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工地标准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组织领导
为加强市政设施、园林绿化、建筑工地和物管小区的长效综合管理工作,成立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长效综合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长效管理办公室(简称局长效办),主要负责对市住建局承担的城市长效综合管理工作的督促、检查、考评以及与市城管委办公室交办工作进行对接协调等。
各有关单位指派一名同志担任本单位城市长效综合管理工作信息员,主要负责对本单位承担的城市长效综合管理工作信息报送以及与局长效办交办工作的对接协调等。
二、考评内容
原市建工局主要职责负责主城区建筑工地标化管理工作。考评标准为:工地围墙或围档牢固、美观、整洁,工程外侧采用密目式安全网;施工现场出入口主干道硬化、畅通、整洁,出入口有车辆冲洗平台及冲洗设备、排水沟、沉淀池,轮胎不带泥驶出,冲洗制度齐全;不被市民投诉和市级以上电台、报纸、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曝光。
市市政局主要负责市政工地标化管理及市管道路占道挖掘管理工作。考评标准为:对组织实施的市政工地进行标准化管理,工地围档牢固、美观、整洁;市管道路占道、挖掘等施工审批要按规定严格把关,督促施工方应按规定时间、面积要求施工,施工现场围档牢固、美观、整洁,竣工后现场清理和恢复原状及时;不被市民投诉和市级以上电台、报纸、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曝光。
市园林局主要负责主城区市属城市主干道及其沿线广场、游园绿地、主要滨河绿化带及沿线游园绿地管理等;考评标准为绿地内无垃圾、杂物、杂草,水面无漂浮物,草坪、地被修剪及时,无露土;游园景观设施完好,油漆无剥落;道路绿化带内乔木无缺株、无倾斜、无枯枝死树,无扣绳挂物,无明显病虫危害,无影响城市管线和危害人身、房屋安全的枝条;不被市民投诉和市级以上电台、报纸、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曝光。
市物管中心主要负责抓好对主城区物管小区环境卫生、秩序、绿化等督查管理。考评标准为:建立住宅小区日常监督考核机制,定期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联合检查;小区道路保持清洁,垃圾清运及时,垃圾房整洁无外溢;绿化带内无废弃物,树木植被长势良好,修剪及时,没有毁绿种菜现象;小区内各墙面、设施上无乱贴乱画现象;机动车停放有序,路面、路牙、井盖、运动器材等公共设施完好无破损;不被市民投诉和市级以上电台、报纸、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曝光。
市市政养护处主要负责市管城市道路、桥梁及雨水管道等市政设施养护维修工作。考评标准为:市管道路、桥梁、街巷路面和人行步道平整、完好、畅通,道缘石、无障碍设施等完好无损;市管道路下水道等排水管道保持畅通,附属设施完好;经过市市政局审批后的道路挖掘施工完成后,及时恢复原状;不被市民投诉和市级以上电台、报纸、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曝光。
市路灯管理处主要负责主次干道、支路、背街后巷路灯等照明设施养护维修工作。考评标准为:路灯及附属设施完好,确保亮灯率,如有损坏及时修复;不被市民投诉和市级以上电台、报纸、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曝光。
市给排水监督管理处主要负责市区所管辖的污水管网及配套设施的建设管养工作;考评标准为:污水管道保持畅通,窨井盖等附属设施完好,施工现场围挡美观、整洁,不污染路面;不被市民投诉和市级以上电台、报纸、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曝光。
市散装水泥办公室主要负责散装水泥及商品混凝土运输车辆管理工作。考评标准为:混凝土搅拌车车容车貌整洁,无抛撒滴漏,不影响交通;不被市民投诉和市级以上电台、报纸、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曝光。
市墙改节能办公室主要负责在建工地节能材料的管理工作。考评标准为:强化墙体节能保温材料在建筑工地的管理工作,施工现场墙体节能保温材料堆放有序、安全,确保建筑工地节能保温材料不发生火灾事故;不被市民投诉和市级以上电台、报纸、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曝光。
各有关单位信息员主要负责各自单位的长效综合管理各种报表填写上报及上级交办工作协调回复等事宜。考评标准为:各种报表按时上报,交办问题按时回复。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方案严格落实。制定了《xx区住房和建设局2016年 “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以x住建【2016】x号文通知我区各施工企业,要求各施工企业严格按照文件精神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月”活动。同时,专门制定《深圳市xx区住房和建设局燃气行业2016年“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印发各瓶装燃气储备站、供应站、服务点严格实施。
(二)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活动。1.“安全生产月”期间,共发出《深圳市外来务工人员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手册》160册,悬挂安全标语挂幅共85条,宣传挂图100幅,微信手机信息430条。2. 结合我区物业管理工作实际,通过短信、电话通知等方式,指导辖区各物业服务企业充分利用小区宣传栏、黑板报网络等方式,做好安全生产月宣传工作;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标准,严格落实我区物业管理行业安全生产检查机制。3.要求各燃气企业紧密结合消防宣传活动,广泛开展夏季防火宣传教育培训。一是要紧密结合夏防工作特点,广泛开展以学习掌握防灭火常识、疏散逃生技能为主的宣传教育,规范安全用火用电行为。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消防宣传,编印一批消防宣传资料,发放到用户手中,切实提高用户的防火警惕性。三是开展针对夏季防火为主题的宣传活动。6月13日,我局参加东门文化广场举行“安全生产月”启动仪式。并联合燃气企业,开展现场安全宣传、现场咨询服务等工作;6月7日,组织辖区内各燃气企业在深圳市燕山燕鹏石油气有限公司液化石油气充装站开展消防应急实兵演练;6月24日,组织相关单位和企业在桂园街道办事处开展“安全生产月”系列宣传活动,通过有奖竞猜、游戏体验、派发手册等方式提供居民的安全用气常识。
(三)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检查。一是在这次“安全生产月”活动中,我局以防范重特大事故为中心,以严格依法监管、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执法查处力度为手段,以预防高处坠落、施工坍塌和建筑起重机械伤害等事故为重点,于6月2日-6月23日,对我区48个建设规模较大的报建项目开展了施工安全隐患大排查。检查中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3份;停工通知书1份,省动态扣分通知书2份。目前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施工单位已严格按“三定”原则落实整改。二是对辖区各瓶装燃气储备站、供应站、服务点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对辖区各瓶装燃气供应站、服务点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通过企业自查、主管部门督查的方式,对发现的安全隐患监督现场整改和立即下发《燃气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维持xx区燃气行业的安全稳定形势。在要求企业自查自改基础上,我局采取日常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由xx区住房和建设局燃气行业“安全生产月”活动领导小组彭龙副局长带队,燃气管理大队和xx区辖区各燃气企业为成员,对辖区内燃气企业消防进行安全检查。重点检查了各燃气企业是否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消防设施运行、防雷设备的检测和维护保养以及日常检查记录;检查了各燃气企业组织员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情况;检查了各燃气企业制定应急预案以及不定期组织消防演练情况;四是检查了乱拉乱接的用电现象,加强对服务点电动车辆充电设备的管理;五是结合安全生产月,我局同各燃气企业开展消防安全宣传和演练活动。三是开展物业管理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工作。6月,我局会同街道办事处,抽查了辖区10个小区的物业管理安全生产工作,以落实安全管理制度,日常安全检查等内容为重点,推进安全巡查规范化,建立季度执法检查制度,落实检查内容、检查对象、检查时间等;特别是指导各物管企业进一步完善安全应急预案制定和备案工作,加强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此次检查共开出一份《责令整改通知书》,并抄送区安监局、分管领导、街道办事处及市物业管理协会,提醒相关部门在职权范围内跟进落实。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我局立即下发《整改通知书》,督促企业限期整改,并跟踪落实。
(四)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一是开展安全知识进工地活动。我局已将近期下发的安全管理法规、规范、通知及时传达给各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广泛宣传讲解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大力宣传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形成“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氛围,以取得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二是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各施工单位已按要求组织一线作业人员认真学习,并观看相关警示教育片、结合反思大讨论等形式,对典型事故进行剖析、深刻吸取事故教训,降低各类安全事故。并按要求在施工现场悬挂安全标语、挂幅共85条,各项目自制安全月板报44幅。三是开展观摩交流活动。组织监管中心施工安全监管工作人员于6月2 日参加2016年全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月”活动启动仪式暨现场观摩交流会。活动参观了由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建的“鹏瑞深圳湾壹号广场7#塔楼(南地块三期)”项目。通过这次活动,增强了监管中心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意识,施工安全管理水平有所提高。
(五)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周”活动。一是各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已按要求于“安全生产月”期间组织一次应急演练,通过演练,增强从业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从业人员识灾、辨灾、防灾、逃宰、避灾和自救、互救、共救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全区在建项目共开展演练45场。二是督促各燃气企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开展一系列的燃气行业应急演练。在安全生产月期间,检查了各燃气企业制定应急预案以及不定期组织消防演练情况;同各燃气企业开展消防安全宣传和演练活动。
(六)加大从业人员培训考核力度。一是积极组织开展工人的安全教育、“平安卡”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明显的提高了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全区在建项目共开展工人培训65场次。二是督促各燃气企业组织员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消防应急知识和应急技能。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 全力推进建筑工地标准化建设。为全面提高建筑工地安全防护标准化水平,全力推行《深圳市建筑施工安全防护实体标准化指南图集》。我局已下发通知要求各施工企业加强安全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现场视频监控系统,不断落实企业安全管理各项工作实现信息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各工程建设、施工、监理单位要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全面排查施工现场每一部位、每一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不留死角,不留盲点,专人负责跟踪整改,确保整改到位。对检查工作不力,导致事故发生的,将依法严肃查处。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1、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足,人员素质较低。工地现场管理中,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安全管理人员是做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前提条件,但是现在施工单位在这一方面普遍缺乏安全管理人才。如果严格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的要求配置安全管理人员,现在绝大部分房建工程项目达不到这一要求。所以,当前的很多房建项目安全管理人员不能满足工程建设要求,无法覆盖到工程建设的方方面面,而这也就留下了众多的安全隐患。而且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普遍较低,大部分未经过严格的培训,缺乏施工管理经验,再有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差,安全生产防范意识较为淡薄,缺乏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安全操作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对安全问题一窍不通。好多都是刚参加工作的学生和其他行业转来的人员,具有经验的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人员严重匮乏。
1.2监督部门对施工违章生产、违章作业行为的惩处力度不够。我们在实际的施工生产中,对违法行为的处罚相对来说也并不严格,惩处力度不够。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的要求对违法违规行为,如果没有造成严重损害后果,则不规定为犯罪,不予刑事处罚,只作为一般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处罚力度过小,主要是警告、数额不大的罚款,或者停业整顿了事,重罚不多。我们虽然制定了这么多的政策措施和法律,但没有真正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企业。这使得建筑违法成本在某些企业看来还不够严格,对违法违规行为不能完全起到有效的遏制作用。这就给许多的施工企业留下了侥幸心理,“大不了罚点钱”使许多施工企业思想麻痹,心存侥幸,资金与管理人员都是能不投入就不投入、能少投入就少投入,不重视安全生产,甚至进行违章作业。
1.3企业安全管理人员重经济效益、轻安全生产。大多数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思想上不重视,一味的追求效益,忽视安全,俗话说意识决定行为,行为产生后果。在现场施工中可以看到大多数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人员安全意识淡漠,安全知识缺乏,安全行为不规范,违规违章所造成的。比如好多企业的领导重视经济发展、忽视安全生产的现象依然存在,没有把安全生产摆上重要位置,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甚至有的企业安全给效益让路,把效益永远摆在第一位,企业为追求经济利益,轻安全生产,重经济效益,根本不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定的安全生产保障措施,反而把一切精力用在片面追求任务的完成、效益的最大化上,甚至以牺牲从业人员的生命和健康安全去追逐利润。这个问题在私营企业中表现的较为普遍。
1.4招投标价格过低,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当前建筑市场竞争十分的激烈,一些施工企业为了能揽到工程,把价格压的非常低,明知道不赚钱,但还要承揽,尤其是一些国有企业在这方面表现的很无奈,建设单位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把成本压的很低,谁价格低就让谁中标,所以施工企业一旦低价中标后,为了节约施工成本,往往大幅度的去缩减安全投资,这样就为安全生产埋下了很大的隐患。不出事是偶然,一旦出事就是关乎人命的大事。
2、应对措施
2.1狠抓安全管理者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按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管理人员充实到施工现场去。目前施工单位不重视安全管理人才的培养,普遍存在缺乏安全管理人才的现象,现有的部分安全管理人员自身素质普遍偏低,所以需要把不断提高安全管理者综合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实践证明我们只有不断提高安全管理者素质,才能使他们当好安全工作的前沿守护者,筑牢安全生产防线。首先安全管理者要注重加强安全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始终保持能力危机意识,在不断学习中把自己培养成为安全工作的内行。否则,光靠一腔热情难以胜任岗位工作。其次安全问题是一项“硬碰硬”的工作,这就要求安全管理者必须坚持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兢兢业业、认认真真的去做工作,坚决不放过小违章,也不照顾感情面,时刻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管理、严明的纪律,确保安全隐患无处藏身,防患于未然。再有是加强安全管理人员数量的培养,鼓励大学生和其他管理人员从事到安全管理工作中去,提高安全管理人员数量的待遇。抓好骨干的安全培训工作,重点对班组长、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和工程项目负责人进行培训。
2.2加大对企业违章生产、违章作业的惩处力度。由于我们在实际的施工生产中,对违法行为的处罚相对来说也并不严格,惩处力度不够。使得许多施工企业思想麻痹,心存侥幸,不重视安全生产,违章作业,因此要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根据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我们对无视生产工人安全、安全管理混乱、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现场存在严重隐患的企业加大惩戒力度,依法对它们进行行政处罚,真正做到“四不放过”:事故原因不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员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处理不放过,没有制定防范措施不放过。敢碰硬是一个安全管理人员最好的素质,严格要求严格处理是对企业和职工负责的表现。
2.3加强企业主要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必须使企业主要管理人员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无小事的观念,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安全工作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大局,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家庭的幸福。我们要出台一系列的制度和措施,使安全管理工作与领导业绩考核紧密相连,真正行使“安全生产一票否决权”。谁的企业出了安全问题谁负责,同时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要根据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特点,确定年度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以及专项治理目标,制定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防范措施,把施工安全生产目标和责任进行层层分解到基层,一层抓一层,层层抓落实,只有这样才能使安全管理工作不流于形式。
2.4规范建筑招投标市场管理,杜绝最低价中标。政府监督部门应规范招投标市场,对于建设单位明知投标价格不能满足工程施工安全需要,仍把该单位纳为中标单位的行为给予严厉打击,最大程度的避免施工企业中标后去缩减安全投资,避免为安全生产埋下很大的隐患,同时政府部门要监督好安全资金的使用和投入,专款专用,严禁随意挪用。
2.5开展创建文明工地活动。大力在全工地开展创建文明工地活动,彻底改变施工现场“脏、乱、差”的现象,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树立创文明工地的典型,进行推广,认真总结经验,制定本企业或本地区相应的文明工地标准手册,并经常组织各企业到文明施工样板工地参观交流,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使全市建筑工地逐步走上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轨道,实践证明创建文明工地的活动能大大的减少安全生产事故。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多元;支撑能力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3-0025-03
我国已进入城镇化和工业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城镇化在扩大内需、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已达成普遍共识。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因地制宜加快城镇化进程需要多元化的能力来支撑。
一、构建新型城镇化的产业支撑
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促进生产业、消费业和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发展,构建新型城镇化的产业支撑。以产业集聚区和专业园区为载体,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特色鲜明、错位发展、良性互动的产业发展格局,不断增大城镇吸纳就业的容量。在发展产业集聚区的进程中,应注重结合产业集聚区的优势产业和区位特点,促进形成产业集聚区分工合作、错位发展的格局。
大力发展产业集聚区,促进产城融合。按照布局合理、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原则,大力发展各类产业集聚区。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发展非农特色产业园区,促进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型产业向产业园区转移集聚。推动产业园区和城镇新区协调发展,实现产城融合,避免产业园围城现象。合理控制产业集聚区的面积和数量,避免恶性竞争,提高产业园区在用地、投资、环保等方面集约化发展的标准,促进园区内项目实现合理布局[1]。加强产业集聚区信息平台和技术研发平台建设,促进形成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机制。
协调处理好产业园区与城镇的空间关系,城镇规划建设要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依托城镇规划建设产业园区,产业园区布局要和城市新区建设结合起来,以增强产业对城市的支撑作用,把产业园区作为“两化”互动发展、产城融合的重要结合点和有效突破口。
二、完善城镇基础设施配套
(一)建立现代化综合绿色交通体系
加强综合运输通道和交通枢纽建设,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构建以区域性中心城市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为核心,以对外铁路交叉的运输干网,以高速公路为对外运输干线,国道、省道干线公路为基础,公路、铁路,水路、空路、管道组成的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骨架网、形成区域性中心城市与相邻各县的快速交通圈。促进交通运输网络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通过改造升级现有道路,加快县城和中心镇与骨干交通连接的支线、连线建设,完善交通网络及配套设施,提高骨干道路和专业道路的等级和水平,实现绿色交通。
(二)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
要不断把公共供水服务范围扩大化,通过供水设施建设的新建和扩建,提高城镇供水能力,要使公共供水能力的发展速度快于城镇人口规模的增长速度。发挥城镇供水设施辐射带动能力,加快乡镇供水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区域统筹供水。全面推进城镇燃气管网建设,合理布局站点,完善燃气输配系统。合理配置抗震防灾等设施,保障居民生活安全。推进城镇污染减排工程,加强污水管网建设,省级中心镇和具备条件的镇加快建设污水处理厂推进镇村污水处理。在符合条件的县(市)域建设垃圾收集、转运、处理设施,构建“户分类、村收集、由乡镇负责集中转运、市县统一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垃圾集中处理体系[2]。
(三)提升信息平台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
在有条件的大城市和中心城市,要逐步开始推进三网融合,即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的统一管理和综合运营,构建一个宽带化的信息网络,实现信息的高速互联和高效互通。逐步分批实现信息化,推进数字城市建设,通过建立公用信息平台,建立起涵盖社会保障、城市管理、安全防护等方面的综合性、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在此基础上大幅提高城市的公共服务质量[3]。
(四)改善城镇能源供应结构
城镇能源供应应本着安全、稳定、高效的原则。现有能源结构中火力发电比重过高,污染严重。所以应在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基础上,加快关停一些污染重、煤耗高的小火电机组,逐步建设无燃煤区。重新规划设计城乡电网的建设,改造集中供热系统,加大推进现有的分户供热计量模式,鼓励热电联产。对城市里燃气管网积极改造,大力推广城市燃气,提高城市里居民使用燃气的比率。同时要加大清洁能源、绿色能源的使用范围,尽可能使用替代能源,加大对这些能源的生产、供应和使用。
三、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水平
统筹考虑区域与城镇范围内的需求及配置标准,优化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同时需要统筹周边乡村村民享受公共服务设施的权利,充分发挥设施的规模聚集效应,实现城乡“公共设施均等化”发展目标。
(一)城乡教育一体化
各乡镇的教育水平与中心城市的主城区相比,多存在较大差距,教育发展仍不平衡。教育的平衡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扶持,这就需要当地政府加大相应的资金、设施和人员的投入。一是扩大义务教育标准化的条件,实施统一标准下的均衡发展。实施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根据当地的人口密度和农民集中居住情况,做好标准化中小学的布局规划,适当撤并一些规模太小、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太弱的学校。二是补贴在标准化学校上学的寄宿学生,为他们提供安全便宜的食堂和宿舍。实施帮困助学工程,提高对贫困学生的生活补贴,增加对住校贫困学生的住宿补贴和交通补贴,扩大享受补贴和免费书本的学生比例。三是提高本地高等院校建设水平和职教园区建设力度,加强地区间高校之间合作与联系,加快地区性职业技术学院的建设。
(二)城乡医疗卫生体系一体化
以提高公共医疗服务水平、完善医疗保障制度为重点,根据人口集中转移集聚情况,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全面提高医务人员技术和医疗卫生资源,全面提高医务人员技术和医疗装备水平。一要实施乡(镇)卫生院和行政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标准化建设乡镇卫生院,在行政村建设诊断室、医疗室和药方结构完整的卫生站。二是建立农村药品集中配送系统,通过县、乡、村三级卫生网络,将行政区域内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的用药需求整合起来,建立农村药品监督供应网络和药品价格统一控制网络,对农村医疗机构药品实行集中配送,对乡村医疗机构药品价格实行差率管理,确保农村用药安全、经济。三要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城市医疗人员以多种形式到农村服务,鼓励符合条件的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工作。
(三)城乡创业带动战略一体化
农业大市多有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要做到引导农民工有序外出就业,首先要从政策上进行扶持,加大优惠力度,对一些限制农民工进城就业的规定,要彻底取消。其次是政府建立的人力资源市场要对城乡统一开放,实施城市和农村相统一的就业规则、服务标准和程序处理。三是落实全民创业战略,通过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在当地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并以创业带动就业。四是充分发挥政府在就业中的服务作用,完善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利用好城市和农村的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培训师资,开展定期的以职业技能为重心的培训。打破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分割体制,整合两大市场。建立县(区)、乡镇、街道的服务网点,形成统一的劳动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险网络,统一集中各职业介绍机构的就业信息,完善信息渠道。
(四)城乡基本社会保障一体化
我国农村现行的社会保障普遍层次低、范围小、覆盖面有限,尤其对进城就业和居住的农民尚未完全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极大减少了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动力。一是在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过程中,注重农村与城镇的衔接。对农村中的低收入群体,加大生活保障、医疗、教育等的资金投入,在用好对这一块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基础上,多渠道、想方设法筹集社会资金。二是对城镇里的困难群体,也要建立医疗救助制度,特别是对来自农村的灵活就业群体,这些人离开家乡,有的还丧失了家乡的土地,缺乏基本的保障,应逐步健全完善这个群体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
(五)城乡科技与文化服务一体化
一是发挥现代科学技术对农村发展的支撑作用。实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项目,鼓励以标准化、机械化和信息化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以及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技术改造提供资金支持。构建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为每个行政村建立信息服务站,开办农民网校,拓宽农民获得各种信息的渠道。二是繁荣农村文化,为每个行政村建立一个具有党员活动室、电教室、图书室和网络培训室的活动中心。建设农村文化网络,实现县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乡有文化站,村村有文化室。加快县城一级的体育场馆建设,对现有的体育场所有效开发和保护利用。鼓励城镇与农村热心文化事业的志愿者在农村开展各种公益活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四、保护城乡生态环境总体水平
城镇的生态建设也不容忽视。城镇化的进程都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绿地建设,合理确定好绿化的空间和位置,把城镇发展与生态容量有机结合起来,规划出一条相统一、协调的城镇化道路。城镇的生态建设和现代化综合治理应该是一个点线面结合的系统工程,按照社会投入、企业化远行、政府监管的方式,促进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废气排放、噪音防治等设施建设和运营。
(一)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创建生态园林城市
加强城镇公园绿地、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及其他绿地的保护与建设,提高绿地分布的均衡性。积极发展社区公园,推进庭院小区绿化、垂直绿化、屋顶绿化、立交桥绿化和江河湖岸绿化,抓好植物园、动物园和儿童公园等各类公园建设,加快城镇范围内的公路和铁路两侧绿化带建设,大力推进城郊绿化,逐步形成各类绿地合理配置、生态效益与景观效果有机结合、适地适树适草、注重生物多样性、城市和郊区一体的城镇绿化体系。
(二)大力推进城镇景观风貌建设,美化城镇环境
积极开展城市景观风貌规划工作,加强城市整体形象包装设计,突出城市的雅致之美彰显本地特色和山水魅力。提升建管水平,启动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处理厂、新建续建道路等中心城区城建大型工程,着力推进河流流域的集中整治,开展简易垃圾场治理,引导重污染企业集中布局、升级改造或搬迁退出。规范城镇垃圾收运处理,重点对户外广告、牌匾、霓虹灯设置以及车辆停放、摊点摆设等开展治理,加强建筑工地管理和城镇临街建筑立面的提质改造。完善城市环境社会噪声管理和监测体系,有效管理和控制施工产生的扬尘、噪声,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三)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美丽乡村
加强农村地区规模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污染治理,积极推动农业污染源减排。加强农村饮用水源的环境保护和污染源治理,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能力。提高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推进养殖标准化、规模化,合理处置化肥、农药、农地膜残留物。以“三清”(清理垃圾、清理河塘、清理乱堆放)和“五改”(改路、改房、改水、改厕、改灶)为重点,全面开展村庄治理工作,推进生态示范村和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五、建立城镇化建设新机制,加大投融资保障力度
(一)构建多元化的城镇建设投融资平台
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起决定性作用。一是可以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外来资金,注重建立市场资金为主的投融资平台,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城镇建设;二是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在每年的年度财政预算计划编制过程中,要逐年加大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把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到年度社会固定资产的投资规划里,政府的统筹作用增强,引导能力加大。三是在城镇管理进程中,也要注重借助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管理和社会治理体系都要完善。四是注重乡镇金融机构的力量。在引入外来大商业银行的同时,对农村信用社及其组建的农村商业银行,要积极发挥其作用。加快城市的村镇银行进驻重点乡镇的步伐。
(二)引入市场化配置土地资源
城市发展普遍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城镇发展的瓶颈。解决这一问题,一是要合理利用土地出让资金。除了政策规定的成本支出外,对资金的使用要偏重于进城落户的农村居民的补贴,完善其社会保障,给予其落户补偿,用更多的财政优惠扶持政策来鼓励农民进城落户。通过市场化的手段配置土地资源,解决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三)提高项目运营效益
通过BOT、TOT、BT等融资模式,提高项目运营效益。积极利用民间资本或外资,缓解基础设施建设中资金不足或集中支付的压力,加快城镇环境的改善力度;引进战略投资者,做大做强创建地方金融品牌;整合相关的政府投资、财政资金,在财政支出上向扶贫搬迁、整村推进、生态开发等方面倾斜。
六、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统筹城乡土地利用
充分利用好城镇土地资源,盘活城区存量土地,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扩大储备范围,增强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能力。逐步建立城乡挂钩的建设用地市场体系,适度放宽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范围,合理引导有条件的农村人口到城市定居就业[4]。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流转和交易市场,促进城乡建设用地同权同价。
(一)协调三大规划,构建生态型土地利用模式
统筹协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科学安排城镇和产业布局及土地利用分区,发挥土地资源集聚利用效应。重视对产业集聚区建设用地的科学规划与管理,优化产业园区用地布局和结构,避免不同功能组团间相互干扰。构建差别化生态型土地利用模式,处理好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快速城镇化地区应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扩大城镇生态建设用地的土地利用模式;盆中平原农业区应推进农田综合整治,实现资源节约型土地利用模式;山地丘陵区应实现“保护现有耕地―发展林业一建设生态防护林”为一体的立体复合型土地利用模式。
(二)制定用地标准,加强土地利用的监督与管理
严格土地供应量化标准及项目用地管理,避免企业浪费建设用地。从工业项目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系数、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劳动力就业系数等五个方面考核,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土地。明确不同区域、园区的投入产出强度,促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对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集聚度高、特色鲜明的工业园区给予表彰。同时采取扶持鼓励措施,全面推广园区标准厂房建设[5]。各区县应统筹规划土地综合整理,建立地籍信息系统,及时了解该乡镇集体土地的基本情况,方便及时变更登记,有利于减少交易中的纠纷,降低农村土地交易的成本,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七、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保障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
(一)实施渐进铺开式的户籍改革
未来全国的城镇化是采取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共同发展的多元模式来推进的。由于大中小城市的实际承载和容纳能力不同,应推行不同阶段和程度的区域渐进铺开式户籍改革。依次按照小城镇、中小城市(县城、区)、大城市(地区性中心城市、副中心)和特大城市(主城区)的等级层次,分不同地域和程度来完善城市户籍管理制度,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可以选取一些经济基础较好的县城作为新型城镇化试点,优先全面放开县城和小城镇落户限制。
(二)稳步扩大户籍改革目标人群
户籍改革本身并不复杂,但附加在户籍制度之上的相关社会经济政策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利益分配格局错综复杂。因此,必须改革相关配套制度和政策,解决与户籍制度改革相关的配套政策问题,把户籍制度与这些领域的改革相结合,从而形成一种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加强政策调整和制度改进,稳步推进户籍管理割度改革。
参考文献:
[1]湖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纲要(2012―2020年)[EB/OL].[2005-02-06].http://.
[2]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城镇化“十二五”规划的通知[Z].2014-12-13.
[3]邬民乐.城市户籍制度改革与流动人口社会融合[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