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劳动教育的价值

劳动教育的价值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劳动教育的价值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劳动教育的价值

劳动教育的价值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从学校体育工作地位和作用以及体育教师劳动的特殊性,来说明体育教师的劳动有其特有的价值,他们的劳动应该得到社会的草重。

体育教师从事的是学校体育工作,学校体育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他们的劳动价值,只有正确认识学校体育工作的特点和体育教师劳动的特殊性,才能正确评价体育教师的劳动价值。

一、学校体育的地位和作用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我国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有协调的发展,学校体育在其中承担着重要的教育责任。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个性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或长或短都要经过几年、十几年的学校生活,在这阶段,学生的身心状况不仅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以充沛、旺盛的精力从事文化学习,以健康的心态进行各种交往,还影响着学生今后能否很好地面对社会迎接各种挑战,适应紧张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体育教育能实现这一功能,它不仅能增强学生体质,而且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团结互助、热爱集体等优良品质,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另外,科学实践证明,体育锻炼能增强大脑的功能,培养敏锐的反应能力,灵活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以及良好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使人变得更加聪明,有利于学习和运用科学文化知识。

学校体育是促进群众体育发展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战略措施。体育分为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群众体育是民族强弱的标志,竞技体育是国力盛衰的体现,而学校体育是二者的基础。学生身体的生长发育水平和体质水平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体育锻炼是影响他们最积极最重要的因素。青少年学生在我国人口总数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学校体育本身就是普及我国群众体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学生在学校不仅能通过体育运动增强体质,还能了解体育运动知识,掌握运动技能,并养成“终身体育”的态度和习惯,成为终生热爱体育运动的一员。另外,系国魂于民心的竞技运动始终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而竞技运动的基础也在于学校体育。许多优秀运动员都是经过学校体育打下的基础,最后才攀登上竞技运动的高峰。所以说,学校体育工作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竞技水平的高低。

二、体育教学的特点和体育教师劳动的特殊性

体育教学的特点和体育教师劳动的特殊性是相对于其他学科教学而言的。其特点在于其他课程的教学主要是通过思维活动使学生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技能,而体育教学虽然也要传授知识,但它主要是通过各种身体练习来进行。学生在反复练习中,通过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的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并在练习中得到发展身体、增强体质的成效。这样,在体育教学中就具有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高度结合和理论与亲身实践的高度结合这样两个显著特点。

体育教学的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师的劳动特点。一般的教师是以脑力劳动为主,而体育教师的劳动从表面上看主要是由示范动作、保护帮助、组织训练等体力劳动所构成,但是构成这些表面形式的实质基础却是颇大的脑力消耗。知识技能的传授,技战术的演练,示范保护的完成,在教学中对不同学生各类情况的分析和处理,对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和灵活运用等等,都是分析、判断、记忆、思维、想象等大量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以脑力劳动为基础,以体力劳动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一种特殊劳动。

体育教师的劳动也具有一般劳动的三种形态。即劳动的潜在形态、流动形态和凝结形态。体育教师的劳动在这三种形态中与其他学科也有不同的特点。首先,体育教师除作为潜在形态劳动所必须的知识、技能的储备外,他们还必须不断地为维持和提高这种水平而付出新的劳动。诚然,其他教学也有这种需要。但却远不如体育教师表现得那样明显、突出和迫切。体育教师为了适应新形式下的体育教学的要求,一方面必须不断地补充新的学科知识,另一方面还必须努力保持一定的体能储备。人到一定年龄后,体力必然下降;锻炼停止一段时间,动作就呆滞,技术就生疏,平时不进行身体运动的备课,课堂上就再现不出应有的示教水平。这些因素决定了体育教师潜在形态劳动的特点。

其次,由于学生身体素质、性格和运动技能的明显差异,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考虑学生共性的同时还必须特别注意个性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因人制宜、个别辅导、区别对待。与其他教学相比,体育教师在这方面所花去的劳动量要大得多。另外,体育教师的劳动场所多在室外,他们除了要面对不同的学生外,还要经受风雨寒暑等恶劣环境的考验,这较之其它课任教师不能不说要辛苦许多,这是体育教师劳动过程中流动形态的表现。体育教师劳动的凝结形态(劳动成果),如前面所述,也体现着不同的价值和特征。

再从体育教师劳动范围的广度和劳动作用的深度来看,在同等条件下,体育教师的劳动比其他教师的劳动有着更多的教育效应。这是因为体育教师的劳动范围大大超过了其他学科教师的劳动范围。他们除了校内的“两课两操两活动”外,还有校外的各种体育竞赛、交流辅导等各类工作。仅就校内来看,他们的劳动范围就比一般教师大20%左右。从体育教师劳动的作用深度来看也是如此,他们在工作中表现出的勇敢顽强、坚忍不拔、吃苦耐劳、机智果断、乐观活泼等优良品格,以及娴熟的技巧、健壮的体魄、优美的动作都将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尤其是体育本身的竞技性、娱乐性等特点与青少年的心理需要是相适应的,这既是体育引起他们关注和追求的原因,也是体育教师劳动的作用深度所深化的原因。所有这些对学生的作用和意义都是重要的,也是体育教师劳动效应的客观反映。

三、体育教师劳动价值的评价

从上述分析,可以归纳出体育教师的劳动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教师的劳动价值表现在学生体质的增强上。这种价值在通常情况下既可观察得出,也可用定量的方法测量出来,这是一种有形的价值体现。

2、体育教师的劳动创造了大量的潜在的无形价值。吃苦耐劳、勇敢顽强、机智果断、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高尚思想品德和情操。这是一种以意识和能力为表现形式的.无法进行测量的无形价值。

3、体育教师的劳动影响着未来一代社会劳动力的质量。

4、体育教师的劳动促进了我国竞技水平的提高。

5、体育教师的劳动价值也表现在学生智力的发展上。体育教师的劳动不仅通过学生体质的增强而间接地作用于他们智力的发展,而且也直接培养他们智力的发展。

四、结论

1、体育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复杂而特殊的劳动。是以脑力劳动为基础,以体力劳动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一种强度较大的劳动。

劳动教育的价值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证券业;价值;使用价值;收入

近年来,金融业的平均工资均大幅度高于其他行业,而作为金融业一部分的证券业,其平均工资更是高于金融业中的银行业和保险业等行业。2011年全国按行业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4.18万元,金融业则为8.11万元,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9倍[1]。在2009年及以前的《中国统计年鉴》中,证券业的平均工资被单独列出。单独计算证券业的平均工资,更能显示出其他行业平均工资与它的差距。2008年全国按细行业分职工平均工资为2.9万元,其中证券业平均工资为17.2万元,约是各行业平均工资的5.9倍[2];2009年北京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5.8万元,而证券业平均工资为26.7万元,约是各行业平均工资的4.6倍[3]。为什么证券业会拥有如此高的收入水平呢,是因为证券业创造的价值更多吗?本文基于劳动价值论,对证券业的高收入进行分析和解释。

一、相关文献综述

证券业是第三产业的一部分,对其是否创造价值进行直接讨论的文献不多,有关它的讨论大多散见于对第三产业是否创造价值的讨论之中。第三产业是否创造价值,是劳动价值论要解释的重要问题,我国理论界1949年以来有关劳动价值论的五次大讨论的后三次[4](即20世纪80年代初关于“生产劳动”的讨论,20世纪90年代初关于“价值创造源泉”的讨论,以及新世纪以来新一轮关于劳动价值理论的学习和讨论),均把第三产业是否创造价值作为核心议题。

许多学者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第三产业及其中的证券业进行分析。但对于证券业是否创造价值,学者们之间仍存在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证券业的劳动是否属于生产性劳动。一些学者认为证券业的劳动不创造价值。如吴易风认为劳动创造价值,非劳动生产要素不创造价值,只创造使用价值,第三产业既包含物质生产部门又包含非物质生产部门,物质生产领域创造价值,非物质生产领域不生产物质产品,不创造价值;[5]郭小鲁则认为一切服务活动都从属于物质产品的生产,不能脱离物质产品的生产而单独形成价值生产,它们只具有交换价值,并不创造价值。[6]另一些学者则认为证券业的劳动也是创造价值的劳动。如宋先钧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中,无论是生产作为商品的物质产品的劳动,还是以活动形式提供服务的劳动,只要是同作为资本的货币相交换、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就是生产劳动,撇开生产劳动特定的社会形式,经过调整,生产劳动的含义就可以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第一、二、三产业的劳动均符合马克思对于生产劳动的定义,都是创造价值的劳动。[7]

也有许多学者认为应当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再用发展了的劳动价值论对第三产业进行分析。发展了的劳动价值论大都认为证券业创造价值。拓宽生产劳动的范围和拓宽价值的来源是近年来对劳动价值论的两类重要发展。一些学者致力于拓宽生产劳动的范围,如谷书堂认为物质生产领域和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都创造社会财富,都形成价值;[8]李江帆认为第三产业提供的非实物劳动成果也是一种产品——服务产品,而这种产品具有非实物使用价值,只要服务产品是为交换而产生的,它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即商品,因而具有价值;[9]丁堡骏则认为非物质生产领域的部分劳动可以看成是广义的生产劳动,但拓宽创造价值的劳动范围不能任意扩大到所有非物质生产领域。[10]另一些学者致力于拓宽价值的创造源泉,如钱伯海认为不仅是活劳动创造价值,物化劳动也创造价值,生产的诸要素(劳动力、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共同创造价值,不仅是物质生产部门创造价值,非物质生产部门也创造价值,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是共同劳动。[11]

综上可以看到,对证券业是否创造价值的讨论,大都是在对第三产业进行研究时附带着进行的。但证券业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进一步分工的结果,其劳动有一定的复杂性,笼统地说其是否创造价值并推论出其收入的源泉,恐怕很难有说服力。本文从证券业的具体劳动出发,进行具体分析,试图对证券业高收入的来源进行解释。

二、对证券业的具体分析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标准,证券业指对股票、债券、期货及其他有价证券的投资交易活动,包括证券市场管理、证券经纪与交易、证券投资、证券分析与咨询。[12]在我国,证券公司同时发挥投资银行的作用,其业务范围一般包括证券发行、自营证券买卖、证券买卖、证券还本付息和红利的支付、证券的代保管和签证、接受委托代收证券本息和红利、接受委托办理证券的登记和过户、证券抵押贷款、证券投资咨询等。[13]经纪业务、证券自营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是证券公司的四大主营业务。本文为讨论的方便,将依据国家统计局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下面依次讨论证券业的这四类业务,依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分别进行分析。

证券市场管理指证券、期货市场的管理和监督,属于政府行政管理行为。政府的劳动不生产商品,其劳动成果也不进入商品交换,因为权力不是商品。“虽然政府的劳动非常重要、非常复杂,但也不是商品生产劳动,而是非商品生产劳动,这种劳动不是没有意义,没有贡献,而是不创造商品的价值”[14]。

证券经纪与交易中的劳动类似于商业中的劳动。商业活动是从产业资本活动中演化而来,为商品资本的流通提供便利;证券经纪也是从产业资本活动中演化而来,为企业融资也即是为货币资本的流通提供便利。商业活动赚取商业利润,证券经纪业务从证券交易中赚取佣金。我们可以依照马克思对商业活动的分析,来对证券经纪活动进行类似的分析。“因为商人作为单纯的流通当事人既不生产价值,也不生产剩余价值,所以,他雇用的执行同样职能的商业工人,也不可能直接为他创造剩余价值。”[15]证券经纪人及其雇用的员工,也同样不能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证券经纪活动与商业活动的区别,在于商业活动需要投入大量资本,而证券经纪活动需要投入的资本很少,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商业活动获得的收益是商业资本作为执行实现价值职能的资本,从总资本所生产的剩余价值中取得的份额;证券经纪获得的收入则是凭借从事证券经纪的资格,从资本投资所获得的收益中分割的一部分收入。

证券投资本质上是资本所有者的投资活动,其获得的收入是资本的收益,资本是非劳动生产要素,不创造价值。正如程恩富所说,“纯粹的货币资本家,包括各类证券、期货、外汇市场上的单纯投资和炒作的人,在不参与生产性企业管理的情况下,当然不属于创造商品新价值的生产劳动范畴,而是资本这一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具体表现”。[16]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无论是在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还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非劳动生产要素都不创造价值。“企图扩大劳动的外延,把同劳动对立的资本和土地纳入劳动之中,这就从根本上取消了劳动概念。取消了劳动概念,也就从根本上取消了劳动价值论。”[17]

证券分析与咨询是从证券投资中分化出来的业务,同样是不创造价值的。证券分析有利于资本流向能创造更多收益的领域,从而使资本为资本所有者带来更多的收入,但仍然是从属于资本的活动,并不创造价值。

综合对这四类业务的分析可知,证券业是不创造价值的。但是证券业不创造价值,并不意味着证券业不创造使用价值。从使用价值的生产来看,仅仅有劳动是不够的,使用价值需要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来共同创造,也就是说资本、土地、劳动等生产要素均是创造使用价值的要素,均可以创造使用价值。证券业主要是资本参与收益分配的表现,是创造使用价值的。因为我们通常说的财富指的是使用价值,所以说,证券业是可以创造财富的,但不创造价值。

三、证券业高收入的来源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公司规模逐渐壮大,资本家的自有资本逐渐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这时候便产生了对融资的需求。当信用制度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股票、股票公司、证券业便出现了。自从产生以来,证券业就发展迅速,到今天,证券业的业务遍及全球,已发展成为金融业甚至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无论从证券业的产生、发展过程,还是从其在当今社会的表现来看,证券业的功能始终是为企业融资,证券业的业务始终是资本的活动,证券业的收益也始终是资本收益的一部分。

从证券业的主营业务来说,证券投资和证券分析咨询获得的收益直接就是资本凭借资本所有权所获得的收益,证券经纪获得的收益则是凭借其可以从事证券经纪的权力所分割的资本收益。证券业的高收入主要有两个来源:第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凭借其所有权将占有很大的一部分剩余价值,证券业从业者或者直接占有一部分剩余价值,或者分割资本所占有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第二,在证券市场上,短线投资较多,证券买卖频繁,给证券公司带来大量的佣金收入。

证券业的活动属于资本的活动,如果把资本的活动细分为资本所有者的资本管理劳动和纯粹的资本活动,并把资本管理活动看作管理劳动的一部分,看作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那么证券业的部分劳动将创造价值。但即使如此,证券业的主要收入来源仍然不是劳动收入,而仍然是资本收益的一部分。这时候,证券业的收入就类似于企业家收入,正如资本家即使不从事监督和指挥劳动依然可以获得企业家收入一样,证券业即使不从事创造价值的那部分劳动,依然可以获得高的收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网站.

[2]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9.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网站.

[3]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统计年鉴2010. 北京统计信息网.

[4][14]李铁映.关于劳动价值论的读书笔记[J].中国社会科学,2003(1).

[5][17]吴易风.价值理论“新见解”辨析[J].当代经济研究, 1995(4).

[6]郭小鲁.服务劳动创造价值吗?[J].江汉论坛, 2001(1).

[7]宋则行.服务部门劳动也创造价值[N].人民日报,1997-06-14.

[8]谷书堂.社会主义经济学通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第110-112页.

[9]李江帆.第三产业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劳动[N].人民日报,1996-05-25.

[10]丁堡骏.论拓宽劳动价值论的适用范围[J].复印报刊资料——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2002(4).

[11]钱伯海.社会劳动创造价值之我见[J].经济学家,1994(2).

[12]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网站.

[13]黄达. 金融学[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第287页.

劳动教育的价值范文第3篇

各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做好今年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加强基金征缴工作是我市继续巩固“两个确保”的重要措施。根据年初确定的总体工作目标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出的要求,今年我市扩面征缴工作任务在各区(县)自报指标并经过认真审核的基础上,各项指标现已确定并正式下达,希望各区(县)按照年初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的布置,结合本区(县)的实际,进一步加大扩面征缴工作力度,切实将各项指标落到实处,为实现“两个确保”做出贡献。

    2000年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和加强基金征缴指标表(略)

劳动教育的价值范文第4篇

P键词:大学生;劳动教育;培育

劳动是人维持自我生存和发展的唯一手段,是人类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人类适应自然的活动和改造的独特方式。教育与劳动的结合是我国一贯坚持的教育方针,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劳动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却在逐渐淡化,劳动教育在家庭教育中不被重视,而作为大学生劳动教育实施的主要场所的高校,其劳动教育的社会功能也在逐渐弱化,在现阶段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并未发挥出其应有作用。

“以劳动托起中国梦”是同志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强调的。大学生是未来的劳动主力军,他们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以及劳动技能的状况,不仅影响大学生的后续发展,更关乎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一、在高校学生中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需要

一直以来党和国家对青年学生的劳动教育是非常重视的,在国家教育方针、学校德育实施意见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意见中都强调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并要求各学校认真落实。

(二)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教学质量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人才培养质量教学质量的根本体现,德育、智育、体育是社会考量人才的重要标准,在高校学生中开展劳动教育既能解决学生职业价值观的问题,又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劳动观念、劳动知识和劳动能力上有所提升;解决教育的知行合一和全面发展问题。

(三)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高校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一是可以培养其自理、自信、自立、自强的独立生活能力;二是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乐于助人、敬业乐群的良好品德;三是可以扭转学生劳动价值观,丰富大学生的劳动情感,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当前高校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国家对高校学生的劳动教育越来越重视,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高校学生的劳动教育在实施的过程存在诸多问题,造成劳动教育在多数高校教育中成为薄弱甚至是缺失的一个环节。

(一)劳动教育边缘化

一是劳动教育观念边缘化,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一直有重德不重劳的思想,甚至是鄙视劳动和技术教育,如:“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等,特别当前教育体制下,学校和家长都存在重分数、轻素质,重智力、轻体力的思想,使学校用知识教育替代了劳动教育;二是劳动教育理论研究边缘化,与其他学科理论相比较,对于劳动教育领域的研究不多、不深、不全,没有提升到应有的高度,使学校在实施劳动教育过程中严重缺乏理论依据,特别是在劳动教育的实践中,由于缺少理论支持而导致其难以达到既定目标。主要表现在:1.理论体系不完整;2.理论研究中劳动教育往往被劳动技术教育所取代;3.学术界对劳动教育的成果不多,这需要引起学校和全社会的关注重视。

(二)劳动教育功利化

过分强调劳动教育的外在价值(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从而导致其内在价值(即育人的价值)的弱化,将劳动教育本身视为达到外在价值的一种手段,而将实现教育的外在价值作为教育的唯一目的。主要表现在:一是劳动教育的政治化倾向。不是把学校劳动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过程,而是将劳动教育视为政治上的要求来进行。二是劳动教育的经济化倾向。高校学生的劳动教育缺少平台及场所的现象十分普遍。有时将打扫卫生、清理校园等极为简单的劳动也由学校出资雇人完成了,学生失去了各种劳动机会。

(三)劳动教育片面化

片面是相对于全面而言的,高校学生劳动教育片面化主要是对劳动教育认识程度不够全面具体,甚至是有偏差、错误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一是智育至上,高校在对学生开展教育过程中,过分强调脑力劳动,过分看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提高、思维及逻辑判断等方面能力的上升,把学生的智育教育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甚至是教育的全部内容,造成其他教育弱化甚至缺失,从而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阻碍了学生的成长成才;二是体力至上,这种现象是与智育至上截然相反,对待劳动教育是将肢体上的生产劳动看作是劳动教育的全部内容,认为体力劳动便是劳动教育;三是以生产劳动代替社会实践,很多教育与劳动结合的研究结论都过分夸大生产劳动的作用及其功能,认为劳动教育具有可代替性,并且将劳动与教育相结合的规律广泛应用到各种领域,造成对劳动教育内涵的一种歪曲。

三、在大学生中开展劳动教育的思考

(一)强化对劳动教育的重视

学校、家庭和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了劳动教育活动的开展质量和效果,以及教育者对劳动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劳动教育活动规划与目标的最根本认识和看法。要想提高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必须从思想上摒弃对高校劳动教育的漠视和淡化,强化对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视。一是加强新时期高校劳动教育的理论建设,把劳动价值观教育放在首位,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二是加强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开发科学有效的教材,列入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严格认真落实考评;三是健全劳动教育的保障制度,从国家、学校和家庭三方面明确责任、达成共识、通力合作完成劳动教育的任务。

(二)优化大学生劳动教育环境

经济要增长,教育是基础;人才要优秀,劳动不可少。外部环境是开展好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必要条件。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劳动教育的教育环境,一是需要通过高校、家庭、社会三方联手构建立体的教育环境,二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通过舆论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在劳动中体验生活。在我国基础教育中,比较重视“三位一体”的教育理论,但是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视程度不够,家庭教育不能有效配合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孤立无援、社会教育处于无力状态,三者缺乏有机联系与配合,直接影响当前高校教育的效果。在正确的社会舆论引导下,大学生能辨别对错是非,提高他们对快乐劳动是人的本质属性真正理解,在劳动教育实践中,使他们主动参与,并在劳动中感受快乐。正确的舆论引导能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劳动意识。

(三)完善大学生劳动教育体系

首先要明确大学生劳动教育目标。劳动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的必要途径。大学生的劳动情感、劳动观、劳动习惯和劳动知识、技能已初步成型,但还要依据其身心发展规律和技能形成的规律与特点,帮助其全面规划劳动教育目标,从而提高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实效性。良好的校企合作模式,对于高校培养经济发展所需的合格人才,提高社会生产力是非常有效的办法。二是充实大学生劳动教育内容。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使劳动教育内容科学合理,符合时代特点和学生特点,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加劳动。三是探索有效的劳动教育方法。利用情景模拟教学法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做到“灌输”与“渗透”并重,方式`活多样。

(四)制订科学的劳动教育的考核评价机制

由于劳动课特点所限,到目前为止,我国高校的劳动教育还缺乏规范管理,尤其是缺乏规范的劳动教育考评制度。开放性的学科特点的考核体系,才能使劳动课的设置合乎学生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是要把劳动观纳入学生的德育考察范围,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只有凭借自身的创造力和辛勤劳动提高自身能力,才是符合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考核机制,把大学生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杜绝形式主义和忽冷忽热;三是评价方式要多样化,激发学生劳动自觉性。劳动教育必须有严格的成绩考核。不同的劳动教育内容,建立不同的评价方式,理论知识可以采用书面考试的方式,也可以论文的完成质量给出成绩。偏向实践型的教育内容,可以采取用作品说话的方式,而关于大是大非的职业伦理道德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辩论等方式,从而能全面把握学生对劳动教育的掌握程度。建立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科学考评机制,有助于在大学生的道德层面扭转这种歪曲的认识,在价值观、人生观的层面规范大学生的人生发展轨迹。

参考文献:

[1]任然等.论高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J].读天下,2016(18):330.

[2]杨素云.关于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35):31-32.

劳动教育的价值范文第5篇

(一)全脱产学习的学员,在学习期间,由原单位发给工资(标准工资和地区生活费补贴)。职工原来享受的附加工资、副食品价格补贴、粮(煤)补贴、冬季取暖补贴、企业职工家属半费医疗和其它劳保福利待遇仍继续享受。

全脱产学习的学员在学习期间,工龄连续计算。从事有毒、有害、高温、井下等特殊工种工作的职工,在学习期间的工龄,按实际学习年限计算,不能折合计算。

(二)半脱产学习的学员,在学习期间,除工资照发,工龄连续计算和享受(一)项规定的福利待遇外,其生产奖金、保健食品(含保健津贴)、各种岗位津贴以及劳动保护用品,由原单位按参加生产劳动工作的实际情况发给。

(三)职工高等院校一般应招收正式职工。少数根据需要、经单位批准参加脱产、半脱产学习的学徒工,仍由原工作单位按照徒工转正定级的有关规定进行转正定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