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医基础知识汇总

中医基础知识汇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医基础知识汇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医基础知识汇总

中医基础知识汇总范文第1篇

1.1根据课程特点,安排介入时机中医基础理论是学生入学后学习的第一门中医课程,必须在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知识后,才具备实施PBL教学的基础,从而达到预期的PBL教学目标和效果。鉴于此,我们把PBL教学安排在后半学期病机一章结束后,作为独立内容进行。1.2PBL教学实施过程教学对象为2011级中医本科专业二班学生125人,学生自由组合,分为8组。分别在8个独立教室分两次进行,共四学时,每次两学时。具体步骤为:①第一次课,教师将第一幕和第二幕的内容先后呈现给每个小组,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进行思考,分幕提出问题。②由学生推选的主持人和记录员进行主持和记录,汇总学生提出的问题,交由学生讨论,进行问题整理。③带着问题课下查阅资料,自由组合讨论。④第二次课,分别呈现第三幕和第四幕内容,学生将查阅的资料结合病案内容针对相关问题展开深入讨论。⑤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内容进行总结,围绕焦点问题和有争议的问题,阐明中医的理论和思维。⑥进行PBL教学评价。根据每个小组成员的学习态度、发言情况、资料的充实度、参与合作精神等,进行小组成员互评打分、自评打分和教师给每位同学打分。

2中医基础理论PBL教学调查反馈

从课堂效果来看,同学们热情投入、积极参与,达到了PBL教学预期的目标。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PBL教学法,我们在课后对参与本次PBL教学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内容:学生对PBL教学法的了解度与参与度;对PBL教学法的感受与看法;PBL教学现存问题及建议。本次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125份。2.1对PBL教学法的了解此部分设有两个问题,一为是否了解PBL教学法,一为是否愿意尝试。大部分同学在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前对PBL教学法有所了解,所占比例为69%。愿意尝试该教学方法的比例占97%。尽管与传统教学法相比,PBL教学法对于中医基础知识尚不十分扎实的学生而言具有较大难度,但总体看学生还是非常愿意成为学习的主动者。2.2PBL教学效果教学效果部分共设40个问题,每问设有“否”、“不确定”、“是”三个选项,包括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分析问题、应对问题的能力及对知识的把握和整合运用能力是否有所提高等几个层面。总体来看,PBL教学法较以往传统教学方式更受学生欢迎。如:“使我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提高”一项,122份问卷认为“是”,所占比例高达97.60%。为进一步确认其认同度,我们还分别设了“学习的趣味性大于学习的压力”和“学习的压力大于学习的趣味性”两题。前者的认同率(是)为90.41%,而后者的否定率(否)为88.45%。对于分析问题能力有所提高的比例为97.60%,但对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的比例较低,为79.40%,认为能加强对中医临床辨证思维方法掌握的占92%。94.4%的学生认为同学间的协作对问题的解决有促进作用,而且对班上的同学有了更多的了解。2.3存在问题及建议现存问题主要有(按出现频率高低排序):获取知识及信息的能力不够,知识掌握不牢固、不全面,解决问题能力不强,提的问题会偏离主题。建议主要有增加PBL教学课时,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加强教师的引导与参与,平时多开展讨论。建议PBL开课次数以2~3次为宜的人数所占比例较大,为72.80%;每次课时以6~8学时所占比例较大,占85.60%。

3中医基础理论PBL教学的反思与改进

中医基础知识汇总范文第2篇

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而中医院校更为明显。为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从2003年开始,本校在中医、针推专业本科教学中开设“实验中医学”课程。我们通过引入哈佛大学的“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将几年来的教学效果总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和内容

在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05级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专业中,随机选取4个班的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共计133人。在“实验中医学”授课活动中,将课程的6个实验分成2个部类。第一部类采用传统教学法,包括“寒冷刺激对心率的影响”、“中医脉图的描记和分析”、“人参煎液抗缺氧时间的影响”3个实验内容;第二部类采用案例教学法,包括“金铃子散镇痛作用观察”、“峻下热结法治疗阳明腑证的机理”、“小青龙汤平喘作用的动物实验”3个实验内容。教师提前1周把收集到与实验内容相关的材料发到每个学生手里,安排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查阅文献和书籍,并保证上课时每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待课程内容结束后,进行一次总体教学效果评价,最后针对2种教学方法在学生学习兴趣、科学思维、创新能力、团队协作以及精神面貌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

1.2 调查方法

以实验中医学中两种教学法对学生各方面的影响为变量,选取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团队精1 对象和方法神、科学思维、艰苦耐劳等指标,在查阅大量书籍和文献的基础上设计完成调查问卷。采用书面调查形式,由任课教师在传统教学方法和案例教学方法完成后发给学生,当场完成、收回。综合4个班的问卷,对两种不同教学方法的效果作比较、分析、评价。共发出问卷133份,收回128份,回收率为96.2%。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案例教学法的基本认识

从2003年开始在本校中医、针推专业本科教学中开设的“实验中医学”,是本校目前中医学专业课程中唯一的实验课。我们发现,在“实验中医学”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很好地解决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这一问题[1],这同样也是传统中医学教育所面临的难题之一。所以,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已势在必行。因此,我们采用案例和传统教学法进行分类授课学习,通过两者对学生产生的不同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结果见表1。表1 对2种教学法基本认识的比较[人(略),n=128]

从表1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法无论在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上,还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上,都比传统教学方法起到了更好的作用。

案例教学法改变了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教师起到了组织、帮助和促进的作用,学生在课后自行阅读所分发的与实验教学内容相关的文献、材料,并利用业余时间去图书馆或全文数据库检索文献。上课时以小组为单位,选一名代表到讲台上进行自主发言,讲解所收集、整理到的与上课内容相关的知识。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身阅读实验背景文献资料发现问题和检索文献解决问题,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为各小组所讲解的内容不可以雷同,这就要求学生在课下要收集大量的信息、资料才可以完成任务,而自主发言时,由于越后面的小组所讲的内容要避免雷同而难度也越大,这就促使学生积极举手发言,踊跃参与。而这一切也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这一教学方法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和欢迎,96.2%的学生认同案例教学。

2.2 对案例教学法提高科学研究能力的认识

“实验中医学”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目的是鼓励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潜在科研能力。实验过程的分组同样以每4人为1个小组,相互配合、团结协作。但每个小组在实验过程中要完成的任务,已不再简单地是由授课老师在课堂上强调实验目的、原理、方法、注意事项后所进行的相关操作,而是通过自己阅读实验背景资料、查找文献再经过全班讨论、教师点评后进行的实验操作。那么,这一全新的实验过程究竟对学生的科研能力影响如何,我们设置了相关问题进行调查。结果见表2。表2 对2种教学法提高从事科学研究能力认识的比较[人(略),n=128]

表2显示,有92%以上的学生认同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其分析观察、实际动手、科研思维能力及加强团队协作的精神。

案例教学法首先要求学生自行阅读与实验课程内容相关的知识背景、研究现状和科学发展动向。学生在阅读这些内容的过程中,分析相关信息,产生对实验过程中相关步骤要素的疑问,再去自行进行相关文献资料的检索,进而通过阅读分析更多更广的资料信息,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实验过程的感性认识。最后通过课堂发言讨论和教师的点评指导,将所有的信息进行重新整合后,再完成实验的实际操作,最终由感性认识落实到实际动手操作然后升华为理性知识。调查表明,学生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过程中,提高了分析观察和动手能力,此外,还进行了大量的文献阅读、分析及整合信息的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信息的分析整合能力并同时锻炼、提升了科研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除此之外,我们还意识到,案例教学法对于学生的开拓创造能力(认同者占87.79%)和科学语言的运用能力(认同者占71.76%)的培养还有待加强。在调查之外的谈话中我们了解到的原因可能是:学生的基础知识并不扎实,有待进一步的强化,而创造能力除了和基础知识是否扎实有关外,和学生的思维习惯也有关系。

2.3 对案例教学法提高科研素质的认识

学术跟科研是密切相关的,其中从事科研工作人员的素质——科研素质至关重要。科研素质包括:科研意识、科研兴趣、科研方法、科研习惯、科研精神等内容。我们针对科研素质设置相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并从中选取最能集中体现科研素质内涵的“科研精神”作为主要的衡量指标,力求能体现学生对在“实验中医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是否能提高科研素质的相关认识。调查显示,83%以上的学生认为在“实验中医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更有利于提高尊重他人和实事求是这两项素质的培养。见表3。表3 对2种教学法提高科研素质认识的比较[人(略),n=128]

尊重他人和实事求是不单单是科研精神,更是一种学术道德。我们培养的大学生应以遵守学术道德为准绳,坚持公开、公正、科学严谨的研究原则,以正确的学术道德准则武装自己的大脑。这一准则从整体上和案例教学法所体现的公开性、科学性和实用性是不谋而合的。学生在进行背景资料阅读后,要商讨出第二步文献检索要完成的内容,就要开展4人一组的团队讨论,各抒己见。这就要求各组员要尊重他人意见,并归纳、汇总形成统一的见解。当然,这在其后的课堂讨论和实验过程中亦有体现。至于其后,因为课程最终要求学生把所有经过阅读、分析、整合的感性资料通过实际实验操作表现出来,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在寻求资料的过程中实事求是,而且在实际操作中更要实事求是,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然而,通过调查我们也发现,在提高科研信心(认同者占77.86%)和承受挫折能力(认同者占62.60%)方面,案例教学法并没有使其得到很好的解决。原因可能是当今各大高校对于学生科研素质培养的力度还不够,并且当代大学生自身素质中抗挫折能力普遍较差。

3 讨论

通过案例教学,98.44%的学生反映这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习兴趣,92.37%的学生认为有助于科学思维的培养,97.71%的学生认为有助于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97.71%的学生认为观察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除以上列出的各项重要指标外,当问及学生对于案例和传统教学方法的喜好时,72.3%的同学表示更喜欢案例教学法的授课方式,70.9%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对于科研人才的培养更有利,80.6%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更有助于掌握实验研究方法。但同时也有68.7%的同学反馈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传统教学更具有优势。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具有较强的能动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中获得知识,同时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从而印象深刻。讲课过程形象、生动、活泼,在轻松的环境里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对于知识的运用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学生自身因素等原因,在操作过程中也不免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传统教学注重理论教学,内容虽相对枯燥、乏味,但由于老师可以把握主导方向,对于基础知识的讲解会更为详细,内容更加丰富,学生也更易掌握。今后,两者该如何取长补短,以更有利于学生的培养是我们此次课题中最值得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中医基础知识汇总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启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国家卫生计生委等7部门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卫科教发〔2013〕56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文件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探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指临床、口腔、中医)研究生教育有机衔接的办法,逐步统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内容和方式。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将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效衔接,为我国医生培养体系指明了方向。

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定性定量分析法、归纳演绎法、抽象概括法、理论研讨法等方法,考察美国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现状,展示其特点和规律,分析我国可借鉴的改革创新模式,尝试提出二者有效衔接的对策建议和具体举措,以期对我国医生队伍素质的提高和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一、美国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概况

(一)培养体系

美国医学院的医学教育一般是4年,学生要经过本科4年的学习并获得文学士或理学士学位后,提出申请并通过面试和考试合格后才能进入医学院学习。学生在医学院经过前2年学习并参加全美医师资格考试第一部分(USMLE Step1),考试合格后进入后两年学习,参加全美医师资格考试第二部分(USMLE Step2),考试合格后才能毕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M.D.)。

(二)培养模式

1.课程设置

美国医学院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基础医学课程、临床医学课程、临床技能、轮转实习和科研活动。基础医学知识学习和临床医学理论及技能学习互为补充、彼此渗透,而且加入了早期临床技能课程和实践的学习,便于学生了解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在临床中的运用价值。大约到第3年开始轮转实习和部分科研活动,以耶鲁大学为例,“一般采取专科轮转学习/实习模式,约需48周,轮转专科有内科12周、外科8周、急诊2周、麻醉2周……必须参加4周的社区医学实习和3周的临床综合课程学习,……毕业时完成学位论文报告”。

除此之外,美国的医学院也越来越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和科研能力培养。人文素质教育开设相应的人文课程,增强医学生有效处理医患关系的能力,提升医学教育的人性化水平。以哈佛医学院为例,其人文素质教育“包括人文社科课程教学、专业训练中的人文渗透以及隐性教育等方面,人文课程设置包括职业导论、病人-医生、社会医学、卫生保健政策、医学道德与职业精神等八门必修课,……初级保健教育是专业训练中人文渗透的主要体现之一,……隐性教育指对医学生的价值观、工作态度以及对职业的认识等非认知领域的教育”。科研能力培养方面,许多医学院都开设相应课程(如芝加哥大学《学术与发现》),将科研能力培养贯穿于课程体系中,并通过颁发奖学金、给予从事科研工作学生特殊认可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开展科研活动,正如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所长William Gatey所指出的科研能力培养的目标是“希望通过提供这样的科研训练激发学生在将来适当的时候追求额外培训的潜质”。可见,科研活动不仅有助于学习者在本学科内的长足发展,而且为学习者今后在相关领域或其他领域开展学习和研究活动储备了批判性思维和阅读的能力、分析和整合大量信息的能力、独立思考和决断的能力、创造性思维和拓展问题的能力,等等。

2.教学方式

以器官或系统为中心的模块式教学。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为例,“系统地整合了基础、临床和社会科学的内容”,有效避免了重复教学和基础与临床教学割裂的现象,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医学知识,从而更好地应用于临床。目前,美国越来越多的医学院都在探索更好地将其运用在医学教育中。

以PBL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这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基本操作程序是,教师提出病例,学生展开小组讨论,针对该病例,进行相关数据汇总和分析,提出初步处理方案,并形成与该病例有关的“学习问题”,即进一步研讨提纲,学生带着这些“学习问题”,在接下来的理论教学、实验课中通过讨论,自主诊断、自主分析,寻找答案,并通过查阅和分析相关文献,对该病例做出准确的诊治方案,同时对与该病例相关的“学习问题”给出较为全面的阐述,从根本上培养了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以点带面、相互关联的知识技能学习系统,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潜能和主动性,给予其极大的满足感和价值认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评价方式

美国医学院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注重综合能力考评,采用期末考试和平时小测验的方法考核学生对基础和临床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采用标准化患者、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OSCE)、迷你临床演练(miniCEX)、患者满意度调查等方法考核学生对临床技能和医学素养的操作和认知水平。通过考核评价,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中的具体环节和实施方法,有效促进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不断提升教和学两个方面的水平。

二、美国住院医师培训概况

经过医学院4年医学教育获得医学博士后,才能申请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可见,美国住院医师培训和医学院专业学位教育衔接紧密,是培养合格医生的两个既不相同又彼此连贯的阶段。

(一)培养对象和目标

美国住院医师培训对象是经过4年医学院教育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学生,专业水平和能力具有一致性,便于制定统一的培养内容和方法,达到能够行医的目标。住院医师培训合格后,即具有独立执业的资格,成为独当一面的完全意义上的医生。

(二)培养内容和方法

进入住院医师培训项目后,学生要在相应的附属医院进行轮转培训,培训内容全国统一,根据岗位需求制定的培训内容全面又实用;培训方法是多样化和高强度相结合,常用的方法如查房、病例讨论和分析、学术研讨会、讲座、小组学习和互动等,每周工作时间80小时,没有周末和节假日,而且每年都必须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年的培训,不合格将被淘汰。

(三)考核方法和监管体系

按照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Accreditation Council for Graduate Medical Wducation ,ACGME)要求的六大核心能力:医学知识(medical knowledge)、患者关照(patient care)、基于实践的学习和改进(practicebased learning and improvement)、人际沟通能力(interpersonal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职业素养(professionalism)、基于大系统的实践(systembased practice),来确定考核内容和方法,主要有病案评估、综合评价、标准化病人考核、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全国统考、日常考核等,注重的是综合能力的考核评价,考核主要由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ACGME)进行监管,是非营利性的专业实体,不隶属政府,能够保证考核的公平、公正。

(四)职业环境

“美国社会拥有成熟的商业医疗保险,其很好地协调了医院、医师和患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为住院医师培训提供了良好的职业环境,使培训中的医师能够专注于临床技能和诊疗水平的提升,乐于培养积极健康的医患关系和沟通技巧,充分发挥人性化因素,给予患者更贴切适宜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从而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三、对我国的启示

在对美国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培训现状进行文献研究和定性分析的过程中,始终贯穿与我国的比较,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 揭示我国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效衔接的内在规律以及美国成功经验对我国产生的积极作用,同时运用理论研讨法提出对策建议,展示发展趋势。

(一)统一准入标准

目前,我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下简称“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院医规培”)的准入标准不一致。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招收的是完成5年医学专业本科学习获得学士学位、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的优秀毕业生,而住院医规培招收的不仅是完成5年医学专业本科学习获得学士学位的毕业生,也可以招收完成7年制医学专业学习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和完成8年制医学专业学习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因此,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规培的生源不同,其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差别比较大,势必给住院医规培计划和内容的制定带来困扰,也不利于各层次学生在住院医规培中达到收获的最大化。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从美国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培训的有机衔接中得到启示。建议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规培联合培养,即完成5年医学专业本科学习获得学士学位并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被录取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学生,同时进入住院医规培,这样二者的生源水平就可保持一致,有利于住院医规培培养内容和实施方案的制定。目前,上海中医药大学和南京医科大学都启动了二者双轨培养项目。上海中医药大学2010年首届联合招录研究生即规范化培训医师150名;南京医科大学2012年第一届双向接轨培养的毕业生有45人获得了住院医规培合格证书,占当年毕业生的58%。虽然部分高校试行了二者的联合培养方式,但还未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也未形成全国统一的制度来保障其实施。建议在试点高校经验总结和深入研讨的基础上,尽快出台详细、规范的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规培联合培养制度,形成全国统一标准和实施蓝本。

(二)改革课程设置

美国医学院医学教育前有4年能够获得文学士或理学士的本科学习,我国5年制医学本科中只有第一年开设了公共基础理论课程。因此,两国学生正式接触医学前的专业水平是不同的。其次,我国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规培的课程设置和培训内容有重叠,造成教学资源和时间的浪费。所以,不能照搬美国模式,将美国医学院医学教育阶段等同于我国硕士研究生阶段。

针对上述问题,借鉴美国医学专业学位教育课程设置和住院医师培训内容,建议将医学专业本科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和住院医规培三个阶段的教育内容作整合,尝试“1+3+2+3”模式。具体为,第一阶段开设公共基础理论课程和人文素养课程,为正式进入医学学习奠定基础。第二阶段第一年开设基础医学课程,同时进入人文素养高阶段课程学习,并辅以每月一次以讲座形式开展的临床医学知识渗透,第二、三年开设临床医学课程,系统学习临床知识和理论,并加入早期接触临床,在临床技能实践中回顾基础和临床知识,同时安排每两月一次的小组讨论和累计两个月的社区见习,学习基本的保健、常见病诊治,并学习与患者的沟通、给予其人文关怀。第三阶段主要是通科轮转实习和科研活动,鉴于学生的临床技能还不完整成熟,建议这个阶段的轮转比5年制本科第五年48周的轮转时间少一半,只安排24周,并且加大病例分析、汇总、出诊断方案的讨论和汇报。同时听讲座、查阅分析文献,开展较大量的科研活动。第四阶段与住院医规培衔接,实际上,第三阶段第二年已涉及一些住院医规培的内容,为顺利进入第四阶段做好准备。安排大量的二、三级学科轮转、查房、病例研讨、学术交流等活动。

(三)运用先进的教学和考评方法

现阶段,我国不论是医学专业本科、研究生教育还是住院医规培,在教学方法上多理论课和实验课讲授,临床技能训练不足,较少安排病例讨论、互动交流等;在考评方法上多书面考试和简单的操作技能考核,较少运用标准化病人、综合能力考核等。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培养高层次临床应用型人才。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引入美国以器官或系统为中心和以PBL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社会科学有机整合,这个思路在前文提出的“1+3+2+3”模式中已有体现。以PBL为核心的教学方式从这个模式第二阶段的后两年开始,一直贯穿第三、第四阶段,在教师讲授理论课时,加入更多的互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展开讨论、解决问题;在临床技能培养时,加入更多的小组讨论、实验课讲解提问;在病例诊疗能力培养时,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分析诊断、自主给出综合汇报和诊治方案;在科研能力培养时,加大文献搜集和阅读量,提高大量信息分析汇总能力,增加学术研讨、讲座交流、论文汇报。同时,在对学生学习效果考评时,多注重综合能力的考评,运用标准化病人、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计算机模拟病例考核系统、患者满意度调查等方法。

综上所述,我国的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衔接工作还有待深入研讨和实践检验,应当结合国情,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做好医学教育和住院医规培,为培养合格医生、促进医疗行业发展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吴健珍,陶立坚.中美高等医学教育的比较[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2(11).

[2]洪流,柳金强,刘涛,等.浅谈美国医学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J].西北医学教育,2015(1).

[3]盛瑞,龚政,耿明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教学模式的启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11).

中医基础知识汇总范文第4篇

【关键词】门急诊;中成药;处方分析;合理用药

1资料与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7-12月每月门急诊中成药处方100张,共计600张处方,由处方点评小组进行点评分析。点评参考资料:药品法定说明书、《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处方管理办法》、《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及国内公开出版的医药学专业期刊。处方点评结果按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分为合理及不合理处方,其中不合理处方再分为三类,即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

2结果与分析

600张中成药处方中不合理处方有34张,占所点评处方的5.7%,不合理处方以用法用量不适宜为主,占47.1%,其次为临床诊断书写不全和重复给药,均占14.7%。

2.1不规范处方

我院已实行电子化处方管理,医师在开具处方时,处方前记、后记必须录入完整方可保存处方。电子处方系统必须录入中医诊断、证型方可开具中成药及中药饮片,在开具中药注射剂时,则自动生成单独处方。医师、药师签名均为电子扫描式的手写签名。故抽取的处方中出现不规范处方较少,主要问题为临床诊断书写不全,如处方主要诊断为过敏性鼻炎,开具麝香追风膏缺少相应的诊断。

2.2用药不适宜处方

2.2.1适应证不适宜:处方选用的药物与中医辨证不符判定为适应证不适宜,如正柴胡饮颗粒主要用于外感风寒初起的风寒表证,具有解表散寒、解热止痛的作用。急性扁桃体炎的中医诊断为喉痹,其证型为风热证,处方正柴胡饮颗粒为适应证不适宜。2.2.2用法、用量不适宜:复方南星止痛膏含有毒性成份生天南星、生川乌,故不宜长期或大面积使用,应隔日使用1次。处方每天1次使用,判定为用法、用量不适宜。再如开喉剑喷雾剂用法“雾化吸入”,用法不适宜,应为“喷患处”,医师开具电子处方时,用法选择需谨慎。儿科处方中存在6周岁儿童使用安儿宁颗粒每次3g,根据说明书5岁以上每次6g;再如9岁儿童使用金振口服液10ml每次,根据说明书8岁以上15ml每次,给药剂量均偏小。安儿宁颗粒、金振口服液为儿科专用药,其说明书均有与儿童年龄相对应的详细用药剂量,应严格按国家批准的药品说明书服用。儿童生理发育不成熟,用药时在考虑安全性的同时也应兼顾有效性[4]。2.2.3联合用药不适宜:如诊断为痤疮,证型风热证,使用了丹参酮胶囊、痤疮颗粒、百癣夏塔热片,三种治疗痤疮的口服中成药联合使用,存在口服药联合过多的问题。如果病情需要,皮肤科的病证可选择中成药内服与外用相结合的方式联合使用。2.2.4重复给药:虎力散胶囊与痛血康胶囊均含毒性中药草乌,且功效相近,临床诊断关节炎、风湿病,以虎力散胶囊和痛血康胶囊联合使用,判定为重复用药。再如红金消结片为彝药,中医功效与乳块消颗粒相似,均能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消散乳块;苗药宁泌泰胶囊与银花泌炎灵片功效均为清热解毒,利湿通淋,以上药物联合用药均判定为重复给药。临床需要多种中成药联合使用时,应遵循的原则为药效互补及增效减毒,如果功效相似,不宜联合使用,尤其是药性剧烈或含有毒性成分的药物应避免重复使用[4]。

2.3超常处方分析

2.3.1无适应证用药:处方诊断为皮肤挫伤使用草乌甲素胶丸,判定为无适应证用药。草乌甲素胶丸的主要成分来源于毛茛科乌头属植物龙头乌头,草乌甲素镇痛作用较强,还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因此用于治疗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但草乌甲素的急性毒性较大,不适宜用于外伤止痛。2.3.2超说明书用药:急诊外伤、骨折等使用丹参多酚酸盐静脉滴注,判定为超说明书用药。丹参多酚酸盐功能活血、化瘀、通脉,主要用于心血管内科疾病,中医辨证为心血瘀阻证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其用于外伤、骨折等病无适应证。此外,急诊外伤为出血急性期,24h内不宜使用活血化瘀类药物。

3讨论

我院是一所以中医为特色的专科医院,近年来开展了针对西医的“西学中”培训,西医师普遍掌握了中医药基础理论,这为他们开具中成药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此次对中成药处方的专项点评,处方合格率为94.3%,略低于规范要求的95%。临床在使用中成药时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容忽视,临床医护人员尤其是非中医专业医师应加强对中成药功能主治、中医药基础知识及《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学习和培训。笔者由门急诊中成药处方点评引发思考,从实际出发,开展中药临床药学。

3.1发挥处方点评的积极作用

处方点评是一种事后行为,但定期、规范的处方点评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中也能起到积极作用。首先,处方点评小组将发现的问题通过直接与医师沟通,或通过管理部门公示、通报等,及时反馈给临床医师;其次,处方点评小组对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提出合理的建议,在内部工作网站及药讯上刊出,从而促进处方总体质量的提升。开展中药处方点评工作,条件限制少,是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切入点。

3.2中药师要转变观念

目前临床药学发展迅速,但中药临床药学方面起步较晚,规范化培训刚刚起步,医院的中药师大多忙于配方、发药或中药的采购管理。中药师应转变观念,将劳作型的药学工作转变为技术型的药学服务工作。药学服务不仅是几名专职临床药师的工作,所有中药师均应认真学习中药临床药学知识,接受专业培训,使自己能尽快转变角色,成为中药临床药师中的一员[5]。

3.3积极发挥调剂药师的作用

药师调配处方时进行“四查十对”是《处方管理办法》中提出的要求。中药师须对中成药、中药饮片处方用药的合理性进行审核,审核处方用药是否以中医理论辨病辨证为依据,处方药物与诊断是否相符,药物的用法用量是否适宜,是否存在重复用药、配伍禁忌等,发现不合理或不适宜处方,应及时通知相关医师[6]。这就需中药师强化中医药基础理论的学习,提升中医辨证用药能力及审方的能力,将事后干预转变为事前干预,促进我院门诊中药的合理使用[7]。

3.4中药药学信息服务

进行中药药学信息服务是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重要方式,我院开设了专门的咨询窗口,面向患者的同时也面向本院的医护人员,从处方的开具、药品的调配、患者的使用等多个方面促进中药的合理应用,发挥中药师应有的作用,增加医师和药师的交流,提高患者对中药的认识及用药依从性[8]。咨询的常见内容有中药汤剂的煎服方法及中成药的用法用量、作用、配伍禁忌、不良反应及饮食禁忌等[9]。

中医基础知识汇总范文第5篇

【关键词】研究生 专业学位 讨论会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C-0053-02

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应当把教育的重点放在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上。既往的培养,主要是在学校本部学习半年的理论课后,再进入临床各相关科室轮转,轮转过程中通常是协助住院医师完成日常工作,在工作中积累临床工作经验。然而,通过多年的观察发现,这样的教学模式,研究生的成长较慢,往往满足不了研究生的需求。如何更高效地全面培养研究生的综合能力,结合国内外资料及多年的教学经验及思考,笔者认为讨论会教学方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模式。讨论会教学方法是借鉴欧美专家学者常用的一种学术交流方式,是研究生为研究某问题与导师共同讨论的一种学术交流形式,其核心是充分挖掘参与者(包括研究生和导师)的学习潜能,最大程度地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师生互动,从而深化对某一主题的认识,实现学术交流的最佳效果。对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

一、科学研究和教学能力的培养

科学研究思维的培养在研究生教育中是重要也是必要的。如何在短时间内形成严谨的科研思维,逐步理顺科研思路,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开展以科室或课题组为单位的研究讨论会。教学秘书可以每两周组织一次小型的讨论会,讨论会由研究生根据自身研究的领域,轮流汇报与自身研究领域相关的内容,汇报的形式最好以幻灯片进行报告,讲解的时间通常以半小时为宜,汇报后可以由导师或者同学询问一些关于汇报内容的研究细节,也可以是讨论研究的下一步工作方向。教学秘书需要提前安排每个研究生主讲的时间,让研究生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因为需要汇报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内容,所以主讲的研究生在准备讲稿时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再汇总、融会贯通等。在准备资料的过程中,研究生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严谨的科研思维能力。在准备演讲的幻灯片的过程中,研究生需要反复思考、演练如何能使得参会人员都能听懂自己所讲解的内容,这个过程就是教学能力的培养过程。如此反复地训练,每个研究生轮流主讲,一年的时间,研究生的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就会有巨大的提高。这种培养模式反映了教学与科研结合的理念,研究生在学习中分析、整理、归纳、讨论,使教学从单纯的学习知识提升到培养科研意识、发展科研能力的高度。

二、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临床思维是医师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各项检查指标,结合已有的理论知识,经过大脑加工,得出诊疗方案的过程。临床医师诊治疾病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其临床思维能力的强弱。专业学位研究生不仅需要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够独立处理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病、多发病。这需要通过不断的临床能力训练,才能掌握本学科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处理方法,掌握常见诊疗操作技术。临床能力的训练包括跟随上级医生查房并分析病情,病情的动态观察,以及以科室为单位或以小组为单位的病例讨论会。经过笔者多年的临床经验,其中以科室为单位或以小组为单位的病例讨论会形式是很好的学习模式,能从多方面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病例讨论时研究生需要清楚地了解理论知识,不清楚的可以找相关资料复习,需要先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其次进行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综合分析后才可能发现重要线索,然后结合实验室和特殊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鉴别,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最后提出比较符合患者客观征象的临床诊断,整个过程对促进和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巩固和运用能力具有很好的作用。有些病例看似简单,但经过讨论却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如帕金森病的治疗,不仅仅是补充多巴胺的治疗,青壮年早发型为什么尽量推迟使用美多巴,出现异动症及开关现象时如何治疗,出现精神症状时如何判断是药物引起还是疾病本身引起等,这些都需要讨论分析。通过讨论,研究生对该病就会有深刻的理解,效果是仅仅通过书本很难达到的。不仅如此,临床病例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在每位医师和研究生的发言中,都能够引导研究生思考,如何在现有的临床资料下,一步步得出正确的结果,整个过程就是临床思维过程。这个过程在引导研究生正确的思维方法的同时还能激发研究生的创造性思维,对研究生的想象力、思维的宽度和深度具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还可以激发同学热情、好奇、主动、愉快的心理状态。

病例讨论的内容可以是经典病例、疑难病例,也可以是危重病例和死亡病例,在科室或小组的讨论中既可以探讨成功的经验,也可以探讨失败的教训,每位研究生均要参与,根据病例进行点评及讲解,充足阐述自己的观点,高年资的主任医师在发言中一般是将基础理论知识融入多年的临床经验讲解分析,整个分析讲解的过程就是临床思维的过程。例如对于重症脑血管疾病等急重症,每年均有很多相关的病例,但每个病例表现形式不同,其临床的定向、定位、定性会不同,其治疗也会有不同。通过对一些病例的讨论,使研究生拓宽了临床思维,能够尽量避免临床的误诊漏诊,使以前认为的危重疾病、疑难疾病不再危重、疑难。在病例的讨论过程中既能加深对相关疾病基础知识的复习理解,也对该疾病有了感性的认识,理论结合实际,印象深刻。

三、病历书写能力的培养

病历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转归的医疗法律文书,是诊疗过程的第一手资料,是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执行过程中记载的基础资料,是医疗机构对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判定法律责任的重要依据。能直接反映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质量、技术、学术水平、管理水平等;同时也是处理医疗纠纷、判定医疗事故责任的重要法律依据;更是医疗、科研、教学的基础资料。病历书写包括门诊病历和住院病历,病历是临床实践工作的总结,在书写病历时一定要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科学严谨、一丝不苟。临床专业研究生在临床轮转初期应以住院病历的书写为主,住院病历的书写包括客观资料的总结书写:如主诉、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等,也包括主观资料的书写:如对客观资料归纳、整理、综合分析等。通过临床病历系统回顾可以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改进诊疗工作,提高医疗质量。病例的书写是培养研究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考核检验研究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客观标准之一。通过病历的书写过程,可以使研究生把所学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的医疗实践密切结合起来,巩固所学知识,开阔视野,培养研究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严谨的医疗作风。

在临床中,开展以科室或小组为单位的病历书写讨论会,无论是高年资医师还是研究生都要发言,提出所提交讨论的病历是否能真实反映了病情的变化,病历中是否有对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有错误或遗漏的地方,如有错误或遗漏的地方,还需提出改正的意见;病历书写的内容是否包括了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病人的情绪心理、重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及临床意义、上级医师查房意见、会诊意见、医师分析讨论意见以及所采取的诊疗措施及效果等。在讨论疑难病例或危重病例的病历书写时,还可以先分析病例的病情,再讨论病历书写情况是否完善。通过上述过程的训练,研究生基本都可以书写出完整而规范的病历,在书写病历的过程中,研究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会得到很好的训练,业务水平也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综上所述,将讨论会教学方法运用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的各个层面,并贯穿始终,避免了单纯讲课、脱离临床实践教学的不足,使其能力的培养更接近于临床医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钟南山,程东海.医学教育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J].医学教育,2003(4)

【基金项目】广西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