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园艺专业论文

园艺专业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园艺专业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园艺专业论文

园艺专业论文范文第1篇

一、公立医院各级专业技术职称评聘的政策现状与分析

公立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的管理主要包括:专业技术岗位的管理、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管理、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的管理、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的管理、职称聘期考核的管理和岗位等级的设置几个方面。总体来说,是在上级管理部门的政策指导、编制控制及设置原则的宏观调控下,各级专业技术职称均在规定的比例数内进行评聘。因此,各公立医院纷纷制定自己的职称评审条件及岗位设置条件,以保证在核定的指标数内有序地完成职称管理工作。以我院的卫生系列工作人员为例,具体政策大致如下(其它专业参照执行):助理级职称的资格取得及聘任:按国家文件规定的报考条件,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考试,取得相应的资格证后,如无工作上的重大错误,即直接聘任到助理级岗位。中级职称的资格取得及聘任:按国家文件规定的报考条件,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考试,取得相应的资格证后,尚需取得相应级别的职称英语合格证、计算机合格证、第一作者公开发表统计源期刊论文2篇、考察其完成门诊、手术、值夜班或其他临床任务、继续教育、差错事故等相关情况后,经过所在科室考评小组的评议、提交医院中高级职称评聘委员会讨论通过、院内公示、院长办公会等环节方可聘任到中级岗位。.高级职称的资格取得及聘任:按医院评聘条件(承担局级课题或被SCI收录、第一作者公开发表统计源论文4-5篇)及上级部门制定的关于外语、计算机、服务基层等条件,经过科室考评小组评议的定性考察与医院中高级职称评聘委员会的定量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审、通过者院内公示、院长办公会讨论等环节方可推荐到上级评审部门进行答辩,通过后医院予以聘任。聘期考核:对不同专业、不同级别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我院实行职称的聘期考核管理,制定不同的考核条件(基本集中在、出版论著、承担高级别课题等方面),每3年为一个聘期,对聘期结束后进行考核,不合格者降级使用,做到“能上能下”,打破了职称聘任的终身制。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按上级文件精神,从正高级到初级专业技术职务分为13个等级,即每个级别内部分为3个等级,分别对应不同数额的岗位工资。经过科学的测算及多方面权威的调研,我们制定出针对不同任职年限和不同岗位任职要求的相应政策,而上述任职要求,重点集中在、出版论著和承担高级别课题等方面,少部分侧重于照顾即将退休的老职工,力图在调动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发扬人文关怀对待老同志之间找到平衡点。整体来看,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晋升方面的各类要求,归根就底集中在发表高水平论文、承担高级别课题等科研方面,这是顺应整个社会发展的要求的结果,也为提高医院整体的科研水平奠定基础。

二、公立医院人才工作现状与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国际化趋势,近年来,公立医院的上级主管部门越来越多地开展各类人才项目的申报工作,其中包括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才、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十百千”人才、“215”高层次人才而公立医院在上级单位的相关政策指引下,也日益重视人才项目的实际意义,对人才的培养资助已逐步由被动向主动进行转变。我院也增加了公派留学出国、青年人才培养及学科带头人等多个人才项目的资助名额及资助金额,从多方面、各层次,大力度地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同时也积极吸引海外及其他地区高水平和急需扩展业务所需人才到我院工作,制定了相应的人才引进管理办法,为医院的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李安琪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园艺专业论文范文第2篇

1.现代远程教育形式是农业转移人口养成终身学习习惯的环境基础终身学习作为一种国际性的教育思潮和理念,已经从最初的理论形态转变到现在的实践形态。但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终身学习理念并没有广泛普及和被接受,这是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素质的重要思想障碍。要扫除这个思想障碍,除了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外,更重要的是要在农村社区实施行之有效的学习模式和有效载体,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他们真正需要的、实用的、便捷的教育产品和信息。这样农民想学了,就能马上学,遇到问题了,能通过学习马上得到解决。久而久之,他们会觉得学习能够解决问题,推动致富,帮助自己提高融入城市生活的素质和能力,自然又会带着新的问题去学习,最终使他们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终身学习的理念就会扎根他们的思想中。这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模式,能让广大农村地区农民便捷地学到他们需要的、实用的知识,满足众多农村人口的多样性、多元化学习需求,显然那种定时、定点、高门槛、长期连续进行的传统教育形式是无法达到的,而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其具备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资源的多样化、学习的个性化,及其成本较低、辐射面广的独特优势,满足广大农村地区各类人员随时随地、多样化学习需求的能力,已被越来越多地人们认识和接受,将会为农业转移人口树立坚定的终身学习理念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企及的。

2.现代远程教育是构建农业转移人口终身学习服务体系的理想选择终身学习倡导的是终身教育的思想,提出的学习时间就是人一生的时间,贯穿于人生每个阶段,它突破了传统学校教育的模式,没有年龄、地域、时间的限制,真正的实现“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将能力的培养,尤其是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以学习策略、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习目的。终身学习服务体系的构建是实现农业转移人口终身学习的前提和基石。现代远程教育独有的特征,是构建农业转移人口终身学习服务体系的理想选择。一方面,现代远程教育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以多种媒体课程载体为手段,形成了受众社会化、共享教育资源、能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可提供多维的实时与非实时学习支持服务等特点,不仅有利于农民开展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个性化学习,也有利于他们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和远程学习技能的提高,更好地适应各种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使现代远程教育成为农民终身学习的最佳选择。另一方面,突破了传统教育体制和办学模式束缚的现代远程教育,融合了原本相互隔离、相互分割的各级各类传统教育资源,使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实现有效沟通,让广大农民群众多形式、多层次、多规格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得到满足,从而实现建立农村终身学习服务体系的目标。

二、现代远程教育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业转移人口终身学习的个性化需求

1.农业转移人口终身学习的个性化需求特征在现代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在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中,农业转移人口承担着生产、生活等家庭重负,学习时间有限。特别是青壮年农民肩负着家庭致富和子女教育的重任,农村妇女和老人也承担了繁重的家庭劳务,参加学习时间少,困难大。然而,面对科技的发展和知识更新的加快,学习知识与个人家庭致富、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社会地位、求得个人发展、融入城市生活,甚至是对子女教育都紧密联系在一起,农民又容易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以追求科技进步带来的显著效益。现代新型农民正是在这样的状态下劳动、学习,再劳动再学习,不断交替的循环的。新型农民身上的多重角色压力,使他们用于学习的时间、精力非常有限,因而追求实用性和个性化成为他们学习最显著的特点。农民学习的实用性表现为学习目的非常明确,学以致用的心情迫切,他们希望所学知识能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能对自身社会角色的发展有实实在在的帮助,特别注重学用结合,希望所学知识,不仅具有新颖性,更要具有实用性;农民追求个性化学习,是因为他们要自行安排生产劳动时间,没有统一的作息制度,劳动场所分散,学习时间不易集中,所以农民希望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农民能根据自己的生产、生活、家庭实际情况和自身的需求选择学习方法,确定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在自己空闲的时间安排学习,甚至于学习的效果,对自己是否有帮助,都可以由农民自己来评价。另外,农民希望开展个性化学习、学有所用的同时而不增加他们更多的学习费用和经济负担。

2.现代远程教育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业转移人口终身学习的个性化需求现代远程教育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共享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使得新型农民可以随时随地的根据自己的需要在远程教育环境下运用优质的网上资源去学习,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观念,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个人的素质,适应社会和职业的新挑战。现代远程教育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学习者可以自由选择需要的、感兴趣的内容,在自己方便的时间和地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农业转移人口可以利用农闲或空闲时间安排学习,闲时多学,忙时少学或不学,使农民免除因脱产学习耽误生产、影响家庭收入的后顾之忧;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共享性,让新型农民在家就能看到(听到)优秀专家、学者的授课,享受到过去只有在学校才能获得的知识的好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多样性,不仅可以为新型农民提供所需的新知识、先进生产技术,还可提供其他市场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可引导新型农民就业和创业,更快地适应城市生活。随着有支持的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教与学的实时、非实时互动沟通的实现,新型农民在家也能跟专家、学者进行个性化沟通交流,实实在在地为农业转移人口学习知识、提高素养提供服务。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和特点能极大地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求,能实现随时、随地学习任何想学的知识内容,随着远程教育不断发展,促使新型农民“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美好理想和愿景将变成现实。

三、现代远程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为开展农业转移人口远程教育培训奠定了基础

现代远程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使之可以走进村寨,零距离地接触农村居民,为开展农业转移人口远程教育培训提供了前提条件。随着国家在广大农村地区实施的“村村通工程”的推进,以及科技部开通的“中国星火计划网”,农业部开通的“中国农业信息网”等工程的落实,我国农村信息网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完善,广大农村地区的交通、通信、网络状况大为改观,为现代远程教育在农村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农村地区有充分有利的条件,大力发展以广播、电视、网络为载体的现代远程教育,将全国优秀的、适合农村居民的各种优质资源,输送到广大农村地区的村村寨寨,输送到农村居民身边,以便他们能随时随地接受文化教育和先进技术教育,开展自己感兴趣的学习,从而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全面促进农业转移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四、现代远程教育为农业转移人口文化素质提高提供智力支持

现代远程教育突破了传统教育体制和办学模式的束缚,融合了各类教育机构的优势,整合了各种优质的教学资源,为农业转移人口文化素质提高提供了最有力、最全面的智力支持。人口学家指出科学文化素质是人口素质结构中的核心内容,文盲率、人均受教育年限和各种文化程度的人口所占比重是衡量其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开展教育培训,降低文盲率、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是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主要手段。基于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革新了传统教育,融合了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技术培训等各级各类教育资源,是一种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教育形式。现代远程教育采取多向交互于一体的新颖有效方式,将最新的知识、技能、信息、理念及时地传到城镇化农村的各个角落,使农业转移人口足不出户就能接受到知识时代日新月异的各种信息,最大限度地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农业转移人口接受各种教育的机会。现代远程教育开放的网络学习平台、自主化的学习模式,为农业转移人口进行宽松的、自我导向性的学习培训,降低文盲率、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提供了有利条件。

五、现代远程教育能有效地发挥用于农业转移人口教育培训的资源效能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大国,有一半多的人口在农村,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会有众多的农业人口转移到城镇工作、生活。2013年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要解决好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努力提高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可见,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如何帮助农业转移人口增强进城谋生能力和融入城市的生活,解决好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人”这个问题是最关键和核心的问题。“人”的户籍等问题需要政府相关配套政策解决,而“人”的素质和能力问题,与农业转移人口接受教育的程度息息相关,需要加大教育培训来提高。我国目前还不是一个十分富裕的国家,国家财政无法包揽每位农业转移人口都能有更长时间在校接受传统教育的费用,同时农业转移人口在一涨再涨的传统教育学费、培训费面前也显得力不从心。面对国情,在对农村成人教育投入不多的情况下,如何用好有限的资源,开展教育面广、量大、教学基础薄弱的农业转移人口继续教育,提高他们对文化科技知识的需求,来大幅地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文化素养、政治、法律素养,塑造良好的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是我们开展农业转移人口教育培训考虑的重要因素。而现代远程教育具备的辐射面很广、规模效益高、成本较低、课程资源丰富、信息量大、方便快捷、适合开展个性化学习等特点,具有可持续发展和高效益的经济功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用于农业转移人口教育培训的有限资源的效能,是解决农业转移人口教育培训继续教育面临的资金、资源不足等困难的最有效途径。

园艺专业论文范文第3篇

1.突出对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教师教学质量的直接体现和证明。理实一体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为核心,因此,课堂教学评价必须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不同表现,开展即时、动态、灵活、多样化评价,以获得大量有价值的判定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真实资料,从而不断改进学生学习现状,提高教学质量。就园林专业而言,需要克服当前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目标单一、主体单一、形式单一等问题,变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

2.突出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全面评价。第一,教学设计能力。在以任务为载体的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设计好必需的教学项目、教学情境和有效的教学方法。第二,教学组织能力。在理实一体教学模式下,常采用学生分组学习方式,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维护教学安全,使教学活动张弛有度,这需要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第三,教学引导能力。“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操作习惯,发挥教师的主导性,需要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给予积极有效的引导。第四,实践示范能力。项目教学内容要符合工作岗位要求,教师必须了解企业的经营过程和生产流程,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技能训练方面,需要教师具备较丰富的企业实践经历和实践能力才能对学生示范准确、指导到位。新的教学模式不仅要求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进行深入全面的评价,也要求遵循客观标准和要求,以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改进。

二、我校园林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举措

我校园林专业的办学思路是围绕区域城镇景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实际需求,面向农林业生产一线,树立“需求导向、学生中心、能力本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教育理念,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与职业素养,专业基础理论扎实,基本技能熟练,能胜任园林景观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和园林植物管护等岗位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以园林行业的三大岗位标准为基准,构建“课程模块化、实践实战化、校企合作化、人才标准化”的基础模块,围绕单项岗位技能开设专业课程,植入职业资格证书课程,引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改革,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无缝对接。实践教学体系按照完成园林工程项目实施过程,借鉴CDIO工程教育思想,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在1~3学期进行基础技能训练;将4~6学期的在校学期变成校企共同学习,每学期围绕一项技能项目开展实验实训,其中10周校内学习,6周企业学习,具体时间以企业需求调整,提高学生的单项技能实践能力;第7~8学期在企业顶岗实习,强化岗位职业技能训练。理实一体课程教学模式采用项目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讨论交流法以及现场教学法等结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基于工作过程,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把课堂向社会延伸,让课堂与社会融合,构建“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园林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构建思路

课堂教学评价是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课堂教学主体(授课教师及学生)的言行举止及所获得的效果进行评价活动,其评价范围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教学结果,其主要内容是评价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通过课堂教学评价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可见,课堂教学可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发展,同时也给教师带来教学生涯的成长经历。以前在园林专业课堂教学评价方面存在一些偏差,认为评价就是期末量化考试,把评价和考试等同起来,忽视对学生平时学习全过程及全面发展的评价。因此,园林专业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必须根据理实一体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新要求,综合学生、教师、教材、教法、教学环境等多种因素,改变课堂教学评价的视角,树立园林课堂教学评价新理念:

1.形成性全面评价。教学的评价不仅需要对课堂教学的结果即学生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还需要对课堂教学的过程即教学实施和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2.全方位评价。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时空中,以促进学生学习成长为基本目的,主要在教师施加教学干预之下,师生共同作用于教学内容,相互创建交互影响的教与学的双向活动。因此,教学评价指向不仅要关注“教”的过程和要素,还要关注“学”的过程和要素,评价体系的建立应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树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学生服务的理念。

3.多元化评价。理实一体化教学评价应从只关注知识意义构建转向关注学生的全面、个性发展、终身学习能力评价。注重预设评价指标与生成性指标的评价结合。采取评价主体多元化,积极吸纳园林行业企业和协会的参与,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资格要求,将相关课程的考试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合并进行。评价目标多元化,加强对学生知识、能力、方法、学习态度及职业素养结合的考核,形成理论+能力+过程的全方位考核评价。

4.多样化手法评价。遵循能力本位、形式多样、过程为主的评价原则,注重形成性考核和总结性考核相结合。在课程总成绩中加大形成性考核所占比重,改变学习中存在的平时学习不努力,期末考试前死记硬背搞突击的不良风气,使学习重心转向平时的学习过程。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对理论知识考试推行闭卷与开卷相结合,可采用论文、撰写调研报告或答辩等形式;能力模块以过程考核为主,随堂评价与期末评价结合,采用笔试、口试、设计、制作或技能操作等形式,做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5.定量和定性相结合评价。根据高等教育改革的有关政策性文件,参照国家精品课评审指标和内涵,广泛查阅国内教学改革相关文献资料,结合园林课堂教学实际,评价指标体系按照从总体到单项、从过程到结果顺序建构,力求指标体系的整体优化,使评价能全面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按照课堂教学环节的主次关系,分别确定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以及各指标权重(赋予分值)和具体的评价内容,力求客观全面,定量和定性相结合,易于操作的可量化的教学因素与动态的、难以量化的教学因素相结合。指标定性内容描述不仅能反映园林专业课堂教学共性,而且突出园林教学改革的新特点,从而增强评价指标体系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四、园林理实一体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方案

1.教学目标(10分):①目标定位(5分)。知识、能力和素质等目标符合园林岗位标准、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符合学生学习实际和认知发展规律。②目标设置(5分)。明确具体,层次分明,便于掌握。

2.教学内容(10分):①内容处理(5分)。理论知识以有用、可用、管用为原则,突出实用价值;能力训练的任务或项目围绕园林岗位工作过程的实际需要来设计和开展;教学内容选择体现新知识、新工艺、新材料;整合课程资源和开发生活资源灵活、恰当、有效。②内容组织(5分)。以园林行业真实的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优选适合能力培养的训练项目(案例),将有效知识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编排合理,重点突出,针对性强。

3.方法与手段(10分):①教学方法(5分)。精讲精练,体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基本模式;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符合教学内容、学生和教师实际,积极采用项目式教学方式;注重知、能转换,培养学生探究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②教学手段(5分)。专业术语和图文表达准确,板书清晰;能科学、合理、创造性地运用现代媒体优化教学,提高视、听、思、练、记效果和表达的艺术性;以学生已有知识结构为基础,综合利用和开发实用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和教学设施),讲练结合。

4.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25分):①教学准备(5分)。对教材及学情研究透彻、把握准确;教学设备与场地、教学软件和教具等选择合理;教学文件准备充分。②过程设计(5分)。以企业真实的工作过程为基础,以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为准则,设置适合能力培养的工作项目;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同步交替进行;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对某一项目的方案策划、任务实施以及效果评价;注重德育和职业素质的渗透和培养;传授知识的量和训练能力的度适中,突出重点,抓住关键。③教师主导性(5分)。教学过程中教学管理规范,教与学有机结合,师生有效互动,课堂气氛融洽,能凸显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讨论、善于引导学生归纳梳理,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活动安排紧凑,张弛有度,顺序与秩序合理,时间分配合理,教学环节完整;理论部分深入浅出,层次分明,概念准确,表达清楚;动手实践示范熟练、规范;教学信息多项交流,反馈及时,矫正奏效。④实践示范(5分)。熟悉园林企业、行业的工作流程,示范指导正确;操作熟练规范、注意安全;及时纠正和辅导学生出现的问题;注意职业意识和技能的培养。⑤教学评价(5分)。“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有完整的考核方案;有明确的考核标准,操作性强。

5.学生学习活动(30分):①课前准备(5分)。完成课前预习任务,学习准备到位;学习重点明确,能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②参与状态(5分)。注意力集中,认真听讲,及时记录;学生学习主动性被激发,兴趣浓厚,精神饱满,参与积极性高。③自主状态(5分)。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敢于表达;能总结提炼学习所得,提出个人观点独到、有价值;乐于实践,勤于动手操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④合作状态(5分)。小组学习,组织有序,相互协作,讨论热烈;乐于合作,按时完成小组分配的学习任务。⑤展示状态(5分)。精神饱满,仪态得体,表达简洁,大胆自信;解惑答疑正确,训练操作规范认真,巩固自觉及时;根据课程内容,综合运用读、听、看、说、思、练、记等方法,参与课堂活动。⑥交往状态(5分)。尊重同学和老师,表达自己观点清晰,听取别人意见虚心;公正评价,诚恳质疑,与老师、同学积极互动,善于交流。

园艺专业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离职教育中的国际贸易专业技能教学一直就是薄弱环节,要解次谊问题?瞩确国际贸易专业技能体系十分必要?同时也娄确立正确的国际贸易专业各项技能训练的目的和相关基础课程的教学,同时注意将国际贸易专业技能考核与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强调国际贸易专业技能培养方法应多元化,以及加强国际贸易专业技能教学师贵队伍建设的重要幔。

目前在高职教育试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将专业培养目标订得过高,这不利于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应突出职业性、行业性,面向地方或行业经济的特征,明确高职教育就是为学生从业服务的,就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专门人才为主要教学目的。由此,我们认为,高职教育国际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应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对外贸易专业知识与技能,适应新的企业环境需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对外贸易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熟练运用所学专业理论技能,独立开展涉外经贸业务及对外经贸管理工作。根据国际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不难得出结论,突出国际贸易技能教学是完成该专业培养目标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加强国际贸易专业技能教学,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离职教育中国际斑易专业技能体系

三年的国际贸易专业学习,要完成sa多门的课程,这些课程中,哪些课程与技能教学有关呢?这还要从什么是技能谈起。这里所说的技能,是指涵盖完成某一职业岗位(或职业岗位群)的任务的必播的一切技术和应用能力,是指把专业基础知识应用到实际岗位工作中去的能力。国际贸易专业技能体系包括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含岗位技能)。

基本技能包括:演讲与口才;英语听、说、读、写、译;中英文录人;计算机应用;公关礼仪。专业技能包括四个方面:谈判前的准备阶段:包括国际市场调研、与国外客户建立贸易关系;交易磋商与合同的签订阶段:包括成本核算预报价、商务洽谈、外贸合同的拟定;合同的履行与善后处理阶段:包括单证业务、储运保险、报关报验、国际仲裁;进出口业务全程仿真模拟训练。

二、国际贸易专业各项技能训练的目的和相关的苍础课程

〔一)基本技能训练。其目的是:通过对有关基本技能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本专业将来职业发展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和素质,为将来走上工作 岗位拥有专业技能,胜任基本工作打好基础。其主要内容是:要求学生在兰年的学习过程中,必须通过下列基本技 能课程的训练。(见表)

基本技能训练必须有组织与考进行,最后还要考核。应由专职教师结合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相关项目的教学、实训,实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现场观摩模拟操作、实际操作等多种方式进行,最终达到考核要求。考核方法可通过现场操作和综合打分等形式进行,其中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能熟练攀握计算机办公室自动化软件及其他外贸应用软件,并达到浙江省高校计算机应用能力一级。英语要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并达到CET--4或英语应用能力A级,三校生英语应达到应用能力A级或CET-3 。

(二)专业技能训练。国际贸易专业技能训练项目是围绕进出口业务的开展进行的,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谈判前的准备阶段。这主要有两点:首先是国际市场调研。企业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就必须研究国际市场的变化规律。该项技能训练的目的就是使广大学生掌握如何在国际市场商搜集商品信息和做好商品定位、市场细分等国市场营销的基本技能。相关的课程主要包括“进出口业务”、“外贸英文函电”、“电子商务”、“国际市场营销”。其次是与国际客户建立业务关系。该项训练的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寻找海外客户的能力。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客户关系外贸英文函电的处理,寻找海外客户的各种途径。相关的课程主要有“外贸英文函电”、“进出口业务”、“国际经贸地理”等。

第二阶段:交易的磋商与合同期签订阶段。包括:(1)成本核算与报价:这是为了使学生掌握产品的成本核算,外贸商品报价技能,不同的贸易术语(主要是FOB.CFR,CIF)的报价转换,不同报价货币的报价转换,相关的课程主要有“进出口实务”、“国际结算”、“国际金融”等。(2)国

际商务谈判。这旨在培养学生国际商务谈判的组织能力,国际商务谈判的策略和技巧,以及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基本礼仪,相关的课程主要有“英语听说”、“公关礼仪”、“国际商务洽谈”、“国际商法”、“世界经济与政治”、“国际贸易实务“等。(3)外贸合同拟定训练,包括商品的品质、数量、包装、价格等合同条款。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对外贸易合同中各条款拟定应注意的间题。相关的课程主要有“进出口实务”、“国际商法”,"WTO概论”等。 的培养。 第三阶段:合同的履行与善后处理阶段。包括:(1)单证业务技能训练。单证业务包括开证、审证训练和单据制作和修改等方面。通过单证业务的技能训练.使学生熟悉进口商申请开立信用证的业务流程(模拟进口商)掌握进口业务开证的相关技能,通过单据的制作的修改训练,使学生拳握发票、汇票BlL等专业单据的制作,具备单证员的业务能力,相关专业课程有“单证业务”、“外贸英文函电”、“国际结算”、“国际金融”、“进出口实务”。{2)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训练,使学生掌握货物储存、运输、保险等实际业务操作能力,使学生能胜任货代员的工作。相关的课程有“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进出口业务”、“外贸商品学”等 (3)报关报脸技能训练。该项训练目的使学生掌握商品报关、商品检验、商品检疫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胜任报关员、报检员的工作,涉及的相关课程有“进出口实务”、“报关实务”等。(4)国际仲裁训练。这是使学生掌握进出口业务中出现纠纷后进行国际仲裁应具备的应对能力,涉及的相关课程有“国际商法”、"WTO概论”、“进出口业务”等。

第四阶段:进出口业务全程仿真模拟实训。该阶段的技能训练是通过完成一笔进口(或出口)业务的综合模拟训练,使学生掌握掌综合外贸业务能力,并具备一般国际贸易业务人员的综合能力。涉及的相关课程有“进出口业务”、“外贸英文函电”、“单证业务”等。

三、专业技能教学应该特别注惫的若干问题

1、技能考核与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专业技能的考核不可流于固定模式,甚至形式化,有的技能课程的考核可采取在实训或课程结束时,单独设立实训项目考核,由任课教师负资,单独列人学生外贸综合技能成绩群中,成绩可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条件具备的技能训练课可积极实行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方法,以推动社会劳动准人制度的实施,使学生在毕业时能拿到一个或几个职业资格证书,证书有利于学生的就业,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参加现有的适合高职教育的有关资格证书考试,还要积极参与职业资格标准的制定工作,如果能将这些标准与教学计划有机结合,可以使技能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园艺专业论文范文第5篇

一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的现状分析

虽然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已经尝试工学交替、2+1顶岗实习、订单式等工学结合模式,但实际的效果未能尽如人意。从校企合作的利益相关者分析来看,目前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工学结合模式尚需解决以下三大主要问题:

1 企业的合作积极性不高

鉴于外贸工作具有的复杂性、风险性、私密性、连续性、操作性等特点,外贸企业大多规模不大、人才需求不多、人员流动性较强,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大多不愿接受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到企业实习。目前的校企合作形式多数未能为企业提供实质的利益增加,尚未能实现双赢的合作目的,因此企业的合作积极性不高。

2 工学结合的教师缺乏

工学结合模式的实施关键在于工学结合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但是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很难找到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精通外贸业务,同时具备教学经验的国际贸易专业教师。而且许多教师仍然未能转变思维,主动成为工学结合模式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这严重制约了工学结合模式的实施效果。

3 人才培养的实践性不强

虽然多数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均已建立了数家校企合作单位,但是在实际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专业课程教学依然过于理论化,教学未能真正贴近企业实际,教学项目的实用性不强,尚未能真正实施实践导向的工学结合模式。许多课程的实践教学项目设计脱离实际较大,专业教师对于有创业激情和兴趣的学生的创业实践指导不足。

二 构建工学结合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切实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我院国际贸易专业经过研究构建了工学结合的双元制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的双元制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元素为三点:一是工学结合,即要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二是双元制,学生既是在校生,同时又是企业的员工;三是外贸性,学生从事的是外贸业务,经营的是外贸商品,将要考取的是全国外贸业务员证书。为此,我们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尝试:

1 教学改革

我们在校内对所有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实施教学改革,以理论实务一体化、教学考证一体化、实务内容实践化等实践导向的理念指导教学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尽可能采用真实的项目,专业课程积极推行驾证式考核。我们在教学中还有效地融入外贸行业职业标准,紧密结合全国外贸业务员、报关员、报检员等外贸行业资格考试认证的内容有效地实现课证融合。同时我们设计完善的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中让学生学会流程、学会方法、学会合作,学会解决问题。此外,我们尤其重视的是对学生组建的创业团队及具有具体外贸商品的模拟公司进行项目化管理,同时尝试进行全程的创业指导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