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劳动教育典型案例

大学生劳动教育典型案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劳动教育典型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劳动教育典型案例

大学生劳动教育典型案例范文第1篇

实施“法治文化多元融合提升工程”。

加强文化阵地建设。积极推进孟河镇小黄山村法治文化示范点建设进程。指导、推动有条件的镇(街道)和村(社区)因地制宜地打造法治文化阵地,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理念的熏陶。充实法治文化专业队伍。调整“法制副校长”,完善保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发挥“法制副校长”在提升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中的独特作用;推行“专业化、多元化、品牌化”三化模式,壮大由律师、法制副校长、大学生村官等组成的普法志愿者队伍,结合专长制定服务“菜单”,由村(居)民点单服务,提高法制宣传针对性;打造农村法制宣传队。根据村、社区现有业余文化活动团队的情况,为其提供法制文艺小品、唱词、剧本等,让群众自排自演,在丰富文化生活的同时,提高群众法制意识。

实施“人民调解工作效能提升工程”。

强化村(社区)调委会和“老娘舅调解工作室”规范化建设。以“树立样板、以点带面、全面推动”的思路,培育基层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典型。一是把好场所建设关。加强对场所建设的指导,确保调解场所相对固定;二是把好案件质量关。建立典型案例评议制度,组织调解员开展典型案例评议,以案分析、以案研究,促进共同提高;三是把好流程优化关。规范群众来访、接待登记、立案受理、结案回访等流程,确保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强化多元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建设。一是建立专业咨询机制。组建一支建立由退休法官、律师及各行业相关专业人士等组成的“人民调解专家库”,接受镇(街道)调委会的咨询或应邀参与调解,为纠纷调解提供专业智力支持;二是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建立相关部门、专家库与各镇(街道)调委会的应急联动机制,对可能激化或酿成严重后果的特定行业和专业领域的突出矛盾纠纷,由相关部门、专家库成员和事发地镇(街道)调委会联动化解。

实施“社区矫正监管水平提升工程”。

多层次打造社区矫正管理服务基地。在与区法院、检察院联合建设德春、常蒸等管护基地的基础上,探索在镇(街道)建立二级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基地。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为社区服刑人员提供一个集劳动教育和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服务基地,确保社区服务活动的经常化、有效化、制度化,进一步增强社区服刑人员的悔罪意识,使刑罚执行与矫正管理有机融合。强化特殊矫正人员的管理。落实“人户分离型”社区矫正人员区别措施。对户在外、人在我区的矫正人员,健全与法院、监狱、看守所等的交付衔接机制,完善评估、接收、监管、帮教等环节制度,努力实现“无缝衔接”;对户在我区、人在外的矫正人员,办好异地委托矫正手续,加强与托管地沟通,建立反馈机制,及时掌握矫正动态,从而提升风险防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