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跨境电商的定价策略

跨境电商的定价策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跨境电商的定价策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跨境电商的定价策略

跨境电商的定价策略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数据;电商营销;义乌

近些年来,由于电子技术、移动技术以及第三方电商平台的发展,电子商务已经逐步渗透进我国商业活动的各方各面。据《2014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称,“2014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13.4万亿。”随着中国电子商务的快速的发展,中国电子商务营销在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国内消费总额乃至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都明显放缓。多方压力致使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不容过于乐观。与此同时,大数据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应用使我国的电子商务的发展面临更多的选择和更大的不确定性。义乌电商营销在大数据时代应当如何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做出适当的调整甚至变革是我们应当考虑的问题。

一、大数据与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BigData)是近些年来中国社会中的一个新兴热词,行业和学术界内部目前尚未对其定义达成一致。大数据虽与“海量数据”和“大规模数据”一脉相承,但其本身所涉及的是一个相对更加广泛而又抽象、含混的概念。我们不妨暂且把其看作为“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IBM认为,大数据有5V特点: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Veracity(真实性)。在全世界范围内来看,大数据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环境生态学以及金融、通讯信息等多方面都已得到广泛应用,其所产生的巨大效用也不容忽视。从某种程度上说,“‘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

二、大数据背景下义乌电商行业营销现状

(一)义乌电商营销所取得的成绩

义乌电子商务的基础是义乌国际商贸城和义乌市内以及周边小商品加工工厂,这就注定义乌本土电商的经营范畴主要聚焦于小商品,并呈现出以中小电商和电商个体户为经营主体的态势。这些经营主体营销策略灵活,经营产品多样化,以其自身优势赢得了市场竞争,满足了消费者需求,推动了义乌经济的发展。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前三季度,义乌全市电子商务实现交易额1006亿元,同比增长40%。其中,内贸零售交易额410亿元,同比增长32%;内贸B2B交易额151亿元,同比增长51%;外贸零售交易额128亿元,同比增长33%;外贸B2B交易额317亿元,同比增长53%。国内快递日均出货133万票,同比增长40%;跨境快递日均出货40万票,同比增长23%。”义乌在中国巨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下仍能保持9%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义乌电商的发展模式和营销模式。大数据营销对义乌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它已经被许多电商企业和电商个体户初步应用于市场营销之中。这些电商主体在深化对“互联网思维”的认识的基础上,把大数据技术与传统促销策略相结合,合理利用传统媒体和数字媒体,在大幅节省营销成本的同时充分体现了自身产品的性价比优势,并通过大数据分析,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消费者的精准定位。仅在2015年的“双十一”中,义乌电子商务成交额就高达46.8亿元。可以说,大数据在电商营销中的应用为此做出了自身的贡献。

(二)义乌电商营销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

2014年11月19日,总理视察“网店第一村”—青岩刘,次年3月5日他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与国家在政府层面对电商发展巨大的推动和电商的整体快速发展相比,义乌电商从业者关于“生意越来越难做”的抱怨虽略显“不合时宜”,却也给我们以警示。近几年来,义乌电商行业利润率大幅下滑造成大批小微电商企业和电商个体户难以为继,甚至部分大中型电商企业也遭受巨大冲击。全球性经济疲软和国内电商经营主体数量几何式增长固然算是一种合理的解释。然而,义乌传统的营销模式和营销策略已经不能适应当下的经济发展,大数据和大数据技术对传统营销模式和营销策略的整合与创新在义乌尚处于起步阶段等问题都严重阻碍了义乌电商经济的发展。它们具体表现为:其一,C2C模式弊病重重。自2003年以来,义乌电商蓬勃发展,C2C,B2B,B2C,O2O等多种电商模式纷纷涌现。“2014年,全市经工商登记电子商务经营主体达22365家,同比增长105%,各大平台上注册账户近24万个,年销售额超千万的电商企业1350余家,开设微店共计5000家,微商创业者约2万人。”鉴于义乌电商行业以小微电商和电商个体户为主体的现实,无论是在国内电子商务还是跨境电子商务中,C2C电商模式在义乌电商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容忽视。这种个人创业型电商模式曾是义乌电商行业的先锋,也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如今个体电商的产品质量问题和诚信问题成为多方指责的焦点,尤其是在跨境电子商务中,部分中国个体电商大肆向国外兜售假货、次货,严重损害了“中国制造”的品牌。另外,个体电商资金实力弱,无法承受大数据采撷、整理、处理和深度挖掘所需的成本,难以适应电商发展的潮流也是C2C模式本身难以克服的弊病之一。第三方平台的压力也使C2C模式举步维艰。2015年12月7日,速卖通宣布提高商家入住门槛,全面从跨境C2C转型为B2C。仅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就有数百名创业学生面临“转移阵地”或“转变模式”的选择。其二,大数据搜集量不足。总体来说,大数据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在义乌依然还在起步阶段。大数据的最突出的特性之一就是“数据规模巨大”,也只有在海量的数据下,我们的大数据深度挖掘才有意义。义乌电商的尴尬是大数据来源相对单一和数据量不足。发展成熟的大型和超大型电商或许有从自己企业的“交易系统、电商系统、客户关系系统,移动应用系统渠道,微信、微博等网络社交平台或是已经拥有海量数据的商业平台、企业甚至是政府机构搜集大数据”并承担费用的能力。对义乌广大的中小微电商和电商个体户来说,这无疑是难以实现的,只采用一种或是几种渠道搜集的数据或许是他们最现实的选择。大数据种类的单一和数量上的不足势必影响我们对市场趋势和消费者需求变化的预测,也令大数据和大数据技术无法发挥效用。其三,肤浅的大数据挖掘工作。大数据挖掘工作是大数据和大数据技术的核心部分。通过对搜集到的原始电商数据整理、分类和分析,把大数据资源转化为电商企业的参考资料是一项专业、复杂的任务,需要专业的数据分析师来操作。义乌本土电商企业的数据分析师大多由其他职位上的员工来客串,这致使我们的大数据挖掘工作流于肤浅。究其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第一,“大数据元年”即2013年后,数据分析师成为中国的热门职业,受到各个行业的重视,同时,在国内人力资源市场上,专业的数据分析师呈现供不应求的趋势,其人力资源成本也相应地大幅上涨。囿于义乌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义乌电商企业所提供的薪酬和职业发展前景不具竞争力。第二,由于中国电商迅速发展和全球电子、移动技术不断更新,政府和企业未能准确预估电商行业的发展需要,缺乏相应的人才储备和人才培养机制。其四,大数据与营销策略的畸形结合。大数据与营销策略合理地结合是市场发展的需要,包括大数据与产品策略的结合,大数据与定价策略的结合,大数据与分销渠道的结合以及大数据与促销策略的结合。合理、科学地运用大数据,平衡各个策略及其发展才有望实现商家和消费者双方的利益最大化。义乌电商行业的弊病很大程度上在于本末倒置,以偏概全。其中,最突出的是,过度发展的大数据促销沦为炒作,占用了大量成本,所应投入产品研发与产品升级的资金与技术不足,制约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大数据在定价方面的使用偏离正轨,迫使厂家降低生产成本,一定程度上加剧价格战,伤害了买卖双方的实际利益;大数据与分销渠道策略的结合严重滞后,未能体现义乌经济的特点和义乌电商的先发优势。从长远来看,缺乏大数据对产品策略、定价策略和分销渠道策略的整合与创新,高效的促销策略只能是空中楼阁。

三、义乌电商营销发展趋势分析

“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从这个方面来看,我国的互联网和电商的发展空间广阔。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复杂的经济环境、市场行情以及消费者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也给中国电商行业带来巨大的运营风险。因此,义乌电商营销发展的主题或将是调整、转型和创新。在可见的将来,义乌大中型电商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做大现有国内和跨境B2C,B2B业务,拓展产品和服务范围,在赢得电商行业内竞争的基础上,积极尝试O2O,O2P和O2M等业务和依靠大数据技术调整和创新营销模式以应对来自于传统企业的竞争。小微电商企业则须制定切合自身的市场聚焦战略,采用与之相适应的营销模式,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空间。广大个体电商所面临的威胁最大,他们应当认真考虑,慎重选择,接受公司形式,实现成功转型,采用先进、科学、合理的管理和运营手段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大数据的合理利用和大数据技术对传统营销策略的整合、调整以及优化升级是义乌电商营销的另一趋势。这实质上就是大数据营销的开端。“义网通”的上线和“义乌县域电子商务大数据应用统计试点”为义乌电商营销大数据化和分众化提供了信息保障。在此基础上,义乌电商企业的出路在于携手政府共同吸引外来优秀人才和培养本地人才,建设高素质大数据营销队伍,对与客户“数字身体语言”相关的大数据进行搜集、分析、挖掘,形成客户视图,建立动态客户系统(DCS),预测客户的需求,调整产品的功能或开发新产品,进而实现“私人订制”;在综合考虑用户消费习惯、可支配收入、价格承受能力和自身成本与利润以及竞争者定价的基础上制定符合企业战略的定价标准和价格;利用网络化的大数据建模与分析,寻找和筛选信用好、潜力大、能力强的渠道伙伴,延伸企业触角,降低产品在流通环节中产生的费用和风险;始终保持与消费者的密切联系联系,通过分析、整合数据库中客户特性的信息,对消费者年龄结构、性别比例、消费特征、消费能力进行较为精确的定位,采取各种先进的网络技术与消费者进行一对一沟通,从而制定可执行性强、分众化的促销策略。

四、结语

跨境电商的定价策略范文第2篇

关键词:奢侈品;海外流失;电子商务

2013年《中国奢侈品报告》研究显示,中国人均奢侈品消费额远超其他国家,是欧美本土消费者的5-10倍,日本、中东等地消费者的3-5倍;全年消费总额已超千亿美元,成为当之无愧的奢侈品消费大国。然而2014年调查发现,中国消费者本土年消费额仅为250亿美元,境外消费额却高达810亿美元,这意味着2014年中国76%的奢侈品消费都发生在境外。中国奢侈品市场需求在大幅增加的同时伴随着严重的消费外流现象。

一、奢侈品消费流失原因探讨

1.境内外价差是消费外流的主要原因

由于奢侈品牌定价策略、汇率及税收等多方面影响,中国境内奢侈品售价与海外相差40%至60%之多,巨大的价格差异无疑是奢侈品购买力向境外涌出的最重要因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物品完税价格表》标明税率,化妆品为50%,1万元以上高档手表为30%,箱包类奢侈品为30%,除此以外,奢侈品还需缴纳0-45%的消费税。高昂的关税为原本就居高不下的奢侈品售价增添了更多的价格砝码。而近年随着欧元的大幅度贬值,一些奢侈品境内外的购买价格甚至相差一倍之多,无怪乎精打细算的中国消费者把目光投向海外,减少境内消费需求。

2.品牌区域策略是消费外流的又一因素

虽然大部分奢侈品牌已进入中国多年,但由于地区购买力、消费者偏好等差异,奢侈品牌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销售策略也存在着很大差别。除了款式、尺码等差异外,很多奢侈品牌在中国市场销售的产品仅是其整个销售产业链中的一小部分,如Valentino在中国地区仅投放副线品牌Red Valentino;Chanel在大陆大部分地区销售化妆品、腕表类产品,仅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店投放部分成衣系列;而Hermes虽在北京已开设5家店面,但也仅在新光、国贸店销售部分成衣,其余店面都只投放腕表、丝巾类副线产品。奢侈品在中国大陆的产品线远不能满足大多数高端消费者的需求,对于更看重款式和购买体验度的消费人群来说,境外消费显然意味着更多选择。

3.海外代购的兴起引发新一批境外消费热潮

现如今,互联网上丰富的代购商家已经把境外购买奢侈品变成了一件坐在家里点点鼠标就轻松完成的愉快体验。不仅是淘宝上的个体商家,连亚马逊、巴黎春天百货等知名商企也看中了海外代购这一市场,纷纷向中国消费者开放购买渠道、简化购买手续。2014年11月,美国亚马逊更是为了招揽中国消费者宣布提前一天开启“黑色星期五”特卖活动,美国各大百货公司也纷纷与支付宝公司签署支付合约,部分商品不但可以减免运输费,甚至可以在购物网站上下单直邮到中国境内的指定地址。有调查显示,70%的中国消费者通过代购渠道购买过奢侈品,2014年全年海外代购市场份额可达到550亿-750亿元规模。“代购”让中国消费者在享受海外奢侈品实惠价格的同时节约时间、交易成本,是导致奢侈品海外消费的又一成因。

4.中国居民出境机会大幅增加

随着中国近几年开放步伐加快,出境旅游已成为普通大众“说走就走”的自由生活方式。经调查,中国内地居民出境旅游比例显著增加,从2008年的53%升至2012年的71%,其中香水、腕表和箱包类位列中国消费者境外开支比例前三名。各大旅行社为满足出行者需求,在欧美、日韩等地的行程中纷纷加入购物环节,有些旅行社更以安排超长时间的境外奥特莱斯购物作为招揽游客的噱头,日益繁荣的海外旅游市场也成为刺激境外消费行为的因素之一。

5.境内消费者日趋理性化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资源丰富性,中国消费者通过上网了解奢侈品信息、查询品牌海外售价也成为常态,奢侈品的境内外价差已不再是秘密。而在本土市场,许多奢侈品牌也会将其销售业绩不理想的产品在过季之后转到奥特莱斯品牌店打折处理。一件Max Mara的经典大衣过季打折后价格就会便宜几千元。虽然奢侈品牌此举的经营初衷是为了促进中国市场销售额,但巨大的价格差异也让中国消费者冷静下来,认清奢侈品价值的本来面目,抑制在境内门店消费的冲动。

二、电商模式,奢侈品在中国本土的救星?

为了寻找奢侈品牌在中国本土的销售量破解之路,众多商家均把目光投向电商这一新兴互联网销售方式。麦肯锡最近的研究表明,2014年线上奢侈品销售额较上年增长50%,预计2025年线上销售额将达到总额的18%。电商作为一种重要销售渠道越来越广泛地影响人们的消费习惯。然而,电商模式真的是奢侈品企业突破中国本土销售困境的制胜法宝么?经研究,奢侈品通过电商销售主要分为以下四种模式:

1.自营品牌在线销售模式

目前,国际上60余个奢侈品牌中仅有少数在中国设立在线商店,大部分品牌并未急于发展线上销售,仅利用官方网站作为品牌形象的宣传和展示窗口,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目前电商模式与奢侈品牌的自身定位不符。奢侈品牌的销售理念根植于通过实体店铺的购买体验传播品牌价值及内涵,这也是老牌奢侈品企业一贯的溢价策略,而电商的优势在于为消费者的购买过程提供便利性和多样性。在传统的奢侈品企业看来,线上消费无法使消费者获得购买奢侈品的完整体验感。显然,这些企业并没有预期到中国消费者正在快速转移至在线消费的态势,但除此之外,实现奢侈品在线销售的售后服务、商品鉴定、产品担保等问题也是目前奢侈品牌自营在线商店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2.经授权的第三方买手平台模式

买手店模式在西方国家已兴起多时,如英国知名买手网站Net-a-Poter,其选购的奢侈品往往预示下一季的流行趋势,成功的买手店是帮助奢侈品牌快速销售和解决资金压力的重要渠道。然而,目前国内采用该销售方式的经营者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仅有少数得到奢侈品牌官方授权。同时,奢侈品企业为了维护其品牌价值,亦会谨慎挑选授权商家,并进行严格的价格控制。也就是说,即使商家能取得奢侈品牌授权及供货,这些商品在价格上也不具有任何竞争力。英国奢侈品牌Burberry目前在中国境内仅与天猫一家签订授权经销协议,而在天猫购买的Burberry商品价格与实体门店相差无几,这对于改善奢侈品消费外流的局面并无实质帮助。

3.未授权的第三方网站

鉴于上述限制,国内更多商家为了获得超额利润并未采取获得品牌授权的经营模式,而销售产品的真伪和配套售后服务等问题就成为此种经销模式的最大弊病。2014年7月,电商平台卖家“祥鹏恒业”被爆销售假冒奢侈品,并由此引发消费者对聚美优品、京东、亚马逊中国等一大批知名电商销售奢侈品真伪的质疑,奢侈品牌在中国本土的电商发展之路也因此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

4.其他模式

除上述三种模式之外,目前国内也有其他进行奢侈品销售的电商平台,具有新颖的切入点。如较为成功的寺库网选择二手奢侈品寄卖领域,通过专业鉴定、售后养护等一系列配套服务建立良好口碑,并实现较高的在线、线下客户单价。然而,二手奢侈品交易应用范围相应有限,而让大众接受二手奢侈品买卖等问题也需要长期的市场教化和推广工作。

无论何种销售模式,电商平台都要克服许多问题。目前消费者通过电商渠道购买奢侈品主要考虑的问题按重要程度依次为:是否为正品、购买前无法试用、尺寸是否合适、线上展示与实物是否相符、售后服务、退货是否复杂、支付安全性、物流时长等等。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暴露在,消费者进行在线购买、尤其是选择第三方平台时不能完全确信商品为正品。而目前第三方平台所使用的防伪验证方式――“支持专柜验货”这一手段也并未受到品牌专柜的支持和承诺。因此,电商模式虽为奢侈品牌在中国市场憧憬破冰的经营方向,却由于当前的市场环境造成了其在销售过程中的尴尬境地。

三、自贸区或可成为困境解决之道

第三方电商平台暂时失利的境况究其原因,还是在于授权经销商的利润得不到有效保障,而国家出台设立自由贸易区无疑为第三方平台的奢侈品经销之路带来了利好信息。在保证海外正品供应的基础上,自贸区允许奢侈品跨境电商免除消费税和进口增值税,并可通过诸如直销模式、保税区库存、报税仓库等方式降低风险、节约成本,进一步降低奢侈品销售价格,在保证销售正品的基础上增加价格优势。另外,通过自贸区也能减少跨境电商的物流时间,进一步完善消费者体验。可以憧憬,随着中国自贸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奢侈品牌在中国的营销之路也将出现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贝恩咨询.2014年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报告[R].2014.

[2]KPMG.2013年迈向国际的中国奢侈品市场[R].2013.

[3]麦肯锡.2015奢侈品数字化体验报告[R].2015.

跨境电商的定价策略范文第3篇

一、招商银行电子银行体系分析

目前,如果要将招商银行现有的电子银行产品做一个分层分类,基本可以分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i理财这四个基本的大类。而招商银行在电子银行领域的最大特点则是持续创新。首先,从网上银行方面来看,该业务在招商银行本身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了,但贯穿其始终的推陈出新却是在不断继续的,新的业务功能、新的平台和更加完善的界面也在不断更新中。目前,根据这些年来对我国国情和招行客户需求的把握,招行目前还是以网上银行为电子银行的主打项目,而且通过这么多年来的经验积累,招行网上银行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已经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品牌优势也较为明显,同时客户的使用度和认知度也是最高的,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使用惯性。因此,可以说目前招行的网上银行市场进入了平稳的上升期。其次,在手机银行方面,与众多社会大众认识所不同的是,其产生时间其实也可以追溯至20世纪。只不过近年急速兴起的智能手机使用浪潮使以智能系统为应用载体的新型手机银行迅速地为广大消费者所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招行手机银行的创新则主要在于iPhone,An-droid版手机银行的推出。这几种主流智能机系统手机银行平台的建立也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了招行手机银行客户数量的迅速增加。而针对不同手机型号设定的不同客户终端使得手机银行的安全性和用户感受度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但尽管投入如此巨大,根据招商银行相关部门的判断,手机银行的大规模兴起、甚至赶超网上银行还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而针对相对较为传统的电话银行,去年,招商银行在传统的电话银行业务中加入了“远程银行中心”这一新的内容,为客户提供了一个关于理财资讯方面的专门平台,从而丰富了这一传统电子银行分支。最后,以“i理财”为核心的、招行所独有的网络互动银行,则是一个网上的理财互动平台。通过“i理财”,招行的客户可以实现在全球的任何地方,通过互联网购买招行的理财产品,享受招行的服务。同时“,i理财”平台也对广大非招行的大众消费者开放。据了解,在2011年,招行启动了“i理财基金模拟投资大赛”。这个比赛相当于为所有社会大众提供了一个虚拟的基金投资平台。通过参赛情况来看,该比赛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预期,众多高校学子和年轻的金融领域人士广泛参与。但由于“i理财”对网络的依存度较高,而在我国广大内陆省份,网上金融服务的概念建立尚不完善,因而其影响力远低于东南沿海地区。因此,其实“i理财”目标主要是高校学子和一些企业。而“i理财”平台,由于其概念的前卫性和独特性,可能被更多的消费者广泛接受还需要五年甚至更久的时间。

二、招商银行电子银行体系的优势所在

1.锐意进取、持续创新在电子化发展的道路上,招商银行在中国一直保持着新锐、领先的形象,从1995年首次实现全国通存通兑的“一卡通”到1998年的“一网通”,再到2010年底在全国率先推出的“招行IPhone版手机银行”,创新一直作为招商银行赖以支撑的生命力而存在。而作为中国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与传统的四大国有银行及各城市商业银行相比,招商银行在电子银行经营政策制定、营业网络覆盖、产品系统研发方面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这也为招商银行在银行金融服务的持续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以人为本、服务大众作为商业银行金融服务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电子银行已经从多年前柜台服务的替代工具演化为如今众多银行的另一重要利润来源地。因此,在选择多样化的今天,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不断针对客户的需求对自身体系进行改进才能保住市场地位并稳步发展。而在该方面,招商银行针对老年客户群、白领客户群、青年客户群制作了一系列贴近其日常需求的特色服务项目。与此同时,招行在电子银行营销的过程中更加重视对客群的细分,比如具体到孕妇、置业期的青年夫妇等更加具体的人群。因为其实归根结底,银行还是为客户服务的。在以老年人为代表的风险厌恶型客户群中,招商银行开展的“省不少,购安全”宣传活动,让更多的客户,尤其是更多的保守客户接受了网上银行这一较为新颖的服务方式,进而心甘情愿地为这种科技进步所带来的便捷埋单。而针对白领客户群,招行则主打理财服务的王牌,在丰富其原有的理财产品的同时设立了以“理财夜市”为首的新型理财平台,帮助工作人士克服时间上存在的难题。

3.突出特色、善用优势作为一家成立于1986年的法人持股商业银行,与四大国有银行相比,招商银行在客户的数量和覆盖范围上其实具有很大的劣势。但同时,由于在政策层面所受限制较少同时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相对简单高效,所以招商银行在以银行对私业务为首的个人业务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因此,在电子银行的发招过程中,招行一直将重点放在个人零售业务上,并以招行知名的“一卡通”、“金葵花”体系为载体,根据各个阶层客户的不同消费情况和投资需求设置不同的可用电子银行进行交易的金融产品,从而通过差异化服务带来了广泛客源。

三、我国电子银行领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大力整合资源,解决平台过多目前,在我国电子银行,尤其是网上银行领域,各大中小型商业银行,局域性的城市商业银行都顺应市场趋势,为了满足各自客户的需求、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而设置了各自的专属网上银行。但事实上,由于国有银行以及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全国范围的商业银行已经占据了该领域的大部分市场,各中小银行的客户规模十分有限。而与有限的客户群和收益相比,开发电子银行相关系统、维护其日常运营使用,以及为了吸引客户所采取的相应的费用优惠,则是一笔极大的开支。而事实上,由于使用率较低,这些重复建设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互联网及科技资源的浪费。同时,对于拥有多家银行账号想统一在网上进行管理的人来说,目前各家银行独立的网银系统使得其愿望很难实现,而多个网银账号分别登陆在操作上的复杂性也无法解决。因此,笔者认为,目前在我国网上银行系统下各家银行独自为战的局面不利于该行业的良性发展。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在未来电子银行应向全国统一大平台方向发展。实现所有银行共用一个完善的服务平台,一个平台绑定所有账户,在节省资源的同时为消费者提供更为简单便捷的业务体验。而目前,相关的机构已经在筹备一个名为“超级网银”的综合网上银行平台,包括招商银行在内的一些大型商业银行已经加入这个平台。通过该平台,目前通过网上银行进行的跨行转账,已经基本可以实现实时到账。而这正是整合资源为我们带来的切实的效用。

2.健全法律法规,切实加强监管当前,我国的金融立法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一是目前电子银行体系的支付通常采用的规则都是协议,与客户在明确权利义务的基础上签订合同,出现问题可通过仲裁解决。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造成问题出现后涉及的责任确定、承担,仲裁结果的执行等复杂的法律关系难以解决。二是电子银行独特的以网络为纽带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模糊了管辖地概念,其业务和客户随互联网的延伸可达世界的任何角落。如跨境网上金融服务的交易的管辖权、法律适用性、服务和交易合约的合法性、品牌与知识产权问题、境外信息的有效性与法律认定、网络银行的客户为非本国居民时所存在的语言选择的合法性等问题比较模糊,加大了银行和客户在网上进行电子支付活动的风险。三是对网络犯罪分子犯罪事实的认定,以及事后如何判定损失程度等法律问题还没有界定,也增加了银行与客户在网上进行金融交易的风险。而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的《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也还仅仅是对网上银行一个领域的最基本的简单说明,离整个监管体系的健全和完善还相差甚远。这些也都影响着网上银行的发展。因此,随着我国电子银行体系的高速发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也必须要与时俱进。而在健全监管体系的同时,政府也应在相应使用人群中推广相关法律知识,使得民众对该领域的法规应用的了解渐渐加深。

3.坚持以人为本,更新服务理念首先,货币、交易场所、交易手段,以及交易对象的虚拟化是网络经济的优点,但同时也是弱点。客户对网上交易是否货真价实心存疑虑,数字化、虚拟化交易要让所有人从心里上接受还需要一个过程。其次,人们的观念及素质还跟不上网络技术的发展。网上交易不仅需要网络终端设备的普及,还需要参与者对电子商务及网络技术的熟练掌握和运用。因此,基于以上两点,笔者认为,当今我国电子服务行业还需要在服务方向上进一步加强探索。这种探索一方面体现在要使使用者因服务便捷而形成使用惯性,以此来克服其固有的顾虑。另一方面,服务领域的前进还需要在更加个性化的服务上继续深入,针对不同客户群的使用习惯推出差异化分层服务,全面吸引不同层级、不同偏好的消费者尝试电子银行领域的产品。同时,对于实力雄厚、在服务方面本身就有巨大优势的商业银行,则可以改变一贯的群体的思路,在针对高端客户的定制业务上进行尝试,从而发掘新的优势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