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资金流量分析

企业资金流量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资金流量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资金流量分析

企业资金流量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自由现金流量;企业价值;战略分析

一、企业价值与自由现金流量

(一)企业价值

企业价值的驱动类型可分为三种:增长驱动型,回报驱动型,成长回报双轮驱动型。京东从成立以来一直亏损,但是每股发行价格从2014年5月19日的19美元,到2015年11月30日以每股30.68美元报收。显然其价值不是依赖回报驱动,而是依赖增长;阿里巴巴自上市以来,伴随着收入与盈利的高速增长,其市场价值也在同步高速增长,可以推测,阿里巴巴的价值驱动类型为回报和增长双轮驱动型。

(二)自由现金流量

将价值与战略衔接起来加以研究,日益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热点。自由现金流量(FCF)及其价值驱动因素模型将价值、现金流和战略一体化,提供了基于增长、盈利、风险三维度平衡战略观的战略分析思路和描述机制,将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与战略表达很好地进行了衔接,是连接价值与战略决策及其分析的最佳途径之一。公司自由现金流量的公式为:

自由现金流量

=税后经营利润-净经营长期资产值增加-经营营运资本增加

=税后经营利润-(净经营长期资产净值增加+经营营运资本增加)

=税后经营利润-净投资

可以看出,自由现金流量的驱动因素可分解为两部分:税后经营利润和净投资。根据净投资的期限长短,可将净投资分为短期净投资(经营营运资本增加)和长期净投资(净经营长期资产净值增加)。

二、税后经营利润

阿里巴巴的投资战略为“轻资产、多元化、重长期”,其盈利主要来源于服务费用,而“轻资产”的投资战略决定了其营业成本较低,非控股的多元化股权投资决定了其投资标的企业的亏损不会体现在阿里巴巴的报表上,中长期的投资战略决定了阿里巴巴营业收入猛增。如图1所示,阿里巴巴2012至2015年三年平均增长率高达54.48%,伴随着GMV增长的是阿里巴巴税后经营利润,阿里巴巴2013年至2015年税后经营利润增长率高达34.12%。

京东采取的自营商业模式注重“价值链的整合”,的投资战略可用“重资产、专业化、重长期”来概括,表现为注重市场占有率和营业收入的增长,彰显了京东牺牲当前盈利以换取未来市场的价值取向。这种投资战略的财务后果是当前税后经营利润为负值,京东的营业成本和销售及管理费用之和远远大于营业收入,直接导致营业亏损。但其亏损主要原因是股权激励费用的增加和收购腾讯部分资产所形成的无形资产摊销所致,按照非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核算,京东已实现净利3.63亿元。因此,尽管京东的税后经营利润对自由现金流的贡献为负,但这正是京东看重长期利益的重Y产投资战略的集中体现。

三、净投资:对自由现金流量占用有多大

由于京东执行的是专业化、重资产的投资战略。重资产、专业化的投资主要体现为存货投资比重大,2011-2013年京东存货占资产的比重一直保持在26%左右,2014年因新股发行上市,货币资金增加导致存货占比降为18%;上游类金融模式的财务特征是应付账款占全部资本来源比重高,2012-2014年京东应付账款占全部资金来源的比重35%-45%之间,同样因2014年发行新股融资导致其比重降低至24.61%。

而阿里巴巴采用“轻资产、多元化”的投资战略和“筹资性负债筹资”模式,轻资产、多元化的投资主要表现为存货投资低,应付账款占全部资金来源的比例非常低。阿里巴巴存货投资一直为零,应付账款占全部资金来源(总资产)的比例维持在0.5%左右,2012年达到峰值,占比也只有1.6%。

四、讨论

京东财务战略特征是重长期的“重投资、专业化、上游类金融模式”,垂直专业化的重资产投资战略决定其投资基本围绕着电子商务领域展开,由于注重长期利益的获取,短期亏损导致了负值税后经营利润,“重投资”导致存货占比高,类金融模式尽管为经营发展提供了资本,但仍不足以弥补负值税后经营利润和巨额净投资。

阿里巴巴的财务战略特征为“轻资产、多元化、筹资性负债筹资”,基于平台模式的轻资产投资使其获得巨额税后经营利润,而税后经营利润构成其自由现金流量的主体,阿里巴巴财务战略对自由现金流量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低存货、轻投资、高盈利”投资战略驱动的正值自由现金流量。

参考文献:

[1]徐光华,沈弋.企业共生财务战略及其实现途径[J].会计研究,2011(2):52-58.

[2]胡晓华.企业现金流管理对财务战略管理的影响[J].财会学习,2016(9).

[3]黄琼宇,胡志勇,舒源.自由现金流、公司治理与财务性投资――基于2011-2013年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6,35(2):299-308.

企业资金流量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外资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9-0156-02

经济学家认为,在资本社会,企业的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的管理才能四个方面。在我国试行改革开放初期,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吸引了众多外商投资者,大批外资企业落户中国,使得外资企业的数量迅猛增长起来。下面笔者就从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现金内部控制、银行存款内部控制和内部报告控制分析外资企业的资金控制问题。

一、货币资金内部控制

(一)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制度控制

建立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资金的管理人员应实行严格的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制度,合理设计会计、出纳及相关的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相互制约,形成相互制衡机制,确保资金的安全。会计、出纳不能相互兼职,不得由一个人办理货币资金流通的全部过程,也不能一人多岗,身兼数职。会计人员负责分类账的登记、原始单据的复核和收付记账凭证的编制;而出纳人员负责现金的收付和保管、原始凭证的保管、签发银行有关票据以及日记账的登记;内审人员负责收支凭证和账目的定期审计和现金的突击盘点以及银行账项的定期核对。会计主管负责收支项目的审核、各账户余额的真实性检查,对账单、调节表、盘点表、印鉴保管登记簿等资料的及时性检查、企业和企业负责人的印章的保管等;部门负责人负责审批收支预算、决算以及其他各项支出;会计系统利用会计档案的保管与核对,授权审批程序、现金盘点及掌握银行存款的动态等审查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信息,对货币资金的收付业务进行全面控制,确保收付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时性、可靠性。

(二)授权批准制度控制控制

授权批准控制制度要求企业明确规定会计及其相关工作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企业内部的各部门管理者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经办人员也必须在各自的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授权分为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一般授权是指日常状况下对正常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的授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稳定性;特殊授权是指特殊、紧急情况对正常或非常经济业务事项的特别授权,具有灵活性和特殊性,同时,这种授权方式也常常蕴含较大的风险,一般都比较谨慎。此外,对于重要的货币资金支付业务,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并建立连带责任制度,以有效防范货币资金被贪污、侵占或挪用。

(三)货币资金预算制度控制

货币资金的预算控制旨在对企业一定时期货币资金的流入和流出进行统筹安排。货币资金预算编制是否准确,会影响到企业货币资金的流转和货币资金的利用效益,甚至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因此,企业应加强货币资金预算的可靠性控制,避免或减少预算编制的主观性。货币资金预算编制完成后,财务部门负责人应认真监督预算的执行,定期比较经营过程中实际收支与预算的差异,并对重大差异进行深入分析,及时修正以确保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二、现金内部控制

现金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将现金流入与流出相分离,这也是现金使用安全的保证。现金流入与流出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业务流程,它们通过银行形成两者的有效联系。

(一)现金流入控制

现金的流入控制就是要搞清楚现金的来源、形式、金额等。同时,对于已取得的现金收入必须及时入账,不得私设小金库,不得账外设账,严禁收款不入账。

现金流入的主要来源是销售收入,每笔现金收入都应及时向客户开具正规发票,及时核对。为了实现相互制衡的控制机制,负责开发票及记录的岗位与负责保管现金款项的岗位严格分离,同时,严禁未经授权的任何人员直接接触现金。为了保证现金收入及时正确地存入银行,公司财务部门的出纳和会计应该督促有关人员及时将收入交存到企业的账户。

(二)现金流出控制

一个持续经营的企业在每天若干笔资金的支付中,现金支付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判定哪笔现金支出合法、合理,而哪笔现金支出有问题的关键点是看现金流出程序是否合法、合理,具体来说,就是要搞清楚这笔钱为什么要支出。判断现金流出程序是否合法、合理的依据主要有五点:一是审查现金流出范围,首先看是否遵循《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其次看是否符合对例外事项进行的特殊规定,保证满足所有现金支出的需要;二是审查支付申请是否有理有据;三是审查支付程序,看审批程序、权限是否正确,审批手续是否完备;四是审查支付复核,看复核工作是否到位;五是审查支付办理,看是否按审批意见和规定程序、途径办理,出纳人员是否及时登记。

(三)库存现金控制

企业的库存现金必须在规定限额内,收入的现金应及时送存银行,当天未能送存的现金应集中存放在保险箱内,不得坐支现金收入,做到库存现金日清月结。主管部门和负责人应进行现金账款核对和定期或不定期的现金盘点核对,具体来讲主要是检查账款是否相符,是否有挪用现金、白条抵库、超限额留存现金等现象。对于超限额留存的现金,要及时送存银行,如果账款不符,应及时查明原因,并按规定进行处理。

三、银行存款内部控制

(一)银行存款收入控制

1.银行存款账户管理控制

企业的收入及销售收入除了现金形态外,更多的会以支票、本票、汇票、银行转账、境外外币汇款等形式结算,企业应按照《银行开户管理办法》的规定,申请开设银行账户,不得跨行开户、多头开户、随意开户,也不能将企业资金以个人名义私存,以防有人在开设银行存款户中为个人谋取私利。

2.银行存款管理责任控制

企业发生的各项收支款项,除允许以现金方式直接结算外,其余款项必须通过银行转账。为加强银行存款内部控制,企业应该建立银行存款管理责任制,销售部人员负责销售;由出纳人员专门负责办理银行存款的收入业务;会计部门做好银行存款的核算工作,随时掌握银行存款的动态和余额,搞好企业资金的调度和收支平衡,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资金供应;内部审计部门应通过对银行存款内部控制系统的评审,促进企业加强银行存款管理,防止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

(二)银行存款支出控制

1.银行账户的管理

所有银行存款户的开设需有正式的批准手续,同样,银行存款户的终止也要得到正式的批准,不得随意更改或注销账户。

2.票据及印章的保管

各企业要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并专门设置备查登记簿,防止空白票据的遗失和被盗用,备查簿需作为会计档案加以管理。保管支票簿的会计人员不能同时负责现金支出账和调整银行存款账。同时,企业必须加强银行预留印鉴的管理,个人名章必须由本人或其授权人员保管,并且严禁由一个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以免舞弊,需要有关负责人签字或盖章的经济业务,必须严格履行签字或盖章手续,每一次印章使用都应作记录。

3.银行存款的核对

企业与银行之间的收支应每月至少核对一次。负责银行往来账调节的会计直接从银行取得银行对账单,并就银行存款账同银行对账单进行核对和调节。负责银行对账单调节和银行存款账面余额的会计不能同时负责现金收入、现金支出或编制收付款凭证业务,以防止应记但未记入企业收入账或支出账等不正当行为被掩盖。同时,企业也应重视与客户之间的对账,以确保资金的安全与及时。

四、内部报告控制

适时运用内部报告控制方法十分重要。企业应要求各部门建立和完善内部报告制度,全面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情况,及时提供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的重要信息,增强内部管理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内部报告除了报告货币资金业务的审批是否符合审批制度、现金余额是否账实相符等,还应包括以下内容:

1.资金流量分析

资金流量包括资金流入量、流出量及流出与流入的差额――净流量,而且资金流量产生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三个方面,资金流量综合反映了企业各项财务收支和经营活动的现金盈余水平,是企业经济效益最直接的体现。虽然当期的收入和支出并不与资金流入或流出完全匹配,不能直接通过当期的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的差额确定盈利,但在一定时期内资金流入的多少能反映企业的收入水平,资金流出的大小也能总体反应生产成本和费用支出的多少,而企业的资金净流量能真正代表企业实际财务能力,所以,企业未来的发展能力归根结底资金流入与流出状况制约。通过资金流量分析,为企业提供一定时期的资金流入量和资金流出量信息,企业决策者可以从中得到直接的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的具体情况,以及资金余缺信息,及时地进行资金调度和风险防范。

企业资金流量分析范文第3篇

一、集团财务管理系统

财务管理系统主要完成企业法定会计核算、法定会计报表,以及强化内部管理功能,适用于集团企业及其下属机构。主要模块包括:

会计核算模块:按照国家颁布的会计准则、行业会计制度、证监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准则、人民银行外汇管理规定统一设置的会计科目,提供会计凭证制作、分权限审核、查询及打印等功能。利用系统分级设置的机构、业务类型、管理会计、预算项目等编码,在会计凭证编制的同时,提供自动集成或更新有关内部管理与控制所需要的会计数据信息功能,以构成分级核算、统计和财务管理的基础。

法定报表及法定财务信息披露模块:该模块包含个别会计报表和汇总/合并报表两部分。提供一定的手段来定义不同版本会计制度所对应的会计报表;提供各基层单位编制法定会计报表功能;与法定会计核算模块连接,并利用系统先进的财务智能化优势自动处理业务整合活动,自动使数据从各个单独的报表直接传送至合并报表;利用灵活完善的报表生成工具,充分挖掘会计信息,提供多层次和多角度的财务分析功能,能够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的要求,向公司利益关联方提供能体现公司获利能力的各项财务信息,以实现公司报告的透明度。提供不同版本会计制度所对应的会计报表及企业内部自定义各类报表的定制、生成和输出;提供各基层单位编制法定会计报表功能,将基层单位财务报表与法定会计核算模块连接,自动核对更新报表信息,并自动使数据从各个单独的报表直接传送至合并报表。

应收账款管理模块:从分经营单位、分责任人、分欠费对象等多维角度,提供应收款项状况查询、供应商信用管理和账龄分析功能;建立应收账款管理台账,提供基层专业人员编制催收计划、登记催收记录,以强化对应收账款债权的管理和控制,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根据应收账款账龄分析统计和具体业务核算规则,提供计提坏账准备功能;提供单据审批流设置功能,支持应收账款核销审批工作流程。

其他应收款管理模块:可处理职工差旅借款及其他应收款项。提供对其他应收的挂账审批、账龄控制、清理催收、坏账核销等会计核算、查询、统计及财务管理功能。

应付账款管理模块:提供对应付款的挂账审批、账龄控制、清理催收、坏账核销等会计核算、查询、统计及财务管理功能。

资产管理模块:提供对固定资产的分类及账实统一管理,提供有关资产的折旧与摊销、修理、更新、报废、盘点等的日常管理和固定资产内部调拨等功能;提供资产减值准备计算功能;通过本模块折旧率参数的不同设置,支持折旧政策的变更和折旧方法改变的功能;支持固定资产集中核算和管理的需求,满足商业集团的操作流程;在资产集中管理的基础上,依据公司制定的资产管理政策,提供对资产使用机构资产数量、结构、分布及变动的管理功能。财务分析模块:财务分析模块是管理会计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为下属企业的决策层和管理层提供服务,面向集团的财务分析决策在决策支持系统中实现。财务分析模块主要通过系统间的数据集成和数据仓库技术的应用,实现法定会计和管理会计信息可以随着业务的执行同时生成,互相参照,及时、准确地向各单位决策层与管理层提供有关与资产负债管理、盈利能力、偿付能力、业务经营结果、风险防范与控制等管理会计主题有关的决策辅助数据。

预算管理及控制模块:该模块由下属企业使用,集团层使用全面预算管理模块。业务系统中的业务预算数据的数据传递接口,根据业务预算数据提供编制基于业务活动的管理费用预算的功能。根据对费用科目的可控性分析,寻找可控科目。能够辅助识别可控业务费用项目与销售收入之间的计算关系。能够辅助识别可控管理费用项目的成本动因以及它们之间的计算关系。预算编制提供灵活的模型维护功能,用于维护各类模型,例如计算、模拟分析公司战略计划确定的各项分类别、有层次的经营指标以及根据利润费用率来确定的费用指标。提供预算调整功能。提供预算控制功能,通过与其他子系统的互连以及与其它系统的接口,实现实时预算控制以及事后监督预警。能够管理与控制预算控制的例外情况。预算分析模系统提供以实际的各项考核指标的基本数据为基础,编制各层次和部门年度财务及业务数据清单;根据财务管理系统中的各项基本数据和各部门的业务数据提交相关数据及公司总体财务数据(含报表),对各层次、部门、各项业绩考核指标的基本数据及年度报表进行汇总、录入处理。计算总体业绩考核指标,编制主要业绩考核指标汇总表,同预算指标和年度工作计划进行比较,计算差异及差异比率,并将之细分至各层次、部门;对年度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差异分析,编写年度差异分析报告;对各层次、部门和相关负责人全年的业绩进行考核评估。

二、集团资金管理系统

集团企业可以通过资金管理系统,规范资金业务的流程和标准,加大资金监控的力度,加强资金的统一调度、统一结算和统一借贷,在整个集团内部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与控制,实现集团利益的最大化。主要模块包括:

资金预算模块:资金预算管理包括资金预算编制审批、预算执行、预算调整、预算控制、预算执行情况查询和分析等内容。通过资金预算可以预测各期间现金流量情况及资金需要,有效控制整个公司的经营费用支出及资金运用,做到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资金预算内容包括资金来源(如经营收入、往来占用、融入资金、投资收入等)和资金流向(如经营成本费用、往来占用、融资偿还、证券/实业投资、购置资产等)。按预算期间分为月度、季度和年度预算。

资金账户监控模块:集团公司下属企业在工行、建行、财务公司等多个金融机构开有资金账户,有的企业在一个银行开有多个账户。目前银行提供了网上银行系统的客户端,可以实现网上划款、按单个账户的查询(余额、明细)、数据下载,但无法直接看到股份公司所有下属单位在所有银行的存贷款余额等总体情况,不利于公司总部对资金的及时掌握和调度。为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和在公司范围内资金的统一调度、有效利用,必须集中对下属企业在银行的开户情况、账户种类、账户头寸和业务流水进行全面监控,为及时掌握所有分子公司在银行、财务公司存贷款业务的全貌,需要一个能将银行、财务公司业务数据集成在一起的资金监控系统。

筹资管理模块:根据不同的资金来源、不同的管理方式,可以涉及以下方式:授信管理、信贷管理、票据管理、筹融资管理。该系统主要通过对集团所属分子公司资金授信协议的管理,及时掌握各公司授信额度及使用情况,为管理者提供快捷方便的数据查询功能,为公司提供一种有效的决策辅助手段。信贷管理系统是针对信贷管理部门(财务公司)而设计的。其主要目的是实现:存贷款合同管理、客户管理、业务处理、计息、合同跟踪与监控、存贷款业务统计分析等。本系统可作为业务系统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系统集成使用。

资金结算模块:资金结算系统是针对财务公司前台业务需求而设计的。是财务公司业务管理的核心,同时也是支持财务公司信息化的基础平台,所以设计规划必须应从系统的实际应用性入手,把系统功能和稳定性作为系统的重点。其主要目的是实现:结算账户管理、结算业务处理、计息、账表生成等。本系统可作为业务系统单独使用,也可以与账务和信贷管理系统集成使用。

企业资金流量分析范文第4篇

一、民间融资与支付市场概念及其关系综述

民间融资有各种解释,但准确的含义是指出资人与受资人之间,在国家法定金融机构之外,以取得高额利息与取得资金使用权并支付约定利息为目的而采取民间借贷、民间票据融资、民间有价证券融资和社会集资等形式暂时改变资金所有权的金融行为。改革开放后,以浙江温州为代表的民间借贷迅速发展起来。西部大开发,又使得如鄂尔多斯、榆林等能源富集地区的民间借贷也迅速得到发展和向周边地区扩大。支付市场:不仅仅局限于第三方支付市场,而是涵盖整个支付体系,即支付工具、支付系统、支付服务组织和支付体系监管等要素。目前,以《票据法》、《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等为基础,以《票据管理实施办法》、《支付结算办法》、《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电子支付指引》、《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为补充的支付结算法规制度体系,以及以“安全高效”为目的的支付结算监管体系已基本建成。但从法律层面研究支付市场监管民间融资风险问题,还是比较新颖的课题。二者关系:民间融资是一种潜在的货币资本,也可以称之为“闲置资本”,是借贷资本的主要来源。资本只有在不断的运动中才能增殖,资本在货币形式上闲置下来就不能带来剩余价值,从而会失去其资本性质。所以,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是由其本性所决定的,也是民间融资产生的直接原因。要融资就必然产生资金的运动,资金运动就必然要产生支付结算行为。由此可见,民间融资与支付结算市场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而二者之间这种联系又是通过各种不同的支付方式、汇划渠道、支付用途等诸多环节加以交割和完成的。近几年,公检法在清理、处置非法民间融资债权债务过程中,由于民间融资风险与支付结算市场监管之间关系不清,使案件债权债务处置、追回中存在诸多困难。所以,我们认为研究民间融资风险与支付结算市场监管之间的关系问题,有利于金融稳定,也有利于社会发展。

二、民间融资与支付市场关联度分析

(一)主体关联。民间融资只有以市场的身份进入市场经济的圈内,才能良性发展。因此必须分清主体关联的契合点。民间融资的市场主体主要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两大类。其中,最常见最原始的民间融资模式是自然人对自然人的融资,这类融资是建立在亲朋好友之间互帮互信的基础上,它不以盈利为目的,主要是出于亲友间救的借贷,这种方式的借贷利率很低甚至为零。另一种比较常见的民间融资模式,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自然人对法人、法人对法人、法人对自然人的融资,这类融资的目的就是为了赚取高额利息。无论是哪种民间融资模式,其中各个主体参与民间融资的过程中,其行为都因主体身份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支付平台、支付工具等支付市场产品或要素。民间融资对个体融资关联不设门坎,又无法律保障,是主体关联缺陷之一。

(二)资金关联。民间融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城乡居民家庭和民营企业的自有闲置资金,在银行存款利率相对较低,投融资渠道较为单一的情况下,很大一部分闲置资金流向了民间融资市场。同时,由于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相对比较严格,一些小微民营企业无法从银行获取所需资金,即使满足商业银行贷款条件的大企业,由于银行贷款审批时间长、审批手续繁杂等原因,也无法及时满足临时资金需求,这种状况导致很多企业转向相对比较容易获得资金的民间融资市场。整个民间融资市场中资金筹措和资金运用过程,都离不开银行账户、支付平台以及支付工具作为中介。如前所说“要融资就必然产生资金的运动,资金运动就必然要产生支付结算行为,并借助支付平台”。

(三)风险关联。由于民间融资是游离于正规金融体系之外的一种资金融通活动,几乎不受国家现有金融法律法规的制约,因此,具有一定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很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社会。具体来说,建立在亲朋好友之间互帮互信基础上的民间融资,利率相对较低,出发点是为了帮助借款主体,缓解暂时性的资金紧张局面,且借贷双方信息对称、道德约束性较强,这部分民间融资风险总体可控;而以追求高额利息为目的民间融资风险相对较高,很容易引发资金链断裂,诱发金融风险,对当地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通过分析和研究民间融资的资金结算、交割及支付行为,可以判断其有无非法集资现象、是否发生集中兑付、是否投向“两高一剩”行业或涉嫌洗钱等,从而做出风险高低的判断。

(四)政策关联。民间融资作为正规和传统金融的补充,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从长远来看,引导、规范、阳光、透明是民间融资未来的必由出路。因此,从支付市场和支付监督层面,政策制定者和实施者,都必须有包容的情怀,对其中的风险和不规范的地方既要有一定的容忍度,又要促进其规范化、阳光化、合法化。所以,金融监管部门包括支付监管部门应通过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带有苗头性与倾向性的问题,通过合理引导,规范民间资本借贷活动,使民间借贷阳光化、规范化。

三、支付口径下的民间融资风险演变与完善监管功能的必要性

(一)榆林市民间融资风险演变过程。2012年下半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下行,榆林市煤炭价格大跌,昔日的“黑金”风光不再。与此同时,榆林市房地产价格也爆跌,“以钱生钱”的击鼓传花嘎然截止,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并发生了多起事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案件是张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该案爆发后,榆林市民间融资案件如多米诺骨现象,一系列非法民间融资集资案件不断浮出水面。据统计,2014年榆林辖区市县两级人民法院累计受理民间借贷案件12955件,累计新发非法集资案件91起,涉案金额51.07亿元,民间融资风险仍在不断扩散。可以说,非法民间融资给榆林经济发展环境、投资环境、社会信用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值得注意的是,公安机关在调查张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时,发现其名下有105个账户,有12亿多元不明流出资金。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银行支付系统的漏洞,特别是支付结算环节、账户管理环节的漏洞,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银行支付市场监管功能,降低民间融资风险。

(二)对榆林市近十年支付系统跨行清算资金流动与区域民间融资风险趋势分析。榆林市跨行清算资金流量分析。通过对榆林地区近十年支付系统跨行转账流量分析,2011年到2013年资金流动波幅最大,也是榆林市民间融资最活跃的时期,而进入2014年回落又十分明显,榆林市民间融资进入最低谷的清理、处置时期。支付系统跨行清算资金流量与榆林民间融资起伏波动变化是一致的,也从中说明榆林民间融资的变化轨迹,可以通过支付系统跨行转账流量加以证明(见图1)。榆林市跨行资金流向分析。通过对榆林市近十年跨行资金流向分析,流出金额和笔数位居前六位的省份有内蒙古、北京、山西、山东、上海、江苏。而排在前三的省份恰是能源富集地区和房地产价格火爆地区。因此,从近十年支付系统跨行资金流向中也可以看出榆林市民间融资资金究竟流到何处,这点与实际调查结果是相一致的(见图2)。图1和图2显示出榆林区域民间融资异常变动轨迹,与榆林当地民间融资活跃期、发生风险期相向运行。榆林市民间融资趋势分析。据统计,近两年榆林市民间融资案件数量仍在不断增加,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依然居高不下(见图3),未办结案件存量仍然较大,民间债务危机仍在持续发酵,化解民间借贷纠纷任务依然艰巨,如何从民间融资危机中走出,还任重道远。

(三)完善支付市场监管功能,强化风险监测和预警。支付体系是由银行账户体系、支付结算工具、支付清算系统、支付服务组织和支付结算管理体系等要素组成。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其中,银行账户体系是支付结算的基础,银行账户资金收付离不开支付结算工具,支付结算工具应用离不开支付清算系统,银行账户、支付工具以及支付清算系统的维护与正常运营又离不开支付服务组织,而支付结算管理体系是保证支付体系正常运行的关键。完善的支付市场监管体系,可以有效防范和降低民间融资风险发生。同时,民间融资风险隐患案件,也提醒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支付市场监管力度。因此,对于民间融资领域存在的风险,可探索从支付市场角度入手进行风险提示和监督管理。

四、加强支付市场监管、有效防控民间融资风险的政策建议

(一)在法律政策层面强化支付市场监管。一是对非金融机构融资行为,制定基本法律约束,即以盈利为目的金融行为必须实名登记,运作公示,破产保障,资金必须通过公共支付系统以专用业务类型报文交割并接收监督,法律部门有查询或冻结权。二是法律界定分类监管权,授予某一主体统一监管职权,其它从属监管职权,防止“龙多不治水”现象发生。三是设立最低民间融资准入门坎,为监管部门提供必要的监管条件,比如设立民间融资专用账户,资金必须通过支付系统,强制使用资金用途并以专用报文发送,资金路径明晰且可查。

(二)在现有《支付业务风险提示》基础上,研究制定《民间融资支付业务监管办法》。一是建立民间融资资金异常交易和支付业务风险监测与排查机制,主要通过监测系统定期、不定期对大额支付交易资金进行识别、排查和预警。二是建立严密的民间融资账户管理真实性核查机制,主要是建立类似于征信管理查询系统的全国性企业、个人账户管理查询系统,该系统主要为监管机构检查和案件处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服务。三是建立对金融机构民间融资支付风险管理监督机制,对因管理不善、监控责任不落实。导致非法民间融资行为、事件和案件的机构,支付监管部门有权责令该机构退出支付市场或严肃查处。四是建立支付市场监管系统与反洗钱监管系统共享机制,以强化对非法民间融资和洗钱犯罪的监管。

(三)扩大账户管理范围。银行结算账户作为民间融资活动的载体,加强银行结算账户的管理对于规范民间融资活动、监测民间融资活动中的资金动态、提示民间融资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对于存款人申请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的管理办法应做调整,对开设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的数量和用途加以限制,提高个人开户条件,并做好个人身份信息真实性核查工作。同时,为了加强对民间融资活动的监测,可以建立全国性的企业、个人账户管理信息查询系统,要求单位以及个人在开立账户时,尽可能全面地提供有关经济身份等有用的信息。其次,对于已开设账户应加强管理,可对一定金额以上的大额存取现金加以限制,强制要求达到一定金额以上的经济活动必须通过支付平台实现资金交割,不能通过现金交易,通过规范大额现金支取行为,将大额民间融资活动限制在账户管理监测范围内,确保账户管理系统可以监测到整个民间融资支付结算链条上的资金运作。这样,可以根据资金运作的轨迹做出准确的风险预警和提示,合理引导公众预期。

企业资金流量分析范文第5篇

一、发展证券金融的作用

1.多种形式集资,加速资金积累日本自1956年开始现代化进程,到1973年,共积累资金8,626亿美元。这笔巨额资金主要靠用多种形式筹措,证券市场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形式。特别是建立流通市场以后,筹资者找到一条吸收短期资金长期使用的途径。对于投资者,有了流通市场,短期资金可以得到比银行优惠的利息,而且如需要用款,随时可以变现。筹资者劝募便利,大大有利于资金筹措。日本政府方面,自1975年后大量发行国债,每年国债收入占当年预算收入的25%以上,全靠证券市场吸收消化,支持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2.多渠道融资,减轻银行负担日本进入60年代后,大企业高速度成长,资金需求旺盛,城市银行存货率(贷款余额,存款存额)逐年上升,1961一1966年达到了106%,发生借差,到1981年才下降到80%以下(正常值应在70%左右)。城市银行靠日本银行贷款支持,日本银行则通过发行巨额货币加以弥补。证券市场发展后,银行对借款户制定贷款限额,超额不贷,有利于银行贷款业务正常化。从资金流量分析,1956一1980年间,证券市场占资金总额流量的份额在10一15%之间,同期,企业用有价证券筹资占14一23%。

3.企业资金结构改善,降低时银行的依存度由于证券市场的发展,企业的资金结构状况有了显著改善,商业信用减少,自有资金比重上升。1956一1965年,企业自有资金平均占8.6%,银行贷款比重占46%,商业信用占24.1%,证券筹资占21.3%;到1985年,自有资金高达36.9%,银行贷款比重下降到33.3%,商业信用仅占2%,证券筹资上升到27.8%。企业资金结构基本上实现自有资金、银行贷款、证券筹资各占三分之一,增强了企业自,降低了对银行的依存度。

4.吸收社会闲散资金,抑制消费膨胀1953年日本人均个人金融资产仅110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40美元;1985年人均个人金融资产达到23,720美元,增长215.6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1,020美元,增长45.9倍。个人积累差不多完全转化为产业资本,持股人数600万人以上。企业也鼓励职工入股,1984年末全国有88%上市公司实行职工入股,人数达170.9万,男职工几乎全部参加,占这些公司总人数的38.8%,人均持有1,748股,工资基金找到新的去向,抑制了消费膨胀。

二、发展证券金触的经验

证券价格受国内外经济变化的影响,变动频率高,幅度大,特别是筹资公司倒闭会造成损失。因此,证券市场行市极易为投机者操纵,纂涨暴跌,造成社会经济紊乱。战后日本证券市场基木上没有发生金融危机,这是与政府扬利抑弊,严加管理有关。这些经验值得参考。

1.实行证券亚与银行业分离经营证券与银行对于筹措产业资金具有密切关系,鉴于银行持有其他公司的股票,政府为保护存款者利益,禁止银行兼营证券业务。这在客观上使证券业避开了竞争,能专心于证券业务,为推动证券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日本用法律自上而下地将证券与银行分离。大藏省分设证券局与银行局,根据宪法、民法和商法分别制定各自有关的法律。证券交易法规有《证券交易法》、《外国证券者法》、《证券投资信托法》、《公认会计师法》、《股票等保管转帐法》和《证券投资顾间限制法》等。日本银行则运用官定利率影响证券收益率,还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进行干预,向市场投入或收购试券,以扩大或缩小债券流通量,稳定证券价格。日本银行始终维持低利率政策,企业筹资成本较低。

证券业务由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所和企业信用评级机构等经营,现有证券公司212家,分支机构2,281个,资本5,316亿日元,从业人员近10万人,拥有有价证券库存3,84。亿日元。资本规模接近于64家地方银行资本(6,885亿日元)。

2.建立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战前日本有价证券业管理局限于消极的产业瞥察式的管理方法。战启,解散了证券交易委员会,其权限和事务归大藏省本部统辖。政府按经济民主化的指导原理制定证券交易法,促进证券交易民主化,旨在能使一般民众保有股份制企业的股票。证券管理权力高度集中于大藏省,证券业务则分散给民间法人组织经营。

大藏省证券局负责证券市场行政监督,下设证券交易审议会、企业会计审议会和公认会计师审查会。局本部负责证券一般政策、计划的制定,设立证券检查官和证券审计官职务,对证券公司自己买卖或库存股票的规模等加以行政指导。

证券总经销单位即干事证券公司对所经销的金融商品的质量和价格负责。证券交易所制定上市股票审查标准。。企业想在交易所挂牌上市,原则上要经大藏省批准,具体审查和核价手续由干事证券公司负责选择类似的上市公司1一3家(事先经证券交易所同意),对申请单位的红利、净利及净资产等财务指标进行比较,用大藏省协定的计价公式套算似定公开价格,供认购者参考。公司债券上市则需经信用评级机构进行评级,干事证券公司不能代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