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医基础知识重点笔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中医药基础》 教学改革
为进一步推动全国教育管理体制和教学改革,使人才培养更加适应社会主义建设之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央提倡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尤其是专科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即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因此,专业设置上必须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方面则要突出职业技术特点,主要是实践技能的培养,应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笔者通过暑期在中医院实习两个月时间,感受颇深,无论是在工作态度还是在教学理念上都有所改变,同时发现现今的教学方法在理论和实践相比较的前提下,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们在过多地抱怨学生基础差、学不懂的同时,是否也应从自己本身入手,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
以《中医药基础》这门课程为例,教学方法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应有所改进。《中医药基础》是专业基础课,是贯穿基础与专业之间的桥梁。本门课程包含了3部分的内容:1.中医学基础知识。中高职院校学生学习中医学知识,是为将来胜任高级工岗位工作打基础,学一些中医知识,有助于其了解商品性能,理解中医处方,更好地与医生、顾客沟通,提高服务质量。2.中药学基础知识。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药性理论及各种药物的来源、产地、炮制、性能、功效及应用的一门科学。3.方剂与中成药基础知识。方剂和中成药都是由药物组成的,是在辩证审因、决定治法之后,选定适宜的药物,遵循组方原则,酌定用量、用法,科学配伍而成,以便在临床上得到更好地应用。本门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一、激发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现有的教学方法基本是沿用教师系统讲授、学生听并记笔记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不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打好基础是课程改革成果得以体现的基本条件。教学改革不能简化为“教改”,教学改革本身包涵两个内容,既有教的改革,也有学的革命。在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如何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复杂课题,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首先要有学习热情,渴望获取知识,同时要对科学有浓厚兴趣,要有揭示自然规律、自然奥秘的强烈愿望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这可为成功的教学提供非常好的先决条件。其次要掌握好的学习方法,不能死记硬背,要学会分析、比较、综合,前后连贯,结合教材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再次,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提出问题,加强与教师的交流,使教与学互动。对于学生容易看懂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教授,转化师生角色,这样学生不但能对所学的内容加深记忆,而且自我表达的能力和克服在众人面前讲话的胆怯心理都能有所提高,并能从其他同学的掌声中获得了一种自我成就感。此外,还可以让学生以小品的形式表演模拟医患之间诊断和交流的过程。
二、指导好学生应如何进行合理的课前准备
笔者首先对传统的课前预习方法进行改革,将课前预习的目的进行重新定位,即课前预习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学习内容,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习欲望,调动学习潜能。[1]因此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例如,中医学基础知识第八章是防治原则,可以针对这一章节展开提问:1.防治原则包含哪两个方面?2.增强人体正气的方式从四个方面来讲述,请举例说明这四个方面(不用书本上的例子)。3.我们曾学习的文言文《扁鹊见蔡桓公列传》说明了什么样的防治原则?4.什么是三因制宜?举例说明。四个问题中有两个不是书本上的内容,而有待于学生进一步的探究,这样做的前提就是必须对书本的内容熟悉且举一反三。
三、侧重于教学内容在纵向系统上的连贯性和横向联系上的相关性
《中医药基础》课程如果要细分的话,里面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多。因此它之间的连贯性也就要求很高。本门课程包含《中医基础理论》《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温病学》《伤寒论》《针灸学》等课程,所以在讲课时,要把知识进行横向与纵向讲述,使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讲中药的时候,提到中药的五味应联系到前面所讲述的五行学说的理论,在讲功效时应提到前面防治原则的内容,在讲用途时应提到前面诊断的内容,这样能使学生从纵向系统上掌握知识的连贯性。依此类推,在讲中药时,还应在横向上加强联系,例如在讲黄连时,应和黄芩、黄柏相对比,三者虽然都是一类药,功效也相似,但是三药归经的侧重点不同,黄连主要归心经,善于清心火;黄芩主要归肺经,善于清肺热;黄柏主要归肾经,善于清退虚热。
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和完善教学的内容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已广泛进入课堂,为教学开辟新天地提供了可能。多媒体教学具有更多的协作性、自主性、开放性、多元性和创造性,其自主操控、认识、模拟和资源共享等优势,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传播渠道,提高了教学效率。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例如在讲经络学说内容时,利用多媒体教学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经络学说这在《中医药基础》里所占比例甚微,此部分内容抽象难以理解。故制作课件时,经络分布图必不可少,经络的循行与分布以古代人物图谱来展示,色彩鲜亮,线条简单,学生在收到良好视觉效果的同时,能一且了然地领会到经络的分布与循行。
五、育人与授业并重
笔者在中医院实习时,发现一个很鲜明的道理,专业课和实践能力都很好的医生不一定是个好医生,因为他们往往漏掉了一点――医德,应讲究医德和医技并重。职业教育阶段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存在一些问题,对于这种现象不能讳疾忌医,应该正确面对。知识、技能的学习是终身性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行为习惯的形成是阶段性的。因此职业教育阶段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职业知识、技能的传授,育人工作的重要性尤为紧迫。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应抓住机会、结合职业特点进行德育工作,让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形成尊重他人、诚信处世、友善互助、遵守公德的良好品德,保持积极乐观、自我控制、自我平衡、正视现实的心理素质,具备对是非、善恶、荣辱的认知、判断和评价能力,养成自律、严谨、上进、务实的行为习惯。言传不如身教,育人工作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教师的示范作用。要取得理想的育人效果,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是关键。一个懒散、呆板、责任心不强、缺乏上进心、知识结构陈旧、教学方法死板、端着一付架子的教师肯定无法赢得学生的尊重,更谈不上喜欢。而一个责任心强、知识渊博、自律严谨、积极上进、达观自信、风趣幽默,对工作充满热情,对学生充满爱心的教师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吸引住学生,达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总之,高职院校培养目标是中药生产、经营一线岗位的高级工,所以《中医药基础》这门课的教学目的是应使学生掌握中药行业高级工必备的中医药基础知识。我们在大力提倡课程改革要适合企业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教学改革,这是刻不容缓的。
1 明确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要想正确、有效地进行中医专业西医内科学教学工作,就必须对教学目的有深刻的认识。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中医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医专业人才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而且对西医的思维模式和诊治手段也要有深入的了解。高等中医药院校临床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从事临床工作,适应当前医疗服务特点,学习与掌握西医内科学等各西医临床专业课,尤为重要。因此,中医专业学生绝不能忽视对西医的认识和了解。对中医专业进行西医内科学教学的目的是使拥有扎实中医专业知识基础的中医专业学生对西医内科学也有深刻的理解。内科学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是学习临床医学的关键,学生务必扎实地掌握内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能在毕业时承担适当的临床职责,而课堂教学则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高等中医院校始终重视西医临床专业课的设置与教学,其中西医内科学为最重要的临床专业课之一,其课程教学时数在众多高等中医药院校,近年来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同时多数中医院校已将其作为毕业理论考试与技能考核的内容与重点。明确了目的,就应该适当加大西医内科学教学力度,增加西医内科学课时比重,更为重要的是要使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管理部门和领导认识到中医专业西医内科学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高等中医院校西医内科学教学的特点
2.1 前期西医基础课课时较少,为临床教学增加一定的难度
相对于西医院校,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等主干西医基础课课时较少。前期西医基础课课时较少,部分学生西医基础知识较薄弱,应掌握的相关知识在临床课的教学中显示出不足,为临床课的教学增加一定的难度。
2.2 学生思维不够活跃,有模式化倾向
西医基础课程开设的同时,开设中医基础课程,由于中医基础课程多数需要学生熟记,以达到熟能生巧,使学生养成按条例记忆的学习习惯,而西医基础课程的学习,很多内容不需强行记忆,应用思维与推理的学习方法,掌握的知识才能灵活运用。教学中发现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存在不能灵活应用的特点。
2.3 西医内科学课时相对较少
尽管西医内科学的教学课时在很多院校有所增加,但相对于教学要求与教学目的,仍显紧张。众多院校西医内科学均在一学期内完成教学任务,课时多为90~126学时,使很多疾病的讲授受到一定的限制,不能充分进行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穿插疾病诊治的进展内容。
2.4 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在未接触临床,不了解临床的情况下,对西医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很多学生抱着应付考试过关的心理学习。因为中医与西医的学科特点明显不同,如果没有任课教师的引导,对为什么要开设西医课程,很多学生存在疑惑。
3 教师的素质及行为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是对内科学教师的基本要求。内科学理论来源于实践,只有临床经验的教师才能充分理解理论的深度与广度,把握重点及难点,这是分析教材的基本要求。把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传授于学生则是课堂教学的目的,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又起到了主导作用,只有具备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教师才能使这一传授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具有实践性,也才能使学生容易接受和建立起理论概念。由于相关基础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的迅猛发展以及医学模式的改变,使得内科学理论不断丰富,如果教师的理论基础不扎实,则很难适应内科学的发展,更谈不上站在教材的理论高度之上得心应手地传授知识。与西医专业学生相比,中医专业学生西医基础相对薄弱。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基础较差的中医专业学生获得较好的西医内科学学习效果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要避免以下 3 种情况发生:①有些教师认为中医专业学生学习西医内科学以后用不上,了解一下就行了,于是对授课内容大删大减,敷衍了事,使知识缺乏必要的连贯性,学生听起来似是而非,难以理解,从而丧失了学习西医内科学的兴趣。②有的教师过分低估了学生的基础水平,害怕学生听不懂,所以讲课总是点到为止,对知识点既不深究也不展开,更不介绍学科的新技术和新进展,使得学生掌握的知识不够深入,知识面也过于局限。③还有一部分教师虽然重视西医内科学教学,但是他们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样使教学效果事与愿违。
4 理论教学模式的改革
内科学是一门涉及面较广的临床学科,传统的教学手段已远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随着理论教学改革的深入,多媒体教学给内科教学工作注入了生机,但是,单一的多媒体教学并不能完全满足完整的教学需求。多媒体教学可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生动,便于理解、记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但从学生和教师的反馈信息可以发现,它同时存在着许多不足。一是教学速度快,学生难于记笔记,也难于跟上授课节奏;二是多媒体教学过分强调直观,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三是教学按部就班,忽视即兴发挥,教学互动性差,抑制了教师的一些突发灵感和创造;四是喧宾夺主,课堂实效性差。传统教学虽然不及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但其最大的优点是教师能根据学生课堂听课的信息反馈,及时判断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程度,可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另外教师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他们能跟上授课节奏,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教师除可用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外,还可用板书及肢体语言增加互动性,可即兴发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等。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也正是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而多媒体教学的弊端,又可以用传统教学的长处来弥补。
5 多元教学方法的运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医骨伤科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3-0015-02
自广西中医学院研究生开始招生以来,一方面中医骨伤科研究生培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科研、教学、临床输送了一批批高质量的高层次骨科人才。而另一方面,中医骨伤研究生教育历史不长,尚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如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尤为突出。本文就高质量中医骨伤科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做一探讨,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培养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科学型研究生培养的新型模式,如何培养高质量的临床硕士研究生需要不断进行探索和总结,近年来国内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相关报道较多。[1]我院中医骨伤专业作为国家中管局重点建设专科和自治区重点学科,如何更好地开展中医骨伤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对其他学科研究生的培养也有一定借鉴意义,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广西中医学院瑞康临床医学院从2000年开始中医骨伤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经过9年的培养实践,我们认为中医骨伤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只有坚持理论、实践、科研并重,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临床专业研究生。以下结合中医骨伤学的学科特点,就我们在该学科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探索工作中的体会和经验总结如下:
一、素质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重要内容
医生是以病人的生命和健康为工作对象的特殊职业,这种特殊性职业定位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操守,而且应具有严谨、诚实、负责、谦逊的品德。在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情况下,医生不仅是一个高学历群体,而且应成为大众信赖的高素质群体。作为我国医学生教育的未来方向,医学硕士研究生的素质教育显得非常重要。作为研究生,他们的知识和能力都得到了相当发展,有一定的科研水平,他们大多数思维活跃、求知欲强、荣誉感重,都希望早日成才。但是由于年龄层次、生活阅历和知识背景的不同以及个性差异,研究生素质的发展参差不齐。普遍的问题是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发展不尽人意。有的研究生为了名利,放弃对真理的追求,编造实验和计算数据,弄虚作假。有的研究生被物欲所驱使,为物利所躁动,对待患者不能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以患者的利益为出发点考虑问题,工作懒散没有责任心,这样的学生永远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突破,当然也不可能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医务工作者,更不可能承担起科学研究的重任。
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研究生培养教育的核心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代教育观念与传统教育观念相比其区别在于现代教育更提倡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2]现代教育观念认为,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学习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发展,包括人际交往的能力、集体合作的态度以及解决各种矛盾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强烈的创新意识。医学硕士研究生作为医学研究的重要参与者之一,对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开发是十分重要的,[3]加强培育研究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已经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医学研究生正处于人生中精力最充沛、创新精神最旺盛的阶段,处于从事医学学科领域创造性研究的最佳时期。没有创新就没有前途,没有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将来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和社会竞争中立足。这就需要培养具有宽广知识面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基础,能力的提高又促进知识的掌握。因此,医学研究生教育应拓宽专业口径,扩大知识面,加强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研究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生教育应在加强对其理论知识学习引导的同时,更要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研究生查阅资料的技能、提高其实验操作的技能,使其能够从本课题出发,进行本研究领域、相关研究领域以及不同领域知识的获取与融合,才能够称得上真正意义的创新研究。
三、坚持理论、实践、科研并重
要做到对临床专业硕士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就必须坚持理论、实践、科研并重。提高理论水平,掌握临床医学理论与知识。
1.本专业基本理论的掌握
近年骨科临床知识高速度更新是本学科的一大特点。在诊断技术方面,CT、核磁共振等的临床应用极大地促进了骨伤科学的临床进展;在治疗方面,传统骨伤科疾病治疗方法和手段局限,或争议很大,近年认识有很大变化,如骨科脊柱多种疾病的手术与非手术治疗之争日益激烈;骨水泥、钛笼等先进器材的应用都极具挑战性。而教科书或专著往往只能起到基本培训的作用,在新进展方面明显滞后。为了使研究生能了解到本学科最新进展,特别是学会临床知识的更新能力,同时也为了促进导师自身知识的更新,我们采取导师主讲骨伤科学各疾病与部位专题讲座(每周两次)。辅导研究生学会利用一切可能的资源(如校园网电子期刊和其他最新相关杂志)获得有关临床新进展的方法。鼓励和安排研究生参加各种骨科学术会议和学习班。导师为学生指定精选阅读参考书目,由导师指定学生所要阅读的本专业参考书、本专业的杂志期刊,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并写出相应的读书笔记和心得式小论文等。
2.边缘交叉学科理论的掌握
科研知识是科研素质的基础。临床专业研究生要在以后的医疗实践中有所突破,首先要充分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它是进行医学科研所必备的基础专业理论。由于骨伤科学是一门发展较快的科学,随着疾病谱的变化,新的理论、新的技术不断涌现,故而临床专业研究生还必须及时汲取医学专业领域或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善于将这些新理论、新技术运用到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并在临床实践基础上进行总结,形成新观点、新论断。随着医学模式已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服务的目的也由单纯的治疗疾病,转变为提高人类的生命、生活质量。因此,医学研究生还要掌握诸如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让科研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最后,研究生要具有对医学科研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础知识,如医学文献检索、医学统计学等,掌握医学科研的专门理论,了解医学科研的原理、程序和方法,更好地保证医学科研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如果只注重现有课本中的陈旧知识的学习,不注重对飞速发展的当代医学相关边缘交叉学科知识的掌握,将来的研究生将无法适应临床实践的需求,也意味着高级医学人才教育的重大失败,因此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了一定数量的医学选修课,特别是增加一些贴近前沿科学、适应知识更新的选修课,以充实理论基础,掌握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开阔眼界。
参考文献
1 肖 昕.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03.2(1):47~49
1理论教学
1.1分系统授课:传统的内科教学中一般由一名教师授课,这样管理方便,但存在弊端,我们的授课教师均为临床教师,来自附属医院的不同科室,对本科室所属病种的诊疗、研究进展、科研最新发展动态比较熟悉,但对其它科室的病种了解相对较少,这样讲授自己熟悉的病种时生动、具体,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但讲授其它科室的病种时显得机械、呆板,有时按照书本宣读,这样就没有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对于学生,仔细讲授的病种有所了解,对于草草讲授的疾病,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感觉枯燥、乏味,课后也不愿意复习,学习完全用于应付考试。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提出仿照西医内科学分系统教学,分为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肾系疾病、气血津液疾病等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发挥了教师的专业特长,而且调动了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1.2典型病例融人理论授课:在中医内科教学工作中,我们曾尝试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改革,由于受诸多因素的限制及教学需要,中医内科学的课堂教学方式将持续存在,容易形成你讲我听的死板教学方式,使学生学习兴趣淡薄。中医内科学为临床课,学生已掌握了大量的基础知识,注重典型病例融人理论授课过程中,是不容忽视的方法,但除少数院校有类似于病案教学的选修课程外川,多数院校无专门课程与教材,因典型病历均来自临床,具有现实性,授课时可将病人的语言、表情、动作直接传达给学生,给学生一种生动形象的感觉,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训练,使所学知识记忆深刻,同时,再让学生分析病情,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热情。当然这要求教师需精心选择病例,且病例要典型、真实,不能太复杂,在上课前积极准备,上课时认真听取学生发言,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指导、评价,最后需做课堂总结,使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1.3多媒体与板书结合教学: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用多媒体教学是中医教学手段的一次变革,多媒体的最大优势是具有丰富的图形、图像、动画、视频、音频及网络功能,能有效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习兴趣,增加信息的传授量,提高学习积极性,对教学改革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多媒体仅仅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教师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必需以富有情趣的讲解、生动的语言、幽默的表情等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思维活跃,这样才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离开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单靠多媒体课件是不能做到的,故不应夸大多媒体的作用,我们使用多媒体与传统的板书结合教学。中医学本身是一门经验医学,因板书灵活性强,随写随看,特别对于推导、推理过程,使用板书十叙述的方法比单纯多媒体更能引起学生思考,集中学生注意力,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临床带教
[关键词] 翻转课堂;病理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R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7(a)-0123-04
[Abstract] As a new teaching model, the flipped classroom teaches with students as the center, uses spare time to complete knowledge and take advantage of the class time to complete the classroom knowledge internalization, its application in pathology teaching, it not only solv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of pathology, but also cultivates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and uses pathological knowledge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in clinical ability. Flipped classroom is a new teaching mode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pathology in the information age.
[Key words] The flipped classroom; Pathology; Teaching model
病理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1],是医学生接触疾病的第一门课程。病理学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枯燥难懂,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导进行授课,强调传授系统完整的知识、重教轻学、重理论轻实践,学生难以全面掌握授课的内容并充分理解及灵活运用,教学效果不理想[2-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对学生创新、独立思考以及解决具体问题等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有效提高了病理学教学效果。
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起源与内涵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起源于美国,两名化学教师为帮助缺课的学生及时补课,录制了其授课视频,并将视频上传至网络供学生观看学习,有效解决了学生因缺课而导致的学习落后问题。此种方法广泛受到学生的欢迎。此后,他们便试行推广以学生课下看视频听讲解为基础,而课上时间主要用于解答学生问题,为学生提供帮助的教学模式。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在美国一些学校逐渐推广开来,替代传统的面对面授课教学模式。美国学者Bergmann等[4]则更好地诠释了翻转课堂理念:翻转既涉及时间的翻转,相关的“homework”在课前完成,而不是在课程后设置后续或扩展作业;同时还包括学习内容的翻转,课前教师将大量相关的教学资源提供给学生,学生利用这些资源自主学习,课前即完成了授课内容传授过程,在课堂上,学生则运用课前所学知识,通过小组讨论以及与教师的交流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就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即对知识的传授过程和知识的内化过程做了不同于传统教学的翻转安排,最终完成知识内化的过程[5-6]。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对教学知识的搭建和教学结构的重构,构建了“学生先学、教师后教”的教学形式,促进了教学由传统的“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的转变。同时,这种把“教室课堂讲课+学生课后复习”转变为“学生课前学习+师生课堂共同探究”的教学模式,无疑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教学模式[7]。
2 翻转课堂在医学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
近年来,国内外医学教育者纷纷尝试在医学教育领域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国外学者评估了传统课程讲授和翻转课堂两种教学模式在研究生一年级心血管、呼吸系统和肾脏生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研究者为传统教学课堂和翻转课堂学生提供相同的笔记和录音。翻转课堂组学生课前观看录制好的授课资料,在课堂上完成小测试或作业,随后进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环节。以完成同样的多选测试作为评价学生成绩和学习效果的指标。结果显示翻转课堂组学生的心血管和呼吸生理学课程成绩显著高于传统课堂组(P < 0.05),肾脏生理学的平均成绩也高于传统课堂组[8]。另有国外学者回顾性分析了2013~2015年翻转课堂应用于高等教育护理学课程的教学研究,共涉及5项研究,934名参与者。结果表明,在高等教育护理学课程中翻转课堂增加了学生发展和应用批判性思维的机会;翻转课堂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具灵活性的学习方式,在高等教育护理学课程中使用翻转课堂,产生了中性或积极的学习效果[9]。
国内学者韩雪等[10]在其生理学教学的部分班级应用翻转课堂,发放调查问卷显示学生普遍喜欢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认为可以提高自己独立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并且学习成绩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班级(86.27分比73. 12分)。此外,在解剖学[11]、病理生理学教学[12]以及病理学实验教学 [13-14] 中尝试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也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翻转课堂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值得思考和探索。
3 病理学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3.1 病理学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3.1.1 病理学的学科特点 理论知识较为抽象、枯燥、晦涩难懂是病理学的学科特点,如炎症的渗出过程、病毒性肝炎的病理变化、各种类型肾炎的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等很多章节内容较难理解。病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病理学的学习依赖于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等前序课程的知识掌握程度,授课难度较大。在学习新课前,复习相关医学基础知识是必须的、必要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它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以自己的节奏进行学习,使得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的学生们,在课堂上能够达到相同的水平[15],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病理学教学中历来存在教学内容多、授课学时少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授课方式仅利用课堂时间教师很难将所有重点和难点讲解清楚透彻。 翻转课堂提倡学生课前自学、发现问题,教师课上讨论、解决问题,这种教学形式的“翻转”使学生课前可以自己复习相关医学基础知识、自学新课内容,以便更加合理、有效利用有限的课上时间,通过与同学、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从而使课堂时间变得更有价值[15]。
3.1.2 学习时间及场所的灵活性 传统病理学教学模式具有教学周期长,教学时间、地点固定,教学环境差等特点。而建立在基于网络的微课、慕课等基础上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弥补传统病理学教学模式的不足,使医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场所变得灵活。当前大学教育注重全面发展,很多学生要利用大量时间勤工助学,参加各种比赛、演出,参与学生会工作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冲突,可以使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在信息时代,人们接收和处理信息的方式正在迅速改变。校园中,学生应用科技工具,如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以及其他手持设备等寻求和获取信息极为常见[16],网络及电子设备的普及,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了越来越广的平台,病理知识的学习不再拘泥于教室和病理实验室。
3.2 病理学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传统病理学教学模式多采用面对面的多媒体教学,教学内容多、信息量大,课件播放速度快,教师又极少板书,学生很难及时笔记,从而影响学生的记忆和复习,影响教学效果。在传统课堂上,老师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讲课,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甚少,学生的疑难问题更是得不到全面解决。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翻转课堂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可以在课前按照自己的进度和节奏,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或是没有完全理解的内容反复观看、思考,记录存在的问题。课堂上则针对课前发现并提炼出的具体问题与其他同学分组讨论,并与老师交流解决。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从传统的“填鸭式”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变成为充满求知欲的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知识的探索者与参与者,这样的教学模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升了课堂的教学质量[17]。因此病理学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势在必行的。
4 病理学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环节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分为3个环节:课前自学新知,课上内化新知,课后巩固新知[18]。
4.1 课前自学新知,发现问题
教师课前把授课所用视频、课件、导学问题、练习题等教学资料发放给学生,并指导学生上校园网的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可下载相关的课件等资源。要求学生先完成自主学习,然后4~6人分组讨论,可交流学习心得或提出学习疑问或讨论导学问题和练习题等。教师在上课前要收集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如果某道练习题学生很少答对,教师则应思考在课堂组织时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做到“以学定教”[19]。
4.2 课上内化新知,解决问题
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划分重点,解决学生课前提出的问题,使知识点得到进一步强化,活跃课堂学习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20]。课上主要分为四个环节:①合作探究,在课堂中教师安排任务或并提出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解答。②因材施教,教师根据每个小组在合作探究过程中遇到的不同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③巩固强化,在教师的个性化指导之后,每个学生各有收获,小组内部学生总结收获并巩固练习课程的重点和难点。④总结点拨,教师总结各个小组出现的问题,并对一些重点及普遍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最后系统梳理整节课的知识,再次强调课堂中的重要问题。
4.3 课后巩固新知,提高知识内化程度
教师与学生利用QQ、微信等现代通讯工具进行在线交流互动,充分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和理解情况,及时予以反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巩固,进一步提高知识内化的程度。
以“血栓形成”章节的学习过程为例,课前老师将血栓形成模拟动画及导学问题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观看动画后思考问题“血液是固态的还是液态的?血栓是固态的还是液态的?什么是血栓形成?为什么会形成血栓? 4~6人小组可通过QQ或微信群的方式讨论、解答并汇总问题解答情况,就不理解内容提出问题。课上各小组再次进行讨论,完成课前问题回答,老师针对各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同时强化学习重点:血栓形成及血栓的概念;血栓形成需具备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血流状态的改变、血液凝固性增高等条件。此时老师给出病例:“患者男性,16岁,中学生,因左下肢肿胀、麻木1 d就诊,就诊前,患者连续60多小时玩网络游戏,长时间保持静坐不动状态。医生经检查,诊断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血栓相关知识分析该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的机制。既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解决具体问题的临床思维能力,同时也进行了血栓预防的宣教。
5 病理学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翻转课堂并非适用于所有学生。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需要学生课前充分自学,根据自己对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自主安排学习进度、学习内容。当发现自己某些知识点欠缺,存在疑问时,可以复习相关课程并反复观看教学资料,思考揣摩。这种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具有高度自觉性和自律性。对于缺乏自觉性,没有按时自学新知者,其课堂上知识内化的过程将会受到很大影响,课堂上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课前自学充分的学生,课上积极参与组内活动,回答问题踊跃;而没有自学的学生则依赖性强,难以互动。
此外,教学模式的改变也是对教师的挑战,作为病理教师,不仅要转变教学理念,不断提升专业水平,还要提高对学生进行交流指导及课堂活动的组织能力。
综上所述,在病理学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值得探索。
[参考文献]
[1] 李玉林.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
[2] Mc Parland M,Noble LM,Livingston G. The effectivenes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teaching in undergraduate psychiatry [J]. Med Edu,2004,38(8):859-867.
[3] 魏芳.病理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J].河北医学,2015,11(12):1151-1152.
[4] Bergmann J,Sams A. Flip your classroom:reach every student in every class every day [M]. Washington (DC):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2012:112.
[5] 陈禹,郝嘉南,许冬明,等."翻转课堂"引入人体解剖学教学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3):83-84.
[6] 谢春苗.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4(14):60-62.
[7] 张春玲.翻转课堂:一种新型教学模式[J].教育观察,2014,3(7):14-16.
[8] Tune JD, Sturek M, Basile DP. Flipped classroom model improves graduate student performance in cardiovascular, respiratory, and renal physiology [J]. Adv Physiol Educ,2013, 37(4):316C320.
[9] Vasiliki B,Heather B,Rachel K,et al. The evidence for ‘flipping out’: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flipped classroom in nursing education [J]. Nurse Education Today,2016, 38(3):15-21.
[10] 韩雪,段曰安,赵健荣,等.翻转课堂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9):13-14.
[11] 初国良,汪华侨,郭开华.基于混合学习的临床解剖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 29(6):642-644.
[12] 刘慧萍,谷旭宇,张国民,等.“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以“休克”教学为例[J].中医教育ECM,2015,34(4):33-35.
[13] 刘鲁英,韩艳春,董孟华,等.基于翻转课堂的病理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9):14-15.
[14] 李蓓,刘源,刘文佳,等.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口腔组织病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 29(4):402-405.
[15] Jennifer G. The flipped classroom [J]. Education for Primary care,2015,26(6):424-425.
[16] Mortensen CJ,Nicholson AM. The flipped classroom stimulates greater learning and is a modern 21st century approach to teaching today’s undergraduates [J]. American Society of Animal Science,2015,93(7):3722-3731.
[17] 张新明,何文涛,李振云.基于QQ群+Tablet PC的翻转课堂[J].电化教育研究,2013(8):68-72.
[18] 陈加敏,朱承慧.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式实践与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14(11):86-91.
[19] 林彩环,陈淑敏,唐忠辉,等.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消化系统疾病”的教学设计探讨[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5,37(3):15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