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程管理思路

工程管理思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程管理思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工程管理思路

工程管理思路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力工程管理;强化思路;改进措施

引言

在电力行业发展历程中,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工作一直是重点。其不止可以直观地反映出电力工程建设成本,影响到电力企业的基本运行状况和经济效益,更深层次地讲,还会对电价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电力工程建设项目意义重大,与每个人的生产、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电力工程管理工作随着科技进步与时展,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其发展程度还远远跟不上电力工程建设速度,因此,电力企业需要采取对应的措施来对其进行改进,强化思路[1]。

1电力工程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不足

电力工程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不足:

1.1在工作中没有健全的监管机制支撑

我国的大部分电力企业都是以国家任务为主,配合国家经济发展规划。因为电力企业多属于国企,国企的企业机制涉及方面较广,所以,某些细节管理方面,就很容易被忽视。企业在管理中,使用权的数次转移也导致了监管机构功能发挥不全,使得相关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在无效监管的情况下产生下滑现象[2]。

1.2并不合理的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流程

业务部、工程管理部、工程的财务部是电力工程相关的部门。在整个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企业的工程管理部、业务部、工程财务部都各司其职。但它们不是完全独立的,在工程进行的过程中,各个部门都会出现交叉工作交接现象。按照流程,在施工完毕后,应进行验收,并应及时组织施工单位进行详细的工程决算工作。在决算完成后,要经过层层审核并确认无误后,才进行尾款的结清工作。在诸多的环节中,实际工作情况更为复杂多变,其中的违规操作、违法操作更是层出不穷。

1.3从事电力工程管理的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这种竞争越演愈烈。在电力工程管理工作中,其工作人员素质并未随之提升,这也是一个电力企业工程管理提升不到位的一个制约因素。由于电力企业内部机制,新进员工都是从一线干起,所以大部分的管理人员都是从一线提拔起来的,那么他们对实际工作中的具体生产和应用能力都很强,熟悉各个基层工作环节。但在管理层面,他们就相对的缺乏了管理大型工程的经验,只是传承了老领导的传统工作理念,没有知识的更新,对于现代电力工程管理工作就显得不是那么适应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管理效果也差强人意[3]。

2针对电力工程管理工作不足之处的几点改进措施

为适应现代电力事业的发展,必须对电力工程管理的不足之处采取改进措施,强化其工作思路。

2.1电力企业应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并完善相关制度

电力企业应对实际操作与电力工程的施工流程进行调整,将规章制度落实到位,才能保证整体工程的顺利进行。只有电力企业对工程管理工作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将规章制度完善并将监管机制合理建立健全,才能从根本上提升电力工程管理水平,进而保障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电力企业除了在规章制度等方面下功夫,还应在加强工作人员意识培养上提升关注度。任何的工程都离不开人的因素,只有将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升到一个高度,让其具备良好的精品工程意识、成本控制意识及团队合作意识才能更好地完成电力工程建设。

2.2电力企业应明确电力工程管理的强化思路

做好提升电力工程管理工作,要首先明确改进的方向与思路,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1)确保工程文件层层审阅,最终文本归档。在招标工作完成之后,所有涉及到电力工程项目的内容和其中的细节都要全部上报。相关技术部门应对工程施工图纸等展开认真核对。财务部门应就工程预算细致展开工作。所有相关工程文件都应以文本形式归档保存,方便日后查阅。(2)加强团队合作,提升整体效率效果。作为一个工程整体,其中涉及到的各个部门虽各司其职,但也应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才能保证电力工程顺利进行。例如:工程技术部门对电力工程所需的相关设备和材料总量进行确定,财务部门与其配合,帮助技术部门制定出最科学合理的物资采购方案,争取成本最小,利润最大。二者还可以互相监督,互问互查,发现问题及时协商并加以纠正,避免出现更大的漏洞。通过对细节方面的深入研究,强化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思路,制定具体改进措施,才能更好的保障电力工程的安全进行。

2.3电力企业应提升管理人员整体素质

“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应深入到电力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在电力工程管理工作中尤为重要。想要提升电力建设工程的整体质量,离不开高素质的工程管理人员。电力工程施工企业应提升其中关联的人员素质。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管理技能、相关建设知识等各种相关知识,以使其在工程开展的全过程都能高水平发挥作用,进而提升工程质量。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实现电力行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电力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升电力工程涉及到的各方各面各部门的意识,从根本上提高对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重视程度。在电力工程管理的实际工作中,需要各个部门相互配合、有序运转才能使得整个项目可以顺利进行。在电力工程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管理工作作用,积极发现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及时的改进与处理。

参考文献:

[1]杨宜冰.电力工程管理的强化措施与流程改进[J].企业技术开发,2014(09):142-143.

[2]次仁桑布.电力工程管理的强化思路与流程改进方式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01):120-121.

工程管理思路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现代公路;工程管理;创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TL372+.3 文献标识码:A

公路工程管理是现代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一个缩影。公路工程管理主要应用于投资规模巨大、建设主体关系复杂、工程建设时间紧张和工程建设资源较为有限的一次性工程任务的管理;作为现代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一个缩影。

笔者长期工作在公路工程管理的一线,对现代公路工程管理的发展现状具有深入的了解,继而可以结合自身的公路工程管理的经验进行管理思考,因而结合就目前现代公路工程管理创新思路进行思考,在公路工程管理资源整合与模式创新方面;实施立体化的风险管理、制定严密风险管理措施方面;加强网络信息化技术应用、实现公路工程管理网络信息化技术建构方面;以及加强综合管理控制与项目评价创新,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方面等提出了一点思考与建议。

一、公路工程管理资源整合与模式创新

科学的公路工程管理形式是工程建设过程中在现有的管理资源和管理环境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先导与整合手段,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效整合,从而实现公路工程管理效益的最大化的管理模式创新思路,其中良好的合作关系、系统重组运行机制、集成化的管理模式都是公路工程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特征。这种公路工程管理形式是在相互信任协作的基础之上,以相应的资源共享机制与合作协议作为连接手段,进而签订相应的合作协议作为运作基础,共同实现公路工程管理效能的最大化[]。

诸如:在济南大型公路建设项目中,多个方面对现有的公路工程管理模式创新,进行管理资源的整合,按照优势互补、管理资源共享的基本要求,将三方不同层次、不同资质、不同专业领域已经不同的工作经验的公路工程管理资源和人员进行整体整合,建立全新合作模式下的公路工程管理部门。在这种创新公路工程管理模式的指引下,合作模式下的公路工程管理部门不仅具有综合的管理资质,多元化的管理人才,以及更加高效的运行工作模式,从而可以为工程建设提供更加优秀的管理服务。正是在这种创新管理模式的基础之上,公路工程管理的效能更好的发挥出来:济南花都国际城建设项目于当年获得山东省建筑示范奖;项目工期提前7个月实现验收交工;管理成本降低30%;项目整体收益提高9.7%;此外,大大缓解了因为工程建设对济南市区交通运输、城市环境所带来的压力。

二、立体化的风险管理

广泛风险是现代工程建设的重要特征。现代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风险形式主要有:“技术风险、经济风险、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等各种风险,使预期目标难以达到,还可能造成项目失败,甚至带来巨大损失。”[]现代公路工程管理决不可忽视工程建设风险的存在,同时也无法回避风险存在的可能性。因而,我们在现代管理实践中必须做到:正确认识和识别工程中所存在的风险,对于公路工程管理中要加强风险管理,制定科学的风险监控运行机制,形成立体化的风险管理体制,争取将风险降低到最低。

立体化的风险管理体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根据目前工程项目整体情况进行工程风险的全面认知,对工程风险的存在类型、工程风险的出现频率、工程风险的影响概率以及影响度进行整体分析,而后修订成为工程风险表,是全体公路工程管理人员能够对工程所可能形成的风险具有深刻的认识,继而在管理实践活动中去尽可能地化解与规避。

其次,在现有的过程风险表的基础之上,根据工程风险的存在类型、工程风险的出现频率、工程风险的影响概率以及影响度等内容进行专业评估、逐条分析,而后给出风险关键、监控、降低的管理措施,形成系统化风险管理机制,有效地回避、缓解风险,直至将工程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最后,在以上基础之上,对工程风险进行统筹管理,从而确定出工程风险管理时间表,包含风险的评估、应对与防范、日常检查与风险管理总结等多个项目,通过严谨、科学的管理措施制定,实现工程立体化风险管理的目标。工程风险管理时间表将成为整个工程风险管控的纲领性文件,公路工程管理人员按照时间表严格进行立体化的风险管控,而后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下进行风险监测与总结,同时还有加强一些重点部位与重点部门的风险管理,将工程风险有效地降低。

三、公路工程管理的信息化与网络化

公路工程管理的信息化与网络化是现代公路工程管理在信息化环境下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适应新形势下公路工程管理发展的重要举措。公路工程管理的信息化与网络化主要是将信息化。网络化的管理手段纳入到公路工程管理体系中来,使得现代公路工程管理更加完整、高效与准确。现代公路工程管理中的信息化与网络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基于工程数据储存的信息管理建设,就是充分发挥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强大存储能力,将涉及工程建设的各项数据进行及时、准确、完整的收集与处理,形成公路工程管理的信息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

其次,在掌握了大量的公路工程管理数据信息之后,要进行准确、及时的分类处理,为整个工程建设提供详细的信息数据保证,整个时候就需要进一步利用计算机系统的数据传输优势,利用优良的网络传输环境,将工程建设所需要的各项数据信息进行及时地交互传递。

最后,在实现了公路工程管理数据信息存储与传递系统建构之后,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资源整合与架构管理,可以建立信息化程度更高的“公路工程管理协作系统”,从而实现工程数据采集、存储、处理、传递、应用的系统化管理创新模式。这种“公路工程管理协作系统”的基本概述为:公路工程管理的各管理主体在整体的管理领域之内对信息使用的权限进行调配与使用,通过我们的传递系统进行数据的权限范围内的操作。与此同时,可以将项目的进展、整体规划等不信息向社会提供公开浏览的服务。公路工程管理人员可以依托这一系统在任何一个网络节点上进行管理工作,诸如:工程设计管理、工程进度管理、工程资金使用规模管理、规程项目评价机制使用、工程风险监测、工程质量管理等,还有日常的公路工程管理服务,像涉及工程人员的通讯联络方式、电子邮件、工程企业官方网站以及论坛和微博、还有视频会议等诸多管理应用管理功能,不仅方便公路工程管理同时还有效地解决了日益复杂、规模较大的工程建设的协作问题。

3.4项目评价创新

工程管理思路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造价控制管理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水利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直接影响投资者效益,所以水利工程造价管理关系到水利产业发展在未来的各行业竞争中能否占据了市场继续向前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水利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意义 

水利工程造价的控制是一项动态的、系统的工程,它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水利工程造价是一个从粗到细、由浅到深的动态过程,各阶段形成的造价之间的关系是前者制约后者、后者补充前者。水利工程造价的控制不仅仅是防止工程造价成本突破投资限额,更在于要加强参建各单位的管理,使建设、设计、施工等单位的人力、物力、财力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做好水利工程造价的控制,对保证和加速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水利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1、工程造价管理制度不完善和依据不完备 

项目施工管理中往往是项目经理一个人的意见,因为没有完整可行的成本管理制度,对项目经理、各业务部门主管和管理人员的责、权、利进行很好的权衡。如约束和激励不能很好的进行统筹。很多项目部常常将成本控制简单的归到合同部门或财会部门,这两个部门只是成本控制的组织者而不是主体。如果不改变这样的观点形成完善的成本控制管理体系,产品成本的合理控制要依据一定的标准来进行。通常由于工程结构、规模和施工环境各不相同,各工程成本之间缺乏可比性。因而,如何针对单体工程项目制定出可操作的工程成本控制依据十分关键。很多施工企业对于工程目标成本的制定过于简单化和表面化,甚至有些施工企业只是简单地按照经验工程成本降低率确定一个目标成本,而忽略了该工程的现场环境以及施工条件和工期的要求。在项目成本管理措施方面,只有简单的规章制度,这样的目标成本由于没有和实际施工程序结合起来,可操作性差,起不到控制作用,更无法分析出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使得目标成本永远停留在口号上。 

2、水利工程造价失控现象常有出现

2.1 建设单位缺乏责任心与风险意识

一些建设单位缺乏责任心和风险意识,不能合理地决策工程建设,对预算工程项目的建设成本与效益也不能科学地规划。有的为了申请同意甚至在对项目可行性分析的过程中弄虚作假,忽视工程的时效性。

2.2 设计方案不合理

一部分设计单位设计出来的方案粗略,实用性较低,他们在设计水利工程时,常常忽视设计各个阶段的造价指标,有的设计追求新型和新颖性的方案,而不考虑方案的实用性和安全系数,导致部分水利工程的寿命不长,但是成本和投资却很高。

2.3 造价管理单位的职能没有落到实处

有的造价监理公司或咨询公司的顾问和工作人员没有达到职位所要求素质和能力标准,导致造价管理单位的作用和职能并没有真正发挥出来。一些造价管理咨询机构常在社会上招聘临时人员挂靠,这些人员欠缺实践经验,遇到风险不会主动规避,不能有效控制造价失控现状,有的甚至与施工方和建设单位串通一起谋私利,让水利工程投资失控现象更严重。

三、水利工程管理中造价控制管理思路

1、提高全员成本意识 

职能部门负责人对项目专业人员负有组织调配、业务指导和管理的责任;横向,项目经理对参加项目的专业人才均负有领导责任,并按项目实施的要求进行有效地组织协调,为项目目标的实现共同配合工作。加强成本管理,在工作中提高广大职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增强成本观念,贯彻技术与经济结合、生产与管理并重原则,向全体职工进行成本意识的宣传教育,培养全员成本意识,变少数人的成本管理为全员的参与和管理,努力在职工行为规范中引入内在约束与激励机制。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组织结构应根据相关理论,坚持组织行为的原则,相应机构设置科学、合理,同时,由于水利建设企业的产品是大坝和电厂结构、基于组织和行业特性,专业化协作程度和经营效益。机构设置也应该根据建设工程的特点和施工单位,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提高工作效率和社会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 正确处理管理水平和控制的关系。

2、做好施工组织设计 

就一个工程而言,质量、工期和效益是矛盾的统一体,缺一不可。质量是前提,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可持续发展,立于不败之地的决定因素,但工期和效益也不可偏废。如果只为了刻意追求质量,不顾及工期和效益,企业也会因缺少盈利资金的追加致使发展后劲不足,最终导致萎缩和破产。因此在制定在一个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时,要进行科学的可行性和经济分析, 即要首先做到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预测与计划, 为以后的有效控制做好前提保障。根据我单位的施工经验,在以往的施工方案中,只是侧重于好和快,对于省就顾及不足,往往不惜代价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加大了成本,造成了浪费。编制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制定一套科学的施工技术方案,使质量与效益达到最佳平衡点,是实现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必要条件。 

3、做好工程直接费用的有效控制 

工程直接费用主要是指项目成本形成过程中直接构成工程实体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 

3.1 材料费控制

材料的成本控制可从两个方面入手,即用量控制和材料价格控制。重点放在通量控制上。

3.1.1 在合理使用条件下,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各班组只能在规定限额内分批领用,如超出限额领料,要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3.1.2 严格控制进料,购料一定要严格办理验收交接手续。对经检验不合格或在运输过程中损坏的材料,应立即与供货方办理更换或退货手续,以免埋下质量隐患。

3.1.3 加强现场管理,材料进场后应妥善堆放保管,避免二次倒运和损失浪费。

3.1.4实行材料领用责任制,专料专用,包干控制的方法。 

3.2 人工费控制

3.2.1 根据劳动定额计算出定额用工量,并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及零星用工按一定比例进行包干控制,防止人工费超出指标,做到节奖超罚。

3.2.2 提高生产工人的技术水平和班组的组织管理水平,根据施工进度、技术要求,合理搭配各工种工人的数量,减少和避免无效劳动,减少工时浪费。

3.2.3 采取一切办法积极提高劳动生产率。 

3.3 机械费的控制

3.3.1 严格控制机械使用费的支出。

3.3.2 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的内部合理调度。

3.3.3 如自有机械设备不能满足施工要求,在工程造价信息公布的价格标准和机械台班定额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市场行情,确定合理的机械租赁价格。

3.3.4 严格执行机械的保养程序,减少不必要的修理费。

3.3.5 配备技术素质高的机械手,开展机械设备责任制,把油耗和人为损失降到最低点,提高台班出勤率。

3.3.6 成立设备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设备调度、检查、维修、评估等具体事宜。

3.3.7 对主要部件及其保养情况建立档案,便于尽早发现问题,分清责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4、从质量、工期、安全中要效益 

施工企业为了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确保与业主的合同条款中的承诺得以实现,要有效的对“三大目标”进行控制,即合理地处理好成本目标、工期目标、质量目标。而安全控制又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企业的生命。所以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质量、工期、安全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出发点,是企业发展的支撑点。

 结束语

总之,工程造价的控制管理,它贯穿于建设项目的全过程,任何一个阶段没有把握好,都可能造成项目工程造价的提高。因此,做好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工程造价的控制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工程管理思路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 控制管理 全过程 项目阶段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b)-0149-02

1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概述

从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基本原理上来看;所谓控制就是指行为主体为保证在变化的条件下实现其目标,按照事先拟定的计划和标准,通过采用各种方法,对被控对象实施中发生的各种实际值与计划值进行对比、检查、监督、引导和纠正的过程。对于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要立足于事先控制,即主动控制,以尽可能地减少以至避免目标值与实际值的偏离,也就是说,我们的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不仅要反映投资决策,反映设计、发包和施工,被动地控制建筑工程造价,更要主动地影响投资决策,影响设计、发包和施工,主动地控制建筑工程造价。还要指出,要有效地控制建筑工程造价,应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与信息管理等多方面采取措施,但是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是控制建筑工程造价最为有效的手段。长期以来,在我国建筑工程建设领域,技术与经济相分离,难以有效地控制建筑工程造价。为此,要尽快改变这种现状,以提高效益为目的、要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正确处理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两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力求在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经济合理,在经济合理基础上的技术先进,把控制建筑工程造价观念渗透到各项设计和施工措施中去。

2 有效控制建筑工程造价的三个原则

2.1 以设计阶段为重点的建设全过程造价控制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但必须重点突出。很显然,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在于施工前的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而在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控制建筑工程造价的关键就在于设计。

2.2 动态地、主动地控制建筑工程造价

自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人们将系统论和控制论用于项目管理后,将“控制”立足于实现主动地采取决策措施,以尽可能减少目标值与实际值的偏离。这是主动的、积极的控制方法,因此被称为动态控制。也就是说,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不仅要反映设计、发包和施工,被动地控制建筑工程造价,更要能动地影响投资决策,影响设计、发包和施工,主动地控制建筑工程造价。

2.3 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是控制建筑工程造价的有效手段

要有效控制建筑工程造价,应从组织、技术、经济等多方面采取措施。从组织上采取的措施,包括明确项目组织结构,明确造价控制者极其任务,明确管理职能分工;从技术上采取措施,包括总体设计多方案选择,严格审查和监督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深入技术领域研究节约投资的可能;从经济上采取措施,包括动态地比较造价的目标值和实际值,严格审核各项费用支出,采取对节约投资的奖励措施等。

3 按项目阶段进行全过程造价控制

按经济规律,根据市场,利用科学管理方法和手段,合理确定建筑工程造价和有效地控制造价是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目标。建筑工程造价合理控制就是在建设程序的各个阶段合理确定投资估算、概算造价、承包合同价、结算价、竣工结算价。(图1)

3.1 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要素

一个项目的建设可分为项目决策、项目设计和项目施工等阶段。项目投资决策是指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对不同建设方案进行比较、选择以及对拟建项目的技术经济问题作出判断和决定的过程。它的实质是选择最佳的投资方案。在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建筑工程造价习惯上称为投资估算。

(1)选择合理的建筑工程造价计价方法。

选择合理的建筑工程造价计价方法是提高建筑工程造价精度的关键因素之一。第一,必须收集尽可能多的已建类似项目的建筑工程造价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整理以及己建类似项目的建筑工程特点、工艺特点、技术水平的程度进行描述。第二,对拟建项目和己建项目进行比较、分析。重点是建筑建筑工程的结构、地质地形条件、工艺选择及工艺水平以及设备选型等。第三,根据以上分析确定建筑工程造价的计价方法。如:当拟建项目和已建项目生产能力相差不大、建筑结构形式相似、生产工艺相近时可考虑采用生产能力指数法计算。第四,计算方法确定后应重点对计算中所取的参数进行比较细致的测算。

(2)决策阶段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过程。

决策阶段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模型不同于传统的控制模型,其主要问题表现在没有界限清楚一致的标准。决策阶段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目的不在于控制建筑工程造价数的多少,而在于控制项目投资效益的好坏。即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目标是动态的,它以满足获得最大效益为目标。

3.2 设计阶段建筑工程造价控制要素

(1)设计阶段是项目过程中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开发在规划设计阶段,对其建筑工程整个投资影响最大,可以达到80%以上,规划设计水平的优劣,对建筑工程实物的投资、建筑工程进度和建筑质量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只有在设计工作没有完成,设计图纸未交付使用之前把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第一关,才能为总体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打好基础。有资料研究表明:在初步设计阶段,影响建筑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75%~85%;在技术设计阶段,影响建筑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35%~75%;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影响建筑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25%~35%;而到了建筑工程实施阶段,影响建筑工程投资的可能性已经只有5%~25%。

由此看来,控制建筑工程造价的关键在于设计阶段。由于施工阶段是“按图施工”,在施工阶段所进行的投资控制并不是控制建筑工程成本,而是控制施工中可能增加的新的建筑工程费用,实际决定建筑工程项目投资多少,在设计阶段就已确定。所以无论从造价管理系统环节看,还是从投资利用,投资控制方面看,设计阶段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不但必要而且很重要。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利用价值建筑工程对设计方案进行经济比较,对不合理的设计提出意见,从而达到控制造价,节约投资的目的。

(2)设计阶段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主要措施。

①设计招标制度的推行。

设计招标制度的推行为开发企业在规划设计阶段提高设计质量,进行投资控制提供了契机。在设计招标过程中,开发企业就有权对投标方案的合理性、经济性进行评估和比较。在满足设计任务书的要求下,把设计的经济性也纳入评标条件。当前,一般评标所邀请的多为建筑工程方面的专家,而懂建筑专业的经济师却很少参与,这就容易造成评标质量的偏差。所以,在确定中标方案后,开发企业仍有必要汇集开发、预算、建筑工程管理和营销部门的专业人员,共同对中标方案再次提出优化意见,进一步提高设计的经济性和合理性。

②实施限额设计。

所谓限额设计,就是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和投资估算来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同时各专业在保证达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严格控制技术和施工图设计的不合理变更,保证总投资额不被突破。限额设计并不是一味地考虑节约投资,也决不是简单地将投资砍一刀,而是包含了尊重科学,尊重实际,实事求是,精心设计和保证设计科学性的实际内容。投资分解和建筑工程量控制是实行限额设计的有效途径和主要方法。“画了算”,变为“算着画”,时刻想着“笔下一条线,投资千千万”。

③改变设计取费办法,实行设计质量的奖罚制度。

现行的设计费计算方法,不论是按投资规模计价,还是按平方米收费,没有任何经济责任,不管建筑工程设计的质量好坏,不论投资超不超预算,甚至不管建设项目有没有实施,设计人员有没有到现场服务,只要出了图纸,就得给设计费。这种计费办法助长了设计单位只重视技术性,忽视科学性、经济性的观念。实际工作中经常会碰到设计过于保守或设计功能没有达到最优或在施工过程中随意变更,致使建筑工程造价居高不下和决算价大大超出原概算,对建筑业的正常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

因此,应对现行设计费的计费方法和审核办法进行改革,建立激励机制。试行在原设计计费的基础上,对因设计而节约投资,按节约部分给予提成奖励,因设计变更而增加投资也按增加部分扣除一定比例的设计费,实行优质优价的计费办法,这样将有利于激励设计人员精益求精地进行设计,加强设计人员的经济意识,时刻考虑如何降低造价,把控制建筑工程造价观念渗透到各项设计和施工技术措施之中。另一方面,对设计单位编制的概、预算实行送审后决算设计费的制度,对概预算编制项目不完整,估算指标不合理,没有进行限额设计,概预算超计划投资的责成设计单位重新编制;同时,设计费也预留一个百分数尾款,待建筑工程竣工后再结清最后的尾款,这样就可防止设计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不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的现象,同时迫使设计单位重视建设项目的投资控制,重视技术经济人员的工作。

④推行设计监理制度。

目前,政府主管部门一直未出台设计监理机制,方案设计、消防设计、煤气等审查部门各管一部分,不利于价格控制。虽然我国推行建设监理制,但设计的监理工作还未强制执行。让一部分有经验的监理人员参与到设计阶段来,在一些开发单位己经实施,并取得了效果。推行设计监理,从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就参与进去,协助开发商调研、考察、立项,论证方案的可行性并提出合理性建议。实行设计监理,可以减少设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缺陷与失误,提高设计质量,有效控制建筑工程价格。

3.3 招投标阶段的建筑工程造价控制要素

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是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重点部分。包括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建筑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招标。这里讲述的是施工阶段的招投标。

施工招标是指招标单位将确定的施工任务发包,鼓励施工企业投标竞争,从中选出技术能力强、管理水平高、信誉可靠且报价合理的承包单位,并以签订合同的方式约束双方在施工建筑工程中行为的经济活动。施工招标制是一种竞争机制,可缩短工期,降低建筑工程施工造价,提高建筑产品的质量,同时甲乙双方责任明确,可以充分发挥建筑安装施工企业专业化的施工优势,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促进和加强经济核算,改进企业经营方式,多快好省地完成建设任务。

(1)招标过程中,招标文件的编制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既是投标文件编制的依据,也是签订合同的重要的内容之一。投标文件必须对招标文件的实质性的要求和条件做出实质上的响应。任何对招标文件的实质性的偏离或保留都将视为废标。因此,招标文件的编制对于顺利完成招标过程,控制建筑工程造价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招标文件的技术标准、要求应在制定前与投标单位充分沟通,应明确、细致并具有通用性,保证各投标单位能够以经济、合理的方式满足招标要求。

(2)标底的合理确定:推行建筑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底作为评标的客观尺度,在招标投标中具有重要作用。尽管无标底评标技术己经应用到招标实践中去了,但无标底评标并不等于不编制标底,只是弱化了其作用,即不以标底作为判断报价合理性的唯一依据。标底对于业主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它预先明确了业主在招标建筑工程上的财务尺度。其次,标底是业主的建筑工程预期价格,也是业主控制造价的基本目标。总之,标底是业主编制的,能够反映业主期望和招标建筑工程实际的预期建筑工程造价。

3.4 施工阶段的建筑工程造价控制

施工阶段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最理想的目标是:质量好、工期短、造价低。但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三者的关系是互相影响、相互制约的,高质量和短工期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因此,施工阶段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目标是:在满足合理质量标准和保证计划工期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建筑工程造价。

3.5 后期的竣工结算控制

后期控制主要内容包括竣工结算的编制和竣工后费用的控制。建筑工程竣工结算是建筑工程造价合理确定的重要依据,无论施工单位还是业主都十分重视建筑工程价款的审计结算。建筑工程结算书由施工单位编制,经业主委托有资格的造价中介机构进行审查。

编制建筑工程结算不仅直接关系到建设方与施工方之间的利益关系,也关系到项目建筑工程造价的实际结果。建筑工程结算要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实事求是进行编制。实践证明,通过对建筑工程项目结算的审查,一般情况下,经审查的建筑工程结算较编制的建筑工程结算价款相差10%左右,有的高达20%,对控制投入节约资金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4 结语

本文汲取了作者多年来在工程建设部门的工作经验,总结了一套实用性、针对性很强的建筑工程全过程的造价管理要素,从微观上强调了全过程造价管理,全要素造价管理的必要性,为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刘三超.工程项目管理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2,9.

[2] 李品寿.浅议工程造价[J].中国市政工程,2002(8):55-58.

工程管理思路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数据库 测绘工程项目 管理 制度

中图分类号:G25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传统的管理方法中,基于纸质文档的手工管理方式已经满足不了测绘生产管理的需要。通过采用地理信息数据库技术对测绘工程项目的属性、时限、合同、产值、工日和项目空间位置信息等方面进行管理,通过结合地理信息技术,把传统的工程项目具体化、空间化,实现了测绘工程项目的查询、分类统计和分析,节省了管理成本,提高了管理的效率。

一、地理信息与数据库技术

1.1 地理信息

地理信息是指空间地理分布的有关信息,用它表示地表物体和环境固有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形、图像等的总称。在项目管理中,空间信息用该项目的位置信息点表示,同时还可以包含该项目的图像等其它信息。

1.2 Access数据库

Access数据库是Microsoft公司于1992年退出的以标准JET为引擎三维桌面型数据库系统,作为一种功能强大的MIS系统开发工具,由于有操作简单、界面友好、易学易用、接口灵活等特点,成为许多小型应用系统的首选数据库。

二、 测绘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2.1测绘工程质量保证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整个系统要求在科学的工作程序和管理程序的控制下运行,实时地采集各种关于质量的相关信息,并对于质量信息进行适当的判断、加工、储存、传送,最后以指令信息作为反馈加以输出。整个过程是通过对相关要素的监控,不断改善相关指标,以确保达到事先要求的质量目标。整个测绘工程质量保证体系由目标值系统、程序标准、工作标准,组织系统、管理点、信息管理、体系评价等要素构成。

2 .2测绘工程质量管理系统要素

质量管理系统的基本组成单元称为质量管理系统要素。按照 GB/T 19001-ISO9001标准的规定,质量管理系统是由四大过程要素组成的。这四大过程要素包括: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

三、测绘工程项目管理

3.1测绘工程项目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是对一个工程项目的进展过程进行规划、控制和监督,最优地实现工程项目的目标。一个测绘工程项目从准备到测绘成果交付使用,可划分为资料准备、技术设计、实地作业、质量检查、成果交付、工程费用结算等几个阶段,而在每个阶段中。项目管理人员所关心的主要问题是产品的质量、工作进度和工程费用。因此在每一项工作或阶段中考虑的往往是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的强调工作进度与工程款的支付问题。测绘工程项目的管理往往涉及到工作时限、质量控制、合同管理等方面。

3.2 测绘工程项目管理中要管理的数据类型分析

工程项目管理中,有许多各种各样的数据,包括项目的各方面的信息。

(1)根据数据的用途,可分为如下几种。

①供计算的数据,如:时限、工作量、工日、工程费用等;②供查询、分类的数据,如:委托单位、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项目位置、项目类别、质量等级等;③用于补充说明的数据,如:项目取消或延期的原因等。

(2)根据数据所表达信息的方式,又可以如下分类。

①用书面数字与文字的形式表示的数据如:预算书、合同文本、技术设计、各类单据等。②用图形表示的数据:测绘成果、效果图等。③这些数据集中在一起,就形成了数据库。

(3)工程项目数据库。

工程项目数据库是指对数据进行收集、分类、计算加工、制表等处理以后形成的有结构的数据的集合。在数据处理与信息管理软件系统中,绝大多数数据都是利用Microsotf Access数据库文件加以管理。

四、 测绘工程管理数据库的建立

4.1 属性数据库的建立

数据库结构由于项目管理中实行动态控制,就要求数据的收集必须及时、准确、完整。工程项目管理数据库中应该简洁、明了。建库可以按工程项目的进行,从招投标预算、施工准备。施工控制到结算分别整理各过程中的数据;也可以按数据代表信息分类,这样便于管理方便运用。

4.2 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空间数据库的建立通过采集该项目的空间信息,并与其它属性联系起来。

4.3 主要管理功能

项目相关信息的输入与管理、项目查询与统计、项目收费、工日的自动计算、工日的自动分配、各部门或班组的产值和工日、工作量等信息的统计查询、个人工日及参加项目等信息的统计查询等。由于项目相关信息不仅信息量大,而且缺乏规律性,因此,信息管理功能实现起来难度较大。

4.4信息的输入与修改

将每个项目的相关信息录入数据库中,信息输入的界面必须友好,输入的数据和信息必须准确而可靠,要能保证使用的效果,还能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地进行补充和修改。

4.5 信息查询功能

以项目查询为主,项目查询是指在数据库中搜索出满足用户指定的条件的全部项目并将查询结果显示给用户。项目信息项中的大多数信息都可以作为查询条件。

4.6 信息统计功能

该功能指按一定条件对各个项目的各种信息进行统计,包括项目数量、类别、产值、合同控制。还包括部门或个人工日和参加的项目、各类工作的工作量等。项目统计工作通过系统提供给用户的交互界面完成,查询结果以报表的形式提交给用户,为用户的生产管理和经营决策提供必需的信息。

五、完善测绘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制度

5.1进一步改进管理机制

测绘工程质量管理属于合乎逻辑的概念体系,对管理管理工作里的质量体系、质量控制、质量审核、质量方针、质量环、质量成本、质量计划等进行管理。消除质量环里一切阶段可能造成的不合格或者不满因素,来保证符合质量标准,以及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产品质量标准作为一个尺度,来测量产品质量的合格性,根据科学技术发展要求、经济适用性原则、生产技术水平高低来制定,当生产技术或者用户需求有变化时,也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5.2完善测绘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制度

具有甲级以及乙级资质的测绘单位,需要建立质量检查机构或者质量管理机构;对于丙级以及丁级资质的测绘单位需要配备专职质量检查人员或者质量管理人员。这些单位都需要根据国家在测绘工程质量管理方面的标准要求,进行全面地质量管理工作,对测绘工程质量体系进行完善和建立,自愿申请获取质量体系认证,基于世界各国的质量管理经验制定而来,它能够集中表现出目前先进的、科学的质量管理技术。随着全面质量体系控制理论的大力应用和快速发展,测绘管理中会充分采用测绘质量控制体系,即QMS,对内在的、外在竞争力进行强化、尤其在提高测绘产品质量方面,保障测绘产品的可靠性以及精确性。成立好的测绘品牌,提高自己在测绘市场中的优势。可以把全面质量管理当成成熟的管理理论对待,其实践已被广大社会组织验证过,得到了生产管理以及测绘管理的大力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