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制度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制度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等学校管理制度创新科技

科技创新作为高校创新的重要内容,既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也是高校加快发展的主要动力和源泉,更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的重要手段。加强高校科技创新工作,对于提高高校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促进高校持续、稳定、协调、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西安石油大学在国家“十五”科技工作方针指导下,结合学校实际,以特色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深入实施科技精品工程,以制度创新为总抓手,通过优化管理体制机制,营造科研良好环境,发挥重大项目作用,加大科技奖励力度,规范科技评价体系,扩大学术交流范围等举措,充分调动全校教师投身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使学校科技创新工作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1 优化管理体制机制,构筑科技创新基地

创新基地包括各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创新基地建设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是进行科研工作的基础和保证,是汇聚科技人才的根本途径。对创新基地建设而言,完善的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根本保证。为此,学校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科技管理制度,建立有利于发挥创新基地学术环境优势,有利于学科交叉、队伍整合和资源共享,有利于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有利于优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激励机制。经过广泛调研和科学论证,相继制定了“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等制度。同时学校也自筹资金7000多万元用于基地建设,使得制度的导向和引领作用更加凸显。学校紧跟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西部大开发、陕西建设西部强省的步伐,抢抓机遇,充分发挥石油石化主干学科优势、人才优势、成果优势,突出特色研究方向,通过资源整合、加强条件建设、技术装备改造、增建实验室等举措,使创新基地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学校已拥有2个联合建设的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7个省级工程技术和研究中心,1个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2 营造良好科研环境,推进创新人才培养

高校由于“扩招”导致教师缺编严重,使得青年教师过早地担负起教学科研的重任。据调查,全校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整个教师队伍的三分之二左右。青年教师以后要成为学校教学和科研的主力,但是他们普遍缺乏系统的科研训练,能力和经验也都不足,也缺乏科研启动资金。为此,学校专门制定了《科技创新基金管理办法》,引导和资助青年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同时对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学校也给与科研启动金,资助他们开展科学研究、参加学术交流。近几年学校共投入200多万元,资助了200多位青年教师,占青年教师总数的三成以上。青年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他们中的许多人已快速成长为学校教学科研的骨干。

3 发挥重大项目作用,凝聚科技创新团队

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是高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重要保障。要建设一流高校,必须要有一批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创新团队。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指出:“争取政府资源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科技创新实力的集中展现。高校围绕国家目标开展创新活动,可以不断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和学术地位,促进高质量人才的培养,促进科技创新团队的形成。”目前,许多高校都存在科研团队整体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的现象。针对国家级科研目标开展科技攻关,进行学科交叉,可以稳定科技队伍,凝聚科技创新团队,改变这种现状。

为了激励教师积极争取和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同时保障高层次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制定了《纵向科研项目经费资助办法》。学校组织各学科技术骨干组成科研团队,积极申请国家自科基金、社科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及各省市设立的重大科技项目,以重大科技项目为载体凝聚科技力量,培育科技精品。几年来,学校投入配套资金400多万元,极大地促进了科学研究工作的发展。对加强科技团队建设,稳定学术队伍,坚持自身特色,形成新的科研方向起到了重要作用。近五年,学校主持和参加国家“863”计划项目9项,参加国家“973”计划项目5项,主持和参加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9项,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项。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其中,我校承担的国家“863”计划“旋转导向可控偏心器工程化技术研究”项目,经费达1500万元,是建校以来第一个经费突破千万元的科研项目。学校科研经费大幅度增长,由2003年的3100多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1亿多元,年均增幅达30%以上。通过重大项目形成了多个稳定的科研方向,凝聚了多支科研团队。比较典型的是“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研究”创新团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获得了2008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4 加大科技奖励力度,催生科技创新成果

学校革新科技奖励办法,拓展授奖范围,加大奖励力度,制定了《科技奖励办法》。对高水平的理论和技术成果进行奖励,对省部级以上的科技项目、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科技成果、获授权的专利技术、高水平的论文、经费数额较大的横向科研项目进行奖励。奖励以工资或现金形式兑现,几年来共发放奖金300多万元。此项制度在教师中反响很大,极大地鼓舞了大家的创新热情,也调动了更多的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使得学校科技工作呈现出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的可喜局面,有力地促进了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近几年学校主持完成的“气田污水综合处理与防腐阻垢技术”、“油气管线分布式光纤光栅智能传感系统研究”等4项成果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高温高压分布式光纤光栅传感技术”成果荣获200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此外学校还获得了130多项各级科技奖励。近五年600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近500篇,出版学术专著100多部。

5 规范科技评价体系,激励教师创新热情

高校近年来存在单纯以论文数量考核教师的现象,导致大量低水平重复的论文出现。学校为此制定了《权威期刊、核心期刊认定办法》,从自然科学到人文社会科学,从国内核心期刊到国外核心期刊,从不同角度规范和引导教师通过科技创新和长期积累,发表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促进学校科技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

学校的科技评价体系是引导教师进行科技创新的指挥棒。在强化科技业绩考核的同时,一定要处理好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的关系。学校制定了《教师科技工作业绩与成果量化计算办法》,与学校的其他科技管理制度一起,形成了科技评价体系。此办法的实施使得学校科技成果认定更加公平合理。科技工作业绩评价更加科学规范,形成了积极有效的激励机制,教师的科技创新热情进一步高涨。仅2008年一年就申请发明专利20多项,超过了学校前十年申请量的总和。

6 扩大学术交流范围,增强学校学术影响

学校的科学研究要想创一流,就要积极开展各种学术合作与交流,就要选择高水平的合作伙伴,了解本学科的前沿领域和发展方向,提高科学研究的起点。通过国内外学术交流可及时获取最前沿的学术信息。许多创新的想法、概念和思路,往往就是在学术交流中提出或受到启迪。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1.实验动物管理条例条例是目前全国性实验

动物管理工作法律地位最高的法律性文件。第一次以法规的形式全面的规范了实验动物及其管理工作。

①首次对我国实验动物确定了规范性的概念。

②明确了实验动物工作的主管机关是国家和地方的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

③为了实现实验动物质量的有效控制,要求依据标准,定期对实验动物进行质量检测。并要有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④对实验动物种子质量和保种进行规定。

⑤规定了我国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并对饲料的质量、饮水的卫生标准、以及垫料等的要求都提出了原则要求。

⑥规范实验动物的应用是实验动物质量控制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实验动物质量管理的目的。

⑦对实验动物的运输、进出口的控制与管理都作出了规定。

⑧实验动物从业人员资质管理和实验动物工作的奖励与惩罚。都应由各地实验动物工作主管部门负责。

2.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这是我国实验动物

主管部门第一个有关实验动物质量管理的专门的规范性文件。

①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全国执行统一的实验动物质量国家标准;

②提出了全国实行统一的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制度;

③提出了要建立"国家实验动物种子中心";

④明确提出了实验动物生产和使用,实行许可证制度;

⑤明确了建立实验动物质量检测机构,实行国家和省级两级管理。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的与实施,极大的推动了我国实验动物质量管理的规范化进程。

3.国家实验动物种子中心管理暂行办法是为7加强实验动物质量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科学的维持和管理我国实验动物资源,由科技部统一协调择优建立的中心。其主要任务是引进、收集、保存实验动物品种、品系,研究保种新技术,培育新品种、品系,为国内外用户有偿提供标准的实验动物种子。

4.国家啮齿类实验动物种子中心引种、供种实施细则为了做好啮齿类实验动物的供种、引种工作,科技部授权啮齿类实验动物种子中心统一负责啮齿类实验动物的国外引种和国内供种工作。

5.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办法是我国目前实验动物质量管理的一个核心性、规范性文件。是为实验动物单位和个人从事实验动物工作设置了行业准八的门槛。该办法规定了申请许可证的行为主体、条件、标准、审批和发放程序,强调了许可证的管理和监督,并提出许可证实行年检制度。该办法还规定,各省级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受理实验动物许可证申请,并对申请单位进行考核、审批和监督管理。省级实验动物质量检测机构负责检测实验动物生产和使用单位实验动物的质量及相关条件,为许可证的管理提供技术保证。

6.地方实验动物质量管理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主要包括:由地方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并实施;由地方人民政府以政府令的行式;由地方人民政府以政府文件的形式印发;由地方人民政府科技主管部门或科技主管部门与医药、卫生主管部门联合印发。

二、实验动物种质资源管理

1.种盾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实验动物作为重要的自然科技资源,在许多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资源的拥有、保存和有效利用,是关系到科技进步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和重要保障。实验动物种质资源是源头,直接影响着实验动物的质量。因此,加强实验动物种质资源管理任务紧迫。

2.国家实验动物种子中心及种源基地建设1998年开始,先后分别建立了"国家啮齿类实验动物种子中心及上海分中心"、"国家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库"、"国家实验用小型猪种质资源基地"、"国家实验兔种质资源基地"、"国家实验用称猴种源基地"、"国家3?!^禽类种质资源中心"、"实验用比格犬种源基地"、"国家实验用灵长类种质资源中心"等种质中心或种源基地,初步形成国家实验动物种质资源网络,建成完善了国家实验动物种质资源体系。

3.种质资源的管理主要包括:种质资源进、出口管理;国内引种的管理;国家设立实验动物专家委员会和管理办公室,统一协调种质资源的管理。

4.种质资源的标准化种质资源作为源头,其标准化程度关系到实验动物的质量。我国已经建立和完善实验动物描述标准和规范,建立了部分种质资源生物学特性数据库,并将不断地充实和完善数据库,以提供有效利用率,促进资源共享。

三、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管理

实验动物从业人员是指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所有人员。主要包括两类:一是专门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专业人员,即从事实验动物研究、生产、繁育的技术人员,专门提供动物试验服务的技术人员,实验动物质量控制技术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以及辅助人员等;二是以应用实验动物为目的的广大科技人员,包括科研教学人员、以实验动物为产品原料的生产技术人员和以检定、检验为目的的实验人员等。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现状。国外许多大学设有医学实验动物学专业或相关专业,开展实验动物专业学历教育和人才培养。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期,部分医学院校才开设实验动物学课程,同时也开始了包括研究生在内的实验动物学的学历教育。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和上岗培训,是目前主要采取的方式。实验动物专业人才分类、分级与考核评估。现从事实验动物人员大部分均是从其他行业转过来的,包括医学、药学、畜牧、兽医等行业。因此对其管理是实验动物质量管理的重要因素,也是一个基础的因素,因为所有的一切都要靠人去制定、执行、完成和监督、管理。人员的素质、技术水平、敬业精神、思想意识等等都决定着实验动物的质量。

四、实验动物的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

实验动物质量标准是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和评价的依据,也是实验动物科学水平的具体体现,它既是衡量实验动物质量的技术指标,判定实验动物质量是否合格的具体要求,也是对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实验动物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涉及微生物学、寄生虫学、遗传学、营养学和环境设施等,依此要求来实施控制并达到实验动物的标准化。要求实验动物应具有明确遗传背景并受严格遗传控制的动物,遗传质量控制保持其遗传品质;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监测应是及时査明动物健康状况,为实验动物质量评价和防控致病性生物因子侵袭该群体而造成疾病暴发流行、保证动物生产和动物试验的正常进行提供技术保证。各种环境指标的恒定是确保动物生理状态和正常反应的基本条件。能够满足动物各生长发育阶段要求的全价配合饲料则是保证动物正常生产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为了能使检测结果真实、准确、科学,减少人为因素,国家统一了实验动物质量检测的技术和方法,以达到不同地区、不同单位及不同个人,只要经过当地质量监督部门认证和国家检测中心的评审,其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可信性。

五、实验动物设施及运行管理

实验动物设施及运行的管理是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和控制的又一重要、关键因素。它对实验动物的生存、生长、繁殖及生理状态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对实验动物环境设施标准提出了许多要求,主要包括动物设施布局、设施内的温度、湿度、风速、压力梯度、空气洁净度、照度、氨浓度、噪音、换气次数等等;对设施的建筑材料、动物用具、饲养设备、垫料等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尤其是生物安全问题,更值得注意和重视。

六、实验动物的饲料营养与饮水

实验动物的饲料营养和饮水是影响实验动物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包括实验动物的营养需要、饲料配方、饲料添加剂、饲料的加工工艺、饲料的灭菌与I!:::藏及运输等,饲料营养成分与有毒有害成分的监测,使其营养标准化,为达到实验动物标准化创造条件。我国实验动物标准中对实验动物饮用水也有具体要求。饮用水的质量直接影响动物的质量,并且饮水量多少也会对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有时会造成严重危害。

七、实验动物福利伦理

实验动物所生存的环境是完全由人提供,其动物本身无任何的选择。因此,国际国内对实验动物的生存环境都做出了严格的要求,许多国家为此也立了法,以保证实验动物在其生长发育、繁殖哺乳及动物试验过程中都能满足动物需求。使其免受饥渴、困顿、伤病、疼痛、恐惧和不安之苦。同时,在动物的使用上也制定了减少、优化和替代的原则。以最大限度的保护动物。在这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至今还没有一部专门的实验动物福利伦理法规,但在动物保护法中,规定了对实验动物的保护和保证动物福利等内容。另外,2013年7月,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实验动物福利伦理专业委员会已经成立,这表明今后在实验动物福利伦理方面的要求将会不断加强。

八、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