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司社会保险管理办法

公司社会保险管理办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司社会保险管理办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公司社会保险管理办法

公司社会保险管理办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社会保险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F842.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01

一、前言

国有企业通过加强社会保险的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提升整体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促进国有企业自身的良好经营和发展创造较好的前提条件。针对国有企业来说,在很大一部分上能够代表着我国的总体形象,加强社会保险管理工作,能够产生较为积极的社会影响。但是从当前国有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中的现实情况来看,其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到改项工作的具体实施效果,需要采取有效对策予以积极解决。

二、强化国有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国有企业加强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能够对国有企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进行全面充分的维护,从而推进社会劳动秩序走上公平公正的道路。第二,通过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国有企业能够对企业面对员工福利和保险方面的压力进行有效的缓解。国有企业需要对自身的员工提供较为充分的福利,并且为员工提供相应的保险,这样才能够保证对人才资源进行充分的优化配置,发挥人才的优势作用。但是从这方面来看,国有企业需要耗费较多的金额,来承担这方面的压力。通过加强社会保险管理工作,能够对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行有效增强,并提升企业的总体竞争实力。第三,社会保险管理工作是现代国有企业进行内部管理工作的突出部分,这对于企业内部经营的秩序进行良好的维持,创造出和谐的内部环境。第四,社会保险管理工作有助于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改革不仅涉及怨政府预算收支科目的债务预算、基金预算以及一般预算收支,更纳入了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收支以及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形成完整政府收支概念,顺清社会保险管理体制,构建一对一部门预算管理,实现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分类的及时、正确、全面反映政府收支活动,极为必要,促进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第五,社会保险属于我国财政分配,影响着我国公共资金的利用效率,缴纳保险费用由企业承担部分和个人承担部分,某种意义上减轻了我国利税。所以社会保险是政府管辖范畴,一旦保险基金存有缺口,那么政府将会有补缺的责任,对社会保险体制逐步完善,有助于国内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强化财政资金的实际效益。

三、当前国有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人员管理方面有待提升

国有企业在进行社会保险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进行充分的保护,同时还需要兼顾企业自身经营的利益,如果出现了偏颇,将会不利于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国有企业在实施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时候,因为人员管理方面存在着问题,是影响社会保险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管理团队的综合素质不够,对于相关和劳动者法律法规和企业自身经营制度之间的内容存在着理解上的偏差,这就会对社会保险管理的顺利进行造成一定的困难。同时社会保险管理的相关措施在具体的执行当中还会存在着一定的偏颇,影响到后续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实施效果。

2.缺乏社会保险管理的责任落实制度

针对国有企业社会保险管理的具体制度和相关措施,需要有具体的人员进行负责,而在当前缺乏相应的责任落实制度,这就导致当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出现相应的问题之后,没有具体的人员进行追责,影响到该项工作的执行力。当国有企业社会保险管理产生的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将会留下较为严重的影响。

3.档案管理方面有不安全的因素存在

国有企业针对自身的员工进行社会保险管理工作,需要以员工的个人档案作为重要的支撑,如果在档案管理环节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将会给后续实施具体的社会保险管理措施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当前很多国有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长期存在着一定管理安全的问题,不稳定因素的存在、数据信息的错误,将会导致社会保险管理工作没有良好的效果。

四、国有企业强化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措施

1.加强人员综合管理

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能逐渐提升国有企业社会保险管理的工作效率和水平。国有企业在进行人员综合管理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学习型的管理团队进行全面建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能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创建高素质的人才合作队伍,能够为开展各项社会保险管理工作提供优质人才。学习型的管理团队,不仅能够对当前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有效解决,还能够对市场变化的相关情况进行及时掌握,根据国家政策和企业经营发展的现实情况,及时调整自身社会保险管理的策略。

2.加强管理制度方面的建设工作

良好的制度,是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在社会保险管理方面也毫不例外。国有企业需要加强管理制度方面的建设工作,坚决落实责任制度,将各个工作的责任具体到各个部门和人员之中,这样能够有效提升社会保险管理各项制度的执行力,保证社会保险管理工作能够发挥出其真正的作用和价值。

3.对档案管理的办法进行不断创新

国有企业采用的传统档案管理办法具有一定的不安全因素,需要对其进行不断的创新。使用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的信息处理系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档案信息管理工作进行优化,提升工作效率,减轻工作人员的任务量。电子档案是国有企业进行档案管理工作时应该采用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之一。在使用电子档案进行管理的时候,需要注重对病毒、木马等恶意软件进行控制,同时将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进行充分结合,这样能够提升档案数据管理的安全性,同时还能够保证档案的真实准确性。

五、结束语

公司社会保险管理办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社保基金投资管理问题对策

一、社保基金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社会保障基金的规模日益扩大,如何加强投资管理使其保值增值,是现阶段必须解决的一大课题。笔者在实际工作中体会到现阶段社保基金运营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统筹层次不同,基金管理主体分散,影响了基金的存量规模,削弱了基金运营的规模效益。目前地方保险基金的统筹层次也不尽相同,中央和省属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实行了省级统筹,医疗、生育、工伤保险实行地市级统筹或县级统筹,统筹的层次还处在较低的水平。一些企业还建立了补充医疗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企业是补充保险基金的管理主体。这样的管理体制,使基金节余分散,管理难度增大。

2.基金管理制度的约束。在保险基金的管理上,前一时期,确实存在大量基金被挤占和挪用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严格限制了基金的投资渠道,只允许投资国债和银行定期存款。在资本市场发育的初期,防范风险的能力较小,对社保基金的投资范围作出限制是必要的,但是不应当成为一个长期的政策选择。就目前讲,只有国家级社会保险基金有投资管理的办法,详细规定了投资的渠道和管理方法,地方结余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还没有打开。

3.基金运营不规范。社会保险基金运营主体的非专业性以及过多的行政干预导致基金运营的低效率、高风险并存。从目前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机构设置来看,社会保险的事务性管理和基金的运营都是由政府组建的事业性机构即社会保险管理局(中心)来管理,其管理模式是政府行政命令式的管理,而非市场指导下的商业化运作,这使基金在运营过程中存在很大弊病。

二、目前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1.国家应尽快制定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办法,依法管理和规范基金投资。尽管有中央管理的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但还不是全部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办法,对其他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还是空白。社保基金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需要以立法的形式加以保证。因此,应尽快对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立法,依法管理基金的投资,财务风险的防范都应制度化、法制化,使社会保险基金在运行过程中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防止出现管理混乱的现象,给国家经济和社会的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2.建立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机构和监管机构。国家、省、市应建立起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机构和监督管理机构,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按照基金投资管理办法进行投资和监督管理。投资管理部门和监管部门应相互制约,有各自的职责,互不隶属。投资管理部门内部要严格遵守国家投资法规和政策进行投资管理,监管部门还应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按照法律规定的投资办法进行独立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基金按照规定去运转。同时,应建立分权制衡的运作机制,基金的运用决策系统、执行系统、考核监控系统,由此形成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分权制衡机制。

3.社保基金的投资应明确规定为委托理财。目前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专业理财人员还不多,也没有资本市场投资经验,直接投资风险比较大,考虑到社保基金的收益目标和风险,通过委托和关系,签订合同,实现进入资本市场是比较好的选择。

4.在基金投资过程中,应处理好投资组合问题。目前,全国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限制是,银行存款和国债的比例不得低于50%,企业债券、金融债券不得高于10%,证券基金、股票投资比例不得高于40%.当前我国金融市场还不发达,保险基金还存在较大的隐性债务,对于股票和证券基金的投资应保持较低比例。

5.在基金的运作过程中,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投资形式:投资开放式基金;发行定期保险基金的国债;委托银行抵押贷款;公司或企业债券。

公司社会保险管理办法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企业关于职工劳动工资和社会保险管理,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已经受到各大企业的重视和关注。但从整体来看,我国企业的工资分配和社会保险制度还存在一些弊端。在分析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对工资分配和社会保险管理应采取的几点措施。

论文关键词:企业劳资分配社会保险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企业关于职工的劳动工资分配和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对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起到了积极作用。

1企业劳动工资分配和社会保险存在的问题

1.1员工合法权益难以得到充分保护

虽然在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下,有的私营企业己与员工签订新的劳动合同,但多数是流于形式,企业主仍然认为自己老板,是合同的强势一方,可以随意解雇员工,员工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充分的保护。有些民营企业领导只关心企业的盈利情况,一味地要求员工对企业多做贡献,对企业忠诚,而自己却不信守对员工做出的承诺,不关心员工的生活状况与职业发展情况。有的企业主为了谋取更大的利益,随意延长工时,而不按照有关劳动法给予加班费。近年来,克扣或拖欠工资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企业甚至完全不按照之前的承诺来付工人报酬。这些企业主的法律意识淡薄,引起企业的劳资纠纷频繁发生。现在虽然有《宪法》对劳动者的权利做出纲领性的规定,《劳动法》对社会保险设专章,但由于当时的认识局限,只有一些原则性的规定,缺乏系统性和实际性。因此,对于民营企业更谈不上给自己的员工缴纳相关的社会保险和应有的社会福利。

1.2企业内部未建立社会监督机制

具体表现在:工资制度设计不合理,不是根据目前企业的经营状况来发放工资。没有明确的工资发放标准,存在管理层和生产层工资收入标准不~致的矛盾;企业总会试图拖欠职工的工资,造成个人对企业的不信任,减少工作的积极性;企业未能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统计职工除了工资收入外的其他收入,使得其透明性不高,更不能体现公平、公开、公正。

1.3对社会保险认识一知半解。缺乏基本保险知识

受封建社会和传统大一统思想影响,很多职工未能从旧的观念中解脱出来,没有主人翁意识。特别是社会最下层的员工,为生活所迫,思想上存在隶属于企业管理的误区,缺乏必要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的观念。又因为我国保险事业发展得较晚,对保险业的投入不够,人们对保险概念缺乏认识,使得保险覆盖面狭窄,受保险的人群较为单一。

1.4为员工缴纳保险费用制度不合理。社会保险设计缺乏弹性

有些企业为员工缴纳保险费用的制度不合理,存在缴纳费用比率偏低的现象。有些企业甚至不顾职工的利益,逃避为其缴纳费用的责任。这样的后果是,造成许多职工信赖感和安全感降低,对于企业的好感与热爱也随之减少,特别是一些重要岗位人才的心理伤害,造成人才的流动和缺失,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我国绝大多数企业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的保险制度,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体制的改革,原有的保险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充满竞争和突发事件的社会。

2企业对工资分配和社会保险管理采取的措施

2.1改革不合理的企业工资分配制度。增强职工收入的透明度

要实现职工收入和保险发放的透明度,要寻求合理的企业与职工缴纳保险费用的比率,改革目前的不合理工资制度,前提就是要增加个人收入的透明度。一是分配遵循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国家确定的工资总额范围内,在企业自愿的基础上,逐步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要以岗位的劳动责任、劳动强度、劳动条件和劳动技能等要素的测评为基础,以实际劳动贡献为依据确定劳动报酬。二是正式员工的薪酬由基本工资(含工龄工资、学历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提成工资、奖金等组成。岗位工资根据工作岗位和岗位所需要的技能确定,不同岗位对应不同的岗位工资级别;工龄工资根据员工实际参加工作时间和员工在本公司工作的时间来确定;学历工资根据员工所具有的学历水平来确定;绩效工资根据公司对员工考评结果确定。

2.2确立以人为本的员工关系管理模式。建立工会和社会监督机制

无论是国营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企业领导者要改变过去那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命令式管理方式,而应要树立人本观念,把关心人、尊重人、激励人、解放人、发展人放在首要地位。把员工看作公司生存发展的根本,看作影响一切战略、制度的重要因素;努力做到把员工装在心里,时时刻刻真正为他们着想;在管理活动中,坚持一切从人出发,以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手段,提高企业效率。有关部门要扶持民营中小企业中工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强化工会维护工人合法权益的功能,完善集体谈判制度,发挥集体谈判的力量,以加强对雇主的监督,减少、杜绝企业主对雇员社会保障职责的逃避和推诿,提高民营企业的参保率和保障程度。对企业员工多一些关爱,努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福利和未来发展空问,在关系员工切身利益分配上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2.3强化激励机制

它是企业激励内在关系结构、运行方式和发展演变规律的总和。激励的方法有: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公平对待员工;设定工作目标,增强人们获取所期待报酬的信心;设计有吸引力的工作其中薪资和福利就是主要手段。薪资是指作为个人劳动的回报而得到的以基本工资、奖励和其他形式直接支付的货币报酬。它是用货币表示的一项工作的价值,也是员工的主要收入来源。在确认薪资水平时,应考虑的因素除了公司自身的经营状况外还应考虑相同行业、相同职位、当地薪资水平以及公司内薪资水平的合理差距福利是指组织为员工提供的,如健康、安全、保障这类常规的报酬方式。它是经济报偿,但通常并不直接用货币形式支付给员工。福利占用公司的资金,而员工一般是间受益。在实际操作中有许多形式的福利计划可供采用。各种福利可以划归为:经济利、非经济利、保险福利。另外,要结合价格、住房和医疗制度改革,逐步调整工资收入结构,把一部分福利补贴纳入工资,强化工资分配的激励作用。

2.4提高员工社会保险法律意识。承担起相应责任

要消除员工的思想误区,增强广大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企业要为职工提供社会保险方面的教育和培训,普及和宣传有关社会保险的知识,鼓励职工积极地为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负责。改变处于社会底层就不能享受社会保险的思想误区,广大职工要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企业关于社会保险的活动。

现阶段,保险和福利的高低已经作为衡量一个企业好坏的基本标准。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首先要做到按照规定为自己的员工承担一些保险费用。企业按规定及时足额地为职工缴纳各种社会保险金,在市场上树立良好的形象从而能够吸弓l和稳定各种优秀的人才,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特别是人才这一核心竞争力。要明确职工是企业的主体,尊重员工,坚持以人为本,满足职工的基本需要是现代企业进行人才管理的关键。为职工承担保险责任,可以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可以激发职工的劳动热情。对企业来说,不仅仅是长期的经济利益,更是吸引更多人才的关键。

2.5继续推进养老社会保险制度改革

公司社会保险管理办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健康保险,法制,改革意见

健康保险及其立法,是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才出现并日益得到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问题。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健康保障法律制度,是西方文化发展的制度展现。美国健康保险法制,不仅实务性较强,更涉及诸多理论问题,与多门学科不无联系。探究其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厘清健康保险法制领域里的基本范畴,无疑是有必要的。

进入21世纪以后,美国对健康保险的认识又有新的变化,强调“健康保险”通常是指由私营保险公司、政府基金支付的社会保险或者非保险性质的社会福利计划。从美国社会保险制度实施的现实来看,健康保险主要包括了健康险、保健险和健康福利。从医疗技术上看,“健康保险,又常常是指疾病保险,从而它包括了美国老年人和残障健康保险等社会保险计划和私人保险计划,但不包括社会福利计划。除了医疗费保险之外,美国的健康保险还包括了残障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等项目。

在中国,虽然健康保险立法的起步较晚,但也已经有了一批国家法律和政府行政管理法规,如1995年的《保险法》以及之后的两次修订,2010年的《社会保险法》,以及国务院于2006年颁布的《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2007年颁布的《人体器官移植条例》,2009年颁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10年2月2日通过的《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2010年12月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意见》和《关于建立和规范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的指导意见》,卫生部等部门先后颁布的《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关于开展提高农村儿童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试点工作的意见》,中国保监会颁布实施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保险集团公司管理办法》等。这些法律和法规,也初步构成了一个健康保险的法律体系。但我国健康保险法制仍然很不健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对社保的补充

社会保险是由国家法律规定强制实施的、由政府举办的、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以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能够获得国家、社会补偿和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重大疾病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等。而商业医疗保险是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公司支付保险费,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给付,保险公司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保险经济行为,具有社会成员个人的经济交易(消费)性质。在社会的保险体系中,社保就像金字塔的底层,只是保险的基础,而商业保险则可以将保障体系搭建得更为牢固。因此,对于已经享有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来说,商业健康保险是一种有效的补充方式。

那么,商业医疗保险具体如何对社会医疗保险起补充作用呢?首先,从补偿的“程度上”进行探讨。其次,积极建设保险公司信息与社保系统对接平台。目前,部分客户带病投保,小病大养、涂改病历等问题屡屡出现。保险公司无法掌握全面的核保和理赔信息,导致保险公司赔付率居高不下,运营成本不断攀升。保险公司为了维持经营,被迫提高健康险费率,但提高保险费率又必然导致很多身体健康、疾病预期低的客户退保或者不再购买健康保险产品,迫使保险公司再次提高健康险费率,从而造成恶性循环,其结果就是保险公司盈利能力低下,普遍对健康险的经营缺乏信心,使很多保险公司认为经营健康险就是亏本生意。从经济学角度看,当事人的信息不对称是“劣币驱逐良币”这现象存在的基础。再次,引入商业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机制,来管理好社会医疗保险事业。在这方面,中国人保和中国人寿等都进行了非常有益的探索。如2006年,中国人寿等多家保险公司,又在江苏等8个省(区)的66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农合”的补充医疗保险共作,共筹集“新农合”资金10.99亿,为736万人次提供医疗补偿服务,补偿金额达9.65亿,并创造了“征、管、办”相分离的长效机制,涉及参合农民2213万人,试点地区平均参保率达到91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深入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

完善健康保险法制,首要的就是要进一步推动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尤其是公立医院的配套改革,并将改革的成果用法律的形式巩固下来。而在这方面,深化改革仍然是最为重要的。对此,各地政府在贯彻落实中央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过程中都进行了许多探索,理论界也提出不少有价值的建议,值得好好总结提炼。

3、建立健康保险的信息化管理体系

为了解决上述因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道德风险问题,我们必须形成家庭医生、电子病历档案以及信息化管理的法律体系。建立家庭医生和病人病历档案制度,是美国健康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法律上慢慢形成关于家庭医生和病历档案的一整套法律体系,确立各种管理机制,则是完善健康保险法制的重要任务。

4、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上涨

探索消除健康保险中的道德风险、改变医疗费用持续上涨局面的立法措施,不仅是美国,也是世界各国都面临着的一个难题。美国学者在分析医疗费用持续上涨的原因时阐述道:一方面,在理想市场竞争环境中,虽然可以有不同的经济模式,但供求双方可以说是互相牵制的,买方对价格很敏感,而且有能力对抗卖方。但是在医疗保险市场扛,这种互相牵制和对价格的敏感,由于第三方(即政府或保险公司等买单者)的介入,在供方(医疗机构)和买方(患者,即投保者、被保险人)双方之间被消融掉了。这样,投保当事人对医疗保险价格的敏感度大大降低。由此,美国学界认为,在医疗保险领域,要控制日益上涨的医疗费用,政府的规制必不可少。

参考文献:

公司社会保险管理办法范文第5篇

国有大型企业社保费征缴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各基层单位全面、及时申报缴费材料,企业社保部门、财务部门根据这些基础材料,共同制定社保费应该缴纳的金额。二是业务部门每月都要编制出社保缴费人员数量增减表,以此表为依据,同财务部门一起制定征缴计划。三是各核算单位按照征缴计划,每月按时足额缴纳各项社保费。目前,企业社保费征缴还存在无法按时足额上缴的难题,国有大型企业可以用以下方法解决:首先,增强各核算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意识。国有大型企业涉及的部门、单位多,企业每年应安排专门的社保负责人与各核算单位负责人签订《社会保险费征缴责任书》,一一落实各项社保费的征缴责任,实行动态跟踪监测制度,以此进行经济奖罚,并作为年终考核及升迁的指标。其次,建立统一的社保费用征缴管理体系,实行统一的缴费基数、统一的缴费方式、统一的缴费渠道、统一的监督机制。对企业内部未能及时缴纳社保费的单位迅速下达通知并给予相应处罚,推进社保费的征缴工作顺利进行。再次,国有大型企业涉及的下属单位多,企业管理层次多等问题,各单位工资发放时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统一社保费的征缴,可以由企业财务部门预先拨一个月周转金,从而确保整个企业社保费征缴工作统一。

二、企业社保待遇拨付

社保待遇拨付是参保人员权益的表现,国有大型企业的社保拨付除了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金是由社会化形式发放外,企业下属单位及职工社保待遇都是通过企业拨付的,企业应严格按照国家政策及所在社保经办机构核定的社保待遇,及时、足额的下拨给下属单位或职工。

三、企业社保财务电算化工作

企业社保财务电算化工作是指企业财务工作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运用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处理企业社保工作。企业社保财务电算化平台具有方便、快捷等优势,能促进完善企业各部门及各业务部门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共享、监督等,同时财务电算化平台能及时反映出参保人员总数及变化情况、社保缴费率、社保扣缴标准、待遇拨付等,这对社保资金管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从而提高企业社保财务管理的效率。但企业社保财务电算化系统存在不稳定等缺陷,必须要进行实时的监护,确保其安全、有效运行。

四、企业社保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