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心理健康研究方向

心理健康研究方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心理健康研究方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心理健康研究方向

心理健康研究方向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教师 心理健康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2-0041-02

近年来,我国高校的发展从外延扩张走向内涵发展,所有高校都注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四方面的发展,作为高校四大任务中的首要任务:人才培养,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教师素质的高低与人才培养密切相关。高校教师的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素质,对大学生的影响很大,本文将从内外因素分析影响地方高校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地方高校的概念界定

关于地方高校的界定,存在不同的说法。沈振德认为:地方高校指的是高等教育体系中一批分布在省会城市、地市及以下所在城市的,由省、地市主管或主办的,主要为当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发展培养人才的各类高校[1]。

杨志昂,范广斌等认为:地方高校是指非国务院部委所属和非国家教委直属的地方性高等学校[2]。

综合各种说法,我们认为地方高校是指分布在省会城市、地级城市,由地方财政划拨经费的普通高等学校。

二、地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影响地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多方面,概括起来有两方面:

1.客观因素

1.1社会对高校教师的要求

在世人的眼中:大学是“象牙塔”,社会对高校教师的期望很高:是学识上的大师,具有高深的知识;是人格上的大师,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是文化上的大师,引领社会,带动社会文化朝正面方向发展;是学生的导师,引导学生在人生道路努力向上攀登。社会对高校教师的期望很高,给予的社会角色很多,但高校教师也是一个凡人,特别是地方政府和人民对地方高校还有较大的服务期望,期望地方高校教师承担服务社会的重任。面对着众多的期望,导致地方高校教师出现焦虑、压力。

1.2教学压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手段和方法在不断更新,如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一种主流。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知识更新速度快,高校教师需要终身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这无形中对教师形成了一种挑战。现在各地方高校为了监控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都顺应高校改革的潮流,设立了严密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需要各方面的评分,其中学生网上评教的比例较大,这对教师的教学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但也增加了教师的心理负担,影响其心理健康。

1.3科研压力

地方高校为了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全国排名,对教师的科研成果越来越重视,通过各种手段来提高学校的科研实力。所以在各地方高校教师是科研的先锋,教师的绩效工资、职称评定,与科研成果密切相关。为了体现公平性,按科研成果排队,一般是按课题、论文的多少、等级排队。地方高校教师为了获得专业发展和提高待遇,在科研方面需投入相当多的精力。

1.4科研条件

各地方高校的经费由地方财政负担,由于地方财政的财力有限,各地方高校的经费相对没有国务院部委所属和国家教育部直属的高校的经费多。另外,地方高校多为教学型大学,学校在科研方面的比教学投入较少。因此各地方高校投入于科研,改善科研条件的经费相对不足,导致科研条件相对不太好,而学校对科研的要求又高,这对教师也是一种考验。

1.5生活事件

生活事件是指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包括典型事件,指教师在生活和工作中的经历的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事件,也包括各种在工作中、生活中的各种细小生活事件。重大的典型事件对地方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影响较大,但是大多数教师主要还是由各种细小生活事件长期累积但没得到及时宣泄,而形成的压力。

1.6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影响地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社会支持是指来自社会各方面包括家庭、亲属、朋友、同事、伙伴等所给予个体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帮助支援,反映了一个人与社会联系的密切程度和质量[3]。

一是地方高校教师的工资、福利主要由地方财政负担,普遍收入不高,所获得的物质支持不高;二是地方高校教师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特别是处于地级市的高校数量也较多,所能获得外部社会的支持非常有限;三是地方高校教师由于工作的关系,基本是在高校内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与社会上的交往很少,当要处理与社会关系密切的事情时,所能获得别人帮助的途径非常有限。

2.个人因素

个人因素有多方面,既有客观方面的因素,也有主观方面的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人格特征

人格也称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4]。

高校教师的人格是在长期的生活和教育教学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状态,是自己的独特风格,反映其总的心理(或精神)面貌,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对工作的事业心和上进心,对自我工作的成就感和求知的欲望,人格特征决定了其行为方式,影响其面对压力时的态度和采取的解决方式。

2.2家庭压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每个家庭的消费也随之提高,而高校教师的工资还是难以满足家庭的开支,特别是有些高校教师的配偶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固定的正式工作,导致收入较低。我国虽然明确规定,教师的工资待遇不低于公务员,甚至可以高于公务员,但高校教师的收入非常固定,工资外收入很少。基于家庭生活的压力,许多高校教师为了增加收入,以贴补家用,不得不从事第二职业,或外出兼职,或外出开展各种社会性讲座,这样本职工作与兼职工作的工作矛盾导致其无法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去,这种担心也是产生压力的根源之一。

2.3身体健康状况

高校教师因长期从事单调的工作,工作压力、科研压力、职称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家庭压力等各种压力的影响,任务很重,导致缺乏时间加强身体锻炼,外出放松机会也少,易引起心脏病、冠心病、头疼头晕、癌症等多种心身疾病,身心的相互作用,导致其心理健康状况下降。

2.4人际交往

高校教师是文化水平较高的群体,知识分子有自己的工作生活准则,不会轻易向别人低头和屈服,在人际交往中往往追求人格独立,信奉理想主义、完美主义,坚守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灵活应变的能力相对不足。人际交往相对较光,易使个体缺乏安全感,从而心理健康,影响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

2.5角色冲突

角色冲突是当一个人扮演一个或几个不同的角色时,由于不能胜任,造成角色内或者各种角色的矛盾和冲突。

高校教师也扮演着各种不同角色,一是抚养、教育子女的父母,二是赡养父母的儿女,三是教育学生的老师,几种角色难免会在时间和空间上产生矛盾、冲突,这是角色间冲突。地方高校还存在角色内冲突,作为高校教师角色,社会上人们对其的期望、大学生对其的期望与自己对这个角色义务的理解的不一致,在内心产生矛盾、冲突,从而影响其心理健康。

2.6应对方式

应对方式是个体面对挫折或压力时所采用的认知和行为方式[5]。应对可分为问题关注应对和情绪关注应对,如果应对主要关注于如何解决问题,这种应对称为问题关注应对;如果问题解决不了,只能关注于如何改变自己的情绪,使自己的情绪得到改善,这种应对称为情绪关注应对。面对同一情境、同一刺激,不同的人反应不一样,效果不同,其中应对方式起到很大的作用。

地方高校教师在社会生活和教学科研工作中,都会面对不可避免的各种压力,对不同的人影响的差别很大,这种差别主要决定于不同的应对方式,取决于具体的应对策略。

2.7自我加压

具有高知的高校教师,由于自认为应该具有的榜样示范作用,关注自己各方面的形象,总要求做到最好,要求十全十美,不允许有一点差错,否则就会易出现对自己的否定性评价,产生焦虑、紧张抑郁情绪或躯体化症状,影响其心理健康。如现在地方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定,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求已经越来越高,部分教师为了能提高评上高级职称的可能性,在学校要求条件的基础上,自己给自己定下一个更高的目标,为了达到目标,废寝忘食,夜以继日。

总之,地方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虽然有多方面,但概括起来,主要是以上两方面。

参考文献

[1]沈振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地方高校发展战略[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25(10):114-116.

[2]杨志昂,范广斌.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11,(13):17-18.

[3]胡忠光.高中生焦虑、抑郁与领悟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9,30(6):98-99.

心理健康研究方向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男护生;心理健康;应对方式

Relationship Study between Mental Health and Coping Style of Male Nursing Students. Qu Haiying, Wang Liping, Hao Xiangping, et al. Teaching and Reserch Office of Applied Psychology, Binzhou Medical College, Binzhou 256603,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tal health and coping style of male nursing students. Methods A total of sixty-three male nursing students had been measured with 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 and Trait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TCSQ). The results had been compared with those in male students of medical. Results The male nursing students had a higher score on the items like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depression, anxiety than that in male students of medical(P

【Key words】 Male nursing students; Mental health; Coping style

在现代护理发展过程中,护理工作一直是女性为主导的职业[1]。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护理学专业发展的需要,男护士开始逐渐走上了护理岗位[2,3],近年来各大医学院校护理专业招收男生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在针对不同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工作已开展了许多,而对于护理专业男生的心理健康及其应对方式调查报道甚少。本研究对护理专业男生和医疗专业男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的基本特点进行了调查,以便为男护生心理保健和心理咨询提供依据,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6年11月对某医学院护理系一至五年级(包括护理本科班、护理专升本班,护理高职本科班,护理专科班)全部男生67名进行问卷调查(以下简称男护生组)。选取同期医疗系一至五年级男生67名(以下简称男医学生组),年龄、班级、生源等一般人口学资料与男护生组相匹配。

1.2 工具

1.2.1 心理健康评定 选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4]。该量表共90项,每个因子项均分最高为5分,最低为1分。得分越高,说明该项心理症状越明显。

1.2.2 应对方式评价 选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rait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TCSQ)[4]。此问卷包括20个条目,各条目以1~5级评分,记录积极应对(PC)和消极应对(NC)2个因子分。

1.2.3 施测过程 选择经过心理测量训练的专业人员作为本次研究的测评人,采用统一指导语和无记名方式独立完成答卷,问卷由测评人员现场收回。发放问卷134份,收回有效问卷124份(其中男护生组63份,男医学生组61份),有效率为92.5%。

1.2.4 数据的整理与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整理、统计和分析。

2 结 果

2.1 男护生SCL-90各因子分与男医学生组比较 见表1。

2.2 男护生组与男医学生组应对方式比较 见表2。

表3显示,男护生组积极应对得分与人际敏感、抑郁、焦虑等因子呈负相关(P<0.05),消极应对得分与各因子(除恐怖、强迫因子外)呈正相关(P<0.05)。

3 讨 论

3.1 男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男护生与男医学生相比在人际敏感、抑郁、焦虑3个因子得分上有显著差异(P<0.05)。具体表现在人际交往中的自卑感,明显的不自信;苦闷的情感、悲观以及神经过敏。导致这种差异的可能原因归纳为以下3个主要方面:①传统观念的影响。传统护理工作由女性来承担,病人也习惯了女性护士,认为男士从事护理工作是不适合的。男护生害怕社会各界的偏见,害怕病人不接纳他们,还担心来自女性护士的歧视,这就给他们的心理形成一定的压力。内心会不由自主产生一种自卑感及抵触抑郁情绪。②对护理专业认识不足。很多男护生对护理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本身也不热爱护理专业。在填报志愿时并非自愿选择护理专业,他们或者是因为被调剂到护理专业,或者仅仅是为了高录取率。③社会偏见。社会对男性从事护理工作缺乏正确认识及存在某些偏见,认为男性从事护理工作没有太大出息,他们的社会地位尚不能被人们理解认可,使男护生在正常的社会交往过程中显得不自信,有低人一等的感觉。

3.2 男护生的应对方式特点 应对是指个体通过认知调节和行为努力处理应激情景、保持心理平衡的一种手段,是决定应激源是否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消极应对的病因学意义大于积极应对[5]。本研究结果表明,男护生消极应对较男医学生组多(P<0.05),而积极应对与男医学生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男护生在社会偏见、传统观念以及同龄男性的冷眼相看与冷嘲热讽的压力下较多地采用逃避、幻想等消极应对方式。

3.3 男护生不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 本研究结果显示,男护生积极应对得分与人际敏感、抑郁、焦虑等因子呈负相关(P<0.05),即积极应对分高,SCL-90的这些因子分低,心理健康状况好。消极应除恐怖、强迫因子外与SCL-90呈正相关(P<0.05)。即消极应对得分高,SCL-90各因子分也高,心理健康状况欠佳。Edwards认为,应对的位置处在应激与健康之间[6]。应对的目的在于调整自身的价值系统,从而改变自己对挫折的认知和情绪反应,借以减少精神痛苦,减轻心身反应。积极应对方式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帮助个体成功地解决问题,从而起到平衡心理和保护心理健康的作用。由于“人们已习惯由女性充当护士这个角色”[7],使得男护士在人们心目中尚没有成为主流。男护生在经常面临这种尴尬的局面中采用消极应对方式,且消极应对与身心症状呈正相关,其结果必然增加负性情绪体验,影响其身心健康。

3.4 建议 作为未来的护理工作者,男护士将来要面对不同职业、性别、年龄、个性的社会人群,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才能为病人做好护理。

3.4.1 营造良好的男护生成长氛围 不可否认,在护理这样一个女性几乎一统天下的职业里,人们对男护士的接受程度还是较有限的,男护士仍然没有真正赢得病人的信赖。而事实上,护理事业的发展需要男性的共同参与。对此,应该加大社会对男性从事护理工作的宣传力度,让社会更多地了解护理工作的专业性和重要性,发展的前途与需求,建立起一个接受和欢迎男护士的社会环境,减少男性从事护理工作的社会制约。在医学护理院校形成一个良好的有利于男护生成长的氛围,消除对男护生的偏见、轻视,缓解男护生紧张的人际关系,同时通过专业思想教育树立起男护生自身高尚的职业价值观。

3.4.2 团体心理训练 由男护生组成一个团体,让他们每周有1次或2次的机会在一起共同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指导教师适时地给予辅导。在这样的团体中成员接受其他参加者的协助,也给予其他参加者以协助。男护生从其他参加者和指导者的反馈中获得益处,发展个人潜能,学会解决问题及克服情绪和行为上的困难,疏导不良的情绪,使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对待护理事业,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4 参考文献

[1]Cassidy ML. Gender differences in work-related status within selected female and male-dominated occupations. Current Research on Occupations and Professions, 1990(5):111-129

[2]Brady MS, Sherrod DR. Retaining men in nursing program designed for women. 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 2003,42(4):159-162

[3]赵明珠,章雅青,李莎莎.临床使用男护士的调查与分析.上海护理,2002,2(4):6-8

[4]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235

[5]姜乾金,黄丽,卢抗生,等.心理应激:应对的分类与心理健康.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0(4):145

[6]Edwards JR, Cwptr CL. Research in stress, coping and health-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issues. Psychological Medicine, 1988,18:15-20

心理健康研究方向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应激;应对方式;心理健康水平;择业期

生活事件与身心健康的关系自20世纪30年代就已引起心理学家们的广泛关注。hansselye于1956年首先提出了“应激”这一概念。按照j.c.coyne的生理应激理论,应激包括应激源、中介变量和心理生理反应三部分。

所以心理学家们在研究应激与各种疾病的关系的同时,注意研究了成功应对生活中应激源的方式,即应对方式。应对方式(coping)是影响应激结果的重要变量。它作为应激与健康的中介机制,对身心健康的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fdkman和lazarus在他们的应激认知交互作用理论中,把应对定义为“所有控制、减弱和耐受内部需求的认知方面及行为方面的努力。”刘贤臣、刘连启等对青少年应激的研究结果也表明,青少年的消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呈明显负相关。由此可以发现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是十分值得探讨的。

择业期是大学生初涉社会的一个适应阶段,具体指从大学四年级第一学期末(大学生供需洽谈会第一次召开)到第二学期末。择业期内的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生活受到更多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随着社会工作量和责任明显增加及为毕业分配担忧,择业期内的大学生与在校学生相比明显存在焦虑、抑郁状态,存在严重的情绪障碍。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不同的人对外部压力会有不同的反应。某一事件对一个人是威胁,对另一个人却是挑战。这种不同的应对方式对心理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所以本研究试图探讨应届毕业生在择业期,这一特殊时期内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促进择业期内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中去。

此次研究应对方式的途径为过程法,即重点研究特定生活事件,即“择业”这一时期内个体的应对过程,所采用的量表也属于过程量表。

1研究方法

1.1被试。

被试取自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财经大学三所大学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共120名,有效被试120名,其中男生60名、女生6o名;文科生60名、理科生6o名。

1.2测量工具。

1.2.1应对方式问卷。

采用folkman和bond等人研究应对预防时所采用的问卷修订而成的版本。问卷由62个项目组成,采用1—4级评分。量表的cronbach’szt系数为0.92,重测信度为0.89。每一个因子的高分表示此应对方式经常被采用,低分则表示很少采尉。

1.2.2症状自评量表(scl—90)。

采用此量表评估择业期内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1.3研究步骤。

1.3.1测试。

在太原市春季毕业生洽谈会召开期间,即3月1日至3月23日之间,在前往招聘会的上述三所大学的同学中随机抽取120名被试。研究共发放问卷120套,收回问卷中120套有效,有效率100%。

1.3.2资料的录入与管理。

采取excel200录入与管理。

1.3.3统计方法。

用spssio.0for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x方测验、t检验、方差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

2研究

2.1“解决问题”应对因子与“强迫症状”、“抑郁”因子呈非常显著负相关;与“精神病性”因子呈显著负相关。

2.2“自责”应对因子与“恐怖”、“人际关系”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与“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总分”呈非常显著正相关。

2.3“求助”应对因子与scl—90各因子无显著相关。

2.4“幻想”应对因子与“幻想”、“精神病性”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与“抑郁”、“焦虑”、“敌对”、“偏执”、“总分”呈非常显著正相关。

2.5“退避”应对因子与“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各因子呈非常显著正相关,与“总分”因子呈显著正相关。

2.6“合理化”应对因子与“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各因子呈非常显著正相关;与“总分”因子呈显著正相关。

3结论

应对方式是一种缓解情绪紧张、维持心理平衡、调节行为表现使之符合外界要求的方法和手段。本文调查发现,择业期内大学生通常应用的应对方式主要有解决问题、幻想、求助,而较少使用自责、退避、合理化,说明择业期内大学生的应对认知过程中具有较多的理性加工成分,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择业期内所出现的各种矛盾,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表现出一种较成熟的行为方式和稳定的个性特征。

应对方式各因子与scl—90各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自责”“退避”“合理化”应对因子与scl—90各因子显著相关,说明消极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解决问题”因子和“强迫症状”、“抑郁”、“精神病性”等scl一90因子呈非常显著负相关。强迫和抑郁是大学生们常见的情绪障碍。本研究结论表明:当有问题出现,只要积极地去解决,就可有效地避免各种情绪障碍的出现。“求助”应对因子与scl一90各项均无显著相关,说明“求助”这一方式可有效缓解各种应激反应所造成的紧张、不安情绪,帮助择业期内的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

由此可见,择业期内大学生合理的选择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保持有重要意义。如何合理地选择应对方式呢?就学校来说,提供大学生心理辅导,帮助择业期内的大学生更好地选择合理的应对方式,维持心理健康。对大学生就业进行心理教育与辅导是传统意义上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补充与完善。从世界范畴看,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都越来越重视对普通学生进行就业方面的心理教育与辅导。但更重要的是,择业期内大学生本身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去积极地应对各种矛盾,树立自信心去克服各种困难,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具体建议如下:

3.1自我了解。人最难了解的就是自己,作为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如何给自己合理的定位是人生中关键的一步。所以,我们要学会了解自己,为自己可能遇上的各种矛盾作充分的准备;

3.2自我驾驭。人们有时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一个成熟的人表现在行为上就是能够驾驭自己,这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驾驭能力,学会战胜自己;

心理健康研究方向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仫佬族地区;护士群体;心理健康;人格特征;应对方式;相关性

A Correlative Study on the Mental Health,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 and CopingWays of Nurses in Mulao Nationality. Jiang Chunqing, Tao Jianqing, ChenZhongxun,et al. People's Hospital, The Mulao Nationality Autonomous County of Lu ocheng, Guangxi Zhuang Nationality Autonomous District, Luocheng 546400, P.R.Chi 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of the mental he alth,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 and coping ways of nurses in Mulao Nationality.Methods With random gradation sampling method, 152 nurses weremeasured by SCL-90, EPQ, SCSQ. Results In Mulao Nationality di strict, the factor scores of nuese' obsessive-compulsive, photic anxiety, psycho ticism are higher than Chinese norm (P

【Key words】 Mulao nationality district; Nurses; Mental health; Person ality characteristic; Coping way; Correlation

在90年代以前的研究中,人们在谈到心理护理时,主要是涉及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和如何对病 人进行心理护理,但近些年来,人们愈发重视了对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研究,因为护士 心理健康状况的好坏决定着心理护理的质量和水平。从调查和研究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护 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护士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社会转型期,研究其人 格特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有助于掌握护士群体的心理变化规律,并为制定 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6年10月~2007年2月整群抽样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范围内的医务人员 152人为调查对象,全部完成评估的有效问卷152份,包含仫佬族75人,壮族44人,汉族25人 ,其他少数民族(瑶族、侗族、毛南族)8人;平均年龄为32.36±7.59。其中≤35岁的112 名,>35岁的40名。

1.2 工具 调查问卷包括90项症状清单(SCL-90)、艾森克个性测验(EPQ)、简易 应对方式问卷(SCSQ)。

1.3 施测 首先向被调查医院办公室阐述调查的目的、意义和内容,并取得了院方的 配合,通过院办向各科室/部门布置此项工作,并要求其积极配合;然后再将各科室/部门的 负 责人作为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认真学习量表内容和要求;最后以科室/部门为单位统一发 放问卷,每个部门均有课题组成员参加,并向调查对象阐明调查的意义、方法,介绍量表的 内容和填写要求,量表由调查对象单独完成,测试时间60~90分钟,当天 收回。

1.4 数据处理 将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 11.0软件包进行t检验、相关 分析。

2 结 果

2.1 仫佬族地区152例护理人员SCL-90评分与中国常模比较 将152名调查对象SCL-90评分与中国常模比较,发现仫佬族地区护理人员强迫、恐怖、精神 病性因子分均高于中国常模(P<0.05或P<0.01),具体情况见表1。

2.2 仫佬族地区不同年龄段护士SCL-90评分比较 表2显示,不同年龄段护士SCL-90评分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仫佬族地区护士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应对方式相关分析 表3显示,护士的强迫、恐 怖、精神病性症状均与精神质、消极应对呈正相关(P<0.01),与内外向呈负相 关(P<0.05或P<0.01);强迫、精神病性症状与神经质呈正相关(P<0.05);3个症 状均与积极应对无关(P>0.05),恐怖与神经质无相关性(P>0.05)。

3 讨 论

3.1 仫佬族地区护士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护士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常年工作在医疗卫生第一 线,工作负荷重,承受的各种压力大而复杂, 根据不同的调查[1-3]显示,护士职业 群体中 心理问题的检出率要高于一般人群。本调查显示,仫佬族地区护士群体心理健康水平较一般 人群差,存在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强迫、恐怖、精神病性因子方面。这说明仫 佬族地区护士群体心理健康水平与我国其他地区护士群体心理健康水平类似,其区域性差异 不明显。

3.2 仫佬族地区护士群体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相关分析 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除与外在的 社会环境有关,还与个体所特有的个性心理特征有关[4]。本调查显示,护士的强 迫、恐怖、精神病性症状均与精神质呈正相关(P<0.01),与内外向呈负相关(P <0.05或P<0.01);强迫、精神病性症状与神经质呈正相关(P<0.05);恐怖与神经质无 相关性(P>0.05)。说明良好、稳定的的人格特征对于维护护士的心理健康具有重 要的意义,表明具有孤独的、与人不友好、缺乏同情心、适应社会环境困难、缺乏情感和情 感投入、不关心他人、不近人情、感觉迟钝等人格特征的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具有焦 虑、担忧、常常闷闷不乐、忧心忡忡或情感过于激动的人格特征的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也较 低。这些特征易造成护患关系紧张,应对能力下降,心理健康水平下降。相反,情绪稳定, 有节制,不紧张等特征有助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及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因此,护理管理工作 中,要注意观察护士的性格特点,尤其是有心理问题的护士,要根据其个性特点去引导、帮 助。更重要的是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使护士了解自我的个性特点,注意调整自我心态,减少 不良情绪的发生,保持心理健康状态[5]。

3.3 仫佬族地区护士群体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应对是个体在应激环境或事件中,对该环境或事件作出认知评价以及继认知评价之后为平衡 自身状态所采取的措施。有研究表明[6],个体在高应激状态下,如果缺乏社会支 持和良好的应付方式,则心理损害的危险度可达43.13%,为普通人群危险度的两倍。护理人 员属于一个长期从事救死扶伤,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的工作群体,这种高应激的工作性质 使护理人员 在工作中必须承受较大的精神、心理压力,在应激情况下,采取合理的应付方式来增强心理 适应能力和缓解由应激造成的心理紧张。而应对方式有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积极 应对包括直接面对困难和压力,努力解决问题,接受现实和寻求支持等;消极应对包括逃避 现实,否认或歪曲事实,以吸烟、酗酒摆脱困境等。有学者[7,8]在对护士的抽样 调查中发 现采取的应对方式不同与心理健康水平有着密切联系,积极的应对方式(如求助、解决问题) 可以有效缓解应激强度,有利于心理健康,而较多使用退避应对方式的护士,则伴有抑郁、 偏执等症状,不利于心理健康。沈峥荣等[9]的研究显示,医务人员消极应对方式 与SCL-90总分及除躯体化、焦虑、恐惧以外的各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显示,护士的强迫、 恐 怖、精神病性症状均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P<0.01),与积极应对无关。(P>0.05)。这 一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利于心理健康,消极的应对方式不利于心理健 康。在护理管理上,应理解和关心护士,帮助护士认识自己的压力水平与压力应对方式,指 导她们进行放松训练及理性情绪的治疗,同时对护士进行人际关系、社会技能、自信训练等 培训,提高护士对压力的积极应对能力,保护其心理健康。

4 参考文献

[1]胡敏予,周昌菊,肖永源,等.长沙市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相关社会因素的研究. 实用护理杂志,1996,12(9):425-426

[2]杨翠婵,邹志方,李伯灵,等.某医院545名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职业与健康,2 007,23(4):250-251

[3]刘滟华,任桂秀.临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川北医学院学报,2007,22(2):2 01-202

[4]乔文达,王海青,王芳,等.护士长的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婚姻质量与心理健康 的相关分析.中华护理杂志,1999,34(1):15

[5]蒲莉,马梁红.100例护士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红.黑龙江护理杂志 ,2000,6(4):64-65

[6]Ray C, Lindop J. the Concept of Coping. Psychological Medicine, 1982 ,1:385-395

[7]朱珠,卢文云.特质应对方式与夜班护士身心健康问题关系探讨.中国健康心理 学杂志,2003,11(1):69-70

[8]林霞.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调查.现代护理,2006,12(14):1277

心理健康研究方向范文第5篇

通讯作者:卢会醒(1972-),男,江西人,心理学硕士,湖北咸宁学院教育学院讲师,主要研究健康心理学。

陈小妍,女,(1992-),汉族,湖北安陆人,现就读于湖北咸宁学院心理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李志伟,男,(1993-),汉族,湖北大冶人,现就读于湖北咸宁学院心理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高平圆,女,(1993-),汉族,湖北武汉人,现就读于湖北咸宁学院心理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时间是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人对客观时间的表征,并不与客观时间成线性对应的关系。采用直接测量的方法对客观时间与主观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在将来和过去时间方向上,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都成对数关系。

关键词:客观时间;主观时间;函数关系;直接测量

1.问题的提出

人们在谈论时间的时候,今天之内,总是以小时为单位;一两周之内,总是以天为单位;当我们谈论很久之后的事情的时候,比如十几年之后的事情,相差一两个月则会觉得没太大差别。对此,黄希庭(1994)指出“心理时间和物理时间并不是等同的”,指出了客观时间与主观时间不是线性对应的关系。Messervey et al. (2009),以中国人和加拿大人为被试,研究发现对于两周之前的事情,中国人回忆得更具体。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中国人把过去的事情看的更近,或者说把过去的时间知觉为更近。这就涉及到一个主观时间的问题,同样的客观时间,不同文化的人群可能有不同的心理表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客观时间与主观时间之间的数量关系方面的探讨,本次研究初步探讨一下客观时间和主观时间之间的关系。

2. 研究目的

探讨将来时间方向和过去方向上客观时间与主观时间的关系。

3. 研究假设

人们在谈论时间的时候,一天之内,总是以小时为单位;一两周之内,总是以天为单位;当我们谈论很久之后的事情的时候,比如十几年之后的事情,相差一两个月则会觉得没太大差别。这可能意味着,每一个主观时间单位对应的客观时间是不一样的,换句话说,随着时间由近及远,每增加一个主观时间单位所需的客观时间会越来越大。客观时间与主观时间的函数关系,是一种对数函数。

4. 研究方法

4.1 问卷法。

4.1 被试。西南大学本科生:将来时127人,过去时109人。

研究中要求用0―100之间的数字表示时间离现在的远近,0表示此时此刻,100表示非常遥远的未来,数字越大表示离现在越远。客观时间分为十种,分别是一天、两周、半个月、两个月、半年、一年、两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六十年。下面呈现的是将来时间方向上的问卷。

1.一天,用0到100之间的数字表示是

……

10.六十年,用0到100之间的数字表示是

过去时间方向上的问卷只是将“一天”改成“一天前”,如此等等。

5 研究结果

将客观时间转化成天数,比如一个月转换成30天。采用曲线回归,以主观时间为因变量、客观时间为自变量,选择多种曲线模型。结果显示对数模型和三次模型解释的方差比例最大,在未来与过去时间方向上都是这样。

5.1 将来时间方向

线性模型为y=22.408+.003x, R=.712, R?=0.507。对数模型为y=-11.215+8.129x, R=.775, R2=0.601。三次模型为y=15.269+.014x-(1.24E-006)x2+(3.38E-0.11)x3,R=0.775, R2=0.601。

从结果来看,对数模型和三次模型解释的方差比例最大,达到了R?=.601,比例很高,而且二者解释的方差比例相同,二者是竞争模型。三次方曲线中,随着自变量的增大,在自变量的某个点上,因变量会下降后反弹。根据常理判断,主观时间不会在客观时间的某个点下降,因此对数模型更符合常理。对数模型图见表1。

5.2 过去时间方向

线性模型为y=28.798+.004x, R=0.670, R2=0.449。对数模型为y=-10.858+9.286x, R=.782, R2=0.612。三次模型为y=19.067+.018x-(1.60E-006)x2+(4.29E-011)x3,R=.766, R2=0.586。从结果来看,对数模型解释的方差比例最大,R2=.612;三次模型解释的方差次之,达到了R2=.586,都比线性模型解释的方差比例高出很多。对数模型解释的方差比例比三次模型高3.6个百分点,应该选择对数模型。对数模型图见表2。

表1 将来时间方向

表2 过去时间方向

6 讨论与小结

6.1将来时间方向和过去时间方向上都是对数模型和三次模型解释的方差比例最大,但是根据经验,可以选择对数模型。因而可以确定在将来和过去时间方向上,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之间成对数关系。

6.2客观时间的间隔设置不太合理,最后两个客观时间分别是三十年和六十年,时间跨度太大。如果在三十年和六十年之间插入两到三个时间点,模型可能会更精确。(作者单位:咸宁学院 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黄希庭.(1994). 将来时间的心理结构. 心理学报, 26, 12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