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固定资产评判标准

固定资产评判标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固定资产评判标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固定资产评判标准

固定资产评判标准范文第1篇

1.1预算编制。1.1.1支出预算编制。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对于人员支出,应参照年度平均职工数量、社会保障以及薪资政策等编制计算。对于药品与材料的支出参照总业务量、工作计划等编制计算。对于其它经费支出应参照年度平均职工数量、平均支出标准、总业务量等编制计算,在这一过程中,应遵循借助收入评判支出、收入和支出平衡的原则。对于财政补贴基础建设支出应参照相关文件和资料编制计算。1.1.2收入预算编制。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疗收入在总收入中占据着重要的比重,因此,核算医疗收入的过程中,应全面考虑功能定位、服务范畴、社会经济条件、人们看病需求、技术与服务水平等多种因素,系统考虑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实时关注药品作价政策。可参照以往门诊业务量、住院业务量和增长率,科学预算本年各项收入,还可依据计划门诊数量、计划人均收费水平,合理预算门诊收入,依据计划病床所用天数、计划人均收费水平,科学预算计算收入。

1.2预算执行。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审批后的预算是评判核算工作效果的主要参考依据,也是履行基本医疗服务职能的重要保障。因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全面落实预算工作,制定针对性的措施增加收入,降低支出,增强预算束缚力,掌控预算实施情况,科学分析预算收入实施率以及支出执行率,加大对实施过程中的监控力度。在年终应科学分析预算实施情况,对比预算收支和实际收支,合理评判预算实施效果,提升预算管理水平。

2.资产负债管理

2.1净资产管理。固定基金、专项基金、国家财政补贴剩余、事业基金以及没有填补的亏损构成了净资产,加强净资产管理,全面协调安排,充分利用,有效提高资金利用率。

2.2资产管理。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构成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资产,其中流动资产又包含货币资金、日常存货、代收款额、预付款额等多项内容。日常存货是指低值易耗品、药品等,它是具体的事物,可为医疗卫生活动的开展提供物质保障,并在流动资产中的比重较大。2.2.1在日常存货管理中,应坚持计划采购、灵活周转、供需结合、定额管理的原则,核实物资数量和金额,保证充足的储备数量,避免不必要的闲置,充分利用库存资产,减小库存定额,缩减资金占用率,增加资金的使用效益。2.2.2加强待收款额、预付款额管理,构建科学的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待收款额,缩减收款时间,针对代收款额开展合理的账龄分析,有效催收,降低坏账损失程度。2.2.3特定设备、一般设备、建筑物和其余公共构成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固定资产。在新财务会计制度背景下,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有所提升,其定资产提升幅度较大。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科学分配固定资产,协同财务部门针对固定资产开展清查工作,切实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性和健全性,并科学分析固定资产使用,规避限制现象,最大限度地利用固定资产,实现固定资产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3.收支结余管理

3.1支出管理。医疗卫生服务活动支出、财政基础设施建设补贴支出和其它构成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支出。在支出管理中,应坚持科学开支、认真核算的原则。在支出活动中应严格参照相应标准,加强成本管理意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肩负着卫生服务的重担,其中卫生服务主要包含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在原有的财务会计制度中,并没有进行明确的界定。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中,要求针对这两种服务进行相应核算,对于不属于这两种服务支出的,可将其列入到待摊支出行列中,再参照科学的标准将其分解到以上两种服务支出的具体科目中,摊销时遵循关联性、经济成本效益关联以及重要性原则。

3.2收入管理。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收入主要包含医疗服务收入、财政补贴收入、上级部门资助收入和其它。在收入管理过程中,应坚持及时收缴、严格合算的原则。伴随着基本药物制度的不断推进,基本药物采用零差率销售,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药品收入,且动摇了药品收入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的主要收入来源的地位,新财务会计制度,撤消了药品收入一级具体科目,并将其列入到医疗收入中来核算。医疗卫生收入作为其收入来源的主要构成部分,应严格遵循国家物价政策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活动,参照相关标准收取看病费用,并按时结算,坚持今日发生,今日入账的原则。财政补贴包含基础设施建设补贴、设备采购补贴、人力补贴、公共卫生服务补贴,在接受财政补贴时,确定补贴事项,清晰界定基本与项目支出补贴,并认真开展会计核算。

3.3收支结余管理。收支结余从字面上来理解便是日常支出与收入抵消后的剩余额项,主要包含日常业务结余以及政府补贴结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的结余应参照相关规定列入单位预算。在这一过程应注意,对于结余中规定某种用途的不对其进行结余,而没有规定用途的部分在为正数时,参照国家相关规定用作事业和专项基金,若为负数,则应从事业基金中挪用进行补充,不再分配。

4.结语

固定资产评判标准范文第2篇

摘 要:公立医院在医疗设备的采购、维护、报废等事项的决策过程缺乏科学性,随意性太大。在公立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引入边际效用分析,可以减少浪费,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本文在这里着重探讨公立医院医疗设备采购、维护、报废过程中决策的科学性问题。

关键词:边际效用 科室成本核算 总效用最大化

固定资产是医院资产总额中占比最大的一项资产,医疗设备又是固定资产中最能代表医院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医院开展医疗、科研、教学等各类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也是反映医院经济实力和医疗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决定着医院服务水平和发展潜力。因此管好用好公立医院医疗设备对保障医院各项业务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现实中的公立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现状却差强人意,多数还处于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模式,没有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资产管理模式。致使医疗设备的采购、使用、维护、报废不计成本,资产使用效率低下,闲置浪费严重等。

购买新设备的边际效用为等边际时,总效用最大化,购买是合理的;原有设备进行维护、维修的边际效用大于临界边际效用时,设备的维护维修是合理且有效益的,应当对设备进行维护维修;当原有设备进行维护、维修的边际效用小于临界边际效用时,设备的维护维修是不合理的,应当对该设备进行报废处理。

1.公立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现状

1.1医疗设备购置缺乏全面论证。医院领导只要见到临床科室提出的申请,一般都是同意购买,至于是否合理则不知所然;只听使用部门意见,不作详细分析研究,导致购置设备使用率不高,特别是那些以开展学术研究,新业务为目的购置的设备,大多闲置,造成大量资金浪费。

1.2医疗设备报废处置制度不健全,随意性大。维修部门不想修或者认为不好修就要求使用部门报废;有的设备还没有到使用年限,甚至有的设备连保修期都未到,但使用部门想买新的或者是功能更多的设备替代原设备,就将原有的设备要求报废等。由于设备部门管理制度不健全,一般都同意报废了事。对于大型设备的报废处置,既缺乏权威鉴定部门,又缺乏评价方法,往往仅凭使用部门和设备科的意见就将价值几十万的设备报废,报废设备的处置也缺乏评估、监督。

这种现象的存在,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整个医疗设备购买、维护、报废过程中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和没有对其进行有效评价的方法两个方面,前者是一个纯管理性的制度建设问题,遵循固定资产管理的一般规律,即可进行制度性的完善;后者是一个纯技术性问题,需要我们进行适当的探索才能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评价方法。医院在成本控制方面作为一个经济人就需要遵循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在医疗设备购买、维护、报废过程中应遵守“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和理性人考虑边际量”两个基本的经济学原理。有鉴于此,我们把边际效用分析引入,作为医疗设备购买、维护、报废决策过程中的技术分析手段就是一个有效的对策。

2.公立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对策

2.1利用边际效用对医疗设备采购进行科学性评价

当临床科室提出医疗设备购买意向时应同时提供设备购买的可行性分析,且利用边际效用原理对其进行边际效用分析。在这里我们把医疗设备使用的边际效用定义为在医疗设备的投入(消耗)上每增加“一个单位”(如每一万元)时所引起的效用增加量。以总效用最大化为是否购买该设备的评判标准,总效用最大化的原理是等边际准则。也就是说,只有当所购买设备的边际效用等于已购买的其他设备的边际效用时,本次购买的设备才会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在进行边际效用分析时,效用既可以采用收入增加量进行分析,也可以采用效益增加量进行分析,对具有科研性质的新设备进行采购时,采用收入增加量进行分析会更有实际意义,因为科研本身具有人力资源培养的性质。而作为医院,高水平的人力资源又是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首要条件。其效益增加量具有延时性的特点。当采购的是具有替代功能的新设备时,则应采用效益增加量进行边际效用分析。这又从另外一个角度要求医院提高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那就是实行科室成本核算,具体方法是将固定资产折旧纳入科室成本范围,实行固定资产有偿占用,通过成本核算促进科室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利用,树立起投资要有回报,占用资产要交费的成本意识,用经济杠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也只有建立了科室成本核算制度才能在进行边际效用分析时才能取得真实的效用增加量的数据,否则边际效用分析就会落入臆测性的拍脑袋分析,没有实际意义。所以也可以说,在设备管理中引入边际效用分析既完善了传统的设备管理制度,又使设备管理水平提升了一个层级。

2.2利用边际效用对医疗设备的维护、报废进行科学性评价

医疗设备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需要维护维修本是正常不过的事情,如果维护、维修已处于不经济的状态,那么对该设备进行报废处理应该是明智之举。但现实却是维修部门不想修或者使用部门想买用起来更方便的设备就提出对原有设备进行报废处理,医院也仅凭资产使用者和维修工程师的意见给予同意,这是一种资源浪费。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在于没有建立一个对现有设备进行有效评价的方法和制度。那么如何对现有设备的有效性进行科学评价呢?利用边际效用对医疗设备的维护、报废进行评价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

我们把医疗设备维护的边际效用定义为在医疗设备维护上每投入“一个单位”费用时所引起的效用增加量。以总效用最大化为是否维修该设备的评判标准。从理论上讲医疗设备维护的边际效用分析其投入部分应该计入该医疗设备的下期折旧费用,但由于折旧费用已在购买时进行了不可逆转性的支付,再对其进行评价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且计算较为繁杂),所以投入量的计算以实际投入量为准,这就导致了设备维护的边际效用虚高(若采用虚拟维护费就没有这个问题了,虚拟维护费是下期资产折旧费与实际维护费之和),但随着设备使用年限的增加,维护费用也不断增加,设备维护的边际效用会逐渐变小,当设备维护的边际效用降至等边际时,其边际效用即为设备维护的临界边际效用。在设备维护的边际效用大于其维护的临界边际效用时设备的维护、维修是合理的、有效益的。当设备维护的边际效用小于其维护的临界边际效用时设备的维护、维修是不合理且没有有效益的,它会导致总效用降低,表明对该设备进行再次维修已经失去了经济意义,此时对该设备进行报废处理是明智且合理的。所以当需要对设备进行维护维修时应根据设备的损坏程度进行评估分析,得出其大致的费用,然后以此为依据对设备维护进行边际效用分析。当总效用最大时,设备的维护、维修是合理的。当总效用变小时,就可以对该设备进行报废处理。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固定资产评判标准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企业资产;核算;问题

1、流动资产核算存在的问题

1.1由于盲目投资造成流动资产资源浪费。部分企业盲目认为宏观政策利好,大的经济形势也不错,就盲目进行扩大再生产,在缺乏科学合理的论断的情况下会造成整个行业重复建设现象严重,整个资源造成严重浪费。缺乏短期合理的投资结构和短期投资行为会造成企业资金的闲置,不利于实现企业的整体收益,还会影响整体的资金周转,造成投资不能及收回的状况。

1.2缺乏规范的流动资金管理。流动资金存在的具体形态是流动资产,是流动资金的使用权被占用后形成的。由于操作过程中对流动资产盘查核实不认真,造成流动资产流失;操作过程中不规范、没有做到诚信及时记录,使得来往款项没能及时结算,这样就严重影响了资金的正常周转,降低了企业的整体收益[1]。

1.3存货造成资金损失。存货管理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存货管理主要涉及材料物资的超储、成品库存的积压、月末存货的资金占用等等,这些内容会造成资金反应迟滞、周转失灵。缺货成本的形成是由于存货的步伐跟不上生产和销售的速度;保管不利、缺乏完善的管理手段的存货,在产品出现问题时,会造成无法核对、资金损失的问题。

1.4应收账款存在的问题。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会造成不能兑现的应收账款的形成或者是呆坏账,这会加剧企业的困境。一些企业受竞争压力所迫,急于求成,加紧投资,盲目采用赊销方式增加收益,使应收账款增高。然而,又由于缺乏严格有效地赊销政策,使得即使在销售状况良好时,也造成了资金周转不灵、难以回收的恶劣情况的出现。

2、针对流动资产核算问题的对策

2.1建立存货控制制度。为了使存货成本和存货效益达到有效均衡,要根据各种存货的耗用和销售情况确定科学合理的最低库存量、最佳库存量。建立科学的存货管理制度[2],一要加强采购方面的管理。采购环节位于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发端,制定科学合理规范的采购计划,能够为未来各个环节做好铺垫。我们可以在采购大宗物品或是大型物品时,采用招标的模式,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治暗箱操作,降低采购上的成本。二要分类管理存货。按照一定的分类原则,把成百上千个品种分类开来。分类原则一般为:把品种少、价格高、占用资金多的品类划分为A类,这类也是库存管理过程中的重点;把种类多、占用资金少、通常价格又低的零碎一类分为C类;介于A类和C类品之间的自然的被归类于B类。这样划分避免了库存管理人员在琐事上浪费时间,可以把精力更加集中的放在重要的项目上。在此基础上,通过整合内部的包括仓储、运输、信息等在内的物流资源,并且发掘第三方物流作用,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货存管理。

2.2制定现金收支规定。企业的资金使用一定要坚持一部门审批的原则,一切资金都要交由财务部门入账,确保在资金管理上的完整统一。对于较大的开支还要经经理、董事会以及财务部门共同研究,再决定资金流向。有周期的核对库存现金的状况、银行存款的状况是很重要的,这样做有助于确保账证、账账、账实相符,这点对于企业资产的核算相当重要。

2.3编制现金预算。企业为了满足生产经营、缴税、偿债的需要还要保持一定的现金持有量,但同时还要尽量挤压这部分现金占有量,以降低因现金而造成的相关成本,放出现金使用权用于短期投资能获取最大的投资收益,反过来还能满足企业对现金的需求[3]。编制合理科学的现金预算能够保证企业事先掌握企业资金的流动情况,做好资金的调度,还能提前预知资金潜在风险,能够起到规避风险的作用。

2.4进行信用管理、编制信用政策。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起来,但同时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也在愈演愈烈,这种情况下,企业为了实现更多的利润,愿意采用赊销的方式投资。这个时候,就要加强对客户的信用管理,并且着力制定相关的信用政策。企业可以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进行信用调查分析,企业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在自己实际经营的需要的情况下以及客户的客观需要的层面上制定策略。

企业的管理需要权责明确这项制度,所以应收款项和业务部门之间的绩效考核应该挂钩,还要涉及到奖惩制度,这样能够增进员工催收的积极性。企业要学会积极的运用各种手段,比如政治上的、经济上的、法律上的方式来维护自己合法的经济权益。至于已经成为坏账的项目,可以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列销。同时,企业一定要多注意收回账款的回收进度和各种变化情况,对可能发生的损失,提前做好坏账准备。

3、固定资产核算存在的问题

3.1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没有被财务部门同时登记下来,或者是总分类账由于管理部门之间没能及时有效的沟通协调,造成未能核对的现象。有些时候,机构的变动、人员的变更,会造成统计的混乱,造成资产账户的账目间不符,这些外部条件造成不良影响可以通过协调人员调配、提高信息传达的真实可靠性来应对。当然,若是没有按照规定办理相应的调拨手续,会造成资产入账单位缺乏真实的实物情况、实际与账面反映的资产不符,这会给资产管理部门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比如说:某项资产的做盘亏、报废处理时资金不明去向,财务部门对资产进行增减处理时造成确认原值和净值上的困难。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在扣除掉被替换的部分的账面价值的同时要记入固定资产成本,会计人员由于新规则出台的原因会分不清具体哪些项目会被包括在固定资产的项目里。相反的则计入当期管理费用。若是会计人员费不清楚这些,就会造成利润不实。

3.2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有难度。由于缺乏一个明确的定义,新准则的实行暂时只能凭借会计人员的从业经验和主观判断,这种主观不可避免的会造成较大的主观性,影响最终的核算结果。除此之外,由于贴现率并不稳定,这种不稳定会影响未来的现金流入,造成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弹性过大,预计未来的现金流量限制的确定需要预计未来时期内现金流入量和贴现率。由于缺乏一种有效的权衡和制约,也一样会造成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弹性过大。一些不确定因素也会造成可收回金额的确认的实务操作的困难,例如说外部人员并不太了解企业的资产性态、使用价值这种状况。

3.3公允价值运用难。由于目前我国对于许多资产的交易还没有形成一个公开活跃的市场,所以即使新准则把公允价值引入到固定资产的计量中,也未能使得公众对于公允价值有足够充分的认识。缺乏对于公允价值的充分认识使得企业极有可能为了调节折旧费用来满足调节利润的需要,而通过控制公允价值来调节各项资产入账价值,其中针对的就是不同资产的折旧年限和折旧率。所以,对于公允价值一定要合理运用。

3.4固定资产的评判标准难确定。新标准给企业判断固定资产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但由于固定资产的定义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以及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这两种判断标准,使得会计人员在判断固定资产这一项是常常会把“包装物及低值易耗品”混淆进来,这样的规定会造成企业变相操纵利润。新准则想要充分利用市场,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整个市场经济效益的目的,想要增加企业自身的自身灵活性和自主性,但由于客观现实常常会对企业造成误导。

4、针对固定资产存在问题的对策

4.1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通过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能够达到最大限度的确保财产物资安全的目的。企业要建立固定资产使用登记的制度,做到明确到人的资产使用记录,公司一定要安排专人进行这份工作。企业一定要为了账账、账证、账实相符做出切切实实的努力,要把工作做到实实在在的地方,要建立和健全固定资产的保护制度、要及时精确地验收、在使用时甚至要做出详尽的记录。企业要建立固定资产使用人责任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资产得到合理的使用,对于那些随意侵占、非法挪用、交易甚至破坏的行为和分子一定要严肃处理,必要时要通过行政或者法律手段来维护公司和企业的正当合法权益。

4.2强化资产减值准则可操作性。要强化资产减值准则的可操作性,就要不断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他们的职业判断能力;还要更加深化的完善资产减值会计规范,有了规范,才有遵守,才能更好的解决好固定资产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另外,资产减值准备的定义需要更加全面完整明晰的定义,并且需要在对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未来资金流量的估计和判断范围上给出详尽的描述,来给会计从业人员做参考和指导,以规避因政策的灵活性使得新准则成为企业可利用工具的可能性。

4.3发挥公允价价值的作用。会计人员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让自己形成一个合理审慎的职业判断。在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我们有机会合理的利用价值、把它作为一种有效手段加以利用是有深远意义的。只要对公允价值的确定加以规范,使其形成一定的统一的认识就可以达到充分利用的目的。要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使得在国家加强市场导向、促进市场活跃度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防范针对不同资产的折旧年限和折旧率。所以为了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完全可以通过合理的控制公允价值来调节各项资产入账价值。

4.4加强固定资产的核算。加强固定资产的核算,加大会计监督的力度,保证固定资产的计价,合理摊销折旧成本这一系列过程的操作,有利于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固定资产核算是由一系列流程组成的,这些流程相互配合、相互制约,为最终核算结果的形成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在这一系列环节之后,为了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就要能够做到正确的界定固定资产的核算范围,重视固定资产的财产清查,健全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制度还要提高固定资产的处置的效益性[4]。

4.4.1新标准的制定给会计从业者出了很大的难题,因为在固定资产的定义上取消了部分内容,造成了从业者无章可循,只能凭借经验和直觉进行主观判断。当然,即便如此,我么还是要正确的界定固定资产的定义,考量固定资产的核算范围,此时,会计从业人员就要重点区分低值易耗品和固定资产的区别,避免把用于商品生产的、提供劳务的还有经营管理方面的低值易耗品列入固定资产核算的范围;或者做的相反把本该列入固定资产核算的实物资产列为低值易耗的范畴。作为数量多、摊销快、管理松、坏账资产形成较多的低值易耗品,如果不加强管理,很不利于企业实物资产的管理和核算,也不利于会计信息的可比性的发展,这样很容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所以,为了保护好资产,区分好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的区别十分重要。

4.4.2长期存在是固定资产的一大独特之处,这种独特造成了固定资产遗失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尤其是和可流动资产进行了对比之后,当然,这种独特性也导致了让他的物质实体和账证记录有一定的不符。因此,企业定期的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趁早的发现固定资产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能够对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起到一定的作用。固定资产的盘点要逐项检查、不能做简简单单的账证相符的核查,这样只能做更多的无用功,只有细致、切实的与实物进行了核查才能为最终的计提固定资产做好准备。所以说,注重对固定资产的财产清查是非常必要的一种手段。

4.4.3将固定资产的采购权、审批权、使用权还有管理权等权限交给不同的部门进行办理,达到在形式上分开、自执行中制约的目的,权利分化有利于权责一致的实现,还有利于责任落实到人的实现,在制度上明确了各部门的权责,可以避免某一部门利用权力代办全部工作。各部门之间悉心合作,财务部门要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相互协作,建立起固定资产增减变动、内部转移和维护修理等管理制度,并且各部门要监督它的认真执行。在固定资产的核算上,按照计提折旧原则,监督固定资产的保管使用情况,以促使各部门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因此企业要切实的形成固定资产的有效的管理机制,若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任何违纪违法的现象,要坚决依规依法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行政上和法律上的责任,以维护国家法律的权威性[4]。

4.4.4企业产值的扩大离不开近年来科技的进步、也离不开企业自身进行的技术改造。差值增加了的同时应该意识到,固定资产的数量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这给会计从业人员出了一个新的难题,只有加强固定资产的监督、核查才能做到无漏、准确的企业资产核算。会计从业人员要追踪和调查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理的全过程,以加强审核回收价值和处置方式。在固定报废现场要进行一线项目的查看,比如:查看资产是否属于要报废的范畴,有没有再进行重复利用的价值,监督施行报废人员是否有意假借报废、毁损、转移固定资产的名义参与固定资产报废的环节。

5、结论

新的时期、新的挑战,此时也对会计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此时我们应该不断深入学习,增进自己相关专业上的知识,来应对各种新出现的具有时代气息的挑战。企业还要做好管理,抓好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好,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绝不可少的生产项目,同时又由于它的存在会造成费用的大量流转,所以作为从业人员一定要重视固定资产这个项目。而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一方面要扩大再生产,另外还要尽量减少固定资产的配置。

参考文献

[1]张智.浅析固定资产核算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J].商业会计,2013(8):69-71.

[2]张巧巧.对资产减值核算相关问题的探讨[J].商情,2013(2):54.

固定资产评判标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公路项目;节能评价;运营期;计算方法

我省公路项目的节能评估工作起步较晚,行业内对于节能评估的相关规范及计算方法等应用相对较少,节能评估报告编制工作还处于发展阶段,相关基础资料不足,各地区对建筑物舒适度及功能的要求不同,目前仍缺少评判不同地区用能合理性的相关标准。现结合G309线甘肃某段项目能源消耗情况,对项目运营期消耗情况及计算方法进行简要论述。

1 能源消耗种类

G309线甘肃某段路线全长70km,按照二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共设置主线收费站2处,养护工区1处,服务区1处(完全利用)。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发〔2016〕44号令)《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本项目运营期的能耗主要为公路收费站及养护工区(服务区利用,能耗不计入本项目)等沿线设施维持正常运营、管理和养护时耗用的电能、公路养护维修以及大中修机械设备等消耗的燃油和公路沿线设施冬季取暖时所消耗的煤炭。

2 运营期能源消耗计算

2.1 电力计算

收费站和养护工区电力消耗主要为建筑物照明及运营、收费系统用电、给排水设备用电三类。收费系统和给排水设备用电可根据各类设备功率、负荷系数及设备开启时间进行计算,沿线建筑物照明及运营可采用单位面积法进行计算,具体计算公式参照《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收费设备主要收费服务器、备份服务器、报表打印机、收费车道计算机及车道设备(包括道闸、票据一体机、报表打印机等);给排水设备包括给水设备、污水处理设备、热水循环泵、热水补水泵等。本项目沿线共设置主线收费站2处,经计算年耗用电能73.8万千瓦/小时,设置养护工区1处,经计算年耗用电能10.09万千瓦/小时。

2.2 煤炭计算

煤炭消耗主要为沿线收费站及养护工区冬季取暖燃煤锅炉消耗。计算方法根据《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10)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耗热量计算公式如下:

Qh=qh×Ac×10-3

Qah=0.0864×N×Qh(ti-ta)/(ti-to.h)

耗煤量根据《环境统计手册》中经验公式计算:

B=Q/(q×n)

上述公式具体参数情况详见《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10)、《环境统计手册》。

经计算本项目2处收费站共消耗煤炭97.238吨,养护工区共消耗煤炭25.93吨。

冬季取暖如采用天然气锅炉,亦可采用上述计算公式。

2.3 公路养护、大中修汽柴油计算

公路养护、大中修的汽柴油消耗主要为路容维护、日常检修、冰雪防冻、抢险救援、通信、路政、行政管理等车辆运营过程中所消耗的油料。

汽柴油计算过程中,根据公路里程确定各类车辆数量,根据养护任务合理确定车辆年台班数,各类车辆台班油耗根据统计数据所得。

经计算,本项目年消耗柴油78.617吨,消耗汽油36.887吨。

3 结束语

节能评估工作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目标、建设节约型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措施,对合理利用资源,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等具有重要意义。鉴于各类公路项目所处地形地质条件各异、技术等级及建设规模不尽相同,因此本文计算指标仅可作为同类项目参考使用,同时公路项目节能评估理论依据正在不断补充、节能理念也在不断提高,受作者知识和阅历限制,本文必然存在一些错误和不足,希望广大同行和读者进行批评指正,以便在以后的节能评估过程中得到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主席令第七十七号)(2008年4月1日).

[2]《公路、水路交通实施办法》.

[3]《G色公路评价指标体系》(国家节能中心2014版).

[7]《民用建筑节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30号).

[8]《公共机构节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31号).

[9]《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国发令第44号)(2016年).

固定资产评判标准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风险;管控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4.002

[中图分类号]F8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4-000-02

资产管理在事业单位的日常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资产管理工作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除了对事业单位已有的资产进行合理管理,还要进行资产评估及采购等工作。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国家在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方面不断投入,这虽然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也使其面临着各种挑战,因此我国资产管理的相关人员需要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并根据市场变化及时地作出调整,要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从而推动我国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

1 事业单位资产概念及构成

根据财政部2012年12月5日修订通过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资产是指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根据资产流动性可以划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预计在1年内(含1年)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而非流动资产是指除流动资产之外的资产。

按照价值形态进行划分可将事业单位资产分别划分为长期投资、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等。

2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个别事业单位对资产管理的理解不够清楚,以至于出现责任模糊、管理不严谨等其他许多问题。其中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固定资产管理风险

固定资产是指事业单位所拥有的使用年限超过1年(不含1年),其单位价值高于所规定的要求,且在行使的环节当中仍然保持原有形式的物质资产,包括住房和建筑、特种设备、一般设备等。固定资产管理风险如下。

第一,固定资产配置风险。初步调查采购时内控制度不健全、预算资金和实际不相符、投资决策不当以及对可行性分析不到位所产生的舞弊风险;配置的情况与实际当中规定的要求不一致导致项目暂停或丢弃的风险;验收程序不合理不系统,因人为的原因导致购买建设的固定资产在接收时没有按照所签署协议所规定的质量及规格来完成正常的审查和验收,导致出现部分内容规格信息不对称、滥竽充数等现象,或者是质量不符合要求等,最终造成资产损失或者是账实不符、会计核算不规范及资产信息失真的风险。

第二,固定资产使用维护环节的风险。在固定资产使用环节对维保不够重视,从而大大缩短了固定资产的物理寿命;在使用有些资产时没有考虑经济效益,资产周转利用率也不是很高,资产的长期闲置会导致实物损耗以及相应价值的损耗;出租和出借没有形成流转记录,常用的相机、笔记本电脑等设备的使用存在购置私有化的现象;在调拨环节没有履行相应的调拨流程以及保留相关责任人的签收记录;在保管环节对固定资产的出入库的签收手续以及责任人的制度没有严格予以执行。

第三,固定资产处置环节的风险。其主要包括资产处置方式不规范、价值不准确、资产评估不规范、审批不规范及超范围超权限处理等,这些都有可能造成国有资产损失。

2.2 无形资产管理风险

事业单位无形资产是指没有具体的实际物体为参照依托却仍旧可以为事业单位提供某种权利的资产,属于事业单位资产的一个构成部分。无形资产包括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及商标权等。无形资产具有以下基本特征:没有实物形态,具有排他性及独占性,能够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为事业单位提供某种权利甚至是带来相应的经济利益。

事业单位对无形资产管理,认识不到位,无严谨思想态度。而实际上,事业单位大都只重视对有形资产的审查和记录,对无形资产的关注远远不够,尤其是对于知识产权,存在管理薄弱、不合理现象,对于无形资产的评估更稀少,管理上出现各种问题。除此之外,资产管理的各类相关规章制度尚未完善,部分事业单位没有对应的管理机构强化管理,导致无形资产面临制度缺乏、管理不到位、漏洞百出的危险形态。

2.3 长期投资管理风险

事业单位根据合法单位机构获取的,且年限高出1年(不含1年)的各个类型的股权和债权性质的投资为长期投资。目前,还有很多事业单位中有一人担任多个职务的情况,而非专业人士又缺乏相关知识以及经验,导致出现管理者又是监督者的情况,从而降低了国有资产投资的效率。具体表现为有些事业单位对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然而在“非转经”收入的管理上却没有予以强化,甚至还出现不收,而是通过以支抵收和报销相关费用等来解决的现象。

2.4 流动资产管理风险

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皆为事业单位的流动资产。流动资产管理不善,最终导致资金流失严重。部分事业单位编制人员较少,所以没有设置专业的资产管理岗位,而是由其他人员兼任,由于这些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所以很可能对资产管理不熟悉或者是因为不是本职工作而忽视资产管理。不健全的管理制度造成对资产监督力度不够,从而使管理工作很难真正落实。另外,因没有清晰明确的对资金实施崔收、回收和具体详情呈告等相关责任牵制的规章制度,导致各个部门的职员之间的职责权利永远是无法分清的模糊状态,这明显对那些已经形成的清理催收极其不利,特别是各部门的相关人员在做调动时,手上的业务没有很好地完成交接,导致业务中断、暂停或丢失。

3 事业单位资产的管控措施

上文已经对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的风险进行了总结,在此笔者针对以上风险提出相应的管控措施,以期促进事业单位不断向前发展。

3.1 固定资产管控

针对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风险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控。

第一,构建完善的固定资产配置制度,从根本上进行严控。在固定资产采购环节遵循“决策和执行相分离”的原则,在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和对应的预算编制之间做到相互协调,相互监督,相互促进,根据政府集中采购及招投标的有关准则对授权审批进行改进、加强、完善,且有计划有目的地合理划分岗位人员,落实具体工作,全面预防,避免出现不正常、不健康风险;要在固定资产实施投资决策的环节贯彻“全面调查,集体学习,专家示范”的原则,避免各类风险,例如:决策风险和技术风险的发生;在固定资产检查、接收的环节需要将重点放在严格验收标准及规范验收程序上,以防内容不符及质次价高现象的出现。

第二,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行使维修系统,对“使用”h节进行严格控制。在固定资产管理环节当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其使用和维护两个方面。也就是说,如果固定资产被正确使用和维护的话,就会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期限,并可以降低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维护成本,从而使固定资产效益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所以在使用资产时需进行归口管理,进一步确定用户和相关托管人,并设置相应的岗位职责制度,且将其落实,以加强对岗位的培训。

第三,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处置制度,严谨把关“出口”。技术上的突破和实物损失,导致固定资产无法正常运转或无法达到所规定的使用要求而面临被淘汰的风险。鉴于此,对于处置过程中的固定资产需要格外重视其审核批准和评判预估两方面,以防止行使的固定资产被弃置、作废或以低廉的价格出售,最终变为私有财产私下处置的情况发生。

3.2 无形资产管控

针对事业单位设立相应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并匹配相关的高素质专业人员,实施对无形资产系统规范的监管。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相互协调,合理运行,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章制度和单位的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无形资产管理体系。此外,还包括无形资产财务、审计监督、成果考核、投资、转让及收益分配等制度管理体系,使单位无形资产的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将管理真真切切落到实处,提高调动的主动积极性,高效预防无形资产损失,充分保障其安全性。对财务方面要严格把关监控,做到有问题时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改进、完善,保证其管理的有效性。建立无形资产核销审批制度,无形资产的核销、转让、转出,应当依照有关资产管理的规定,提交主管部门、财务部门批准,并由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注销。

3.3 长期投资管控

长期投资的管控需要遵守市场规律,采用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同时根据“非转经”资产的特点对“非转经”资产进行统一运营,进一步加强资产的分类管理工作,从而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另外,对于国家相关规定制度要严格执行,对于闲置资产要通过拍卖及挂牌等公开方式进行处理,这样可以提高闲置资产处置的公平性及透明度,从而提高闲置资产的使用效益。

此外,事业单位应当建立长期投资业务责任制,确定有关职能部门和岗位之间的职责权力,以保证那些办理长期投资业务的不兼容岗位之间相互独立、牵制和监控。而长期投资不相容岗位当包括:长期投资可行性研究与评估、长期投资决策和实施、长期投资审批和实施处置、长期投资业绩评价与实施。事业单位应当根据长期投资类型制定相应的业务流程,明确长期投资中主要业务环节的责任人员、风险点和控制措施等。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审批文件、投资方案书、长期投资处理决议及其他文件和材料管理,确定各种文件的信息获取、存档、保管及查阅等方面的管理规则和相关人员的职责和权力。

3.4 流动资产管控

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的管理除了要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还要加强流动资产的管理。对于货币资金的管理,需要加强财务管理,建立实行相应的分工管理制度,从组织结构上保障资金活期的安全性。建立内部监督控制机制,将资金管理不相容的职责分开,实施一套合理的财务执行相关计划,明确责任,相互克制,充分保障资金的安全性。会计出纳之间不能兼职,不能由一个人处理货币资金流通的整个流程。会计主要负责分类账的登记、原始凭证的汇总、登记。出纳人员则负责现金收取和托管、原始凭单的储存、收据和支付记录的保存、银行发票收据的签发和流水账的登记。审计员负责定期审计收据、付款和账目,并审核定期现金支票和银行支票。会计师负责对一切收支项目的查审、核实,以及各个保管单位和单位负责人印章的保管。单位负责人专门负责审批一切的收入、支出预算、决策和各项费用。对于应收及预付款项一般不提坏账准备,需要严格控制并及时结算;预算资金和其他资金等所有公款都不准用于职工借支;各项托管货币,临时存款,应及时清算或退回,并寄往代管处,以便及时报告处理;预付单位和个别买方的储备基金,有必要考虑实际需求及压缩量,定期报告,年底所有的储备资金应当统一清算收回,下年另行拨付或借用。要做到及时催收欠款、及时入账,从而避免长期挂账,避免不能及时收回欠款而造成资金损失。

4 结 语

事业单位若想要获得比较稳定的发展,切实发挥其服务性、公益性,就需要认识到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认清资产种类,充分分析各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严格执行相关制度规定,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真正做到规范化管理,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提高资产管理的质量及效率。另外,相关的监督管理部门也要加大监督惩处的力度,从而促进事业单位持续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王盟.关于加强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4 (12).

[2]林婉玲.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风险及控制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5(20).

[3]于公.对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6).

[4]童晓燕.试论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资产管理[J].消费导刊,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