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管理学习

企业管理学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管理学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管理学习

企业管理学习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传统企业 学习型企业 管理特点

一、传统企业管理的特点及劣势分析

目前的企业管理体制,已经广泛得到实行。它是按照企业的发展需求已经内部的明确分工,分成了三大机构:决策机构、行政机构、职能机构。在每一个模板中又成立了多个部门单位。这样的科层制的组织形式中,在高层的管理者可以对低层管理者,根据公司的规章制度进行全面的监督和控制,低层管理者必须服从上级的合理安排。

1.传统科层制企业管理体制的特点

(1)在企业的内部分工明确,明确每一个工作的岗位职责;(2)在组织内部的运营工作具有统一性、协调性、系统性、制度和完善企业的规章制度;(3)每一个组织由上到下的阶级观念比较强,形成了可遵循的指挥体系;(4)在管理工作中的职员必须公私分明,不能把个人的情绪带到工作中;(5)职员不能任意解雇、招聘、组织人员,人员的任用、提升都必须经过技术专家的意见。

2.统企业管理体制的劣势分析

这种金字塔式的科层组织结构是以等级为基础,以命令的形式进行控制的。所以在企业内必须分工明确,每个员工都需要遵循严格的管理制度,工作的领域和职责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专业性。科层组织形式虽然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生命力。另一方面,它的弊端也显而易见。

(1)在人员的沟通、协调和检查方面的,都增大了成本。一般情况下,一个管理者的管理规模成员是10人左右。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组织层次的提高,这样的管理结构已经不符合公司的发展趋势。第一,造成沟通成本方面增加的局面体现在企业内部组织层次的增多,信息的渠道增多和时间的延长,导致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失去了真实性和实效性;第二,指挥线过长,管理的多方面需求,没有明确的上下级关系,让管理的对接工作不连贯,责任不明确,增加了没必要的协调成本和检查、监督方面的成本等。(2)无法为企业创造最高效的工作效率和运营利润。科层组织结构没有完整性和连贯性,把管理过程分割给各职能分部门负责,而每一个部门就只专注与自身的工作进展和本部门的利益,忽略了与其他部门的紧密联系,所以经常会出现以大失小的情况。导致各部部门没有一致性,管理成本不能集中化,降低了这种组织相应的调节功能。其次是系统的工作流程分割成不同的岗位,没有充分发挥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每个岗位的工作是呆板而独立的,有些职员只能进行流水线的作业,无法发挥个人的自主决策积极性、创造力和想象力。(3)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这管理组织失去了灵活应对的能力。科层组织的优势在于对可以预料的常规事态进行有效管理。市场是变化莫测的,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增强,需要多功能的服务和多样的产品。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常规事情将日益减少。科层组织赖以存在的物质技术基础日益消失。科层组织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它不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组织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

二、学习型企业的特点及优势分析

1.学习型企业的特点

在“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的信息知识爆炸时代,学习型企业的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它的特点非常显著。(1)在管理组织方面:工业时代的管理都是垂直型“金字塔”结构。它以等级为基础,权力十分明显。现代的学习型组织理论则,却是以共同进步为原则,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学习,学习的组织形式具有很好的弹性效果。(2)管理内容方面:工业时代的最大成分是以人的行动和生产工作标准化,现代的学习型组织管理是以人才的竞争为核心,坚持可长久发展的创新战略。(3)从管理策略来看,工业时代的奖罚制度分明,只注重生产的效率;现代的学习型组织多数是以学习为动力,实行以快变求胜的柔性策略。

2.学习型企业的优势

(1)组织结构具有扁平化的特色,代替了垂直型的组织结构,减少管理距离,提高管理效率。简单化的组织结构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组织体结构,全面发挥管理的功能,管理的信息多渠道多样化。学习型企业在管理层方面精兵简政,缩短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的距离。(2)优化了企业的内部流程。工业时代都是以命令和控制的形式为主,内部的流程十分单调,使人们的的付出和收获成了反比。当今的企业管理,企业流程的工作顺序包括和很多流程,流程设计十分科学合理,让人员可以进行同步工作,减少成本。利于人们树立创新的工作意识,形成全新的服务理念,不断自我超越,突破工作成果。(3)过去的工业时代的管理都是片面地追求产品的数量和运营的利润;而现代的企业管理都是追求创新,以产品的质量和服务为宗旨。现代企业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工作,提高市场的应变能力。在工作小组里,设计师会、工艺工程师、市场经理、财务经理都会同心协力工作,符合客户和企业利润的要求等。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从市场到批量生产前所有单个任务整合成一个程序,可以对变化着的外部市场环境作出灵活反应。(4)工业时代管理以物质资源为主体;而现代的企业都是以最新的知识信息资源为载体。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信息网络的发展为基础,管理工作的职能综合化,以“理”为主。

三、结束语

“学习型企业”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它在我国的企业中运行的效果非常好,发挥了主体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局势下,社会各方面的变化突飞猛进,企业必须加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应对能力。

参考文献:

[1][美]彼得·圣吉等.变革之舞[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0.

[2]张声雄.学习型组织的创建[M].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9.

企业管理学习范文第2篇

—、企业管理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大量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作为企业管理教学的组织者,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管理人才,是现今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当务之急。传统教学模式下,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授课方法和手段单一,基本拘泥于单一的理论讲授,以“教师讲,学生听”的形式进行。教师习惯于对理论知识从头讲到尾,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情况,造成教与学的分离,课堂缺乏互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不高。虽然目前企业管理课程大多都采用了多媒体教学,这种手段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直观、活泼,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由于频率较快,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回味、消化和思考。因此,如何营造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当前企业管理课程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以市场为导向,定位企业管理课程教学

高职院校主要承担着造就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和部分专门人才的任务,它和普通高等教育最大的区别是其毕业生绝大部分要直接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等一线工作,这类工作要求学生的专业技能必须过硬。企业管理是经管类专业的一门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均较强的专业基础课,涵盖了企业文化、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知识,对后续相关专业课程及企业模拟综合实训起着基础性作用,结合高职学生培养层次,其定位应根据学生的就业面向和服务领域,以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在管理知识、技术、方法传授和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教学内容上应以企业管理原理为主线,以组织设计、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内容等作为主要研究领域,涵盖企业外部相关环境、企业制度、企业法律,在知识目标上,要求学生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一般管理方法;在能力目标上,掌握企业管理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洞察力、综合分析能力、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在素质目标上,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精神。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强化企业管理课程学习的应用性目的,遵从“以从业为导向,以能力为重点”的学习目标,使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在头脑中对企业、企业运行模式和企业管理有感性的认识,形成企业管理知识体系的基本框架,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在此基础上,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将原有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性解决管理实际问题的潜力,使其具备成为一名合格员工的基本素养,为将来从事与专业相关的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三、企业管理课程主要教学模式探索

企业管理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效果。企业管理课程定位后,其教学内容的把握、教学方法的采用和教学手段的运用又是一个难点,在教学组织实施环节,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差异及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案例分析教学法

案例分析教学法是在美国工商管理硕士教育中行之有效并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在学生掌握了相关基础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学生带人特定事件的场景,深入角色,以加深学生对理论、方法理解的一种教学形式。其核心在于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使管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探索所学内容,提高学生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管理理念和协作精神。采用案例教学,应先将案例发给学生,做好启发、引导工作,再让学生独立思考或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可以真切地感受各种不同环境下管理方法的运用,从中掌握理论知识的精髓。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扩大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也可以在模拟决策者的过程中,不断校正行动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决策质量和水平。

案例教学法是企业管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法,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还是没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因此,在企业管理案例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选择案例要适当。在案例选择上,应遵循所选案例符合教学目标、难度适宜、适用性等基本原则,贴近学生专业实际,精选一些内容丰富、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案例或本地区学生较熟悉的企业管理实例。如,在学习“企业文化”时,可引入“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的实例;在学习“质量管理”时,让学生分组讨论著名的海尔总裁张瑞敏忍痛砸洗衣机的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学内容。二是合理组织案例分析。案例分析中,教师属于引导者,同时也是教导者,刚接触案例分析的学生可能还比较茫然,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渗透一些理论知识的应用,以多样化、形象生动、有趣的方式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突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让学生自己发现可运用的知识点有哪些,等学生对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再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方法,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与讨论中自然、明确地掌握教学内容。三是评定要恰当。企业管理中每个案例具体情况各不相同,同时问题本身本无唯一正确答案,因此,案例分析的评定没有所谓的绝对标准,而应依据学生的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决策能力及工具的应用能力等几个方面来判定。

(二)讲解管理故事教学法

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谈及企业管理方面的事情,印象最深的往往不是那些深奥的理论或法则,而是一些鲜活的故事。管理学界流行一句话:“管理靠案例,文化靠故事”。案例是管理学家和企业家们研究的对象,而故事则雅俗共赏,更容易为普通人所接受。成功的管理者都是会讲故事的人。上汽集团总裁胡茂元喜欢讲故事,他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的情况讲述不同的管理故事,就构成了一部汽车业“工作哲理大典”;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也会讲故事,他凭借自己讲故事的能力征服了很多人,为联想赢得了无数的机会。同样,一个从事企业管理教学的教师,也应该是讲故事的高手,让学生从故事中领悟企业管理的知识,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三)情境模拟教学法

情境模拟又称“角色扮演”,是目前招聘测试中常见的一种方法,指根据被试者可能担任的职务,设计一套与该职务实际情况相似的测试项目,然后将被测试者安排在模拟的环境中,要求被测试者处理设定的各种问题,并根据其处理方法和效果来评价其心理素质和潜在的能力。企业管理的情景模拟教学可以从各个模块中抽取,如,财务管理模拟、生产活动模拟、人力资源招聘活动模拟、决策会议模拟、市场营销活动模拟等,教师可以就某一管理主题,让学生以分组的形式扮演其中的管理角色,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和应用所学的管理知识,更好地掌握管理的方法与技巧。情境模拟教学通过让学生扮演其中的管理角色,使实践活动更真实、更生动,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情景模拟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与学脱离的现象,将学生与教师更好地结合起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模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实践体验教学法

企业管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其管理思想、职能、原则、方法等必须联系实际,通过企业实际的场景体验,才能使学生的管理知识技能更加深人和牢固。目前,在企业管理教学中实践体验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在课程教学中,由教师联系学校周边的企业,分批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让学生走进企业、了解企业,真切感受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了解企业的组织结构形式、企业文化、工作流程及生产经营组织方式等,通过接触企业各层面的人员,了解不同层次管理者的工作与职责。二是通过企业管理知识全面系统的学习之后,利用假期,鼓励学生到企业进行专业实习,在工作实践当中,学以致用,加强学生对企业管理知识的运用。

(五)其他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在企业管理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法,以小组为单位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决策性方案和建议,并在小组间进行研讨和辩论。在讨论中,头脑风暴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章节内容还可以采用研究性教学,教师可先将教学目标细化为若干问题或单元,向学生阐明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和要求,随后让学生自主成立研究小组,用随机的方式各获得一个单元的任务,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自主收集、整理信息,让各小组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准备,通过讲授或多媒体等形式向老师和同学展示该组学习的主要成果。之后,由其他小组和老师提问,该小组同学回答,对不尽完善处,教师可组织学生共同讨论,最后引导学生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梳理归纳。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更充分地了解不同学生的差异,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方法看似将课堂交给了学生,实际上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学生在准备资料和完成任务过程中会发现、产生很多方面的问题,需要教师一一作答。因此,教师必须深度备课,研究与任务可能相关的所有领域和问题,以便更好地解答学生的问题,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更好互动,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另外,教师还要尝试改变讲课的固定位置,使用体态语言感染学生。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使我们能够从黑板前解脱出来,因此,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不应该仅仅拘泥于在计算机旁操作鼠标,更要深人到学生之中,,研究与任务可能相关的所有领域和问题,以便更好地解答学生的问题,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更好互动,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企业管理学习范文第3篇

高等职业教育本身定位的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所以在教学方法上,应该不同于其他高等教育类型。这就决定了高等职业院校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和创新来适应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培养。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企业管理理知识,掌握生产、营销、人力资源、财务管理、企业信息系统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具备企业管理能力,能胜任工商企业基层管理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在该专业的教学方法上有它自己的特点。

一、工商企业管理定位目标和学生的特点

高职院校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有如下的共同特点:

(一)在步入校园的时候,工商管理专业基础知识几乎为零。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主干课程为管理学基础、会计学基础、企业管理概论、生产与运作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企业财务管理、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质量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而这之前的教育与现在的大学教育内容有很大的不同。

(二)他们从高中直接进入到大学,开始接受新的知识的培养。对一切的新鲜事务有很大的好奇心,也开始慢慢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的选择就是他们发展兴趣爱好的第一步。但是由于在报考大学对一些专业了解的不够深入,可能真正进入大学所学的专业与自己理想的专业不相符合,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

(三)很多学生在大学这段时期,都还是属于青春叛逆期,他们有他们自己的个性特点。特别是现在的学生,接触的面广、深,有自己的想法和思维。所以需要正确的方法才能对他们的想法进行引导。

(四)学生学习的专业就是工商企业管理,对于学生来说,面对的以后大环境也是企业本身。但是由于对企业这个大环境的陌生,学生对于企业实体环境还处于一个模糊概念。那何况于企业的工作,更是知之甚少。这也也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提出了内容和要求。

二、教学方法上,应讲究社会的需求与职业教育的结合

教育部的16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倡工学结合,就是要求高等职业院校按照企业的需要对学生开展相适应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同时,也让企业参与到学校的教学中来,培养出校企合作创新人才。达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目标。这就决定了学生所处的课堂除了学校的教室,还有企业的这个大环境内,因此,在实际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教学上也应从两个角度去考虑。

第一,理论和职业技能两方面内容的教学方法。针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一些就业方向: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基层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行政秘书及文职人员、信息系统管理,企业信息系统的操作、维护、管理与实施,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操作等。决定了在理论方面,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专业课教学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学生需掌握企业管理一些基本和基础的理论知识。在相应的教学上,主要运用现代的多媒体技术,采用启发式、发现式和讲授式等多种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具体的教学方法包括:过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实物引导法、实验教学法与合作教学法等。在教学手段上采用情景式项目教学、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课堂讨论。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在职业技能教学方面,结合现在学习的理论知识,多给学生下厂锻炼实习的机会。也可以模拟工作中的真实场景来进行教学。同时,提高创造性技能的比重,弄清专业覆盖的岗位应具备的能力,以突出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对学生进行更多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

除了这些专业技能也就是硬技能的培养,教师对学生还要注重软技能的培养。软技能主要表现在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等方面。在软技能培养方面,教师通过以身作则的个人影响和介绍现实社会中的一些真实案例的间接影响,以及通过介绍一些理论知识和企业中的一些规章制度守则等全面的去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发展。要针对工商管理专业特点、职业特性、技术要求、岗位能力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用基础理论、基础知识指导实践。从实践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融合。

第二,校内课堂(理论课堂和实训课堂)和校外(企业课堂)的教学方法。在校内教室课堂上面,除了必要的工商企业管理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要突破课堂的实体的限制,结合现在一些工商管理热点问题,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或者展开课堂大讨论的方法,在相互交流中发现问题,找出问题,以及按照个人的观点提出问题的解决办法。另外,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训课主要有业经营沙盘模拟实训、ERP实训,市场调研实训,生产计划与控制实训等。教师在上实训课时,应和学生一起操作,一起做项目,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实训的内容真正能应用于今后的企业岗位上。对于校外课堂,可以根据学生发现问题,教师解答问题的方法进行教学。因为在企业课堂上,学生真正融为企业的一份子,从事着真实的工作岗位。在岗位上,往往出现很多学生自己从来没有碰到的问题和困惑。教师就可以通过解惑的方法,来提升学生的技能。

企业管理学习范文第4篇

相关热搜: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模式  企业管理分析

传统企业管理方法曾在企业管理、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拥有一套已经成熟完备的管理体系,自有其优势。但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推进,传统企业管理逐渐显现出弊端,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新局面。学习型企业管理应运而生,其优势逐渐突出,开始受到一些企业认可。本文将分析两者各自的特点,尝试从中寻找到优化的企业管理方式。

一、传统企业管理特点

1.科层制分工明确

传统企业管理经过了长期发展,已形成完整体系,目前依然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中。其特点如下。传统企业管理分工明确,将企业按其实际需要分为各个职能部门,如决策、行政、业务、执行等,每个职能部门内部有能细分为多个职位,各司其职,责任细化,各个岗位分工明确,鲜少出现交叉情况。明确细致的分工,让各部门之间职责范围无交叉,避免了推诿责任的情况,保证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传统企业管理另一显著特点是科层制的组织形式。决策层居于最上层,制定制度与方向,并监督管理下层部门;其余部门按照企业本身从事的行业、实际需求来定,负责将决策层意见付诸实施。科层制使各层级、各部门之间存在相互监督与制约的关系,这能有效避免徇私、怠工等情况。但是科层制也会导致企业内部存在严重等级观念,各层级员工之间地位并不平等,上下级之间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不利于企业内部良好氛围的形成,也易导致上下级之间交流沟通不充分,不利于各项工作的展开,也增加了出现各种矛盾的可能,给人事管理造成一定难度。

2.企业管理制度完善

传统型企业管理制度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相对完善、系统化较强的制度,强有力地保障企业正常有序运行。企业内部机构划分清楚,各人职责、权利都被严格规定,能约束每一个企业员工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保证决策层所做决定严格落到实处。在完善的制度之下,人员的任命、升降、辞退等也需经过严格考核。无论员工职位高低都无一例外受到制度严格制约,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人员升降、任命、辞退的合理性,薪资绩效评定的公平性。但太过于刻板的制度也造成了一些劣势。最明显的弊端是,墨守成规的管理机制下,员工固步自封,缺乏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创新意识也被压制,长此以往,企业内部氛围沉闷无活力,企业难以推陈出新,易与时代脱节。此外,传统企业管理因其事无巨细的特点,需要投人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这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不利影响。

二、学习型企业管理特点

1.企业结构扁平化

学习型企业管理与传统企业管理相比,最大特点是企业结构扁平化。所谓扁平化,即取消了科层制由上至下的企业结构,代之以并列、平等的关系,从决策层到执行者甚至生产线工人,都能进行平等对话交流,其间的间隔很少。扁平化的企业结构,增加了决策层与其他部门、员工的交流,使决策者能切实了解整个企业动态,并听取各方意见,集思广益,有利于形成更科学的决策;此外,平等的交流,能营造企业内部的和谐氛围,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其次,精简的人员体系能节约大量人力财力,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也能简化决策传达途径,更利于决策迅速有效地实施;对于员工个人而言,也有利于其个人能力与素养的迅速提升,更好地为企业做贡献。

2.重视员工自主学习

学习型企业管理的标志性特点,是员工有积极的学习性。这种企业要求员工不断自我充实、自我提高,以每一个员工个人的提升推动整个企业向前发展。学习型企业管理要求企业内部人员精简。所谓精简,并非简单地减少人数,而是做到“少而精”,将数量有限但质量较高的人才纳人其中,进行专门培训,使员工在学习中成才,成为企业强有力的推动力,以有限的人力完成更多的工作,做到人尽其才。员工的学习积极性是企业活力的源泉,乐于学习、善于自我提高的员工,往往具有更强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为企业的发展不断注人新鲜元素,使企业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推陈出新,保持生机活力。但是这种方式需要以大量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和大量的培训资金投人作为基础,其运营成本较高,且易导致管理混乱。

3.重视员工自我管理

学习性企业管理并没有十分严格的管理体制与条条框框,而是给了员工极大的自主空间,让其通过工作实践发现并解决问题,由此总结经验,自我提升,在其后的工作中自我检查和监督,让其实现自主管理。自主管理的模式不仅减轻了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与压力,也能使员工更有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意识,更加自觉主动地投人工作。但这种管理模式更多地依靠员工自身素养与能力,而非依靠严谨的制度条例,这样的管理在初期实现难度很大,风险也较大。作为一种新型管理理念,要被企业内部各级人员真正接受并灵活实施,还需要耗费较长时间来实现转型,而转型期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是在曲折中发展的阶段,对企业的正常运作有一定消极影响。

三、结束语

企业管理学习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工商管理;本科;校企联合;实践教学

一、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我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在高等教育阶段设立了工商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工商管理这一管理学学科门类的基础专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对管理的空前重视,已成为中国社会变革中最为持久的热点。据统计,目前我国已有500余所高校设立了该专业,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急需大量懂经济、会管理的专门人才的需要,但是,我们在培养总量提升的同时并未在培养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上做到适应时代与社会需求的同步升级与变化,我们在专业培养模式的发展速度上相对滞后,培养模式是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把与之有关的若干要素加以有机组合而成的一种系统结构,是可供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活动中借以进行操作的实施方案。目前专业在培养模式方面普遍存在以下两大突出问题:

1.专业定位不明确

现行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在全国各高校的表述中虽然有些细微的差别,但大致都表述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具有经济、管理、法律知识;掌握现代工商管理理论的基本理论,具备从事工商管理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较高素质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很多高校对自身定位不明确,随大流开设相关专业,没有对专业培养目标的设定进行实际调查研究,培养出来的学生共性趋同,个性不足,缺乏针对性。

2.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实践环节形式大于内容

课程体系和培养过程是培养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普遍体现出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实验、实习等实践环节的比例过小,并且评价与考核标准被忽略或者虽然存在但是难以操作。这种状况还是沿袭了以往的模式,同时也与目前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教师的招聘与培养管理不无关系。教师的理论知识较深厚,但从事实际管理工作的机会较少,多数属于理论研究型。新的教育思想提倡基础与核心技能的结合,更注重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实践本领和创新性思维。这样才能实现教育的社会。

二、“校企联合实践教学模式”简述及其在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实行的必要性

校企联合实践教学模式是指学校选择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完成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任务。学校通过设立实践教学委员会等机构对实践教学进行系统详细的规划、指导、监控和考评,并能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设置新的课程和调整教学内容,使模式成为一个科学协调的循环系统。

在设有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的高校(尤其是以应用型作为定位的高校),实行校企联合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具体体现如下:

1.学科特点的需要

管理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客观需要,管理活动的出现促使一些人对这些活动加以研究和探索,逐渐形成管理思想,进而系统化为各种理论,因而管理学学科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从研究对象到研究目的都指向一定历史条件下人类的生产实践。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性,包含企事业单位的决策与计划、生产运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内容。因此,工商管理专业必须高度重视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结合,强化校内外实践教学环节,努力巩固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提高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

2.专业定位与服务面向的需要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适应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和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特别是在目前研究生教育和MBA教育发展迅猛的形势下,企业在选择管理人才时有很大余地,本科毕业生大多只能从基层的管理工作做起。因此,各开设工商管理专业的高等学校都应对所在地区、学校类型、资源状况等进行分析,要通过调研与相关企业积极互动,与企业合作互补,避免闭门造车,充分利用企业的教育教学资源,做到有所立足、有所面向,形成有自身特色的科学的办学策略。

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

工商管理专业的理论与方法的实践性很强,管理理论与方法不是一对一的解决方式,而是一对多或者多对多的解决思路,即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法不具唯一性,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仍然沿用理论注入比例较大的培养模式,不仅容易引起学生的很多困惑,而且很难进一步提高现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应从学生应有的知识、能力结构来总体优化设计,减少理论课教学课时,充分发挥实验、实习等实践环节的教学作用,加强能力培养和训练,开发应用技能。进行工商管理专业系列课程的改革和建设,应突出体验教学,让学生有所体验才能有所感悟甚至创新,这一点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说完善实践教学机制是对现有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的关键,学校应根据自己的地情、校情现状,通过校企联合,弥补学校资源的不足,努力构建接近真实的工商管理环境,强化本科生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在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实行校企联合实践教学的尝试

上海电力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已基于“管理信息化前沿”等课程平台尝试开展了一系列校企合作教学活动,并尝试与“盛大在线”等企业合作开设定向培养班,经过系列校企联合实践教学的实践,笔者认为在进行校企联合实践教学模式构建方案的设计时应该系统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应优化实践教学体系,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充分互补,调查研究并选择相关企业进行校企联合,将企业设为学校的实验实习基地,寻找校企双方利益平衡点,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在实践教学体系中要结合实际对课程实验、社会实践活动、企业实习教学、模拟实践训练、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和其他形式的实践教学进行设计,形成可行实施方案。此外要同步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评价标准和考核方法,构建一个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评价体系。需要说明的是实践教学应贯穿本科四年的教学过程,让学生连续观察、体验、分析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现状,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管理实践技能。

2.建立实践基地,强化专业训练

通过校企联合建立专业的实践基地,结合教学安排和企业需求安排学生进行参观学习、实习。实践基地的建立可以让学生对所学专业获得感性认知,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企业对员工知识能力的要求,逐步形成对未来职业角色的塑造,从而加强学生的学习紧迫感,有针对性地选修本专业的相关课程。

3.共建实验室,提高资源利用率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各工商管理专业都纷纷设立企业经营模拟实验室。企业经营模拟实验室的建立与维护需要耗费大量资源,同时,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实验室建设大多显得动态不足,从而导致与社会需求相脱节。而校企联合共建实验室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解决办法。企业本身需要购买大量硬件与软件来开展运营,校企双方可以通过签订合约的方式,将自建实验室经费的部分用作分摊企业运营成本,将其作为共享实验室,安排学生实验和实习,学生可以有机会接触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环境,增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能力。

4.师资拓展

目前,大多数工商管理专业教师直接来源于高校的硕博士毕业生,教师队伍理论知识较强、实践能力相对较弱。为了适应工商管理教育特点,应充分调动教师投入实践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教师多与社会、企业深度接触。教师可以开展项目合作、企业培训等活动,通过实践充实教学内容,形成实践—理论—实践的良性循环,更有效的指导学生。此外,还可采用“请进来”的办法,聘请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中高级企业管理人员,担任实践导师,指导学生的管理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