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医的理论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职高专;中医基础理论课;混合式学习
一、混合式学习的概述
“混合式学习”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现代学习方式(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混合式学习(B-learning)是在“适当的”时间,通过应用“适当的”学习技术与“适当的”学习风格相契合,对“适当的”学习者传递“适当的”能力,从而取得最优化的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所谓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国际教育技术界的共识是,只有将这传统学习与网络化学习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中医基础理论课》要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只有将传统学习方式和现代化学习结合起来,才是最佳的教学模式。
二、职业教育中医类高职院校的教学现状
中医类高职院校应适应医疗事业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对学生进行批量生产,采取“理论知识+技能”的简单叠加的方法,侧重于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教学和效果评价往往流于形式,造成了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的教学质量逐年下降。学生的职业能力、就业质量、用人单位满意度普遍较低,严重制约着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发展,不能适应新时代下卫生职业教育的目的。“混合式学习”的教育理念是新时代的需求,为高职高专中医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指明了方向。“混合式学习”是学习理念的一种提升,这种提升使学生的认知方式以及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角色都发生了改变,其核心思想是根据不同的问题要求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具体到教学就是采用不同的媒体和信息传递方式解决问题,而且这种解决方式的目的就是要付出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益。
三、混合式学习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的教学模式
(1)完善网络系统。研制中医基础理论课网站,网站有教案、讲稿、教学大纲、教学课件、试题库、微课、优质课视频、校讲课比赛视频。业余时间,学生可以通过中医基础理论网站,查询相关知识及获取需要的资料, 学生也可以做练习题,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加强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其中包括网络教学平台、网络题库、多媒体教学设施、电子邮件、校园论坛等网络系统,教室、图书馆、宿舍等校园实现免费3G无线网络,实现数字化的校园建设。 目前学校正在智慧家园网络建设之中。在网络学习的基础之上,课下通过WiFi或智能手机在课堂内外随时随地学习, 将实时交互功能有机的融入,学生、老师建立“QQ学习群”、“微博群”、“微信群”等,学生学习中如果有疑问,“QQ学习群、微信群”进行课后实时互动。中医基础理论是一门基础课,进行课后实时互动,可以弥补学时的不足。这种模式简便易行。
(2)重点是改进教学方法。首先是要确定学习任务。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活动探究。学习任务的完成。课堂外临床诊治教学方法:教学直接转化为临床,中医实训室临床诊治,学生正常的课程不耽误,遵守纪律在教室上课。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到中医实训室。老师为校内的任课专业老师,老师主要传授内容专业理论知识,并结合临床实践知识,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学习和思考。然后将学生带至教学医院,选择合适的病例,老师演示接诊病人的流程,学生在旁边观看,听讲和记录。使其熟悉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了解看病的过程和掌握一定的技巧。比如胃痛中医分为几个证型:寒邪犯胃、饮食积滞、肝气郁结、脾胃虚寒、胃阴不足。如何区分证型,辨证要点记住。
在没有患者就诊的闲暇时间,练习病史采集,学生先把所叙述的病史读懂,把该病的病名搞明白(一般显而易见),然后根据该病的具体表现看该问些什么东西,一般的内容各病都要问,特殊的病要着重问些特殊内容。其实各病采集病史仅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按照这个提纲回答。这种模式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操作和实际技能,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3)完善考核系统。实行“6、3、1”考核系统,打破以往的期末成绩“一次定终身”。成绩有多部分组成。其中“6、3、1”理论课考试占60%,实训课占30%,加强了学生的实训动手能力。平时成绩占10%,学生也注重自己的平时表现,平时的学习。形式多种多样,提问、作业、模拟考试。实训课练习临床操作技术:“中医实训室”进行简单的实践操作,按照中医执业医师的操作考试来进行模拟练习,穴位操作、推拿操作、针灸操作、拔罐操作,推拿操作。中医实训室1为穴位操作,有模型人或者电子发光仿真模型人,老师带领学生操作练习。中医实训室2为拔罐刮痧操作,有玻璃罐、抽气罐、竹罐,老师带领学生操作练习。中医实训室3为推拿操作,学生两两结合,老师演示完后,学生互相结合操作。中医实训室4为辨证操作,病例可以是生病的学生教师。让他们早见习、早临床、早就业。这种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理论知识更加扎实。
四、结语
目前,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承担着基础医药卫生机构培养专门人才的任务。医学专业不同于一般的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基础医药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高职高专医学专业教育更应该建立高效的教学模式,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如果能够运用混合学习多种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堂学习中得到最大限度发挥,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提升普通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课堂的教学品质,建立高效的中医课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基本操作得到提高,成为优秀的医务人员。
参考文献:
[1]麻尔光.混合学习在中等卫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0 (9):217-218.
[2]彭艳妮,刘清堂,李世强,等.混合式学习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1,4:57-60.
[3]刘焕兰.内经网络课程建没及教学改革试验之研究[J].中医教育,2005,24(1): 32- 34.
[4]孙立.中医诊断学互动式混合学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3(11):103--104.
作者简介:
杨金枝(1980~),女,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中药学教育。
关键词:高中物理 质疑启发 创设情境 创新能力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课堂教学以“质疑”启发学生,开发学生的智力。质疑是对某个知识体系的质问,怀疑其现实的客观性、正确性。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根据自己的视野,对知识概念进行了不同的界定。但总得来说,知识是认识主体在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所获得的认识。从这种角度来讲,知识本身是认识,是人们以在长期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产生的经验积累为基础,试图从经验库中抽其精华,建构认识结构图谱,是对认识对象的描述、判断、观念及看法。
知识一方面体现在以人的经验为基础,从经验分析中得到某种认识。是人建构了知识,没有人,就没有认识结果――知识。另一方面,知识来自经验,没有经验的积累,便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从这个角度理解,知识的本质是人的建构物,是人建构加工的产品。
物理知识本身具有一般知识的特征,它的建构本质与特征,要求把物理领域的知识、概念、规律的质疑、判断、理解权回归学生,要求学生主动建构属于自己的各个物理知识、规律及体验概念。
一、给学生质疑的机会,目的是更好地建构物理知识
教育者剥夺了学生判断、选择的权力,强行灌输某一种知识,这纯粹是知识强权与霸权。从人类整个发展阶段来讲,各种物理领域的理论都是在质疑中产生的。伽利略对“地心说”的质疑导致了后来“日心说”的确立;爱因斯坦对牛顿力学中的经典理论感到不协调和严密,提出了质疑,提出了物理学史上重要的理论――相对论。直到今天,量子理论也是对“巨人”的理论提出了质疑,从传统理论的小胡同中走上了阳光大道。
教师赋予学生拥有对知识质疑与批判的权力,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鉴别、判断和选择能力,同时也赋予学生探究与建构知识的能力,以新的视觉审视、检验传统的物理知识、过程和规律。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策略明显地影响着学生建构知识的方式:一种是传统的授受教学策略,即应试教育模式下的接受式教学策略,使学生自主建构物理知识、过程的权力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则是传授知识的效率,大批量地接受各种物理概念、内容,剥夺了学生积极思索、探究的权利与可能性。另一种是把质疑及自主建构归还学生。这种整体教学策略反映出一种积极的探究、建构知识的过程,往往会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产生创造火花,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得到适当的培养,最终对物理问题、知识具有较深刻的理解,提高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二、培养质疑与自主建构能力的策略
1.创设民主、平等的氛围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这种权威把学生的“质疑”吓到了九霄云外,学生有质疑而不敢说出来,久而久之,便没有了质疑的习惯。良好的师生关系应平等、民主,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话语权。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指导者、服务者,是学生的知心朋友,以海纳百川的心态容纳每一个学生提出的质疑。这样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课堂,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质疑环境。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敢于质疑。
2.采用探究教学,在质疑的基础上自主建构物理知识
传统的教学形式是教师灌输、学生接受,教学形式单调,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没有主动性,更谈不上提出质疑。为激发学生提出质疑,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创设质疑情境,有序展开探究知识。还可以引导学生跳出书本,关注生活,分析现实中碰到的问题而产生质疑。如在教授“水的沸腾”时,可采用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的形式,这样创设情境:水不断被加热,那么水的温度是不是升高,或一直升高上去?结合以前的经验,让学生对“给水一直加热,温度是否也一直升高上去”产生质疑;接着让学生分组实验进行探究,认真观察加热过程中水温的变化;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实验现象与实验结果,与学生的质疑形成鲜明的对比。教师在组织学生实验探究过程中只引导学生如何使用温度计,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与实验结果,在整个探究过程只发挥辅导作用。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现代心理学家也认为,质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即质疑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能提出质疑的人往往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同时伴随着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自主建构能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益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自主建构能力已成为当今物理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山西省晋中市中医院药剂科,山西晋中 030600
[摘要] 分析总结将中医药学理论应用于中药合理使用中,并就相关问题提出建议与指导,供临床参考使用。通过统计分析近五年来中药合理用药研究相关文献,综合相关信息,对近五年来促进合理用药研究方面进行概述,将中医药学理论的基本用药概念、结合现代药品使用生物标准,提出合理使用中药及用药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对应建议。近年来,我国在合理用药的推广工作中投入大量精力,其中中药的合理使用为重点研究课题。建议广大医疗机构中与中药使用相关联的工作人员应重视合理用药基本知识,遵循中医药学理论,大力加强中药使用相关管理工作,以提供临床合理用药整体水平。
[
关键词 ] 中医药学理论;安全合理;指导
[中图分类号] R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2(b)-0038-02
[作者简介] 赵丽萍(1973-),女,山西晋中人,本科,主管中医药师,主要从事中医药管理和研究工作。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1],全世界每年因药品使用不当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高达300万人次,其中死于药品不良反应(患者高达20万人。为了促进药品合理使用,减少因滥用药物致死的情况,世界卫生组织(WHO)近年来投入大量精力于合理使用药物的推广工作中。从我国临床药品使用的角度出发,中药作为我国独有的药品类别,其毒性作用及不良反应正受到人们重视。因此,在合理用药的大前提下,投入精力于中药合理使用范畴,也是安全合理用药的重要前提。另一方面,中药使用不规范还会极大的造成卫生资源浪费,降低药品治疗效率,会显著加重患者和社会的负担。所以,促进各医疗机构合理使用中药也正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命题。
1 不合理用药原因分析
1.1 中药使用相关人员中医药学理论薄弱
中药使用相关人员中医理论基础薄弱,并且随着中成药更新速度与生物科技发展的不同步,导致大部分中药工作人员既缺乏对传统知识的了解,也缺乏对大部分中成药的深刻认识。
1.2医疗药品管理制度存在的缺陷
医疗药品管理制度上存在缺陷,特别是上级医疗行政机构对各医疗机构临床用药监管力度不够,甚至是放任各级医疗机构滥用药物,在实际工作中,对各级医疗机构医师用药处方行为缺乏强有力的技术监督和行政干预措施。就目前临床而言,涉及临床疾病预防或治疗用药方案的制定都无法可循,完全由各级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制定,一方面自由性过大,易滋生滥用药的大环境,另一方面,难以保证患者临床疗效。药师在临床工作中完全不参与临床用药过程,药师自身较为全面的药品知识水平在临床用药过程中难以未发挥。现代药物治疗理念有明确要求,在临床工作中医师、药师、护师要共同发挥各自专业特性,为患者的药物治疗结果分担责任,保证患者获得更为卓越的疗效。医疗行政机构可在各级医疗机构中对药品使用引入制约和监督机制。增加药师在临床工作中的分量,减少医师滥用药物的机会[2-4]。
2 合理用药基本原理
2.1 现代合理用药原理
从实际临床工作中可知,用药过程实际上包括了:诊断、开处方、包装调配、分发给患者以及患者遵医嘱服用药品的过程。简而言之,合理用药就是要做到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从生物医学的角度出发,合理用药内涵有明确规定,包括:①药品使用与患者疾病相吻合;②符合药品使用指征;③除药品疗效外,合理药品使用还应该综合考虑安全性、经济性;④服用方法、剂量要正确;⑤ 要确保不良反应小,患者无所使用药品禁忌症;⑥医嘱内容情况明确,患者遵医嘱情况良好。
2.2 中医药理论下中药用药原理
中医治病救人主要依赖与中药的使用。因此,中药的使用应该严格遵循中医药理论指导,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炮制、配伍、 煎服、制剂来减毒增效。既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又可以减轻患者经济及身体负担,两全其美。
2.2.1药性理论在中药合理使用中的应用 药性理论主要是指: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几个方面,是中药合理使用最基本最核心的理论之一,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只有严格遵循药品药性,才能确保药物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
2.2.2 中药配伍理论在中药合理使用中的应用 配伍理论主要是指:组方的应用要严格遵循君、臣、佐、使的配伍理论,尽量避免无逻辑药物配伍,或者滥用某些药物的情况出现。
2.2.3 七情配伍理论在中药合理使用中的应用 所谓七情配伍理论是指药品使用中的单行、 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和相反,是指药品的使用要注意彼此之间的配合,有些药物配伍使用可增强药效,有些药物配伍使用会增加毒性,在使用过程中要加以甄别。
2.2.4 将辨证论治理论应用于中药合理使用中 中药使用最基本前提是,需对症用药,只有给合适病症使用合理药物,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其临床作用。而所谓辩证论治理论是指:通过四诊(望 、闻、 问、 切 )进行辨证,再根据证侯临床表现而拟订治法,是中医药最基础理论之一。其应用与中药使用工作中,具有主导作用,只有准确辨证,才能真正达到合理安全使用中药的作用,才能取得理想疗效。
2.2.5 将中医整体观念应用与合理用药工作中 整体观念是中医基础理论之一,即应重视患者身体整体的病变以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不能简单“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中药使用相关医务人员应该严格遵循疾病发生与发展规律,全面合理用药,综合治疗,标本兼顾。
3 促进合理用药相关建议
3.1医疗行政机构各级医疗机构管理者需要高度重视合理用药的意义
在我国,85%以上的药品是在医院进行销售的,也就是说,医疗机构是药品使用的最主要场所。所以,涉及到药品合理使用的各个环节必须由医疗机构自身出发。把握医疗机构的用药规范是贯穿合理用药质量管理的最为重要的主线。另一方面,随着中药使用安全问题的不断暴露,医疗机构管理者应该投入一定精力在中药合理使用中,以提升合理用药整体水平[5-6]。
3.2 各级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委员会充分发挥作用
药事管理委员会是指各级医疗机构药品有关工作行政管理单位,其最主要的工作职能就是通过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手段,大力宣传相关国家药物政策,着力将国家基本药物政策在各级医疗机构进行宣传和应用[5]。定期举办各种宣传活动,加强介绍中药合理使用,将中医药理论渗透于相关工作人员脑海中,努力促使医务人员、患者甚至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中药合理用药的临床意义。
3.3 医疗行政单位协助各级医疗机构建立标准化治疗方案
传统中医药的使用,应该遵循中医药理论的基础上,建立标准化治疗方案,促进中药的合理使用。而中药标准化治疗方案也够进一步促进治疗规范化、合理化,与经验治疗相比,它能够提供诊断、治疗的基本标准,避免了随意、不合理的治疗决策[7-8]。各级医疗机构制定具有较高水准的中药标准治疗方案,用来指导临床规范化诊断、治疗、护理。应对中药标准治疗方案执行情况进行适时检查、监督。从而促进合理中药合理安全使用。
[
参考文献]
[1] 李新泰,王文华,尹爱田等.山东省基本药物制度对乡镇卫生院合理用药的影响[J].中国卫生经济,2011,30(4):22-23.
[2] 孙刘阳,田硕涵,马凌悦等.万古霉素类药物合理用药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4,30(2):143-145.
[3] 唐捷,曾友志,夏小燕等.门诊合理用药国际指标调查[J].医药导报,2010,29(12):1661-1663.
[4] 张桂玲,白莉,李文慧等.利用合理用药国际指标对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干预对照研究[J].河北医药,2012,34(4):593-594.
[5] 刘建美,周筱青,朱士俊等.合理用药调研指标的应用和研究现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0,26(11):848-852.
[6] 陈坚,方维军,陆青等.上海市松江区公立医院门诊处方合理用药调查[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28(9):687-690.
[7] 王世冬,张治然,石焱等.合理用药监测系统结合综合干预措施促进医院合理用药分析[J].中国药业,2014,(15):71-72,73.
【关键词】人本主义;职教管理;运用;创新
一、从师资队伍角度考虑与人本管理的结合
1.建立完善的教师管理制度
从师资队伍上入手开展人本主义职业教育,必须要从选人、育人、用人、留人几个角度去考虑问题,要树立全新的人本标准的教师,树立人本理念的考勤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保证教师对人本主义的宣扬和执行力,对教师的物质生活给予一定的保障。
2.建立完善的继续学习教育措施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制定相应的人本管理策略,教师要不断的发展学生优良品质,发展自我严谨的学习作风。教师通过对科学技术的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在人本理念的环境之下提高对学生自我独立思想的辅导,职业学校的教师要创造一些机会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挥自我的想象力与学习动力,营造必要的学习环境,帮助教师走可持续教学路线,奠定学生良好的学习基础。
3.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职业学院要给学生开创一个较为完善的学习环境,保持学生轻松地学习心态,让学生拥有一个好的心情,这样一个好的心理环境,可以让教师更努力地工作,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强,职教管理就是一个重要的引导阶段,学校环境的引导与学校教师的引导,消除了学生的自卑感,让学生发挥自我独立效用,更好地参与到学习环境中去。
二、从学生职业培养过程中探索人本管理的运用
1.以教师的职业道德标准投身职业教育事业
首先,课堂教学中根据专业特点、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加以合理选择;其次.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最后,加强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具有获取相关实践技能的能力。
2.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教师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思路,树立“人是第一位”的教学理念,注重关爱学生,丰富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人本思路,有的放矢的学习人本主义思想和知识,掌握各项职业化技能与专业知识,通过帮助学生树立这样的人本理念与人本意识,引导与启发学生更好地提高学习动力,着重于学生智力和学生能力的开发,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教好的学习能力,加强学生道德修养,提高适应能力。
3.将先进的企业文化融入素质教育,创造职业素质教育特色
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领导者的长期倡导和伞体员工的积极认同与实践而形成的整体价值观念、信仰追求、经营特色、管理风格、传统和习惯。先进的企业文化有其共同的特征: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对人的价值关怀为目的,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二是坚持顾客至上、消费者为先的原则,促使食业与顾客双方利益都得以实现“双赢”目标;三是坚持企业利益和企业对社会责任统一的原则,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下,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为了保证学生实训学到的是先进工艺,接触的是先进设备,最好选择中等规模以上、技术和设备先进的企业作为基地,优先选择周内只有领先水平的食业作为基地。另外,学校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或高级工匠作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实训,为学生实训提供轮岗条件。
4.探索不同类型知识的学习、创造规律,深化课程体系、内容、方法改革
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第一,职业教育需要在教学方法上加强实践性培养,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帮助学生坚持以学习为主,独立思考为主的一种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参与,多动手,多操作。第二,要树立职业教育新的教学目标,这个教学目标要与人本教学相结合,开展职业教学中的具有实用性,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恰当的处理好学生的就业问题与学生的长期发展问题,科学构建具备针对性较强培养性较强的教学课程结构。
职业教育的人本教育培养主要通过以下几点表现出来:一主要以培养高技能专业化人才为主,这种人才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设计相应的教学目标,切实做到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注重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块化,做到基础知识的教学稳定性,让技能知识、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三者融合,更好地提高学生能力。
5.大力加强科技开发、社会服务,营造竞争、创新的成才环境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做到教学研产的统一协调,才能培养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性人才。
一是需要加强职业教学一体化的各项工作内容的协调发展,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不同专业与技术能力,做到“人才对岗,技能对岗”让每一位学员都能发挥出其效用,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
二是要保证每一位专业人才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组织起来,搞好产学研的组合与配比,让产学研互相结合,形成全新的教学模式,实现专业化――职业化――学习动力――职业动力的有效联系平台,促成学校培养专业人才,专业人才可以提供社会发展动力的有机循环发展模式。并在实践中求异、创新,不断总结出新的产学研结合模式。
参考文献:
[1]张艺.人本主义心理学与教育改革[J].河南社会科学,2012,05:66-69
[2]李建秀.论高职学生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1,09:45-48
[3]张华.浅析高职教育的新时期创新与应用[J].江西职业教育学报.2010,02:23-26
【关键词】质量预控;公路施工;工程管理;质量通病预防
1、背景以及重要性
近些年以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出行的需求得到极大的提升,无论是货车卡车还是家用汽车的使用量,载重量也随之不断攀升。在这种大背景下,我国的公路工程质量问题也成为大家非常关注的焦点问题。对公路工程施工单位而言,质量问题的把关不仅仅是关系到自身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从而进一步促进自己的壮大和发展,更关系到民生舆论焦点,因为它的存在确实与人们的出行安全问题息息相关。质量不过关成豆腐渣工程,不仅仅是自身能力差的证明,更是人们道德指向的焦点。从这个角度看,在公路施工市场竞争力越来越激烈的今天,我们更要重视和加强施工质量的把关,从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方式中转变思路,以求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进一步满足经济和社会的现实需求。
2、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极大地推动了工程建筑市场的发展,但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整体上,公路施工管理工作是比较平稳发展的,施工人员的意识、技术都随着新时代一起不断取得进步,管理工作也是日时俱进,全面铺开。但仍旧存在不少问题和矛盾,需要及时发现解决,全面提升工程质量,完善相关管理,这是一件是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
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个是理论观念问题,一个是现实操作过程的具体问题。
公路施工的管理的问题主要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在我们国家的施工质量中应用已经是很多年的事情了,但是,长久以来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真正落到实处的运用动态控制原理来预控工程的项目质量迟迟得不到真正的落实。大部分的公路施工只是停留在按照原计划中的运用定量的施工质量来控制和知道工程质量的运作过程,遭遇突发的质量问题就显得方寸大乱了,这种计划性太强的指导思想是无法适应当前复杂多变的公路施工管理的我们应该意识到,这种质量控制方式相当简单粗放的,因为公路施工项目在操作过程是主客观条件的变化是绝对的,而不变则是相对的,为了及时反映把握并调整到最佳的质量调控水平,必须对公路施工管理实行动态控制,在实施工程中对公路质量进行质量目标的计划值和实际值进行比较,在发现目标偏离时候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偏离。除此另外,事前也需要主动重视预控,分析可能导致质量偏离的各种因素,并采取应对方案。
现实操作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利益大于工程质量。在现阶段,不少公路施工企业的领导者、管理者和相关的施工人员对工程质量关系到出行人们的生命切身利益这个问题认识还不够深刻,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导致豆腐渣工程时有发生,导致出现不少工程事故,事后后期甚至凭借某些政治关系蒙混过关,掩盖本该承担的责任。这是质量意识问题,是首要问题,不转变意识观念,把质量安全放在施工第一位,是很难取得长足的进步的。
二、工程施工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工程设备技术投入不大。有些施工单位对施工人员的招聘、选拔和相关的培训工作不太重视,甚至严重滞后;另外,公路施工对机械化设备要求是非常高的,有些施工企业的设备相对陈旧,对某些设备的检查、养护工作也重视不够。两者加在一起,极其容易对工程质量把关造成恶劣的影响,严重者更是会酿造生命事故。
三、工程质量管理机构运行不通畅。公路工程施工是一项大工程,技术是硬本领,而良好的管理才能使得这项硬本领得到最大的发挥。许多施工企业平时不注重管理,领导和管理者甚至施工之间出现信息沟通不对等的情况,在出现质量问题时候难以及时有效地处理,进而降低了工程质量的保证程度。
3、主要解决方案建议
3.1施工人员观念的改变以及工作培训
人是思维的动物,有什么样的思维就有什么样的行动。因此,要想整体上提升公路施工的质量保证,第一步首先要转变施工人员的质量把关意识。定期进行相关工程质量目标以及施工技术规范的理论、施工图纸规范学习,是非常必要的,让一线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都了解得清清楚楚。只有真正培训合格的施工人员,才能上岗作业,才能对公路施工的质量有保证,在现代施工过程中,施工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这对施工人员的操作技术也提出新的要求和考验。施工人员对施工设备的基本状态以及施工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故障情况都必须非常清楚,这些都是对工程质量直接相关的。
3.2材料质量要严格把关
施工人员观念是操作的首要因素,其次就是施工材料的质量把关了。材料不合格,或者以次充好,再好的施工理念和技术都是白费功夫。材料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我们要对进场的施工材料进行严格的把控,筛选,试验。验收进场后,也必须安放在指定的位置,保证材料不被损坏或者受到污染等。另外,要定期不定期检查施工设备和材料的检查和更新,建立相关的材料管理体系,根据具体的施工方案对施工过程中的材料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保证施工过程得以顺利地进行。
3.3施工过程的质量监督以及对气候因素的掌控
人员观念到位,材料质量过关,第三步就是施工过程的监督了。这是真正的操作过程,是以质量预控为中心的公路施工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环。在施工过程中,技术是第一位,其次是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技术是硬件,而良好的互动交流,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软件,只有这两个都抓好,才能形成高效率又有质量保证的施工过程。
在施工过程中,因为基本上是露天工程,,气候变化因素是最大的外部影响环境,必须加以认真考虑。无论是施工过程中遭遇夏季的大暴雨或者冬季的大风雪气候,都会对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影响到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问题,不加强防范工作,制定对应的政策,会造成非常不良的影响。
3.4加强工程进度的整体掌控和对新技术的学习
工程的进度和工程的质量是直接相关的。公路工程是一项由多项工作同时进行的整体工程,有工程本身技术难度的要求,也有各种项目之间协调的问题,这些因素都在很大程度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前期工程的进度若无法协调好,到后期非常容易造成因为赶进度而压缩各道工程程序的施工时间或者难度,仓促应付交差,今儿影响到工程整体的质量问题。所以,必须对公路施工工程的整体进度建立一套清晰的进度计划表,保障工程进度有条不紊进行,同时也要留有处理突况的时间,不至于到工程后期因为赶进度而仓促完成,埋下质量不过关的种子。
公路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日益频繁出行对公路提出跟高的设计和施工要求,这就要求我们需要不断地加强对新技术的学习、理解和掌握,以跟得上时代提出的新的要求。另外,施工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也是一项非常必须的工作,这种深入的研究工作为公路施工提供强大的技术基础,以质量取胜,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结语
总之,公路施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大工程,涉及的内容颇多,外部影响因素也不断发生变化,要在整体上做到严把质量的关,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是需要下一番苦功夫的。这不仅仅需要与时俱进的施工意识,把质量预控这种观念和理论方法放在首位,同时更需要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预先估算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以质量预控为中心的公路施工管理,是现代工程管理施工中较为先进的管理理论,对新时期公路施工各项工作的有条不紊的进行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孙俊.公路施工质量预控方法的运用[J].路桥工程,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