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银行业务发展经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发展信用卡产业意义重大
信用卡产业已成为涉及诸多行业的综合性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此外,信用卡产业在节约社会成本、规范纳税和反洗钱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
首先,卡支付对促进GDP增长和经济良性循环具有重要积极作用。信用卡的推广普及使居民消费支付方式和支付习惯发生了深刻变化。信用卡的循环信贷和分期付款功能可以将预期增量收入提前转化为现实的消费购买力,对拉动消费和促进GDP的增长起到重要作用,会较明显地推动社会零售消费增长,促进经济发展,如图1所示。
其次,与纸基支付(包括支票、现金、汇票等形式)相比,卡支付交易成本低且具有规模效益。国际经验表明,在相同的交易规模下,现金的交易成本是信用卡交易成本的4.3倍,显示出信用卡交易在节约交易成本上的巨大优势。同时,卡支付还具有规模效益,如图2所示。
最后,信用卡交易有助于规范税务征收和推进反洗钱。现阶段,我国偷、漏税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法人单位私设小金库、虚列支出,纳税个人隐藏收入,而这些偷、漏税形式主要是以纸基支付为前提。通过信用卡结算,尤其是限制法人单位使用纸基支付形式,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纳税人的实际收入和支出,有效避免偷税、漏税,减少税收损失。此外,信用卡交易可大力推进反洗钱工作。反洗钱过程中,对资金监测和分析是关键。由于目前我国现金流通量大,监测中区分合法交易和可疑交易的难度很大。使用信用卡结算、限制纸基支付,可以减少现金的隐性流通,有利于政府对企业和个人资金流通的监控,有效防范洗钱犯罪的发生,进而有效遏制行贿受贿、交易、走私、假币等犯罪行为,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国外信用卡产业发展
整体情况
在全球银行卡市场“版图”上,美国和欧洲占主导地位。尽管起步较晚,但亚太地区和拉丁美洲的发展速度显著快于美国和欧洲。从全球银行卡市场的发展特点来看,不同区域各有不同。美国信用卡的产生早于借记卡,尽管近十年来借记卡发展快速,但信用卡在美国仍是主导产品;欧盟的银行卡产业以借记卡为主导;亚太地区是国际银行卡市场的后起之秀,新兴支付业务走在世界前列,尤其是日本和韩国的移动支付起步较早,发展迅速。
从主要国家和地区市场发展成熟度来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银行卡市场成熟度可以用以下几个指标来体现:人均持卡量、人均受理终端和人均交易量。从以往数据来看,美国和亚太区的澳大利亚年人均交易额超过1万美元,其他地区不足5000美元;除美国外,各地区每万人拥有POS终端机台数较为平均;欧盟地区人均持卡量最少,日本等亚太国家的人均持卡量甚至超过了美国。
在快速增长的卡基支付中,银行卡占比最高。全球卡基(银行卡、预付卡、礼品卡等)支付交易一直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自2001年以来,全球卡基支付增速一直保持在8.4%左右,远高于同期全球GDP增速。同时,银行卡依然是全球范围内备受青睐的支付工具,交易笔数在绝大部分市场非现金支付工具中的占比都在40%以上。
国际标杆发卡行业务分析
表1显示了部分国际先进银行信用卡业务贷款与收入占全行总贷款、总收入的比重,其中,中国工商银行是我国最大的信用卡业务开办行。从表中可以看出,工商银行的信用卡贷款占比及信用卡收入占比均是最低,为表中前三大银行(美国银行、摩根大通、花旗银行)平均占比的1/10。从此角度来看,工商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发展还有巨大的潜力与空间。
从中国工商银行与其他标杆银行的数据对比来看,其信用卡业务贷款占比、收入占比均相对较低,收入结构中的利息收入比重较低。信用卡业务,尤其是信贷业务发展空间巨大,对银行盈利能力的贡献仍待提高。同时,信用卡业务是高收益、高风险业务,在推进信用卡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要同步注重对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全球银行卡收单市场及收单机构
目前,全球共有五大国际卡收单网络,分别是VISA、万事达、运通、JCB和大莱。国际卡组织主要利用其自身的支付网络为各金融机构提供授权和清算服务。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银联作为中国本土提供银行卡网络的组织,正逐步登上世界舞台。但与世界主要国际卡组织相比,其网络覆盖程度还有一定差距,如表2所示。
近几年,世界知名银行的收单交易额和商户数量不断增长,美国银行、摩根大通、花旗银行、汇丰控股、富国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巴克莱银行等全球排名前列的大型银行均开展发卡和收单业务,它们既是发卡大行,也是收单大行。不断扩大的收单交易额规模为各家银行带来了丰厚的收单业务收益,也促进了发卡业务的发展,见表3。
银行卡产业政策的国际经验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支付行业,一般通过政府支持、行业自律、法律规范等促进银行卡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第一,法律法规。美国是司法监管的典型国家。美国有关银行卡管理的基本法律较多,如《公平信报告法》、《公平催收行为法》、《金融身份欺诈与窃取保护法》等,构成了美国银行卡产业正常运转的法律环境。在这些基本法律法规中,直接规范的目标都集中在规范授信、平等授信和保护个人隐私权等方面。
第二,政府支持。一方面,不断推进泛欧网络进程。多年来,欧盟形成了20多个银行卡网络,分别服务于各国银行卡市场,欧盟银行卡市场处于分割状态。欧盟于2002年开始谋划单一欧元支付区(SEPA)建设,并逐渐形成一套独立的法律政策体系,2008年1月,欧盟开始正式推行SEPA,着力培育本土的泛欧支付品牌,以打破国际银行卡组织对银行卡市场的寡头垄断格局,提高市场竞争水平。另一方面,鼓励用卡。如美国政府鼓励通过银行卡结算公务支出,美国联邦总务署(GSA)自1998年起推动实施了美国政府签账卡推广计划,并于1998年颁布实施了《旅行和交通改革法案》,加速推动了政府差旅卡的使用,鼓励通过银行卡对公务支出进行结算。再如,韩国政府采取种种措施鼓励商户受理银行卡,鼓励持卡人用银行卡进行消费,鼓励工商企业使用银行卡进行消费和采购,鼓励政府使用银行卡进行公务支出的结算。韩国政府提出在2009~2010年,给予餐饮、酒店类商户银行卡交易额2.6%的税收优惠,给予一般类商户银行卡交易额1.3%的税收优惠,并将最高税收减免额由500万韩元增加到700万韩元。在持卡人、工商企业、政府机构也采取了类似优惠措施。
第三,行业自律。在美国,自律清算协会由金融机构和其他利益参与方组成,通过制订清算交易规则控制风险;同时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维护金融安全。在欧洲,产业标准规范对欧洲的整个支付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行业自律性机构,欧洲支付理事会负责制订银行卡产业的技术标准和核心业务规范。在日本,信用卡市场的行业组织十分发达,信用卡公司一般是消费者金融协会的会员,在维护市场秩序和行业自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选取美国、法国、日本、韩国、中国香港和中国台北的银行卡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见表4)。
对我国的启示
目前,国内信用卡业务普遍存在同质化严重、产品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无法满足持卡人日益增长的用卡需求,不利于银行卡产业的快速发展,此外,信用卡业务盈利能力长期单一。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银行卡年费等传统项目收入几乎为零,信用卡业务的盈利能力、资产业务贡献度不及个人理财等个人金融业务和投资银行、结算与现金管理等公司金融业务,与国外大型商业银行相比,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差距甚远。
第一,银企合作深度有待提升。近年来,各发卡机构为扩大发卡量,逐步细分已有和潜在的客户群体,纷纷与知名企业合作,推出多种联名信用卡产品。2005年以来,国内各发卡机构开始大量发行联名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工行已发行150余种,招行120余种,农行70余种。虽然发行数量快速增长,但其中绝大多数无法形成市场规模,无法达到银企合作初的预期。数据显示,2010年国内联名卡发卡占比同比下降7.88个百分点,而网游、地产、珠宝等领域成为银企合作的新宠。
不难看出,联名卡产品的市场定位、服务内容、营销策略等环节缺乏深入调研。发行之前,市场研究与分析不到位;发行之后,缺乏持续、有针对性的服务营销策略,管理工作难以跟上,导致动卡率不高,经营效果不尽如人意。此外,“联而不合”现象屡见不鲜,即企业与银行的合作步调不一致,银行对合作企业资源的挖掘远远不足,无法在预期时间内产生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双方合作逐渐淡化。
第二,市场定位精度有待提高。目前,各发卡机构信用卡发卡政策适用性不强,由于市场细分程度较低,缺乏一定的针对性。例如,发卡政策调整时限较长、灵活性较低,一些目标客户条件因与政策中的部分条款相抵触,无法申请信用卡或低额度。再如,联名卡、主题卡在发行时,未与标准信用卡体现出显著差异,持卡人消费行为特征和市场前景等考虑不周,宣传和营销力度不够,产品功能未被持卡人有效了解。
第三,法规建设广度有待扩大。目前,国内信用卡产业相关的政策与法规建设,滞后于市场和业务发展需要。要尽快制订《现金管理法》,进一步规范市场交易行为。目前,许多国家都通过相应法规限制现金使用,鼓励银行卡支付。比如美国在反洗钱方面法律的实施,从金融安全立法的角度促进银行卡这种更安全、更阳光支付手段的大规模应用,极大促进了美国银行卡产业的繁荣发展。通过制定《现金管理法》,有效规范现金使用,充分发挥信用卡等支付手段对反洗钱、规范税收、减少结算成本、保障交易安全等方面的作用。
2009年12月,《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出台,虽然《解释》强化了对信用卡犯罪的打击力度,有利于化解信用卡业务风险,但在国内信用卡犯罪日趋突出背景下,《解释》尚未解决银行卡犯罪惩治过程中的所有问题。一方面,网上信用卡套现是否可入罪尚不确定;另一方面,单位触犯信用卡犯罪的,尚不能全部入罪。因此,还应进一步建立健全立法,明确新技术手段下的信用卡套现等问题,完善单位触犯信用卡犯罪问题,最大限度降低信用卡犯罪造成的不良影响。
1.大力拓展投资银行业务,是增强商业银行竞争优势的需要
随着中国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我国的金融市场对外完全打开,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市场,在方便消费者的同时,也对我国国内的商业银行造成不小的冲击。
随着外资银行的逐渐进入,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从事投行业务有利于增强国内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通过拓展投资银行业务可以拓宽收入来源渠道,实现收入多元化,提高风险规避能力;通过对客户提供存贷款传统服务的同时,满足客户融资、并购重组、上市财务顾问等多种需求,提高银行客户服务水平,增强对优质客户的综合营销能力;通过为企业提供财务顾问等投行业务,商业银行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况,为商业银行的定价、风险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等。
2.大力拓展投资银行业务,可以更好满足客户的需要
近年来,人民银行、银监会相继推出信贷资产证券化、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发行管理办法、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等资本市场改革措施,股票市场的股权分置改革也稳步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为大型优质企业的融资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渠道和更低的融资成本。
这种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一方面,使得大型企业有更多的机会来发展自己,提高自身实力;另一方面,这些大型企业又需要更多和更好的金融需求,需要有实力的银行对其给予帮助和支持。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成为商业银行在新形势下满足大型优质客户需求、抢抓市场机遇的必然选择。
3.有利于实现商业银行的业务转型
面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国内商业银行需要调整其业务结构,实施业务转型以适应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业务转型主要是通过大力发展零售业务和符合未来综合经营的中间业务、增值服务,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来实现,而投资银行业务则是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具有占用资本少、风险低、收益高的特点。因此,大力发展投行业务成为当前商业银行实现业务转型、盈利模式转变的重要手段。
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策略分析
1.平衡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和传统业务的关系
投资银行业务,是一项技术含量高、高附加值的业务,其直接效益体现在能够取得顾问费等中间业务收入,形成新的收入来源;其间接效益体现在能够促进商业银行占领新兴市场、竞争高端客户、营销优质贷款、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化解不良贷款和保全信贷资产等,带动并促进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发展。
因此,在兼顾投资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促进,实现各项业务发展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基础上,商业银行应将投资银行业务作为一项主体业务,注重和追求投资银行业务自身的发展,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形成依托传统业务促进投资银行业务发展,通过投资银行业务发展带动传统业务发展的良性循环,才能真正体现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初衷。2.以投资银行部为核心,建立与行内和行外机构的有效合作
投资银行业务的拓展需要与公司业务、同业业务、资金业务等部门进行有效的合作,以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综合优势,在竞争中形成合力。另一方面,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银行,大多在投资银行业务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和经验,我国商业银行在保证自身权利的同时,应该多向外资银行学习这方面业务,多开展一些相互交流学习的活动,借鉴他人的技术和经验来发展自己。
另外,投资银行部可与行外金融机构建立策略联盟,并借助其他金融机构的渠道和交易资格使客户能够间接参与各类金融市场的交易,以满足客户对综合性投行业务的需求。
3.提高投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塑造一支优秀的专业的投资银行家团队
投资银行业务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智力密集型金融中介业务,需要一支过硬的专业人才队伍作为支撑,所以,商业银行既要培养一批精通金融、财务、企业管理等知识的综合型人才,又要引进证券、法律、营销、IT通讯、房地产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为投资银行业务发展奠定人力资源基础。因此,塑造一个具有“能力纵深”并具有合作精神的业务团队,是实现投资银行专业化和个性化服务的前提。
4.金融主管部门应完善法律法规,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但目前国内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仍是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金融主管部门应尽快予以完善,商业银行也应该规范自身业务,积极参与相关法规的讨论与建设。
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相融合,需要有效隔离风险。对于金融控股公司,可以根据其主要业务范围确定具体监管部门,负责对整个控股公司的监管,同时各个子公司监管部门负责对其范围内的监管责任,明确其业务范围,禁止一些风险大的业务。建立投资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体系,注意培养员工职业道德和风险防范意识,在业务流程上建立健全风险约束机制、建立内部防火墙,规范内核制度,积极研究创新改善和转换风险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尹毅飞: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重点研究.金融论坛,2004.12
[2]常怀宇: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问题探析.福建金融,2005.9
[3]王文利:关于商业银行发展投行业务的趋势分析.商业时代,2007.6
摘要:随着国际金融业的发展,国内对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监管趋势逐渐放松,在政策上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成为可能,对商业银行来说,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对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重要意义出发,提出了商业银行如何顺利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私人银行 理财业务 主要问题 对策
一、私人银行发展现状与制约瓶颈
近年来,随着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富豪人数和平均资产拥有量呈现逐年稳步增加,成为全球富豪人数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是亚太地区除日本之外富裕人数的第二大聚集地。这些“新富阶层”对私人银行业务存在着巨大的潜在需求,所以对私人银行而言,中国有着令人着迷的市场。2007年中国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应运而生,中信银行与招商银行也紧跟其后。在过去的6年内私人银行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不仅在客户数量取得了提升,而且在管理资产规模上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必须意识到在我国特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文化和政治背景下,私人银行的发展面临着“中国式”困境。
(一)内部业务有缺陷
私人银行业务是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不仅涉及到商业银行方方面面,而且对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也存在一定的需求。但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大多将私人银行业务放在单一的体系框架内,围绕着传统的信贷、储蓄和中间业务,并未将“一切以客户为中心”作为经营和管理的着眼点,极大地限制了私人银行业务的范围,难以形成对超高净值客户的定制服务能力。
(二)缺乏高端的人才
一方面,专业的管理人才的缺乏使得私人银行产品的创新滞后,各家银行产品缺乏吸引力,同质化严重,直接影响私人银行业务在我国的发展;另一方面,私人银行家的缺乏导致私人银行业务缺乏一定的前瞻性,直接影响私人银行的发展方向和路径。只有坚定不移的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才能促进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
(三)金融监管制度束缚严重
私人银行业务作为一种综合性、全面性的服务,其开展往往会涉及证券、保险、法律等不同的领域,所以只有建立成熟的监管体制、灵活的金融市场、完善的金融混业经营模式,才能为私人银行的高速发展保驾护航。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私人银行业务仍然处于相对较为严格的分业监管和分业经营阶段,这也就意味着私人银行业务想要向其它领域进行延伸与交叉必然受到监管制度的制约,投资产品组合的品种及回报率等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四)营销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营销还只是处于初级的阶段,大规模先进的营销手段和营销网络还没有被我国商业银行采纳;功能服务、业务咨询的介绍已经严重滞后,导致很多潜在客户对私人银行业务认识存在严重不足,无法真正享受服务。所以落后的宣传和营销手段导致产品往往不被客户所了解,必然会影响产品的销售和业务的发展。
二、深化改革助推私人银行业务升级
对于中国商业银行来说,私人银行业务还只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并没有先进的经验可以借鉴。随着富豪队伍的不断壮大以及金融制度的不断完善,如何实现从传统的个人理财业务到私人银行业务的跨越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难题。由于私人银行业务具有较高的层次和基准,所以加快发展私人银行业务,需要从制度、产品、客户等各个方面来不断的努力和探索。
(一)减小政策束缚,鼓励业务的延伸
政策激励对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国相关部门在制定政策及法规时应借鉴国外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先进经验,充分考虑近几年中资私人银行业务在我国发展遇到的困难及问题,给予私人银行业务发展足够的空间,支持和引导私人银行业务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监管部门也要进一步规范私人银行业务,严厉打击非法资产进入私人银行业务领域的行为,保障私人银行业务健康的经营环境。只有制定了合理的法律法规,才能促进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
(二)细分产品市场,提高服务的针对性
我国商业银行推出的私人银行业务比较单一,所以必须通过对银行产品市场进行细分,才能使客户需求得到更为有效的满足。那么细分市场具体该怎么做呢?根据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现状来看,商业银行应该在结构性方面提供多样性的产品,将存款、零息债券等固定收益产品与期权、期货、到期等金融衍生品组合在一起,进而形成具有不同风险程度和收益率的投资组合,以满足不同的客户需求。只有这样,商业银行才能通过产品差异化树立自身品牌,建立起竞争优势,发现尚未被满足的潜在客户,从而获得巨大成功。
(三)加强人才培养,建立高效的业务团队
培养一批高效的管理人才和私人银行家是我国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关键。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要对外引进高级人才,另一方面也要自己培养具备产品创新能力和服务创新理念的私人银行家,以此解决人才稀缺的问题。从外国经验来看,私人银行一般为客户配备“一对一”的专职客户经理,他们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金融知识。所以要加大对客户经理的培养,使他们精通各类金融产品,熟知国内外金融形势,可以按照客户的需求设计专门的产品或是一整套完全量身定制的投资理财解决方案。
2005年5月,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首次提出私人银行概念,“私人银行服务,是指商业银行与特定客户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签订有关投资和资产管理合同,客户全权委托商业银行按照合同约定的投资计划、投资范围和投资方式,客户进行有关投资”。2006年,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友邦、花旗、汇丰等国际知名银行纷纷在中国设立私人银行,并为国内商业银行开展此项业务提供了良好的借鉴。2007年3月,中国银行私人银行部作为我国第一家私人银行在北京开业,自此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快速发展,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多家国内商业银行银行陆续开展私人银行业务。
二、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1.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潜力巨大。据《2013年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截止到2012年末,我国高净值人群(可投资资产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超过70万人,相比于2010年增加20万人,年复合增长率18%。同时,高净值人群共持有22万亿人民币的可投资资产,人均持有可投资资产约为3100万人民币。而随着近年来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拓展,高净值人群对于私人银行的认知不断加深,越来越倾向于寻求专业财富管理机构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甚至是财富传承。
2.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快速发展。根据wind资讯数据整理,在客户数量方面,中国银行2013年末达到6万客户,较之2012年末客户数量增长50%。农业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截止2013年末私人银行客户数也分别达到45000户、31300户、25496户,相比于上年都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管理资产规模方面,如下图所示。除中信银行2011年未公布数据,其余四家商业银行过去三年私人银行管理资产规模均获得稳定增长。其中,招商银行2013年数据增长约32%,超越中国银行5700亿元私人银行管理资产规模,达到5714亿元。其他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信银行截止2013年末也分别达到5413亿元、5050亿元及1613.05亿元。
数据来源:wind资讯整理
三、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1.投资渠道较少,综合投融资理念尚未完善。由于我国商业银行能够为私人银行客户提供的产品通常集中在银行内部产品以及的第三方机构产品。以“产品为导向”的投资理念,大大局限了私人银行业务的产品来源,不能够为客户提供跨行业、跨机构、综合全面的投资理财方案。而且大多数商业银行业务的产品也存在同质化、简单化的现象,多以理财产品、信托、基金、保险等产品,投资渠道较少。
2.业务经营模式简单。以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仅作为总行一级部门或准一级部门设立。一方面要承担管理职能,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方案、政策及流程,同时还要承担总行下达的各项经营指标。这种双重职能定位类似于分行,不能充分体现私人银行业务的专职性。
3.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私人银行业务的开展,为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由于我国一直存在的分业经营体制,使得从业人员知晓各自领域的专业知识,但缺乏对整体金融领域的诸多专业知识,面对高净值客户的综合理财需求,不能够提供全面的、完善的理财方案。
四、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对策分析
1.树立“以客户为中心”投资理念,开发创新型私人银行理财产品。私人银行所面对的客户有更为多元化的投资理财需求,因而“以客户为中心”的投资理念尤为重要。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不仅能够高效实现客户的理财需求,同时也能够增加客户忠诚度和客户粘性。
所谓私人银行业务(Private Banking),是指专门为处于财富金字塔顶端的人士提供的一揽子专业化金融服务,是以财富管理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为支撑,以研究分析为手段,以专业化经营为特色,是提升商业银行与客户合作价值、延长客户关系价值链的财富管理业务。目前私人银行业务已成为当今国际知名商业银行的战略核心业务。在西方发达国家,私人银行业务以其批量大、风险低、业务范围广、经营收入稳定等特点,受到各家商业银行的青睐,并得到迅速发展。许多国际著名商业银行都将此业务作为拓展业务、扩大市场领域的切入点。近两年来,被誉为“富人俱乐部”的私人银行业务也开始在我国崭露头角。
一、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现状及特征分析
(一)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发展背景及现状
世界领先财务管理和顾问公司美林集团,联合全球著名的管理咨询、技术服务与外包服务提供商凯捷咨询,连续10年《全球财富报告》,该报告每年针对富裕人士(即不包括个人居住的房产、收藏品及耐用消费品,拥有个人资产在百万美元以上的人群)进行定向研究,并进行大量严密的数据和区域分析,如今已成为业内最具权威的财富报告之一。该报告从2003年起,对中国内地富豪人数进行了较为具体的统计。
如图所示,2002~2005年,随着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我国富豪人数和平均资产拥有量逐年稳步增加,到2005年达到32万,人均资产高达500万美元,成为全球富豪人数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是亚太地区除日本之外富裕人士的第二大集中地。2005年,由于中国股市的持续不景气,导致该年富豪人数增长率放缓。而2006年至今,中国股市一举告别了长达4年多的熊市,开始步入牛市周期。股市效应带来了金融财富的迅速集中,富豪人数的增长率和财富的积累速度进一步增加。
如果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增长势头,未来将会有更多富人从金字塔的中部向顶端挪移,并最终构成私人银行业务的主体客户。正是看到了中国私人银行业务这块诱人的蛋糕,2005年9月27日,美国国际集团(ATG)旗下专门从事私人银行业务的瑞士友邦银行上海代表处正式开业,这是首家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私人银行。国际私人银行在国内的正式登陆,引起了国内金融界的高度关注,由此拉开了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帷幕。之后,国际上一些知名商业银行和国内部分商业银行也宣布在国内开展私人银行业务,使我国的私人银行业务进入了新的纪元(表1)。
(二)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特征分析
随着我国国内居民家庭财富的积累,特别是高收入群体的不断发展壮大,私人银行服务必将成为中外资银行竞争的焦点,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必将在未来几年内得到迅速的发展。结合近两年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状况,国内私人银行业务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1.从发展历程看,国内私人银行业务仍处于发展初期,与国外相比,业务也比较简单,还谈不上是用综合性的“一揽子”金融产品提供高端服务。从国外私人银行业务几百年的发展实践来看,中资银行经验比较缺乏,人才尤其缺乏,国内的商业银行目前经过系统培训、可以提供真正意义上投资理财顾问的人才极其有限。另外,私人银行的客户真正看重的应该是银行的专业理财能力,正是缺乏这样的能力,很可能将使中资银行在高端理财市场的竞争中短期内处于下风。
2.从服务对象看,国内私人银行业务以高额净资产客户为服务对象,门槛很高。国外私人银行客户最低金融资产规模为20万美元,高的可达500万美元。我国国内私人银行业务是高端的个人理财业务,是专门为处于财富金字塔顶端的超级富豪服务的。
3.从服务内容看,国内私人银行业务提供更高的个性化、差异化、长期的全方位服务。私人银行允许私人经理上门服务,为客户量身定做投资规划、税收、信贷等资产管理专业化的服务,独具尊贵性和私密性。
4.从发展地域看,国内私人银行以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为依托。北京、上海和深圳使我国经济发达程度较高的大型城市,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国前列,是财富的聚集地和金融机构的聚集地。经过多年经济的高速增长,已经成为中国经济、金融中心,也造就和聚集了一大批超级富豪。中国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为富人阶层的出现提供了土壤,而中国富人阶层的崛起又为私人银行业务提供了机遇。
二、发展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虽然私人银行业务在国外成熟的商业银行中所占比例并不大,可是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业务本身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其科技系统支撑的先进性以及对从业人员高素质的要求,已经成为现代商业银行综合实力的象征之一。要想打造一流的商业银行,不能没有私人银行业务,私人银行业务也是加快银行业务转型,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的需要。
目前,我国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客户资源缺乏特色、业务发展体系不完善、针对性强的金融产品缺乏、复合型专业人才的缺失以及金融创新能力的薄弱的问题,这些都将不同程度地制约着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为了促进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的健康发展,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商业银行需要着重从理念、产品、组织、人才等方面人手,多管齐下,有序推进。
1.树立整体解决方案的服务理念。私人银行服务是一种根据客户所拥有的金融资产和金融需求设计出的整体解决方案,而非单一的金融产品或者金融产品的简单堆积。产品仅仅是解决方案的组成部分,而非解决方案本身。私人银行所提供的解决方案不是应客户一时一刻的需求而定,而更多的是考虑和规划客户较长一段时期甚至一生的金融需求。针对客户在事业发展或人生的不同阶段,依据其收入、支出状况的变化以及各自的风险偏好、投资偏好、资产多少、个人意愿,制定出合理的储蓄计划、投资计划、保险计划、税金对策甚至消费计划等理财方案。国内银行发展私人银行服务,首要的问题就是要尽快树立为客户提供量体裁衣的整体解决方案的服务理念,彻底摈弃简单的产品推介的传统做法。
2.提供综合多元的金融产品。这既包括那些传统的金融工具,也包括替资品,如艺术品、马匹、古玩、美酒等交易不活跃但具有较大增值潜力的实物以及与金融市场联系密切的风险资本、私人股权、对冲基金和房地产基金等金融产品。另外,在私人银行解决方案的设计中,客户还经常存在着对利率联接产品、股权联接产品、信用联接产品、外汇联接产品以及保险联接产品等一些结构金融产品的需求。
3.建立事业部制的组织体系。对私人银行而言,客户分布广泛,需求复杂多样,服务层次要求很高,自身的业务独立性也比较强。私人银行业务流程的设计要简捷、快速、方便,而且要高度人性化,充分人文色彩,也要有足够的安全性和私密性。因此,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尤其需要高效的资源配置行动、灵活的市场开拓能力以及集约的经营管理控制,这就对构建一种适应私人银行业务内在发展规律的组织架构提出了迫切要求。根据国际先进商业银行的实践经验,国内银行发展私人银行,应该加快改革现行的管理体制,构建以业务线为主导的扁平化的纵向组织管理体系。
4.加快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化金融人才。财富管理者所具有的典型的个性化、专业化、综合化、信息化和私密性等特征,对从事私人银行业务的人员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国内银行要以注册理财规划师(CFP)为标准,逐渐建立一支产品经理队伍,培养熟悉外汇、证券、基金、保险等方面的投资专家队伍。同时还要在私人银行的产品研发、营销管理和风险控制等方面加大引进国际化优秀金融人才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