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餐饮经营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 要 本文结合高铁餐饮经营财务管理工作的现状,简要阐述了采购、定价、仓库管理、销售环节以及经营人员和财务人员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措施,对有效解决高铁餐饮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规范财务管理工作,切实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高铁 财务管理 经济效益
武广高铁是目前世界上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快的高速铁路,它的开行备受世界瞩目,对提升我国高速铁路建设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广深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广九客运段担当广州南站至武汉段的客运服务工作,高铁餐车服务是武广旅客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为旅客服务,提升窗口单位形象,搞好餐饮经营财务管理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有用信息,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餐车班组销售人员工资、各项保险、采购成本、“六乘一体”人员(即乘警、机械师、保洁人员、列车员、餐车销售人员、动车司机等)的乘务饭补贴(上述人员在列车上用餐标准是早餐收1.50元,中、晚餐收3元,饭费与实际进货成本的差价即为企业负担乘务饭补贴)税金、办公费、管理费等费用相当高,为确保收支平衡,力求盈利,需切实加强财务管理。本文就目前餐饮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高铁餐饮经营财务管理的现状
(一)武广高铁开通以来取得的成绩
1.实行餐饮品牌供应。为保证列车餐饮供应,在广州、长沙南站设立2个餐饮作业点,与广州酒家、南方航空公司等品牌餐饮企业联系,引进知名供应商,力求在餐饮供应上达到国内品牌水平。
2.改进供餐订餐方式。为保证用餐高峰时段及时供餐,采取以地面加热为主、车上补充为辅的冷链食品加工方式,在广州南站和长沙南站动车组餐饮存储加工基地配备大功率微波加热设备,在供餐高峰时段由地面加热配送上车。同时,旅游团体可通过热线电话提前订餐,避免供餐不足现象发生。
3.实现餐料供给信息化。为及时对餐饮经营状况跟踪分析,开发了“武广动车餐营商品无线售卖系统”,餐车人员即时将售卖的商品扫描进手持终端PDA,通过GPRS网络将售卖数据传送到地面,地面人员可根据各车次销售数据及该车次的历史平均数据,确定上料品种和数量,实现了列车销售数据与地面仓库数据共享,做到合理上料、减少浪费。
4.餐饮供应品种较多。在餐饮供应上,采用集中配售方式,利用无线售卖系统,实行免费送餐无干扰服务。品种比较丰富,基本上能满足旅客的不同需要。还提供咖啡和水果以及各类小吃服务,同时设置了商品展示柜,提供国内外品牌商品,极大的满足了不同层次旅客的餐饮需求。
(二)高铁餐饮经营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采购环节:主要有采购食品保质期不够恰当,报废现象比较严重;品种还不够多,层次比较单一导致餐饮经营收入无法提高。
2.定价环节:销售过程中改变价格,导致销售秩序混乱。列车开行次数频繁,流转商品较多,如中途改变销售单价,须把所有在途商品卸车,重新标价,一定程度影响了销售秩序,即车班可按原价销售,也可按新价销售,核算上无统一标准,执行起来相当混乱,也无法核实各班组到底以什么价格销售,存在很大的管理漏洞。
3.仓库管理:岗位责任制不够健全,记帐员、计划员、仓库管理员和送料工有丢失单据的现象,作业程序不够规范等。
4.销售环节:部分销售人员不填制销售报单或填写不够规范、退乘后不及时上缴餐饮经营款甚至不缴款,乘务员用餐食品的数量、餐食品超过保质期报废数量不能准确卡控,列车上交接料单账实不符、单方面修改数据等。
5.销售人员:销售的积极性不够高,餐饮经营班组多、人员多,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加之人员变动频繁,缺乏列车餐饮经营销售经验,难以迅速接受、理解和运用各项规章制度和财务术语,要准确核算营业收入更是不易。
6.财务人员:经验不够丰富,对各种情况缺乏预见性,对现场监控不足。
二、高铁餐饮经营财务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高铁餐饮经营财务管理工作,尚在尝试探索阶段,无法借鉴其他经验,面临全新的挑战和现实的考验,传统的思想观念、工作方式、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高铁发展的需要,且其工作量非常大,难度非常高,一些工作程序和方法还需不断地探索和改进。
三、解决高铁餐饮经营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1.采购适当保质期、多品种、多层次的食品。高铁列车不提供餐料加工业务,销售食品主要是快餐熟食(加热即可)。因此对食品保质期的选择要合理,如果过短,很快就过保质期,造成浪费。如过长会影响旅客消费心理,那销售收入也会受到影响。目前餐饮日均经营收入7.73万元,而成本支出为11万元,净亏损3.27万元。要改变这一状况首先应对餐饮市场进行调查。开展旅客饮食供应问卷调查,掌握各种食品销售情况,然后实现品种多样化,高、中、低档相结合,选择旅客喜爱的食品上车。其次是根据餐饮经营特点定期分析餐饮经营收入情况,适时对餐车班组工作进行指导,切实提高餐饮经营收入。
2.采用合理的定价方法。建议采取成本加成率的方法确定销售价格,加成率一旦确定,不得随意改变。商品进价是确定的,销售价格也就确定了,即可上车销售,这样就可有效避免因定价不合理而造成销售秩序的混乱。
3.加强仓库管理员、计划员、记账员、上料工的管理,建立健全仓库管理制度。一是加强仓库管理员与计划员的管理。建立岗位责任制将作业程序纳入责任考核范围,确保各工作环节畅通。仓库管理员根据货主提供的发货单及业务员提供的进货评价单安排货物进仓,准确确认货物品名,数量、进价、售价,打码编号,将有关单据及货物条码交计划员准确录入列车售卖系统,如有一个数据错误,则会造成各后续环节的混乱。二是加强计划员与记账员的沟通,正确填制进货评价单。计划员录入进货数据后,需及时将送货单或自行填制相关单据交仓库记账员,以免记账员做收付报告时发生掉单、漏单现象,导致数据不准确。三是严格执行管理制度,货物进仓、配料、发料、退料须严格按进仓单、发退料单操作,杜绝货物进出无单据现象发生。计划员按每日车班上料计划,打印发料单一式三联交仓库配料。配料员根据料房发料单配货,由上料工送上车、车班清点后在发料单上签字确认,留下车班联随经营销售报单转交财务部门。计划员将车班已签认的发料单在列车售卖系统确认后交记账员。记账员根据进货评价单,发料单、退料单、售卖系统盘点表、实物盘点表填制收付报告,同时将发料单、退料单财务联传递给财务部门。四是强化日常工作考核,加强对上料工管理。在搬运过程需派专人进行监管,对因搬运方式不当导致食品损坏,中途丢失单据影响核算等现象纳入工作考核范畴,与个人奖金相挂钩,以有效避免因上料工操作不规范而导致仓库管理混乱,造成损失的现象。
4.加强销售环节管理,确保销售数据准确无误。一是完善销售报单管理制度,规范报单填制。有些车班退乘后不填制报单、不及时上缴餐饮经营款甚至不缴款,这严重影响餐饮经营收入的核算和管理。因此应完善相关制度明确规定退乘时必须填制销售报单,及时上缴餐饮经营款,同时销售报单审核人员也可根据各餐车班组担当的列车车次进行跟踪,确保餐车销售报单、餐饮经营款能够及时缴纳,餐馆经营收入管理规范有序。二是加强列车添乘检查,堵塞漏洞。列车上销售有一定的特殊性,如乘务员是否用餐以及用餐数量多少、过期食品报废等均具有一定的随机性,这就需要一些添乘干部经常上车检查监督,卡控各个环节,防止违规舞弊行为的发生。当乘务人员用餐,有食品过期报废等情况发生时必须填制专用单据,经用餐人员、列车长和有关添乘领导签认后随销售报单上报财务部门。三是加强交接料管理。为减轻仓库管理人员和车班销售人员的工作量,退乘时未销售餐食品可不退库,随车底入库,留给下一班组,这就需如实、准确填制一式三份交接料单,一份餐车班存底,一份随车底留给接料班组,一份随销售报单交仓库核算员。同时接料班组须检查账实是否相符,仓库核算员也须将两个车班的交接料单进行核对,确保数据衔接,准确无误。
然而,根据*区区长公开电话受理中心对20*年1?10月份群众来信、来电、邮件,以及市长公开电话受理中心交办件的统计,涉及环境保护的投诉始终占据群众反映的前五位热点之一,比例高达总投诉件的20%左右。而涉及餐饮服务业的油烟废气、噪声等环境污染投诉更是占了其中的相当比例,一些饮食店由于对居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甚至成了群体上访、越级上访和反复的对象。与此同时,第三产业作为优势产业,其在*区的比重还在逐年上升。餐饮业的不断发展和老百姓对环境要求的日益提高之间形成的矛盾也日趋尖锐化。如何有效解决餐饮业油烟、噪声扰民问题,已经成为摆在政府部门面前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
一、餐饮服务业环境污染问题的几类成因分析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油烟废气污染问题初步显现以来,十几年间,虽经政府部门多方控制,因餐饮服务业油烟废气、噪声问题引发的纠纷仍呈多发态势。根据目前环保和城管执法部门日常处理的餐饮服务业环境投诉对象来看,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类:
1、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环境敏感区饮食店污染扰民
饮食行业的排污特性决定了其经营场址不宜位于环境敏感区。近年来,省、市地方性法规规章先后对新建餐饮项目的地址作出了严格的限制,对居民楼底层和距离居民住宅楼等建筑物集中区域15米范围内新设产生油烟、恶臭、噪声、振动的服务项目进行严格控制。但是,由于历史遗留问题,目前*区内位于居民住宅底层等环境敏感区的餐饮店总数尚不在少数,这些店家多开业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持有合法的证照,安装过油烟净化装置等污染治理设施,有些店家由于经营问题还数易其主。但是,这些店家由于周围环境的敏感程度高,加之饮食业排污状态的不稳定性,一旦内部环境管理出现松懈,极易发生扰民纠纷。
2、无证照和超范围经营的饮食店污染有增无减
近年来,依据浙江省和*市的地方性法律法规,环保部门通过实施工商营业申领前的前置把关,对饮食店实施了严格的准入。但是,目前由于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在另一方面,我区城区范围内无视环保法律法规要求,擅自在居民楼底层、商住楼裙房无证无照、超范围经营饮食业的情况比较严重。在环保部门目前受理的餐饮店污染投诉中,无证无照营业和超范围营业的餐饮店污染投诉有增无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餐饮店污染投诉中,未经环保部门批准的无照、有照无证、超范围营业这三类店家占了其中的一半以上。
3、涉及民族宗教问题的“兰州拉拉面”等特色餐饮污染严重
数年前,一批由回民开办的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兰州拉拉面”落户*。为方便这些回民早日解决生计问题,市政府要求各职能部门降低门槛,优质服务,给这些“兰州拉拉面”办理证照给予最大的便利。然而,由于投资成本的低廉、经营业主的较低文化素质,以及对政策法规的不熟悉,多数“兰州拉拉面”落户在住宅楼底层等住宅密集处。此类店家多燃用煤饼炉、无能力配备污染防治设施,内部管理能力差,污染现象相当普遍,类似的还有“沙县小吃”、“重庆麻辣烫”等店。有些店家在经营过程中其经营权反复转手,甚至由一些非回民假冒其名义经营,以规避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由于民族宗教问题的敏感性,要彻底解决此类问题也存在较大的难度。
二、目前有效解决油烟废气污染的重要制约因素
近几年来,*市政府和环保部门把餐饮业污染问题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缘何餐饮业油烟废气、噪声污染还是屡禁不绝,甚至成为了我市环境管理的一个顽疾呢?原因涉及多方面,笔者结合*区日常餐饮服务业管理经验,总结以下三点重要制约因素:
1、符合环保选址要求的饮食业配套用房“奇缺”
饮食行业的排污特性决定了其经营场址不宜位于环境敏感区。近年来,省、市地方性法规规章先后对新建餐饮项目的地址作出了严格的限制。但是,根据市场现实需求,城市的每一区域必须配套相应数量的大、中、小各类型餐饮店。同时,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对餐饮业的投资欲望也十分强烈。放眼我市现状,尤其是*区,符合环保选址要求可以新建饮食业的商业用房则是少之又少,从而产生了尖锐的矛盾。一方面是敏感点“不得准入”,另一方面,合法经营场所“一房难求”。在这种情况下,加剧了无证无照和超范围营业的餐饮店屡禁不止的现象。
2、餐饮服务业一经批准“叫停”难
由于近年来环保部门对新建餐饮店选址的严格控制,相当一部分污染矛盾突出的餐饮店均为历史遗留的老店,部分店家已多次转让,或是转变经营模式。有些餐饮店新建之初环境并不敏感,而随着周边环境状况的改变,也在经营几年后引发了环境投诉。从依法行政的角度看,建设项目行政可是无时间限制的许可,一经许可,非法定事由不得撤回。同时,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的有关复函,办理工商变更登记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如果只是变更法人代表、企业名称,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或者采用的生产工艺未发生重大变动的,无须报批或者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另一方面,《行政许可法》实施后,《*市污染物排放许可管理办法》中关于许可证年审的相关条款已经失效,有关《排污许可证》吊销、注销的情况又没有明确的规定。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已经环保部门批准的老餐饮店,尤其是各项污染物均已达标,无法对其限期治理,但因为地处环境敏感区,油烟废气扰民严重的餐饮店,“责令停产停业”存在无法可依的问题,也造成了餐饮店一经批准“叫停”难的局面。以*区为例,个别餐饮店已成为多年老问题,其间整改措施也实施了多次,仍难彻底消除对周围居民的影响,无法依法责令其停业转产成为解决问题的瓶颈所在。
3、“无证照营业”和“超范围营业”执法疲软现象严重
一方面是符合环保选址要求的商铺奇缺,另一方面,个私经营业主的环保意识参差不齐。目前,我市城区范围内无视环保法律法规要求,擅自在居民楼底层、商住楼裙房无证无照、超范围经营饮食业的情况比较严重。在针对餐饮店污染问题的投诉中,无证无照营业和超范围营业的餐饮店污染投诉居高不下。
国务院颁布的《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四条规定:“下列违法行为,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本办法的规定予以查处:应当取得而未依法取得许可证或者其他批准文件和营业执照,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无照经营行为;……超出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擅自从事应当取得许可证或者其他批准文件方可从事的经营活动的违法经营行为。”《浙江省环境污染监督管理办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前款规定范围内已取得营业执照的经营项目,未取得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的,由工商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查处。”虽然法律法规对于无证无照和超范围营业的管理职能已界定得十分清晰,但是,从我市执法实践看,由于涉及的违法现象量大、面广,其中又由于涉及低收入人群谋生、当地公建配套需求、民族宗教问题,以及当地招商引资压力等经济、社会问题,加之执法相对人通常对抗情绪激烈,执法效果易反复等现实困难,相应职能部门的执法畏难、执法疲软现象严重。遇此类问题,执法部门通常反过来要求环保部门降低门槛,让其准入,或是推委责任,不愿采取强制取缔的措施。在这样的执法态势下,部分区域无证照营业、超范围营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甚至已成积重难返之势。
三、进一步有效解决饮食业污染问题的对策建议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生态文明”的理念,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理念的重要体现。在这一宏伟目标下,*区要打响“生活品质之城”示范区的品牌,对市民环境权益的维护毋庸质疑是提升“环境生活品质”系统工程的重要内容。
1、进一步有效解决餐饮业污染问题的有利因素分析
在餐饮业油烟废气污染控制的立法层面上,本世纪初以来,涉及餐饮服务业污染控制的法律法规不断出台,2000年国家《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颁布,《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市服务行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浙江省环境污染监督管理办法》等多部地方性规章对餐饮服务业污染的控制先后作出具体规定,逐步实现了管理上的“有法可依”;在餐饮业油烟废气污染控制的政府执法力量层面上,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权的集中实施,使城管执法部门成为监管餐饮服务业污染的主要力量,较之先前环保部门的“单枪匹马”,执法力量大大加强;加之《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中关于无证照经营单位管理职责的明晰,更使各类型餐饮业在每个环节都纳入了监管;在职能部门管理实践上,通过十余年的摸索与实践,环保部门初步建立了餐饮服务业的污染源动态档案管理,建立健全了新建项目审批验收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环保“三同时”制度,污染物排放申报登记制度,油烟净化装置一机一卡制度、以及各部门联合检查制度;在污染治理技术层面上,十余年来,油烟净化装置设备市场逐步成熟,过滤型、静电处理型、水浴型,以及复合型等多种技术原理的油烟处理设备应运而生,品种日渐丰富,技术含量逐步提高,生产建成规模,也能为控制油烟污染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以上这些有利因素,都为我市进一步有效解决油烟污染问题提供了保证。
2、进一步有效解决饮食业污染问题的几种有效途径
(1)城市新建项目必须强制配套一定比例的餐饮用房
餐饮服务业是我市产业导向目录中鼓励发展的产业,其蓬勃发展也是市民生活品质提升的表现之一。政府部门在对餐饮店选址提出严格要求的同时,也必须想方设法保障市场上有充分的符合要求的餐饮营业用房可以提供。这些营业用房必须布局合理,离环境保护对象有足够的间距,排污条件齐备,具备餐饮经营专用烟道,能实现高空排放,具备截污纳管条件,其分布与市场需求有一个良好的对接,能够满足该区域的基本餐饮需求,等等。这样,不光是新建餐饮店可以充分选择地址,一些老污染户也可以通过职能部门的引导对经营场址进行调整,从而在根本上解决油烟扰民问题。强制城市新建项目必须配套一定比例的餐饮用房,也是政府部门管理工作以民为本思想的一个重要体现。
(2)继续严格对新建餐饮店地址进行把关,并充分运用公众参与的模式进行审批
控制饮食业油烟废气污染,合理选址是关键。环保部门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从严审批有污染的餐饮店等服务行业。对住宅楼底层及居民稠密区的饮食服务业建设项目坚决予以否决;对居民住宅15米范围内的新建餐饮店严格实施控制;同时通过“控新治旧”,最大程度地避免餐饮店污染扰民纠纷。在环境敏感点的建设项目审批中,充分保障居民群众的环境权益,增加行政许可工作的透明度,在饮食业项目审批中进一步引入公众参与机制。通过公众调查表、公告栏公示、媒体公示、听证会、街道和社区初审等各种形式的公众参与方式,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引导群众合法理性维权。
(3)各部门齐抓共管,从各环节加大对餐饮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环保部门要努力克服在餐饮业管理中存在的“重审批、轻管理”现象,对餐饮建设项目进行严格验收。对没有达到审批规定,污染防治措施没有建成,以及污染物超标排放的项目,坚决不予验收,不核发排污许可证。在日常管理中,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要充分发挥行政处罚权集中的执法优势,经常通过餐饮业联合执法检查等方式,加强对餐饮店排污状况、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以及内部环境管理落实情况的日常巡查。街道要充分利用城市管理多位一体的属地管理模式,在各职能部门参与下,开展餐饮服务业环保专项整治,通过加强对餐饮业油烟、噪声和污水排放的监管,加大对无证(照)经营、占道经营、超标和乱排放各类排污物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切实提高辖区居民的环境生活品质。工商部门要加大对无证无照和超范围营业餐饮店的查处力度,改变执法畏难、执法疲软现象,对违法现象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通过人大代表执法评议工作,行风监督员行政效能监督工作、以及群众监督等多种手段,督促各部门切实承当起法定的职责,为维护餐饮业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同时也为保障*市民免受不法商贩的油烟之扰而真正执法到位。
做好新形势下餐饮服务、保健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科学监管理念的重要内容,是依法行政,维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举措,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全市各县(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市政府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一系列部署,不断强化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建设,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各环节专项整治,深度推进实施了食品药品“两网”建设,连续三年组织县城所在地乡镇实施了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无假劣食品药品乡镇创建”和以“五进”(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户、进工地)为主的社会宣传活动。特别是各级卫生部门围绕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品种着力开展餐饮服务、保健食品环节专项整治,有效解决影响餐饮服务、保健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和隐患问题,实施了餐饮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制度,较好地落实了各项规范化管理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诸多原因,目前,全市餐饮服务、保健食品安全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观,食药监管部门履行监管新职能面临的形势任务还比较严峻,主要表现在:一是餐饮业规模较小,90%以上为小餐馆、小吃店,业主和从业人员参差不齐,法律意识不强;二是全市无《餐饮服务许可证》或《食品卫生许可证》从事餐饮经营的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农村还普遍存在无证非法经营的问题;三是硬件设施差,特别是小餐馆、小吃店的卫生设施、设备简陋;四是餐饮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五是餐饮食品原料采购渠道混乱,集中供应配送率低,索证索票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六是少数餐饮服务经营者存在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违规行为,有的甚至有使用劣质食用油的问题;七是在保健食品中违法添加药物,以公益讲座、免费体检等形式销售假冒伪劣保健食品的违法违规问题时有发生;八是农民的餐饮服务、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意识和维权意识淡薄,特别是农村餐饮食品安全监管量大面广,存在监管盲区,群体性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此,各县(区)局要高度重视,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餐饮服务保健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加强餐饮服务保健食品监管工作作为一件大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周密组织实施,采取有力措施,扎扎实实地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全市餐饮服务、保健食品监督管理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践行科学监管理念,以确保群众饮食安全为中心,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夯实基础,抓住关键,深入开展餐饮、保健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着力推进监管职责到位,坚持治理整顿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企业自律与依法监管相结合,加快建立健全餐饮服务保健食品监管责任体系、工作体系和长效机制,积极探索监管工作的新路子和新模式,全面提升监管水平,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二、以《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宣传贯彻落实为切入点,着力营造良好的餐饮服务、保健食品安全社会工作氛围。
全面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宣传培训,各县(区)局要认真制定宣传方案,进行周密安排部署,扎实组织开展好以“五进”为主的社会宣传,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宣传《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监管法律法规、科学合理饮食常识和餐饮服务、保健食品监管职能。充分发挥新闻宣传和舆论监督作用,在电视台、报社、广播电台和政府门户网站开辟“食品安全专栏”,及时宣传报道监管动态,曝光典型违法违纪案件,紧急“餐饮消费”安全警示,为全面履行新职能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等法律纪念日、农村集日、节会,广泛开展生动活泼、富有成效的宣传教育活动,向群众现场讲解法规政策,普及科学合理饮食常识,宣传保健食品安全知识,营造人人关心、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通过卓有成效的宣传活动,切实增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把广大群众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形成一道道防线,织就餐饮服务、保健食品安全网。要在系统分析餐饮服务工作薄弱环节的基础上,创新培训形式,由市局统一编印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培训教材,采取集中培训、上门告知“双管齐下”的方式分批逐一对行政相对人进行培训和宣传教育,确保培训率达到95%以上。通过向社会公告、上门告知、集中培训和餐饮食品安全社会宣传活动等方式,促使餐饮服务经营者掌握食品安全法律知识,增强对公众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法律意识,积极指导督促其诚实守信、依法经营,不断强化餐饮服务经营者的社会责任感和餐饮食品安全意识,切实承担起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三、从基础的监管环节起步,从最关键的监管环节夯实规范化管理工作基础。
按照市局统一印制的《市餐饮服务单位调查摸底表》,对全市各类餐饮服务经营者逐一调查摸底,全面建立起餐饮服务单位监管档案,逐步建立完善电子监管档案,全面准确掌握餐饮食品安全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与此同时,要进一步靠实餐饮食品安全责任,与餐饮服务经营者逐一签订“第一责任人”责任书,并发放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及其相关法规告知书。
在餐饮服务经营场所的醒目位置,科学合理、规范统一设置公示栏目,公开上墙《餐饮服务许可证》、《监督明示公约》、《从业人员培训健康证书》及量化分级管理等级标志。同时,督促餐饮服务单位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和餐饮食品安全培训档案。
借鉴药品日常监管的成功经验,在餐饮服务行政相对单位建立并推行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记录制度。对餐饮服务单位监督检查的内容要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合理设计检查项目,细化量化扣分标准,并全力推进落实到位。
督促餐饮服务单位严把食品原料采购关,建立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采购记录制度。采购记录应当如实记录产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或者保留载有上述信息的进货票据。督促落实餐饮加工不添加非食用物质、依法采购、使用、保管食品添加剂的要求,严防餐饮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督促餐饮服务单位建立并严格落实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制度。从食品生产单位、批发市场等采购的,应当查验、索取并留存供货者的相关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等文件;从固定供货商或者供货基地采购的,应当查验、索取并留存供货商或者供货基地的资质证明、供货清单等;从超市、农贸市场、个体经营商户等采购,的应当索取并留存盖有单位印章或负责人签名的采购清单。
切实加强餐饮食品抽验监测工作,根据餐饮服务经营单位不同类型,制定区域内餐饮食品年度抽样监测计划,对照抽样计划和抽样程序做好餐饮食品抽样检验工作。要加强凉菜、熟食卤味、盒饭、食用油脂、一次性餐具等高风险重点品种的抽验工作,有效保障餐饮食品质量安全。
督促餐饮服务单位建立并严格落实餐饮具清洗消毒制度,督促其按照要求对餐具、饮具进行清洗、消毒,并在专用保洁设施内备用,并加强餐饮具消毒监测,确保不使用未经清洗和消毒的餐具、饮具;购置、使用集中消毒企业供应的餐具、饮具,应当查验其经营资质,索取消毒合格凭证。
督促餐饮服务单位建立并严格落实环境卫生管理、场所及设施管理、设备及工具管理、质量验收、有毒有害物管理、投诉管理等制度,全面建立物品台帐、管理档案和各类记录,确保就餐场所,操作间、操作人员卫生,设施设备等达到规范、安全的要求。
围绕保健食品监管职能,全力推进落实规范化管理措施,在对保健食品经营企业逐一开展调查摸底、建立监管档案的基础上,开展保健食品标签标识专项检查,规范进货渠道,建立进货查验工作记录,建立并推行保健食品进货采购索证索票制度,严把入口关,切实保障保健食品质量安全。
四、着力推进餐饮服务、保健食品安全整顿,切实解决影响群众饮食安全的隐患问题。
深入开展为期两年的专项整治,各县(区)局要针对餐饮服务、保健食品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明确的整治重点、目标任务、具体措施和整治成效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治方案,确保全面推进落实到位。重点解决以下六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查处餐饮服务单位无证经营、超期限经营和超范围经营行为,有效解决转让、涂改、出借、倒卖、出租《餐饮服务许可证》等突出问题;二是以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农家乐旅游点、小型餐馆等为重点单位,加强与教育、建设、旅游等行业主管部门的联系配合,切实解决从非法渠道采购和使用食品原料,生熟交叉污染等突出问题;三是以熟食卤味、盒饭、冷菜等高风险食品和餐具消毒为重点环节,切实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加强餐饮具消毒效果监测,提出预防和降低风险的防控措施,有效解决安全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餐具消毒不彻底的问题;四是严厉查处餐饮经营单位采购、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等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不合格调味品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餐厨垃圾和废弃食用油脂处理的监督检查,坚决杜绝使用劣质食用油和废弃餐厨油脂等突出问题;五是加大对餐饮服务单位采购、使用、保管食品添加剂的监督检查,指导督促餐饮服务单位建立健全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有效解决餐饮服务单位超越使用范围和标准限量滥用食品添加剂的问题;六是严厉打击在保健食品中违法添加药物,查处违规经营保健食品和伪造、冒用保健食品标签标识的行为,严查以公益讲座、免费体检、学术交流、会展销售等形式销售假冒伪劣保健食品的行为,规范委托加工行为。
五、标本兼治、立足之本,切实推进餐饮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建设。
推进餐饮食品安全供应网络建设,选择有合法资质的主体企业(市场、基地)开展餐饮食品原料集中配送,并协调有关监管部门落实规范化管理措施,确保米、面、油、醋、肉、菜等大宗食品全部实现配送,做到原料采购来路可追溯,质量问题有着落。大力推进餐饮服务量化分级管理,确保县城以上餐饮服务单位和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全部实行量化分级管理。根据餐饮服务经营者的业态,实施市、县、乡、村分类管理、分类指导。制定《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管理实施办法(试行)》,推行餐饮食品经营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切实做好经营企业信用信息的收集记载。坚持年度诚信等级评定制度,将等级评定结果通过各种形式予以通报,褒奖守信、惩戒失信,对严重失信单位列入监管黑名单,有针对性地加大监管频次,促使企业把诚实守信落实到经营的全过程。加强与“三员”的联系,利用“三员”双月报告的相关信息,及时处置餐饮食品安全问题。广泛宣传投诉举报电话,落实举报必查、查实奖励制度,充分借助社会力量,切实加强餐饮食品安全监管。
六、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应急防范,推进建立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积极推进食品安全应急体系建设,在相关职能调整后,及时制定市级餐饮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各县(区)要进一步细化措施,建立健全县(区)级餐饮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畅通信息收集渠道,按照相关要求报告餐饮食品安全事故信息,确保一旦发生事故,积极应对,妥善处置。要加强对餐饮服务重点区域、重点品种、重点单位的风险监测。强化重大活动和节庆餐饮食品安全保障,全力防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针对餐饮食品安全面宽量大、监管力量不足、存在监管盲点的问题,要按照现行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总体要求,在当地政府和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的统一组织、协调下,进一步强化餐饮食品监管工作中的协调和配合,特别要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加强部门协作,靠实行业管理责任,形成监管合力,确保各项监管工作任务的有效推进落实,真正形成紧密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为加强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范网络餐饮服务经营行为,保证餐饮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2017年9月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11月6日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局长签署第36号令并公布,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此前2016年食药总局也曾了《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提到“只有取得许可证的实体餐饮店才能在网上接受订餐,没有实体店的不能在网上销售餐饮产品,餐饮企业必须保证在网上销售的餐饮产品与在实体店销售的餐饮产品质量是一致的”。
此前,北京市食药监局也明确表示,回家吃饭、丫米厨房、吃几顿等私厨模式涉嫌违规之后,小e管饭、妈妈的菜等大批私厨平台相继停止运营。
二、行业数据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100EC.CN)的《2017年(上)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以美团外卖、饿了么为代表的中国在线餐饮外卖市场交易规模约906亿元,相比2016年下半年的1021亿元减少了11.26%。2017年上半年中国在线餐饮外卖市场交易规模虽然较上半年有所下降,但2017年整体交易规模仍呈上升趋势,预计突破2000亿元。
但另据中国电子商务投诉与维权公共服务平台全年受理的大数据表明:去哪儿20.65%、飞猪19.93%、美团14.72%、饿了么10.05%、携程8.62%、摩拜单车7.54%、百度糯米6.10%、易到用车3.23%、大众点评2.33%、同程旅游1.44%、蚂蜂窝1.08%、途牛旅游0.90%、艺龙旅行0.90%、阿卡索外教网0.90%、百度快行0.54%、发现旅行0.18%、穷游网0.18%、百合网0.18%、洗衣邦0.18%、滴滴出行0.18%,成为“2017年(上)全国TOP20热点被投诉生活服务电商”。 其中外卖服务平台成为生活服务电商投诉“重灾区”,其主要存在问题有配送延迟、订单取消、退款迟缓、服务质量差、售后无人、无法退单、食品安全问题、支付系统瘫痪等。
此外,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6年度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显示,目前除了在线外卖模式外,网络餐饮服务还有近年热门的私厨类共享,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模式。
模式一:“私厨+配送”类,似于O2O外卖的模式。家庭主妇(煮夫)们先申请成为私厨,然后在平台上创建自己的店铺和菜单。用户在私厨店铺里点菜下单后,再由平台或物流公司完成配送。目前做的比较好的有 “觅食”、“回家吃饭”、“丫米厨房”、“妈妈味道”等。
模式二:“家厨+堂食”。该模式类似于“家宴”,私厨们在平台上美食邀约,列出美食清单、预约时间和人均单价等,用户如果对美食感兴趣,则可以报名组团入局。典型的产品有“我有饭”、 “隐食家”等。
模式三:美食菜谱类社区。这个模式虽然目前还没有切入该市场,但却不可小觑,典型的产品包括“下厨房”、“豆果美食”、“味库”等。
三、专家点评
对于《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正式施行,长期关注电商行业发展的国内知名电商研究机构、互联网+智库——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100EC.CN)特发表本热点电商快评,供参考。
解读一:网络餐饮服务存在的四大问题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电商部助理分析师陈礼腾表示,网络餐饮服务的出现促进了餐饮业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责任落实问题。由于之前对入网餐饮服务未进行明确的责任落实,造成出现问题无法明确第一责任方,导致监管乏力。
二是食品安全问题。由于部分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不高、加上经营管理水平有限、经营条件较简陋,食品安全存在隐患。
三是信息安全问题。与传统餐饮服务相比,网络餐饮服务营主体和经营环节增加,涉及信息、第三方平台、餐食配送等,对于用户的信息安全管理未进行明确规范,极易造成用户信息泄露。
四是监管问题。由于网络餐饮的虚拟性和跨地域等特点,实际上对于餐饮监管存在取证困难、时效性差等多方面阻力。
陈礼腾指出,随着《办法》的正式落地,用户的消费安全越来越有保障。此外《办法》明确了责任与义务,未来对网络餐饮的监管将更加高效,且有法可依。
解读二:《办法》体现三大亮点
陈礼腾表示,《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呈现三大亮点。
亮点一:线上线下一致,外卖平台须有实体店。《办法》指出,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具有实体经营门店并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并按照食品经营许可证载明的主体业态、经营项目从事经营活动,不得超范围经营。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在自己的加工操作区内加工食品,不得将订单委托其他食品经营者加工制作。网络销售的餐饮食品应当与实体店销售的餐饮食品质量安全保持一致。
亮点二:对送餐人员和送餐过程进行规范。《办法》规定,送餐人员应当保持个人卫生,使用安全、无害的配送容器,保证配送过程食品不受污染。送餐单位要加强对送餐人员的培训和管理。配送有保鲜、保温、冷藏或冷冻等特殊要求食品的,要采取能保证食品安全的保存、配送措施。
亮点三:对小餐饮从事网络餐饮服务进行明确。《办法》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对小餐饮网络经营作出规定的,按照其规定执行。《办法》对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查处未作规定的,按照《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执行。
解读三:网络餐饮行业迎来品质发展
陈礼腾认为网络餐饮行业将迎来以下三大发展趋势。
1、外卖与科技结合解决痛点。对于外卖平台来说,人工配送所带来的成本是不可忽视的。随着办法的实施,监管日益趋严,要想获得更好地发展就必须在技术上进行革新。在未来的配送调度中,类似于百度外卖所使用的人工智能调度算法将成为标配。外卖与硬件、与物联网技术,与人工智能,会有很多结合点。
为深入贯彻落实《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商务厅等部门江西省开展餐饮消费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赣府厅字〔2018〕43号)文件精神,扎实有效开展全县餐饮消费市场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规范全县餐饮消费领域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权益,改善餐饮消费环境,促进餐饮业健康发展,推动城市文明进步,根据《餐饮业经营管理办法(试行)》《江西省食品安全办等20部门关于江西省提升餐饮业质量安全水平》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按照“全面整治、源头控制、综合执法”的原则,采取“上下联动、分步实施”的方法,在全县开展餐饮消费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力争通过2个月时间,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餐饮消费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餐饮消费市场秩序监管,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提升全县餐饮消费市场环境长效管理水平,引导和促进餐饮业健康稳定发展。
二、整治对象
此次专项整治行动的范围主要包括向消费者提供餐饮服务的各类场所,重点是宾馆、酒店、饭店和餐饮连锁企业等。
三、整治重点
(一)收取包厢费、开瓶费、餐具消毒费等不合理费用。(责任单位: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
(二)未按规定明码标价、标价外加价或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等价格违法行为。(责任单位:县发改委)
(三)未经食品经营许可或超许可范围从事餐饮经营的违法行为;经营中使用非食用物质、有毒有害物质、腐烂变质、超保质期等不合格食品原料行为;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使用未经检验检疫或检验检疫不合格的肉类及制品行为;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餐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容器清洗消毒不合格行为等。(责任单位: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四)设置最低消费的违规行为。(责任单位:县商务局)
四、工作步骤
此次专项整治行动为期2个月,分三个阶段推进:
(一)排查摸底和动员部署阶段(2018年6月下旬前):各成员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充分动员、明确责任、细化措施,全面排查餐饮消费领域存在的扰乱市场秩序、损害消费者权益的各类突出问题,摸清各类餐饮企业经营状况等基本信息,建立健全工作基础台账,摸排梳理工作线索,建立整治工作“对账单”,逐类、逐条明确整治措施,确保有的放矢地开展餐饮消费市场清理整顿工作。各成员单位要制定统一的整治标准和分类管理办法,建立县级部门联动机制,完善整治措施。要根据以往工作中掌握的线索或群众举报组织力量“边排查边打击”,在餐饮消费领域提前形成高压整治态势。
(二)集中整治阶段(2018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各成员单位按照具体实施方案的要求和职责分工,针对突出问题和隐患漏洞,滚动开展打击整治,强化拉网式检查治理,严格落实日常监管举措,集中打击处理一批违法违规行为,集中取缔一批违法违规经营场所,持续营造严管、严整、严打各类扰乱餐饮消费市场秩序、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的高压严打态势。健全完善群众举报、投诉流转、解决处理、舆情监测、舆论导控等工作机制,推动建立餐饮消费市场管理常态长效机制。
(三)总结提升阶段(2018年7月下旬):各成员单位在餐饮整治工作基本结束后,及时总结经验,针对专项整治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改进措施,建立完善责任落实机制和动态监管机制,做到纠建并举、标本兼治,巩固整治成果,切实营造安全、放心、公平、便利的市场消费环境,引导和促进餐饮业健康有序发展。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餐饮消费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并对专项整治工作提出明确目标和要求。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这项整治行动,成立以刘沛芳副县长为组长,县商务局、县发改委、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全县餐饮消费市场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商务局,负责日常工作,各成员单位要确定一名工作人员任联络员,具体负责餐饮消费市场专项整治工作联系。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对专项整治工作的领导,并尽快安排部署。
(二)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监管职责,明确细化检查整治标准,量化分解工作目标,主动强化各项管理、整治措施,对餐饮消费领域存在的一般性问题、受理的群众举报线索,要按照职责分工及时处理;对重大、疑难问题或重要的举报线索,领导小组建立牵头查处责任制,根据问题性质、规模,确定办理牵头单位和成员单位,限期办结。
(三)加大力度,严格执法。加强对餐饮企业的监督管理,保持对无证照经营、超范围经营违法行为的高压打击态势,对无证照经营要先指导规范,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改提升,对逾期整改不达标的要坚决予以取缔。对收取包厢费、开瓶费、餐具消毒费等不合理费用;对未按规定明码标价、标价外加价或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等违法行为,联合执法队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同时,加大对各类危害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消除安全隐患,营造一个安全、有序的消费环境,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四)形成合力,长效管控。各成员单位要加强沟通协调,建立配合联动机制和监督检查机制,切实形成打击合力。进一步加强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以自律机制、监控机制和查处机制为重点的长效机制,使整治与规范、监管与自律有效结合,推动建立餐饮消费市场监管常态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