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

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

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国有资本 混合所有制 资本优化

最开始在1993年,中央政府就已经提出要建立“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产权清晰、责权明确、”的现代化企业制度,“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政策在2003年被提出。不能否认,在持续改革中,国有企业在效率的提升和治理结构的改变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直接融资市场被大力发展,特别是经过2005~2008年的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多领域在开展混合所有制。

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原因

第一,国有资本在整个经济领域的比重依旧较大,可是经营效率较低却一直存在。

《财富》公布的2013年世界500强的家数创下95家新高,总收入比2012年有所增加,但平均利润率却由2012年5.4%下滑到3.9%,平均利润率达到10%以上的企业仅有12家,更有11家500强企业出现了亏损。从此可以看出国有资本即使有较高的比重,可是近些年效率没有明显改善甚至出现恶化。不能提升这部分国有资本的经营效率,那么,国家经济结构的可持续性经济增长和顺利转型将面临严峻考验。

第二,长期以来认为国有资本必须占据绝对控股的关键领域如石油石化、电信、铁路、金融、军工等行业,往往具有垄断或半垄断性质,竞争不充分导致其对国民经济运转和国民福利的负作用越来越大。大型央企作为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部门,其享受的政策资源非常丰厚,但其经营业绩不尽如人意。

第三,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不平衡的现象,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混合的比例还需改善。通过对国有企业及其子企业的混合所有制程度研究,现有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户数占到总企业户数的57%;中央企业资产总额的56%、净资产的70%、主营业务收入的62%都已进入上市公众公司。光从数据分析,混合所有制似乎是有了不小的进展。也有其他研究提出,目前央企的总资产为30万亿,但市场竞争的企业资产仅有5万亿元是真正由混合所有制改革而实现。因此这一比例的混合所有制难以撼动国有资本一股独大的地位。

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标

第一,国有经济规模要做到适度。主要应该构建国有经济协同发展、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比重适宜、经营性国有经济与非经营性的经济框架。同时,需要寻找临界点,为我国未来十年的国有经济发展提供方向,通过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指标对国有经济比重进行规范研究。

第二,有企业改革深化的同时竞争力增强。由国有营利性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发展,应注重该企业的改革深化情况,对民营经济的拉动起正向作用,也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指出方向。按照不同行业的垄断程度以及外部性的差异对非营利性国有企业的改革进行分行业设计,坚持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第三,加强国有资本在医疗与社会保障等准公益性行业的配置效率。推动营利性国有企业资产的资本化建设,将资本充实于医疗和教育、社会保障基金等领域,成功实现公共事业服务所提出的均等化。

三、影响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因素分析

(一)财政收支水平

在财政收入充裕、经济高速增长的前提下,国有企业会减弱退出竞争性领域的动力。但是,如果公共支出急剧增长、财政缺口较大,就会加快经营性国企退出。

(二)国有企业的效率

1.营利性国有企业效率。为了摆脱经营困境与提高效率,国企已经改革了30多年,追求盈利的国有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如果盈利性国有企业有较高利润,那么缴纳的税收收入和上缴利润多,对财政收入贡献就大,政府对国有企业退出某一行业就没了动力。

2.非经营性国有企业效率。评价非经营性国有企业的效率,追求利润最大化不再是首要,而科学的“保值增值”观,提供充足的公共品或公共服务,使经济增长和得到更多社会福利。

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施策略

(一)制定反垄断法

目前,由央企中石油、中石化等公司主导推出的混合所有制项目,并没有引起民营资本太大的投资热情,其重要因素是这一混合项目改革的层次较低,央企并没有全面开放如石油业务的勘探开发、炼油、运输及下游业务等,在相关业务领域国有企业仍牢牢把持着垄断的特许经营权,而由国有企业自身来打破这种垄断,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政府制定,高层级的立法,并成立相应的立法机构,剥离大型垄断央企的政府职能,并允许其他社会资本平等地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

(二)建立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营平台

建立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营平台,真正从资产管理者转变为“资本所有者”。国有经济深入调整的路径是国有资本退出竞争性行业,并投入到养老保险、战略性新兴行业与先进制造业等行业,这就需要一个国有资本平台的流动平台和运营机制,在动态调整中,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对资源的配置功能。缺少这一资本运作平台,混合所有制改革期望达到优化产业结构和国有资本布局就无法顺畅地进行。

(三)建立和完善混合和所有制改革相应的国有资本监督管理体制

目前国资委监管内容是“管人、管事、管资产”,目标是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重点仍在营利性国有资产的监管上。但从深化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角度看,国资委的出资人角色,和行政监督职责边界模糊,“管资产”的任务,使其将监管重心放在了国有企业资金运用、资产重组和产权转让,甚至日常经营事务的审批上,如此微观化、精细化的管理导致国资部门没有时间和精力做宏观上的战略思考,并过多地涉入企业的经营决策,制约了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力。

政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管理重心将转向:第一,动态调整经营性领域,和非经营性领域国有资本的规模和比例,即承担国有资本在经营性领域和非经营性领域的均衡配置;第二,建立国有资本运作平台国有资本的增值工作,将由投资公司的专业化人才承担;第三,国有资本在非经营性领域的优化配置。

综上所述,推进混合和所有制改革,使国有资本发挥“资本放大功能”,从而达到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的均衡发展,这是未来国有经济战略研究和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庄序莹.国有资本优化配置:演进与策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4-12-1.

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国企改革、民营经济、混合所有制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六次全会提出的明确要求。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加快发展有利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作用,建设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有利于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对于我省“调结构、转方式”,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实现科学发展意义重大。

一、外省市混合所有制改革概况

当前,上海、北京、山东、江苏、湖南、江西、四川等多个省市国资改革方案已经陆续出台,混合所有制经济成为各地国资改革的统一方向,其中一些新亮点、新动态值得关注。如上海计划让60%以上的国有企业引进特定形式的私人投资;江西规定5年内混合所有制经济要占国资的70%;重庆的目标是用3―5年实现2/3的国有企业发展成混合所有制;江苏则要求,国有控股企业可适当降低国有股权比例,对国资股权和债权权益合并低于50%的企业,可以完全按照市场化方式管理;北京则利用首都的优势进行改革,要在一级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具备条件的一级企业实现整体上市,改革力度较大。此外,湖南、山东、安徽等地的改革方案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和思路。

二、我省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积极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取得了新的成效。一是全省国有大中型企业多数完成股份制改造,少数改制成为有限责任公司,改制比例达90%以上;通过资产重组、参股控股、引入战略资本等多种方式,实现了一批国有大型企业的投资主体多元化。二是在国企改制和投资主体多元化过程中,民营资本越来越多地进入国有经济领域投资。在省国资委设立(组建)的新公司中,2012年12家多元化公司吸纳民营资本1.45亿元,2013年14家多元化公司吸纳民营资本2.66亿元。三是当前我省民营资本参与国有企业主要通过出资入股、收购入股、认购可转债、融资租赁等四种形式,领域主要集中在物流、担保、建筑、贸易、汽车销售、房地产开发等基础产业和服务业。

尽管我省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水平有了一定程度提高,但总体看,经济规模不大、速度不快、质量不高、层次较低的问题仍然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企业自身顾虑较多。从国有企业看,有的不情愿拿优质资产进行混合,即便混合往往要求绝对控股;国有企业职工对混合后职位变动甚至丢失的担忧,而产生抵触情绪;从民营企业看,实力较强的存在不让控股不愿混合的思想,实力较弱的则担心混合后没有话语权,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二是民营企业实力不强。近年来我省民营企业虽然不断发展,但整体看,仍然规模实力偏小,治理结构不规范,创新能力不强,投资能力有限,多数不具备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的实力。三是国有企业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一些性竞争领域的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不健全,经营战略不明确,效益较低,影响了民营资本进入的积极性;公共服务领域民营资本怎么进入、进入哪些还缺乏明确的路径;国企产权改革滞后,政策措施不明,民资民企涉足更难;企业员工持股的难题还有待破解。四是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一些政府部门职能转变不到位,制度障碍和市场壁垒依然存在;配套的改革政策措施不完善,缺乏可操作的实施细则。五是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经营管理等方面差异较大,给建立混合所有制企业带来一定困难。

三、加快我省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建议

进一步完善保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设立省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改革领导小组,督导推进有关工作,建立完善部门间的协调机制,有效解决遇到的各类问题。完善政策措施,结合我省实际,并借鉴外省市先进经验,制定相关发展规划和指导意见,出台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加强对我省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情况的统计和考核,建立完善相关考核制度和指标体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精减审批事项,清理废止障碍性规定,有效消除市场壁垒。

积极开展分类改革试点。实施国有企业分类管理,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将国有企业分为竞争类、公共服务类和功能类,在每类中选择合适的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鼓励企业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总结经验,为完善改革政策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一是有序开放国有资本为主的投资领域。以项目合作为载体吸引各类民营资本,落实好我省首批38项鼓励民间投资项目,鼓励民营资本以合资、独资、特许经营、公私合作等方式参与建设运营。新建政府投资项目和新增国有企业,除涉及国家安全等特殊情况外,允许民营资本合作参与。二是加快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鼓励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整体上市或主营业务上市,支持已上市的国有股份公司实现二级产权再上市,加强后备上市资源培育,对未上市的国有企业,按照上市要求,合理设置股本规模,优化股权结构。三是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抓住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机遇,积极引进世界500强、省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和国内外专业投资机构等,支持其与国有资本合作开展战略投资,鼓励其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实施股权激励措施。有序推进国有企业关键岗位管理者、业务骨干、核心技术人员等,以货币、股权、知识产权等参与本企业改制;研究制定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的条件、持股比例以及员工股权流转和退出的具体办法,完善约束机制,依法加强监管,严格规范运作,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完善国有资本管理体制。依托主业突出、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或国内领先地位的国有企业,通过重组整合、资本运营和委托管理等途径,加快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强化资源整合、股权营运功能。

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国有独资公司规范的董事会建设,逐步引入外部董事。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国有资本出资人应健全其绝对控股公司董事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的规定,向其相对控股或参股企业派出国有资本产权代表。规范企业高管聘任考核、薪酬管理和职务消费制度,深化国有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制度改革。

壮大民营经济实力。完善落实现有各项鼓励政策,制定实施新的支持措施。激发民营资本投资活力,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拓宽投资渠道,积极探索民营资本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有效降低融资成本。探索建立混合所有制经济中民营资本的退出机制,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民营资本的投资热情和信心。抓住当前央企尝试引进民营资本的有利时机,鼓励引导我省民营资本积极参与央企改革,实现借势发展。

完善市场服务体系。健全产权交易市场,对全省现有企业产权、技术产权等产权交易机构进行有效整合,推动交易市场规范高效、公平公正运行,促进资本、技术等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为民营资本进入国有企业创造条件。建立完善资产评估、投资咨询、交易转让、股权登记等一体化的中介服务体系,加强对资产评估中介组织的规范和管理。(作者单位:河北省经济信息中心)

参考文献:

[1]《混合所有制的逻辑:新常态下的国企改革和民企机遇》宋文阁、刘福东著

[2]《混合所有制的公司治理与公司业绩》张文魁著

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范文第3篇

最新的214期《IT时代周刊》封面文章《跨国公司告别超国民待遇》,及时全面地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举措新动向,有助于读者对这个课题的了解和思考。

我国经济能够在30多年的时间内出现快速发展,与外资企业在我国的积极投资有很大关系,它不仅促进了我国的GDP增长,解决了城乡就业,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和技术,加快了我国融入全球经济的速度。在西方经济面临金融危机后重重困难的当下,中国实际上已经成为外资投资的一块热土,但我们今天面临的问题是,如何防止国际游资对我国宏观经济的袭扰。因此,对外资企业取消优惠政策,这既体现了我国在新的全球经济格局下新的战略思考,更有意义的是,能够促进我国各类企业的平等竞争,有利于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

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要让各种类型的企业有一个平等的竞争环境。从资本的所有制来说,我国企业大致分为国资、民资和外资三大类。在这三类企业中,国有资本企业,特别是央企对市场的垄断在近几年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加强,而民资和外资的投资仍然受到很多限制,多个行业的民资和外资企业面临准入门槛,而当国资与民资、外资出现竞争矛盾的时候,国资可以很轻易地得到政府的行政力量,从而使竞争出现不公平。这一点,在民营资本与国有资本的竞争上表现尤为明显,地方政府不适当地干预民营企业运作的恶性事件近年来时有发生,民营资本的发展近几年已出现明显的瓶颈。情况往往又会走到另一个极端,地方政府为了政绩,给外资企业提供各种方便,甚至不惜牺牲地方国资和民资的利益,这不仅仅体现在税费的征收上。

因此,我认为并不是税费并轨就万事大吉,要真正实现各类企业的“国民待遇”,在我国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统一内外资企业的税费征收,只是其中的一步。国资企业由于其依靠行政的力量排除了竞争对手,已经使一些事关国计民生的行业成为暴利行业,加重了民生负担,而民资与外资在由国资所形成的垄断格局之下,只能畸形地生长,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在华外资企业成为商业贿赂的主力军就是一个明证。只有加大改革力度,不断降低民资与外资在一些行业的准入门槛,让各类资本企业在同一个平台上展开真正的竞争,到那个时候,我们才可以说“国民待遇”真的实现了。

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范文第4篇

今日中国有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倾向,就是民间对军事近乎狂热般的热情,这在相当程度上是中国崛起并随之带来的民族自豪感的反映。但对军事的热情若不伴随对思想的追寻,那么前景便有点堪忧了。今天中国的实际情况正是如此,亦即在军事热上升的同时,是民间对思想的淡漠。这种思想的漠然,某种程度上有点类似百年前的德国和日本。百年前的德日两国一如今天的中国,经济、军事迅速发展,但思想却处于低位运行的状态。

二战前夕,在德国崛起的年代里,德意志民族的精神世界没有同时展开一场思想启蒙和精神洗礼的进程,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崛起期的日本民族身上。1860年代,和中国一样被西方的船坚炮利打开了国门的日本,在30年不到的时间里,从一个落后的农工业国一跃而成为先进的工业国和军事强国。然而,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没有同时展开思想启蒙和精神洗礼的进程。相反,在“明治维新”的历史进程中,日本始终存在两种国家主义的倾向,一是由官方推动的国家主义,另一类则是以国民为中心的国家主义;前者后来发展成为军国主义,而后者则与自由主义、平民主义结合,发展成为在野运动的思想基础。

这种警示,并不是指中华民族必然会走向对外武力之路。当中华民族这个老实人数百年历经磨难后,又一次迎来“盛世”时,恰恰在这个时候,中国的周边又不太平,而且还将越来越不太平。于是,历史上从未有过思想启蒙和精神洗礼的中国人,其内心的冲动是否可能会演变成另一场骚动?目前中国民间这种军事发烧,思想漠然的状况,无论如何都会使中国的未来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中国为何难产乔布斯

来源:10月10日《金融时报》

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文化产业 产权多元化 改革路径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党的十六大把文化单位分为两类:一类是公益性的单位,即为公共事业服务,隶属于国家的一些事业性质的部门;另一类是经营性的产业。它以生产的产品进入市场,通过市场实现它的价值。因此,中央规定,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在改制中要分别对待。文化产业产权多元化主要通过经营性文化单位的“事转企”改革实现。随着浙江省文化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成为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产权构建也成为改革进一步走向深入的关键。

一、浙江省文化产业产权多元化改革的现状分析

产权指所有权和从所有权衍生出来的其他财产权构成的财产权系统的统称。所有权本质上是一定社会中财产权在法律上的表现。一旦从法律关系领域进入经济活动领域。它就演化为产权关系。产权的“法律规定”和“契约”原则,体现的是制度安排,其内涵要比所有权宽泛得多。

产权多元化指企业的产权关系由原来的一元转为多元,由产权的集中转为分散,形成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产权的多元化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具体到文化产业。是指文化产业产权结构多元化,其主要实施途径是通过投资主体多元化,互相参股形成文化产业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股份制文化企业,改变文化单位国有产权单一的局面。文化产业产权多元化是目前浙江国有文化企业产权体制创新的焦点。

浙江省经营性文化单位以“创新体制、转化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为基本方向,按照分类分布和“单位性质要转变、劳动关系要转换、产权结构要转型”的要求,一批经营性国有文化试点单位已经实行转企改制。

2000年至今,浙江省共组建了8家国有文化集团,经过体制改革试点后,产业经营得以拓展。如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本部及所属9家出版社、期刊中心,除浙江人民出版社保留事业性质外,其余全部实行“事转企”改革。杭州市确定了杭州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等7家改革试点单位,共有5家单位列为省级试点。目前,7个试点的改革任务已经基本完成。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后,文化单位存量领域的产业发展潜能得到释放。浙江省文化宣传单位探索将宣传业务和经营业务“两分开”,将经营业务剥离组建相对独立的经营公司,同时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根据企业不同的性质、类型,采取国有独资、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合作制等不同方式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其中吸收社会资本尤其民营资本进行改制的股份制公司使得文化单位呈现产业产权多元化特征。

浙江省经营性国有文化试点单位转企改制工作呈现以下新趋势:

1 经营性国有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由点到面全省范围内展开

2003年浙江省省文化厅等六个省级试点部门和杭州、宁波两市的试点工作已经取得初步成果。2005年浙江省又决定全省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工作。目前改革工作正在由点及面地展开。杭州市的改革已经由文化演艺、新闻媒介、出版发行扩大到卫生、体育社科等大文化系统,各区、县(市)60%经营性文化单位已经转企改制。宁波市的文化体制改革从10家试点单位扩展到全市所有宣传文化单位,从市级扩展到11个县(市)、区,从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演艺扩展到整个宣传文化领域,从存量改革扩展为用新的体制机制发展增量。

2 民营企业参与国有文化单位意愿和步伐加快

浙江文化产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民营化程度较高,文化产业所有制结构已经得到调整。2007年,全省已有文化企业4万余家,涉及影视、印刷、艺术品经营、会展等10个行业,投资总规模逾230亿元,总收入达300亿元以上,从业人员50余万人。广厦集团、横店集团、宋城集团等一批龙头民营文化企业发展迅速。《浙江省文化产业项目投资指南》中对民营资本市场准入、政策扶持、主导产业等一些列问题进行了明确说明,为浙江宽裕的民间资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鼓励一批文化企业参与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广厦集团、横店集团、雅戈尔集团等民营企业都分别以不同方式参与了一些文化单位的改革发展。2006年课题组和宁波市文广新闻出版局文化产业处合作的“宁波市民营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意向调查”中,在被调查民营企业中,在文化产业领域已经有投资项目的有占9.9%,有计划投资文化产业领域的占88.3%。

二、浙江省文化产业产权多元化改革存在的问题

产权多元化就是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文化单位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以及文化单位活力,通过有偿出让国有企业的部分产权,对产权结构进行合理调整的一种方式,其核心内容是要改变过去那种单一的国家所有制,代之以一种多元化的共同所有制结构。在浙江省文化单位改革发展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还面临着许多矛盾和问题:

1 参与文化单位改制的民营企业获得平等主体待遇的问题

民营企业参与文化单位的改制,遭遇政策性限制。民营企业只能获得一定期限的经营权与收益权。不能获得实际的控制权,因而削弱了他们进入文化单位改制的热情。不同所有制的产权主体在竞争中权利义务不对应,影响改制的文化单位市场主体地位的形成,将导致非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不仅受制于市场化程度,更受制于产权主体状况,难以形成真正的竞争格局与态势。

2 改制单位思想解放不够,影响了和民营企业的合作进程

改制单位思想不够解放,观念不够更新,对民营企业有看法,甚至有陈见。认为与民营企业合作就是资产流失,总觉得门不当户不对。认为民营企业投资文化产业不是心血来潮,就是急功近利。因此,在谈判认识、合作协议条款、改制后单位组织结构中,两者的合作是不平等的。有些协议内容,并未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来制定。民营企业始终处在被动的从属的位置,民营企业的利益往往被忽视。

有些改制单位思想不统一,步调不一致,缺乏改革的勇气和魄力。浙江省民营企业参与文化单位的改制往往是政府相关部门“拉郎配”的结果。在改制过程中,许多改制主体缺乏改革动力,呈现“两头热、中间冷”的现象,改制阻力很大。往往是民营企业热情高涨,改制合作文化单位态度冷淡。广厦传媒参与浙江歌舞剧院改制过程中,浙江歌舞剧院内部思想不统一,有些问题讨论一年之久还没有形成共识。以至于雅戈尔集团参与东南商报的500万元资金,广厦集团参与浙江歌舞剧院改制的2800万元资金,一年后还一直闲置在银行的账户上。

3 改制进程相对滞后,法人治理结构还不完善

在改制文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方面,还有许多问题需

要探索和解决,比如董事会与经营层职责不明,缺乏外部董事及监督,经理层市场化评价和选拔机制还不完善等等,以至于有些改制文化企业经理层形同虚设。

4 历史遗留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改制遇到最棘手的问题是职工的身份置换问题。事业编制改为企业编制,退休待遇、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都会出现较大的落差,改制的阻力相当大。浙江歌舞剧院要完成改制,其成本大约需要4000万元。剧院自身显然是无能为力,而广厦传媒势必也要等到浙江歌舞剧院完成事转企后,对其非经营性资产剥离、不良资产核销及职工安置费用提留后的国有净资产进行评估,并折算成其股本,广厦传媒即按照股比结构投入现金,完成新公司的注册。由于歌舞剧院改制资金和保障政策得不到落实,使得原定的改革方案难以实施。

5 改制政策不配套,信息不对称

文化体制改革涉及面非常广,土地、人事、资产、福利保障等方面,每项工作都回避不了,都要一一落实解决。中央、省里和市里出台了许多文件,但具体运作起来,参照标准很难确定。一些职能部门对文件精神的领会不一致,各级职能单位的意见不统一。比如土地问题、养老保险问题,银行贷款方面,由于缺乏相应的评估体系,许多文化产品的生产无法获得银行方面的支持。如电视剧生产,国外有版权抵押的行为,我们的银行没有相应的评估体系,再加上知识产权保护上的问题,无法判断其产品的预期价值。资产评估和审计方面,往往是以改制单位说了算,而民营企业则一知半解。对民营企业来讲,面对很多国有单位里的问题。几乎就是雾里看花。

6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杭州市政府组建杭州文化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被授权经营杭州市经营性企事业单位。浙江省文化单位国有资产普遍采取授权经营形式。但是文化单位的资产经营情况、资产质量情况和资产监管情况都不清晰。

三、浙江省文化产业产权多元化改革的实现路径分析

1 对浙江省国有文化单位进行一次全面的清产核资

鉴于长期以来的事业体制而形成的国有文化单位普遍忽视资产管理和成本核算,存在着资产和债权、债务不清,家底不明的问题,建议对国有文化单位进行一次全面的清产核资,以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清理债权、债务,界定产权,进行资产评估,对国有文化单位的资产状况,包括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净资产,需要评估的无形资产,需要核销的坏账和逾期的库存数额,以及人员结构和社会保障状况、企业非经营性资产等,进行分门别类的统计,核实企业资本金,测算改革成本,为制定文化产业产权多元化改革总体方案提供依据。

2 把浙江省经营性文化单位从“事业体制”中分离出来

从文化体制改革具体实施和操作的角度看。“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其边界还不十分清晰。在此情况下,为抓住当前的有利机遇,加快文化体制的改革步伐,应当按照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原则,把三类国有文化单位从“事业体制”中分离出来:一是演出、娱乐、会展、影视、音像、体育健身等竞争性文化行业中的国有文化单位:二是科技、财经、汽车、时尚等非意识形态的国有垄断性行业的传媒单位;三足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国有垄断性文化行业中除了少数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直接关系到国家意识形态和国家文化信息安全的国有文化单位,包括近几年来组建的仍具有事业性质的国有文化产业集团。上述三类国有文化单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产业化、市场化的程度较高,都是属于可以面向市场的营利性文化行业。

3 竞争性文化行业中的国有文化单位产权多元化改革模式

对于浙江省演出、娱乐、会展、影视、音像、体育健身等属于一般竞争性文化行业清产核资、界定产权,落实企业的法人财产权,结合国有文化资本的战略性调整,通过股份制形式实现产权多元化改革。

――少数国有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演出集团、影视集团等),应当在国有资本绝对控股或相对控股的前提下,通过引入民营资本的“增量”投资或转让部分国有“存量”资本而实现产权多元化改造,从而有利于国有资本继续在这些行业发挥引导性作用。

――中小型国有文化企业。采取包括经营者和职工自愿投资人股的多元投资主体的股份制改造,或国有资本退出的方式。以及租赁、承包等非产权改革的方式搞好搞活;鼓励各类优势文化企业采取跨地区、跨行业的收购、兼并、托管、联合等形式发展壮大;对于少数长期经营亏损、资不抵债,实际上已经失去经营能力的国有中小型“空壳”文化企业。应当按照法律程序,坚决实施政策性的破产关闭,以避免国有资本继续流失。

4 非意识形态国有垄断性传媒单位产权多元化改革模式

对于浙江省科技、财经、汽车、时尚等非意识形态的国有垄断性行业的传媒单位应当区别不同情况,在清产核资、资产评估、界定产权,从“事业体制”分离出来的基础上,按照规范的股份制改造和国有资本逐步退出等方式实现产权多元化改革。

――由国有传媒单位投资经营的非意识形态媒体,根据其行业地位和经营状况,分别采取吸收相关社会资本,改组为由国有资本绝对控股、相对控股或参股的股份制企业,或由经营者和职工投资人股,同时吸纳社会资本,改组为多元投资主体的股份制企业。

――由国有和民营两个方面事实上共同投资、合作经营,双方合作和经营状况良好的非意识形态媒体,应在界定产权、资产评估的基础上,改组为由两个以上出资人投资入股的股份制企业。

――由国有传媒单位提供刊号,而由民营资本事实上承担全部投资运营资金并实际担负日常管理运营工作。双方在合作中问题和摩擦较多的非意识形态媒体,则可一步到位,使国有资本有序退出,为民营经济在这一领域的发展留出一定的空间。

5 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国有垄断性单位文化产权多元化改革模式

浙江省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国有垄断性投资经营行业的传媒单位,尤其文化产业集团,集中了浙江省文化产业相当一部分优质资产和优质资源。对于这些文化单位,应该对其产业体制形式做出特别的制度安排和必要的技术处理,从而有利于最终实现国有文化产业集团从事业体制向企业体制的历史性转变。

――对于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少数直接关系到国家意识形态和国家文化信息安全的要害单位,以及主要承担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国有传媒单位,继续实行国家财政支持的事业体制;对于该行业多数可以产业化但同时又或多或少涉及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的国有文化产业集团的母公司。应当区别不同情况,分别进行以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或国有控股、多元投资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为目标的产权多元化改革。

――对于国有文化产业集团下属的子公司。可以有选择的吸收社会资本,组建国有资本绝对控股或相对控股的

股份制公司。积极鼓励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促使以国有资本控股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利用资本市场的投融资功能迅速发展壮大。

四、推进浙江省文化产业产权多元化改革 的对策建议

1 改进产权结构政策,确定多元产权文化企业各经济主体的平等地位

在产权多元化文化企业中,不论是国有经济主体还是非国有经济主体。都具有平等的地位,应一视同仁,取消差别或歧视政策。以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潜能共同促进文化企业的健康发展。在企业中根据投资额的多少享有相应的收益权和决策权。明确国有经济主体和非国有经济主体的同等法律地位,国有经济主体在企业中不享有超越其他经济主体的“特权”。特别是行政特权。

2 加强国有文化改制单位人力资本市场化改革

国有文化事业单位存在大量富余人员和离退休人员,有的是传统体制遗留下来的,有的是被体制束缚的现实生产力。因此必须付出必要的代价及早地解决国有企业职工身份问题,使它们成为增值的人力资本。文化企业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货币资本一样,已经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参与文化企业的生产过程。人力资本应该参与收益分配。必须注意的是,要区别异质型人力资本和同质型人力资本之间的转换。

3 进一步吸引非国有产权主体,放宽投资领域、拓展融资渠道

浙江省民间资本雄厚,民营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同时民营文化企业对参与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有强烈兴趣。因此要积极支持、引导、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文化事业单位改制。同时积极引进和利用外资外商,在继续引进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大力引进和利用包括港澳台资本在内的境外资本以直接投资方式参与经营性文化单位股权或资产改制。培育和发展各类基金、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机构、经纪公司和证券公司等机构投资者,通过投资、控股、参股、委托、债转股等方式。加快文化企业形成多元持股。

5 完善经营性文化企业产权交易。规范产权交易市场运营

――完善浙江经营性文化产权交易市场,提高其系统化和网络化水平,大力培养产权交易信息网络建设和有关的专业人才队伍,提高人员素质,改善服务质量。

――制定加强经营性文化产业国有产权交易管理的办法和实施细则,确保经营性文化企业产权改革的公开、公平和公正。从资产评估机构及政府职能部门认定向公开、公正的产权交易市场竟价招标评估转变,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产权转让中的暗箱操作、低估贱卖等问题。

――制定政策。促进文化企业产权交易市场的股份制改造和合并整合,鼓励产权交易机构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合力,强化产权交易市场的规范运营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