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行政部门的核心价值

行政部门的核心价值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行政部门的核心价值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行政部门的核心价值

行政部门的核心价值范文第1篇

一、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职能

从社会的制度安排看,职能主要是指社会主体的职责,即依据社会安排,应该完成的任务、实现的目标、产生的有用价值和社会效果。教育行政部门,作为一级政府的职能部门,其职能是政府职能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化。

从宏观角度看,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职能是两个方面,就是管理教育和发展教育。管理教育,就是要协调各种人、财、物和社会资源,以最有效的方式实现政府在教育领域的价值目标。发展教育,就是以各种资源投入和政策促进教育发展。

从中观的角度看,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职能有7个方面:一是构建教育体系;二是保障教育条件;三是提供教育服务;四是维护教育公平;五是制定教育规划和标准;六是监管办学行为;七是提高教育质量。

二、当前教育行政的一些弊端

从前面讲到的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能看,涉及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和要求,它对教育系统的正常运行,对教育的发展,对实现教育的价值目标都有或大或小的影响。就总体而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作为其一级政府的职能部门之一,整个政府及其部门的行政工作存在的弊端,自然而然地会在教育行政部门有所表现,同时,加上教育的自身属性和特点,以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影响,教育行政管理中出现工作不适应、管理不科学的弊端就更是自然的了。从当前的背景分析,教育行政的主要弊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育行政管理工作者的教育价值观、发展观、政绩观不够明确。在许多中小学,我们看到以精炼和优美的语言陈述着学校的办学目标、办学宗旨、办学使命、愿景、校训、校风、学风和教风等,这正是学校教育价值观、发展观、政绩观的重要形式和载体。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在学校,一些部门包括教育部门在内,对广大中小学的工作支持引导不够,却造成了一定的干扰影响,多年来基层屡有反映,甚至叫苦不迭。

二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价值取向还不够明确。教育行政部门的处室或科室职责规定中缺少"愿景"、"使命"及价值准则层面上的概括和表述。对所承担的某个类型或某个方面的教育工作应该担负什么社会使命、向什么方面发展,判断工作成效得失的价值标准等不明确或成为空白。对教育发展的评价体现了较强的经济性和政治性,忽视了教育性。

三是教育行政管理的实效性不够突出。日常发文、开会、评估检查较多,深入调研指导较少,行政管理缺乏法制化,管理活动经常是事务缠身,法律法规的执行不力,存在有要求而执行不到位,有检查而无结果处置。行政管理运转和流程不够畅顺,信息、咨询、决策、执行、评估、控制环节不完整。

三、对推进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

1、推动职能转变,实施管理创新

一是要确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发展观和政绩观。教育价值观是指对于"教育中什么有价值"和"什么教育有价值"的基本看法和判断准则;教育发展观则是对"什么是教育发展"、"教育如何发展"的基本看法和判断准则;而教育政绩观则是关于"教育中什么是政绩"、"如何实现教育政绩"的基本看法和判断准则。这"三观"是内在统一的,规定了我们日常教育的行政行为的基本动力和准则,教育管理者应该对"我们究竟追求什么样的教育"、"如何去实现这样的教育"这些根本性的问题深入思考,作出回答。要把是否有利于扩大教育机会、是否有利于维护教育公平、是否有利于提升学校专业能力、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作为评价我们一切教育政策、教育行政管理行为和教育项目的根本准则,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公共利益,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机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为经济社会提速发展奠好基。

二是调整政校关系,维护学校的专业性。

调整政校关系的一个基本标准是:让政府和学校各自作自己最擅长的事情。确保学校的专业自,促进学校专业能力的提升。学校的专业能力,必须经过长期的专门训练才能获得。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专业化,个人和社会组织在社会分工中都有自己专门的职能,都专心于自己的职能,都有与此相应的专长。学校的专业能力归根到底在于培养人上,在于系统的课程开发、教育教学和学生支持上,缺少这种能力,学校将不成为学校。因此,要促进教育更好地发展,就必须保护学校的专业性,让学校能在自己的专业活动领域自主发展。这也是近年来世界各地兴起校本管理运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2、加强宏观指导,坚持统筹协调。

不同的行政方式,有许多种相对应的特点,如宏观与微观、直接与简接、综合与单一、激励与约束、法治与人治、民主与集权、服务与管制、制度化与事务化等,要让这些特点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在我们现行的教育行政管理中,必须进一步转变行政方式,加强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指导,作好统筹协调工作。

第一要整合政务事项,规范行政流程。把学校从政府的繁杂事务中解放出来。加强制度建设,实施依法治教。用制度和法律的强制性与普适性避免行政活动的不确定性、随意性、人治化现象,最大限度减少重复性行政事务,扩大有效的行政方式和流程,确保学校按自有的属性和其承担的职责开展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

第二要选择行政手段,强化有效方法。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开发最有效的手段和方法。要克服手段单一、方法不多、执行不力的问题。同时要精简文山会海、评比竞赛,加强建章立制和指导服务,加大资源调配和制裁奖励的力度,加强监督检查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第三要坚持追踪问效,建立责任。要不断纠正教育政策和管理行为中大量投入资金,却没有明显效果的现象。提高教育行政绩效,建设负责任的教育行政,建立起有效的教育问责制度。问责制度的核心是绩效评估和责任追究制度。要科学确定教育政绩评价指标和各种教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依据指标来考核教育行政人员和学校工作人员,根据考核的结果实施奖惩。

3、坚持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创新。

一是教育改革应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为核心。教育质量的核心就是人的发展的质量。人的发展的质量体现在身体素质、道德品质、智力水平、审美趣味和职业能力等各个方面。一个现代的人,应该是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得到很好发展的和谐的人,应该是理智能力和情感能力都得到很好发展的和谐的人,应该是个性和群性都得到发展的和谐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会是最有创造性的人,才会是最能作出有益于社会的创造性贡献的人。

行政部门的核心价值范文第2篇

全国职教系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日前在天津召开。座谈会提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教育事业基础工程,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出席并讲话。

2014年6月26日下午,全国职业教育系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在天津市海河职教园区召开。教育部党组成员鲁昕副部长,天津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朱丽萍,教育部职成司司长葛道凯,社科司副司长徐艳国等领导到会。来自全国各省(区、市)教育厅分管职业教育负责人、分管职业院校德育有关处室负责人、部分职业院校的师生代表参加了座谈会。新疆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学利、新疆工程学院黎杰等4名师生,代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出席了座谈会。

天津市委常委、天津市教育工委书记朱丽萍致欢迎辞。教育部职成司巡视员王继平主持了座谈会。他介绍了2009年以来,每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期间,召开关于德育工作方面会议的背景,他指出:技能大赛期间加开德育工作会议是技能大赛的魂,如前年召开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工作座谈会、去年召开“中国梦・我的梦”的座谈会、今年召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就是向全国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任务信息。

会上,北京市教委、湖南省教育厅、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全国劳模代表和优秀毕业生代表作了交流发言;来自全国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职业院校师生代表共18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

行政部门的核心价值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育管理;公众满意度;地方政府;测评

中图分类号:D63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81(2011)05-0022-06

地方政府教育管理公众满意度测评,是特定测评主体通过构建满意度测评指数模型,对公众在享用政府通过教育政策制定、教育公共财政供给、教育督导、教育公平保障等为学校教育发展进行的管理和服务过程中,对管理效果的全部经验累积的整体评价。随着办人民群众满意教育成为地方政府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如何积极主动地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和高效的教育服务。将公众满意度纳入地方政府教育管理的改革和创新中予以考虑,成为推进地方政府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议题。当前,社会公众对政府公共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资源总量性短缺、优质教育供给不足、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教育资源的配置和使用缺乏监管等问题的抱怨颇多。因此,基于经典顾客满意度测评指数模型(ACSI),构建地方政府教育管理公众满意度指数模型(GEMPSI),从而揭示地方政府教育管理的现状,探寻制约教育服务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有利于推进政府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教育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创新。

一、地方政府教育管理公众满意度指数模型构建

有关满意度测评实践探索的成果在工商企业组织中已经非常成熟。在政府教育服务改革诉求和政府教育公平呼声日益高涨的形势下,深入探讨政府教育管理与服务作为公共服务的本质、作为广大社会公众消费的公益属性,研究政府教育管理的结构要素与形成机理。必须构建比较科学合理的地方政府教育管理公众满意度指数模型(CEMPSI)。

1.结构变量的选取

结构变量又称潜在变量,属于抽象的概念和对象。这些抽象的概念通常无法直接对其进行测量,需要通过建构与其相关的、能够反映该结构变量的指标或变量进行衡量。根据经典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以及政府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选取的结构变量如下:

第一,公众期望。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公众对于教育服务的期望越来越高,对地方政府教育管理的关注也日益增加。公众期望成为公众对政府教育管理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之一。

第二,感知质量。感知质量的概念是由著名的营销学家Cronroos教授提出的。他认为。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是消费者通过对产品或服务的预期质量与实际使用时的质量水平之间进行比较产生的。在地方政府教育管理方面,公众在获取教育服务前会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一定的相关信息。公众通过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综合判断,会对地方政府教育管理产生一个预期质量,而在接受教育整个过程中都会产生实际的质量感知。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对教育管理的实施主要集中在教育政策制定、教育管理与改革、教育经费支出、教育公平维护以及教育机构管理五个方面。据此,笔者尝试引入“教育政策制定与落实”等五个结构变量,作为公众对地方政府教育管理感知质量的关键影响因子:(1)教育政策制定与落实。(2)各类教育管理与改革。(3)教育经费投入与管理。(4)教育服务及公平维护。(5)教育机构内部管理与改革。

第三,感知价值。西方学者发现在对顾客感知质量和满意度进行测评时,人们往往只关注顾客获得的利益,却忽略了顾客为购买产品或服务所支付的货币等价值。实际上,顾客在感受是否满意时,必然会将产品或服务质量与付出的价值进行对比。因此,有些学者提出了顾客感知价值的概念以弥补以往研究的不足。在我国,虽然已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公众支付的教育成本大幅降低,但是公众在接受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时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同时,地方政府的教育经费归根结底也来源于公众纳税。因此。公众接受教育服务的过程实际上是个消费过程。因此,引人感知价值作为公众满意度的前因变量其有一定的合理性。

第四,公众满意度。公众满意度是政府教育管理公众满意度指数模型的核心变量。在地方政府教育管理过程中,公众通过对地方政府实施教育管理、提供教育服务等工作的综合感知效果,并与其预期情况进行比较形成满意与否的心理状态。笔者借鉴ACSI模型的构建思想,将公众满意度定义为。累积型”变量,即公众对地方政府教育管理的满意度是经过长期的感知形成的,而不是一次两次接受教育服务的感知满意程度。因此。公众满意度在这里是一项综合性结构变量,是公众对地方政府教育管理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比较和感知,综合长期以来的各种感受的累积效应。

第五,教育行政部门形象。教育行政部门形象是指公众在感受教育服务后对教育行政部门的综合评价。在研究公共部门公众满意度测评时,公众很难对地方政府公共部门有确定的形象感知。德国学者Hirschman指出,研究顾客满意度的最终目标是提高顾客满意度,减少顾客抱怨从而改善企业及产品形象。因此,在建立顾客满意度测评模型时,不需要去直接测量“顾客抱怨”的程度,而应该关注顾客心中的企业或产品形象。综合考虑以上两方面的因素,笔者引入“教育行政部门形象”作为“公众满意度”变量的结果变量,摒弃了“公众抱怨”变量。

第六,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教育的管理者只能是政府,教育服务也是由政府提供,即使是民办教育,也需要接受政府的管理和监督。因此,在地方政府教育管理中,无法直接体现公众对其是否“忠诚”,公众能做的只能是“信任”或不信任地方政府。基于此,笔者选取“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作为“公众满意度”的结果变量。

2.结构关系的建立

根据经典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的构建思想,结合地方政府教育管理的自身特征,建立结构变量之间的结构关系。第一,公众期望与相关变量的关系。在感知质量、感知价值及顾客满意度研究中,目前大部分学者认为,期望具有预测功能,即意味着期望对公众满意具有积极的作用;也有学者认为,期望的直接体现就是顾客(公众)在心里设定了一条用于比较的质量底线,因此期望越高,顾客(公众)在实际感受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时就会觉得偏低,即期望对感知质量和顾客满意度有着反向影响关系,其对感知价值的影响关系也不例外。第二,感知质量与相关变量的关系。公众在感知地方政府教育管理及教育服务质量时,主要从教育政策制定、教育管理与改革、教育财政支出、教育公平以及教育机构内部管理和改革等五个方面进行衡量,这也是地方政府着力实施教育管理的五个方面。因此,这里将“教育政策制定与落实”等

五个变量作为感知质量的前因变量,对感知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关系,即建立了前因变量与感知质量的结构关系。第三,感知价值与相关变量的关系。地方政府教育管理成本要么不明显,即通过纳税享受义务教育,要么成本较高。即接受高等教育。公众对地方政府教育管理满意与否,与感知价值积极相关。第四,公众满意度与相关变量的关系。当公众满意度比较高时。必然会产生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好感,主观上形成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良好的形象认知,并且会信任地方政府能够提供良好的教育服务。第五,教育行政部门形象与相关变量的关系。公众通过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效率、教育服务质量、教育公平维护等因素的判断,会对其形成一个印象,即教育行政部门在公众心且中的形象,这直接关系着公众对其的信任与否。

根据各个结构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建立了结构关系,从而形成地方政府教育管理公众满意度概念模型(GEMP-SI)。该模型属于因果关系逻辑模型,由结构变量与结构关系组成,如图1所示。

3.观测变量的设计

观测变量是相对于结构变量来说的,它能够直接被观测与测量,在结构方程模型中,通过设计观测变量来间接测量结构变量。在借鉴经典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变量选取思想的基础上,对各结构变量的观测变量实施聚类分析,可以获得观测变量体系,如表1所示:

二、地方政府教育管理公众满意度测评实证研究

湖南省属于教育大省之一,历年来均十分重视教育事业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就。自2007年实施“教育强省”战略以来,湖南着力推进教育优先发展,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教育投入连续三年大幅增加,大力推进湖南教育改革,努力推进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湖南的教育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本次实证研究选取长沙市、株洲市、湘西自治州、益阳市及永州市五个地区作为样本。

1.数据收集

随机抽取各市辖区内的各类学校为具体调查样本。本次实证研究共发放问卷310份,回收有效问卷234份,阅卷的回收率为88.39%,有效率为85.40%。这个样本量基本达到了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要求,即样本量为观测变量的10倍。笔者使用SPSS 18.0软件中的期望最大化算法(EM)处理问卷中的缺失数据,并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克朗巴哈(Cronbach)α系数达到0.826,根据Peterson(1994)所建议的0.7标准来判断,问卷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2.模型识别

根据法则,判定GEMP$1模型是否能够被识别。在GEMPSI模型中,参数总数为150,其中固定参数56个,即待估计的自由参数为94个。外生观测变量及内生观测变量的总数为p+q=40,因此,模型的数据资料点DP=820,自由度为/OF=DP-t=820-94>0,即模型能够被识别。

3.模型评价

以AMOS软件为实证测评模型拟合分析工具,对模型的拟合度指标进行分析。根据模型的拟合结果确定是否可以进行实证测评,是否可以继续进行参数估计等后续分析。通过AMOS 7.0软件分析后,输出的拟合度参数列表如下(表2):

从上表可知,模型的卡方值与自由度之比x2/DF=2.041,非常接近2,表示GEMPSI测评模型与测评对象基本拟合;近似误差的均方根RMSEA值为0.064,其90%置信区间上限低于0.08。模型的拟合度良好。可见GEMPSI模型的整体拟合参数基本符合标准,模型拟合效果理想。模型的拟合优度指数GFI=0.93,调整拟合优度指数AGFI=0.91,比较拟合指数CFI=O.94,均超过了0.90的推荐值,且接近于1;模型规范拟合指数NFI与不规范拟合指数NNFI也大于O.9。所以模型的增值拟合指数通过了检验。模型的简约规范拟合指数PNFI、调整的拟合优度指数AGFI及简约比较拟合指数PCFI皆大于0.5,达到了拟合度标准,模型的简约拟合指数均通过了检验。

由此可见,GEMPSI模型在整体拟合指数、增值拟合指数及简约拟合指数三方面均具通过了检验,模型的拟合效果良好,能够运用该模型对样本政府教育管理公众满意度进行实证测评。

4.参数估计及假设检验

观测模型拟合结果。观测模型拟合旨在分析观测变量对结构变量的负荷系数,其实质是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以检验观测变量的回归系数和收敛效度。其中,各观测变量对结构变量的因子负荷必须超过0.7,具有显著性;建构信度(Construct Reliability)必须大于0.6。当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时。即可验证观测模型具有良好的收敛效度,观测变量选取合理,可以通过观测模型检验。

通过AMOS7.0软件的模型设定、数据读取,模型拟合的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中数据显示,观测变量的因子负荷系数几乎均达到了0.7,且具有显著性水平。建构信度CR值都在0.5以上,说明观测模型的收敛效度是理想的。

结构模型(Structural Equozlons)拟合旨在检验结构变量之间的因果路径关系,主要针对结果变量进行路径分析,以检验结构模型的适配性(Fitness)。结构模型的检验内容主要包括内生结构变量的复测定系数R2值和结构变量之间路径系数值。复测定系数R2表示外生结构变量对内生结构变量解释的程度,即概念模型的拟合程度。复测定系数R2的取值范围为[0,1],分别表示模型能够完全或不完全解释原始数据,R2值越大,结构模型的拟合度就越高;路径系数则反映结构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大小。AMOS 7.0输出的结构模型拟合结果如表4所示:

表4显示,GEMPSl模型中,各内生结构变量的复测定系数R2值均高于0.65,即这些结构变量被解释的程度比较高,模型的核心变量“公众满意”被其前因变量解释的程度达到70%,即模型的整体拟合程度良好。

三、结论与建议

分析地方政府教育管理公众满意度指数模型的变量关系,有助于理清各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把握反映结构变量的观测变量的重要性。

公众期望tt和公众满意度η1。之间的路径系数为-0.107,即变量之间的结构关系呈现为弱负相关。这一点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和我国目前的教育发展现状。在当前教育发展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不可能在教育管理的方方面面均做到令公众满意的程度。因此,当公众期望越高时,人们对地方政府教育管理的各个方面均要求会越高,就会对现实情况中尚无法避免的不尽如人意的情况持较低的容忍度。由此,公众期望与公众满意之间存在着反向相关关系。同时,实证测评结果显示两者之间的影响程度并不明显,即公众期望对地方政府教育管理公众满意度的影响很小。一

方面,大多数公众对地方政府教育管理职能和专项业务并没有清晰的了解,导致了公众很难对地方政府教育管理质量产生较为合理的期望;另一方面,这与以往的顾客满意度相关研究结论也相符,公众主要关心的还是教育质量等因素,公众对地方政府教育管理的满意与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感知质量和感知价值决定的。

公众期望t1与感知质量t7及感知价值t8。问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146、0.308,可见,公众期望对感知质量的影响程度与其对公众满意度的影响程度极其相似,这也进一步体现了公众对地方政府教育管理的满意程度主要由公众感知质量决定。在公众期望与感知价值的关系上,两者的相关度依然比较低,只是其路径系数为正,即公众期望对感知价值的影响关系是正向的。当公众对地方政府教育管理教育质量的期望越高时,公众对教育收费的高低程度就会变得不够敏感。换句话说,公众期望接受高水平的教育时,就会愿意付出更多的学费、时间和精力等。

感知质量t7及感知价值81对公众满意度η1。有较大的正向影响关系,路径系数分别为0.781和0.669,相关性较强。可见,公众的满意与否及满意度高低,主要是由公众对地方政府教育管理的感知质量和感知价值决定。在感知质量t1及感知价值t8。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793,即感知质量的提升能够带来公众对地方政府教育管理感知价值的较大提升。这是因为公众关注程度最高的并不是教育成本的降低,而是教育水平和教育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就是公众对地方政府教育管理的感知质量。当教育服务质量越高时,付出一定的教育成本对于公众来说是乐于接受的。公众从教育服务中获取的价值也会越大。因此,公众对地方政府教育管理的感知质量对感知价值有着很强的正相关关系。

公众满意度η1与教育行政部门形象η2及公众对政府的信任η3之间存在较强的正向相关关系。其中,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形象与公众满意度之间的路径系数达到0.844,相关度很强,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形象被其前因变量的结实程度也达到了74.8%,可见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形象好坏主要取决于公众对其工作的满意程度。公众满意度对公众信任的影响系数为0.883,即较高的公众满意度指数,能够带来公众对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较高的信任程度。因此,提高公众对政府教育服务的满意度是改善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形象、提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与支持的有效途径和主要手段。

感知质量t7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变量,在GEMPSI模型中,有“教育政策的制定与落实”等5个变量是感知质量的关键影响因子,这些影响因子均对感知质量有正向影响关系。其中,“教育经费投入与管理”t4和“教育服务与公平维护”t5两个变量对感知质量的影响程度最大,路径系数分别为0.717、0.783。目前,我国的教育经费较为短缺,特别是教育公平问题凸显,公众对教育经费与教育公平十分关注,公众在希望地方政府加大经费投入和管理力度的同时,更迫切地希望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能促进并维护教育公平。为公众提供一个公平的受教育环境。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在提高教育管理和教育服务质量时,必须给予“教育经费投入与管理”和。教育服务与公平维护”两方面更多的关注度和改革力度。

行政部门的核心价值范文第4篇

行政管理工作可以说是千头万绪、纷繁复杂。概括起来说.行政管理在企业中主要有管理、协调、服务二大功能;其中管理是主干.协调是核心,服务是根本。概言之,行政管理的实质就是服务。

行政部门应该兢兢业业、认真细致地做好种种行政事务工作,把领导和员工从繁重、琐碎的行政事务和生活琐事中解脱出来,可以集中精力、轻装上阵,研究国内外市场形势,考虑公司的发展战略,探讨公司的组织架构,任用公司的各级十部.实施公司的经营方针,解决公司所}印商的重大问题,以及专心做好每一笔重要业务等等。行政部门的领导应该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定性,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有自己的主见,能够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做好安排,指挥若定。为了能达到这种境界.必须建立健全和认真执行行政部门的各项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工作程序以及一系列规范化表格、图表等,从而建立起行政部门的“法治”秩序。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出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行政人员队伍;同时要搞好科学分工、管理层次和合理授权。一旦行政系统的一系列硬件(如办公设施、生活设施)、软件(如规章制度、工作程序)、人员队伍、分工协作和管理层次等等建立健全起来,整个行政管理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就会像一部自动机器一样运转,只在较少的场合才需要部门领导和上级领导辅以”人治”。

然而,行政部门如果仅仅满足于这样一种管理水平,那还是不够的。行政部门还必须在“管理”、“协调”和’服务”三方面做好工作,才算是一个合格的现代企业的行政管理者。从“管理”方面来说,行政部门不能满足于在日常事务的层次上做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还必须在公司的经营理念、管理策略、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用人政策等重大问题上有自己的思考,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贯彻落实,成为领导不可缺少的”高参和臂膀”。这就要求行政部门的领导者不能满足于做一个事务主义者,而是要做一个有思想、敢创新、有冲力的领导者。

从“协调”方面来说,行政管理者不能简单地以传达领导的命令、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为满足;也不能凭借自己在企业的独特地位对各个部门颐指气使,以权压人。行政部门应主动做好上与下、左与右、里与外的沟通,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做好协调。没有充分沟通的协调不是真正的协调。

从“服务”上说,行政部门要甘当幕后英雄的角色。因为行政服务干得再出色,毕竟是服务于企业的最终目的的。行政部门的工作,特别是后勤服务工作,永远不要奢望成为企业关注的“中心”。行政管理的理想境界应该是“润物细无声”。行政部门最忌讳处处显示自己的存在,与其它部门抢镜头、争荣誉。行政部门应该像一部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机器,这头原料(任务)进去,那头成品(结果)出来;其中的许许多多曲曲折折,都消化在行政体系之内,切忌为自己评功摆好,四处张扬,浪费别人的时间、精力和感情。要反对利用自己对公司资源的支配权只顾为自己谋取私利或便利的行为,特别要反对把行政部门变成“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官府衙门。

企业的行政管理至少有以下特点:

(一)企业的行政管理是为经济效益服务的。企业的行政管理如果不利于充分利用和合理调配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资源,不利于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开源节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快企业的发展,那也是没有价值的。简言之,企业行政管理服务于企业的根本目的.即通过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而谋取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行政管理注重内容和实质。通常,企业的行政管理往往根据公司实际需要,对行政管理的诸多制度、程序、环节、形式、图表、文件等进行剪裁和调整,使之变得精练、实用、简洁、便利、省时、省钱。

(三)企业行政管理要讲究实效。虽然我们不能说要直接用企业经济效益来衡量具体的行政管理行为,也就是说,不能直接对某个具体的行政行为问“你这种做法能为企业赚多少钱”;但是,企业的行政管理还是比较直接地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相联系。企业行政管理的着眼点在于充分挖掘和最大限度地利用公司的各种资源,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开源节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加快企业发展。

(四)企业行政管理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企业的行政管理往往根据公司实际发展需要经常进行变革、增删、剪裁、变通,因而带有很强的灵活性,比较能符合时代的发展和公司实际。

(五)企业行政管理要为企业的.’前线”服务的色彩比较明显。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及其人员在企业中比较“低调”,行政部门为技术、业务等一线部门服务的关系一般比较明确。

企业行政管理的上述特点就给企业的行政管理人员提出了这样一些要求:企业的行政管理必须时刻着眼于为企业的经济利益服务,反对”为管理而管理”;必须坚决摈弃形式主义,切实讲究实效;必须大力讲究勤俭节约.反对大手大脚;必须根据公司实际需要和可能,采取灵活变通的方式方法,一切以公司利益为最高原则,反对食古不化、因循守旧;最后,企业行政管理最终要落实到确立服务观念,克服老爷作风和衙门习气,切实搞好服务上来。

在企业的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完全摈弃“机关习气”.完全凭主观意愿办事的”游击作风”。企业中没有系统完整的规章制度、上下左右的明确分工、明确而充分的逐级授权和环环相扣的工作程序;或无章可依.或有章不依;由于没有制定出成文的“公道”和”规矩”.造成企业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互相扯皮.互相推诱;你争我夺,辩论不休;或遇事不议.或久议不决,或决而不行,或行而不果;重复讨论,重复决定.重复劳动;朝令夕改.朝秦暮楚。企业处于一片“打乱仗”状态.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员工士气,造成人、财、物的极大浪费。

另一种倾向,是一些“机关作风”较重的企业行政管理干部,完全不考虑公司的实际需要和企业行政管理的特点,搞形式主义、表面文章;把一个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变成了旧时代的“衙门”。这同样造成极大浪费.降低工作效率和员工士气,影响企业效益。

以上两种倾向,都是我们应当大力反对的。行政管理的目的和实质在于为企业的根本目的服务,为企业领导和各个部门、干部员工服务,而决不可本末倒置,否则同样会降低员工士气和工作效率.损害公司利益。

企业行政管理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行政管理人员对自己所在企业的业务不了解、不熟悉,管理时常脱离各部「1实际,的规定无法推行或根本不宜推行,引起其它部门的反感和排斥。各业务部门心理上总觉得行政人员碍手碍脚.甚至是手脚太长,除非有什么必须要行政部门帮助解决的事,否则宁愿与行政部门老死不相往来。行政人员也往往或是很知趣地尽量不去打搅其它部门,或是对其它部门有一种抵触情绪。这样就陷入了恶性循环:行政部门对其他部门的工作接触越少,就越不了解,管理就越脱离实际;反过来,行政管理越脱离实际,就越遭受各部门的排斥,从而也就越不了解各部门情况。为了改变这种行政管理与各部门业务“两张皮”的现象.行政部门除了要转变观念、转变作风外,还要强化行政管理部门的企业管理职能。

将企业管理职能注入行政管理部门、增强其企业管理职能后,行政部门深入各部门工作,就成了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的事情;行政管理部门为了所制订的管理制度符合实际并切实可行,为了考察各部门执行制度的情况,为了使管理能够切实有益于各部门的业务、就必须要深入、跟踪各部门业务的进展,并且与各部门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反过来说,行政部门在通过增强企业管理职能而深入了解各部门工作之后、也就能把行政工作做得更好。比如说,由于深入了各部门的业务,对于各部门人员的工作表现和工作能力就会了解得更多、更深入.这对搞好人员考核和任用显然有很大助益;再如.行政管理人员在深入业务中可以从企业管理的角度为各部门出谋划策、做好上下沟通和跨部门协调等等、就能解决各部门自身难以解决的一些问题,甚至起到公司高层领导都难以起到的作用;等等。这一切,显然都有利于搞好行政部门自身与各部门的协调,改善双方的关系,改善行政部门的形象。

行政部门的核心价值范文第5篇

近年来,行政管理改革已成为我国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重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同样面临内部的挑战和外部的压力,改革也势在必行。我国教育部2011年工作要点中,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职能转变、管理创新、宏观指导、统筹协调方面,都提出要求,作出了强调。本文就我国教育行政管理职能的转变途径进行深入探讨。

1.当前我国教育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观念不鲜明

教育行政管理工作者的教育价值观、发展观、政绩观不够鲜明。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行政管理人员还没有很强的“三观”的意识和反思意识,陷于繁杂的事务圈子,没有明确地将教育价值观、发展观、政绩观转化成为职责和目标。在这方面甚至落伍于中小学。在许多中小学,我们看到以精炼和优美的语言陈述着学校的办学目标、办学宗旨、办学使命、校训、校风、学风和教风等,这正是学校教育价值观、发展观、政绩观的重要形式和载体。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在学校,一些部门包括教育部门在内,对广大中小学的工作支持引导不够,却造成了一定的干扰影响,多年来基层屡有反映,甚至叫苦不迭。

1.2价值不明确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价值取向还不够明确。教育行政部门的处室或科室职责规定中缺少“愿景”、“使命”及价值准则层面上的概括和表述。对所承担的某个类型或某个方面的教育工作应该担负什么社会使命、向什么方面发展,判断工作成效得失的价值标准等不明确或成为空白。对教育发展的评价体现了较强的经济性和政治性,忽视了教育性。

1.3实效不突出

教育行政管理的实效性不够突出。日常发文、开会、评估检查较多,深入调研指导较少,行政管理缺乏法制化,管理活动经常是事务缠身,法律法规的执行不力,存在有要求而执行不到位,有检查而无结果处置。行政管理运转和流程不够畅顺,信息、咨询、决策、执行、评估、控制环节不完整。

1.4文化不够高

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程度不够高。面对复杂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如教育资源短缺、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全面发展等重要问题,一些管理人员学习不深,研究不细,把握不准,只了解大概情况,拿不出解决办法。

2.我国教育行政管理职能转变的有效途径

2.1转变教育行政管理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行政管理,基本上是计划经济体制下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习惯于命令和布置任务,淡化了监督和调控。在整个教育管理的运作中,“计划”占据主导地位,“指挥”、“执行”环节得到了较充分的强化,而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因而不可避免地出现某些决策上的偏差和执行效果的不理想,也助长了报喜不报忧、弄虚作假之风。开展“督政”,就是为了加强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教育行政行为的监督,以防止和纠正教育行政工作在决策、指挥、管理上出现的偏差和错误。同时,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简政放权、转变职能,许多权力下放到学校,学校办学自扩大,对教育的管理必须从以指令性为主的领导模式转变为以指导性为主的领导模式。实现这个转变,必须在宏观上加强管理,以强化反馈、监督功能为前提。建立教育督导“督政”制度是教育实行宏观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督政”是弥补教育行政管理某些缺陷的有效措施。由于在传统的教育行政管理中,教育部门与同级政府的其他部门之间、与下级政府之间,不是一种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也不是一种隶属关系,因而教育管理中的有些工作,出现“管不到,抓不了”的局面。通过教育督导,代表本级政府行使对教育工作的监督职权,就可以与同级政府的有关职能部门、与下级政府形成一种正常的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从而建立起一种新的教育行政管理秩序,加强对政府相关部门法定的教育工作的监督,督促政府相关部门的教育工作落实到位。

2.2重视人的发展质量

教育质量的核心就是人的发展的质量。人的发展的质量体现在身体素质、道德品质、智力水平、审美趣味和职业能力等各个方面。一个现代的人,应该是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得到很好发展的和谐的人,应该是理智能力和情感能力都得到很好发展的和谐的人,应该是个性和群性都得到发展的和谐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会是最有创造性的人,才会是最能作出有益于社会的创造性贡献的人。因此,重视人的发展质量的全面性,应该是现代教育改革的基本目标。教育改革中既要强调智力的发展和职业能力的提高,又要考虑体育、美育与德育。在道德教育方面,突出政治思想素质,突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教育是对的,但是不能忽略日常生活道德教育。政治思想素质、身体素质、审美或艺术素质,都应成为衡量一个人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教育的改革应该围绕着这些素质的全面提高而努力。

2.3完善教育行政职能的法制化

在不同国家中,各级政府之间、国家与社会和个人之间的职能、权力(利)划分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一是行政化,二是法制化。前者是指这种形式的职能划分缺乏法律基础,任何涉及中央与地方及其他部门之间的权责分工和变动都是以上级政府的单向命令或两级政府之间的讨价还价,因而行政化命令和指示的使用较为频繁,这样也就容易引起摩擦和权责混乱的后果。后者是说这种职能划分有明确和系统的法律依据(包括法定的内容和程序),职能的变动也要以法律的变更为准绳,以使管理有法可依,这不仅可以避免各部门之间的权责混乱和管理的随意性,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教育行政职能作为国家职能的组成部分,它也带有这种形式上的特征和区别。今后政府主要运用立法、拨款、规划、评估、信息服务、政策指导、执法监督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教育进行宏观管理。政府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创造教育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保证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保证学校正确的办学方向,规范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和办学行为,保证教育的公正性和学生平等的受教育权,维护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加强教育宏观决策的科学研究,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