又出现了以群众为主体的投资,群众投资的渠道较为广泛。然而从政策上来看,水利设施应该归投资人所有且受益,但是产权未明确,因而就导致国家投资的水利工程却无法管理。除此之外,由于水利工程不具备针对性的管理依据,根本无法实现具体的管理操作。到目前为止,甚至很多水利工程依然由群众管理并免费使用,甚至将部分小山塘工程出租,拖欠款项,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

1.2政策问题

受到历史原因的影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水利设施一直以国家公益项目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在市场经济不断进步并发展的背景之下,我国的水利事业也应该逐步迈向产业化。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水利产业政策》的颁布实施,我国水利事业的地位逐渐明确,水利事业逐渐走上了科学发展的道路。

1.3资金问题

如果小型水利工程在交通便利和人口较为集中的地段建设,且这些地段通常具备很大发展潜力,会被租赁或拍卖。很多水利工程年久失修、欠账较多,且管理人员变动量较大,工程建设的相关资料遗失,对其管理和经营带来了更多负面的影响。另外,水费偏低或者收不到水费也是其中一个原因,水利工程的效益由受益户分享而忽视工程维修养护等问题,对于水利工程的维护、翻新和重新建设所需资金,只能由国家反复投入,久而久之,我国水利工程依然得不到本质性的进步。

2我县小型水利工程经管模式的改革

2.1处理好水利工程经管的矛盾

1997年,我国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水利产业政策》相关条例,1999年颁布了《水利产业政策实施细则》。以上规定都将水利行政部门的管理主体地位加以确定。我县水利工程监管应该以上述两项条例为基础,制定具有地域特色的水利工程建设监管方案,从根本上推动地区性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创新和提高。

2004年省人民政府批转《贵州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明确管理单位权责,规范管理。国家投资兴建的小⑴型及跨乡(镇)的小⑵型水利工程,由工程所在县水行政主管部门直接管理。小⑵型水利工程由工程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水利站负责管理或由工程所在地村及村民组或受益户联合体负责管理并明确专人负责。该实施意见为我县小型水利工程经营管理提供政策依据。

2.2理顺水利工程各个利益部门之间的关系

对小型水利工程进行监督和管理,是多个部门利益变更的体现,因此将这些部门之间的利害关系理清楚,是改革水利工程经管的重要步骤之一,需要理清的具体关系有以下几种:第一,经营、管理权和工程所有权之间的关系;第二,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第三,农村改革和水利改革创新之间的关系;第四,滚动发展和保值增值的相互关系;第五,大力改革、全力发展和稳定实施的关系;第六,眼前利益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2.3对资产进行评估

我县大多数小型水利工程的资产数是非常可观的,但是一直以来,产权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国有资产无法得到统一,甚至造成了资产流失和浪费。为了实现水利工程的保值和增值,就必须大力推进水利工程的产业化,对管理和投资进行严格管理,以水利主管部门带头评估工程资产;此外,如果对小型水利工程实施拍卖,还需要进一步签订合同、保证司法监督的公正无私。

2.4制定、稳定水价

针对工程规模较大的水利工程,政府应该着重对其开展企业化的管理,最终保证投资顺利回收;而针对小型水利工程而言,其成本不高且价格偏低,因此企业化的运营和监管无法顺利开展,因此,依据类似的情况,应该坚决遵守《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为小型水利工程确定符合规定的价格,而对于水价的制定,应该全面考虑供水设施的成本、供水机构工作人员的酬劳等方面,并以此为基础,依据法律法规设立一定的利润增长空间,提价的同时大力推行节水措施。

2.5建立水利试点机构

小型水利工程项目在建设初期就应该引入最新的运行、管理机制,以确保投入主体的稳定,确保项目管理的分类。针对甲类项目而言,政府部门是其项目主体,并担负全部责任;而乙类项目则统一实行资本金制度以及法人责任制。对项目进行投入的资金量和方法也应该依照规定实施。对于新修建的小型水利工程而言,涉及到的部门较多,管理较复杂,因此可以尝试从建立试点机构开始,在积累了一定经验之后再进行大范围推广使用。

2.6完善经管机制

在改革水利工程的基础之上,对水利拓展机制进行优化和提升,实现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例如:第一,建立一支用水合作队伍,并聘用专业人员进入该队伍,使其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第二,通过水利工程的承包方案,将工程的经管权限以合同的形式承包;第三,充分、合理利用租赁方式,承租人需按照合同有关条款的规定定时上交租金,否则将担负法律责任;第四,通过水利的股份制改革,将按股分红和按劳分配相结合;第五,以拍卖的形式转让水利工程的经管权。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本文的调查分析,我县小型水利工程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例如产权不明确、认识偏差、操作相对困难、相关政策没有按规定执行和缺少部门间的配合和协作等等。本文就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具体研究和探讨,以便在今后小型水利工程经管改革能够顺利实施。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建立起符合我县县情、水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水利工程经营管理模式。建立和完善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的水利工程经营管理体制;建立管理科学、运营规范的水管单位运行机制;加大水价改革力度和建立有效的水费计收方式;建立规范的资金投入、使用、管理与监督机制;建立保障有力、配套完善的政策、法规、规章支撑体系。根据小型水利工程的功能,因地制宜建立工程经营管理模式,使小型水利工程既落实管理单位管理费用、又落实工程维修养护经费,保证小型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充分发挥效益,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雷鸣,漆文邦.山区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01)

[2]阿力木江·阿吉汗,玛依努尔·海力力.浅谈小型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中国科技博览,2013(04)

[3]金茂勇.富阳市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监管的探索实践[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12(04)

经营管理成效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精细化管理 旅游企业 携程 如家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它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精细化管理是企业为提高效率、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为目的,建立目标细分、标准细分、任务细分、流程细分,实施精确决策、精确计划、精确控制、精确考核的一种科学管理模式。

在我国,首先是制造型企业成功运用了精细化管理。在海尔工厂,企业对员工的每一种行为都进行控制,工作期间员工的每一分钟都被严格统计,包括去卫生间的时间长度都会记录下来。在IBM,销售上也使用精细化管理,销售员每天几点在拜访客户,谈了多久,吃饭花了多长时间,都要统计和计算。

现在,我国的旅游企业也引入了精细化管理模式,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最有代表性的是携程企业和如家快捷连锁经济型酒店对精细化管理的运用。

携程有个口号,“像制造业那样把服务当作产品来生产”。制造业大规模集中的管理模式,能把握好细微的环节,为此,携程将服务流程分割成若干环节,一环紧扣一环,在标准化动作中大幅提升效率。自2000年就开始将平衡记分卡、六西格玛管理模式(6Sigma)等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携程。

2000年携程开始使用平衡记分卡管理呼叫中心。呼叫中心拥有1600名员工,1100个坐席,是携程主要的业务处理部门。在其2005年5.56亿的收入中,有70%的业务由呼叫中心承担。如何对这个人数庞杂、业务繁重的的业务部门进行管理,也就成了携程管理的重中之重。

2000年,携程使用平衡记分卡来进行精细化管理。平衡记分卡就是一个计量体系,用数据化的指标全面衡量呼叫中心每个人、每个团队的业绩,一般的情况是,除销售之外,比如做技术、客服的员工到底做得好不好,没办法准确衡量,常常是老板说好就是好。平衡记分卡就是要对员工的工作进行客观衡量,使得各司其职。比如衡量客户服务好不好,不能只依靠客户满意度调查,客户是否满意受很多因素影响,态度不好会影响,同样产品价格太高也会影响,这样就分不清到底是谁的责任,甚至引发各部门相互推托。采用平衡记分卡,把客户感受分解成每个部门都要分担的因素,客服部有服务态度、服务技巧、服务准确性,价格部有价格因素,销售部有酒店的覆盖面,等等。

总体讲,平衡记分卡分四个维度:客户、财务、流程与效率、学习和成长。四个维度相互制衡。比如衡量销售部不能只是销售业绩,如果为了销售指标而不注意人才培养,那就会损伤到整体得分。而如果为搞好客服,单纯增加工资,财务就受到损失;反过来,为了财务上的节省而压缩人手,服务质量就必定下滑。一个部门领导肯定不愿意把自己的人才输送给其他部门,但在平衡记分卡上加上这一条,就不得不照办。这四个维度就像让员工和部门坐上翘翘板,四个方向都要使力,不要让哪一头翘的特别高,这样企业才能平衡有序的发展;同时,在不同阶段,可以通过调整四个维度各项指标的权重来配合不同的战略。比如对客服,一度采取的策略就呈现渐次下降的梯度:品牌要最好、服务要最好、产品要不错、而价格只需要不比对手高。

如果说平衡记分卡是种考核方法、指明用力的方向,那六西格玛就是用来改进管理的工具。2003年携程内部开始试行六西格玛管理。

六西格玛这个术语来自制造业,是统计学名词,六西格玛指3.4%的几率;每百万次中出现少于3.4次的差错就达到六西格玛标准,六西格玛管理体系的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产品的合格率,使次品率降到百万分之几的等级上。

六西格玛项目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定义:陈述问题,确定改进目标,规划项目资源,制定进度计划;测量:量化客户CTQ,收集数据,了解现有质量水平;

分析:分析数据,找到影响质量的少数几个关键因素;

改进:针对关键因素确立最佳改进方案;

控制:采取措施以维持改进的结果。

六西格玛管理理论旨在提高管理效益,以使工作更为精确。携程借用过来,要像“制造产品一样制造服务”,把差错率不断压低到更低的水平。在携程内部,精细化管理或者6西格玛已经成为一种弥漫在携程空气当中的文化。

在与客户接触最密切的携程呼叫中心,考核内容细致到了客户等待时间、得到预定确认时间,以及能否提供最新信息、能否满足特殊需要等指标。考核的目的不仅仅是鞭策员工使之努力工作,更重要的是发现管理中不合理的因素。质量管理之父戴明说的一句话:员工出问题,85%的原因是流程的问题,而不是员工的问题。管理者就是要不断改进流程,而不是一味地驱使员工。六西格玛管理就是要发现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的问题,改进流程,从而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在携程呼叫中心,精细化管理体现在以下细节中:

比如,要把客人打给呼叫中心电话的等待时间控制在国际通行的20秒以内,接听比例从80%提高到90%以上,所有的呼叫中心管理中最辛苦的一条就是控制85%的电话要在20秒内接通,这叫做呼叫中心的servicelevel。而携程一般都做得比这个数字略高。

比如,呼叫中心服务客户的电话时长本来是200秒甚至300秒,经过不断锤炼,已缩减到今天的150秒左右。

比如,在核对客户名字的时候,统一用拆字法而不是组词法。这就避免各种了中文里千奇百怪的核对方式并行,使服务规范化。

比如降低客户预订酒店时遭遇满房的比率,要分析是白天高还是晚上高?是哪些酒店高,跟星级有关吗?跟地址有关吗?跟酒店合作关系有关吗?跟价格有关吗?分析数据后,发现症结,解决问题。

有的项目很虚,比如提高客服员工的咨询正确率,就分析在什么问题上容易犯错,哪些人容易犯错,哪天的哪个时段容易犯错。发现入职三个月的新员工最易犯错,那就在旁边安排一个老员工随时辅导;本来三个月可以出师,就改变为四个月。发现每天三点、六点容易犯错;因为三点太累了,就在三点前安排10分钟休息;因为六点快下班了,就在六点把班次调一下。

在携程在系统内的电脑界面设置,按钮的摆放等都下了工夫,甚至能节省一两秒的好方法都及时采用。例如手机与卡号的捆绑,解决了客户网上注册的程序,也免除了客户记住卡号的麻烦,预定结束后马上发短消息给客户做确认都是携程的首创。

每周的例会上都有大量的来自预定员和客户的建议反映上来,使携程在服务的细节管理上不断推陈出新。但无论那一种项目,思路都是要不停地往细处分解问题,把大问题变小,把虚问题变实。而创新是无止境的,使用六西格玛对服务的方方面面做了很多改进。

对每道工序、每个细节的理性解剖,为携程带来了高度的客户忠诚度。客户拨打携程的服务电话没有心理障碍,这便是携程最大的成功。

携程尝试的六西格玛项目“大多数”都获得了成功,指标一般会提高50%以上。按照携程的测算,这些项目仅2004年的直接效益就有几百万元。

平衡记分卡、六西格玛管理模式等精细化管理实践构成了携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其他仅从模式上效仿携程的后进者难以超越携程的根本原因。

旅游业作为一个传统行业,利润率已经相当稀薄,综合毛利率大多不足10%,进入门槛低,地域分割严重,个个省市县都有自己的旅游社,广告推广费用高企,门店的管理维持运营成本高昂。而携程企业在精细化管理等科学的管理模式的支持下,携程的业绩在旅游领域一路领先。在2000年携程公司成立之初,身处媒体中心北京的E龙在知名度上远远优于携程。正是在此后几年长跑中,携程运用平衡记分卡、六西格码等精细化管理,并培养了一大群认可如此模式的服务团队,携程在销售额及品牌认知度上都远远抛开E龙:同样定位旅游电子商务的e龙旅行网至今没有盈利,2005年的亏损额扩大到2004年的3倍,营收规模上落后于携程的差距不是缩小、而在扩大,在纳斯达克市值仅为3亿美元,是携程市值的五分之一。

同样引入精细化管理而获得成功的旅游企业还有如家连锁。如家与携程企业格局大不一样,如家是一家连锁企业,从2002年创建至今,如家连锁通过自建直营店和特许加盟方式建立起约200家分店(包括在建项目),遍及30个城市。该公司的营业额超过了1.3亿元,实现利润1600万元。当国内一般酒店客房的平均出租率只有50%左右的时候,如家的客房平均出租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如家连锁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用精密的标准化管理来保证服务质量。

在三年多的操作中,如家陆续总结出了16本厚厚的标准服务手册,有销售手册、服务手册(前台手册、客房手册、餐厅手册、安全手册、工程维护手册、礼仪手册)、硬件手册(硬件文字手册、硬件照片和图片手册)、人事管理手册、VI标准手册、开业手册、财务管理手册、英语服务指南等。形象标识、设施标准、服务流程以及各种规章制度都有必要做到全面统一。甚至于每一个动作眼神都能在相对应的手册里找到规范,如:店员应在10步以内对客人进行目光关注;在5步以内对客人问候;与客人说话,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都是店员说的。手册的制订、编写及修正完善都由一个专门的品牌小组来进行,如家每半年会就16本标准手册的改进开一次会,保证标准适应经济型酒店市场的新变化。今年3月的会议上,仅就前台服务的标准,就收到近90条修改意见,最后有20多条被增加到新版标准当中去。硬件标准也是如是,书架要做多高,床头什么颜色,不是谁随口说的,都按照标准来;每过两三年,如家会请专家对这些标准做调整,调整以后,新的规定就又是标准了。除了做运营文件汇编,品牌小组还会监督执行,明察暗访考核300多项指标直接与店长的绩效挂钩。店长经常要对员工进行培训,以确保如家的标准化。

在精细化管理的的支持下,如家在经营形势极为低糜的酒店业中获得了骄人的业绩,它在在常规管理的基础,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以最少的资源获取最大的企业总体效率。所以,精细化的科学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产生财富的源泉。

传统的旅游企业,由于体制的原因,管理都是松懈和粗放的,而这一点恰恰是导致旅游企业效益低下的根本原因。精细化管理是超越竞争者、超越自我的需要,是企业适应激烈竞争环境的必然选择,也是企业谋求基业常青的必然选择。现在,旅游企业发展进入微利时代,靠传统生产要素、特殊历史条件所占据的优势已经不在,我们必须向管理要效益,旅游企业需要精细化管理。

参考文献:

[1]汪中求:《精细化管理》,2005.5

[2]马蕾:《东方企业家:如家的加法和减法》,2006.6

经营管理成效范文第4篇

近年来,道路运输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基本满足了社会发展需求。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快速发展,道路运输行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需求和市场环境。特别是中小城市的道路运输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已不适应发展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对道路运输的速度、质量、效率、服务的要求更高;二是经济结构调整带来了运输需求变化升级,对综合运输协调发展要求更高;三是各种运输形式的有效衔接、协调发展及向规模化、现代化、信息化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四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公路网的完善和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消费意识进一步增强,出行频率和范围不断扩大,对舒适性、便捷性、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新形势下道路运输经营管理的根本出发点和主要任务是加快道路运输发展,提高运输生产能力和质量,建立现代化的道路运输服务体系,适应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下不断提高的运输需求,有力保障社会经济运行和人民生产生活需要。因此,围绕新形势下道路运输经营管理的主要任务,需要着力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场站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配套设施

目前,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道路运输市场仍存在较大差距,小、散、乱的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部分中小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落后,满足不了发展要求。以梅河口市为例:客运总站停车场地小,停车位严重不足,大型客车调头困难,在发车高峰期车辆行动艰难,根本满足不了发车要求和百姓乘车需求;农村客运站建设严重滞后,并且全市307个行政村只建设了85个候车亭牌,满足不了百姓乘降需求;虽然有区域优势物流量大,但物流业总体水平落后,发展的还不规范,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大型的物流企业,均是小型的快递公司(有20余家,他们有简单的仓储间或者与办公室兼用)和空车配货站(40余家,只用一台电脑从事信息配载业务)。因此,为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应制定城市交通发展规划,协调当地政府出台关于支持交通发展政策上的相关细则,确保政策能够有效实施。

合理布局申请立项规划建设标准化客运站,完善客运服务功能,解决停车难及站外发车问题,为乘客提供周到热情的服务;增加资金投入,规划建设农村客运站和候车亭牌,并完善相应配套设施,满足百姓出行要求;加大资金投入进行规划建设,逐步完善公交基础设施,改善公交运行环境,提高公交服务质量。⑵将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集中整合成立规模化物流企业并建立物流园区,完善信息交易功能、集中仓储功能、配送加工功能、多式联运功能、辅助服务功能、停车场功能等。逐步取缔其他小型快递公司和空车配货店,净化物流市场;以物流园区为中心,辐射各乡镇成立物流分支机构,完善相应配套设施,满足乡镇物流需求;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流标准化程度和信息化水平。根据市场需求、产业布局、商品流向、资源环境、交通条件、区域规划等因素,优化物流产业布局,促进物流企业与生产、商贸企业互动发展,推进物流服务社会化和专业化。⑶协调相关部门在火车站、大型商场、大型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设立出租车专用通道及临时停靠站点,完善城区主要街路的临时乘降点。建立出租车生活服务配套设施,为驾驶员提供集座套换洗、用餐、洗车、维修、休息等一条龙服务,解决驾驶员的实际问题。

2着力推进道路运输结构调整及科技进步

⑴客运企业探索转型发展。面对高铁、出租车、私家车、公交、旅游专线的冲击,道路客运企业要转变服务观念,延伸服务链条,拓展服务领域,可将长途客运向网络接驳运输转型;可将短途车辆改为高档、小型车,不间断地滚动发车,转变经营方式。⑵县城与县城之间的公路客运班线向城际公交化转型,农村客运线路向城乡、镇村公交化转型,为城乡百姓出行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⑶利用发达的公路交通网,科学统筹优化城乡公交线路,通过增加营运线路、延伸营运里程、加密发车时间的方式,完善公交线路网,最大限度的满足百姓乘车需求。⑷大力推进新能源车辆的扶持力度,为提高空气环保指数创造条件。应紧跟时代,采用新技术、新标准,引入高科技设备、高科技管理手段,结合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搭建信息网络平台,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道路运输管理服务效率,努力实现智能化绿色交通。

3加强和完善运输市场监管体系建设

⑴加强和完善市场准入退出机制。改革行政审批管理制度,明确许可程序,规范准入退出条件,加强对企业和从业人员的诚信考核,及时淘汰不符合行业要求的经营主体和从业人员,实现优胜劣汰,促进道路运输市场经营主体和结构的不断优化。⑵着力推进道路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的合理分工、协调发展,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与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发展。着力推进运输市场一体化进程,建立统一开发、规范有序的现代运输市场体系。⑶加强政务公开。及时公示行政许可项目、政策法规和投诉举报电话,提高公示实效性。加强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建立动态信息反馈机制,及时道路运输市场需求和调控措施,引导资金、运力等资源投入和运输服务网络合理布局。⑷加强运输市场整治和经营行为的动态监管。加大源头监督检查力度,采用定点检查、流动稽查、举报专项查处、联检、互检、综合治理等方式,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经营行为,维护运输市场经营秩序。完善车辆动态监管措施、方法,充分利用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和联网联控公共服务平台,与公安部门联合加强车辆动态监管,不定期的检查车辆运营状态,纠正查处违章经营行为,营造平安、健康的运输环境。

加强道路运输的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为确保道路运输行业的安全,严格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和责任,建立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体系,严格资质管理和达标考核标准,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责任化。加强对机动车驾驶员、车辆的安全管理,尤其是对乡镇客运车辆、长途运输车辆的安全管理,必须严格实施和执行车辆安全技术状况检测制度,对安全检查不合格的车辆,停止经营跟踪整改。加强建设一支工作能力强、办事效率高的道路运输安全监管队伍,完善安全监管责任制,定期组织培训教育,提高安全监管能力。⑹实施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工程,完善诚信考核机制。加强对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监督指导,采取多种教育培训方式,提高从业人员职业道德、遵纪守法、优质服务水平。建立诚信体系,对企业及从业人员安全运营、经营行为、运营服务、社会责任等方面进行诚信考核,实行优胜劣汰。广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选树行业先进典型,努力打造行业特色文化。⑺优化管理措施和手段,加大资金投入,优化管理环境,充实执法装备,采用智能化管理手段,提高道路运输智能化管理水平。

4强化道路运输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

⑴加强现有人员的培训、教育和学习,正确认识道路运输管理工作与服务之间存在的关系,调整思路,转变观念,提高综合素质,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更好的发挥管理部门的作用。⑵严格用人标准,采用公开招聘和考试录用的方法,充实专业化管理人员,解决长期以来人员编制不足的问题。同时,规范机构设置,明确职能职责,优化队伍结构,提高道路运输市场的综合管理能力。⑶建立执法服务评议考核制度,加大执法行为的举报查处力度,加强媒体和社会舆论监督,严肃执法纪律,推进依法行政和文明执法。⑷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根本上转变工作作风,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能,为促进道路运输行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5结语

经营管理成效范文第5篇

关键词:营运资金管理 业务流程 经营性营运资金

一、引言

营运资金与业务流程关系密切。王竹泉等(2005、2007、2009)提出了基于渠道管理的营运资金管理理论。根据营运资金的功能及理财目标的不同,将企业营运资金分为经营性营运资金和理财性营运资金两大类。前者是指经营活动领域中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后者则是在投资、筹资等理财活动中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差额。对于经营性营运资金,按照其与供应链或渠道的关系的不同又进一步分为营销渠道的营运资金(成品存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应交税费)、生产渠道的营运资金(在产品存货+其他应收款-应付职工薪酬-其他应付款)和采购渠道的营运资金(材料存货+预付账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并提出采用营运资金周转期(经营性营运资金周转期+理财性营运资金周转期)①对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进行评价的思路。基于渠道管理的营运资金管理理论不仅从内容上丰富了营运资金管理的内涵,克服了按要素对营运资金进行管理时只考虑现金、应收账款和存货,忽略其他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等主要内容的缺陷,而且可以将营运资金作为企业内部管理晴雨表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通过分析发现,对于以生产为主的制造类企业,由于理财性营运资金大多是生产经营过程中附带产生的,其管理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影响。因而,提高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是营运资金管理的重点。

业务流程是流程再造的对象,是指一系列相关联的行为,这些行为可以共同将企业输入转为输出,可以共同为顾客创造价值。理论界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对业务流程做出了不同的分类。最为常见的分类是按照业务流程内容的不同将业务流程分为采购流程、生产流程、销售流程、财务流程等,这种分类方式生动直观,并且可以深入挖掘到流程的细节,帮助企业对局部流程进行改造或重新设计。王田苗、胡耀光(2002)从业务流程与顾客接触的直接程度分为核心业务流程和支持业务流程两大类。核心业务流程包括物流作业活动、管理活动、信息系统等直接与顾客感受相关的活动,而支持业务流程包括企业基础设施、人员、培训、技术开发、资金等,用于支持和保证核心业务流程。这种业务流程的分类模式有助于企业在进行流程再造的过程中把握重点,更有针对性的提高流程对客户的相应速度。明杰、钱平凡(1997)根据活动连接的二维尺度――合作程度和中介程度的不同将业务流程分为间接-隔绝模式、间接-合作模式、直接-隔绝模式和直接-合作模式四种,其中,间接-隔绝模式属于高中介低合作方式,各个活动能够依次参与流程,活动间没有信息交流,活动间的I/O不确定性很低;间接-合作模式属于高中介高合作方式,各个活动依次参与流程,活动间有信息交流,活动间的I/O不确定性高;直接-隔绝模式属于低中介低合作方式,各个参与活动都直接促成流程结果实现,互相独立,活动间无信息交流,I/O不确定性很低;直接-合作模式属于低中介高合作方式,各个参与活动都直接促成流程结果实现,各个活动相互独立,相互之间有信息交流,I/O的不确定性很高。上述业务流程模式的划分基本上是从有利于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组的角度出发的,对于指导企业进行业务流程再造的实务操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这些分类模式却不够细致以至于不便于企业对业务流程再造财务效果进行直观的评价。本文在上述分类的基础上,根据业务流程对营运资金管理的影响及流程动力的位置的不同,把企业的业务流程分为推式传统业务流程和拉式精益业务流程两种。两种流程在组织结构、信息共享程度、流程简化程度以及关键业务流程(包括采购流程、生产流程和销售流程)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具体区别见(表1)。本文将直接从关键业务流程出发分析不同的业务流程对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影响。

二、采购模式对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影响

采购活动是企业连接上游供应商的基本活动,采购模式一方面是判断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关系的一个指标,另一方面,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原材料存货以及企业应付账款管理,并决定后续的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能否采用先进管理理念,因此对企业整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一 )采购驱动 一般来讲,企业采购驱动因素主要有两个:补给库存和订单需求。当企业以补给库存作为采购的动因时,采购部门的职能倾向较为明显,进行存货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在存货采购成本与储存成本之间进行权衡,客观上承认存货储存成本的合理之处,然而,从顾客角度来看,顾客不会因为企业的材料是否在仓库中储存过或储存时间的长短而给予相应的价值,同样的,企业也不能因为生产所用材料曾经在仓库中耗用了成本而要求顾客给予补偿,因此,材料在仓库中储存的行为本身属于不增值的行为,理应从企业业务流程中删除。相对于补给库存来说,企业以订单需求来作为采购动因才更符合当前市场环境的逻辑,即因为企业当前有订单需求,因而需要生产并采购生产所需要的材料,采购行为因订单驱动而产生,虽然以订单需求作为采购动因不一定意味着零库存,但若要实现零库存,则企业必须以订单需求作为采购动因。从营运资金管理角度来说,以补给库存作为采购动因不可避免的导致相对高水平的材料库存,并且在材料储存、搬运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材料的毁损、变质以及人为偷盗等责任事故,增加材料成本,即使材料由于管理严格未发生任何毁损,搬运、整理过程中的人工成本也会造成在产品、产成品水平的提高,直接导致采购渠道、生产渠道以及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下降。除此之外,补充库存的材料采购方式增加了材料储存搬运环节,在不影响销售时点的情况下使材料采购时间提前,延长生产周期,此举一方面增加了存货资金占用,加大了机会成本;另一方面,导致企业现金短缺时间的延长,增大了企业对外筹措资金的可能性,因此以补给库存作为采购动因还可能会导致理财性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下降。而以订单需求作为采购动因才能从根本上扭转材料储存对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和理财性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不利影响。事实上,供应链JIT采购模式所追求的正是通过订单拉动实现零库存和即需即购的目标,不仅降低材料储存成本,降低材料资金占用,而且还会降低在产品成本和产成品成本,实现整个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水平的跨越式提升。同时,推迟材料采购的时间还会在客观上实现应付账款推迟支付的效果,提高应付账款管理水平和现金管理水平,带动理财性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提升。

( 二 )供应关系 供应关系是指企业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是衡量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短期、竞争性的供应关系是指企业在采购材料过程中没有同供应商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按照传统的“货比三家式”进行质量价格比较,在质量相差不大的情况下选择价格最低的供应商。通常这种供应关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材料的购买成本,但搜寻议价的成本却很高,很难从根本上降低材料的总成本,同时由于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并不紧密,如果企业在行业中话语权不强的话,很难要求供应商分时段按需准时供货,提前采购并储存材料则是其保证生产经营顺利进行的必要措施,造成采购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降低。但如果企业在行业或区域中的话语权很强的话,这种供应关系却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材料购买成本的同时,实现分时段按需供货,缩短生产周期、降低在产品和产成品的成本,提高采购渠道、生产渠道和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但需要注意该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提升是建立在损害供应关系基础上的,难以持久。而通过与供应商之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是采用供应链手段对材料存货进行管理的前提,无论是供应商管理库存(VMI)还是更加合理的联合存货管理(JMI)等先进管理理念的运用都需要建立在双方战略关系基础上,可以在双方共赢的基础上实现分时段按需供货,可以减少材料库存资金占用,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采购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而且利用战略关系采购,减少搜寻和谈判成本,全年大批量的采购可以使采购成本较低且价格稳定,不仅可以提高采购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产渠道和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

( 三 )采购组织形式 采购组织形式有独立采购和统购。独立采购必然意味着相对较小的采购批量,对应着较高的材料价格,同时各事业部单独设立采购部门将加大整个集团的订货费用,使材料总成本上升,造成在产品成本和产成品成本的上升,从而降低采购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同时,还可能造成生产渠道和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下降。另外,各事业部单独进行采购还有可能造成供应商对企业集团各事业部给予不同的信用水平,不能利用集团整体采购数量和整体实力强的优势获得更好的付款条件,容易造成应付款管理的混乱,降低采购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统一采购不仅节省大量的部门重置费用,而且也可以变单个事业部的小批量采购为整个集团的大批量采购,可以更好的控制采购渠道,降低材料采购价格和材料库存,便于对应付账款进行管理,提高采购渠道、生产渠道和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另外,采用供应链JIT采购模式还有助于企业实施同步化供应链计划,为企业提高生产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和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打下基础。

三、生产模式对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影响

传统的生产模式主要是面向流程的生产,侧重于从降低生产成本角度追求大量大批生产的一种顺向生产模式;而供应链精益生产模式主要是面向订单的生产,侧重于以最短的响应时间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的单件小批生产的一种拉式逆向生产模式。两种生产模式在生产过程与生产管理体制、生产组织过程、物流组织以及质量管理等方面对产品生产周期和期末在产品存货数额产生影响,甚至会进一步影响到产成品存货的价值,对生产渠道和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产生重要影响。

( 一 )生产过程与生产管理体制 生产过程是决定生产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决定性因素,并可以通过对生产渠道的影响来进一步影响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一般来说,生产过程主要有面向职能和面向订单或面向流程两种过程形式,企业进行业务流程再造也多是对传统影响速度较慢的面向职能的生产进行再造,以形成面向订单的高响应速度的生产过程模式。面向职能的生产过程设计多为依据规模经济理论和专业化分工理论,为了实现大量大批的快速生产,强调各部门、各车间之间职责的专业化分工,但忽略了部门和车间之间的协调,往往造成供应链上游的车间或部门不考虑下游部门或车间的实际需求,为了保证自己职责的完成,采购部门多会过多的储存存货防止生产中断,生产部门会不考虑销售情况而储备大量的在产品和产成品存货,上游车间不顾下游车间的实际情况储备大量的在产品等,而补充存货也成为这种生产模式顺利进行的必要环节,造成采购渠道、生产渠道和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大幅度下降;而面向订单的生产过程首先强调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其次才强调各部门职责的分工,使各车间形成同一的生产目标:满足顾客的需求。客观上形成生产环节下游的主导地位,以下游的实际需求来拉动上游的生产,形成订货型存货供应模式,降低在产品结存数额,缩短生产周期,在加快顾客响应速度的过程中实现采购渠道、生产渠道和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提升。在不同的生产过程下形成不同的生产管理体制。生产管理体制通过影响生产工人处理问题的速度来影响产品生产周期,进而影响生产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一般来说,传统的生产管理体制中生产工人地位较低,生产车间出现问题需要到处去联系职能科室以求问题的解决,这种方式将耽误车间问题的处理时间,容易发生较长时间的停工,导致产品生产周期延长;而在供应链精益生产模式下,生产工人地位较高,各职能科室将围绕车间转,主动发现问题给予解决,此举将加速车间问题的处理,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缩短产品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生产管理体制的变革也是企业进行业务流程再造以提高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重点。

( 二 )生产组织过程 现代生产实际上已经从过去的大量大批生产转变为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的单件小批生产,客观上形成了由于生产准备成本增加而导致在产品、产成品成本的提高,提高了产品资金占用水平,降低生产渠道和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合理高效的生产组织过程将能够有效缓解上述问题。在生产组织过程中,企业可以将生产流程重新梳理,对传统的按部就班的生产流程进行分析,利用科学的平面布置、将生产工人按照生产对象为主、生产工艺为辅来进行专业化安排,优先进行通用工艺的生产,推迟个性化缓解的生产,既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大量大批生产来降低生产准备成本,又能够有效实现产品的个性化特点;既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又能有效降低在产品、产成品的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渠道和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

( 三 )物流组织 企业的生产经营都离不开物流。物流的敏捷性是制造敏捷性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一般来讲,物流运输时间主要受工厂平面布置、物流运输方式的影响。在工厂平面布置确定后,物流运输方式将直接决定物流运输时间。传统的物流组织方式是“以生产计划为指导的‘推动式’,物料和信息的流通方向一致”,下一道工序一般从仓库领料或半成品来进行生产,整个生产组织全部依赖库存,导致较高的库存的同时,延长了在制品流动的时间,增加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占用,降低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为了降低零部件库存,日本丰田公司提出了JIT生产体系,实现“在必要的时间、对必要的零部件进行必要数量的配送”,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和降低零部件库存(肖修剑、王田苗,2001),这种“拉动式“物流组织形式极大提高了生产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另外,针对上述被动式物流组织形式,王田苗(2002)等提出采用以生产“拉动”为基础的主动式配送方法,要求物流配送部门主动跟踪生产订单的调度、调整和执行过程,以实现通过对生产计划以及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及时向工位进行原材料等的配送,降低物流运输时间,提高生产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

( 四 )质量管理 传统的质量管理较为注重主体工序的质量,这种质量管理方式一方面需要专设检验员,增加产品生产成本,延长产品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另一方面事后的检验不利于从根本上减少不良品和废品的数量,也会导致产品生产成本的增加,降低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而全面质量管理侧重于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将产品检验工作提前交给所有的生产工人,注重对不良品和废品的预防,将有利降低不良品和废品的数量,降低完工产品成本,提高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同时节省检验时间,缩短产品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由此可见,企业将生产流程由推式传统模式转变为供应链精益生产模式将大为提高生产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

四、营销模式对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影响

营销模式以其直接面对顾客的特点而成为企业业务流程的核心环节,该环节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顾客的满意度、销售收入,因此其不仅影响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还会同时对采购渠道和生产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产生影响。本文根据营销渠道和销售物流两个环节的不同理念将营销模式分为传统送货营销模式和供应链配送营销模式两种。供应链配送营销模式与传统送货营销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两者信息介入程度的不同以及物流在销售环节的主动响应的程度不同。

( 一 )营销渠道 营销渠道分为传统的以分销为主、直销为辅和现代的以电子商务直销为主、分销为辅两种方式。采用传统的营销渠道将会导致企业负担巨额的渠道建设成本,但对顾客的需求响应速度却比较慢,造成企业利润数额及质量较低,传统的分销模式还要求企业在分销商、商处保留一定的产成品存货以满足顾客的需求,增加产成品存货库存,降低了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传统的营销渠道还不利于企业掌握顾客需求的第一手资料,不利于提高企业销售预测的准确性。企业为了降低经营风险,就必然会在采购模式和生产模式中采用存货补给模式,进而降低采购渠道、生产渠道以及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而现代以电子商务直销为主、分销为辅的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可以最大限度的克服传统营销渠道的缺陷,提高营销渠道、生产渠道和采购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另外,电子商务网上直销还会给企业带来新的资金结算方式,帮助企业实现第一时间收款,减少应收账款,提高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如戴尔就是通过电子商务技术建立“集信息搜集、原材料采购、生产和客户支持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的网上电子商务平台。网上电子支付使戴尔创造了负营运资金占用记录”(韩睿,2005)。

( 二 )销售物流 销售物流是产成品和半成品由企业流向顾客的重要环节。随着企业生产方式由大量大批生产发展为单件小批个性化生产后,销售物流也由传统的取货制或送货制转变为物流配送。一般来说,传统的取货制或大量大批的送货制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备货,备足货后采用低成本的运输方式运送至客户,时间一般较长,因此对产成品资金占用较多;而当企业生产的产品批量变小后,采用传统的送货方式就会提高单件产品的运送成本,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如果企业为了降低送货成本而等待较长时间才进行送货,则会丧失顾客,降低收入及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因此,企业选择销售配送来实现物流和商流的统一将成为最佳选择,即可以提高企业对顾客的响应速度,有效降低产成品库存,还能降低送货成本,提高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

五、海尔集团业务流程再造与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变化分析

1998年以来海尔就一直致力于流程再造和商业模式创新。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两次大范围的业务流程再造分别是1998年的“市场链”流程再造和2007年的“信息化”流程再造。本文选取了海尔集团1999年到2008年十年间的数据进行分析。

( 一 )海尔集团业务流程再造简介 1998年开始的“市场链”流程再造为海尔集团进行财务业务整体化营运资金管理提供了体制保证。在此次流程再造中,海尔集团结束了各事业部各自为政、营运资金管理技术与政策极度不统一的散乱局面,成立了产、供、销三大体系,客观上形成了采购、销售统一对内、统一对外的管理格局,并建成了海尔物流本部和商流本部,统一进行存货物资的运输和配送。连接产、供、销三大运营体系的电子商务平台也在2000年正式对外运行,使信息平行流动成为可能。所有这些都为海尔集团采取更加国际化的营运资金管理技术成为可能。此次业务流程再造历时多年,直至2004年方宣布流程再造成功(肖志,2009)。然而,随着海尔集团不断发展壮大以及国际国内竞争的日益激烈,海尔集团在“市场链”再造中形成的统一销售的体系此时却无法适应顾客需求急剧变化的市场,于是2007年4月开始的“信息化”流程再造提出用1000天实现流程系统的创新,将原有的横向分割的矩阵式组织结构变革为产品与顾客距离更近的按产品线划分的纵向模式,新形成的白电运营集团(冰箱、洗衣机、空调)、黑电运营集团(彩电、AV产品等)、数码及个人产品运营中心(电脑、MP3等)、全球运营中心(海外推进本部即海外市场部)、创新市场中心、金融运营中心等六大子集团直接与市场对接、直接与物流公司对接,此举在新的环境下可以更好的加快顾客响应速度,为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提升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本文将结合海尔集团业务流程再造的背景分析业务流程再造对海尔集团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影响。

( 二 )海尔集团十年间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变化 依据基于渠道管理的营运资金管理理论,本文计算了包括营运资金净额、经营性营运资金周转期、理财性营运资金周转期和总的营运资金周转期等指标,并同时计算了经营性营运资金周转期内部结构指标,包括采购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和营销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等指标,以充分论证业务流程再造同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之间的关系。(图1)绘制了海尔集团十年间经营性营运资金周转期、理财性营运资金周转期和总营运资金周转期变化趋势图。从中可以看出,海尔集团营运资金周转期在经历了前三年的波动后呈平稳下降的趋势,表明海尔集团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在稳步提高。经营性营运资金周转期曲线同样经历了前三年的波动后平稳下降,而理财性营运资金周转期曲线则呈平稳上升的趋势。这表明海尔集团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在不断提高。由此可以初步得出结论:营运资金与业务流程关系密切,业务流程的变化对经营性营运资金绩效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 三 )海尔集团业务流程再造对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影响的深入分析 将海尔集团经营活动各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绘制成图(图2)可以看出,海尔集团三个渠道中,采购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经历了一个先下降后稍有上升的趋势,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稍有波动,从2001年的8天开始下降到2003年半天,此后略有上升,从2006年开始进入稳步下降期。而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在经历了2001年的最低点后不断上升,至2006年到达最高点58天,此后不断下降。无论是1998年开始的“市场链”再造还是2007年开始的“信息化”流程再造,海尔集团都在尽力打破传统的“推式”思维定势,致力于创建以“拉”为核心理念的业务流程体系。首先海尔集团较早的进行了订单式生产,改变了卖方市场时代先购买存货储存,再生产产品储存,最后再销售的理念,而是将订单作为一切行为的起点,由订单拉动生产,由生产拉动采购和物流,由物流直接进入销售,基本消除了原有的原材料和产成品仓储而造成的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差等环节。其次,在每个具体的流程中海尔集团也注重“拉式”业务流程的构建。在销售流程中,海尔集团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同销售终端客户建立联系,在对终端客户销售海尔产品的盈利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预算可能实现的订单,同时关注终端库存的变化情况,以供应链企业销售作为拉动集团销售的动因,这为海尔集团将全面预算建立在相对准确的订单预测的基础上提供了可能。在产成品仓储流程中,海尔集团结合销售流程的“拉式”理念,提出“车等货”的概念,实现产品下线直运,变“仓储性”仓库为“过站式”物流中心,不再将产成品的储存作为运输和销售的前提,而是由销售订单驱动物流,再驱动生产,利用仓库进行产成品的分拣、装运,加速产成品的库存周转,2009年海尔集团成品库存周转下降为5天左右。在营销渠道中的“拉”的理念使得海尔集团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即保证了市场份额的扩大,利润的增加,同时也维持了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周转绩效的基本稳定。在生产流程中,海尔集团从1998年开始就进行生产模式改造,实行面向订单的小批量生产,且海尔集团“日清日高、日事日毕”的管理文化以及5S现场管理确保了每天的订单当天完成,生产现场不留存货,并时时运送,最大限度的减少在产品存货,加速在产品库存周转;生产周期大大缩短,从订单产生到生产完毕,5-6天就可以交单。此外,海尔集团持续的生产管理体制的变革以及组织部门的变革对具体生产模式的应用起到了总体的支持作用,不可忽略。十年来,海尔生产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一直较为平稳且有下降趋势,近5年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保持在1天左右。原材料采购和储存流程中“拉”的理念体现的最为明显。海尔集团改变了原材料的采购模式,取消了可能造成原材料高库存的分包采购,按照物资的类别分别推行寄售采购模式和标准采购模式。在寄售采购模式下,海尔集团可以实现分时序供货或日供货,即采购的物资只在生产领用前几个小时内入库,最多提前一天入库,因此,材料入库时间完全由生产拉动,彻底改变了原有的先储备原材料再领用生产的“推式”流程模式,将这部分原材料的周转期缩短至1天以内。而对于适合采用标准采购模式的长周期物资,海尔集团借助供应链管理手段推行VMI(供应商管理存货)计划和模块化供应商管理,尽量将标准采购转化为寄售采购,不能转化的,则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将下单周期由原来的月下单变为周下单,以缩短供应商提前交货期,最终使海尔集团原材料周转天数下降为2天左右。由此可见,业务流程对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企业可以通过业务流程的变革或重组或再造来实现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提升,进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扩大利润空间。海尔集团2009年收入增长4.5%,利润却增长55%,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如此高质量收入的扩大与业务流程再造带来的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提升密不可分。

六、结论

综上分析,传统上营运资金我们一直将营运资金管理作为长期资产的一种依附存在,认为营运资金本身不能够创造价值的观念导致企业主要是基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安全性和降低成本来对营运资金进行管理;而实际上,营运资金对企业来说,同长期资产一样重要。首先,营销渠道营运资金是企业收入得以实现、长期资产得以补偿的重要环节,该环节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企业能否持续生存和发展,是企业一切活动的驱动环节。其次,库存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是企业效益管理和成本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明确企业各种产品生产、运输和存储消耗的实际成本,企业才有可能准确计算利润,为下一步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因此,生产渠道营运资金管理对于评价企业过去决策的正确与否以及指导未来决策至关重要。第三,业务流程再造归根结底是管理者思想认识的提升,是企业从单纯注重利润最大化向追求用户满意最大化的转变。没有思想观念的转变,任何看起来合理、科学的业务流程安排都会因为实施业务的人员观念的落后而无法真正发挥作用。正如海尔集团认为2007年的“信息化”业务流程再造是组织、流程和人员的再造,道出了人的思想在业务流程再造以及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中的重要程度。因而企业应该切实转变营运资金管理观念,从思想上和实际行动上重视营运资金管理,做到全员认识到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性,人人心中有营运资金,才能真正提高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注重全员、全环节营运资金管理。营运资金管理一向被认为是企业财务部门的事情,然而,通过本文分析发现业务流程与营运资金关系密切,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改善离不开对业务流程的有效安排和管理,而业务流程将会涉及企业内的每个人员及每个环节。金融危机发生后,“超过80%的人认为供应链和制造性部门对其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赋有非常高的责任”(Jim,2008)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此,企业应该通过对每个员工、每个环节的细致管理来提升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目前关于企业业务流程再造“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和方法体系……企业在业务流程再造的绩效评价方面也没有一个有效的方法来评价企业流程的绩效和企业流程再造的绩效”(王田苗、胡耀光,2002)。通过海尔集团十年业务流程再造历程与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对比证实了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与业务流程再造关系密切。以此为基础建立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将有助于指导企业作出更加科学的业务流程再造决策。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渠道关系管理的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与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数据平台建设”(项目编号:70772024)和中国海洋大学人文社科规划重大项目“中国全球化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创新研究”(项目编号:H09ZDA02)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明杰、钱平凡:《再造流程》,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海尔集团官方网站》:《海尔集团年度财务报告(2000~2008)》。

[3]韩睿:《戴尔的全球供应链管理》,《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年第2期。

[4]王田苗、胡耀光:《基于价值链的企业流程再造与信息集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王竹泉、马广林:《分销渠道控制:跨区分销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心》,《会计研究》2005年第6期。

[6]王竹泉、逄咏梅、孙建强:《国内外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会计研究》2007年第2期。

[7]王竹泉等:《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2007-2008》,《会计研究》2009年第9期。

[8]肖修剑、王田苗:《一种面向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下的工位配送方法研究》,《制造业自动化》2001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