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医方面的知识

中医方面的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医方面的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医方面的知识

中医方面的知识范文第1篇

新闻摄影、文献摄影、风光摄影等都是我们直面生态环境的可以选择的表达方式。

新闻摄影以其网络覆盖面宽、触角敏感而担负着每时每刻关注和传达我们人类生存环境和生存质量变化的重大责任。

人们不仅需要了解各种自然或者人为因素所导致的生态环境灾难,也需要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和物种的恢复、物种的灭绝;不仅应该直面恶劣的生存现象,传达触目惊心的生态破坏信息,而且也应该及时掌握生态科学研究、生态建设、环保技术最新进展,尤其是人们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或者沦丧所造成的生存环境与质量的变化;我们不但应该密切关注眼前正在发生的灾难,也应该跟踪关注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同时还应该追溯和反思其发生的原因(比如象1998年的长江、松花江、嫩江流域的特大洪灾,近期一再肆虐京城、北方各省区并多年危害大西北的沙尘暴)。

事实上,一张或几张照片的摄影,人们比较容易也比较愿意做,更需要耐力、智力和勇气的深度摄影报道却少有成功之作。这的确需要摄影人的自觉与牺牲。

文献摄影具有更灵活时间性,也更需智慧和耐力。它可以对一个范围(区域)某人、某事、某些物种跟踪记录,以揭示出环境保护意识与人和其它生物生存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文献摄影的阶段性成果完全可以作为报道摄影或者小的图片故事出现。中国云南摄影爱好者为滇金丝猴及其生物多样性,坚持数年自费跟踪记录、研究、呼吁的努力,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个体成功的范例,其生态保护方面的意义与其摄影方面的文献价值同样不可或缺。而尤金・史密斯的《水俣病》(Minamata disease)堪称这方面的传世佳作。他因和当地因工厂排污而遭受水银中毒危害的村民共同生活、抗争,而招致工厂派来的打手毒打,为此卧床数月。但这并没有使他放弃,他说:“我是个理想主义者,常觉得自己想做个象牙塔里的艺术家,不过我忍不住要找人说话,因此我必须要放弃那座象牙塔,也为此我当了记者――一个摄影记者。但是我从此便永远挣扎在新闻记者记录事实和艺术家经常不苟同的两种态度之间。我主要关心的是诚实,最要紧的是对自己要诚实。”

风光摄影曾经是我国20世纪70年代最先恢复生机、繁荣发展的摄影门类,人们善意地认为可以通过讴歌祖国的大好河山来增强全国人民热爱山水的情怀。然而,我们大多数风光摄影是否能在这种陶情冶志之中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风光摄影作品美是否真的等于山水田园美?进而等于自然环境质量高?事实上,优美的光影可以揭示江河的雄浑、沙丘线条的性感,却同样可以遮蔽甚至美化水土流失的严重、沙漠化的危害。

或许,安塞尔・亚当斯在20世纪初对此的认识更深刻一点,他穷20余年时间乐此不疲地游摄在美国西部山川,以大量举世无双的美国西部风光摄影图片,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为西部森林资源保护和一批“国家公园”的设立、保护、立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安塞尔・亚当斯说:“爱德华・韦斯顿也对我提出过忠告,劝我不要‘揽事’太多。但是我绝不赞赏象牙塔似的态度,我宁愿我的工作能够有助于使人类相互影响和活动的世界得以发展,或者至少与之共存。”

今天,许许多多的照片正在改变我们看待事情照片的方式、视角和以往的行为 。曾几何时,我们的工业生产和建设是伴随着有毒有害物质、水和气的大量排放而发展的;农业产量的大幅度提高是以围湖造田、开山造田、弃牧(场)垦田来实现的……

由于我们人为地一再失误,大自然已经以不同的方式报复着我们。如仅仅内蒙古就有10多万平方公里的沙漠和戈壁,而与北京最近的南马场沙丘距天安门广场的直线距离区区不足72公里,并且以4-5米/每年的速度东移。

当今人类已经比任何时候都更关注生存环境和生存质量,而影像只是一种纪录和传达。这些影像不仅仅是让我们了解了我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自然的美丽与和谐,生活的宁静与生机,艺术的奇巧与魅力;也同样让我们了解了我们的愚昧、贪婪和破坏性。

摄影被发明的最初目的是为了观看和记录容易消失的事物,因而照片中的现实“真实”与否就成了一个判断标准。就此而言,对摄影是否艺术的争论相应地归结为真实性和艺术性的对立,而所谓艺术摄影或者摄影的艺术性无非是就其观看方式来看:那些艺术摄影照片把现实弄得让人们感觉不那么熟悉了,仅此而已。

记录摄影和艺术摄影常常势不两立。人们似乎常常对作为“客观记录”者的摄影师与作为“独具慧眼”者的摄影师之间的差别十分在乎,这种差别又常常被误认为对作为“记录”的摄影和作为“艺术”的摄影的人为割裂。事实上,无论是“记录”也好,“艺术”亦罢,没有感受怎么可能会有“打动”?说到这里就不能不再一次提到安塞尔・亚当斯和尤金・史密斯。前者深谙风光摄影,影像气势恢宏;后者尤精文献摄影,情感细腻哀婉。尽管他们的摄影对象和内容的主要部分各不相同,但他们的摄影却都成为历史经典。当我们凝视亚当斯的西部影像,体味其中所传达的黑白韵律、山川峻拔、森林繁茂的时候,我们是否也同时体味到作者对山林大自然的热爱与保护意识呢?当我们一再与尤金・史密斯相逢,我们是否能感受到他的那份纪录和抗争的责任呢?

而今在中国摄影界,“责任”的确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如今已经有不少人在抱怨中国摄影界“责任”谈得太多了,果真如此吗?那么“责任”到底该不该讲?摄影到底需不需要“责任”?这仅仅只是一个仁者见仁的问题吗?反对谈“责任”的人无非是想说“责任”只应该是职业摄影师的事,对大多数摄影爱好者来说不需要去考虑。

假如他们“纯粹”是“玩”摄影――只是在家中拍拍孩子和老人、拍拍自己以自娱,并不损害他人、他物倒也罢;但是如果我们走向社会、走入自然,只要我们在地球上活动,就必然要涉及到人、自然、环境、生物链一类行为,就不得不考虑我们对地球所负有的“责任”,摄影又安能例外?君不见有摄影师为了拍摄白鹭而以鞭炮“催鹭起舞”,甚至当作创作经验来介绍。有的摄影师为独家占有题材而在四川攀枝花拍完并蒂苏铁之后将之连根砍去。有人为了拍野生动物,邀集众人满山驱赶……凡此种种,事情似乎都不大,但反映出的是我们不少人不懂得尊重自然,不懂得尊重生态,缺乏广泛的生命伦理道德,这已经是导致我们这个地球生态急剧恶化的致命根源。

由此可见,摄影人面对“责任”似乎无法回避。

人在与自然抗争时,其实常常是在与自己、自己的观念、自己的愚昧和贪婪抗争,人类的对手往往就是人类自己。摄影有义务和责任把人类的“另一面”反映出来。1998年的抗洪救灾的确是一个伟大的胜利,但是当我们了解到我们为抵御洪水而堆入长江的泥石沙料又将长江中下游河床垫高60-70厘米时,我们在大水过后是否有过反映?对此又作何感想?环境保护思想和方法的选择是否应该更尊重科学?假如要创造就意味着要破坏,或者“不破不立”,那么今后我们将如何评价我们的创造抑或破坏及其孰是孰非?摄影人及其摄影难道不需要对此做出观察、记录和报道?

中医方面的知识范文第2篇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3(b)-0165-03

风湿免疫性疾病,其并发症主要就是呼吸系统性和血液性的疾病,呼吸系统性的感染容易引起很严重的肺部的疾病。对于患有风湿性疾病的患者,其并发症对于患者治疗后的后续伤害很是严重,该研究的主要就是针对于患者的肺部并发症。对于现代的临床医学来说,护理干预无论对于患者还是医护人员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该研究中具体谈及的就是关于风湿性免疫疾病中的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的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该院住院患有风湿性免疫性疾病的100例患者,患者中男性50例、女性50例;年龄为20~76岁,平均年龄(50.8±1.87)岁,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有60例,干燥综合症的患者有40例。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26例,年龄为21~76岁,平均年龄(51.6±1.07)岁,其中患有干燥综合征患者有2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28例;观察组患者50例中男性2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为20~76岁,平均年龄为(49.9±1.22)岁,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有32例,干燥综合症的患者1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首先做好患者病房的环境处理,控制传染源,患者的病房要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告知家属,避免过多的不必要的探访,同时保持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定时进行室内的通风换气,保持房间空气新鲜,避免出新交叉感染的状况,尤其对患者使用过的床头柜、卫生间等要注意经常清洗,保持消毒。以下是观察组患者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1.2.1 疾病的预防方法 对于风湿免疫性疾病,对于疾病的预防是很重要的,其预防的措施主要有两点:首先就是对于患者周围环境的保证措施,其次就是对于这种疾病的的宣传和保健知识的传输。对于环境的保护主要是从传染、室内温度和空气质量等方面来讲的,对于患者所在的病房,医护人员要严格控制传染源的扩散和传播,对于室内温度要保持较为的温暖,避免因为病房的室内温度过低引起患者其他的疾病的发生,还有就是空气质量的问题,要保证病房室内的空气质量,时常进行通风换气。第二点就是关于疾病的宣传和保健知识的宣教,这对于患者及其家属都很重要,让患者和家属对于风湿免疫性的疾病有个明确的认识,这样让患者和家属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都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让家属做好自我保护的措施,保持加重卫生的整洁,对于患者家里和单位进行消毒处理,家属和周围的朋友等最好戴口罩,防止疾病的传染[1]。

1.2.2 疾病的护理干预 对于观察组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首先是对于皮肤血液运行的观察,对于移植的皮肤其色泽应该保持红润,其温度应保持在33~35 ℃之间,如果发生色泽的变化或者是皮肤温度的下降,应对患者进行密切的观察,此时患者很可能患得血循环危象,此时医护人员应使用棉棒或者用手指对移植的皮肤进行挤压,使之变回红润,若依然无法改变皮肤色泽,则考虑患者出现血液循环的障碍,此时,使患者抬高,促进血液的循环和静脉的回流,同时时常对患者的皮肤进行轻度的压迫[2]。

再有就是对于血液危象的护理干预,血液危象的发生对于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患者出现血液危象主要是因为其皮肤的张力下降,皮肤的温度下降,肤色变得苍白,静脉回流的障碍引起淤血[3]。对于血液危象的护理干预主要是针对于病因进行处理,对患者进行持续性的镇痛,以免出现因为严重的疼痛而造成血管痉挛,适当的抬高患者的,促进静脉的回流,若患者出现严重的肿胀情况,可对肿胀较为严重的部位进行拆线,多对患者进行按摩。

然后就是对患者心理的护理,在这点中首先要对患者做的就是对患者进行宣教,让患者和家属对于疾病的并发症有一定的了解,以免患者出现并发症时出现过于焦躁、不安的情绪,让患者对于疾病有个整体和具体的认识。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多于患者进行交流,多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不要对于疾病有太多的负担和压力,若患者长期出现过多的负面情绪,一旦爆发,可能会引起血管危象[4]。

最后就是对于患者的恢复性训练,患者在恢复的过程中要进行适当的功能性训练,患者在术后5 d,可进行适当的活动,但动作幅度要小。术后1个月后可进行皮肤的感觉功能恢复性训练,让患者适当的感觉温度,同时采用触摸的方式对物品进行辨认[5]。

1.3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则用例数和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经过对两组患者的疾病并发症进行比较后,观察组患者中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有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0%,对比对照组患者中出现疾病并发症的患者有1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0.0%,观察组患者明显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风湿性疾病的发病机制较为的复杂,但这些风湿类疾病基本上都是多系统的损伤,特别是对患者的肺部损伤尤其严重。故此,患者出现肺部并发症的几率较为的大,这其中以上呼吸道感染最为的严重[6]。

对于风湿免疫性疾病,在患者进行移植手术后一般会出现血液类的并发症,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和疾病的恢复,对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该研究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进行讨论和分析。

患有风湿免疫疾病的患者出现的肺部并发症,与通常的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均不同,因由于风湿免疫疾病出现的肺部并发症不是由于微生物感染引起的,故此,采用传统常规的抗生素治疗手段和常规护理措施,治疗效果并不明显[7]。

中医方面的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土石坝 稳定渗流 自由面 迭代法

1.引言

渗流分析是土石坝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土石坝边坡的稳定性、结构的安全性和坝体的经济性都有重要的影响。由于实际土石坝的渗流问题非常复杂,人们通常采用数值方法求解。而在各种数值方法中,有限元法以其对复杂边界、各向异性、非均匀性和二维渗流等问题的强大适应能力而受到广泛的重视[1-2]。在用有限元法求解土石坝的稳定渗流时,渗流自由面的确定一直都是一个难题。由于浸润线的位置事先是未知的,渗流自由面属于混合边界问题,必须同时满足水头边界条件和流量边界条件。较为合理地确定渗流自由面,对于正确计算坝体渗流场、分析坝坡稳定和渗流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3-6]。

目前为止求解此类问题主要分变动网格法和固定网格法两种[1]。变网格法是将自由面作为可动边界处理,通过在计算过程中变动网格去适应在迭代过程中变动的自由面,直到计算的自由面稳定为止。固定网格法的核心就是在计算中保持网格不变,采用了扩大的渗流区域和固定边界(通常是全部区域和边界)来求解各种各样的渗流问题。变动网格法在进行渗流分析中,要不断地改变计算网格、工作复杂、计算量大。而目前的大多数固定网格方法中,确定自由面的计算较为复杂,依赖性强。

本文结合以上两种方法的优点,先划分网格,在土石坝的渗流有限元计算中,先假设下游逸出点,计算出零孔压线,然后根据零孔压线与下游坝坡交点位置对逸出点进行修正,直到修正的逸出点和计算出的逸出点位置相同,计算结束。此时,零孔压线就是浸润线。在本质上它属于固定网格法,因此具有固定网格法的优势,同时引进了迭代法概念,清晰简单,为自由面的计算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2.计算方法

针对平面应变问题,在土骨架不可压缩的稳定渗流条件下,由水流的连续条件和达西定律可以得到土石坝的二维渗流方程[1]

■kx■+■kz■=0 (1)

式中,kx、kz分别为水平向与竖向的渗透系数,cm/s;h为总水头,m。当kx=kz=k时,上式就化简为Laplace方程

■+■=0 (2)

考虑介质和水体的压缩性时,同样可得非稳定渗流微分方程式

■kx■+■kx■=SS■ (3)

式中,SS为单位储蓄水量,表示下降单位水头时,由于土骨架压缩和水的膨胀所释放出的储存水量,m3/m。

流体的运动总是在限定的空间流场内发生的,要确定流场的分布仅靠渗流基本微分方程还是不够的,同时还需要借助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渗流问题的定解条件中最重要的就是边界条件,一般存在三类边界条件:水头边界条件、流量边界条件(不透水边界为这类边界中的特例边界)和混合边界条件。在进行土石坝渗流计算时,下游逸出点到下游水位之间的下游坝坡取为零孔压边界(H=Z),上游水位以下的上游坝坡和下游水位以下的下游坝坡取为给定水头边界,其余坝体轮廓取为不透水边界。

采用本文方法求解,需要先假定逸出点的初始高程,再解定解问题(1)-(3),从而求出渗流场的水头值,然后在允许误差的范围内验算零孔压等值线与下游坝坡的交点是否与假定逸出点高程相同,若相同,则认为试算结果为满意的最后结果;否则,修正逸出点的位置,并重复上述迭代过程,直到满足精度要求为止。与常规的方法类似,修正的逸出点位置可以取迭代高程的平均值。

本文方法的核心在于将自由面看一条近似的“几乎”不透水边界而不是严格的“完全”不透水边界,即在自由面以上,渗透流量“几乎”为0,而不完全为0。与常规解法一样,它把孔隙压力为0作为它的定义,符合传统的渗流力学概念。事实上,在稳定渗流状态下,毛细管力使自由面以上的土体内含水,用Laplace方程来不能准确地描述自由面以上的非饱和土中的渗流,但由于在通常的渗流分析对这个区域内的渗流状态并不关心,因此,本文出于解决问题的方便,把自由面上下的渗流都用一个模型来描述,并把整个坝体都作为可能的渗流区域进行分析是合理地。

3.计算实例及验证

为验证本文方法的可靠性,下面就上述方法做出一个简单算例。假设某均质坝坝高50m,坝顶宽10m,上游水深40m,下游水深5m,上下游坡率为2.0和1.5,未设任何排水设施。该算例的有限元网格如图1所示。

计算中迭代过程中,需要修正逸出点的位置,即需要对其附近的网格进行局部修正。因该处的计算结果是迭代收敛的控制因素,如果网格修正后单元变得过于奇异,会对计算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修正网格时需十分小心。同时,当假定的逸出点高程与其实际值相差不太大时,孔压分布的计算结果相差不大,浸润线的位置相差也不大,只是在其下游段有一定的差别。因此,迭代的精度可以控制得低一些。本文计算结果见表1和图2。

由图1可以看出来,采用本文方法计算时,网格完全不受自由面位置的限制;同时,在假定逸出点的初始位置时,都可以设下游水位为逸出点的初始高程。表1给出了各次迭代计算的结果,这说明迭代的收敛值是18.76m。

图2中给出了坝体孔隙水压力的等值线分布图,根据其物理意义,孔隙压力为0的等值线即为浸润线。这些结果与文献[6]的结果是相吻合的;从计算结果中还直接地反映出,自由面以上的土体内具有负孔压,这些都与传统渗流理论的定性解释是一致的。

4.结论

本文计算分析结果表明:

1)在求解土石坝稳定渗流时,把坝顶轮廓线看成不透水边界,只需要通过几次迭代就能得到较好结果。此方法原理可靠,实现方便,同时简化了计算工作量,可用于考虑复杂土工边值问题的渗流稳定评价分析。

2)基于上述概念,简化了分析程序的开发,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了通用软件使用方便、功能齐全、运算速度快和计算精度高等优点。这为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又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参 考 文 献

[1]李广信.高等土力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33-234.

[2]杜延龄,许国安.渗流分析的有限元法和电网络法[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2:125-127.

[3]柴军瑞,件彦卿.岩体裂隙网络渗流自由面的确定方法[J].工程勘察,2000(01):20-21.

[4]徐千军,张建红.确定稳定渗流自由面位置的一种简便方法[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1999,(12):418-423.

中医方面的知识范文第4篇

人才。

关键词:药学;高职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改革;实践操作;能力培养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卫生事业的进步,社会对药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药学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医药类高职大专人才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大有可为,尤其是各制药企业及各基层医疗机构中。传统的本科教学注重理论学习,不适应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需要。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新的高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为此,对我院高职药学专业微生物和免疫学理论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收到了初步成效,现将经验和体会总结如下,旨在与同行交流探讨。

一、背景分析

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是药学专业一年级的基础课,学生对大学生活还不能适应,学习方法仍然停留在中学水平,以死记硬背为主,总希望教师能像中学教师那样手把手地教,一个题一个题地练。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很难和自己以往的经验联系起来。为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和尝试。

二、开设两周的岗位体验周

学期开始,进行两周的岗位体验周。学生到医院去,到药厂去,实际体验工作岗位。学生通过岗位体验,看到了实际的工作环境,不再把自己定位在一个高中的毕业生上,看到了药学岗位对微生物、对环境的粉尘的各种严格的要求,树立好自己的角色目标。通过岗位体验,再进入正式的理论学习的时候,往往是带着兴趣和问题的,不再觉得理论知识枯燥乏味。比如说药品生产管理规范(GMP)对洁净度的要求,对微生物指标的要求,药品片剂对大肠杆菌的要求。学生学习这些的时候不再觉得是和自己无关的知识,而是觉得这是自己以后工作中会涉及的,会更加的专心和认真。而岗位体验周的经验不只停留在两周,学生回学校以后要一直探讨下去、去了解这个行业的特点和要求,对各门课的学习和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都是有益的。

三、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和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将学生分成7个小组,每个组6名同学,组内又分成3个小组。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变成了一个向导,准备好了各种学习材料,列出了各种需要探讨的问题。学生采用分组对学、小组和小组之间讨论、各大组之间交流展示的方法。对学习材料进行学习交流,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以及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经过这样的学习后,学生把枯燥的书本知识变化成了自己内化的知识。最后教师要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总结该部分内容的理论知识和重点。这样一来,学习方法的改变,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把知识分解成一个个问题。而这些问题有教师提出的和临床及职业考试息息相关的问题,也包括学生自己感兴

趣的问题。通过两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对学习本门课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有了大的进步。

四、理论倾向实用性,提高学习兴趣

高职院校培养的目标是技术型、实用型人才,同时社会也需要上岗即为骨干的人才。为此,在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中理论必然要倾向实用。在平时的理论课教学中也要时刻灌输实用性原则。拿很多案例来说明,比如最近的恒天然奶粉实践中存在肉毒杆菌的示例,某中学食堂出现食物中毒感染的事例等。还可以让学生去搜索往年的一些大的与微生物有关的事件,拿到课堂上与同学交流。而且交流后,请学生回家的时候对家人宣传微生物和人们的关系,加强药品和食品的卫生工作宣传,这样就能起到很好的激励学生学习的作用。

五、就业结合教学,给予压力与动力

对于现代的大学生,就业是一道人生的门槛,大家都非常重视。在课堂和课间,经常和同学们交流沟通,让教师听听同学的想法,让同学听听药学专业的最新信息,了解工作中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重要性,了解就业的压力从而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

由于医药高职高专教育介于中职医药教育和本科医药教育之间,使医药高职高专教育较难找到准确的定位,大多数医学高职院校对其培养目标、教学模式、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取舍等诸多方面难以定夺,以致医学高职高专教育不能体现出自己的特点。医药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目标应以应用及能力培养为中心,瞄准广大制药企业和基层医疗机构及社会药房,培养具备药学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适应制药企业及基层机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学生从一个学习者变成一个探索者,以就业后的岗位责任和目标来要求自己,增加了对知识的适用性的认识。以上是我对我院高职药学专业《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方法改进的一点心得。

参考文献:

[1]金路.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胡淑珍.教学技能[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张德良,程荣福.整合课程,强化实训,创建高职人才培养新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4(8):42-43.

[5]王锦倩,祁国明.关于医学高职高专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1(5):1-2.

[6]权志博,周雪宁,王丽.临床微生物检验学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初探.实用医技杂志,2007,6(10).

中医方面的知识范文第5篇

言疮事兼内外。首疾但目在头。齐咽已下,名为身患。鬼瘴谓是邪魅。恶揭陀遍治诸毒。童子始从胎内至年十六。长年则延身久存。足力乃身体强健。斯之八术,先为八部”[2]。根据以上八医,印度寿命吠陀(Ayurveda),产生了与之相对应的八个分科,亦即八种相应的疗法:第一拔除医方(Shalya):为抉拔人体上惹起痛苦之物。第二利器医方(Shalakya):为使用利器疗治眼耳等病的一种外科医学。第三身病医方(Kaya-chikitsa):为对全身疾病之治术。第四鬼病明或鬼病医方(Bhuta-vidya):为驱除因鬼凭而生诸心病之医方。第五看童法(Kumara-bhritya),为对胎儿、幼童、产妇等之看护学。第六恶揭陀药科论(Agada-tantra):为关于诸药剂,尤其是解毒剂之学。第七长命药科论(Rasayana-tantra):为关于长生灵药之学科。第八强精药科论(Vajikarana-tantra):为关于强精催之学科[3]。隋志中载有大量介绍西域医药学的书籍,如《龙树菩萨药方》四卷、《西域诸仙所说药方》二十三卷,目一卷、《西域波罗仙人方》三卷、《西域名医所集要方》四卷、《婆罗门诸仙药方》二十卷、《婆罗门要方》五卷、《耆婆所述仙人命论方》二卷,目一卷、《乾陀利治鬼方》十卷、《新录乾陀利治鬼方》四卷、《龙树菩萨和香法》二卷、《龙树菩萨养性方》一卷[4]。以上诸书,见证了中古时期东西方医学的交流,为中医学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来源,这些古代典籍,如今虽已亡佚,但从其书目尤可看出,西域医学的思想,已通过这些书籍达至中土。如《乾陀利治鬼方》及《新录乾陀利治鬼方》,属医方明中之鬼病明或鬼病医方类;《耆婆所述仙人命论方》及《龙树菩萨养性方》,为长命药科论之类。此外,《大正新修大藏经》所收录的佛经中,涉医文献有《不空罥索咒经》、《佛说疗痔病经》、《金光明最胜王经》、《除一切疾病陀罗尼经》等20多部佛教经典,出现医药卫生方面的名词术语达4600余条[5]。传统医学在中国以阴阳五行立论,在印度则为四大论与百一说并存。

《佛说五王经》有云:“人有四大和合而成其身。何谓四大?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一大不调,百一病生,四大不调,四百四病,同时俱作”。这种观念于《备急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中可见,缘系孙思邈受佛教影响甚深。如《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一•诊候第四》有云:“凡四气合德,四神安和,一气不调,百一病生,四神动作,四百四病,同时俱发”[6]。《备急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所录诸方之中,还多提及忌食血肉有情之品及五辛,盖佛教戒律不茹荤血五辛。此外,那些掌握西域延年术的番僧,甚至得到了帝王的接纳。唐史有载,唐太宗常服婆罗门僧那罗迩娑寐所制之延年药。迄高宗时,有东天竺之胡僧卢伽阿逸多受诏合长年药。以上是印度医学理论在中土传播时所产生的影响与结果,这种医学交流的形式,主要通过僧侣这一特殊群体作为媒介,最终使得印度医学的一部分内容,融入到中医学的血脉之中,并得以广泛流传。殊方异药自张骞使西域后,西域药物通过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和朝贡体制,纷纷涌入汉地。外来药物,隋唐以前多由陆路进入中原;隋唐时期及唐以后除陆路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阿拉伯商船经海港登陆中国。隋唐时代的通商港口,较为著名的有广州、扬州、泉州等地。日本僧人真人元开所著的《唐大和上东征传》中有云:“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其舶深六、七丈”[7]。

可见香料贸易在唐代十分盛行,其在种类及数量上的丰富,极大促进了中土药物学知识的增长。印度医学有“万物皆药”的思想,孙思邈吸收了这种思想,在《千金翼方卷第一•药录纂要•药名第二》中载道:“天竺大医耆婆云,天下物类皆是灵药,万物之中,无一物而非药者,斯乃大医也”。这种理念,扩大了药物的种类及医生的视野,丰富了古人关于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的相关知识。唐代郑虔的《胡本草》、唐末五代时期波斯人李珣的《海药本草》记载了大量的外来药物。历代医籍中,凡所及药物,冠以“胡”者,多系外来药物,如胡豆、胡麻、胡瓜、胡荽、胡芦巴、胡桃、胡椒、胡萝卜等。由于大量外来药物的引进,唐代本草及方剂学知识较前代大为丰富。兹仅举几则有代表性的外来方药,试说明之:底也迦,主要成分为鸦片。《新修本草》卷十五云:“底也迦味辛苦平,无毒,主百病,中恶,客忤邪气,心腹积聚,出西戎”。《旧唐书》卷百九八拂菻传云:“乾封二年,遣使献底也迦”。《医方类聚》引《五藏论》云:“底也迦善除万病”。《唐本草》曰:“密陀僧出波斯国”。金桃一名黄桃,《旧唐书》有云:“唐太宗贞观十一年,从康国入贡,金色形如鹅卵,故有金桃之名”。橄榄,据《酉阳杂俎》所载,为唐代波斯输入品。《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三第二十七条,“先体病源”提到:“西方则多足诃黎勒,北道则时有郁金香,西边乃阿魏丰饶,南海则少出龙脑。三种豆蔻,皆在杜和罗。两色丁香,咸生堀沦国”[2]。隋唐时期外来药物种类繁多,不少于数百种,此处不逐一枚举。

这些来自异域的特产,在隋唐及唐以后的各种本草书籍中,均作为常用药物而被收载。迄于宋,国际香料贸易依然盛行,加之部分外来药物的本土栽培,以及士大夫阶层对于香料的极度推崇,由政府颁布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大量使用香药,同时也造成了后世滥用香燥之品的流弊。《备急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还收录了多首耆婆方,如耆婆万病丸、耆婆大士治人五脏六腑内万病及补益长年不老方等。另在《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一•万病》篇中的阿伽陀药,是由紫檀、小蘖、茜根、郁金、胡椒各五两组成,其所疗病症颇多,几无所不疗。这种万灵药的概念,在隋唐以前,也非中土所有,如《伤寒杂病论》中所救治的病证与方药的一一对应性较强,来自本土的中医,强调的是辨证论治,不主张用一方能够应对种类繁杂的多种疾病。这种分歧主要是由于当时的西方国家没有中医“证”的概念,他们的药物往往是针对“疾病”而言的。他们认为假如一种配方,能够对多种疾病有效,那么就称这种药方为万灵药。孙思邈吸收了这种“病”的观念,故诸方下所胪列之病症甚为芜杂。另外,以耆婆万病丸为例,此方含有三十一味药,唐代医药书中,屡见这些药味颇多之方剂。类似这种大方,在唐以前的传统中医药文献当中并不常见。唐以前的本土医学,更多提倡的是应用较为简约的方剂,以“简、便、验、廉”为遣方用药的原则与宗旨,但自孙思邈以后,大方在中医文献中的数量逐渐增多。

自此,汉地医学风气为之大变。由此可证,西域文明对隋唐时期及唐以后的本土药物学及方剂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节、商贾及释家的往还,在加强隋唐帝国与西域诸国之间的医药交流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他们同时也将随之而来的医药学知识传播到了中原各地。眼科医学眼外科治疗属前述八种疗法中之利器医方类。当时婆罗门僧在华以眼科业医者较多,刘禹锡有《赠眼医婆罗门僧》诗云:“看朱渐成碧,羞日不禁风。师有金篦术,如何为发蒙”。白香山《眼病二首》亦云,“案上谩铺龙树论,盒中虚撚决明丸。人间方药应无益,争得金篦试刮看”[8]。唐代社会名流罹患眼疾,往往延请天竺医为其诊治。可见印度眼科在当时处于领先地位,超过了中原地区在这一专科领域所处的医疗水平。当时天竺而外,精于眼科者,尚有大秦。杜环《经行记》中有云:“大秦善医眼及痢”。世传龙树王菩萨能疗眼疾,故往往假托,以神其书。如《龙树菩萨眼论》,此书虽已久佚,但佚文散见他书。书中总结眼病的主要病因为:凡所患者,或因过食五辛,多啖炙煿热物麪腻之食,饮酒过度,无节,极目远视,数看日月,频挠心火,夜读细字,月下观书[1]。又《外台秘要》卷二十一有陇上道人撰《天竺经论眼》序一首,王焘言陇上道人俗姓谢,住齐州,于西国胡僧处授。序云:“盖闻乾坤之道,唯人为贵;在身所重,唯眼为宝;以其所系,妙绝通神;语其六根,眼最称上。是以疗眼之方,无轻易尔”。《出眼疾候一首》载有金针拨障术适应症的病因病理特点及其治法宜忌,“令观容状,眼形不异,唯正当眼中央小珠子里,乃有其障,作青白色,虽不辨物,犹如明暗三光,知昼知夜,如此之者,名作脑流青盲,都未患时,忽觉眼前时见飞蝇黑子,逐眼上下来去,此宜用金篦决,一针之后,豁若开云,而见白日,针讫宜服大黄丸,不宜大泄,此疾皆由虚热兼风所作也”[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