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医学护理基础

中医学护理基础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医学护理基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医学护理基础

中医学护理基础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构主义;中职;护理学;教学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优质护理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护理学基础涵盖了临床护理所需掌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而大部分中职学生基础比较薄弱,自学能力相对较差,如果只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将建构主义理论运用到教学当中,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建构主义理论教学的意义

皮亚杰等心理学家建立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就是说,学习的过程是认知个体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所以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情境,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积极交流,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和社会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的诸多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

二、建构主义理论用于指导有效课堂教学

1.学生是教学情境中的主角

传统教学偏重教师的教,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学效果不佳。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情境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如,以前教师教授如何给病人做口腔护理时,经常是教师先示范,然后给学生看视频,视频看完后教师再讲授口腔护理的操作注意事项,这种教学方式往往使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口腔护理的操作要点。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教学后,我们改变了这种以教师为主的方式,上课前让学生先预习课文十分钟,然后随机派两名同学,一位当病人,一位当护士,进行口腔护理操作,其他同学注意观察。操作结束后教师提问刚才学生操作的失误之处在哪,进行总结。最后教师再做示范,观看教学视频。通过这种角色的转变,教学效果得到了较大提升。

2.教学是激发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

知识是学习者自我建构的结果,教学不是简单的传授、灌输知识的活动,而是一个激发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学就是要创设或利用各种情境,帮助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与已有的经验在此情境中进行学习和认知。如,教师在教授输液不良反应肺水肿时,就可以利用学生学过的知识,对肺水肿的产生原因及护理措施进行建构,讲授前先让学生复习血液循环的过程,再让学生理解如果短时间输入过多液体或超过患者的可代偿量时会出现什么反应,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应采取什么措施来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从而完成新信息的建构。

3.教学活动体现为合作、探究方式

传统教学多强调规范和纪律,学生很少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与合作。而建构主义理论教学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学习,面对问题情境,刺激学生思考和探究,同时营造互动的氛围,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学习。如教师在护理学基础的技能操作课时,对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每个小组选出一位操作水平较高的学生为组长,当某一位同学练习时,组内其他同学负责观察并进行点评。下课前从小组中随机抽取学生进行小组间的评比,其他同学和老师一起对比赛进行观察和评审,发现问题并进行打分。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同时完成了教学目标。

4.教学活动应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

传统护理学基础教学,尤其是教授基本技能操作时,一般都是教师告诉学生一个标准答案,学生不需要理解为什么,只要按照教师的要求做就可以,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而教师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教学,可充分引导学生提出疑难、困惑,进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如:教师在教授铺床法时,有学生提问:“为什么一定要从右往左铺,不能从左往右铺吗?”“老师,一定要一个人铺吗,两个人一起铺可以吗?”对于这些问题,教师不再告诉学生能或不能这样一个标准答案,而是引导他们思考、探索,让他们尝试解决困惑。而教师就负责观察,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通过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牢牢掌握了铺床法的步骤,还学会了面对不同情况时如何灵活运用,更重要的是对为什么要这样做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三、结语

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建构主义理论从独特的角度对教学和学习这对关系作出了全新的诠释。运用这种方法,教师需要在进行护理学课程教学设计时,采用全新的教学思维和方式,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护理学基础教学相融合,这对提高护理学基础教学的有效性有深刻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薛国凤,王亚晖.当代西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评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3(1).

[2]严雪怡.从建构主义理论视角谈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2(23):28.

中医学护理基础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基础护理学;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

职业教育决定了专业课教学必须强调能力的培养,新课程理念下的能力不仅指具体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是包涵了学习、思考、合作、应变等的技能。《基础护理学》是融合护理基础理论和临床护理操作技术,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实践性的一门应用性学科,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我校自2010年在高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收效显著。

1“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含义和必要性

1.1教学模式的含义

传统的教学模式常常是理论与教学分别在两个不同的空间和时间进行,理论课堂注重知识讲授,在课堂上讲解操作流程,枯燥乏味;实训课上复习理论知识,重复教学,资源浪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打破了理论课与实训课之间的界限,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与技术服务融为一体,教学环节相对集中,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1.2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本着培养学生多方位能力的视角下,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改革,其中讲授与操作的“教学做一体化”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更好的衔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重新来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目标”为中心、以“实训室为中心”的三大转变,较好的解决了理论与实训脱节的问题,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

2.1建设一体化教学基地

为了实施一体化教学,学校需要增加资金投入,建设一体化的护理实训基地,购置护理教学模型、操作物品、仪器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设计仿真化护士站、模拟病房、ICU、CCU等,为一体化教学的开展提供必备的先决条件,实现了教学与临床护理岗位的对接。

2.2培养“双师型”教师

实施“以老带新,集体备课、预试讲”制度培养年轻教师的能力,“双师素质”结构的教学团队,是“教学做一体化”实践育人的有力保证。为了培养既能讲理论又能演示技能的一体化“双师型”教师,学校应不断的安排教师到临床一线进修学习,参加省级与国家级的骨干教师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讲授、实操演示、情境控制等多方面的能力。

2.3引入案例教学法

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案例教学法将一些临床真实、典型、多样化的护理案例引入其中,由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进行总结归纳,使学生的大脑兴奋不断转移,注意力能够得到及时的调节,有利于学生精神始终维持在最佳状态。

2.4运用情景教学法进行综合性实训设计

模拟情境是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围绕主题创设相关的情境,学生利用它启发思维,结合相关的理论及操作进行综合性实训设计。设计实训教学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环节,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辅助,还是学校教育和临床实践的桥梁,应围绕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设置实训项目,培养学生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的护理服务意识,增强学生的人际沟通及应变能力。其中主要运用角色扮演、标准化病人(SP)引入等方式。在多种角色的扮演下,使学生了解护士职业、理解患者、增强了服务社会、救死扶伤的任感、使命感。增强了合作意识,提高了交往能力。情景教学法在情境中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究问题的根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等。

2.5参与式教学

更新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观念,强调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起着主导的作用,而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根据病例信息及相关的情境自主准备用物,自己动手完成操作,自己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教师在课程中起到指导、推动作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辅导学生分析、归纳、判断、推理等,真正的做到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求发展的转变。

2.6实施考试改革

改变传统理论考核的单一方式,将理论成绩、实训成绩、平时成绩按照“6:3:1”的模式进行转变(即学生总成绩=理论成绩60%+实训成绩30%+平时成绩10%),通过这种方式,检验了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体现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展示了学生平时的练习情况。这种考核方式较好的体现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3“教学做一体化”实施的成效及意义

新型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育模式,以掌握实践技能所必需、够用为原则,采取边教边学边做的方法,使得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融为一体,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在实训室多媒体教室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和“6:3:1”的考试改革方案,同时也加强了师资队伍的建设。

3.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教学做一体化”、“6:3:1”的考试改革方案等,既方便了老师的管理,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学生期末考试不及格率大幅度下降。

3.2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护理学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其实践性非常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是教学水平的重要体现,通过不断地探索“教学做一体化”的教育模式,学生的操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

3.3促进了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教师素质的提高

现在我们形成了一个有高、中、初级职称的梯度教学团队,当然新的教学模式促使我们的教师不断地学习,在职研究生学习、假期去医院顶岗见习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临床经验,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总之,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了基础,是符合职业教育背景下高职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中医学护理基础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目的:如何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方法:对护理专业的三年制高中起点共计203名学生利用护理模型进行练习和采用真人真做,然后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203名学生考核结果操作步骤合格率为100%,优良率98.03%;90%以上学生认为利用模型进行实践教学,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记忆力、提高操作能力。80%以上学生认为真人练习有利于提高护患沟通能力、应对突发事件、实施整体护理。结论:护理教学模型是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必备的技能训练,模拟教具,在真实患者和学生模拟患者都无法圆满完成临床实践训练的情况下。模拟教具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对基本临床技能的培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1]。采用以真人真做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护理学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其内容的重点是护士必须掌握护理技术。技能实践与动手能力日益成为护理教育的重中之重,护生必须完全掌握各项操作指标、熟练运用各种护理技能。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我院护理专业2008级、2009级三年制高中起点高职学生共计203名进行调查,其中女生199名,男生4名,年龄18~22岁。

1.2方法

1.2.1教学工具:选用多功能模拟人16具及真人,静脉输液手臂模型护理模型6具及婴儿头皮模型4具,应用于包括静脉输液技术、皮内、皮下、肌肉注射技术、导尿法、灌肠法、鼻饲、口腔护理、心肺复苏等26个实验项目。

1.2.2组织教学:首先,观摩VCD蝶,老师结合VCD蝶进行讲解、示范、学生分组,每四人一组在“模型”上练习,练习中要求相互监督、配合,最后利用业余时间开放实验室进行强化,直到掌握该项技能。

2 结果:

2.1操作掌握程度:考试按照评分标准要求进行,护士素质10分,用物准备10分,操作过程50分,整理10分,沟通10分,问答10分。95分以上为优,85-94分为良,70-84分为合格,70分以下为不合格。通过考核学生合格率为100%,优秀36人,良好163人,优良率占98.03%。

2.2学生满意度调查:经学生问卷调查认为使用护理模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同学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的有192人,占94.58%;认为提高同学操作能力的有196人占96.55%,认为能增强记忆力的有158人,占77.83%。认为真人真做能提高护患沟通能力的有182人,占89.66%;认为能应对突发事件146人,占71.92%;认为能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173人,占85.22%。

3 讨论

3.1护理模型在基础护理学实验课程中的应用

3.1.1满足护理职业教育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需要。护理模拟教学以其无风险性,操作可控性,练习可重复性,所有学生合格率为100%,优良率98.03%,说明利用护理模型教学,确实能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好地掌握护理基本操作方法,达到培养学生独立从事护理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的目标。学生在模型上练习没有心理负担.敢于操作,练习后有利于对上述操作步骤的掌握[2]。 转贴于

3.1.2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主导思想。学生问卷调查中认为提高同学操作能力96.55%,认为能增强记忆力的占77.83%。说明从学生的角度认为利用模型教学可以通过手、眼、耳、脑等感管刺激可以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加深记忆。其次认为使用该模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同学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的占94.58%,说明通过利用护理模型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主导思想。在教学中应多巡回指导学生,及时发现、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1.3护理模拟教学作为护理教育中一种具有实践性、动态性、交互性、协作性的教学方法,已被广泛应用[3]。模型可以反复练习,提高熟练程度.保证操作流程不受干扰,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模型根据实验操作项目逐一环节进行讲解,使学生在熟悉操作步骤的基础上进行实验练习。

3.2真人真做模拟演示和练习在基础护理学实验课程中的应用

3.2.1真人护理操作练习较之在人体模型上操作演示,更能增强护生的直观形象记忆和感性知识,有效地体现教学的逼真性,提高教学效果。

3.2.2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习兴趣在请学生当病人的模拟操作示教过程中势必引起全体学生对“病人”的新鲜感,而对“病人”既好奇又关切,以至全神贯注地注视教师的每个操作演示细节,激发学生处理突发事件。

3.2.3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爱伤观念,通过互相注射,同学们能悟出“二快一幔”的实际含义及静脉注射未命中血管时针头在皮下反复穿刺时的疼痛及其减轻病人痛苦的重要意义.因此,能自觉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并注视患者心理反应。

3.2.4能有效地锻炼护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进与病人的感情交流真人真做模拟实践教学,认为能提高护患沟通能力占89.66%.使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并由理性认识指导感性认识。

综上所述,护理模型作为重要教学资源在护理实践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应扬长避短,充分利用模型的优点,模型操作的基础上采用以真人真做.发挥实践教学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职业综合素质高,技术能力强的高等技术应用性护理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光兰,邬维娜,叶昌华,等.我国护理实验教学现状与改革[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10):52—53.

中医学护理基础范文第4篇

吕梁市卫生学校山西省吕梁市033000

【摘 要】高等护理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一门专业,培养的是高级护理人才。对于高级技能型人才缺乏的我国,高护作为高级技能型人才也同样需求量大。如何培养出优秀的高级护理人员也成了高等护理教育中重视的问题。面对国家需求,更应该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高等护理人才。因此,教学与学习模式的探究和尝试显得更为迫切。在此基础上,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的尝试十分有必要。

关键词 问题;高等护理教育;尝试

以问题为基础作为一种学习方法,是对于传统从知识点下手学习为基础的一次创新。它对于某些专业的教育模式起到改革和创新的作用。高等护理教育无疑尝试了这种学习方法,并从中获得一些经验感悟。本文将对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和高等护理教育现状进行简析。重点探讨如何使该学习方法在高等护理教育中发挥更好的作用[1]。

1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特点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最早出现在国外,也是最先应用在医学教育上的。随着我国医学教育的深化改革,该学习方法也被应用到高等护理教育中。[2]其概念理论目前也没有完全统一,大致可以解释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鼓励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其特点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发现问题为开展学习的先决条件。该种学习模式是也是以学生组成的小组为基本探求组织,从而发现有深度,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都作为该学习方法能够进行的首要条件,缺一不可。

其次是以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作为学习掌握知识的途径。传统的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是在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被动状态。学生通过分组合作讨论研究,在探索中得到的知识印象更为深刻,也更容易被理解接受,并且增加了对该知识点的兴趣。使学习变得不再枯燥乏味,这种学习途径无疑是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的捷径。

最后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力和独立性为最终目的。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又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积极独立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他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本身的能力,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同时掌握了学习方法,激发了自己的能力。

2高等护理教育现状

我国高等护理目前快速发展使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高职院校发展太过迅速使高等护理专业学生也迅速增加,学生人数的增加使得学生的水平也是有高有低。因此传统的教育采用一成不变的讲课方法,没有因人而异的针对性,因此并不能使所有学生都可以很好的掌握知识要点。从而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这是教学模式不能随着发展而革新的问题;其次是学生学习自主性不强,偏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想象力创造性和探索精神,不能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即使存在问题也不能及时的解决。

3如何使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在高等教育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3.1教师应具备更高的素质水平

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中,教师更应该具有高的素质水平。与传统的老师单纯讲授知识不同,学生在提出问题的同时,需要老师的指导,并提出相关的该如何解决问题,以哪方面为切入点的指导意见。从而对于专业知识水平和适当引导的要求更高。学生的问题可能有的需要很高的专业水平的教师才可以指导解答。因此,高护教师应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2]。

3.2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高等护理教育离不开临床实践,实践不仅能锻炼学生的临床应变能力和实战能力,并且是提出高质量有价值问题的良好途径。[3]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才更加真实合理,值得去解决,没有实践,就很难遇到问题。这样的学习必然会造成被动局面。

因此应多鼓励学生参加临床实践,提供给他们能参与的机会。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动手的过程中更要多动脑,善于发现问题,并大胆提出。

3.3注重团队合作

问题的发现需要解决,解决问题才是关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当枪匹马的战斗成效必定是不显著的。要提高学习效率,就要有团队合作意识。因此,应当多鼓励学生根据问题兴趣方向结成小组,合作讨论研究解决问题。小组合作不仅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还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阔视野,拓展思路。一举两得。

例如,在研究老年人脑梗塞后遗症的护理问题时,学生便可以分小组来讨论如何护理才能使病人更加舒适,是否可以通过护理来使病人后遗症减轻,病情有所好转。

这样的讨论也可以带出更多新的有价值的问题。这显然是一个人无法做到的[3]。

4结语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其目的并不是让学生解决很多问题,而是通过解决问题掌握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他虽然存在着的一定的局限性,但在高等护理教育中的尝试是利大于弊的。同时也使医学教育的面目焕然一新。对于今后培养优秀高级护理人员有着积极的意义作用。

参考文献

[1]贺丽春,谢丽琴,周俊.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在高职院校护理学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4(9):31-35.

中医学护理基础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团队学习;教学方式;内科护理学

在医学界、社会文化、人们生活质量共同发展的背景下,对医院护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与满足现代医学发展、社会发展,需要大量培养护理专业人才。而在传统的护理学中,其教学方法的引用很难满足现代护理学水准的要求,现阶段护理学需要从教学理念、教学实践、教学知识以及教学模式上都有所改进与创新,以团队为基础学习的教学方案是满足当前护理学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更加明显。

1 内科护理学教学以及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1.1 内科护理学教学

在护理学专业教学中,内科护理学占有着非常重要位置,在该学科教学中所涉及到的内容较多,有相关的专业知识以及护理技巧与方法的学习等等。并且对疾病知识的教授内容也比较全面,包括发病机制、发病症状、治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多种护理与知识的学习。内科护理学教学中主要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主要教学形式。而就现阶段护理学专业教学情况开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各种制约教学因素有碍于教学水平的提升,学会学习能力的掌握也受到影响。

现阶段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的现象仍很普遍,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主动性低,积极性低,填鸭式教学居多,对教学资源不善于发现与利用,实践教学形式化,教学内容过于传统,导致学生专业素养培养效率低,不利于学生未来发展。因此,内科护理学教学应进行改革与创新。

1.2 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营造学习氛围,组建学习团队,感染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团队学习中是以建立团队目标为学生个人的学习目标,将总目标分为不同的子目标,根据学生个人能力以及培B方向进行相应的角色安排,在教师的指引与教授下,由学生为自己所要实现的目标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并在实施中挖掘学生潜力,从而对学生心理、情感、知识等方面进行综合培养与锻炼。

护理实践教学中,以团队为基础学习的教学方案可行性较高,实际学习与锻炼中,学生能够根据目标,更积极地采用各种学习手段努力实现学习目标,大大提高学生积极性,同时,在遇到问题与困难时,能够通过学生之间的配合来解决问题,进而取得更为有效的护理成绩,规避风险性大,使得学生对合作知识的认识更加深入理解与体会。护理作为一项具有服务性质的工作,同时又属于社会化、大众化的工作属性,在日常工作中合作与协作十分常见,因此,通过以团队为基础学习的教学手段来锻炼学生合作能力非常重要。

2 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以往的内科护理学专业教学中,基本教学流程为:①教师根据大纲要求,对内科疾病的相关知识进行解析;②通过结合医院内科临床病例,给予知识意义的证实;③学生根据听到的知识、理解的程度进行相关问题的回答;④做好笔记,要求将重点知识牢记;⑤复习上一节课程所学内容,加以巩固。整个课堂中教师作为主体负责讲解,课堂教学以讲、说、问、答为主要教学与学习策略,其形式比较枯燥,学生积极性不高,对护理学知识的理解只能从片面讲解中领会。

在以团队为基础学习中,完全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使其教学形式、教学氛围、师生主体地位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能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参与到实际实践教学中,从中对护理知识更深入的理解,明确问题为何而出,答案为何而解,对内科护理学知识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并从中获得实际护理操作的锻炼、合作意识的认知、个人素质的培养、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团队为基础学习的教学流程基本如下:

2.1 教学内容

教师选取适合的内容,如:高血压、冠心病与心力衰竭等,结合教学材料、临床病例等,了解教学重点与难点,设计测试、讨论等内容,实践中缩短理论教学课时、增加分析与谈论等课时。

2.2 团队小组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划分小组,各小组由5名学生构成,选取1名组长,负责组织成员学习,整个学期组内成员尽量不变动。

2.3 课外准备

在理论课程结束后,教师布置团队学习任务,其中应包括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等,各组成员均应借助不同的学习渠道,如:图书馆、课本及网络资源等,主动了解内科疾病发病机制、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等,并制成课件,以便于课堂上应用。

2.4 课堂讨论

教师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后,通过学生讨论,以便于了解其学习状况,如:肺心病的流行病学资料、内科护理的不足等,各组成员经交流、总结与陈述后,不仅可掌握重点与难点内容,还可明确学习中的问题,在课堂后20min,由教师解答各组的疑惑。

2.5 教学评价

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评价包括个人成绩、团队成绩及个人贡献,其中最后一项由组长负责打分,具体考量内容有出勤率、参与主动性、与同学相处情况等。在实际应用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准备,了解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并合理设计每堂课,同时充分考虑各学生的特点,如:成绩、兴趣及性格等,组成有效的团队,待布置学习任务后,指导、鼓励学生开展自学,使其感受探索与思考的魅力,从而激发其学习的热情。

3 应用效果

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完善了学生知识体系,使其有效掌握了各种护理技巧与方法,并增强了其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激发了其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经学者对比研究,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效果更加显著,不仅提高了其学习效果,保证了教学质量,还满足了学生发展需要。国内学者经研究显示,TBL组的教学成效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主要体现在综合能力、团队意识等方面。与本研究报道一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