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政资金用款计划

财政资金用款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政资金用款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政资金用款计划

财政资金用款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 预算单位 财务

一、国库集中支付对预算单位财务的影响

(一)是部门预算编制要求更高,预算执行更加严格

国库集中支付“有预算才能有支出”的这一严格规定对部门预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预算编制不全,用款项目及数额的漏报、少报,有可能造成单位必须开支的费用无法报销或资金闲置。只有细化预算内容,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才能保证预算单位各项开支的需要。

(二)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预算单位所有财政出都由国库直接支付,取消各部门和单位在银设立的收支账户,改变了原来通过财务部门直以现金或转账支付的报账方式:预算经费和基资金都由零余额账户支付,改变了以前一般经和基建资金分账核算的做法。

(三)是预算资金的拨付方式和程序。

(1)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经费划拨方式发生了变化,资金不再划拨给预篡单位,预算单位银行账户上的原存款由一个“额度”来代替,预算单位在银行只开设零余额账户(账户上没有存款及现金);同时改变了原有的财务报销方式,过去费用报销都是通过各单位财务部门直接以现金或转账等方式支付,现在,单位报销费用必须在经财政部门审核批准的指标中列支。(2)必须定时根据预算提前向财政部门申报用款计划,被批准后才能用款。(3)具体用款时,单位开具《财政支付凭证》,经财政有关部门确认后,由银行直接划拨资金到收款人账户。

(四)对财务管理职能的影响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前,财政资金是按年度预算批复直接划拨到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的,各预算单位许多财务工作都是围绕资金管理展开;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财政资金不再划拨到预算单位的基本账户,而是按照批复后的部门预算填报“月度用款计划”,安排本单位的支付项目。财务支出取决于年度预算和用款计划,只有符合年度预算的用款计划,才能办理财政支付,充分体现了支出的计划性,财务管理重心由资金管理转向全面预算管理。

(五)是财政资金运转的透明度增强

买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财政部门及银行能够运用信息网络系统全过程监控预算单位财政资金的支付活动,对预算单位支付的每一笔资金的金额、付款科目、付款用途、付款账户、收款人、收款账户、交易时间、付款人账户余额等要素都可以进行实时监控。极大地提高了财政资金运转的透明度和部门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二、目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监督控制体系有待加强

制订再好的制度,如果得不到认真贯彻落实,只能是一纸空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也同样。所以要确保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能真正贯彻落实到位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必须相应建立形成一套严格高效的管理、监督执行机制,包括财政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专业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事前、事中及事后监督等等。但目前与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相关的各监督部门之间其职责分工还不明确,监督控制体系尚未形成,有待进一步建立和加强。

(二)部门预算的编制和管理还不规范

国库集中支付的基础依据是单位用款计划。而单位编制用款计划的前提条件是该单位的部门预算。因此部门预算是否科学规范将直接影响到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顺利实施。当前我们部门预算的编制和管理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一是预算编制还比较粗糙,大部分都还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预算支出还达不到逐笔进行核定的要求。二是预算刚性不够,预算调整追加较为频繁,资金使用缺乏预见性。

(三)资金监管的主动权移位,增加了财政资金运行风险

国库集中支付实行后,财政资金的拨付流程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财政资金拨付是以财政及行审核为主,人民银行国库部门审核处于从属地位,事实上行履行了经理国库的职责。从支付流程来看,人行国库部门在支付体系中处于资金审核的末端,国库部门在监督财政资金使用时,只能通过行提供的有关凭证和清单核对其清算金额,而对财政资金使用的合法、合规无权监督。从资金结算来看,国库集中收付实施后,资金划拨行为首先发生在银行,再通过国库单一账户划到国库部门进行清算。这样一来,国库部门的财政资金拨付监督权由银行取代,在行划至国库部门清算时,若国库部门发现支付中有问题,也只能做事后补救,如补救不及时易形成资金风险。

三、解决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重视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控制体系。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顺利实施提供机制保障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想充分发挥其强化预算约束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作用,离不开严格的管理、监督执行机制。财政、国库、审计、银行及预算单位应按照各自的职责对财政资金支付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财政部门要建立预算单位分月用款计划制度,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同时应建立完善对国库支付执行机构的内部监督制约制度;人行国库部门要严格履行央行对商业银行的监管职责,强化对银行的资信、资金清算业务的监督;审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年度审计检查,促进政府部门和其他预算执行部门依法履行职责。通过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监督控制体系,确保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顺利实施。

(二)切实提高预算编制和管理水平

一是在部门预算编制环节,在实施综合财政预算的基础上,努力做到零基预算和细化预算。特别是在编制支出预算时,应从单位当年实际需要出发,明确各项支出的方向和用途,专项资金应力求细化到具体项目。只有在细化了的单位预算和年初预算到位的情况下,单位用款计划编制准确,集中支付才能确保单位工作的正常运转。二是在部门预算执行环节,应进一步强化预算的刚性约束。防止随意调整追加预算以及超预算、扩大预算范围等行为的发生。以保证预算单位按预算列支。

(三)全面推进财政其他支出管理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作用

推进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改革,离不开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改革的同步推进。部门预算编制改革是国库集中收付的基础,只有将预算编制细化到具体预算单位和具体支出项目。国库部门才能将改革推进到基层预算单位,将资金支付到项目并监督资金的正确使用。政府采购是财政资金直接支付的重要前提,政府采购规模越大,财政直接支付的额度越高,国库集中支付的效果就越明显。因此,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必须与部门预算和政府采购改革相互促进。才能共同构筑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充分发挥改革的效能。

财政资金用款计划范文第2篇

一、改革取得的成效

(一)最大发挥了财政资金的效益。改革前,财政资金通过层层拨付程序拨到核算中心统一账户或预算单位账户内,国库外大量的沉淀资金和闲置资金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改革后,建立了国库单一账户体系,采取财政直接支付方式,财政资金实现了单位用款计划与资金拨付相分离,使单位形成的结余体现为用款计划结余,而实际资金结余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从我县2010年的实际数据看,2010年县本级财政通过国库集中支付方式下达的用款计划额度为2.83亿元,当年实际直接支付2.14亿元,实际支付数占用款计划的75.62%,财政可缓拨经费达24.38%,国库结存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也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在政府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二)真实反映了财政资金的实际支出数。改革前,因缺乏来自预算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财政拨付资金直接作为财政支出数,而单位的实际支出数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才能形成,甚至跨年形成。改革后,改变了“以拨代支”的做法,单位的支出必须在支付行为发生时,才能办理支付手续,支付行为没有发生时,资金仍停留在国库。财政总预算支出和单位支出实际上是同时形成的,财政总预算支出真实反映了财政资金的实际支出数。这样不仅财政部门能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各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而且还能为县级政府对财经形势的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判断。

(三)有力强化了财政的监督职能。改革前,财政资金必须先拨付到核算中心统一账户或预算单位账户内,受现行财政体制、可用财力等因素影响,预算单位占用往来款、项目资金随意支配、混淆使用、乱提费用等挤占、挪用和截留财政资金现象仍然存在。改革后,各单位所有收入直达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出按照预算编制用款计划,细化功能科目到“类、款、项”,资金直达个人账户、供应商和劳务提供者,减少了资金流动的中间环节,结余都以指标、计划体现,单位挤占、挪用和截留财政资金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同时每一笔财政预算资金支付须经预算股、业务股、国库股、支付中心的审核把关,实现了对财政收支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监督,有效克服了预算单位花钱的随意性及截留、挪用等财经违纪行为的发生,从而起到预防和遏制腐败的作用。

(四)大大提高了资金运行速度。改革前,财政资金从财政部门的拨款到国库或财政专户的银行划款,再到核算中心统一账户或预算单位账户内办理支付,经过了多个部门、层层程序、诸多环节,才能到达收款人或用款人。改革后,财政资金实现了“四个直达”,即纳入县财政统发的工资直达个人账户;购买支出直达供应商;零星支出直达单位报账员备用金卡;项目支出直达中标单位,简化了资金拨付程序,减少了资金流动环节,避免了一些中间环节影响资金流动等不必要的影响和干扰,加快了资金运行速度,保证了资金及时足额到位,降低了层层转拨人力财力的消耗,能够快速供应、充分保证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各项事业发展对财政资金的迫切需求。对各预算单位来说,县财政局国库股批复、下达单位用款计划后,单位就可在支付中心办理审核支付,可提前资金到位时间3~5天。

二、改革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的资金面不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一项全新的改革,在原来的财政财务管理制度下要全面创新,难度很大。目前集中支付资金范围仅包括预算内资金,预算外资金及其他资金受预算编制、可用财力等诸多因素影响尚未纳入其中,特别是项目资金如果纳入集中支付,管理上与上级有关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相矛盾,操作上存在很大问题。

(二)实有资金账户余额较大。在会计集中核算制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并存的情况下,只有预算内资金通过国库集中支付,大量财政性资金还是拨付到会计核算中心的统一账户内,这些资金受单位支出进度等因素影响长期滞留在中心实有资金账户内,造成账户资金余额过大,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三)部门预算编制较粗糙。国库集中支付的基础依据是单位用款计划,而单位编制用款计划的前提条件是单位的部门预算。因此,部门预算编制是否科学、规范、精细,直接影响到国库集中支付的顺利实施。当前县级部门预算编制比较粗糙、预算科目比较笼统,预算支出达不到逐笔进行核定的要求,预算批复下达时间达不到早的要求。从预算编制的方法来看,县级财政受可用财力的约束,定员定额的标准较低,基本支出预算赤字较多,导致单位存在项目支出中列支人员经费等不规范行为,预算执行较为困难。

(四)集中支付监督机制不健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财政资金拨付方式,财政资金从“分散管理”变为“集中管理”,财政资金风险也随之变为“高度集中”,由于集中支付的内部和外部监督机制还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给集中支付带来一定的支付风险。

(五)制度建设不成熟。由于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还处于推广阶段,支付、清算等制度还不够完善,操作流程还不够顺畅,相关的其他配套制度过于落后,缺乏可操作性,这些都成为集中支付高效运行的“绊脚石”,也使国库集中支付难以实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六)信息化建设不到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以现代化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国库支付操作系统和银行资金清算系统为依托,才能确保财政资金支付的高效和快捷。当前县级的国库支付系统软件是软件开发公司开发的单个软件体系,与银行、人民银行没有数据接口,所有业务靠手工进行传递和清算,每天必须留出足够的清算时间,缩短了单位的用款时间,降低了支付效率。如要实行三方联网的话,资金投入和人员技术支撑又会存在一定难度。预算单位受财力、人力因素的影响,实现与财政部门的联网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县级财政部门信息中心技术人员配备不到位,导致数据库仍由软件开发商管理和控制,后台处理由软件公司操作,既不方便及时,又存在安全隐患。

(七)公务卡推广不力。公务卡改革是规范单位业务,减少现金结算,提高支付透明度,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一项新举措。目前,因POS机安装率低、商家要缴手续费等因素影响,县级公务卡刷卡环境不理想,刷卡消费受到限制;财政、发卡行、单位之间未实现联网,不能及时掌握公务卡消费信息,无法实现全程监督,这些都制约着公务卡的进一步推广和顺利实施。

三、进一步推进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所有财政性资金纳入集中支付。加快推进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积极探索、研究预算外资金及其他资金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的措施和办法,逐步将所有财政性资金纳入国库集中支付,取消实有资金账户,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使财政资金在单一账户体系内安全、高效运转。

(二)进一步推进和细化部门预算编制。财政资金不再区分预算内外。即将所有的财政资金都纳入预算,从而使国库收支真实反映所有的财政收支状况,并使所有的财政收支都纳入国库的管理和监督范围。为有利于国库集中支付的运行,县级政府在做大财政“蛋糕”的同时,要增加县级可用财力的比重,减少单位基本支出的赤字,尽早批复部门预算;财政部门要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细化预算编制,尽量细化具体项目,尽早编制部门预算,切实提高预算编制水平。

(三)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一是建立严格的内控监督机制。从岗位职责方面进行岗位风险评估,建立健全财政资金支付参与主体之间的相互制衡机制,相互独立、互为制约,加强监督;二是建立规范化的外部监督机制。通过纪检监察、审计、银监等部门的检查,切实提高集中支付风险防范意识。通过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监督控制体系,确保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顺利实施。

(四)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建立健全国库集中支付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操作流程,缩短审批时限,简化审批程序,提高财政资金支付效率,建立一整套完整、规范、安全、高效的集中支付制度体系,为快速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提供坚强有力的后盾。

(五)加快完善财政信息化建设。以“财政系统应用支撑平台”建设为契机,搭建财政一体化信息网络平台,使财政支出从预算分配、资金拨付、资金使用、银行清算以及财政资金到达商品和劳务提供者账户上,实现网络内封闭运行,加快资金运行速度,防范资金支付风险,从根本上实现财政、人行、单位、商业银行的信息资源共享。

财政资金用款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字】高校;国库集中支付;财务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又称作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是指所有财政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管理,并规定所有的支出必须采用财政直接支付与授权支付的方式,由国库直接支付给商品或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了财政资金的支付方式,有利于加强政府对财政资金的调控和管理,极大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一方面,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利于促使高校加强预算管理,准确上报用款计划,减少预算外支出,使得资金的使用能具体落到实处;另一方面,有利于高校加强财务监督机制的建立,国库集中支付通过对财政资金运转过程的实时监控,从而加强了资金被截留和挪用的风险防控,有效避免了资金的违规操作,以及其背后可能产生的腐败问题。

随着国家对财政资金管理的不断加强,传统的财政性资金缴库和拨付方式已经不适应现在财政的发展要求,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再加上操作流程不规范,极容易滋生腐败现象。如今,高校全面推行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发展,高校在具体执行改革的过程中也面临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如财政资金下达滞后影响项目建设进度,会计核算难度增大等。因此,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对高校的影响,以适应新形势下对财政资金管理的要求。

一、高校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面临的问题

(一)资金运作不灵活,财政专项资金下达滞后,影响项目建设进度

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项目支出用款计划需按预算编制,编制后的用款计划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送达上级财政部门审核,上级财政部门将通过审核的用款计划下达预算单位使用。高校只能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来使用审批的用款计划,不能直接调度资金,极大降低了高校资金使用的灵活性。单位没有列入预算的临时性支出,难以按时审批,不能保证经费的使用,因此要求高校必须强化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由于要通过用款计划申报、审批等流程,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学、科研以及公共服务体系等建设项目的进度,特别是需要进行政府采购的一些项目,在审批时间上更是紧张。

(二)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使得会计核算的难度加大

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财务支付业务以财政直接支付为主,用款单位依据用款计划和部门预算使用资金,每项费用开支必须与相应的预算相核实,并通过财政部门的审批。这样可以减少支出的不合理性和随意性,但也可能会影响支付业务的顺利进行。

由于财政支付所依据的用款计划是根据单位预算上报审批的,这就要求高校提高财务预算的精细度和准确度。

(三)削弱了高校的筹资能力

随着高校的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集中建设所需的资金很大程度上要依靠银行融资,以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利用贷款争取发展已经成为高校拓宽融资渠道不可或缺的筹资手段之一。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后,高校的收费权在很大程度上也由财政控制,财政将预算内、预算外资金都统一纳入国库集中管理,高校可支配的资金大幅减少,银行担忧高校的财务风险,影响了高校财务信用等级的评定。同时,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后,高校在银行的账户被取消,只允许在财政部门指定下保留零余额账户,这就使得高校在银行的实际存款接近于零,使得银行不愿贷款给高校。

(四)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认识不充分

由于习惯了过去传统的财政支付方式,人们对新的操作流程和规定不熟悉、不理解,甚至不会操作,不能及时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在原来分散支付的情况下,高校在资金支付方式上自主性强,受到的约束较少,程序操作简便,许多人在思想观念上没有转变,需要一个熟悉和适应的过程。这些认识上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具体实施。

二、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进对策

(一)提高认识,加强制度建设

为了尽快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带来的影响,高校要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力度,尽快适应新制度下的财务管理工作。要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及时应对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带来的变化,建立新的财务制度体系。

(二)提高预算编制水平,完善会计核算体系

高校要加强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在预算编制时提高准确度和精细度,避免因预算不科学造成用款额度不足,或者支付类型、支付方式不正确,以影响支付业务的顺利进行。完善会计核算体系,可以客观地反映出高校的资产和负债情况,进一步防控财务风险的出现。

(三)加大培训力度,提高队伍素质

作为一项全新的业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不仅要求财务人员具有专业的业务知识,还要熟练掌握电算化会计知识,并熟悉整个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操作流程。这对高校财务人员的自身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应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集中学习,聘请专业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多与其他业务合作单位开展交流学习活动,吸取其他单位的先进经验,促进自身的业务水平的提高。高校财务人员在加强资金核算的同时,还要注重自身能力的建设,尽快熟悉和适应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操作流程和使用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业务办理的正确率和准确率。

(四)规范操作流程和支付行为

建立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的规范化操作流程,细化业务分工,明确岗位责任,制定符合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的会计制度,并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注意完善其可操作性,以适应改革的需要。同时,进一步完善内部监督机制,通过规范银行账户管理,严把开户关,加强对零余额账户的监管,以确保国库集中支付的顺利进行。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对高校财务管理的一项全面而深入的改革。高校作为改革的参与者与实践者,应对财务管理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并结合自身财务管理的特点,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力度,认真开展学习,总结好的经营教训,采取有效措施,克服财政支付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财务工作,进一步完善财务工作制度,减少和避免违规问题的发生,主动贯彻落实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同时促进高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慧娟:《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高校会计核算的影响》教育财会研究,2008;3

财政资金用款计划范文第4篇

在以往的分散支付制度下,财政部门根据确定的预算数以实拨资金的方式将资金拨付各事业单位,由事业单位自主使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财政部门取消事业单位实拨资金账户,财政资金不再下拨到用款单位,所有资金全部集中于国库,每个单位只有用款指标和计划额度,当实际发生支出时,按照年度预算和用款计划,办理财政直接支付。同时,为每个单位开设 “零余额账户”,该账户不是存款账户,里面只能显示财政下达的用款额度,当单位实际发生财政授权支付的业务时,先通过银行零余额账户支付后,再由银行从国库单一账户中清算收回垫付的资金。

二、财政资金支付方式发生变化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财政资金支付方式有两种:

1.财政直接支付:由事业单位按照部门预算和用款计划确定的资金用途和用款进度,向国库支付中心提出支付申请,由国库支付中心开具支付凭证,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资金支付到商品、劳务供应商或用款单位。

实行财政直接支付的财政资金包括:工资支出、基本建设支出、政府采购支出以及其他规定纳入财政直接支付的支出。

2.财政授权支付:由事业单位根据部门预算和用款计划确定的资金用途和用款进度,按照财政部门授权和批准的用款额度,由事业单位开具支付凭证,银行从单位零余额账户将资金支付到商品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

事业单位在资产类下设置“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该科目核算财政授权支付情况下所取得的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的增减变动。借方表示收到财政下达的授权支付额度和因特殊原因退回该账户的额度资金,贷方表示授权支付的实际支出数和年终未用注销的额度。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尚未支用的财政授权支付额度,年末无余额。

三、国库集中支付下的事业单位日常会计核算

1.对财政直接支付的支出,根据银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及相关原始凭证入账。会计分录为:

借:事业支出、材料等

贷:财政补助收入——财政直接支付

如果直接支出部分构成新增固定资产的,应同时登记固定资产账,会计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2.对财政授权支付,事业单位根据银行盖章的《财政授权支付到账通知书》与分月用款计划核对后记账,按到账通知书标明的额度确认收入,会计分录为: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贷:财政补助收入——财政授权支付

事业单位从零余额账户支取使用时,依据授权支付凭证及相关原始凭证入账,会计分录为:

借:事业支出、材料等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事业单位提取现金和支付时,会计分录为:

借:现金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借:事业支出、材料等

贷:现金

事业单位缴存现金时,凭现金缴款单及财政授权支付更正通知书记账,会计分录为: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贷:现金

四、国库集中支付事业单位年终结余资金账务处理

事业单位在财政直接支付与财政授权支付额度年终对账无误后,用款额度余额注销。

事业单位在资产类增设“财政应返还额度”总账科目,该科目下设置“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个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1.财政直接支付年终结余资金账务处理

“财政应返还额度”借方登记事业单位本年度财政直接支付预算指标数与财政直接支付实际支出数的差额,贷方登记下年度实际支出的增减数。

(1)年底额度注销会计账务处理:

事业单位年终依据本年度财政直接支付预算数与当年财政直接支付实际支出数的差额作相关会计账务处理: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

贷:财政补助收入——财政直接支付

(2)恢复额度账务处理:

下年度恢复财政直接支付额度后,事业单位发生实际支出时,会计分录为:

借:事业支出、材料等

贷: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

2.财政授权支付年终结余资金账务处理

“财政应返还额度”借方登记单位零余额账户注销额度数,贷方登记下年度恢复额度数(如单位本年度财政授权支付预算指标数大于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下达数,借方需同时登记两者差额,贷方登记下年度单位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下达数)。

(1)年底额度注销会计账务处理:

事业单位年终依据银行提供的对账单作相关注销额度的会计账务处理: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如单位本年度财政授权支付预算指标数大于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下达数,根据二者间差额作相关会计分录: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贷:财政补助收入——财政授权支付

(2)恢复额度账务处理:

事业单位依据下年度初银行提供的额度恢复到账通知书作相关恢复额度的会计账务处理: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贷: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3)下年度单位收到财政部门批复的上年未下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作相关会计账务处理:

财政资金用款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基层国库集中支付模式;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财政资金支出管理模式,在我国,这还是一个新的课题。“国库集中支付制”作为构建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一部分,已成为县(市)财政体制改革的重点,更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工作的主导目标。经过这几年的实践,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但还有许多要改进和完善的方面。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1.消除传统国库管理制度的诸多弊端

中国传统的公共财政框架以多重账户为基础的分级分散收付制度存在的诸多弊端。一是重复和分散设置账户,导致财政收支活动透明度不高;二是拨款环节多,大量资金经常滞留在预算单位,难免出现截留、挤占、挪用等问题;四是财政收支信息反馈迟缓,难以及时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和宏观调控提供可靠依据。现行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克服了上述的这一系列弊端。

2.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可以有效解决过去财政资金多环节拨付和多户头存放问题,从而降低资金划运行行成本。预算单位的资金全部集中在国库中,只有在预算单位结余的财政资金都保存在国库单一账户和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有利于政府对资金集中管理和使用,能够集中财力办大事,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实施力度。

3.加强服务,提高支付监管力度,将事后监督改为全程实时监督

一是加强服务的意识,规范结算方式,按规定及时支付资金,并提供财政直接支付和单位之间往来的结算依据,减少资金的在途时间,为单位提供优质的服务。二是每月常规性的经费由支付中心直接按预算进度核拨,方便预算单位及时划拨资金。三是与财政业务部门、银行和预算单位及时对账,清理往来款项,为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提供准确的资金支付和清算信息,促进财政资金的有效运行。

二、完善国库集中支付模式面临的问题和建议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是对财政资金运行方式的根本变革,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问题:预算单位的财务人员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认识不到位;部门预算和政府采购预算不够完善;审批环节多,时间长;财政直接支付比例低等问题。因此,尽快找到一套稳妥的办法,使财政国库制度改革取得更大的成效。下面提出几点措施加以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1.加快财政资金直接支付比例

国库集中支付方式有两种: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财政直接支付有利于实现对资金支出全过程的监控,授权支付方便单位用款,提高支付效率。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就应明确预算单位各项支出的支付方式,以直接支付为主、授权支会为辅,提高直接支付的比例。

2.规范制度建设,完善配套措施

一是进一步推进和细化预算编制改革。国库集中支付与部门预算是相互配套,加大预算编制改革的力度,细化预算编制的内容,把所有项目资金都编入部门预算,制定科学合理统一的包干经费标准,详尽反映财政支出的金额、方向和用途,使所有财政资金的支付建立在明晰的预算基础上。二是完善政制度。政府采购资金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其财政预算内、外资金不再拨付事业行政单位,但仍要求事业行政单位纳入单位财务统一核算。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尽量与部门预算同步,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目录》实行政府采购,把游离在直接支付执行范围之外的采购项目和工程项目纳入到直接支付中来。政府采购规模越大,财政直接支付的额度越高,国库集中支付的效果就越明显。

3.加强单位财务人员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

由于改革前和改革后预算单位账务处理发生很大的变化,各预算单位财务人员由过去单纯的记账会计向管理会计过渡,理财的职能加大了。因此财务人员要及时掌握国库集中支付后出现的新制度、新业务、新方法,强化操作技能。国库支付涉及预算编制、计划申请、用款申请、项目管理等多个环节,这就要求财会人员不仅要做财务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把具有较高业务素质和较好职业道德的财务人员收到该岗位上来。

4.进一步简化业务流程,提高财政资金支付效率

目前国库集中支付审批环节多、时间较长,财政部门要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改进。进一步简化用款计划审批程序,特别是要简化财政内部对用款计划的审批环节,如对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的审批可直接根据年度预算数按均衡拨款的原则,由国库在每月底自动产生下月用款计划,除非单位有特殊用途可上月底自行编报下月计划;要简化直接支付用款审核业务程序,缩短用款审核时间,保证单位及时用款。

5.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和控制体系

完善责任制度,强化执法监督是有效发挥国库职能的重要保障。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充分发挥其强化预算约束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作用,离不开严格的管理、监督执行机制,包括政府财政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专业监督、社会监督。特别对国库集中支付后,加大授权支付额度、不符合《现金管理条例》的提现要加强监督,并采取一定的处罚措施。

国库集中收付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加强国家对于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目前我国国库集中支付还刚刚起步,如果我们能够做好科学编制预算,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管力度,完善支付后续监督管理机制等相关工作,国库集支付将成为理想的财政支出的一项核心内容。

参考文献:

[1]徐曙娜.我国国库集中收支制度研究[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