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业资金的筹集原则

创业资金的筹集原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业资金的筹集原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创业资金的筹集原则

创业资金的筹集原则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院;大学生;创业;资金管理

创业初期需要资金,融资问题一直是创业学生关心的问题,创业能否实现取决于能否筹集到创业资金,资金的筹集是创业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创业资金大部分来源于家庭和朋友,或者创业的合作伙伴,而这样的方式仅能提供创业初期资金,如果要将产品推向市场,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这样状态下的企业,该如何生存?如何筹资?国家和政府、银行可以加大优惠政策的力度,创业者自身可分析各种融资方式的利弊,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作好税收筹划,达到减少投入、减少支出目的。

1现状分析

学生有创业的想法和激情,但对资金的来源不明确,光靠自己的能力和家庭社会的帮助不能解决问题,而银行贷款的条件相对较高,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十分困难,而对于大学生新创立的公司,没有资产,没有抵押物品,一般银行不愿意给予贷款,贷款很难实现。同时,大部分对国家及政府的创业优惠政策不了解,一方面是由于学生自身资源有限,不知道通过何种渠道去了解相关政策,另一方面是由于宣传力度不够。

2解决对策

2.1加大宣传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如:广播、电视、报纸、网站、微信、微博等媒体广泛宣传,使创业者获得相关信息。对于那些帮不大的政策,政府可以加大支持力度或者扩大享有政策的范围,从大学生的实际困难出发,才能对大学生带来帮助。对高校而言,宣传力度也有待加强,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设立大学生创业网站,通过网站技术政策,更新状态,使同学们能了解创业、看到创业、接触创业,但创业政策方面涉及的不多。因此,及时进行网站的更新,扩充相关创业政策、优惠政策,同时通过开设创业课程等途径,加大网站的宣传力度。开通各种渠道,使学生广泛接触到优惠信息,对创业资金有信心。

2.2降低税率、完善大学生创业贷款政策

创业者可从创业产品的特点出发,用创业产品作抵押,寻找更为灵活的担保方式,使得贷款容易实现;同时根据创业学生的资金需求,提供不同的融资方式,进一步的降低税率[1]。大学生创业的发展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需求,政府及银行要关注大学生创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持续的帮助和优惠措施,如提供无息贷款、延期还款等优惠政策,以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2]。

2.3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

1)政府拨款: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政府应积极扶持大学生创业,设立专项创业基金,种子基金,关注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如:贫困大学生和少数民族群体,针对创业项目的不同,设立不同基金。常州市政府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学院可以借助政府创业平台有利政策和专项财政资金,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2)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广泛利用校友资源,通过创业成功的校友,一方面为企业作宣传,可以对创业学生起激励、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吸引资金注入,可以作为大学生创业资金的原始部分,鼓励科研及发明等创新型产业,通过专家评审来确定可以资助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于2007年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并按照循序渐进、分层递进的原则,形成了“普及教育+项目体验+创业培育+创业实战”的“四纵式”梯次培养、实战融合的培养机制。为鼓励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打造了“逻辑集中、物理分散”的四横创业平台,占地500平方米的大学生商贸创业街,500平方米的大学生科技项目园,20余个特长生工作室和32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园。创业者结合自己的专业、专长和技能,开展创业活动。创新、创意及设计成为创业项目关注的焦点。目前已初步形成文化创意区、技术研发区、电子商务区产业集群。

2.4鼓励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基金公司通常不太愿意投资早期的项目,因为项目投资规模小、科技含量少,他们更愿意投资有经验的创业者,因此,创业者应更注重项目的特点,特别是创业计划书,风险投资在选择投资项目的时候,比较看重创业者的创业计划书,创业者如果想要获得风投的支持,必须出具一份有特点,有吸引力的创业计划书,能够给投资者留下很深的印象,一份有吸引力的企业计划书应包括项目特点,以及该项目在目前和将来市场上的发展预测。而创业者与投资者在进行投资项目谈判的时候,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带上相关的材料。同时高校要帮助学生分析形势、做好创业计划书,协助学生获得风投支持。

2.5多渠道筹措资金

对创业成功者进行奖励:在学院内根据创业项目经营情况,带动就业人数等条件评选创业之星,根据学生特长来设置各类奖项,如“企业实践奖”“科研奖”等,大学生们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取得的成绩,需要在学院、学生中广为宣传,例如在宣传栏公示、在学院网站上报导,通过物质及精神激励使创业大学生获得认同感,同时激励其他创业者或有创业意识的学生,带动更多学生创业[3]。在校内开展创业计划大赛,通过比赛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通过大赛发现、选拔出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的项目,推动大学生创业的热情。创业者本身:加强自身能力,主动争取各种资源,发挥自身特点,通过校内外勤工俭学、兼职等方式获取经验,收获资源,积累创业启动资金,还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以亲情、友情、交情为纽带,这种方式是比较容易获取的主要资金支持方式,同时也可为创业成功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创业者之间的帮扶:创业者之间存在着竞争及双赢,通过良性的竞争,创业者之间互相帮扶整合,共同提高企业实力;家庭条件一般的学生,除了通过自己资源获得资金支持外,还可以通过成员之间筹资分担创业经济压力,以获得足够的创业资金支持创业项目发展下去,但在此过程中,需明确职责,签订协议,注意处理好合伙人的关系,防止因资金问题造成内部矛盾。

2.6搭建创业者资金管理平台

大学生创业资金的管理,贯穿于创业的各个阶段,并且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创业者在创业过程的各阶段都要注意融资监督项目实施,特别是在企业初创及成熟期时,同时进行项目管理,对企业的资金、人力资源、物流管理、风险控制、质量控制等进行全面把控,以保证资金的正常流通。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管理工作,成立专门的小组,聘请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机构的资深人士担任创业导师,一方面可以对创业大学生如何有效融资、规避风险等问题加以指导,另一方面可以为一些优秀大学生的创业项目争取资金和投资,解决大学生的后顾之忧。

3结束语

创业者的资金问题一直是一个难题,需要政府、高校、社会共同支持、需要创业者主动争取,完善大学生资金支持系统需要各部分各部门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构建高效运作的大学生创业资金支持体系,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促使大学生创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炳论.论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9):14-16.

[2]林金贵,邹艳辉,杨邦勇.大学生创业资金支持系统构建研究[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0(2):109-112.

创业资金的筹集原则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6)12-0066-05

近年来,我国各级各类高校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创业教育,创业教育逐渐从一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政策性举措转变为一个关涉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更新及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有效路径。伴随着国家的转型发展,高校的人才培养理念也在适当调整。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了“三步走”目标,要将我国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需要培养大量的创新创业人才。为了提升我国的创新水平,较好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各地高校承担着各自的社会责任和使命,不断迎接挑战和革新,其中创业教育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一、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已经步入了全面推行创业教育的阶段,各高校、社会组织等举办了大量的创业比赛,例如“挑战杯”等。与此同时,部分高校把校内、校外创业有机结合起来,广泛建立创业园,孵化创业项目,依托高校和创业园、科技园孵化了不少成功的企业。通过开展创业教育,较好地促进了就业,解决了一些民生问题,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需要加以改进。

(一)创业环境不够开放,评价机制不健全

当前,我国创业教育的一整套体系虽已初步形成,但尚不完善,很多细节需要加以改进。当前的创业环境较为封闭,学生的创业教育课程大多被限制在校园内开展。一些创业项目、创业实践未能走出校园,未能搭建起校内、校外协同创业的完善的技术转移平台。另外,我国创业教育思想及理念很多还不能与国际接轨,无法赶上发达国家的步伐。我国与西方国家(如美国)的创业环境的不同还反映在西方国家鼓励大胆创新,宽容失败,而我国评价机制尚不健全,创业成功者会受到来自社会和学校的奖励和表彰,创业失败者没有得到较好的引导及相应的补偿,亟需建立相应的容错机制。

(二)创业项目创新性不强,较多项目持续时间不长

多年来,我国都是世界上的制造强国,而不是“智”造强国,其主要原因是创新能力不强,缺乏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较多行业仍是以购买或者模仿国外技术为主。正如“创业教育之父”杰弗里・蒂蒙斯指出的:“如果把创业比作美国经济的发动机,那么创新就是此发动机的汽缸,它带动了重要新发明和新技术的诞生。”当前我国的创业项目多数都与第三产业有关,诸如开网店等门槛较低的项目,当然也存在部分好的项目,如文化创意、技术创业等。但是受人诟病的是创业项目相似度较大,不具备较强的核心竞争力,真正有创新的高水平项目受各种条件限制难以实现较大发展。另外,很多项目创立很快,消失得也快。技术创新型企业数量不足,市场竞争力较差也是客观现实。由于存在对市场竞争的认识不足、项目管理能力缺乏、资金周转等问题,影响了创业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都反映出创业教育的环节存在疏漏,重数量、不重质量的策略亟需改革。

(三)创业师资培养体系不完善,“双师型”教师比例不足

在创业教育系统中,创业教师的角色和地位十分重要。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师资明显不足且质量不高。从创业教育的专业要求来看,创业教师缺乏有效的专业衔接。大部分教师尚未接受过较为系统的创业学理论教育,且没有实际创业的经验,更多地凭着个人的经历和理解表达对创业教育的见解和评判。很多高校已经开始注重培养和引进专门的创业教育教师,但实施过程存在较多问题。从本科、硕士到博士阶段开设创业学课程的高校罕见,难以培养专业的创业教育师资。另外,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很多教师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开展创业教育,对创业实践的一整套流程缺乏系统了解,容易误导学生。“双师型”教师比例不足是当前开展创业教育的一大困境,整合培养既有创业经历,又掌握创业理论知识的教师,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四)学生创业内生动力不足,创业支持体系不完善

创业教育的最终落脚点还是学生,学生掌握着创业教育的主动权。尽管学生熟知较多成功创业的案例,但是缺少机会实际体验创业的过程。学生得不到来自创业一线的失败者经验的分享,很多还会重蹈创业失败的旧路。虽然很多高校广泛开设创业讲座、创业比赛等,但是很多学生参加只是流于形式,为了拿奖学金、拿学分等其他目的,并非有十足的兴趣。调查发现,高校学子创业意向虽有所增强,但实际创业率仍处于较低水平。此外,创业支持体系很多没有落实,如申请创业贷款的流程复杂,需要提供担保才能顺利拿到贷款资金。各高校对于创业初始阶段的支持力度较大,而对创业过程则缺乏应有的关注,在创业项目的运营中遇到各种复杂多变的情况不能得到很好的引导和处理,使得较多创业项目夭折,这些都会影响学生创业的积极性。

二、高校创业教育的影响因素

(一)创业环境

创业环境是创业技能与创业动力培育的土壤。创业环境可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在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宏观环境有利于创业,并对创业给予了支持。良好的创业环境对创业行为的出现、创新型企业的萌芽均会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缺少良好的创业环境,创业行为便很难出现,甚至成功的几率也较低。

1.创业的舆论环境不佳

创业教育的开展受到各种环境的影响,良好的创业环境将给人以前进的动力,促进创业教育持续高效地推进。而现实中仍存在一些创业人员失败后受冷落的现象,很多想创业的人因为风险大、成本高放弃创业。创业教育保障机制欠缺,更未形成全社会包容创业失败的良好氛围。部分高校在校园中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平台,努力营造一种“创业是明智的选择”的良好校园舆论氛围,但推广力度还不够强。同时,对于树立大学生创业的成功典范、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创业观重视不够,从而未能使大多数学生对创业教育产生良好的认同感。

2.创业实践平台建设成效不足

创业教育离不开创业实践,没有实践作基础的创业只会是昙花一现。高校在积极探索构建校内创业实践平台、创业园区,与企业合作共建创业实践基地方面数量不足,运行管理存在较多漏洞,还需要进一步努力,为学生创业提供有力支撑。要搭建学生创新创业的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更为齐全的实践场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目前很多高校未能根据学校自身条件和学生的专业特点,超越学校的资金承受能力建立创业园区、创业孵化基地,不仅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而且造成众多资源的浪费。

3.创业评估未受重视

调查统计显示,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仅为5%左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差较大,大量的创业项目在创业过程中因为资金、管理、技术等问题而终止,最后不能将创业项目坚持到底。很多高校并未形成有效的创业教育评价和创业项目评估机制。针对创业教育,应该从学校层面建立相应的创业教育考核机制,对创业课程的开展情况、创业活动的参与效果、创业社团的运行情况、创业成果的转化情况等进行评估。并且很有必要尽快构建第三方评估结构,对大学生创业项目做出专业评估,有针对性地对创业的各个环节提供精确评价,从而为大学生正确创业、提高创业成功率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创业文化

创业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高校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提高创业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时代所需。创业文化关系到创业教育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校园创业文化包括创业物质文化、创业行为文化、创业制度文化、创业精神文化四个部分。我国的创业文化、企业家精神文化没有得到很好的培育,很难在创业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

1.创业文化凝聚力不强

我国高校及师生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即对创业教育缺乏认同感。既缺乏对创业教育目标的共同认识,也缺乏普遍的价值认同,使得创业文化凝聚力不强。较多的高校及师生认为创业教育与教育的发展规律背道而驰,降低了大学的学术文化地位;也有人认为,创业教育的复杂性超出大学的能力范围,不属于大学教育的范围。在一些已经开展创业教育的高校中,创业教育尚未得到来自全校师生的一致支持,仍然有人以漠视、冷眼光等负面态度看待创业教育的开展,致使校园创业文化在形成主体间统一共识方面与期望相差甚远,不利于形成全员积极参与创业教育的良好态势。

2.创业文化缺乏特色

创业教育起源于西方国家,并非我国的本土文化。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及演变过程较多地是模仿美国的创业教育,未体现出我国的特色。由于文化具有不可移植性,特定的土壤培育特定的文化,而我国却将较为成熟的创业教育文化形态强行移植过来,略有点“水土不服”的意味。校园创业文化发展的根基是本土化、特色化,这也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由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缺乏本土化基础,导致现有的创业文化建设缺乏特色,创业教育实践呈现出相互模仿的态势,同质化十分严重,严重制约着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

3.创业文化功利化倾向严重

创业教育是一个长期过程,其效果的显现过程较长。原有的教育评价机制使得创业教育的功利化倾向愈加突出,且对创业人才培养的理念及理解产生了偏差。现有的应试教育评价机制偏重于实效的导向,常常将学习创业教育课程的分数、成功创立企业的个数、创立企业的规模等作为评价创业教育成效的标准,致使创业教育重结果而忽视过程,急功近利的思想格外明显。另外,一部分人将创业教育理解为号召学生挣大钱、提高社会地位,未意识到创业对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创业有利于学生形成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并可促使学生积极提升自我、成就自我,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创业资金

创业资金的筹集是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关键环节。当前,我国的创业资金主要来自政府拨款,少部分来自企业、组织的投资。其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政府投入不足、创业启动资金匮乏、融资渠道狭窄、获取创业资金的限制条件多。

1.创业启动资金匮乏

充足的创业资金是保障创业教育各项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我国大学生创业基本没有足够的创业资金,要通过外部支持获得。调查发现,近七成的大学生创业启动资金不到10万元,现今大多数高校学子创业项目通过政府的投入只是短期性的,在创业的中后期很难得到持续的资金援助,也得不到较好的资金使用规划指导,最终导致一些有前景的创业项目中断。

2.融资渠道狭窄

大学生创业项目多来自于家庭的资助、个人的积蓄等,外部资金支持来源于各级政府及金融机构设立的创业小额贷款。由于大学生创业风险大、成功率不高、资金回收慢等原因,银行、风险投资机构等多不愿大力支持大学生创业项目。另外,我国个人贷款的主要形式是抵押贷款、第三方担保等,而大学生普遍缺乏抵押物品,也没有人愿意为其担保,所以很难获得来自金融机构的融资。

3.获取创业资金的限制条件多

尽管我国政府、高校等出台了很多针对大学生创业资金的扶持政策,可是很多政策没有落实,形同虚设。由于很多学生达不到获取创业资金的条件,使得其与创业梦想失之交臂。以小额贷款为例,银行提供贷款首先要依据其营业执照,而较少大学生有资金去办理工商注册,同时银行也不愿意给风险高、回报低的学生创业项目提供贷款。另外,我国缺乏相应的风险保障机制,创业一旦失败就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部分地区的创业支持政策只针对本地的大学生,外地的大学生无缘获得申请创业贷款的机会,而且创业项目的各项活动要经过严格审查,不利于其快速发展。

三、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对策

高校创业教育的宗旨就是要培养创新型创业人才,既要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也要具备一定的创业精神。当前,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应在创业教育的影响因素上多下工夫,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构造宽容开放的创业环境

为帮助创业者构建宽容开放的创业环境,学校不仅要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设更多机会让学生参加课外创业实习、实践,还可以在学校内部积极建立“创客空间”、举办多种层次的创业经验交流讲座,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积累创业经验,宽容学生创业失败,激励学生不断尝试、大胆探索创业的路子。一方面,要大力推广“创客空间”,努力营造一个创新、开放的学习氛围,鼓励团队合作、跨专业学习交流,提升团队组织能力及领导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对创业学生的挫折教育、心理教育,培育学生的责任意识、风险意识,使学生能坚定信心、勇于开拓、积极进取、调整心态,走上创业道路。另一方面,要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注重创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的融合。创业教育的开展要遵循三个教育结合的原则:课堂传授与课外教育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指导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要打破单一开展创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将其融入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专业技能教育中。

(二)加强创业文化的塑造

加强校园创业文化建设成为促进高校创业教育发展、提高创业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首先,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把培养创业型人才作为第一大人才培养目标,并落实到行动中去,使创业教育成为一大办学特色,力争做出成效,强化学校教职工、学生、家长等主体对创业教育的认同感。其次,要强化创业教育的舆论导向,加强对创业教育理念、实践、保障、目的等的宣传,在校园管理上适当融入创业导向因素,落实创业学分的转换制度。再次,要大力整合社会组织、企业、学校等的资源,搭建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文化活动,有效吸收地域文化的精髓,丰富校园创业文化建设。

(三)多渠道筹措创业资金

多渠道筹措创业资金是保障创业项目得以运行的必要前提。当前,需要进一步扩大政府对创业教育的投入力度,既要从政策上明确高校创业教育的资金供给途径,也要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保障创业资金及时、高效地发放下去。同时,要激发广大企业、行业组织与高校共同培育创业人才的积极性,均衡利益分配问题,构建资源共享、人才互换、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广泛吸纳企业、行业组织、校友等的资助。要合理运用创业资金,对创业项目的前、中、后期的投资进行科学预算,切不可只重前期项目启动而忽视中、后期的持续跟进,唯有这样才能推动更多创业项目落地生根、发展壮大。

(四)着力培育专业化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一直是困扰创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关键原因。我国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必须适应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建立全员参与、与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完善创业教育师资培训机制与评价机制。首先,应快速提升“双师型”创业导师的比例,各高校要制定相关激励政策,主动培育一批有经验、懂理论、善指导的创业导师,为培养高素质的创业人才做好充分的准备。其次,要多渠道引进一批来自创业一线的创业者,聘任其作为创业实践导师,他们具有丰富的创业经历,能够全面把握创业教育的理念和宗旨,为学生创业过程提供可行性指导和建议。

(五)加快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定位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校创业教育,就是要把创业教育真正融入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创新与创业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相互依托、互为促进。首先,高校创业教育要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把创新型人才成长规律作为开展创业教育的基本依据。其次,要以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评价标准,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视野下推进高校创业教育。高等教育要创新,就得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开始,既要走传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依存的人才培养之路,又要走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之路。

当今的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创业教育的开展必须紧密结合社会、经济、科技等的发展,同时要紧跟社会经济的发展动态,及时调整创业教育的方向和侧重点,做到未雨绸缪,切实将创业教育持续深入开展下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需要国家、政府、社会等各级组织共同努力,集众人之智、汇众人之力,将创业教育发扬光大,才能实现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施永川.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十年发展历程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4):69-73.

[2]杰弗里・蒂蒙斯,小斯蒂芬・斯皮内利.创业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9-10.

[3]胡景钟.试析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外延[J].复旦教育,1993(3):19-21.

[4]隋海瑞.大学生创业教育对其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5(S2):113-114.

[5]翁细金,夏春雨.高校校园创业文化建设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1):60-62.

创业资金的筹集原则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众筹 互联网 犯罪 刑法

一、网络众筹的概念

网络众筹的概念定义在各国的表述不一,欧盟对此的表述是“一种向社会公众公开为某一特定项目通过网络筹集资金的行为”①而美国《创业企业融资法案》(简称“JOBS 法案”)官方摘要中将众筹定义为“一种大众投资者,尤其是个人投资者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小额投资的筹资方式。该融资方式通常是进行商业投资或者为了支持他人完成特定目的”②可见,对于网络众筹的界定,是以传统的面向社会公众为某项特定项目筹集资金的方法,在其基础上加之互联网的运行模式而产生的基于网络平台而联系社会公众作为投资人为该特定项目进行融资的运行模式。资金的募集和投入均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操控。

二、网络众筹的特征

(一)公开性。由于众筹模式本身就是向社会公众进行的一个项目展示从而获取投资者的认可和资金支持,因此,在利用互联网模式下所运行的网络众筹,无疑是筹资者将其所设立筹资的项目,通过网络的传播展现给各个投资人,投资人基于其对该项目的成功预判进行投资。其运作平台本身就是公开的网络社会,因此,网络众筹的公开性是其最为显著的特征。

(二)投资小额性。众筹模式的最早出现是基于对艺术、公益慈善事业的一种融资模式,最早的众筹多为捐赠性众筹,投资者往往出于爱心对项目进行出资而不求回报。而我国目前的众筹模式以综合型众筹和股权众筹为主,网络众筹模式则涵盖这两种主要的众筹模式。投资者对该众筹项目的出资具有回报性,但由于在该众筹模式的平台公开性,面对的投资者是不特定的对象,加之传统众筹模式的心理影响,往往在网络众筹的项目上投资者进行的是分散性的小额的投资。

(三)广泛性。网络众筹的广泛性在于首先在于其面临的投资者对象广泛,网络众筹借助的互联网平台为筹资对象搜索到各个范围的投资者;其次就是网络众筹的筹资渠道十分广泛。自2012年众筹模式在我国兴起以来,众筹行业已经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以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互联网巨头所带领的各种众筹平台,为筹资者和投资方创建了各种特色的众筹渠道。

三、网络众筹涉及的刑法风险

(一)诈骗罪。网络众筹基于其平台运作的客观原因往往使得筹资人与投资者在对于众筹项目的项目信息知情和掌握处于一个不对等的地位。投资者对其投资的众筹项目通常是通过网上的介绍信息以及筹资者对该项目的描述而进行的一个投资选择,在互联网平台的作用下,投资者与筹资人不需要通过实际的面对面洽谈和磋商,往往是投资者通过众筹平台进行投资项目的观望,对该众筹项目进行一个预判,而这种预判不一定要求投资者以期待回报为主要条件。例如在综合型众筹项目中,如果投资者是对于一个捐赠型的众筹项目进行融资,投资者可以仅仅以投资资金来表示对该项目的支持作用。行为人可以通过编造谎言、虚构事实来骗取投资者的资金,而投资方通常因为该项目基于捐赠型地位而不求回报,因此也极少的关注和追踪该资金去向,从而使得行为人获取非法利益。

(二)非法集资类犯罪。非法集资的罪名主要包括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而从网络众筹的公开性、对象的不特定性以及筹资手段的宣传性和回报性等特征来看,网络众筹模式极有可能涉及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虽然目前许多众筹平台对投资者的进行了准入门槛的设置,意图将不特定的投资对象变成特定的对象,但由于投资者的数量广泛,以及准入门槛较低,仍然难以使该模式完全脱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构成要件,同时,依托于互联网平台而运行的众筹模式,其项目推介会的展示与宣传通常也难以摆脱通过媒体来进行的面向公众的宣传的影子。

而在一些预售型的众筹模式中,行为人往往以创业者的身份来寻求前期的创业资金众筹,并在其项目众筹开始前为投资者设计回报率,投资者往往因为对项目本身的信任和看好而进行投资。一旦行为人筹集够资金但并未用于该创业项目,个人占有该资金或非法使用,即构成集资诈骗犯罪。同样,在现在流行的以“一对多”的借贷模式即P2P的借贷型众筹模式之下,由于借贷双方的信息掌握量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因借款人的身份不合格而造成的借款人虚构众筹项目,虚造借款身份从而导致非法占有筹资款项的,也构成集资诈骗罪。

(三)非法证券类犯罪。股权类众筹往往容易涉及非法证券类的犯罪。凭证类众筹模式曾经被证监会叫停,因此在实践上,股权股票等属于证券范畴内已是主管部门有所认定的倾向。由于网络众筹所依赖的互联网以平台的公开性和广泛性来聚集人气,众筹项目在其在平台上注册参与众筹前也并未成立公司,而以项目发起人的身份进行一个筹资行为,因此该主体是否具有发行资格有待商榷。其次,即便股权类众筹发起人具有主体资格,为了筹集到更多的资金将其公司未来股份价值进行夸大,给投资者建立一个高期望值而在招股说明书、认股书、公司、企业债券募集办法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数额巨大、后果严重的,构成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犯罪③。

众筹作为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代表,它的出现是集风险性与创新性为一体的,在大数据时代的潮流下,众筹的运行与发展不仅仅靠其企业内部市场的调控,完善监管的同时又要保证其顺利地运作以促进经济的飞跃。笔者认为,虽然网络众筹涉及到诸多的刑法风险,但是刑法作为最后一道防线,理应遵循其谦抑性原则,只有在其他法律不能解决的前提之下,才应当介入。

注释:

①陈录宁 沈寅飞《网络众筹不能触碰两条红线》载《检察日报》2015年第3版

②参见美国《创业企业融资法》

③ 参见《刑法》第160条

参考文献:

[1]刘宪权.刑法严惩非法集资行为之反思[J].法商研究,

2012(4).

创业资金的筹集原则范文第4篇

一、融资渠道

目前国内创业者的融资渠道较为单一,主要依靠银行等金融机构来实现,其实,创业融资,要多管齐下,千万别吊死在一棵树上,这样才能多多益善。

渠道1:银行贷款银行贷款被誉为创业融资的“蓄水池”,由于银行财力雄厚,而且大多具有政府背景,因此在创业者中很有“群众基础”。从目前的情况看,银行贷款有以下4种:

1、抵押贷款,指借款人向银行提供一定的财产作为信贷抵押的贷款方式。

2、信用贷款,指银行仅凭对借款人资信的信任而发放的贷款,借款人无须向银行提供抵押物。

3、担保贷款,指以担保人的信用为担保而发放的贷款。

4、贴现贷款,指借款人在急需资金时,以未到期的票据向银行申请贴现而融通资金的贷款方式。

提醒创业者从申请银行贷款起,就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因为申请贷款并非与银行一家打交道,而是需要经过工商管理部门、税务部门、中介机构等一道道“门坎”。而且,手续繁琐,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

渠道2:风险投资在许多人眼里,风险投资家手里都有一个神奇的“钱袋子”,从那个“钱袋子”掉出来的钱能让创业者坐上阿拉丁的“神毯”一飞冲天。但风险投资是一种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风险投资家以参股的形式进入创业企业,为降低风险,在实现增值目的后会退出投资,而不会永远与创业企业捆绑在一起。而且,风险投资比较青睐高科技创业企业。

提醒风险投资家虽然关心创业者手中的技术,但他们更关注创业企业的盈利模式和创业者本人。因此,“等闲之辈”很难获得风险投资家的青睐,只有像张朝阳、邵易波、梁建章那样的创业“枭雄”,才有机会接近那些金光闪闪的“钱袋子”。

渠道3:民间资本随着我国政府对民间投资的鼓励与引导,以及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民间资本正获得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民间投资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而是向基础设施、科教文卫、金融保险等领域“全面开花”,对正在为“找钱”发愁的创业者来说,这无疑是“利好消息”。而且民间资本的投资操作程序较为简单,融资速度快,门槛也较低。

提醒很多民间投资者在投资的时候总想控股,因此容易与创业者发生一些矛盾。为避免矛盾,双方应把所有问题摆在桌面上谈,并清清楚楚地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此外,对创业者来说,对民间资本进行调研,是融资前的“必修课”。

渠道4:创业融资宝创业融资宝,是指将创业者自有合法财产或在有关法规许可下将他人合法财产进行质(抵)押的形式,从而为其提供创业急需的开业资金、运转资金和经营资金。该融资项目主要针对“4050人员”,以及希望自主创业的社会青年群体。

办理创业融资宝的手续较为简便,创业者只要有资产,就可申请贷款,贷款期限最长为半年,可充当抵押的物品范围非常广泛,房产、大宗物资、有价证券、机动车、名表等凡价值在300元以上的都可以。

提醒创业融资宝的融资“力度”不是很大,因此,解决创业资金问题一般要经过几轮融资后才能实现。对创业者来说,第一次融资时不能要求十全十美,不要嫌资金太少,关键是先解决生存问题,然后再求发展。

渠道5:融资租赁融资租赁是一种以融资为直接目的的信用方式,表面上看是借物,而实质上是借资,以租金的方式分期偿还。该融资方式具有以下优势:不占用创业企业的银行信用额度,创业者支付第一笔租金后即可使用设备,而不必在购买设备上大量投资,这样资金就可调往最急需用钱的地方。

提醒融资租赁这种筹资方式,比较适合需要购买大件设备的初创企业,但在选择时要挑那些实力强、资信度高的租赁公司,且租赁形式越灵活越好。

二、说服投资人

现在,要得到相当数量的资本,非找投资人不可。这是眼下的新兴融资方向,也是将来的发展趋势。

一位理性的投资者,尤其是风险投资家,在面对创业者时重点考察的是他的商业能力与商业潜质,其中包括性格优势(如自信、成熟、有条理性、务实性、责任心、商业经验等)和项目优势(项目前景、项目竞争优势、项目回报等)。而考察性格优势和项目优势最好的方法,就是在通过项目说明会上演示创业计划书时。

因此,学会写好一份创业计划书,对于创业者能否成功融资意义重大。这不仅有助于创业者控制风险,而且有助于创业者提高融资成功率。

三、撰写创业计划书的原则

1、开门见山,打动人心。

要开门见山地切入主题,用真实、简洁的语言描述你的想法,不要浪费时间去讲与主题无关的内容,并要表现你的语言的煽动力,从而展现你的领导才能。

2、注意细节,自信诚恳。

尽可能地搜集更多资料,对于市场前景、竞争优势、回报分析等要从多角度加以分析和总结,对于可能出现的困难或问题要有足够的认识和预估,同时准备多位顾客的事前采购协议,帮助投资者强化项目可行性认识。

创业资金的筹集原则范文第5篇

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是带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重要举措,对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改善大学生自主创业环境,畅通创业渠道,经市政府同意,现就促进我市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推动科技创新和促进就业为目标,坚持以创业培育、资金引导和孵化体系建设为重点,按照完善政策、搭建平台、加强培育、强化管理、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紧密结合重庆支柱产业发展需要,支持和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发展潜力的大学生自主创业项目,服务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创业促发展和创业带就业的良性互动。

(二)目标任务。建立大学生创业联席会议制度,设立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建立和完善创业政策体系、创业教育体系、创业服务体系和创业组织保障体系。着力建设一批大学生自主创业孵化基地,普及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和有重点地培训创业带头人,扶持一批大学生自主创业企业和创业项目,使我市自主创业大学生和吸纳人员就业的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扶持体系

(一)设立创业专项资金。通过财政投入、高校筹集、企业赞助等多种渠道筹资设立重庆市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专项用于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性扶持、表彰奖励等。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各高校每年要安排一定经费用于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开展自主创业实践活动。

(二)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对创业大学生从事个体经营的,适当提高营业税起征点。对不征营业税、增值税且经调查核实无应纳税所得的,不征收个人所得税。我市大学生自主创业所创办的企业,凡符合有关优惠条件的,可享受西部大开发、高新技术、农林牧渔、节能环保等方面的税收优惠。各项优惠政策有重叠的,则按最优的一项执行。

(三)实行收费减免政策。大学生自主创业从事个体经营的,凭学生证办理有关登记手续,可享受市财政局、市物价局《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和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有关收费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综〔20*〕45号)规定的37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优惠政策。有关部门要为创业大学生提供法律、法规、政策、证照办理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工商部门优先受理其注册登记申请、优先办理并简化登记手续。

(四)加大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和中小企业担保基金要向大学生倾斜,并在适当的时候单独设立大学生自主创业小额贷款担保基金,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兴办企业申请小额贷款提供担保。在小额担保贷款基金中,设立1亿元的大中专毕业生创业基金,大学生毕业3个月后可申请5万—8万元的小额贷款,并享受小额担保贷款全额贴息政策。

(五)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把大学生自主创业项目纳入招商引资范围,与外地客商享受同样的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创业项目,按照规定享受扶持发展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企业、农产品加工业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相关优惠政策。

三、建立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服务体系

(一)开展创业教育。各高校要把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要把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建立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要把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大学生科研活动相结合,将学历教育、职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增强大学生的创业信心和创业能力。要鼓励创业教育教师紧密结合工作实践,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积极探索创业教育的新形式、新方法。有条件的高校要成立创业教育教研机构,积极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教学研究工作。

(二)加强创业技能培训。各高校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创业指导师资培训、轮训,建立一支理论水平过硬,具有实践经验的大学生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市政府有关部门、市属国有大型企业、高校要加强合作,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创业培训体系,将大学生创业培训纳入就业再就业培训补贴范围,享受免费创业培训。邀请企业家和自主创业典型人物进高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创业指导、培训、讲座等活动;将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训引入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帮助大学生掌握一定的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重点加强对创业带头人的培训,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和成功率。

(三)建立创业服务机构。成立重庆市大学生自主创业服务中心,有计划地组织交流活动,帮助大学生创业者将科技发明、专利等转化为创业项目。建立大学生创业者信息管理服务系统,提供及时有效的后续服务和跟踪指导,注重对创业失败者的指导和服务,帮助他们重树信心、重新创业。建立全市创业项目资源库,搭建创业信息、政策平台,实现全市联网,资源同步共享,做好创业项目库的动态维护工作,畅通项目信息,降低创业成本,提高项目成功率。完善项目开发、征集、论证、展示和推荐的工作机制,向大学生创业者公布各项行政审批、核准、备案事项和办事指南,并为创业者提供项目信息、政策咨询、小额贷款、代办手续等“一站式”服务。

(四)培育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整合资源,依托各区县(自治县)特色工业园区、大学科技园、加工贸易梯度转移产业基地等适合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孵化场所,建立大学生自主创业孵化基地,吸引大学生创业企业入驻,并为待孵化企业提供场地、税费减免、创业指导培训等服务。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结合本地工业园区实际,建立大学生创业园或创业孵化基地,以免费或优惠价租赁的方式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孵化平台;结合地方特色产业园、小企业基地、商业街建设,建立大学生创业特色产业基地或大学生创业一条街。各类产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等要大力支持和帮助大学生创业。鼓励高校通过多种形式建设大学生创业园或创业孵化基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办公场地、人才引进、项目推荐、财税法律咨询、物业服务等配套支持。

四、建立健全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组织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