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小商业银行发展

中小商业银行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小商业银行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小商业银行发展

中小商业银行发展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小商业银行 手机银行 移动金融

一、引言

手机银行是银行客户利用手机终端办理包括账户查询、转账汇款、代缴费、理财投资等金融业务的总称,手机银行带给客户的是快捷、低交易成本、安全的全新交易方式。手机银行不同于传统银行和网上银行服务,客户不需要亲自去商业银行网点或者必须首先具备有互联网功能的计算机终端,客户只需要使用随身携带的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的通过手机得到所需要的金融服务。手机银行不仅节约了客户的时间成本和获得金融服务的交通成本,而且为客户提供了全新的交易感受,极大便利了客户的经济生活。上述手机银行的特点决定了客户群主要以个人为主,交易内容主要是小额支付、转账、金融资产交易等内容。

中小商业银行是指在一定地区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设立、独立运营、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的银行类金融机构,本文所指的中小商业银行主要包括村镇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信社和城市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中小商业银行的特点是网点少,经营局限于特定的区域,服务群体为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和当地居民。这些特点和国有、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也为中小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空间。当前,商业银行开展手机银行业务已成普遍现象,无论是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还是城市商业银行都将手机银行作为重点发展业务,而中小商业银行自身特点决定了其在开展手机银行业务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完全符合手机银行“弥补金融服务空白、服务金融弱势群体和满足小额支付结算的需求”,而且手机银行对于丰富中小商业银行业务种类,弥补营业网点少、覆盖面低的现象。

二、中小商业银行开展手机银行的积极意义

(一)弥补金融服务空白区域的金融需求

农村等边远地区的客户群呈现出金融服务需求种类多、交易笔数多、单笔交易额低的特点,农户对小额贷款类服务需求量较大。随着国有商业银行从大多数农村区域的撤离,农村区域金融机构密度和金融服务深度不能满足农村区域的金融需求。在当前金融体系下,农村及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空白难以在短期内有效解决。由于地域、技术和成本方面的限制,商业银行在偏远农村地区的实体网点和ATM机等基础设施数量难以有效满足当地需求,而网上银行业受到农村居民的知识水平较低、农村信息基础设施不足、网络使用费用较高等原因而难以广泛推广。另外,农村经济空心化现象已成普遍现象,青壮年农民大多进城务工,只有老弱病残和儿童留守农村,这些微观主体的金融需求主要局限于小额支付、收汇款、存储等,而且对辅币的需求数量较多,这些需求都难以吸引现有商业银行在农村设立网点。手机银行具有便捷、低交易成本和实时交易的特点以及存储、小额转账和支付的基本功能可以有效满足农村各类经济主体的基本金融需求。农村商业银行和村镇商业银行立足地方经济,主要服务于当地的经济主体,尤其开办手机银行业务可以扩大银行业务覆盖范围,弥补农村金融服务空白问题。

(二)为中小商业银行提供新的利润来源

中小商业银行业务较为单一,主要局限于传统的小额信贷业务和资金转账,基本业务同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雷同,在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中小商业银行经营空间狭小,在争夺优质客户方面处于落后位置。另外,中小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占比极低,金融创新业务存在严重不足。手机银行业务作为新型金融业务,中小商业银行和大型商业银行站在同一起跑线,并且中小商业银行的客户群和手机银行的客户群存在更多的重叠,因此中小商业银行开展手机银行业务具有先天的优势。开办手机银行业务不仅有利于中小商业银行吸引更多的客户,而且手机银行作为客户办理金融业务的渠道,中小商业银行开办手机银行还可以增加其他相关业务的交易规模,增加中小商业银行的利润。

三、中小商业银行开展手机银行的可行性分析

(一)银行业竞争格局为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手机银行提供了契机

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对资产质量差、历史包袱沉重、长期亏损而扭亏无望的机构进行逐步的撤并,国有商业银行网点进一步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集中。中小商业银行受政策限制,主要为属地经营,服务范围集中在中小城市和农村区域,这种市场竞争格局为中小商业银行开办手机银行提供了良好机遇。中小商业银行虽然在业务种类及经营规模上与大中型商业银行还有较大的差距,但是中小商业银行可以凭借其“居民银行”的定位,有效地掌握当地客户的需求,集中优势资源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或服务,加之在本地域网点的优势,可以深入挖掘客户资源,开发手机银行客户。另外,受经营重点和经营成本的影响,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在中小城市和农村区域开办手机银行的动力不足,而中小商业银行业务相对单一,开展手机银行业务不仅可以丰富自身业务种类,而且手机银行业务的开展使很多游离在正规金融服务之外的当地居民成为中小商业银行的客户,有利于银行规模壮大和长远发展。

中小商业银行发展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小商业银行;战略发展;风险管理

二十几年来的发展,中小商业银行已成为现代国家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银行业体系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对经济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当前形势下,我们认为作为中国中小商业银行一定要明确发展方向,不断提升中小商业银行的内在质量,优化资产配置。注重风险管理,强化自我约束。具体发展战略是在业务规模上适度扩张,在竞争策略上特色经营,在服务功能上积极创新,在风险控制上严格谨慎。

1.中小商业银行的战略发展

1.1顺应经济周期是中小城市商业银行业务扩张的战略定位

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我国加大了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的进程,中小商业银行应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全面跟踪产业调查和振兴规划,及时调整信贷政策,坚持外向形企业和内需型企业同时并重,确保信贷政策与国家产业政策相一致。对现有客户进行调查,积极做好对危机影响较大的外向型企业、贷款集中度过高行业以及落后企业排查;根据客户实际经营情况,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鼓励企业走节能减排之路,努力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序竞争。

1.2立足中小企业,是中小城市商业银行客户选择的战略定位

中小商业银行应该始终坚持“立足地方经济,立足中小企业,立足城乡居民”的市场定位,牢固树立因市场而变,因客户而变的服务理念,充分发挥银行的信息资源优势,严格执行各项操作流程,提高优质高效服务,积极创新融资方式,积极稳妥发放各类贷款,全力支持中小企业上档升级,进而实现银企双赢。

1.3差异化竞争是中小城市商业银行特色经营的战略定位

中小城市商业银行要立足经济区域,不与大银行进行针锋相对的竞争,而是以本地区城市居民、中小企业为营销和支持的重点,坚持扬长避短、错位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自身灵活、高效的优势,不断打造和强化自身的竞争优势。

一要发挥本土化、区域化经营的地缘优势。中小城市商业银行大多地处于经济相对发达的中心城市,这些中心城市历来是各类银行竞争的主战场,城市商业银行恰恰具备了所在城市的市场优势和客户优势。

二是要灵活发挥高效的机制优势。中小城市商业银行管理层次少,决策链条短,既有力的提升了单个网点的资源价值,又提高了银行整体的决策效率,同时经过多年的持续创新,运行机制相对灵活,建立了比较市场化的激励约束机制。

2.中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2.1当前中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

由于我国中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起步较晚,风险管理人员在风险管理理念方面尚不能满足业务发展变化的需要。体现在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还不到位,对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管理重视不够;另一方面是缺乏实施差别化风险管理的理念,忽略了不同业务、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的差异。风险管理手段比较重视定性分析,风险量化手段欠缺。

2.2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战略中的风险

2.2.1自身系统风险

近年来,国内中小商业银行,尤其是城市商业银行实现高速异地扩张,为其带来资产规模的快速膨胀和新利润增长点。然而,城市商业银行急速跨区域经营却隐藏着很大的自身系统风险。首先,城商行此前实异地扩张后变为三级管理,经验不足;其次,城商行的风险控制能力正是其薄弱环节之一,和上市股份制银行之间的差距较大。

2.2.2利率市场化风险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中小商业银行将面临利率风险管理难度加大的压力。市场化进程中,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众多,利率波动频率和幅度的提高,利率的期限结构也更复杂,与管制下的利率相比,市场利率的波动对于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更大,尤其中小商业银行在利率管理人才与技术工具方面对利率风险的识别和控制更难,信贷风险和定价风险进一步加大。

2.2.3流动性风险

中小商业银行扩战略发展,随之而来的便是资本金补充。然而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资本金补充渠道较窄,资本金压力过大将导致中小商业银行信贷被迫紧缩,在银行信贷业务是银行盈利主力的情况下,这将严重影响其业绩和其可持续发展。

3.当前中小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策略

3.1完善产权制度,改善治理结构

首先,政府逐渐从作为中小商业银行最大的投资主体角色上淡出,也是完善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不可或缺的一个外部条件。其次,建立规范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高级管理层相互制衡的机制,明确划分董事长、监事长和行长(总经理)职责,并规范其运作。第三,完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主要任务是激励管理层维护股东利益,努力提高股东价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3.2健全风险控制体系,保持风险控制的独立性

这种独立性不仅表现在风险控制要独立于市场开拓,还表现在程序控制、内部审计和法律管理三个方面。从程序控制上看,包括:控制和管理政策的确立,控制程序完备性的测试,确认银行内部的操作办法符合外部监管的要求。从内部审计上看,包括:采用合适的会计政策,确定合适的呆账准备金比例,内部报告和外部报告。从法律管理上看,包括:银行活动符合法律要求,与监管部门保持联系,为业务活动提供合同文本、警告违约风险等。

3.3提高风险度量水平,完善系统工程

中小商业银行要适应外部监管思路和内部风险管理效益,提高风险管理能力,首先必须建立风险评级预警系统,对现行风险管理流程进行整合和再造,从系统性角度为风险管理提供框架,确保银行有效、高效、系统、持续的开展内部控制活动。其次是建立报告和询问制度。再次是完善系统内“电子监管”和“电子预警”功能,实现“异常信号报警制”。

3.4优化风险管理制度,完善运营机制

信用风险依然是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最大风险,其中最主要的信用风险是信贷风险。应加快监测信用风险的构成,制定各类客户的总体风险水平和贷款限额,跟踪客户评级结果的变化情况,确定准备金规模、贷款定价和利润等。

4.结束语

操作风险贯穿于银行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是商业银行整个组织体系和全体员工的职能,是一个系统性的管理工程。对操作风险实施有效的管理,是商业银行当前较为迫切的一项工作。(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青岛高雄路支行)

参考文献:

[1]邹朋飞.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规模扩张的动因与效应研究[J].南方金融,2008.10.

[2]朱建武.中小商业银行规模扩张的动因与行为逻辑.经济管理,2007.8.

[3]周振海.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J].中国金融,2009.7.

中小商业银行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互联网 中小商业银行 发展之道

中图分类号:D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2-0239-02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产生的一种新型金融运作模式。它依托大数据、云计算、搜索引擎等互联网技术,将线下的金融服务转移到线上,实现支付中介、资金融通等金融功能。互联网金融以其低成本、灵活高效、极致的用户体验等独特优势,在存款、信贷、支付等方面不断冲击着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发展。

一、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目前,按资金来源和用途划分,商业银行业务主要包括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产业务,是银行息差收入的主要来源。贷款业务主要包括个人贷款和企业类贷款。存款业务是银行从事贷款、投资等其他业务的资金保障,是商业银行发展的核心动力,是银行最传统、最基础的负债业务。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主要包括支付结算类、银行卡类、类业务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不断撼动着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地位,下面主要从银行资产、负债、中间业务角度来分析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对资产业务的挑战

互联网融资平台借助互联网技术及其强大的信息资源,打破了商业银行传统的信贷业务模式。以P2P网贷为例,通过互联网线上审批,简化了贷款审批流程,大大缩短了整个资金借贷过程的交易时间、节约了借贷双方交易成本。对于资金需求方来说,互联网金融产品更加个性化、多元化,不仅拓宽了融资渠道、提升了融资体验度,同时,也有效解决了资金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难题。互联网信贷,导致银行客户资源转移,传统信贷业务量减少,银行收益受到影响。

(二)对负债业务的冲击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冲击主要表现在对储蓄存款的影响上。与传统银行业务相比,互联网金融产品具有投资门槛低、高收益、低成本、流动性强、灵活便捷等优势,产品一经推广,便受到广大客户的青睐,并迅速吸纳了大量小额资金。以余额宝为例,自2013年6月13日余额宝正式上线以来,截至2016年6月12日,三年期间,余额宝用户数超过2.95亿,为用户带来收益572.93亿元。二季度末,余额宝资产规模突破8000亿,与此同时,余额宝不断向三四五线城市及农村地区延伸。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出现,一方面,对社会资金产生挤出效应,造成银行客户流失,传统存款业务受到严重威胁;另一方面,面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激烈竞争,银行融资成本增加。

(三)对中间业务的挤占

以移动支付和第三方支付为代表的网络支付方式的发展,不断分割着中小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其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支付结算业务、类业务等方面。

支付结算类业务方面,互联网支付的线上支付方式不受传统银行物理网点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加快捷、高效,受到广大客户尤其是年轻客户群体的欢迎,商业银行传统的支付功能不断弱化。另一方面,快捷支付等新兴互联网支付方式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银行电子银行客户的分流。类业务方面,商业银行通过与基金、保险公司合作代销基金、保险等产品获取部分手续费收入。随着第三方支付服务领域的不断扩大,与基金、保险等公司的合作加强,必然加剧中间业务市场的竞争。与此同时,代缴水电费、代缴话费等部分传统业务也逐渐被互联网支付所替代,加速了商业银行的“去中介化”进程。

二、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中小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之间既存在竞争,又互为补充。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在给商业银行带来冲击的同时,也成为推动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外部驱动力。

对于中小商业银行,由于其存在资产规模小、网点覆盖范围窄、品牌影响力弱等先天性劣势,与国有银行及其他大型商业银行相比,各项业务市场占有量可谓沧海一粟。随着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以及监管压力的增大,在当前互联网金融浪潮下,对于处于银行系统劣势地位的中小商业银行而言,如何审时度势、利用自身优势、创新业务发展模式、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已迫在眉睫。

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强势来袭,中小商业银行应顺势而为,运用互联网思维,汲取互联网金融营养,加快银行转型。

(一)转变经营理念,坚持“以客户为中心”。

将“以客户为中心”充分贯彻到商业银行服务的各个环节。在产品设计环节,运用互联网的大数据资源和技术分析手段,细分客户群。要求商业银行不仅要注重客户的年龄、学历、职业、性别等显性因素,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受教育程度、兴趣爱好、收入来源构成等其他隐形因素的作用,通过对客户群体的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的客户量身定制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用户体验度;业务办理环节,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精简业务流程,提高业务办理效率,减少客户等待时间;在产品和服务的“售后”环节,加强与客户的互动,主动建立对新老客户的回访制度,听取客户的建议和需求,提高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依赖度。

(二)创新产品类型,提升业务水平。

1、强化资产管理。加强与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合作,利用其强大的数据库资源,对客户信息及信用状况深入挖掘。将客户网上交易记录、信用评价、资金状况等,作为商业银行开展信贷业务的信息补充,实现对客户信贷需求的精准定位。在充分的数据分析和科学的风险把控基础上,利用互联网线上管理平台,发展互联网信贷模式,提高信贷业务办理效率,降低贷前、贷中、贷后等环节的管理成本、提高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从各环节把控风险,降低不良贷款率。同时,利用中小银行优质的小微企业资源,不断发展小微企业信贷。目前,我行贷款的风险防控能力较弱,贷款产品的研发存在不足,在降低不良贷款率方面仍需下功夫。

2、加强对存款客户的需求分析,增强客户粘性。实时监控客户资金,分析客户的资金规模及投资结构,加强对高净值客户的重点维护。同时,根据客户的需求偏好设计差异化的产品及营销方式,创新理财产品,完善线上综合理财管理平台,推出特色化理财产品和专业化理财产品咨询等增值服务项目,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增加资金沉淀。为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投资需求,可在现有传统存款业务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个人存款类自动理财产品。

3、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随着存贷息差的缩小,中间业务收入成为商业银行提高利润的新的竞争点。目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占比较低,业务品种单一,产品多以较低层次的支付结算类、银行卡类等业务为主,中间业务的发展依然停留在依靠降低手续费来吸引客户上,这种被动的发展方式,无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商业银行应主动与第三方机构合作,不断丰富中间业务品种。如,加强与当地公共事业单位的合作,利用先进的第三方支付系统,实现水电费、暖气费、燃气费等的自主缴纳,满足客户的日常消费需求。同时,加强与基金、保险、担保公司的合作,促进基金、保险代销、投资担保、咨询顾问等新兴中间业务的发展。近两年来,我行已经初步实现了代缴暖气费、代缴话费、代销理财等部分中间业务功能,并在积极申请基金代销资格,但总体看来,中间业务覆盖范围较小,中间业务收入微薄。我行应在大力拓展银行卡功能的基础上,加快基金、保险、咨询等其他中间业务的发展,丰富中间业务品种,改善我行收入结构。

(三)搭建电商业务平台,拓展业务范围

商业银行拥有大量的客户资源和现金流,电商平台的构建,可以将商业银行的现有客户直接转化为电商客户。另外,电商平台的建立对商业银行而言意义重大。首先,增加了银行的盈利渠道。零售商的进驻,银行可以从中获取部分佣金,同时客户日常交易形成的沉淀资金对商业银行来说具有增加存款的作用。随着电商平台业务功能的完善,也将带来部分中间业务收入。其次,促进业务的发展。对于信贷业务而言,银行通过分析客户在平台的日常交易数据,判断客户真实经营状况及信用等级,使贷款的审批和发放更加合理高效。另外,电商平台的建立,使银行的部分业务由线下转移到线上,提高了业务办理效率和客户体验度。目前,我行正在着力建设综合积分系统,系统投入运营后将更好的实现客户、电商与我行的互利共赢。

(四)大力发展直销银行

直销银行依托互联网技术,将传统银行产品转移到线上进行消费,只要有电脑、手机或者电话,客户便可随时享受银行的产品和服务,永不“打烊”、快捷高效。由于节省了线下网点的运维费用,因此可以更好地让利客户,为客户提供高收益、低手续费的产品。直销银行的线上运营模式更好的弥补了商业银行传统网点在互联网金融线上环节的不足。目前,多家商业银行已经建立了各具特色的直销银行。如北京银行的“北京银行直销银行”,南京银行的“你好银行”,包商银行的“小马bank”、徽商银行的“徽常有财”等。在直销银行的建设方面,我行仍处于空白阶段,在后续工作中,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加快推进直销银行建设。

(五)完善电子银行渠道覆盖

与大型商业银行相比,中小商业银行存在网点覆盖范围小、网点服务人员少等弱势。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更加剧了其劣势地位。因此,中小商业银行应重点推广和完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电话银行、电视银行等电子渠道功能,使客户足不出户即可享受银行的产品和服务

综上,中小商业银行应充分发挥其在经营管理灵活、亲民便民、特色化强等方面的优势,利用互联网技术改造银行传统发展模式,以客户为中心,创新产品品种,简化业务流程,拓展业务渠道,提升业务水平,不断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同时加强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合作,推进直销银行建设,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邱峰.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和挑战分析[J].吉林金融研究,2013 (8)

2.白金枝.互联网金融发展及其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4.

3.孙杰.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及传统银行转型[J].财经科学,2015 (1)

中小商业银行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现状;发展战略

城市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组建和发展对我国经济和金融业的市场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面临当前内外经营环境的巨大变迁,城市商业银行何以有效应对,是业内外人士广泛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现实处境

“双轨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绩效显著的主要原因,即在保持国有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放松国家垄断,使新兴部门进入,利用竞争所形成的“鲶鱼效应”,提高国有部门的效率,带动经济增长。与此相似,我国金融业改革同样走了“双轨制”之路,即在原先国有银行框架内引进中小商业银行,利用“长出”的新体制推动旧体制的变革。

尽管从量的角度,城市商业银行的总体实力还不是很强,然而,城市商业银行的组建和发展,在经济、金融各个层面上仍然产生了一系列重要的影响:首先,促进了银行业的改革开放;其次,提高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再次,有效地化解了历史形成的金融风险;最后,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现状及其所面临的问题

在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存在着资产质量较差、资本充足率不足等问题随着以往存在问题的解决,当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问题集中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程度严重失衡

当前,全国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盈利能力、财务状况差异较大,发展程度严重失衡。这一方面受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城市商业银行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发展战略的限制。

(二)经营区域过于集中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除了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徽商银行和吉林银行外,其他城市商业银行都是在单一城市经营,这极大地限制了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和其作用的发挥。一方面,单一城市经营势必使城市商业银行的业务集中在该区域的优势产业上,造成贷款的行业集中度、客户集中度偏高,经营风险增加;另一方面,随着企业规模和市场的扩大,企业的区域扩张要求商业银行能够按照空间布局提供金融服务。

(三)产品服务创新不足

目前,通过为广大客户提供理财咨询、投资顾问等中间服务,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均比例呈上升趋势。但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却对中间业务认识不足,没有把中间业务产品创新和中间业务收入当作新的利润增长点,再加上客观上受经营区域单一、经营网络过小等因素的限制,不能大力拓展中间业务,只能从传统的存贷业务中求生存。

(四)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的主要原因是其股权结构不尽合理,地方政府、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参与过多,真正关心银行生存和发展的私有企业、自然人以及外资股东所持股份比重并不大。这就导致了城市商业银行被少数人控制,其贷款受政府意愿的影响很大。另外,城市商业银行还存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管理层、监事会职责不明确,无法达到有效制衡等问题。

三、对城市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应积极借鉴欧美中小银行的成功经验,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兼并、重组和联合

城市商业银行应兼并地方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城市信用社以及寻求同级之间的兼并联合。通过兼并和重组,城市商业银行不仅能扩大自身的规模,提高抗风险能力,还能减少不良资产的比例,增加资产实力。统一内控制度建设、统一科技电子化建设、统一业务标准、统一业务凭证、统一信息披露,有利于提高城市商业银行的社会信誉度。

(二)加强内控机制改革

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有助于形成对经营者的产权约束,有助于城市商业银行建立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有助于城市商业银行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与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同时,城市商业银行应积极地引进人才,加大业务创新力度。

(三)正确的市场定位

通过对城市商业银行成功经营经验的总结,城市商业银行应主要依托地方政府及地方人民银行;为地方中小企业和市民当家理财;参与地方经济改革,为发展地方经济提供全面金融服务。简而言之:服务地方、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市民。

(四)政府的政策支持

首先,央行应允许城市商业银行针对不同的贷款对策和贷款种类确定不同的贷款利率;其次,中央银行应扩大城市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和运用的渠道;再次,由于城市商业银行处于组建时间不长且内部存在着一定的兼并和重组,政府应在税收上给予优惠,对并购实行免税优惠;最后,政府支持城市商业银行开展多种业务,并对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化解提供支持,为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提供一种国民待遇。

(五)加强产品创新,扩充业务范围,促进中间业务发展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1.业务品种多样化原则

各经营网点要尽可能多地开办中间业务,在竞争策略上力求做到品种全而精。

2.市场营销高效化原则

要简化操作程序,推行套装交易,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注重中问业务整体推进。充分利用自身在信息、网点、人员以及本土化方面的优势,建立起高效、快捷的电子网络,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

3.营销策略针对化原则

要了解辖内企业和个人对中间业务产品的需求,在市场调查中制定营销策略和使用国际惯用营销手段和方法,做到“因地制宜、有的放矢”,使开发的中间产品能有效地进入市场,树立独具特色的品牌,扩大市场影响。

参考文献:

[1]杨家才.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并购与重组——徽商银行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中小商业银行发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A支行;中小企业;业务发展;问题与建议

某城市商业银行A支行在2010年初到2011年10月末一年多时间内,中小客户数由11户发展到146户,中小企业贷款余额由1亿元发展3.76 亿元,由于其支持了大量中小企业的发展,2011年,该市委市政府授予其“年度国企争当奖”,其中小企业业务发展经验值得探讨和借鉴。

1 A支行中小企业业务发展的经验

A支行发展中小企业的方法,其可归纳为:发现客户—储备客户—选择客户—锁定客户—监管客户,各环节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1 发现客户——立足地区域经济特点,关注具有集聚效应的产业集群

该行在分析当地区域经济特点和宏观政策走向的基础上,将支行所在的A县工业的三大支柱中的汽摩配和皮鞋工业作为营销重点,大力发展该行业客户。截止2011年11月末,以上两个行业的客户数分别占支行中小客户数的48%和18%,贷款余额占支行中小贷款余额的61%和15%。通过把握当地经济脉博,既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又实现了银行零售业务的批发化、风险控制的集约化,最终实现了银行的盈利目标。

1.2 储备客户——寻找具有带动性的合作伙伴,以1+N的模式实现集约化营销

A支行在储备客户过程中,通过与园区、担保公司、行业协会、核心企业的合作,通过1+N的模式,储备了大批客户,成功解决了中小企业行业、地区分散,客户储备人力资源消耗大的难题。一是加强和县内几大工业园区管委会的合作,跟踪当地园区招商引资进度,作好项目储备。截止2011年9月30日,支行存量中小企业授信客户归属园区的企业有42户,占全部客户数的45%。二是加强和担保公司,特别是本地担保公司合作,与担保公司相互推荐客户。目前支行46户中小企业贷款由担保公司担保,其贷款余额达到2.655亿元,户数和余额占支行中小企业贷款的52%和74%。其中,A县当地一家担保公司的担保余额占中小贷款余额的20%,涉及客户27户,占支行全部中小客户数的31%,占担保公司合作客户数的59%。三是加强和皮鞋行业协会的合作,建立了皮鞋行业客户的储备库。四是抓住核心客户,对其上、下游客户进行拓展。如仅当地一家知名整车厂商的变速器供应公司就为支行带来了7户配套企业。

1.3 选择客户——合理设定本行的准入标准

中小企业自身财务管理不规范,信息不透明,风险难以掌握,因而如何选择客户也成为中小企业拓展中的难点。支行经过培育期的摸索后,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风险控制标准和流程。一是形成了两个“三有”的准入标准,即:“有订单、有市场、有效益”,“有固定资产、有经营团队、有员工宿舍”,严守风险底限。二是支行调查环节制度化,要求支行领导直接参与,其流程为:至少两名客户经理初步接触客户—业务部经理及至少一名行领导现场考察—客户经理收集客户资料及担保方式设计—按流程上报审批。以上环节中缺一不可,任一环节均有权对业务提出否决意见。

1.4 锁定客户——用好授权,提高效率,在竞争中突围

目前,A县银行已达10家,如何突出优势,成为业务的拓展的难点之一。经过分析,支行认为本行应利用授权的优势,重点突出本行政策灵活,效率高,服务好,以满足中小客户贷款金额小、时间紧、期限不长的需求。对权限内业务,支行决策迅速,敢于拍板,在当地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和较强的竞争力。截止2011年11月末支行中小业务中,权限内业务笔数93笔,余额达到1.97亿元,笔数和金额分别占支行中小业务的78%和55%,成为支行拓展中小业务的杀手锏。同时支行和客户合作采取授信额度由少到多,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于支行合作时间长,确认风险可控的客户,则吸引客户将全部资产业务集中到我行,扩大该行的市场份额。

1.5 监管客户——管住客户的现金流

为控制风险,支行除按总行规定的基本要求外,在贷中注重落实审批条件,贷后注重现金流监管。一是加强放款程序的审核,严格落实放款条件。支行设计了《A支行授信业务放款程序审核流转单》,列出放款环节审查的10大要点,如:抵、质押明细是否与决议相同、是否按规定办理相关担保手续并出示原件等。要求经理办客户经理和放款初审岗逐条审核签字。二是加强对借款人现金流的控制。凡在我行贷款的中小企业,支行要求企业必须在该行进行回款,对仅由我行提供融资的,回款金额原则上不得少于企业收入的80%。一旦回款未达以上水平,支行将采取利率上浮等惩罚措施。如因企业经营困难导致回款减少,支行则将启动应急预案。通过现金流的监管,支行成功地实现了对企业的非现场监管,有利于提前发现企业的潜在风险,同时也大大地节约了支行的人力。

2 A支行中小企业业务发展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建议

2.1 担保公司在中小企业风险补偿中角色过重,建议强化对担保公司的管理

目前支行的中小企业贷款中,由担保公司保证的贷款已占支行中小企业贷款的74%。同时担保公司在支行的客户引荐、风险补偿、贷后管理中均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支行应加强对担保公司的管理,密切关注担保公司的资本流向、高管层的人员变动、内控制度的制定、执行情况,严防风险外包。

2.2 中小企业经营稳定性有待加强,建议进一步加强贷后管理

由于中小企业自身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不强,经营情况易受环境影响。因此,支行应加强贷后管理,建立中小企业的授信后评价体系,充分评估客户的经营状况,在此基础上形成合理的退出机制,对经营不善的客户及时退出。

2.3 中小企业销营管理难度对客户经理要求很高,建议加强信贷队伍建设

发展中小企业客户,客户经理的人员数量和质量都有较高的要求。目前,A支行共9名客户经理,其中专职中小企业客户经理6名。截止2011年11月末,支行授信客户数已达151户,人均管户数达到25.1户,在全行名列前茅。随着支行业务的发展,支行客户经理的数量和质量已成为支行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从目前情况看,已产生一定的影响:一是部分续贷业务上报不及时;二是对贷后条件的落实跟踪不到位,如回款要求的落实情况等;三是受人员数量和质量的制约,部分新拓展客户的贷前调查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3 结束语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各银行应从当地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特点入手,培养自己的客户群,根据当地的产业集群的周期性、风险和结构来把握信贷投放方向和节奏,最终走出一条有自身特色的中小企业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孙斌.商业银行拓展中小企业业务需实现四大转变[J].浙江经济,2005(9):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