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音乐与教育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教学的过程中音乐教师常用的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就是通过合理的讲解。虽然课改要求必须要对过去的那种灌输式教学,我们必须要明白的是这并不是就要抹杀掉教师课堂讲解的效果。想要让孩子能够喜欢上音乐课,那么精彩的讲解也能够发挥出一定的作用。例如在为孩子们介绍各种乐曲的创作背景时,合理的讲解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例如《二泉映月》的作者瞎子阿炳,为何他的二胡曲会如此的悲伤?是因为他本人的生平遭遇,让他创作出了如此的乐曲,在讲解的过程中,笔者为孩子们准备了关于瞎子阿炳的故事,以故事的形式为孩子们展现出了一个活生生的瞎子阿炳的形象,通过故事来让孩子体会到阿炳的对痛苦生活的感受,然后在让孩子们结合着音乐去细心的体悟。孩子们都很喜欢故事,将这些蕴含着乐曲相关背景的事迹变为故事为孩子们进行讲解,可以让孩子们更加的喜爱音乐课,更能帮助他们去理解乐曲所表现出来的深厚情感。
二、小学音乐教育利用各种音乐器材,感知乐器乐音,激发孩子兴趣
让乐器走进课堂对于有着强烈好奇心的小学生来说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可以有效的激发出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因此,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去根据所要教授的乐曲的具体特点与学习的具体条件以及教师自己的实际能力来将一些乐器带进教室。在上课时适当地演奏这些乐器,或者让那些有一定基出的孩子进行当堂表演,让孩子们对于这些乐器有了兴趣和印象的同时去欣赏乐曲,从而让他们从乐器的优美声音中去感受乐曲之美。例如在让孩子们欣赏江南的小曲时,可以将二胡、、琵琶、扬琴、笛、萧等乐器带上课堂,学生们看到这些乐曲后会感到十分的好奇,从而激发出他们的好奇心,然后教师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孩子们现场示范乐器的演奏。接着在为孩子们播放音乐,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投入,更加细致的去听。另外,随着孩子音乐能力的提升,一些小型的打击乐器,如手鼓、沙锤、响板、串铃、钹、撞钟等,每次上课利用课前几分钟进行一些节奏训练,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孩子们爱上音乐课。
三、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入新奇元素,开阔孩子视野见识,勾起他们的兴趣
新奇感与好奇心是联系在一起的,特别是小学生具有更强的好奇心。因此一些孩子们从没有见过或听过的东西总是能够很容易的就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勾起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例如可以让孩子们接触一些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乐器所演奏出的乐曲。例如风笛、排萧、马头琴、盖那笛等古老的传统民族乐器所演奏出来的各种音乐,这些乐器音色独特、柔美。让孩子们接触这些各种不同的乐器,并让他们去了解这些乐器上千年的历史,让他们去感悟前人的智慧结晶,同时还可以帮助他们去了解到各国、各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这些优美的音乐,会给大家带来了无限的遐想,激发学生无尽的热情
四、“顺应时代”,激发孩子兴趣,增加小学音乐教育乐趣
现在的孩子相对以前的孩子而言,有很多都显得有点“早熟”,因此一些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就已经开始接触并喜爱上现下的流行音乐了。也因此使得一些孩子对传统音乐缺乏应有的热情。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必须要冷静的思考与处理,因为必须要明白流行音乐也是音乐的一种,不应该去全盘否定。流行音乐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因此,我们不应该将流行音乐排斥在课堂教学之外,反而应该试着去“顺应时代”,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这样更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形成一个具有坚强的意志与精神,也需要一个有顽强人格的人才,音乐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学生的情感、审美情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它能够促进学生思想情感的升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美好未来的追求。任何思想政治教育都需要一定的基础进行,音乐教育是注重情感教育的重要因素,如果没有情感的基础,思想教育只能成为空洞的说教,因此将音乐教育与思想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以有效的促进思想教育的发展,而音乐教育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良好的情感色彩(基础),提高思想教育的有效性。它在实现思想教育的作用时,音乐教育的作用并不使用强制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而是通过音乐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行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与能力,音乐本身就是依靠优美动听的音乐和歌词本身潜移默化地产生作用,来影响学生的思想,并促进学生思想感情的升华。例如《黄河大合唱》这首歌曲激发了多少人的抗日热情,它采用激昂澎湃的曲调,唤起了多少有志青年报国之心,促进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调动了多少人的积极性,使多少人走上了抗日前线,为中华的崛起而努力奋斗,并于危难之际拯救了中华民族,也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技法的学习,还要能够有效的将思想教育融入到音乐教学中,通过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向学生展示音乐的魅力,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音乐教育属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思想教育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展示,任何艺术都是用来表现人类情感的,音乐教育是表现人的思想情感的重要方式,音乐作为最能表现情感的艺术,是能够有效的调动人的思想情感的重要途径和重要的方式,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及审美情趣方面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它起着其他艺术所不可代替的作用,与思想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能够提高思想教育的有效性。音乐是利用“情感”来感染和影响他人,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来提高人的思想素养,从而达到教育他人的目的。使人的道德修养和思想水平得以提高。思想教育与音乐都是人的一种社会属性,通过外界的因素对人们产生影响,它们都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交往之中产生碰撞,并作用于个性心灵,改变人的思想素质。在现实的生活中,思想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准则,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需要遵守的法则,也是内化了的品质。而音乐则是有感而发,通过歌词和曲调来激发人们的思想,也是情动于衷的,通过音乐演奏激发人们的思想,是人与人之间通过情感的共鸣形成的心理联系。音乐作品是音乐家思想、灵魂的写照,也是对时代文化的重要反应,能够有效的激发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热爱,音乐具有时代文化的情感性与形象性,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能够提高音乐本身表现的有效性。真正的音乐家必须具备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将先进的思想融入到音乐中,能够通过音乐作品将这种理想和信念展现出来。因此,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分析音乐家的思想、意志、理念等相关的因素,并能够有效的将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音乐教育不仅是一种技法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能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三、音乐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音乐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素质完善的重要内容之一,把音乐教学融入高校的思政教育体系中,可以改变传统的思想教育的方式,能够解决传统思政教育棘手的难题,提高思想教育的可执行性,改善和更新现有思政教育体系的模式、内容和方式,拓宽了高校思想教育的途径。
1、音乐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的宗旨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是统一的,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宗旨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在政治上有无私奉献于国家社会建设事业的思想觉悟,能够全面发展的学生,所以说音乐教育是高校思想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是高校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在培养学生的同时,需要培养学生服务民众和乐于助人的品德素养,而音乐教育是提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目前音乐教学就是高等院校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有效方案,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校思想教育的核心内容,只有这样高校思想教育体系才是完整的。
2、音乐教育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教学可以加快高校思想教育体系的形成,通过音乐教育,学生不仅可以欣赏到美妙的旋律,还能够让学生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激发学生的内心积极进取的教育思想,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对学生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社会意识、传统美德的教育等,学生在欣赏这些音乐时,能够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提高学生的主观意识。音乐教育还会强化学生体育锻炼的效果,在音乐欣赏中,可以配合学生的动作,提高学生全身心参与的能力,可以对学生的左脑和右脑进行配合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配合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和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音乐的内在属性是以感化人性和情感共鸣为基础,可以对学生的思想压力进行放松,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音乐可以在学生情感低落和无助的时候,调整学生的心态,释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压力,促进学生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的形成,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所以说,音乐教育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音乐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随着当代大学生自主意识的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中“以生为本”理念的增强,对于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的方法正在改变,采用榜样教育法、激励教育法、比较教育法等相关的教育方法在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以尊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音乐形式丰富多样,内容丰富,寓意深刻,在音乐教育的同时又兼有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的特点,可以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音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曲调优美、生动活泼、寓教于乐,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在音乐教育时,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和切身体验音乐的魅力,接受音乐美的熏陶,感受音乐美的价值,感受音乐美的体验,传播美的信息,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可以通过多种音乐活动,能够有效的开展各种音乐活动,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各种舞台,将音乐的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特点融入日常活动和思想教育中,拓宽了高校思想教育的途径。
四、小结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人格又称个性,它主要包括气质与性格两个部分。所谓的性格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对现实的态度与行为方式;而气质是一个人的神经类型在人的行为上所表现出的特点。俗话说,“曲库及个性”,它比较形象地反映出一个人所听的歌曲所反映出的人的个性。在我国古代的《礼记•乐记》中,就有关于音乐对人格影响的论述,比如,“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而无哀乐喜怒之常,应感起物而动,然后心术形焉。是故志微噍杀之音作,而民思优。啴谐慢易、繁文簡節之音作,而民康乐。粗厲猛起、奋末广贲之音作,而民刚毅。廉直、劲正、庒成之音作,而民肃敬。宽裕肉好、順成和动之音作,而民慈爱。流辟邪散、狄成涤滥之音作,而民。”由此可见,音乐具有陶情冶性的功效。
二、发挥音乐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的措施
音乐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分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音乐教育属于艺术的范畴,而心理健康教育则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及心理的范畴,两者都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所以,音乐教育中心理健康价值的实现,必须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使音乐教育具有艺术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双重功效。充分地挖掘音乐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彰显音乐教育的心理健康价值。1.增强音乐教育者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音乐教育者可以凭借音乐的艺术舞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与制约,音乐教育者往往把音乐教育看成是单纯地传授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科,没有意识到音乐教育的综合效应,尤其是音乐教育所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音乐教育者普遍认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健康老师的事情,与自己所教的音乐学科无关。持有这种思想观念的音乐老师是比较普遍的,在这样的思想观念支配下,音乐教育者往往只注重音乐形式的选择,而不注重音乐内容的选择。在音乐教育者的影响下,学生眼里的音乐多数被看作是娱乐的一种工具,这本就与音乐教育的目标相违背。在目前形势下,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学生因学习压力而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客观上也需要有一种能有效缓解压力的方式与途径。因此,音乐教育要发挥其心理健康教育功能,首先就要从转变教育者的思想教育观念开始,因为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育者只有具有音乐教育观念,才能指导其科学的音乐教育活动。为此,音乐教育者要把音乐教育看作是一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活动,在音乐教育中,不仅要传授音乐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将音乐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心理健康教育功能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2.选择与优化音乐教育内容在音乐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在于音乐教育内容的选择。依据我国现有的音乐教育课程纲要标准,音乐教育主要是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与技能,但是,这还远远不够。音乐教育在传授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在音乐教育内容的选择上下功夫,因为有很多音乐内容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因此,音乐教育者要注重音乐教育内容的选择。比如,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音乐可以选择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威瓦尔第的《四季》,约翰•巴杰尔贝的《D大调加农》;消除疲劳的音乐可以选择德彪西的《海》,亨德尔的《水上音乐》;促使注意力集中的音乐可以选择罗西尼的歌剧《威廉姆•泰尔》序曲和鲍罗丁的《鞑人的舞蹈》;减轻头痛的音乐可以选择巴赫的《F大调意大利协奏曲》,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有助于睡眠的音乐可以选择莫扎特的《摇篮曲》《催眠曲》,德彪西的《梦》;减轻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音乐可以选择莫扎特的《嘻游曲》、舒伯特的轻歌剧等乐曲;激发创新思维的音乐可以选择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增强自信心和斗志的音乐可以选择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英雄》、海顿的《创世纪》、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悲怆》;帮助人镇定的音乐可以选择巴赫的《幻想曲和赋曲》(G小调)、圣桑的交响诗《死亡舞蹈》;解除忧郁与烦恼的音乐可以选择西贝柳斯的《悲痛圆舞曲》、舒伯特的《弦乐四重奏d小调•死神与少女》;缓解压力的音乐可以选择:艾尔加的《威风凛凛》。3.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音乐教育的始终音乐教育课堂是学生表现的课堂,音乐教育者可以通过各种有效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水平。首先,音乐教育者要鼓励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尽可能地表现自己,通过表现来培养自信心;其次,注重因材施教,以此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性,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4.要注重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音乐教育的内容主要解决音乐能对学生产生什么影响的问题,而音乐教育的形式主要是激发受教育者的积极性的问题。在实践中,音乐教育者要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首先,音乐教育要注重内容与形式的“情趣”结合。“情”是指音乐教育内容以及音乐教育者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它可以有效陶冶受教育者的情操;“趣”是指音乐教育者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它能有效调动受教育者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与主动学习的思想意识;其次,音乐教育要注重内容与形式的内化吸收。音乐教育的内容与形式都是外在,它能否对个体产生作用,主要取决于个体内化的程度。所为的内化就是将音乐教育的内容与形式通过个体内部思想矛盾的斗争过程将其变成自己的实际需要,从而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三、心理健康教育借助于音乐教育
关键词:综合性大学音乐教育文化观念文教兴国
中美音乐教育之比较
美国教育界对音乐教育的认识是不断演化的,上个世纪60年代初它还是主科(如语文、数学等)的“饭后甜食”或“装饰花边”。①当时音乐教育在美国并不是处于核心地位,“它比核心科目低上一二英寸”。②但美国音乐教育的地位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稳步提升。以《音乐教育的基本概念》和《音乐教育的基础和原理》等著作为发端,美国不断进行音乐教育改革,直至1994年3月克林顿政府承袭布什2000年教育战略的几乎所有内容,用立法程序通过了《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该法令对美国艺术教育(包括音乐)给予了史无前例的支持,艺术被法定为六点国家教育目标中第三项所列“核心学科”之一。在这一系列的措施下,美国学校教育已将艺术列为与读、写、算并列的四个基本能力。美国2000年联邦法案已规定艺术为幼儿园至高中毕业的核心课程,而各州大学已将修读高中艺术课程定为大学入学条件之一。
据上世纪90代初的统计,中国的音乐教师至少缺50万人。正统音乐教育的缺乏,自然导致许多学生更多地接受娱乐式、快餐式的流行音乐。虽然音乐讲究多元化,但单一地接受流行音乐会造成“营养不良”。中国综合性大学音乐教育的落后也暴露了中国高等教育文化观念存在着缺陷。人们常说,现在的大学生,学理的就是“一文不染”,而且大部分理科生连论文是什么都不知道,更别说音乐了。形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应试教育;其二则是因为许多大学生视野太狭窄,偏重专业而忽视博览百家之长,尤其缺乏音乐艺术方面的素养。
通过对中美音乐教育的比较可以看出,中国的音乐教育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重理工、轻人文,重专业技能、轻综合素质,是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严重弊端,而伴随市场经济而来的实用主义、急功近利的思想,更是高校人才成长的严重障碍。
中国高等教育观念的文化缺陷
中国音乐教育缺失的现象,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去寻找深层次的原因。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音乐教育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直到现在,中国的音乐教育在普通学校教育中还没有取得核心学科的地位。
从文化的起源和演变来看,西方自古希腊文明以来,一开始便是从工商业生产方式所培育出来的理性思维进入其发展历程的,这种文明本身具有一种超越自然之上的人为性;相反,中国农业生产的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因而需要顺应天地自然,重经验而轻理论,重实践而轻创造。我们还可以用哲学上的例子来说明这种文明结构上的差异,古希腊从柏拉图开始就完成了“名实关系”的颠倒,即倒名为实,将语言、逻辑、普遍法则看作比现实事物更为实在的宇宙本体;而中国古代哲学在名实关系的热烈讨论中,没有任何一派是将“名”看得比“实”更重要、更实在的,这决不是偶然的。正是这种文明结构的区别,使古希腊有了研究型的“学园”,中世纪有了超凡脱俗的“经院”,近代以来有了养精神的“大学”;而中国古代除了道观禅院之外,只有民间私塾和书院及通过八股文的考试向世俗官僚爬升的文官体制。这种学习的目标不是追求真理,而是“学以致用”,并且所谓“用”也只局限于狭隘的做官和发财,除此之外则是“百无一用是书生”,这种只盯着世俗功利的教育心理经过长期积累已形成了一种文化心理。可惜的是,至今国人尚未意识到这种文化心理的局限性,从而造成社会精神生活和文化层次的下滑。
反观现在我国的高等教育,突出地表现为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自主发展之路所需要的人文教育思想和文化建设被严重忽略,大学存在着技能化、市场化、功利化倾向,“大学为什么服务”的观念模糊。因此,营建超越功利关系的大学文化环境是十分必要的,要从培养实用人才转变到培养具有综合文化素质的人才上来。现代大学的文化观念需要新的构建方式,大学不应该只是成为人们追求好的工作或物质生活的跳板,而应当成为当今市场经济时代的文化特区,引领整个社会走向理性、自由和创新,并使之成为现实生活中的精神文化场所。目前,我国仍然存在创造力低、技术落后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不单单是市场意识不够,而是因为科技人员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的缺失,缺乏对科学追求的好奇心。虽然音乐并非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但许多研究显示了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批判力、反省力及解难能力,并对他们的学业及行为有正面的影响。此外,学习音乐还能增强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和自我表现力。因此,音乐教育对弥补我国高等教育文化观念中存在的缺陷有着独特的作用。
综合性大学音乐教育的文化意义
将音乐融入文化之中,与其他人文学科相结合,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许多音乐教育家认为,“音乐文化应转向文化中的音乐”③,学习音乐是学习人类交流的一种基本形式,学习世界上的各民族的音乐,有利于学生从音乐的角度去了解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可以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正确的思维模式。从社会学角度来讲,一些音乐学家提出了人类音乐文化身份的问题。从社会学意义来说,音乐包含了人们对其文化内涵、语境和形式的把握理解,以及由此形成的集团心理、情感的内聚方式。④目前,音乐教育规划及课程设置已经成为我国政府文化发展策略的重要部分。比如从1986年开始举办,每两年一届的“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促进了中国艺术教育事业的恢复与发展,也受到国家艺教委的关心与支持,音乐教育正在各个层面蓬勃发展。
因此,在综合性大学,音乐教育的任务已不是简单地给大学生加一门音乐课,而是树立一种正确的高等教育文化观念。我们可以学习西方大学“为知识而知识”“为自由而自由”的教育精神,激发年轻一代的创造力,用音乐之魂重塑我们大学教育的文化观念。
注释:
①③④《21世纪中国音乐教育展望》,管建华著,百度网
②《音乐教育的哲学》,贝内特·雷默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参考文献:
[1]《世纪之交的美国音乐教育战略〈豪斯赖特宣言〉:前瞻2020年音乐教育的观念与行动纲领》,刘沛著,原载于《中国音乐学》,2001年第4期
[关键词]音乐师资;声乐教育;思考
声乐专长是音乐教育师资非常实用的教学手段。因此,声乐教育的质量对于学生十分重要。我国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提高与发展。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师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革,教师的课堂生活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教师将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式。音乐教师的声乐教学水平主要取决于高师的声乐教学水平。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深切地感到目前教学中存在弊端,学生在校期间不能够掌握音乐教学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因此学生出校之后不能立即适应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需要。新世纪中国的教师队伍将是21世纪中国社会最具变化的职业。同时,教师角色的转变集中地体现了教育改革的理念和实践,是学校确定师资培养方向的重要依据,必定会引发师资教育的深刻变革。
一、声乐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声乐艺术的发展同声乐教育的发展总是紧紧相联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歌唱艺术水平往往反映着声乐教育水平的高低,教师的教学和演唱水平是至关重要的,要提高高师声乐教学水平,必须要有一支素质优良的声乐教师队伍。
1教师要有总的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掌握正确的唱法,只有老师明白了,学生才可能明白。如果教师本人都没有搞懂正确的唱法,教学时难免陷入“盲人骑瞎马”的境地。因此,声乐教师尤其是刚毕业的年轻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的学习和提高,形成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尽可能地掌握多种风格的作品演唱。
2要有个好耳朵。声乐教学这门艺术主要通过听觉来进行,声乐中的绝大多数问题,只能靠听觉去把关,教师必须借助敏锐和有经验的听觉,去准确地判断学生发生和演唱时的音准、节奏、音质、音色、共鸣、气息、读字等情况并及时对学生的发声和演唱作出调整。如果耳朵不灵辨别不清就不知道方法往哪里用,甚至可能引导到错的方向上去。
3声乐教师必须具有“对症下药”的能力。每一位学生在学习声乐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歌唱发生技巧和歌唱艺术表现上的问题,声乐教学过程就是师生合作及时发现问题运用有效的训练手段,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
4声乐教师应具有较强的舞台演唱能力和一定的钢琴伴奏能力。具备示范歌唱能力的教师可以使言传与身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他的教学更具魅力,更令人信服。
5声乐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的文化艺术修养和相关学科知识。声乐是音乐诗歌和演唱技巧完美结合的艺术,好的演唱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发声技巧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基础之上,声乐教师的修养越全面知识结构越完备,越有可能成为声乐教育家,并培养出大量优秀的声乐人才。二、教师的角色转变与师资队伍的培养
1随着改革的发展,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在教学实践中,迫切需要能适应教育和新《音乐课程标准》实施要求的大批优秀音乐师资队伍。而传统的音乐教育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一些基础的知识技能缺乏研究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如节奏感的培养,准确的歌唱能力的培养,听觉能力的培养,多声部能力的培养,读谱能力的培养,音乐创造的培养;音乐中合作能力的培养儿童训练及青少年变声期的训练等方面。如果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的教师仅仅只是琴弹得好,美声唱得好,这样能解决学校教育的实际问题吗?教师的角色不能是等学生毕业以后到工作岗位才培养,这样学生在学校学习是盲目的。改革后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首先是把学生作为未来的教师培养,并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使他们早一点地进入教师角色,为学生创设特殊的环境,使学生像教师专业发展。同时,让学生参加与学校的改革,使学生感到自己既是学生又是未来的教师。教师不仅要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教授给学生,还要通过自己的人格和道德修养,言传身教地去影响学生。所以,高师声乐教育专业培养未来的教师要加强人格和道德的修养,更好地适应基础音乐教育。
2尽管近年高师音乐系科的师资建设有了大的发展,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问题是师资队伍建设发展不平衡,一些院系师资面临着青黄不接的问题,教授、副教授的年龄偏大,没有提供必要的条件对年轻教师进行培养,忽视学科队伍的梯队建设,师资水平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因之,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3合理的师资结构,重点培养思想觉悟高、业务能力强,有一定教学科研能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使他们尽快成长。
4各系院的领导应重视师资队伍的培养,合理使用人才,为教师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