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银行从业前景

银行从业前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银行从业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银行从业前景

银行从业前景范文第1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零售业务 创新

一、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概况

(一)负债业务

资产业务方面在我国商业银行中主要以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等形式存在。在存款市场,由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隐含着国家这一良好的信誉,历来便一直占有者大量的市场份额。不过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行,一些优质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所占的市场份额正在一步步加大,如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和招商银行等。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从1999年接近寡头垄断的89.98%降低到了2014年的67.21%,可以说,在负债业务方面,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市场基本呈现了较为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资产业务

零售业务中的资产业务主要包括各项消费信贷以及信用卡业务,是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银行收入的一大来源。自1998年来,我国的消费信贷有了快速的发展,在业务规模上表现良好,业务量持续上升,但在品种方面却发展不均衡,以上海市为例,2014年,个人住房贷款占到了近90%,汽车贷款占5%,而其他种类的个人贷款只占到了2%左右。信用卡授信方面,截止2014年年底,我国信用卡授信总额为4.57万亿元,信用卡卡均授信额度已经达到了1.17万元。信用卡越来越被普及和认知,信用消费的观念在深入人心的同时,也由于部分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不成熟,从而造成了信用卡的坏账也在不断增加,2014年,信用卡逾期半年以上的信贷总额为251.92亿元,比上一年度增加了71.86%。

(三)中间业务

目前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的发展程度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有着明显的差距,相比于国际一流银行以中间业务为主要的盈利方式,我国商业银行还停留在依靠存贷利差获得利润的层次,各大商业银行中中间业务带来的收入占全部收益的比重都不高,业务品种也相对单一。不过从长远来看,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首先银行卡的发卡量逐年增加,居民在生活中会产生对信用卡、借记卡的依赖性;其次,代收代付业务在不断的完善,诸如水电费、手机费、物业费等等,种类繁多,给客户带来巨大的便利;最后,业务的逐步扩大也给中间业务的发展提供了途径,如保险、有价证券业务。

二、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客户资源营运不合理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本身拥有的客户群体是巨大的,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对客户的信息管理及分类还不够完善,未能有效利用这一天然优势。同时相比于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工农中建等处于市场领导地位的国有商业银行,在客户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上更加显著。高端及优质客户的体验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大量低端客户的影响,无法在银行获得相应的需求。这就要求商业银行能够对客户群体进行有效的细分,针对性地设计产品,满足各个层次客户的需求,从而保证并且提高银行的业务量。

(二)从业人员业务能力有待提高

相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来说,银行体制内专门从事零售业务的工作人员的数量还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由于零售业务主要面临的不再是固定的客户,而是社会上分散的群体,所以这就要求相关的从业人员具有专业的营销水平,才能为银行带来客户。目前银行营销人员的理念大多还停留在拉存款拉贷款的阶段,未对零售业务给予足够的重视。

(三)同质性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

零售业务虽然在未来拥有广阔的前景,但目前来看,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仍然局限在个贷业务上,而在个贷这一领域,各大商业银行又呈现出了严重的同质性,消费者通常无法做出合适的判断。究其原因,无非是各大商业银行只注重于市场份额的争夺,而忽视了为自己制定合适的市场定位并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无法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也无法有效提高银行的收益。

三、推动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完善客户信息管理,做好差别化服务

为了更好地开展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必须建立有效的信息分类系统,不仅仅是数据的大集中,更重要的是完善个人重要信息,做到客户细分,针对性地对各层次的客户提供专业的产品服务。相对于部分股份制银行来说,拥有大量低端客户的四大行更需要做好这一点,在满足低端客户需求的同时,有效发掘高端客户的需求,设计相应产品,提高银行服务的质量。

(二)摆正经营理念,提高从业人员业务水平

营销作为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关键环节,必须要求从业人员对它有着足够的重视以及专业的业务能力。在零售业务的发展过程中,银行需要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增强其业务水平,同时,制定合适的业绩考察方式,主动调动起从业人员的营销积极性,为客户带来更令人满意的服务。

(三)明确营销战略,培养核心竞争力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市场严重的同质性,不仅不利于各大银行抢占自己的市场份额,还会对市场带来一定的混乱。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做的是,加快零售产品的研发和创新力度,发掘市场需求,在充分研究消费者需求的条件下,结合自身特长,制定具有代表性的零售业务产品。以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有效抢占相应市场,而且有助于品牌特征的形成,增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银行从业前景范文第2篇

关键词:私人银行业务;国外经验借鉴;前景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6.066

1 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2007年3月,中国银行在北京、上海两地设立本土私人银行,是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开端。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高净值人群与家庭数目迅速增加,为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提供了强劲的发展动力。目前商业银行私人银行在中国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市场中占据着市场主导地位。我国商业银行面向高净值人群提供以银行理财产品和高收益产品为主的私人银行服务,发展非常迅速。2014-2015年,在12家披露业绩数据的私人银行中,9家的管理资产规模增速超过20%,其中2家的增速更是超过40%。私人银行正在成为银行零售业务甚至全行收入增长的重要引擎。

2 国外私人银行业发展的经验借鉴

2.1 发展历史悠久

欧洲国家与美国建国普遍较早,商业活动与财富积累促进了高净值人群的出现与增长,私人银行业务应运而生。国外私人银行大多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两次金融危机,提升了私人财富管理的专业能力,并更重视客户需求与风险管理。经过多年发展,国外私人银行开拓了广阔的市场,积累了庞大的客户量,使得私人银行能够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有利于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2.2 成熟的制度保障

国外私人银行重视和尊重资产的私密性,瑞士、新加坡等国家有专门的法律或协议保障客户的隐私权。国外私人银行业务发展较好的地区普遍税率较低,且缴税杂项较少。低税有助于吸引高净值人群在相关地区的投资意愿,增强该地区私人银行业务的竞争力。同时,国外较为成熟的监管环境有利于高端私人财富的管理活动的有序开展,其中新加坡和台湾地区制定了专门的行业行为准则和相应的注意事项,以明确经营条件、规范行业发展。

2.3 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国外私人银行注重对人才的后续培养,新加坡在2003年成立了新加坡财富管理学院,为本国私人银行业的发展培育能针对国内和国际客户服务的人才。私人银行业务有着严格的选拔标准,美国从业人员一般会拥有工商管理硕士、法律博士等学位证书和注册公共会计师、注册财务分析师、律师等专业的资格证书。长期的业务发展也培养了从业人员良好的职业习惯和素养,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赢得客户的信任。

3 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面临的问题及前景分析

3.1 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面临的问题

从外部环境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面临诸多不利因素。一直以来,我国在法律层面对于财产权和隐私权方面的重视不足,客户存在对安全方面的担忧。分业经营限制了私人银行为客户提供综合化个性化产品解决方案的能力,外汇管制限制了投资产品的数量与商业银行对境外投资的能力。我国虽没有资本利得税,但相关内容已被纳入所得税和增值税中,依然会形成税收负担。同时,我国私人银行业缺乏相应的行业准则和规范。从内部管理角度来看,私人银行内部的操作流程繁杂,内部人员良莠不齐,工作效率较低。高素质的专业人员的匮乏易引发管理上的风险,导致客户对于私人银行信任度的下降。在金融产品方面,创新能力较弱,同质化趋势明显,难以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在客户服务方面,仍以产品销售为主导,尚未建立起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尚未建立清晰的客户服务管理流程。

3.2 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前景分析

在外部环境暂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应凭借其在我国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积极主动的推动行业规范准则的形成。从多方面入手进行内部改进:首先,应加强对于优秀财富管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力度,用良好的薪资待遇吸引人才,以良好的培训体系和晋升机制留住人才。其次,优化平台系统,完善其内部管理流程,使私人银行业务各部门内部及与银行部门间工作充分协同,提升管理效率。同时,私人银行也应该提升自身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水平,加强产品创新,转变原有的产品销售为主导的模式,以客户为中心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从产品销售为主的服务模式向服务收费为主的模式转变,实现业务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徐文婷.我国商业银行私人财富管理业务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世界经济,2010.

银行从业前景范文第3篇

不过,也有很多已经从银行获得贷款的企业颇有感触,在他们看来,找银行申请贷款有很多窍门,只要你熟悉其中奥妙,同时又有着不错的资质,那么要解决资金问题或许并不难。

(一)找银行的时机有讲究

“晴天送伞,雨天收伞”的作风在银行中并不少见,正因为这样,企业主可不要等到急需用钱的时候才去找银行。

当你资金充裕时与银行谈融资,对方不仅会把你奉为上宾(因为你在帮他们完成存款指标),而且批下来的贷款额度也会更高。可能有企业主会疑问,“不缺钱时申请贷款不是没事找事,给自己增加成本吗?”放心,只要你不动用就无需付利息。这样的做法可以称为授信前置,企业有了授信前置未雨绸缪,急需用钱时才不至于走投无路。更何况企业经营要用财务杠杆,才能做强做大,哪怕不缺钱,同样也要找钱。

泰隆银行有关负责人介绍,这种授信前置的做法比较适合周期性明显的企业。比如服装企业、食品企业等在年底前都会需要大量囤货资金,深知此规律的企业主不防提早与银行建立关系,这样,也不至于“病急乱投医”。

(二)向银行展示你的优势

“男女因误会而结合,因了解而分手”,融资却完全相反,银行不会贷款给不了解的企业。而中小企业的行业分散,银行不可能全部了解,因此要想顺利从银行获得贷款,就必须在银行面前强化你的优势,如行业地位、市场份额、行业发展前景等,让银行放心你不会借了钱后“携款潜逃”。

上海中小企业融资公共服务平台融道网CEO周汉介绍,一些企业主认为是“商业机密”或者忽视的东西,比如说上下游的知名客户、优秀的管理团队、企业曾获得的各项荣誉、认证过的资执和证书、企业主个人的从业经验、管理水平、拥有的房产等财产、是否可以提供更好的担保关联企业等,都有助于提高你在银行心目中的地位,从而更快地获得贷款。

(三)银行眼中的好项目

“现金流为王”。银行最容易放贷的好项目,并不是最赚钱的项目,而是最能够产生现金流的项目,有了现金流,你才有钱还给银行。银行没有耐心等到一个需要10年才能够赚大钱的项目。

(四)注重企业的形象

“细节决定成败”如果银行前来实地考查,要注意企业主的个人形象、企业的外部形象整理——企业外部卫生和管理规范,比如制造类企业一定要规范员工的车间操作及仓库的消防等。

宁波达尔轴承有限公司如今是行业中的龙头企业,然而,在刚刚起步阶段,他们也曾为资金头疼,好在宁波银行在实地考察后为他们提供了贷款。谈到当时考察的细节,有关负责人说,不仅仅是企业的前景令人看好,而且,企业负责人当时对员工自行车排放整齐这样的小事都很认真,足以见得他对企业管理的用心。

(五)别在一棵树上“吊死”

银行从业前景范文第4篇

在知识产权质押活动中,银行作为放贷机构,是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最重要的环节。为了解银行从业人员对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的相关看法,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对银行从业人员进行了抽样调查。

一、问卷调查概况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17份。调查对象涉及北京、武汉、深圳、海南、江苏、浙江等省市的银行从业人员,平均工作年限为8年。问卷调查实施时间为2010年6月-8月,共计3个月。

根据我们的调查,受调查对象对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非常熟悉的仅占5%;对该项业务有一些了解的占59%;不了解该项业务的占32%;还有4%的受调查对象从没听说过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见表1所示。考虑到我们的受调查对象主要来自商业银行从业人员,上述结果表明,金融机构对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并不重视,至少在宣传上还很不到位。

表1 受调查对象对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的了解情况

二、关于知识产权质押标的、评估价值类型和质押率的认识

(一)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的质押标的

目前国内关于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报道中,主要涉及专利、商标和著作权的质押。根据我们的调查,发明专利、商标权和著作权作为质押标的的认可度最大,分别占受调查对象的84.75%、72.03%和72.03%;认为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适合作为质押标的比例达33.05%;认为计算机软件适合作为质押标的比例占30.51%;而选择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植物新品种和非专长技术的比例均未超过30%,选择商业秘密的仅有4.24%。

根据受调查者是否熟悉和了解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进行分类统计后,我们发现,虽然选择适合作为质押标的比例排序没有大的变化,但也显示出熟悉和了解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的受调查中,认为发明专利、商标权、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适合质押的比例显著上升;但选择著作权、计算机软件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比例有所下降,见表2所示。

调查结果与当前知识产权质押实践中选择的质押标的范围基本符合,同时也表明,对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熟悉和了解的受调查对象,更认可专利、商标权作为质押标的。总体而言,非专利技术和商业秘密作为知识产权质押的标的较难得到接受。

表2 受调查者对各种知识产权是是否适合作为质押标的的判断

(二)知识产权质押评估中的价值类型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37%的受调查者认为知识产权质押评估中应采用抵押贷款价值类型;32%的受调查者认为应采用清算价值;只有30%的受调查者认为应当采用市场价值类型。在进行分类分析后,虽然选择各种价值类型的比例排序没有变化,但我们发现,熟悉了解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的受调查者中,选择市场价值类型的比例有所上升,同时选择抵押贷款价值的比例也有所上升,但选择清算价值类型的比例显著下降,见图1所示。上述结果表明,银行对知识产权质押评估中采用的价值类型存在较大争议,但总体上还是倾向采用抵押贷款价值。

图1 知识产权质押评估中的价值类型

(三)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质押率

知识产权质押时质押率通常用放贷金额占评估价值的比例表示。当前国内关于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报道中,也多反映出质企业认为银行的质押率太低,放贷金额太少,不仅抬高了贷款成本,也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而银行认为对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具有太高的不确定性,因此只能压低放贷率。我们的调查显示,发明专利、著作权和商标权的质押率可能较高,均有超过30%的受调查者选择质押率可以设定在小于50%,其他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质押率,多数选择小于等于30%,甚至小于等于15%,详见图2所示。在进行了分类分析后,选择的比例变化也不大,不影响总体反映的结论。调查结果表明,当前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很难获得较高的质押率,只有发明专利、商标权和著作权可能获得较高的质押率,这也与前面关于知识产权质押标的的调查结论比较一致。

三、影响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实施的因素分析

(一)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难以实施的原因

在回答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难以实施的主要原因这一问题时,知识产权价值评估难排在了首位,选择的比例达74.58%;其次是缺乏有效的质权处置途径、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难和有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所占比例分别为64.41%、62.71%和60.17%;认为缺少中介机构的有效支持的,也占到35.59%;认为中小企业缺少对该业务的了解和银行缺少放贷需求和动力是知识产权质押难以实施的主要原因的,分别为24.58%和22.88%。在根据受调查者是否熟悉和了解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进行分类分析后,我们发现,熟悉和了解该项业务的受调查者中,认为知识产权价值评估难、缺乏有效的处理途径、信贷风险管理难和中小企业缺乏对知识产权质押业务的了解是质押难以实施的主要原因的比例有所上升,选择这些因素的比例显著高于不了解该项业务的受调查者中选择该项的比例;而选择法律不健全、银行缺少放贷需求和动力的比例有所下降,低于不了解该项业务的受调查者中选择该项的比例,见表3所示。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知识产权本身的价值评估、交易处置难,以及银行自身的信贷风险管理难是导致知识产权质押业务难以开展的主要原因,而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难主要是由于知识产权自身的特征导致的。法律不健全和中介机构的支持虽然对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实施有影响,但并不是非常关键。而加强中小企业对知识产权质押业务的了解,增强银行放贷的需求和动力,对降低知识产权质押实施的难度具有促进作用。

(二)不同机构的参与对知识产权质押业务实施的影响

在回答哪些机构的有效参与能够促进知识产权质押业务的开展这一问题时,选择银行、产权交易中心、政府机构和担保公司的比例分别为69.49%、69.49%、65.25%和61.86%,均超过60%;而选择律师事务所的比例为41.53%。上述结果表明,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的有效开展,需要多机构的合作,但同时也表明,受调查者认为知识产权质押中的法律问题并不是非常关键。

在根据受调查者是否熟悉和了解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进行分类分析后显示,熟悉和了解该项业务的受调查者认为产权交易中心的作用更加重要,选择该项的比例上升到72.97%,排在了第一位,显著高于不了解该项业务的受调查者的选择比例62.79%,见表4所示。

表4 不同机构在促进知识产权质押业务有效开展中的作用

(三)影响银行放贷决策的风险因素

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面临各种风险因素,如何化解和减少这些风险,对知识产权质押非常关键。我们根据对相关文献的分析,给出了主要的四类风险因素,并让受调查者对这些风险因素在银行放贷决策中的影响程度进行打分。通过对受调查者的打分进行平均并排序,结果显示知识产权质押标的的处置风险和价值评估风险的影响比较重要,而且在分类分析后发现,知识产权的处置风险平均得分有所上升,上述两项的打分结果方差都比较小。此外,出质企业的经营风险和法律风险对银行的放贷决策也都有影响,平均得分均超过3.5分,但法律风险一项的打分方差较大,表明对该项风险的判断意见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具体结果见表5所示。

表5 影响银行放贷决策的风险因素的重要性

(四)银行放贷决策中关注的影响因素

银行在开展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时,除了关注作为质押物的知识产权本身外,通常还会考虑中小企业的其他一些相关因素。我们从相关文献中归纳了14种因素,让受调查者就这些因素在银行的放贷决策中的关注程度进行打分,然后对受调查者的打分进行了平均并排序,并按受调查者是否熟悉和了解知识产权质押业务进行分类分析。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银行在放贷决策中,对企业的信用记录和发展前景重点关注,其中熟悉了解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受调查者中,两项因素的平均得分有所上升并超过了4分;此外,熟悉了解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受调查者中,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平均得分也接近4分,而对企业家个人素质和企业营销网络的关注度平均得分也有所上升;相反,企业的客户资源、与银行的合作关系、业务订单和管理团队能力的平均得分略有下降,其中与银行的合作关系得分下降比较显著,见表6所示。上述结果表明,企业家的个人素质和营销网络在实践中受到关注,但由于企业家个人素质的得分方差较大,说明对该项因素的看法存在的差异较大;与银行的合作关系在那些熟悉和了解知识产权质押的受调查者眼中关注度下降,表明银企关系在中小企业质押贷款中还没有发挥多大作用。

表6 银行放贷决策中关注的影响因素

四、关于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各种观点的调查讨论

为了解银行从业人员对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的看法,我们根据当前关于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的各种观点,设计了15个相关问题,让受调查者根据自身的感受和判断,按6分制进行选择打分。我们把打分结果按平均值从低到高进行排序,并按每5题一组分为三组,分别对打分的结果进行了分析。问卷列出的15种观点的平均得分,均未超过3.5分,打分情况见表7所示。

表7 关于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各种观点

(一)获得认同度较高的观点分析

在平均得分低的一组,平均分值范围在2.14-2.47分,并且得分的方差都小于1,表明这一组的得分可信度较高,这些观点获得的认同度较高。其中,“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的实施需要政府、银行和中介机构的多方合作”这一观点平均分值最低。“政府的主导和推动是实现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关键”这一观点平均得分2.32分,这与当前国内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实践也比较相符。根据我们对国内不同城市的调研,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活动开展比较好的地方,通常都是在政府的主导和推动下实现的,而作为放贷方的银行并没有太多的主动性,只有在获得了政府的支持和担保后,银行才接受该项业务。调查结果也表明,之所以需要政府的主导和推动,是因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的市场失灵。

然而,“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是金融机构未来业务创新的一个方向”也获得受调查者的认同,平均得分为2.47分。我们分析认为,虽然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当前存在诸多障碍,但从长远看,随着我国银行业的改革,市场竞争将日益激烈,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将成为银行争夺的新兴客户市场;另一方面,随着知识经济的深化,以知识产权为代表的无形资产的价值将日益受到重视,无形资产的交易市场也将更加活跃,也会逐渐降低知识产权评估和处置难度。

(二)认同度存在较大差异的观点分析

平均得分处于中间的一组,平均分值范围为2.49-3.01分,但各种观点得分的方差存在较大差异。“市场机制引导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才能使该项业务可持续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比其他类型企业更容易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得分方差较小,表明这些观点的得分一致性较高,也获得了认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成本、风险与收益不对称,是银行开展该业务的主要障碍”也获得了认同,平均得分2.53。“银行的观念转变和业务创新是推动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关键”和“创造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放贷需求是实现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关键”的观点虽然也得分较低,但得分的方差较大,分别为1.36和1.40,表明受调查者对这些观点还存在一定的差异。

(三)获得认同度较低的观点分析

平均得分较高的一组,分值范围为3.14-3.30分,而且得分方差也较大,方差最小的也达到1.16。由于分值3代表有一点认同,这些观点得分均超过3分,表明这些观点获得支持的程度较小。调查结果表明,受调查者认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在短期内并不看好,未来3-5年内难以成为银行的重要业务,但同时也不太认同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仅仅是银行应付政策导向的一个权宜之计,“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风险收益特征不符合银行贷款业务的性质”的观点也得分较高,说明该项业务对银行而言还是有一定的内在吸引力,虽然该项业务风险高,但银行仍能从中受益。我们也可从现实的一些案例中发现,有些银行已意识到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好处,开始积极主动探索该项业务,例如交通银行的“展业通”业务等。

调查结果也显示,中介机构的高质量服务对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作用并没有获得受调查者很高的认同。我们分析这是否表明中介机构的高质量服务只是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的一个辅助环节,只有在获得政府的支持后,该项业务才会启动。即使该项业务启动后,当前银行还是主要利用自身的力量,而不是中介机构的服务来决策放贷的多少。

同时,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良好的业务关系也未必能够降低利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难度。这与我们理论研究提出的银行通过发展关系型借贷,并利用知识产权质押作为补充,解决中小企业借贷难问题的观点并不一致。我们分析可能的原因是国内的银行在实践中对关系型借贷的认识与理论的研究存在差异。

(四)分组分析后出现的调查结果变化

根据受调查者是否熟悉和了解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进行分组后,了解组与不了解组的平均得分情况变化不大,基本上不改变未分组调查结果反映的结论。但也反映出一些差异,例如,分组后,“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是金融机构未来业务创新的一个方向”这一观点的得分,了解组与不了解组分别为2.53和2.33分;而“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叫好不叫座,仅仅是银行应付政策导向的一个权宜之计”的得分,了解组与不了解组分别为3.22和3.49。这种得分变化,表明了解该项业务的受调查者对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的信心有所下降。同时,我们也发现,“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叫好不叫座,仅仅是银行应付政策导向的一个权宜之计”这一观点的得分方差较大,表明对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前景的看法可能还存在较大的差异。

五、结论与启示

本文通过对银行从员人员的问卷调查,探讨我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面临的障碍和原因,并对该项业务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我们发现,对银行而言,当前知识产权质押接受的标的范围有限,主要集中在专利、商标和著作权类知识产权,而且可接受的质押率都较低。市场价值类型在知识产权质押中的接受度仍低于抵押贷款价值类型。知识产权本身的价值评估、交易处置难,以及银行自身的信贷风险管理难是导致知识产权质押业务难开展的主要原因。产权交易中心、政府机构和担保公司的有效参与能够促进知识产权质押业务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的处置风险和价值评估风险对银行放贷决策的影响比较重要,出质企业的经营风险和法律风险也受到关注。除了对标的知识产权关注外,银行也会对出质企业的信用记录、发展前景和研发创新能力重点关注;同时,企业家个人素质和企业营销网络的关注度也较高。

我们的调查结果对政府制定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政策也有诸多启示。一是政府的主导和推动是实现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关键,同时发展高质量的中介服务机构,通过政府、银行和中介机构的多方合作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发展。二是解决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政府应当鼓励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促进银行间的竞争,从而产生银行开展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需求和压力。三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金融机构业务创新,才能实现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伍堂.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评估实务. 中国发明与专利, 2007年第12期.

[2]王洪昌. 抵押评估究竟采用什么价值类型. 中国资产评估, 2008年第5期.

[3]杨松堂.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的资产评估. 中国金融, 2007年第5期.

[4]袁吉伟. 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探析. 财会研究, 2008年第5期.

[5]张弛 . 从法律视角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控制. 银行家, 2007年第12期.

银行从业前景范文第5篇

上述消息指出,目前花旗集团出售价格还不得而知。对此,《投资者报》记者分别向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广发银行方面求证。截至记者发稿,并未收到花旗银行方面的回复。广发银行则表示,该行关注到媒体相关报道,但目前未得到花旗集团对相关事宜的确认。

一位股份制银行从业者则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从目前来看,双方并未就此消息进行否认,可见事情并非“谣传”,或许因议价等考虑才未正式公告。

恒丰银行研究院执行院长董希淼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股权出售为正常的市场行为,也无需过分解读,以后在银行领域应该会越来越常见。

但同时,他也指出,花旗银行对广发银行并不是单纯的财务投资,广发银行的行长多年均出自花旗,高管的深度介入势必让前者发展烙上“花旗”的印记,一旦花旗售清股权,或许会影响广发银行的高层人动,至于发展战略是否会随之改变目前还不得而知。

花旗或将售清20%股权

广发银行与花旗银行的渊源始于2006年,广发银行引入战略投资者引起三大派系争夺战,最终花旗银行携手中国人寿、国电集团和中粮集团以高价胜出。花旗为首的5家投资者团队,出资242.67亿元人民币,认购重组后的广发银行85.5888%的股份,其中花旗认购了20%的股份。在当时,这项交易是中国市场上规模最大的企业收购战之一。

对于此次花旗银行或将退出广发银行的原因,外界多猜测为广发银行上市前景不明朗才导致花旗银行失去耐心。

董希淼分析,股东撤出无非是两种原因,对投资企业不看好或者自身资金出现问题,退出华夏银行的德意志银行就是属于后者。

“虽然花旗银行收购广发银行之后,对其有上市预期,但应该不是退出的主要原因。”董希淼认为,此前早在2012年,花旗银行资本充足率出现问题时,率先出售了上市银行浦发银行的股权套现,依然保留持有广发银行。

对于目前国内银行普遍处于盈利下行期,外资是否不再看好银行股权的说法,上述银行从业者对此并不认可,“外资长期持有银行股权,早已获得较好回报,如果是逐利资本,应该在行业初见颓势时撤离,不会等到现在。”

或为全球收缩战略调整

根据花旗银行(中国)2014年年报显示,去年实现了55.1亿元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27%,净利润16亿元,同比增长 66%。

业内人士认为,花旗集团在中国业绩表现较好的同时,欧美地区受复苏较慢的宏观经济影响,表现不尽如人意。董希淼表示,外界传出的出售广发银行股权更多的原因应该是花旗集团的战略布局做了调整,收缩版图。

早在今年4月,花旗银行将旗下日本Citi Cards Japan Inc.出售给三井住友信托银行。

花旗集团曾在去年10月份表示,该集团将把重点集中放在“那些拥有最大规模和增长潜力的市场上”,并将退出11个市场上的消费者银行业务,如日本、尼加拉瓜、埃及和匈牙利等。花旗集团日本控股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皮特?艾略特曾公开表示:“这项决定进一步推进了花旗集团的全球发展战略,也就是将资源集中到我们感觉自己拥有竞争优势的领域中。”

广发高管变动可能性增大

今年以来,多家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进行了减持。

1月,西班牙对外银行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出售22.93亿股中信银行H股,约占总股本的4.9%,转让价约131亿港元。减持后,西班牙对外银行的持股比例从9.6%降为4.7%。随后,兴业银行遭遇恒生银行两次减持仅10%股权,恒生套现约295.4亿元。德意志银行也于近期公告称,将为所持的华夏银行股份进行减记,并预示可能减持这部分价值约35亿美元的股份。

与广发银行情况不同的是,上述外资银行以财务投资为主,并未过多干涉中资银行的管理层。而花旗银行在收购广发银行后,先后两任行长辛迈豪、利明献均出自花旗银行。

两任行长取得成绩尚可。辛迈豪到任一年,广发银行扭亏为盈,并连续三年刷新历史性利润纪录。利明献上任以来,业绩也持续增长。截至2014年底,广发银行的总资产为16480.56亿元,净利润120.37亿元,不良贷款率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