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药店经营方式

药店经营方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药店经营方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药店经营方式

药店经营方式范文第1篇

一、关于产品应用的广泛性和施工建议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在国内正式投入使用其实也有十多年的历史了。由于产品母料进口渠道的繁杂和产品市场价格的昂贵,生产厂家往往有意识地将产品市场开拓的重点目标,聚焦在大型市政工程,如地铁、隧道、涵洞、水库等,以保证资金能及时回笼,相对民建工程而言,产品或施工价格也有上浮的余地,久而久之,给产品使用者形成了一个误区,似乎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只能应用于地铁等大型项目的地下工程,而不适宜于民用建筑。其实,随着此类产品进口原料价格的逐年下降,随着生产厂家对产品利润追逐的心态平衡,随着国标的实施和设计部门的理解支持,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应用范围已越来越广泛。

1、在路桥工程上的应用:

路桥工程大部分还是市政工程,但绝大部分路面、桥段不属于地下工程,以往几乎就不使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但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产品认识的不断加深,已开始逐步将产品应用到这个领域,如北京、河南、浙江等地。

路桥工程应用此类材料施工,我们建议主要应用于路面施工缝的衔接补强,桥墩混凝土基面的防水防腐涂层,焊接处的防腐防水处理。不主张作为唯一材料使用于路面和桥面。

2、在建筑外墙上的应用:

目前,建筑外墙使用的防水涂料比较多,但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先要刮腻子找平,如果不均匀细致,就会影响涂料的粉刷,起壳开裂现象较多,防水效果当然也会受影响。如果遇上阴雨天气不能施工,还会影响整体施工工期。

如果在工程价格方面能够接受的前提下(事实上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的价格在市场上的变数是很大的),我们建议建筑外墙的防水工程可以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施工时,首先将建筑外墙混凝土基面充分湿润,再将此类材料拌水稀释,用刷子涂刷即可,料水比相对地下防水施工减少25%左右,如一般料水比为4:1(或3.5:1),则用于建筑外墙的料水比可为3:1(或2.5:1),根据不同的基面和施工现场情况,料水比可略作调整,一般不影响防水效果。已完成施工的基面,应保持喷水保养,时间1~2天即可。随后,就可以根据设计或建设方的意见,在缤纷灿烂的建筑涂料品种中,选择最喜欢的刷上就成。

和常用外墙涂料相比,使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有几个好处:一是涂层和基面的相融性强,不起壳开裂,防水效果就好;二是涂层本身有防水性能,又有渗透结晶原理,防水效果更好,而涂层外的彩色涂料只起一个装饰作用,不同涂层作用明显。但常规施工时,腻子只起找平作用,防水涂层既要承担防水的责任,又要承担装饰的义务,往往就很难两全其美。短期内或许还可以接受,长期效果就不好评价了。

3、在厨卫防水工程上的应用:

在厨房、卫生间等建筑内部的防水施工中,目前使用比较多的还是JS复合防水涂料和聚氨酯防水涂料,改性沥青基防水涂料等等。随着人们对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的认识不断深入,人们会感受和体会到此类材料在厨卫防水工程上的优势。至今,各大中城市的民用建筑厨卫工程已经使用此类材料的不在少数,如北京、上海、浙江等地。

厨卫防水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重点应注意于预埋管和混凝土基面接触缝的合理处理。我们有三个建议:一是管缝处理按堵漏施工方法操作,凿出V型槽进行封堵,然后再涂刷防水涂层;二是沿侧墙上延20~30CM也做防水涂层,以确保不会从墙角处渗漏;三是有条件的话,顶板也做防水涂层,以避免上层的渗漏水下滴。

转贴于

4、在屋面维修上的应用;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长期以来,被拒绝于大面积的屋面防水工程上的运用,理由只有一个,它是刚性防水材料,一旦结构开裂,防水涂层就会失去效果。这种拒绝,应该说是有道理的,但如果深入探讨一下,人们就会怀疑所有的防水材料,因为防水材料是用来防水的,不是用于防止结构开裂的,即便是柔性防水材料,一旦受到牵拉变形,谁也不能保证其是否还有防水效果。所以,我们在理智地拒绝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用于大面积屋面防水工程的同时,也应该可以考虑其在屋面工程的其他作用。

在屋面防水工程方面,我们建议三点:一是小型建筑的平、斜屋面,均可使用此类材料,有条件的话,可以在做彩色沥青油毡瓦铺设之前,先涂刷防水涂层,做成两道防水,以确保万无一失。二是屋面维修工程可采用此类材料,诸如施工缝、沉降缝的维修,小面积顶板的渗漏等等,见效快,效果好,不妨一试。三是大面积屋顶工程在做刚、柔、保温三道,甚至更多道防水工程时,可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做第一道刚性防水,设计方案可参照相关的板块分格、刚柔相济的多道防水工程的设计图集。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的应用,当然远不局限于上述方面,其他如国家粮库、军用坑道、污水处理、大坝维修、城市水管抢修等,均有其用武之地。相信若干年后,随着产品市场价格的平稳合理,其应用的广泛性会更加显著。

二、对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不同评论的看法

近年来,有多位防水材料专家、做建材研究的老师,都撰文对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的“神秘”功能提出了疑义,但无论如何,他们基本上还是在肯定“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能形成渗透结晶,是一种良好的防水材料”的基础上提出的不同意见。

其实,此类材料形成渗透结晶的原理并不复杂。记得小时候,每逢年前,父亲会买来熟石灰〖氢氧化钙、Ca(OH)2〗,放在铁桶里,加上水就沸腾,有时还加上一个黑煤球,待稀释后刷墙,呵,好白。父亲并不懂什么化学反映,只是一种生活常识。但我们知道,熟石灰在水的作用下,已经为墙体所吸收,而煤球里粉煤灰的活性特征又巧妙地起到了催化和渗透作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的防水原理,其实也差不多,只是其活性化学物质的渗透性更强,并且能在水的作用下,不断地被激化、渗透、结晶,再激化、再渗透、再结晶……起到良好的防水作用。

至今为止,对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的评论尚属褒贬不一,话题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1、材料推广上,还需有令人信服的检测手段。

这是一部分防水专家的看法,他们并不否认此类材料在施工实践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优越性和实效性,他们只是为产品在市场上的成熟开拓而担心。国标上对第二次抗渗的检测方法并不能排除他们的疑虑,其中有个别专家自己就是国标制订过程中的参与者。在“认识不完全一致”的情况下,对检测手段是否能令人信服的想法也就油然而生了。(见参考文献①)

事实上,按GB18445-2001中第6.2.8条款内容去检测产品的抗渗性能还是很能说明问题的。在上海,我们曾经以6.2.8条款为检测依据,在做抗渗试件涂层时,是在混凝土未完全凝固时干撒压入的,其检验结果与“浆料分两次涂刷”的检验结果十分近似,为产品的干撒施工法寻得了理论和工程设计的基本依据。

当然,在施工过程中,有些检验的土办法也是很能说明问题的。我们在南京地铁参与施工时,曾根据建设方的要求,将试验段已施工七天的防水涂层全部凿去,再过七天后检验,凿去涂层的基面状况良好,无丝毫渗水现象,且基面干燥。虽然这种形式的检测只部分说明问题,还是不能令人信服,但我们认为,产品质量好坏的关键看实际效果,检测数据只是辅助手段,是帮助我们作判断的一个重要依据。

药店经营方式范文第2篇

目前连锁药店经营定位的紊乱现象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

1、盈利性的挑战

由于对目前医药零售市场规律分析不够,认识和准备不足,在浮躁的行业心态之下,连锁药店的发展多处于低水平重复和无序竞争状态,市场目标和相应投入产出失衡,投资预期和经营业绩反差较大,连锁药店无论在单店和公司整体规模上都普遍面临赢利性的挑战。

在竞争和盈利的压力之下,平价药店的出现和由此引出的价格战,在挤出药品(保健品)虚高定价的水分之余,也对高毛利低流量的药店盈利模式造成冲击,而对作为特殊商品的药品来说,能否建立类似快速消费品的低毛利、低库存、高流量的终端盈利模式,目前少有成功的案例。

2、多元化的困惑

当快速发展中遇到盈利问题时,千姿百态如同杂货铺一般的美国药店颇受关注,用高购买频率的快速消费品来带动低购买频率的药品(保健品)销售,提高药店来客数,这种组合销售模式让国内同行似有茅塞顿开之感,连锁药店多元化经营成了摆脱盈利困境的希望。

据一段时间的跟踪调查,连锁药店的多元化尝试中可谓百花齐放,食品、日用品、化妆品和提供便民服务等等,但非药品(保健品)多未能超过20%的销售占比。以目前多元化经营从集客效果、多元化商品销售业绩和对药品(保健品)销售促进等回报来看,要面对全新的、更为激烈复杂的快速消费品销售市场环境,连锁药店多元化经营的各种投入产出又不免令人有些生疑,多元化到底是突破口还是“陷阱”?

3、定位的紊乱

连锁药店在盈利问题、专业化和多元化的模式选择、投入上“经济规模”的把握以及“速度与效益”的平衡等方面的困惑,其实都来自一个不可逾越的核心问题——目标市场和目标顾客群定位。当经营者未能将医药消费市场有效细分,而把目标顾客群笼统地定义为“病人”的时候;当经营者不了解顾客与医药相关联消费方式的时候;当经营者不了解“二元(农村和城镇)市场”消费特点差异的时候,连锁药店经营定位的紊乱现象,以及在一系列相关问题上的盲目和困惑也就不足为奇了。

经营定位紊乱及其持续存在正成为迟滞中国连锁药店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二、连锁药店的定位分析

任何零售形式的经营活动都始于经营定位分析,目标市场细分和目标客户锁定将使经营定位变得清晰,并对销售策略展开有着明确的指导作用,连锁药店也不例外。

1、经营定位分析

经营定位成功的第一步是目标市场分析,包括医药消费目标市场细分、“用药”目标顾客群描述和消费行为分析,最终要找准目标市场的切入点;第二步是确定与之相适应的零售终端经营方式和手法,选择药店的经营模式,把握目标市场的切入方法;第三是在零售终端的经营中不断创新,通过差异化经营,建立和保持市场竞争优势。

笔者曾将物理学中“压强”的概念引伸到零售业中,把它解释为在某个细分化市场或局部经营方向上所形成的专业经营能力的强度。“压强”越大,市场的穿透力越强,零售终端对上游的影响越大。连锁药店目前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此,市场定位分析这个关键环节被忽略和跳过,目标顾客群过于宽泛或者含混不清,找不到或者找不准切入点,“压强”值太小,一进入规模发展,反而为之所困。

2、零售业态发展

目前中国的零售业正处于快速发展之中,零售业格局的发展和变化正对连锁药店定位产生着的深刻影响。

药店和超市原本是各自服务于不同的顾客需求,业态和市场区隔明显,相互影响不大。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在多元化经营的驱动下两种业态之间相互渗透和融合随之出现,当沃尔玛这类快速消费品零售企业依据其庞大的终端销售能力进入医药零售业时,对原有的药店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

所幸这种情况在中国零售市场上暂时尚未出现,反到是不少专业药店和OTC药品专柜开进连锁超市,使得具有专业品牌的连锁药店有机会从中获益。但当北京物美集团通过收购重组的形式控股了北京医药善和药品公司,以及香港华润集团正与重庆和平药房洽谈收购和平药房735间连锁药店的消息传出,这又令人不禁为困境中连锁药店的未来捏了一把汗。

3、二元(农村和城镇)市场的定位区隔

由于医药消费政策、环境和消费能力不同,中国医药零售市场同样呈现出典型的二元(农村和城镇)市场,由于连锁药店连年的快速发展,使得大中型城市的药店市场密集度逐步提高,商品同构化现象严重,销售份额和毛利率持续走低情况普遍存在;而广大农村的地区医药网点稀少和服务水平较低,连锁药店的市场分布显得极度不均衡。怎样定义连锁药店在二元(农村和城镇)市场上的定位区隔,这将对企业二元市场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制定有着重要意义。

在大中型城市,连锁药店经营展示出各种不同的探索方向:专业药店、生活便利型药店、药妆店、平价药店和OTC药品专柜等,所有一切尝试都是建立于大中城市消费人群的消费水平和方式基础上的,随着目标市场细分化工作的深入,还会产生新的连锁药店经营形式。

曾有调查显示,低投入单体药店在农村的生存底线销售额至少500元/日,多数乡村一级市场上,农民的药品消费能力难以支撑单体药店的生存,因此农村经常是被忽略或者令人感到难以“启齿”的“远期市场”。但农村用药水平低并不意味着没有市场,而是要在搞清农村消费特点和消费方式的基础上,选择有针对性的经营手段,重庆和平药房的“汽车药房”下乡赶集;重庆桐君阁大药房与重庆市供销社合作,在村级综合服务社内开设“药品连锁专柜”等,都是与农村医药市场相适应的有益探索,同时城乡之间快速消费品市场也同样反映出典型的“二元市场”形态,这为连锁药店多元化经营(兼营快速消费品)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现在的二元(农村和城镇)市场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需要区别分析对待目标市场切入点和切入手段。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小城镇发展战略的展开,二元市场之间存在梯度演进发展的关系,近年来连锁超市从中心城市向省会、地区和县级城市发展,以及向中西部地区发展趋势就是这个发展过程的印证。

4、强势零售终端的利润源上移

在零售业中,强势零售终端十分注重纵向产供销供应链的资源整合及其运作,家电销售中的国美和苏宁;农业产业集团投资的生鲜超市就是很好的例证。当市场定位及其切入点选择准确,并在某个细分化市场上所形成了市场穿透力,零售企业的利润就不仅仅限于销售利润,利润源将从批零进销差价向供应链上游延伸,进而产生局部细分化市场上的经营优势和对上游影响控制力。

医药消费市场也有同样的发展规律,例如:广州金康药房的平价大卖场有效地结合药品批发,为其平价经营模式做后盾支撑;在2002年底“一致汤文化节”上,深圳一致连锁药店与深圳市一致药材公司联合开发推出的十种药膳进补汤料,也显示出产供销一体化这篇大文章的内容丰富多彩。 三、连锁药店经营定位的三大误区

在连锁药店的经营定位中,多元化与专业化的选择一直是争论颇多,又似乎久无定论,专业化步履维艰,多元化又不能得其门而入。深入分析连锁药店的经营定位,这种两难境地背后有着一些思维误区。

1、多元化缺乏内在关联性

目前连锁药店的多元化尝试中,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经营项目和商品品类组合上内在消费关联程度不高,未能形成连锁超市中常见的磁石商品和关联商品之间的互动关系,所以连锁药店在多元化项目选择时,一定要强化目标顾客群需求分析,回答好几个问题:

(1)连锁药店多元化经营项目引进的市场依据是什么?

目前可参照和模仿的经营项目很多,如何根据药店的服务对象建立多元化项目选择标准?连锁药店的经营项目中哪些项目是核心业务?哪些是可以产生联带消费的关联性经营项目?如何以此演伸出商品组合结构上的商品采购标准。锁定目标顾客群,不断通过数据分析来调整经营项目组合,以便连锁药店的定位更加贴近顾客的消费需求。

(2)对非药品项目经营应有足够的认识和市场准备。

非药品特别是快速消费品市场经营空间很大,但市场销售规律迥然不同,在商业网点密度较高城市,连锁药店的快速消费品经营会面对来自各类连锁超市和便利店非常大竞争压力,如何确定快速消费品在药店商品结构的地位、销售预期和定价策略将是个关键,而低水平多元化经营只会导致药店商品同构化和销售力不佳,这类问题在生活便利型药店的探索中经常能够遇到。

对于连锁药店的核心业务来说,休闲食品、服装、个人护理用品和保健品的关联程度显然不同,所以连锁药店有必要慎重考虑其多元化程度,根据多元化项目与药店核心业务的关联度高低做出正确的项目选择。例如:成都同仁堂在中药材经营的基础上推出药膳餐厅,使其中药材经营方面的品牌成功地向餐饮业延伸。

2、经营定位决策中缺乏实证分析

经营定位探索和调整是需要时间来进行实证性分析,其中需要大量的数据采集、数据积累和分析方法手段。1973年日本第一家7-11便利店的经营方式和商品结构与现在已经大不相同,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始终跟踪目标顾客消费需求变化,通过实证性数据分析挖掘卖点,调整创新,不断丰富经营内容。而国内的连锁药店多于参照和模仿,特别是在多元化经营中过多地效仿连锁超市的商品选择标准,缺乏在自身经营环境下独立的实证分析过程,这也是导致连锁药店定位紊乱,始终处于困惑之中不能解脱出来的原因之一。

一年四季,节气时令不同,疾病多发与预防会各不相同,而多元化连锁药店的关联销售机会也随之变化,准确的整体市场销售规划能使销售提升1/3。现在国外连锁药店电脑管理系统(例如WALGREENS的BDM销售系统)应用水平和指导作用以明显超出国内零售业的水平,国内连锁药店的后台电脑数据管理分析能力还存在很大差距。

3、专业化并不简单

药店经营方式范文第3篇

近几年,广东连锁商业一直保持着比较高的发展速度,尤其是2002年,不断做大做强的广东连锁商业明显地反映出发展特点:

1、各种业态和零售形式发展良好

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物种多样性是衡量生态环境质量的标志之一。在商业环境中,由于顾客消费需求多种多样,挖掘商机满足需求的零售业态也会呈现出多样性,本次参评的80多个门店中,既有呈规模发展态势的大卖场、连锁超市、便利店和大百货店,又有连锁药店和其它各种专业店,新兴的生鲜超市和社区超市正在不断培育市场,别具特色的传统街市门店也有其生存空间,各种业态会随着当地消费水平和特点的不同做出本地化调整,丰富的零售业态多样性反映出广东良好的商业“生态环境”和兼容性。

2、竞争推动下的梯次发展

在广东的连锁商业中,广州、深圳是目前商业发展程度较高,市场环境成熟的城市,也是零售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地区。在竞争的推动之下,优胜劣汰促使深穗零售企业向精细化管理发展,管理水平提升较快;同时,广东的二、三级城市正在逐步成为零售市场拓展的焦点,并显示出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梯度开发趋势明显,所以在深穗市场竞争中的管理积累、人员储备和管理技术移植将对企业未来长远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3、零售管理技术运用水平不断提高

在本次参评企业绝大多数门店使用了电脑管理系统,但中外零售企业之间在后台数据分析技术运用水平和分析能力上的反差较大,因而对卖场销售业绩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由此也反映出核心竞争力的对比情况。在这方面,万佳的系统数据分析应该是内资企业的代表,珠海万佳拱北店开业之初,销售业绩并不理想,通过一年多的数据分析和有针对性的调整,目前的销售业绩已经提升到万佳公司前几位。 二、生鲜经营已成为发展的重头戏

在2002年优秀门店评比中,生鲜经营作为新增项目成为专家组考察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本次考察中,专家组发现生鲜经营已成为连锁超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根据不同的超市业态进行着个性化的演绎,除了大卖场之外,还有社区店、生鲜超市和生鲜专卖店等。从表面上看,多数超市的生鲜商品大类结构比较齐备,但企业生鲜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反差。

1、生鲜经营尚缺乏特色和差异化

由于竞争和生鲜品加工技术含量不高,同种业态之间生鲜商品结构一直存在着同构化的问题,2002年初超市出现的经营项目(例如现场加工磨制芝麻油和芝麻酱),数月之后就会在其它卖场中出现。由此可以看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企业对生鲜新品开发的力度和投入不够,新项目的开发方式比较粗糙,因此无法掌握特色商品的技术独有;二是生鲜加工制成品的更新比较慢,时间周期一长,特色商品的销售业绩也会“褪色”。所以生鲜品研发将是考验零售企业与供应链上游企业合作成效的关键环节。

2、卫生管理和品质控制是赢得顾客的基本信誉保证

2002年超市生鲜品质量依旧是频频出现问题,即使一些十分重视现场卫生管理和品控的大牌超市也未能幸免,食品安全性问题已经成为消费者非常关注的问题。那么连锁超市生鲜品现场加工和销售环节情况如何?

专家组在考察过程中发现,规模较大的连锁企业都比较注意卫生和品控管理,但由于卖场规划设计和投入水平的不同,实际管理效果也参差不齐,外资企业和万佳百货的实际管理效果良好;其它连锁超市就显得有些逊色。另一方面也有个别参评门店卫生和品控管理暴露出很大问题,专家组在珠海某参评门店生鲜面点加工现场遇到的一场“捕鼠记”,想来应该不仅仅是偶发问题。

目前一些进入中国的外资零售企业正在进行HACCP等国际认证标准的辅导和准备工作,以减少由此而承担的消费风险,这一管理动向应该引起广东以及国内零售企业的重视,因为它将有可能把中外零售企业之间的管理差距再次拉大。

3、自营和联营之争

近年来,连锁超市生鲜经营中一直存在着自营和联营的选择和争论,在本次考察中发现,这种争论正在逐步趋于统一,这一方面来自2002年,万佳百货逐步扩大生鲜自营范围的策略;另一方面,深圳民润在广州、珠海和佛山的门店强化生鲜经营的实际效果良好。这也说明连锁超市如果没有生鲜自营的经历,零售企业将难以发挥对生鲜供应链上游的影响力,更难以引导上游企业的运作配合。所以,有选择地发展生鲜自营项目、开发生鲜自有品牌和强化生鲜供应链的运作能力将是未来生鲜经营的发展趋势。

4、中外企业互动发展中的形似和神似

自从第一家外资零售企业登陆广东,中外零售企业之间一直存在着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互动作用,一些外资零售企业的本土化工作做得扎实而富有成效;本土零售企业在学习过程中灵活调整,成长很快。但在未来市场竞争中,仅有“形似”尚不足够,外在的店铺规划设计和生鲜经营方式并不一定能产生同等的销售业绩,这类问题在广东东莞等二、三级城市的参评企业反映得比较明显。注重基于自身的经营实证性分析和调整过程,这样才能“形神兼备”。 三、连锁药店的当务之急是解决经营定位问题

在本次广东优秀门店评比活动中,连锁药店的发展是另外一个备受注目零售业态,2002年广州的平价药店;深圳中外合资的专业药房都给整个医药零售业界带来了不小影响。

在参评的医药零售企业中,虽然经营形态各异,但多数连锁药店正在面临盈利性的挑战,而当前的核心问题就是要解决经营定位问题。

1、快速跑马圈地衍生的两难境地

2002年是广东连锁药店发展较快的一年,但是在快速跑马圈地的过程中似乎多了些浮躁,少了点目标市场分析,因此连锁药店的经营定位紊乱也就随之出现。随着连锁药店规模的扩大,以及缺乏管理基础的加盟连锁,使得单店和公司整体的盈利问题越来越突出,进而将自身至于两难境地。

成功的连锁药店经营定位应该包括三个工作环节,第一步是要进行目标市场分析,它包括医药消费目标市场细分、“用药”目标顾客群描述和消费行为分析,最终在细分市场上准确选择目标市场的切入点;第二步是确定与细分的目标市场相适应的零售终端经营方式和手法,选择药店的经营模式,把握目标市场的切入方法;第三是在零售终端的经营中不断创新,通过差异化经营,建立和保持市场竞争优势。目前连锁药店在经营定位上紊乱与困惑恰恰源于目标顾客群的迷失和不清晰。

如何有效地解决连锁药店的经营定位问题,从本次参评的16间连锁药店中,一些企业正在进行着有益的探索,广州金康药房的平价大卖场有效地结合药品批发,为其平价药店经营模式提供了后盾支撑;万泽百美会员店和美信海王星辰专业药房都是展现出清晰的细分市场定位。

2、多元化缺乏内在关联性

在连锁药店的经营定位中,多元化还是专业化,这个定位选择一直是个争论颇多的问题。

目前连锁药店的多元化尝试中,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经营项目和商品品类组合上内在消费关联程度不高,未能形成连锁超市中常见的磁石商品和关联商品之间的互动关系,所以连锁药店在多元化项目选择时,一定要强化目标顾客群需求分析,回答好几个问题:

(1)连锁药店多元化经营项目引进的市场依据是什么?

(2)对非药品项目经营应有足够的认识和市场准备。

3、不可忽视连锁超市和连锁药店的同步发展及其相互影响

目前广东连锁商业正处于快速发展中,零售业格局的变化正在对连锁药店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药店和超市原本是各自服务于不同的顾客需求,业态和市场区隔非常明显,相互影响不大。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在多元化经营的驱动下两种业态之间相互渗透和融合随之出现,当美国沃尔玛这类快速消费品零售企业依据其庞大的终端销售能力进入医药零售业时,对美国原有的连锁药店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

药店经营方式范文第4篇

一、人员资质条件方面:因本店经营有处方药、甲类非处方药,质量负责人,本店的销售人员持有食品药品监督局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取得了上岗资格。

二、在经营方式、范围方面:没有超范围经营,本店所有品种都在合理规定范围内,没有销售属国家严令禁止销售的药品、器械,没有出租或转让柜台,以代销产品,非本店营业人员不得销售或宣传推销药品。

三、药品的分类管理方面:严格遵照国家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的有关条例,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柜销售,已明确规定医生处方销售的药品,一律凭处方销售,同时设立非处方药品专柜,贴有明显的区域标识。

四、药品广告及咨询服务方面:首先遵照执行《药品广告安全审查办法》等规定,不任何未经许可审批的各种药品广告,不销售因严重虚假宣传被食品药品监督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暂停在辖区内销售的药品,在药品销售中正确介绍药品的性能、用途、禁忌及注意事项,没有夸大药品疗效,不以非药品以药品向顾客介绍和推荐。

药店经营方式范文第5篇

在北京的一家药店内,记者看到一进门就是设计精巧的药妆柜台,面积和位置在店堂内十分抢眼。店员身着统一服装,有的柜台还配备了皮肤测试仪。可是,在药妆区停留的顾客却十分稀少。而同在一个商业区内的“屈臣氏”却人满为患,在这条繁华的商业街上,很多女士都提着屈臣氏墨绿色的购物袋。

定位的尴尬

据权威调查机构Euromonitor预测,2002~2007年间,中国的化妆品和其他护理产品的销售增长为年均7%,其中主要的增长力量来自于护肤品和彩妆。这些产品的主要目标对象是白领女性。护肤品在中国化妆品市场中占40%,且正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

现实是,最早涉足药妆的海王星辰、杭州武林、北京金象等连锁药店,未能在系统内大批量复制“药妆”模式,大部分药店都止于若干药妆专柜的尝试阶段。虽然药妆概念进入中国已经有10年,但是“市场仍未形成初级产业规模和相对稳定的盈利模式”。冯建军的看法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业内人士的观点。

曾几何时,“薇姿专柜进店”是一些药店声称“转型药妆”的标志。但这种并不能称作“模式”的做法,“几乎没有什么门槛,很快就被普及了。”上海流通经济研究所的代航表示。而业内药妆的先行者海王星辰位于深圳华强北的药妆汇,因房租翻倍暴涨,三年多的心血付之东流。其市场总监钱然婷告诉记者,海王星辰将专注于发展社区店,药妆概念店“暂不做考虑”。无独有偶,杭州武林的西城广场店也因为房租问题,在2007年被迫关张。武林的副总经理潘养显透露:“两年的培育刚带来销售好转,被迫关张让前期投入全部打了水漂。”

对此,冯建军认为,业内没有形成可持续的作业流程,无法大规模复制样板店是药妆店普遍的瓶颈。而多年从事连锁经营的资深人士刘奇峰也有同感:“目前中国的药妆店还没有找到有效的盈利模式。”刘奇峰指出,没有稳定的盈利模式,就无法有效复制产业链条。而连锁经营的致命一环就是“规模化”,达不到一定的规模,药妆店的经营就面临着很大的机会成本,无法抵御房租上涨等压力。“这些根本性的问题不解决,中国的药妆店就无法获得足够的生存空间。”代航如此评价。

对于药妆的概念之争,至今仍在学者和业内管理层中继续。到底什么是药妆、药妆店?药妆店的药品与非药品类商品品类比例是多少?药妆店选址到底应该在哪里?这一系列问题无不困扰着在药妆门内外徘徊的企业。代航举了上海华氏大药房南方商城店的例子。这家门店面积不大,不到40平方米,共有员工(包括化妆品促销专员及顾问)15人。“然而,它却是整个华氏系统内坪效、人效最高的店。”这里经营的薇姿、理肤泉、雅漾等4个品牌,平均每个都有近百个品种规格;另外,还有非品牌的清娇等十余个牌子,化妆品品种规格占比为10%,但销售占比却在60%以上。“这个店从未对外宣传其定位是药妆店,但这个店中店已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化妆品经营思路,并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目前大多数药妆店定位模糊,而过于集中的品牌,也凸现了国内药妆市场“狭隘、单一”的现状。市场调研表明,目前国内女性还没有养成到药店购买化妆品的习惯,消费行为就更不用说了,而这正是药妆店要解决的第一个难题。解决的方法就是“卖效果”。人的习惯养成是需要时间的,而药妆店却不应坐等人们的习惯养成。因此,用效果来打动一部分女性消费者,是比较实际的经营方式。

在北京西单某家屈臣氏店内,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白领女性。她们大都不了解药妆的真正含义,也说不出连锁药店旗下的药妆店,但是对薇姿等药妆品牌却十分熟悉。代航认为:“这集中反映了目前药妆经营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那就是药妆店品种太少,没有足够多的上游厂家支撑药妆店的完整品类配置。其次,国内药店对药妆品类的管理还比较陌生,没有对目标顾客形成有效引导。在这种情况下,药店除了通过原有的药品优势集纳客源外,能否找到其他途径吸引目标顾客进店,将从战略、战术上考验药妆店经营者的能力。

刘奇峰指出,消费者对药妆品牌的认知程度,也显示了上游厂家市场意识、服务观念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进和提升。在过去3年,中国药妆市场的年均增长率高达10%~20%,这一增长速度是欧洲市场的两倍。但是,中国药妆市场品牌竞争很不充分,没有足够多的上游资源,消费者教育也谈不上,“市场持续透支、消耗,而引导市场和引导消费的成员却在不断减少,继而在客观上形成了今天低迷的中国药妆市场。”冯建军始终认为药妆还没有真正在中国落地。

产品的困局

从2006年起,英国知名药妆品牌Simple(清妍)高调进入中国药妆市场;同年,德国橄榄油护肤品牌——德丽芙系列产品也以药妆之名来中国淘金。这一年,薇姿在大城市的专柜月销售额甚至已达30万元,而本土品牌依然乏善可陈。原有的品牌,“同仁堂”、片仔癀等销量始终低迷,专柜形象也不突出;云南白药等老牌OTC企业纷纷涉足日化产业,其中以含中药成分的产品居多;而康恩贝、福瑞达、昆明圣火等国内药企也推出了各自的药妆产品。“但整个市场缺乏本土的领导性品牌”。

药店一直无法突破顾客对药妆店的认可度。“消费者教育必须是上下游供应链共同努力。”英国药妆品牌派茉斯的总经理孔欣馨告诉记者。在冯建军看来,一些本土品牌对待通路渠道的“模棱两可”也是问题。外资品牌突出药妆竭尽所能,“只在药房销售”的招牌给消费者营造了“专业、专家”的固有形象。而本土药妆企业,很少能拿出足够资源进行持续的消费者教育。“有些比较急功近利企业的产品,还没有在药店取得成功,就大面积在商超铺货。”刘奇峰认为,在大众销售通路铺货,其实是对药妆专业特色的损害。

比如“可采”,它曾是国内第一个“功效性贴膜”品牌,细分市场做得十分扎实。冯建军告诉记者,2003年“可采”在药店渠道做到了两亿元的销量。但之后,“可采”选择了超市等其他销售渠道,不仅没有带来销量的大幅提升,反而由于资源分散影响了销量,其品牌也贬值为一个中低端的大众化牌子。孔欣馨认为,追求利润和塑造品牌并不矛盾,但必须具有长远的眼光和战略,“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不盲从,有创新”。看来,“患得患失,急于获利”的心态也许是很多本土药妆厂商的共性。

值得注意的是,欧莱雅旗下的薇姿、理肤泉已经突破了既有的专柜模式,开始向线下发展,通过会员制俱乐部继续扩大其铁杆用户群。

而在中国设立的理肤泉学院,则汇聚了国内皮肤美容学领域的专家,进一步强化了其“皮肤护理专家”的形象。

代航指出,本土药妆产品与外资药妆产品相比,在两个方面都表现疲弱:第一,在于产品品质上是否有核心的差异点;第二,在于整个产品的企划上仍然是一副着急上马的状态,而没有在整个的包装设计、品牌价值观以及对市场的过滤和挑选上下足功夫。

药妆市场快速增长背后最强劲的推动因素是消费者对“有效产品”的直接需求。刘奇峰认为,未来药妆市场的竞争必定是基于“产品和品质”的竞争。那种简单宣称“含天然成分”就吸引来大批消费者的日子已经过去了。一位来自美国的日化商人有这样的建议:“中国的药妆生产商必须在未来对其成本构成和宣传开销做出调整。广告和中间商的开销应该大幅削减,同时增加研发投资。”孔欣馨告诉记者,现在消费者具备了更高的鉴别能力,在互联网上也能轻松获得科学的信息,并且就各种产品和品牌的效果交换意见,“我们正在面对越来越专业的消费者。”

蓝海当然意味着少人涉足、竞争少、利润高,但同时也可能有未知的暗礁。在刘奇峰看来,药妆的海岸线还远未看到。

选址很关键

药妆店的选址将直接决定其经营的成败。选址与商圈有很大的关系,应根据商圈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来制订药妆店的经营方式和策略,因为药妆的核心消费群是女性,其中的主力消费群更是年轻女性,一般在商业区的药妆店更容易成功。如商业区的单店,或者商场内的店中店。选择店址的方法,可以参考快餐业的选址方法,即选择人流量和人流流向的黄金交叉点。

另外,白领聚集的写字楼商圈也是药妆店的潜在地址。白领年轻女士工作较忙,逛街频率低于主妇,但上班地点却是其愿意且有时间光顾的场所,因此在这样商圈的药店也可以改成药妆店。

在选择药妆店店面之前,最好做好详细的市场调研和市场分析。同时在药妆陈列、展示、促销POP上下足功夫。

品类要齐全

经营药妆店,可对照的成功对象即为屈臣氏。它的成功就是通过与众不同的定位,与超市日化柜台形成了明显的品牌区隔;而且品类齐全,女性顾客基本上会在屈臣氏完成一站式购物。

药店要做药妆,肯定要做品系齐全的产品线。这个齐全的产品线,不仅包括中药类化妆品,也包括国际品牌药妆品。在市场初级阶段,可以采用“品牌经营和OEM(贴牌生产)并重”的策略。用品牌药妆集客并稳定客源,用OEM药妆打“差异化”,从而获得高毛利。而OEM单品的定价应该在50元以下,可以效仿屈臣氏的特价组合销售模式。

顾问式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