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无形资产损失评估

无形资产损失评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无形资产损失评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无形资产损失评估

无形资产损失评估范文第1篇

关键词:无形资产核算;问题;解决对策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和土地专用权等。无形资产也包括以非物质存在的无形资产,如知识产权、技术、管理、形象、品牌、制度和创新能力等。我结合自身调研实际情况,对企业中无形资产核算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一、W公司基本情况

W公司是一家纺织类企业,是2003年成立的民营企业,主要生产纯棉高支漂白纱线、PIMA棉纱线和高支高密漂白布、弹力布等,是色织、丝光棉用纱方案专业解决商。

W公司拥有多项,分别为X,Y,Z三项专利技术;R项商标权;一项特许权和一项非专利技术。

二、W公司无形资产核算现状

在W公司实习期间,通过翻阅会计资料,发现该公司的无形资产存在以下问题:

(一)对非专利技术进行了错误摊销处理

W公司于2012年从Y公司购入一项非专利技术,支付价款30万元,我经过对2016年末W公司对无形资产摊销业务的核算,我发现W公司对非专利技术进行了摊销处理,其会计处理的分类如下:

借:管理费用 30000

贷:无形资产――非专利技术 30000

我认为该笔摊销业务的处理是错误的,因为非专利技术是未经公开的,不受法律保护的一项技术,使用寿命不确定,因此不需要进行摊销处理的。

(二)获得专利权时初始价值确认错误

W公司于2016年7月从F公司外购一项Y专利权,支付价款及相关税费109.2万元以及有关的服务费用10万元,款项通过建设银行转账,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按直线摊销法进行摊销。W公司对于该笔无形资产购进业务进行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无形资产――专利权 1092000

管理费用 100000

贷:银行存款 1192000

外购的无形资产进行初始成本计量的时候,需要计算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该项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该笔无形资产购入业务的处理没有将购入无形资产的有关服务费用计入无形资产的成本当中,使Y专利权的初始价值降低,资产总额减少。

(三)无形资产商标权处置时收入科目确认错误

W公司于2014年8月购入一项R商标权,入账价值为120万元,该无形资产的有效年限为10年,预计使用年限为6年。按直线摊销法进行摊销。W公司于2016年4月时将该商标权出售,取得收入60万元,应交税费3万元,该项商标权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为10万元。W公司对该商标权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 600000

累计摊销 400000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100000

其他业务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 130000

贷:无形资产――商标权 12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 30000

企业出售无形资产的时候,应当按账面价值确认收入或者亏损,当企业获得收入时计入贷方“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发生亏损时计入借方“营业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该笔无形资产出售业务的处理将无形资产的损失计入了“其他业务支出”无形资产出售时的损失的确认发生了错误。

三、W公司无形资产核算问题解决对策

经过调研和分析,我对W公司无形资产业务处理发生的错误,进行如下的处理:

(一)正确确认无形资产摊销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下的第四章后续计量其中的第十九条,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

因为非专利技术不需要进行摊销,所以W公司应该对该笔无形资产的摊销处理进行冲销处理,我对该笔业务的冲销处理如下:

借:无形资产――非专利技术 30000

贷:管理费用 30000

无形资产在后续计量摊销中,可以根据使用寿命是否有限分为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进行摊销并且要定期进行复核。在进行无形资产摊销的时候要注意区分能够进行摊销的无形资产和不能进行摊销的无形资产。这是无形资产核算中的一个需要注意的要点。

(二)无形资产初始价值正确确认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下的第三章其中的第十二条,无形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外购无形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

Y专利权的初始计量价值应当为购入购入价款和相关税费109.2f元与相关服务费用10万元。W公司原始的会计处理的无形资产初始价值确认错误,进行更改后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无形资产――专利权 1192000

贷:银行存款――建行 1192000

无形资产的初始价值确认时要按照实际成本计量,即取得无形资产并使之达到预定用途而发生的全部支出作为购入无形资产的成本。不同来源的无形资产,其初始成本的构成也不相同。外购的无形资产的成本计量要将购买价款、相关税费及各类其他支出全部归入无形资产的初始成本。

(三)无形资产处置收入的正确确认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下的第五章下的第二十二条规定企业出售无形资产,应当将取得的价款与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R商标权的收入确认应当计入当期损益,R商标出售的会计处理应当将“其他业务支出――非流动资产损失”改成“营业外支出――非流动资产损失”。W公司出售R商标权的正确会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 600000

累计摊销 400000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100000

营业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 130000

贷:无形资产――商标权 12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 30000

无形资产的处置,主要是指无形资产的出售、出租和报废。当无形资产出售时,出售无形资产的损益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中;当无形资产出售时,出租无形资产的收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当无形资产报废的时候,无形资产的处置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当中。该笔业务的处置应当将出售无形资产的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四、总结

无形资产是指没有实物形态,但能被所有者占有、使用并带来经济效益的资产。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企业对于无形资产在核算中的问题越加重视,对于无形资产的正确核算的重视不断的上升。所以企业在对无形资产的核算过程中要注意对于无形资产取得是的价值的确认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如:取得时的成本是否加入了服务费用等等。对于取得后无形资产的摊销处理是否正确,如:摊销方法的确认等等。对于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的确认要进行分析,如:无形资产能否确认使用年限等等。对于企业出售无形资产时的收入是否正确,如:出售时的收入是否正确计入当期损益当中等等。

无形资产的核算让企业对于企业的资产价值的掌控更加清晰,更加明白。让企业的发展与壮大有了更加清晰的方向,使企业的未来走向强大。无形资产的核算对企业长期发展的有重大的影响,是企业稳定经营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张泽,企业无形资产核算问题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11

[2]肖兰华,马晓青.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会计核算之改进:财会月刊,2015.11

[3]王洪良,小企业无形资产的核算:r代金融,2014.01

[4]周建华,企业无形资产核算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冶金财会,2014.10

无形资产损失评估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风险;管控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4.002

[中图分类号]F8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4-000-02

资产管理在事业单位的日常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资产管理工作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除了对事业单位已有的资产进行合理管理,还要进行资产评估及采购等工作。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国家在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方面不断投入,这虽然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也使其面临着各种挑战,因此我国资产管理的相关人员需要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并根据市场变化及时地作出调整,要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从而推动我国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

1 事业单位资产概念及构成

根据财政部2012年12月5日修订通过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资产是指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根据资产流动性可以划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预计在1年内(含1年)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而非流动资产是指除流动资产之外的资产。

按照价值形态进行划分可将事业单位资产分别划分为长期投资、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等。

2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个别事业单位对资产管理的理解不够清楚,以至于出现责任模糊、管理不严谨等其他许多问题。其中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固定资产管理风险

固定资产是指事业单位所拥有的使用年限超过1年(不含1年),其单位价值高于所规定的要求,且在行使的环节当中仍然保持原有形式的物质资产,包括住房和建筑、特种设备、一般设备等。固定资产管理风险如下。

第一,固定资产配置风险。初步调查采购时内控制度不健全、预算资金和实际不相符、投资决策不当以及对可行性分析不到位所产生的舞弊风险;配置的情况与实际当中规定的要求不一致导致项目暂停或丢弃的风险;验收程序不合理不系统,因人为的原因导致购买建设的固定资产在接收时没有按照所签署协议所规定的质量及规格来完成正常的审查和验收,导致出现部分内容规格信息不对称、滥竽充数等现象,或者是质量不符合要求等,最终造成资产损失或者是账实不符、会计核算不规范及资产信息失真的风险。

第二,固定资产使用维护环节的风险。在固定资产使用环节对维保不够重视,从而大大缩短了固定资产的物理寿命;在使用有些资产时没有考虑经济效益,资产周转利用率也不是很高,资产的长期闲置会导致实物损耗以及相应价值的损耗;出租和出借没有形成流转记录,常用的相机、笔记本电脑等设备的使用存在购置私有化的现象;在调拨环节没有履行相应的调拨流程以及保留相关责任人的签收记录;在保管环节对固定资产的出入库的签收手续以及责任人的制度没有严格予以执行。

第三,固定资产处置环节的风险。其主要包括资产处置方式不规范、价值不准确、资产评估不规范、审批不规范及超范围超权限处理等,这些都有可能造成国有资产损失。

2.2 无形资产管理风险

事业单位无形资产是指没有具体的实际物体为参照依托却仍旧可以为事业单位提供某种权利的资产,属于事业单位资产的一个构成部分。无形资产包括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及商标权等。无形资产具有以下基本特征:没有实物形态,具有排他性及独占性,能够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为事业单位提供某种权利甚至是带来相应的经济利益。

事业单位对无形资产管理,认识不到位,无严谨思想态度。而实际上,事业单位大都只重视对有形资产的审查和记录,对无形资产的关注远远不够,尤其是对于知识产权,存在管理薄弱、不合理现象,对于无形资产的评估更稀少,管理上出现各种问题。除此之外,资产管理的各类相关规章制度尚未完善,部分事业单位没有对应的管理机构强化管理,导致无形资产面临制度缺乏、管理不到位、漏洞百出的危险形态。

2.3 长期投资管理风险

事业单位根据合法单位机构获取的,且年限高出1年(不含1年)的各个类型的股权和债权性质的投资为长期投资。目前,还有很多事业单位中有一人担任多个职务的情况,而非专业人士又缺乏相关知识以及经验,导致出现管理者又是监督者的情况,从而降低了国有资产投资的效率。具体表现为有些事业单位对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然而在“非转经”收入的管理上却没有予以强化,甚至还出现不收,而是通过以支抵收和报销相关费用等来解决的现象。

2.4 流动资产管理风险

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皆为事业单位的流动资产。流动资产管理不善,最终导致资金流失严重。部分事业单位编制人员较少,所以没有设置专业的资产管理岗位,而是由其他人员兼任,由于这些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所以很可能对资产管理不熟悉或者是因为不是本职工作而忽视资产管理。不健全的管理制度造成对资产监督力度不够,从而使管理工作很难真正落实。另外,因没有清晰明确的对资金实施崔收、回收和具体详情呈告等相关责任牵制的规章制度,导致各个部门的职员之间的职责权利永远是无法分清的模糊状态,这明显对那些已经形成的清理催收极其不利,特别是各部门的相关人员在做调动时,手上的业务没有很好地完成交接,导致业务中断、暂停或丢失。

3 事业单位资产的管控措施

上文已经对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的风险进行了总结,在此笔者针对以上风险提出相应的管控措施,以期促进事业单位不断向前发展。

3.1 固定资产管控

针对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风险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控。

第一,构建完善的固定资产配置制度,从根本上进行严控。在固定资产采购环节遵循“决策和执行相分离”的原则,在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和对应的预算编制之间做到相互协调,相互监督,相互促进,根据政府集中采购及招投标的有关准则对授权审批进行改进、加强、完善,且有计划有目的地合理划分岗位人员,落实具体工作,全面预防,避免出现不正常、不健康风险;要在固定资产实施投资决策的环节贯彻“全面调查,集体学习,专家示范”的原则,避免各类风险,例如:决策风险和技术风险的发生;在固定资产检查、接收的环节需要将重点放在严格验收标准及规范验收程序上,以防内容不符及质次价高现象的出现。

第二,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行使维修系统,对“使用”h节进行严格控制。在固定资产管理环节当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其使用和维护两个方面。也就是说,如果固定资产被正确使用和维护的话,就会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期限,并可以降低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维护成本,从而使固定资产效益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所以在使用资产时需进行归口管理,进一步确定用户和相关托管人,并设置相应的岗位职责制度,且将其落实,以加强对岗位的培训。

第三,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处置制度,严谨把关“出口”。技术上的突破和实物损失,导致固定资产无法正常运转或无法达到所规定的使用要求而面临被淘汰的风险。鉴于此,对于处置过程中的固定资产需要格外重视其审核批准和评判预估两方面,以防止行使的固定资产被弃置、作废或以低廉的价格出售,最终变为私有财产私下处置的情况发生。

3.2 无形资产管控

针对事业单位设立相应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并匹配相关的高素质专业人员,实施对无形资产系统规范的监管。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相互协调,合理运行,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章制度和单位的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无形资产管理体系。此外,还包括无形资产财务、审计监督、成果考核、投资、转让及收益分配等制度管理体系,使单位无形资产的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将管理真真切切落到实处,提高调动的主动积极性,高效预防无形资产损失,充分保障其安全性。对财务方面要严格把关监控,做到有问题时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改进、完善,保证其管理的有效性。建立无形资产核销审批制度,无形资产的核销、转让、转出,应当依照有关资产管理的规定,提交主管部门、财务部门批准,并由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注销。

3.3 长期投资管控

长期投资的管控需要遵守市场规律,采用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同时根据“非转经”资产的特点对“非转经”资产进行统一运营,进一步加强资产的分类管理工作,从而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另外,对于国家相关规定制度要严格执行,对于闲置资产要通过拍卖及挂牌等公开方式进行处理,这样可以提高闲置资产处置的公平性及透明度,从而提高闲置资产的使用效益。

此外,事业单位应当建立长期投资业务责任制,确定有关职能部门和岗位之间的职责权力,以保证那些办理长期投资业务的不兼容岗位之间相互独立、牵制和监控。而长期投资不相容岗位当包括:长期投资可行性研究与评估、长期投资决策和实施、长期投资审批和实施处置、长期投资业绩评价与实施。事业单位应当根据长期投资类型制定相应的业务流程,明确长期投资中主要业务环节的责任人员、风险点和控制措施等。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审批文件、投资方案书、长期投资处理决议及其他文件和材料管理,确定各种文件的信息获取、存档、保管及查阅等方面的管理规则和相关人员的职责和权力。

3.4 流动资产管控

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的管理除了要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还要加强流动资产的管理。对于货币资金的管理,需要加强财务管理,建立实行相应的分工管理制度,从组织结构上保障资金活期的安全性。建立内部监督控制机制,将资金管理不相容的职责分开,实施一套合理的财务执行相关计划,明确责任,相互克制,充分保障资金的安全性。会计出纳之间不能兼职,不能由一个人处理货币资金流通的整个流程。会计主要负责分类账的登记、原始凭证的汇总、登记。出纳人员则负责现金收取和托管、原始凭单的储存、收据和支付记录的保存、银行发票收据的签发和流水账的登记。审计员负责定期审计收据、付款和账目,并审核定期现金支票和银行支票。会计师负责对一切收支项目的查审、核实,以及各个保管单位和单位负责人印章的保管。单位负责人专门负责审批一切的收入、支出预算、决策和各项费用。对于应收及预付款项一般不提坏账准备,需要严格控制并及时结算;预算资金和其他资金等所有公款都不准用于职工借支;各项托管货币,临时存款,应及时清算或退回,并寄往代管处,以便及时报告处理;预付单位和个别买方的储备基金,有必要考虑实际需求及压缩量,定期报告,年底所有的储备资金应当统一清算收回,下年另行拨付或借用。要做到及时催收欠款、及时入账,从而避免长期挂账,避免不能及时收回欠款而造成资金损失。

4 结 语

事业单位若想要获得比较稳定的发展,切实发挥其服务性、公益性,就需要认识到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认清资产种类,充分分析各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严格执行相关制度规定,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真正做到规范化管理,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提高资产管理的质量及效率。另外,相关的监督管理部门也要加大监督惩处的力度,从而促进事业单位持续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王盟.关于加强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4 (12).

[2]林婉玲.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风险及控制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5(20).

[3]于公.对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6).

[4]童晓燕.试论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资产管理[J].消费导刊,2015(1).

无形资产损失评估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会计人员 新会计准则 变革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扩大与深入,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之后,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经济制度不断与国际接轨、融合,新的会计交易和事项的出现,要求我国会计核算制度必须要与国际会计准则趋于一致,为了规范企业在新形势下的会计核算工作,也迫切要求建立完整的会计准则体系。本文拟就无形资产方面谈会计人员如何合理地为企业合理避税。

一、无形资产取得时的会计和税务处理

税收法规对无形资产取得时的处理规定主要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94)财法字第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国务院令第85号)、国税发[2000]084号等。税法规定,无形资产应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根据不同的取得渠道分别对待:投资者作为资本金或者合作条件投入的无形资产,按照评估确认或者合同、协议约定的金额计价。购入的无形资产,按照实际支付的价款计价。其中包括买价和购买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自行开发并且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按照开发过程中实际支出计价,并且规定凡在发生时已作为研究开发费直接扣除的支出,在该项无形资产使用时,不得再分期摊销。接受捐赠的无形资产,按照发票账单所列金额或者同类无形资产的市价计价。

为了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开发和创新的力度,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先后颁布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有关财务税收问题的通知》(财工字[1996141号)、《企业技术开发费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1999]第49号)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扩大企业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政策适用范围的通知》规定:所有财务核算制度健全、实行查账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各种所有制的工业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实际发生的费用比上年度实际发生额增长幅度在10%以内的(含10%),除按规定据实列支外,可再按当年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国税发[2004]第082号出台之后,技术开发费的加计扣除由税务部门审批改为纳税人根据上述政策规定自主申报扣除。为了能及时享受到这一优惠政策,企业应该建立健全账证。

二、无形资产摊销的会计和税务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94)财法字第3号1等税收法规规定:无形资产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受让或投资的无形资产,法律和合同或企业申请书分别规定有效期限和受益期限的,按照三者中孰短原则摊销;法律和合同或企业申请书没有规定受益使用年限的,或者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摊销期限不得少于10年。

可见,不管企业按照新会计准则采用哪种摊销方式,税法均规定,无形资产只能采用直线法。如果企业采用直线法以外的摊销方式进行会计处理,在采用递延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情况下,年终时就必须调整时间性差异,按照会计利润计算得出的所得税费用借记“所得税”科目,按税法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所得税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按二者的差额,借记或贷记“递延税款”利目。

三、转让无形资产的会计和税务处理

企业转让无形资产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转让其所有权,而是转让其使用权。两者的会计处理有所不同。无形资产所有权转让即为出售无形资产,按出售无形资产进行会计处理。按实际取得的转让收入,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该项无形资产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借记“无形资产减值难备”科目,按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无形资产”科目,按应支付的相关税费,贷记“应交税金”等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营业外支出——出售无形资产损失“或“营业外收入——出售无形资产收益”科目。

无形资产使用权的转让仅仅是将部分使用权让渡给其他单位或个人,出计方仍保留对该无形资产的所有权,仍拥有使用、收益和处置的权利。因此,转让企业不应注销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取得的转让收入计人其他业务收入,发生与转让有关的各项费用支出,计人其他业务支出。

四、企业会计人员应该学会的几点技巧

(一)无形资产转让的纳税筹划

企业在转让无形资产过程中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伴随着其他资产的转让,所以会在涉及到营业税的同时,计算缴纳增值税。如何使总税负最低,其中有较大的筹划空间。

(二)利用投资方式不同合理避税

税法对不同的投资受益方式规定的纳税政策不同。所以企业在用无形资产对外投资时,应考察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状况,如果被投资企业经营比较稳定,每年分得的利润比较稳定时。应尽量采用“参与被投资方利润分配,共同承担投资风险”的投资方式,这样可以免交营业税。

(三)利用优惠政策合理避税

财工字[1996]041号规定,企业购入的计算机应用软件,随同计算机一起购入的,计人固定资产价值;单独购入的,作为无形资产管理,按法律规定的有效期限或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进行摊销,没有规定有效期限或受益年限的,在5年内平均摊销。所以。企业在购买计算机应用软件时,是单独计价,作为无形资产管理,还是随同计算机一起购入,计人固定资产,需要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摊销额等方面好好筹划。将应用软件并入计算机价值,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年折旧额相对较大,从而使利润和纳税时间后移,达到节税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楼继伟: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的可贵实践和崭新突破[J],财会资讯,2006(2)

[2]洪其华:新会计准则今颁布上市公司利润短期内或剧变[N],第一财经日报,2006,2

[3]顾仁荣:降低投资者的决策风险[J],会计文苑,2006(3)

无形资产损失评估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知识经济;无形资产;披露

知识经济,亦称智能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它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首要依托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商誉的存在无法与企业自身分离,不具有可辨认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进程也在进一步加剧,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的作用极其重要,企业的进步也愈来愈依赖于所拥有的无形资产,实物资产的作用已退居第二,无形资产的丰富程度和质量高低事关企业的存亡兴衰,以至面临因丧失无形资产而将要停工和无法销售产品的危险的实例。无形资产的披露的信息更加完备、更加真实,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才能有利于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企业及政府管理部门等的科学决策。

一、无形资产会计的现状

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价值在企业中所占比重正在不断上升,有的已占绝大部分,当今无形资产的地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无形资产既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又是对外投资的重要方式,也是增强企业技术经济实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现行会计法规中规定的无形资产仅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6项,现行会计准则规定,无形资产只有满足以下二个条件时,企业才能加以确认: (1)与该无形资产相关的未来经济利益将会流入企业;(2)该无形资产的成本可以可靠地加以计量,自创商誉由于成本不确定性而不予以确认。经济学中涉及的无形资产有29项,美国评估公司所涉及的无形资产有20 多项,我国实务中运用单项评估和整体评估的只有十几项。企业实际拥有的许多价值巨大的无形资产,如经营秘密、商号、地理标志、服务品牌等,都没有纳入会计确认的范围,这与无形资产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不相符,也不合理。

由此可见,按照传统会计确认标准不承认企业的自创无形资产不但没有如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导致企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的严重背离,造成一定程度的会计信息失真。知识经济下对描述企业财务状况起关键作用的自创无形资产没有入账,其重要性得不到体现,信息使用者基于这些不充分信息做出的决策,可能偏离实际情况,不利于经济发展,难道这样就是遵循了真实、可靠性的初衷。即使已入账自创无形资产的成本只是其实际成本的一部分,当大量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越来越多的自创无形资产出现,企业的市场价值就会大大超过其净资产,还机械地以过去对真实、可靠的理解反映企业的自创无形资产的成本,只会“真实”但不客观。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初期,许多企业在股份制改造时无形资产低价入账甚至不入账,结果国有资产损失严重,这种教训已经够深刻。现在我国已经加入WTO,跨国公司很有可能会对我国一些企业进行兼并收购,如果企业的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企业的资产流失局面很可能又一次上演。企业自创无形资产往往容易满足第一条确认标准,即资

产带来的经济利益已经流入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的成本不能准确的计量。可以说明无形资产确认的范围狭窄。

二、无形资产信息披露存在不足

1.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形式不完善。我国现行的会计法规对无形资产的核算、信息披露规定最全面的是财政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但其财务会计报告对无形资产信息不能充分反映。如在资产负债表中无形资产排在流动资产、固定资产之后披露,且只反映一个无形资产摊余价值;在利润表中无形资产的转让收入和对外投资收益情况都没有单独列示,而是并到其它项目一起反映;在现金流量表中也仅设置了一项“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把长期投资以外的全部非流动资产合并到一起反映,根本无法看清无形资产的变动情况;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列示的“重要项目的说明”,也只是要求披露无形资产的种类、实际成本、本期增减及摊销数,未能对无形资产的辅助信息充分披露。

2.实践中企业的无形资产信息对外不报或报而不实。一方面企业对外披露的无形资产信息远远要比实际拥有的少。现行的会计准则及制度的缺陷以及企业对公开无形资产信息的错误认识,使一些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以“无形资产是公司自身的秘密,外界无权得知”为由逃避公布信息的义务。无形资产是公开的信息,它是会计信息使用者以公开为代价取得的一种权利,也是上市公司立足于证券市场的重要保证。另一方面有些股份公司为了公司股票上市需要、影响股票的市价、公司管理业绩评价或筹资的方便等目的,往往采取操纵行为,弄虚作假,披露不真实的无形资产信息。如蓝田股份在股票发行申报材料中,虚增无形资产1100万元。

三、规范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对策

1.加强社会中介机构对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监审。社会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其主力军是注册会计师,应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对企业披露的无形资产信息实施有效的审计监督。当前会计师事务所是接受会计主体的委托,巨大的商业利益使会计事务所与客户成为合作伙伴,可能会使审计的独立性受到影响。也有少数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为了自身的利益,不讲职业道德,违背执业准则和操守,为客户出具虚假鉴证报告。社会中介机构的监审不力,是造成无形资产信息披露违规行为严重的重要原因。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1)改变会计师事务所受雇于客户的现状,确保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可以由行政监督机构来选择会计师事务所,行政监督机构作为审计的委托方。(2)限定会计师事务所对同一审计对象的审计年限,防止会计师事务所与受单位的关系过分密切,影响审计的客观公正。(3)加大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力度,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工作纳入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轨道。

2.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并完善信息披露的内在机制。信息披露制度是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尽合理,公司治理结构存在先天缺陷,导致了内部人控制、信息披露失真的问题十分严重。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从制度上监督管理者将其信息传递给外部使用者,为信息的充分披露提供制度保障,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要建立合理的股权结构,改变股权过分集中、一股独大的局面。应考虑调整现有公司的股权结构,降低国有股的比重,或将部分国有股和国有法人,股转为优先股。以降低大股东的持股权,也可以采用公司回购国有股的方法,减少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并积极引进外资,使得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能够相互制衡,使大股东操纵会计信息的行为受到制约。

(2)加大外部董事尤其是独立董事的比例,充分发挥他们的职能作用,以此有效地监督公司对外信息披露情况。首先应选择具有会计、法律、技术以及较丰富的企业高层经营、管理与监督经验的人员担任独立董事。其次要充分发挥独立董事在以下方面的作用:公司管理层的绩效评价、董事的任免、关联交易、公司利润分配等方面做出客观公正的判断;对公司战略、投资、项目计划等提出客观的意见和建议;约束董事长、总经理的权力,制约“内部人控制”行为;关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提高公众公司的社会责任和道德意识等。

(3)对没有诚信、对无形资产的信息披露不充分和不真实的公司,要加强对其责任的处罚。

参考文献

无形资产损失评估范文第5篇

一、必要性分析

对国企辅业改制进行监管,不仅是确保其完美转型和升级的必要性措施,也是避免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举措。因为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今天,很多国企辅业在改制过程中导致大量国有资产的流失,而其根本性的原因就在于其在改制过程中所采取的制度、体制和管理存在漏洞,加上监管之后,所以很多国企辅业在改制后面临的问题较多,因而为了维护市场秩序和促进法治社会的建立,就应切实加强对其的监管,这是必要性之一。必要性之二就在于通过加强对其的监管,有助于辅业改制单位的经营机制的转变和完善,促进其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从而达到健康而又快速的发展。必要性之三就是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维护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权益,同时确保国有资产的完完整、安全,促进其管理水平的提升。因此,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加强对国有企业辅业的改制监管都显得十分必要。

二、存在的不足

为了更好地加强对国有企业辅业的改制监管,必须对国有企业辅业在改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才能确保监管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就目前来看,当前我国国有企业辅业在改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的国有企业利用自身的权利,在权利空间中寻租,例如采取行政手段将国有资产打折出售给经营者或者职工,而且往往是暗箱操作,并没有经过公证的审计和评估,导致部分国有资产被低价贱卖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二是对优质资产估价过低,难以全面而又彻底的厘清固定的资产和存货,所以在资产清查过程中往往注重不良资产和坏账、呆账的核销,而没有认识的清查账外物资,导致很多优质的资产的价格低谷,甚至将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减少到零,以达到无偿使用。

三是隐藏国有资产的投资权益以及经营方面的收入,认为的导致成本和亏损加大,所以很多经营状况较好的国企在改制过程中大幅度的降低产品的价格,甚至不惜以低于成本价进行出售,导致大量的国有资产被大肆的浪费,而这一切只是为了达到将净资产减少的目的。

四是在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时,并没有将无形资产纳入股本之内,而主要是根据账面的原价进行折股,例如营销网络、商誉和特许经营权等无形的资产被无偿的占有而流失。

五是设立小金库,达到转移和隐匿国有资产的目的,导致国有资产成为部分人的私有财产,例如出租闲置的固定资产的收入作为小金库的来源,导致了国有资产实际的价值得不到有效的体现。

六是采取非常规的手段进行交易,给少数的集体或个人牟利,由于国有企业辅业在改制之前,其附属的很多不同的经营的管理和生产人员为原来主业的正式职工,所以在有关关联业务中,例如物业方面的管理、物资方面的供销、工程方面的代办和后勤服务等,主业主要是根据关联的交易协议价格的上限进行价款的支付,但是由于支付标准被太高,导致国有企业主业的利润被简介的转移,甚至直接将这些项目指派某些单位经营,而这就导致了国有资产因为少数人的利益而被大量的流失。

三、监管的措施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我国国有企业辅业在改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因而为了更好地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就必须辅业在改制过程中切实加强对其的监管,才能更好地确保其转型升级的胜利。具体来说,就应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对改制方案是否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审批的监管。由于企业要想改制成功的根本性前提就是其改制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所以在对其审批进行监管时,主要从其是否根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以及有关国有资产监管会有关的规定进行改制方案的审批,以及其审批的程序是否符合标准程序,尤其是改制过程中的重要程序和各大事项是否向有关部门审核的监督,其确定的改制方案是否根据有关规定在职代会上审议并通过进行监管。

二是对整个资产评估过程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监管。尤其是在整个资产评估过程中,必须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标准,采取科学的方式评定和估算资产的真实价值,所以其核心就在于对某一时点的资产的价值进行的估算,评估价值直接关系着改制单位的净资产,所以必须对改制单位是否委托了具有资质的评估机构对资产进行评估进行审核,其对资产评估的报告是否经过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查和同意,是否对无形资产价值进行准确的评估,是否有人为的行为导致漏估和低估的行为,才能最大化的确保国有资产不被流失。

三是对国有资产是否被隐匿、非法处置和转移进行监管。其中,改制单位的国有资产是否清晰明了,这是整个监管改制的核心和难点所在。所以必须对改制单位是否存在账外资产和收益是否足额及时地入账进行监管,同时监管其是否存在挪用国有资产的情况进行监督,对是否存在抽逃资金和虚列债务以及私设账外账、挪用公款等等导致国有资产变成私有资产。

四是对不良资产与财产的损失是否随意的核销进行监管。改制单位大都产权分布广且亏损多。所以必须对改制单位的债权、债务、潜亏等清理进行审查,及时的处置资产损失,对其是否根据有关规定提出申请并上报相关部门进行批准进行审查,对其固定资产中长期闲置、机器设备接近报废和存货有问题等是否根据有关规定进行核销进行监督等等。

五是对辅业改制单位剥离资产的产权主体明确与否进行监管,找出其真实的家底,明确剥离资产和辅业改制单位之间的经济关系,若属于剥离的非经营性资产,主要是审查其是否进行独立的核算,是否采取有偿租赁进行监督,若属于剥离的经营性资产,就应对其是否将原有企业的资金无偿占用,并将其作为企业改制后的流动资金进行审查。以及是否将原有存款作为改制后的商品并出售,导致回笼商品款被占用的情况进行检查。

六是监管辅业改制单位国有资产的转让或出售,是改制后期重点监管的内容,尤其是对无形资产的转让或出售。应审查国有资产转让或出售是否科学、真实、公平,以资产评估确认值为基础,在评估值基础上适当浮动、确认转让或出售价格;当下浮幅度达到一定比例时,要审查是否报经同级财政机关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关注产权转让方式是否合法、产权交易地点是否规范、转让信息是否公开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