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外资银行发展前景

外资银行发展前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外资银行发展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外资银行发展前景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外资银行发展前景

一、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及其发展

(一)外资银行的进入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金融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国际贸易总额不断扩大,中国成了外资银行业务拓展的重要目标。目前,外资银行进入中国主要有以下方式:一是参股或控股中资金融机构,中资银行性质未变;二是在华建立代表处,待条件具备升格为分行,最后升级为独立法人银行;三是在中国建立合资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其他形式的金融机构,但性质上属外资银行。

(二)外资银行投资入股国内银行情况

2003年以前,监管当局并不鼓励中资机构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当时全国仅5家银行引进了海外战略投资者。2003年以后,监管当局鼓励中资机构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中资银行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逐步增加。

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8年报》,截至2008年末,共31家中资银行引进了海外战略投资者,投资额共327.8亿美元。5家大型商业银行中,除农业银行外,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均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12家股份制银行中,除招商银行和浙商银行外,其余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均先后引进了海外战略投资者。其中,广东发展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的外资方掌握了实际经营权。截止2008年末,136家城市商业银行中,有15家引进了海外战略投资者,这些行基本是我国城商行中的优秀银行,如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宁波银行等。截止2008年末,我国有22家农村商业银行和163家农村合作银行,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分别是上海农村商行和杭州联合银行。其中,上海农商行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农商行,杭州联合银行则是我国农村合作银行中资产规模、资质量较好的。

二、2011年外资银行在中国的整体运行情况分析

(一)外资银行总体经营成果

根据27家外资银行已经公布的2011年度报告,实现净利润合计2583.4亿元,2010年1903.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80.1亿元,增幅为35.7%。 2011年净利润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信贷规模的增长、息差水平的回升引起的利息净收入大幅增长。资产总额17025.5亿元,2010年为13449.1亿元,2011年较上年同期增长3576.4亿元,增幅为26.6%。超过了GDP的增速。

(二)外资银行平均资产质量

27家银行中只有11家银行公布了不良贷款或不良贷款率,其中摩根大通、东方汇理银行和华侨银行无不良贷款。友利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3.71%,其余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均在1%以下,11家银行的平均不良贷款额为9.86亿元,平均不良贷款率为0.57%,2010年的平均不良贷款额为10.95亿元,平均不良贷款率为0.48%。不良贷款较上年同期减少1.09亿元,降幅为9.95%,不良贷款率上升0.9个百分点。

三、外资银行对中国金融的影响

首先,外资银行的经营模式和理念会逐步影响内资银行。外资银行开业后,银行业真正的“国际惯例”就在家门口,在选择银行服务时,老百姓多了一个参照的标准,多了一份选择。消费者的自由选择将使内资银行吸收、借鉴外资银行的经营模式和理念,提升服务品质。

其次,外资银行的业务创新能力将提升我国金融理财产品创新水平。在外资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中,产品类型丰富多样,金融产品不断创新发展。如荷兰银行是这方面的典范,提供了多种目标指数挂钩的产品,具有多种投资主题。

最后,外资银行的竞争压力会迫使内资银行加大改革和创新的力度。外资银行的全面开放最终将导致金融产品的加快创新,金融服务效率的加快改善,市民理财将拥有更多的品种选择。老百姓财务增值的途径也将从国内延伸到国外,充分享受到国际银行业发展的成果。

四、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一)外资银行并购中资银行的案例将大幅度减少。究其原因,一是一些外资行在限售期后大幅减持中资行股权获取暴利,引起国内舆论争议;二是学术界对海外战略投资者提高中资行公司治理水平、科技水平存不同看法;其三,次贷危机后,外资行自顾不暇,光环破灭,中资行已不再盲目崇拜外资行的经验。

(二)一些外资行已完成中国境内机构布局并采取本土化策略。东亚、汇丰、恒生等外资行在中国境内分行数已达15个以上,多于所有城商行分行数,在东部沿海地区机构铺设已基本完毕,正在向中西部地区扩展。目前,港资、新资、美资等外资行大多采用了本土化的发展战略。预计今后有更多欧资和韩资银行采用本土化发展策略。

(三)外资行市场准入将越来越广泛。一些外资行已经具备发行借记卡的资格,下一步外资行拓展的重点应是信用卡业务。一部分外资独立法人银行提出A股上市及发行次级债的要求。例如,东亚(中国)已经公开表达了A股上市的希望。外资银行业务准入水平将与中资银行相同。

(四)理财业务、国际业务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在过去,外资行不能从事人民币业务,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之间的关系是互补关系。现在,外资行机构和业务准入越来越宽松,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之间的关系已是竞争关系。外资行的强项是贸易融资、理财业务,随着越来越多的外资行的进入,上述两项业务竞争将越来越激烈。

五、总结

综上所述,当前在华外资银行的经营状况良好,业务增长速度较快,但整体所占市场份额很小。营业性机构以分行形式为主,也有一些外资行已完成中国境内机构布局并采取本土化策略。随着中国银行业的全面开放,外资行市场准入将越来越广泛。对外资银行非审慎性监管措施的取消,外资银行将在更加平等的基础上与中资银行竞争,希望更加能够发挥促进竞争,提高银行业整体效率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夏辉,苏立峰.入世后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状况及应对政策[J].财经科学, 2008,(05).

外资银行发展前景范文第2篇

一、基于PESTEL模型宏观环境分析

政治因素(political)方面,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已经逐步取消了外资银行在中国的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和服务对象限制,对外资银行实施自主开放措施,对在中国注册的外资法人银行在准入程序、监管标准上与中资银行一致。经济因素(Economic)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中国的中产阶级在壮大,中国人民渐渐产生了投资的理念,投资欲望普遍强烈,并且现有的金融机构还不够完善,市场空间很大。社会因素(Socail)方面,中国人民普遍倾向储蓄多于消费,偏好风险较低的金融产品,但是由于对财富的欲望比较强烈,对盈利机会非常敏感,非常需要风险低收益高的个人理财产品。技术因素(Technological)方面,外资银行相对于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在产品开发、品牌投资、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上都具有较大优势,这一因素促进了外资银行的发展。另外现今银行业普遍受到IT技术的冲击,网络电子产品的开发和普及是大势所趋。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方面,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话题,金融业不同于制造业,对于环境的损害不大,但是银行业也在努力抓住环境保护这契机,顺应市场需求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产品。最后,法律因素(Legal)方面,中国目前的整体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在相关法律法规上面时常出现变动。另外中国为了保证银行业市场的健康发展,加大了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中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随着新劳工法的颁布,服务业的人力成本也相对上升。

二、基于钻石模型的外资银行竞争力分析

生产要素方面,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对来华投资的外资银行给予了许多优惠。由于外资银行具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与较高的员工报酬,对人才的优厚待遇必将将吸引一批优秀的金融高端人才。资金方面,外资银行雄厚的资金实力,经营方式的灵活性,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经验和国内的银行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需求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中国社会知识结构的变化,中国国民对投资产品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人们对投资机遇非常敏感,另外随着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和高科技产业的萌芽,中小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也非常旺盛。此外,由于中国目前金融市场还不够完善,资本市场不够开放,银行业务发展比较落后,而外资银行由于发达国家资市场完善,竞争激烈,在产品开发、品牌投资、从业人员素质、服务商具有较大竞争优势。考虑到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业务大多以一般存款、贷款和结算等传统银行业务为主,而外资银行大部分已进入现代银行业务阶段,如贷款业务的竞争重点是批发业务,尤其是对优质的批发客户的争夺。在零售业务方面,外资银行很有可能在消费信贷领域取得较大份额。中间业务是风险小、成本低、利润高的银行业务,一直是外资银行业务中的重点。

三、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行业环境分析

外资银行的行业内主要竞争力量有: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垄断力很强,拥有强大的经营零售网点和地域文化优势,在客户群体中有很高的认可度及信誉系数,具有强大的规模经济效应和固定资产投资是其他。同时,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业商业银行也有了较大发展,并且中国市场已经有数十家外资银行进入,市场竞争力量越来越强。新进入者的威胁方面,我国银行业的主要进入壁垒是行政壁垒。据《商业银行法》的规定,商业银行的设立、分立和合并等都要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审查批准。另外,一些具体事务也要获得审批才能开展,比如变更注册资本、变更总行或者分支行所在地、调整业务范围等。替代品的威胁方面,以资本市场为中心的新金融商品的开发和资本需求的强劲增长,使得以证券市场为中心的资本市场功能日趋凸显,而传统银行的金融媒介作用则趋于萎缩,利润下降,出现依靠传统的存贷业务难以维持生存的状况。此外,商业银行业的供应商即存款者。我国商业银行相对存款者而言,垄断力较强。但是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存款者获取信息的渠道越发丰富,对金融产品的需求也越发多样化,而且金融产品和服务增加,存款者可选择性增大,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商业银行业的购买者即贷款者。我国商业银行相对贷款者而言,垄断力也较强。由于银行产品购买者相对银行数量而言要多得多且相对分散,其购买能力不集中。而且商业银行须遵照《商业银行法》和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规定以确定存款利率和发放贷款,提供的产品属于标准化产品,因而商业银行业是一种标准化行业。这些都决定了银行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

四、对于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建议

虽然中国市场目前还是国有商业银行拥有巨大市场份额,并且已经有数十家外资银行进入,但是由于目前中国市场对于银行业的广泛需求和现今中国银行业不够发达的现状,外资银行还是应该进入中国市场。

外资银行发展前景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外资银行;企业创新;经济效应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通过全球化并购整合来主导竞争,跨境合资经营已经成为银行业在海外发展的重要形式。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外资银行开始不断向国内金融市场涌入,其在中国的投资活动和业务经营也日益频繁。而外资银行进入主要从三个方面对中国企业创新产生影响,首先,面临越来越多企业创新的资金需求,中资银行所能提供的融资模式与外资银行相比缺乏创新,外资银行进入能够改善中国银行业缓慢低效的发展和我国企业创新的融资环境。其次,随着我国企业开始重视企业创新,国内申请债务缓解的企业也越来越多,这使得企业创新方面存在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也显著增多,而外资银行进入不仅可以缓解中资银行所承担的融资压力和风险,亦可以满足我国企业创新快速发展造成的融资缺口。最后,由于我国银行业长期在较为集中的市场和产权结构的温床中发展,使得其存在竞争力疲软的问题,外资银行进入在提高国内银行业整体服务效率和技术操作水平的基础上也改变了中资银行的垄断发展形势,外资银行进入能够解决我国银行业发展与企业创新需求不匹配的问题。

一、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至今,外资银行在我国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在我国金融市场中的地位也愈加重要,对我国整体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外资银行的发展历程在我国金融业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外资银行的进入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在中国加入WTO之前,外资银行主要是以外国投资银行分行的形式进行尝试性的发展,且在我国的业务发展十分有限。第二阶段是中国加入WTO后的过渡阶段,在此阶段,外资银行快速发展,中国逐步开放了对人民币业务的限制,使得大量外资积极地参股本土银行。第三阶段主要是指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过程中的实施阶段,外资银行进入全面发展时期,其子行与中外合资银行能够得到基本的国民待遇,且在与本土银行公平竞争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进程也得到了推进。

(二)外资银行的经营现状外资银行的优势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凸显,外资银行的进入对中国整个经济环境的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资产质量、流动性、盈利能力和资本充足方面都表现稳健且愈发良好。目前外资银行在其自身业绩表现方面所进行的经营活动均比较稳健,但规模增速相较而言比较缓慢,由于市场中存在的一些信息不对称情况使得外资银行对自身的相关业务采取十分谨慎的态度。此外,外资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高于国内银行业整体水平,其不良贷款率远低于其他国内银行,但在一些方面的表现相比本土银行业不完全占有优势,外资银行在客户资源的沉淀以及零售业务的建设方面仍然有所局限。

二、外资银行进入对企业创新影响的经济效应

随着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程度的深化,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选择进入我国发展,外资银行进入极大地改变了我国企业创新的经济环境,对我国企业创新产生了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一)外资银行进入对企业创新的直接影响1.增加企业融资资本外资银行进入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引入了充足的资本,这些资本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的融资资本。外资银行利用自身充足的资金优先选择盈利性强和财务状况好的客户,外资银行在进入我国之后对我国企业发展的细致情况了解甚少,其在收集我国企业“软”信息方面不具有优势,中国金融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仍非常严重,外资银行通过判断企业规模以及表面发展状况来选择客户企业,尽可能降低自身经营风险,大规模企业的信用记录较长,并且拥有更为完整丰富的财务报表和抵押资产,所以外资银行可能会首先集中于向国内的优质企业提供服务。外资银行的进入吸引了国内银行大量的优质客户,迫使国内银行降低客户选择标准,面对更多发展潜力较弱或者风险较高的企业。为了吸引那些财务状况更好、盈利能力更强并且发展前景更好的创新企业,我国银行根据整体的金融环境对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进行相应的调整,提高了存款利率,吸引了更多的存款客户,同时通过降低贷款利率来增加贷款客户,从而使得可贷资金的规模扩大,为更多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资金支持。2.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外资银行的进入使得企业在融资时有更多获取方式和融资渠道,企业可以从国内银行和外资银行两种渠道来获取资金贷款。外资银行进入形成了“鲶鱼效应”,形象解释就是在一个欠缺活力的池塘中放入鲶鱼,鲶鱼的存在改变了小鱼原本的生存环境,外资银行进入使得我国银行业平稳低效的经营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内银行为了更好生存必须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为了能够保有并继续占领国内市场,国内银行不断完善并创新服务内容,提供更为多元化的融资产品,提出更多的优惠政策,创新更丰富的融资贷款方式。部分在国内银行难以获得资金的高风险创新企业,外资银行的进入使其较之前更容易从银行获得金融贷款,其原因是国内银行为了能够同外资银行抢占市场份额以及相关存贷款客户,贷款条件会适当放宽,进而拓宽了企业创新的融资渠道。

(二)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企业创新的间接影响1.提高企业竞争能力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中资银行之前所具有的优势在外资银行进入之后将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但外资银行进入会迫使我国本土银行提高企业竞争力,并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企业创新产生三个方面竞争效应:第一,外资银行进入会抢夺我国本土银行贷款客户,这将会降低我国本土银行的议价能力,进而迫使我国本土银行不断对自身服务效率进行提升。外资银行进入会对我国银行业产生一种“鲶鱼效应”,我国创业风险更高的企业将较之前更容易从银行获得贷款。第二,外资银行进入也会同我国本土银行竞争存款客户,我国本土银行为了能够维持原有的贷款客户关系,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存款利率。存款利率的提高使得更多的资金储蓄进入到银行体系中,进而使得可贷资金规模扩大。第三,外资银行的进入在导致银行业竞争的同时会进一步促使我国银行贷款利率的下降,这样的影响会降低创新企业的融资成本以及对资金的偿还压力,良性循环会使得企业更愿意进行长期的创新投资。2.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外资银行的进入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更好的融资环境,对我国银行业整体的服务创新造成了技术溢出的效应。外资银行较我国银行拥有更为先进的信息搜集技术、更加成熟的信贷评估程序、更加完善的贷款监管机制以及更加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技术溢出效应一方面来自于外资银行对市场份额的冲击,另一方面是在竞争中形成了一种发展趋势,我国银行不论是被动改变还是主动发展,均在技术方面得到提高,服务质量、产品多元化以及管理经验都有所进步,有能力对市场中的创新企业以及优质项目进行识别,从而能够更好地推进我国企业的创新发展。外资银行所具有的技术和经验会在我国银行的竞争中慢慢进行扩散和适应发展,从而使得企业创新活动可以得到更多资金支持。其次,外资银行进入可以通过控制我国银行股权或者参股的形式,这样也会将其所拥有的先进技术经验传输进我国企业。最后外资银行进入能使得我国人才聚集,同时我国企业可以聘用外资银行所拥有的有用人才,这样的一种人才流动使得我国能够更好地与外资银行进行业务合作与交流,并且实现先进技术经验的高效学习。

三、总结与建议

外资银行发展前景范文第4篇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在五年过渡期内,中国认真履行承诺,分步骤、分阶段积极主动履行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有关承诺。近几年来,允许外资银行对中国企业办理人民币业务,取消所有地域限制,允许外资银行对所有中国客户提供服务,允许外资银行设立同城营业网点,逐步放松对外资银行在华经营的限制,取消外资银行人民币负债不得超过外汇负债50%的比例;放宽对外资银行在境内吸收外汇存款的比例限制;取消对外资银行在华经营的非审慎性限制。截至2006年12月末,在中国注册的外国独资和合资法人银行业机构共14家,下设19家分支行及附属机构,外资银行经营的业务品种超过100种,115家外资银行机构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在华外资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1033亿美元,占中国全部银行业资产总额的1.8%:22个国家和地区的74家外国银行在中国25个城市设立了200家分行和79家支行;42个国家和地区的186家外资银行机构获准在中国24个城市设立了242家代表处,银行业对外开放度不断提高。

目前,外资进入我国金融业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独资、合资(外资占25%以上的股份)和参股(外资占25%以下的股份)。外资银行进入我国主要以参股为主,随着参股行越来越多、参股比例逐渐提高,外资银行已经全面融入我国金融体系,截至2006年12月末,29家外资金融机构参股了21家中资银行类金融机构。外资银行一方面尝试参股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另一方面随着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全面启动,他们的参股目标也已转向国有商业银行。此外,由于沿海城市拥有良好的环境和高端客户群,所以外资金融机构一般会优先考虑东部和南部发达的城市地区,近年随着西部投资环境的改善和经济发展,外资银行开始涉足我国西部地区。

二、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

首先,外资银行进入带来的竞争。譬如外资银行的“摘樱桃战略”(Cherry Picking,即赢取高端业务和客户)可能对东道国银行的盈利性产生冲击,从而对银行体系的稳定产生威胁。与我国银行相比,外资银行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中间业务、外汇业务和金融创新等业务和技术上。外资银行并不谋求为所有客户提供一般服务,而是通过市场细分,锁定自己的目标客户,将资产投向有效益、有还贷能力的企业,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优质的高端客户。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后,势必在高端客户和高端业务两个方面与中资银行展开竞争,如零售业务中的信用卡、汽车贷款或抵押贷款等将成为外资银行的且标,个人理财业务也是外资银行占领高端客户市场的重要工具之一。在批发业务方面,外资银行的目标客户主要是那些拥有资金量较大和市场前景被看好的企业,如我国的大型集团公司、高新科技企业以及优质民营企业。此外,大多数在华外资银行都属于混业经营的模式,在开展企业流动性资金管理、财务服务及咨询等方面拥有集团优势。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的高端客户和高端业务必然会形成冲击,为了稳住或获取市场份额,中资银行有可能会扩大高风险贷款数量,从而也为不良贷款产生和银行经营风险埋下隐患。

第二,与本国银行相比,外资银行更有可能采取违背东道国监管当局目标的行为,这就会导致东道国货币政策低效甚至失效,这种情况在发展中国家更加明显。外资银行在我国的业务发展可能会使我国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力部分减弱,对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提出挑战。由于外资银行可以便利地从国际金融市场和其母行获得资金,其贷款基本不受“以存定贷”的约束,而我国再贷款、再贴现、存款准备金等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也会因为外资银行灵活的资金来源而下降。此外,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货币政策要兼顾总量控制和结构调整两方面的要求,通过窗口指导商业银行调整信贷结构,进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是传导中央银行货币信贷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外资银行进入我国是以追逐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必然选择发展前景好、收益高、见效快的优质客户作为贷款投放的重点,而国家需要重点支持的见效慢、高风险行业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进一步加大,进而使窗口指导的有效性减弱。

第三,输入“金融危机”。对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外资银行经营的研究表明,在我国发生银行危机时,外资银行往往大量收缩其业务,从而会对东道国的金融和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地区争端、政局变化和金融危机等因素都可能引致跨国银行资产冻结、支付危机、甚至倒闭。从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和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看,一国或地区甚至一个机构的金融问题完全有可能导致该国的银行,甚至与该国经济利益密切的外资银行面临严峻的经营困境,从而加剧对东道国的银行体系产生不良影响。但是,如果我们除控制外资银行在中国银行体系中的总量和所占份额以外,尽量分散外资银行的来源国,即使某一外资银行母国出现问题,对于中国银行体系的影响也不至于过大。

三、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经济的有利影响

首先,促进我国银行改革,稳定银行体系。过去我国银行业在经营管理等方面都比较落后,银行竞争力较薄弱。外资银行进入后我国金融机构呈现多样化,国内银行既有竞争的对象,又有竞争的压力。这将促使我国商业银行改进经营管理,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积极创新金融产品,降低成本和费用,从而有助于促进金融体系稳定。此外,外资银行进入有助于我国改善银行资本基础、提高风险管理、分散风险、增加坏账准备,有助于在需要时提供更多的资本和流动性,进而降低风险,增强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定。虽然外资银行进入在短期内会给我国的银行业带来一些不稳定的因素,但从长期看,经过优胜劣汰得以生存下来的国内银行将有更强的竞争力,拥有更忠诚的客户,因此,银行可获得更加稳定的经营环境。

第二,外资银行进入还会产生正的“溢出”效应,即外脊银行会在金融服务、金融产品和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为国内银行起到 “示范”作用。外资银行在传统银行业务和新兴银行业务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通过技术外溢,将使我国通过模仿更快掌握先进的业务技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并改善国内金融体系的服务效率。特别是当外资银行直接参与管理国内银行时(例如建立合资银行或银行并购等),外资银行还可能帮助国内银行改进管理。外资银行进入可以提高我国银行系统的人力资本质量。如外资银行从国外带来高技能的银行经理在他们的分支机构中工作,当地银行的员工可以从这些外国银行经理那里学习新知识。外资银行会投入资金训练当地的雇员并培养大量的金融人才,国内银行

业人力资源质量的提高也会使得国内银行的运作更有效率,成本也会降低。中资银行实际上已经从外资银行的“溢出效应”中受益。例如,外资银行几年前最早在上海推出外汇结构性存款产品,中资银行很快就加以研究,不到半年的时间就推出了类似产品。

第三,有利于我国银行的国际化经营。外资银行进入我国,为我国银行机构拓展海外业务实施国际化战略创造了条件。GATS及其后续金融服务协议中的市场准入国民待遇、透明度等原则为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国际化战略提供了制度许可。例如,由于我国向外国的金融机构做出了开放的承诺,根据“对称原则”其他国家也必须向我国做出同等水平的开放承诺。另一方面我国对外国优秀的金融机构的引入,可以增加对外资金融机构的了解并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为我所用。这些条件为我国银行业真正走向国际化提供了可能。

第四,有助于提高银行监管水平。耳前,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外资金融机构活跃程度较高,监管国际活跃性银行显然需要更多的监管技巧和评估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程序的能力。同时,外资金融机构在与金融监管当局博弈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善于利用监管法规的模糊地带进行金融创新。它们在向市场提供金融产品的同时,也有助于监管部门发现现有金融监管框架中的漏洞,使监管制度变得更为合理规范,有利于形成更加积极而富有成效的法律体系和监管框架。外资银行进入产生了新的监管环境,这将促使监管部门学习并采用先进的监管理念和方法,运用到中国的监管实践中,提高监管水平。

四、外资进入中国银行业的新选择

从外资银行的发展战略看,参股中资银行可能是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一条捷径,可以满足其低成本快速全面扩张的需求,因为参股方式较新设机构有更大的优势:一是不需过多的市场调研,也不需经过很长时间研究金融政策,能够缩短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时间;二是以小博大,并能够很快熟悉中国新兴股份制银行的运行过程和管理程序,从而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三是能够弥补外资银行在营业网点、客户资源及人文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竞争劣势。

这种进入方式对我国产生的正面影响主要有:其一,股权改善效应。中资银行引入国际战略投资者,可以充分改善银行的股权结构,实现股权的多元化。由于股权的多元化是形成良好的董事会和股东大会运作机制的重要基础,因此,通过引入追求利润的境外投资主体,稀释政府的控制权和干预权,使政府不至于随意支配银行。尤其是从国有商业银行方面来说,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可以增强商业银行的商业色彩,并据此建立起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运营效率。其二,形成战略联盟。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通过与外资进行合作,组建战略联盟,可克服自身资源的局限性,提高运作效率,实现优势互补,并最终形成一种成熟的、长期的双赢关系。国有商业银行加强与战略投资者的合作,还可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航母,这些都能从根本上优化我国的银行业布局。

外资银行发展前景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外资银行;国内银行;发展策略

2006年12月11日,中国银行业开放过渡期结束,外资银行可以向本地公司客户以及个人客户提供人民币业务。随着《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出台,对于经营人民币业务执照的限制将进一步取消。目前,外资银行在中国有198家分行,大概有70家是代表处,所有这些机构都是在24个城市进行运作的。并且,已有12家外资银行获准将中国境内分行改制筹建为外资法人银行,除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花旗银行(中国)中国有限公司已经获准开业,其余8家正在进行改制筹建的外资银行是:恒生银行、日本瑞穗实业银行、日本三菱东京日联银行、新加坡星展银行、荷兰银行、永亨银行、新加坡华侨银行、美国摩根大通银行。

2007年4月2日,转制成为外资法人银行的“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正式在上海开业。而在同一天,经中国银监会正式批准,首批拿到本地注册的法人营业执照后,汇丰、渣打、花旗、东亚等4家外资银行在内地的100多家网点也同时开业,并向本地居民提供全面人民币服务。中外银行同台竞技的序幕正式拉开。

一、外资银行对中国银行的评析

根据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2007年对外资银行在中国大陆发展情况的调查(本报告的调查发现基于对40家外资银行的访谈。这40家银行代表了积极参与中国银行业市场、来自22个国家/地区的74家外资银行)结果显示:外资银行对中国内地银行的评价还是相当之高,其中29家受访外资银行给出了至少8分的高分(满分为10分)。然而,他们同时指出了中国内地银行所存在的问题:例如,国内贷款市场方面(风险控制、对不良资产的处理、贷款评级系统准确性、对抵押的依赖)、公司治理(管理信息系统、董事的独立性、前/中/后台职能重叠),市场运作方式(利率管制、对高风险、低利润贷款的集中、费用/佣金管制、受监管影响的交叉销售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二、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策略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的飞速发展,90%的国外投资者都认为投资环境得到了改善,或者是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这也是外资银行对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在过去的20多年中,中国的银行体系是渐次开放的,尤其是2006年末,中国批准外资银行可以向本地公司客户以及个人客户提供人民币业务,外资银行能够面对的客户群进一步扩展,中国市场进一步打开,这对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目前,中国市场上的外资银行有很多,但市场份额实际上非常小。据统计,外资银行的市场份额为1.71%,贷款和存款产品都在1.7%左右。前不久进行的一项全国性金融调查显示,在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后,明确表示将选择外资银行的人数占10.8%,仍愿意选择国内银行的人占72.7%,另外还有16.4%的人在观望。同时,该项调查显示,外资银行的最大优势是“服务水平好,效率高”,占66.7%。确实,优质的服务、良好的信誉、高效率业已成为外资银行的形象定位。

中国有近13亿人口市场的巨大潜力,是外资银行极力想开拓的市场,外资银行总部承诺,与对其他市场业务发展的支持力度相比,将大力支持其中国机构的业务。那么,外资银行如何发挥自身所长,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和中国内地银行这样的巨人进行竞争呢?笔者总结了外资银行的三条发展策略:

(一)积极抢占零售业务市场

外资银行在国内的迅速扩张让国内的银行业充分感到了压力,我们发现,外资银行在国内扩张的重要武器正是他们最为擅长的个人零售业务。个人零售业务是以存款为基础的个人汇兑、结算、人业务、投资业务、咨询评估、家庭理财、信用担保和承诺等各种金融服务,它是商业银行实现盈利的重要渠道。花旗、汇丰、荷兰、东亚等几大外资银行早已蛰伏国内多年,他们都以零售业务作为抢占市场的突破口。而在2006年年底,由花旗集团牵头,中国人寿、国电集团、中信信托等组成的花旗财团击败国内外竞争对手,成功收购了广东发展银行85%的股份。此次收购后花旗银行拥有广东发展银行20%的股份,有业内认识分析,通过参股广发行,外资背景的花旗银行可以建立一个面向所有消费者的银行,同时还可以打开一扇零售银行业务的窗口。

对国内银行而言,批发业务一直是主题业务,通常占到整个业务收入的80%以上,而零售业务一直被大家忽视,不但占的比重很小,产品和服务的种类也相当单一。随着整个金融业已经意识到个人零售业务的重要性,这样的状况在最近几年发生了一些的改变,但是重视程度仍然不够。

经过多年的发展,金融产业链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零售业务的贷款需求日益增加,从房地产贷款、信用卡透支到汽车贷款。目前美国个人贷款已占到全部贷款的40%以上。而在中国,尽管企业贷款仍占到总贷款额的90%,但近年来个人贷款业务也在快速上升,自2001年底到2005年底的4年时间里,中国人民币个人贷款业务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已经达到了33.1%,其中房地产个人贷款从2000年底的5600亿元上升到2005年底的8万亿元,信用卡也从零发展到4000万张,未来随着发卡行数量的增加和个人信用体系的逐步完善,个人贷款业务的数量和比重都将大幅上升。与此同时,企业贷款需求在下降。在美国,公司金融业务部门中传统贷款业务所占的比重已经越来越小,投资银行、证券交易等服务于直接融资市场的业务正取代贷款业务成为公司金融业务的主流,而这些业务具有较强的中间业务性质,使整个公司金融部门的资金支出下降。

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带来了巨大的居民财富和储蓄,为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外资银行敏锐地发现了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并积极采取行动拼抢该领域。据国家统计局预计,到2010年,中国将有25%的城市家庭步入中产阶层,这些将是零售银行业务的主要客户,特别是高端客户理财市场,将是外资银行目光瞄准的重点。

(二)积极运用营销手段,倡导人性化服务

外资银行一直以来十分注重各种营销手段的运用,积极倡导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以外资银行在“结构性存款”这一业务的开发为例来进行分析。

结构性存款是结构性产品的一种。它是在普通存款的基础上嵌入某种金融衍生工具(主要是各类期权),通过与利率、汇率、指数等的波动挂钩或与某实体的信用情况挂钩从而使存款人在承受一定风险的基础上获得较高收益的业务产品。结构性存款作为一种金融创新的产品,在20世纪90年代增长迅速,2003年在我国推出,由于它的收益率明显高于同期的银行存款利率,因此在推出后即受到投资者的热捧,并在理财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结构性存款种类繁多,各家银行竞争激烈,而外资银行在这一领域处于领跑位置,我们来分析一下外资银行得以领先的原因:

1.市场细分,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一种产品的市场营销能否成功,关键要看它是否满足投资者的需求。外资银行针对不同客户进行不同的产品设计,以满足不同需求。结构性存款吸引人之处在于可以通过这一工具达到投资其它产品的目的,尤其是在我国目前的资本项目未自由兑换的情况下,结构性存款可以帮助投资者实现投资过去个人无法投资的领域。从这一角度出发,外资银行选择多种挂钩方式,与世界各地丰富的投资品种相联系,能够满足投资者的不同需求,吸引投资者的投资兴趣。外资银行在结构性存款方面不求量多求质精。所谓“精”就是每一款产品都针对一类客户的投资需求,满足投资者某一方面的投资需要。比如花旗银行“优利账户”就是针对有短期外汇投资需求的投资者。又如东亚银行利率指数挂钩保本投资产品中对VIP客户和普通客户的收益率不同,这样就能吸引更多的高端客户。

2.探求客户心理,细待优质客户。外资银行很注重研究客户心理,以此为基础开发出有巨大需求的产品。比如针对高端客户风险承受能力强、风险厌恶程度低的特点,外资银行主要推出的是一些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而对于一些优质客户,外资银行会提供收益更高的产品,使这些客户获得尊贵的感觉,以建立长期的关系。而且,外资银行注意挖掘需求。比如荷兰银行“梵高贵宾理财之全球配置债券基金篮子挂钩结构性存款”,引入全球债券基金作为挂钩标的,尽管国内很少有人对这一领域有深入的了解,但其丰厚的预期回报率还是吸引了众多投资者购买。

3.扬长避短的产品定位。尽管外资银行都努力开展结构性存款业务,但它们的侧重点不尽相同。比如荷兰银行主要定位为挂钩各类指数的3-5年中长期产品,渣打银行以3个月-3年的中短期产品为主,同属汇丰集团成员的恒生银行和汇丰银行的产品流动性较强,东亚银行则在新推出的产品上采纳了类似基金的灵活增持和提前赎回机制。每家银行都力争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推出相应的产品,发挥出自身比较优势,从而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4.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有效降低成本。金融创新的最初目的在于突破现有法律规定,获得税收等方面的好处,降低成本。目前我国法律对结构性存款的规定较少,对其性质还未确认,在此情况下,结构性存款可以突破某些法律的限制,为投资者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外资银行在这方面目光敏锐。比如2005年开始,外资银行开发的结构性存款开始挂钩海外指数,如道·琼斯指数、恒生指数、国际商品期货指数等,突破了境内只有QDII才可投资境外市场的规定,为投资者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在增加产品需求的同时,自然也降低了自身的成本。

5.把握金融创新精髓,创造更优的组合搭配。金融创新的精髓在于运用尖端技术对现有收益风险进行剥离、分解并通过重新组合或复合创造出新的收益风险关系。结构性存款的设计上最主要的一点是选择合适的内嵌衍生品。外资银行擅长搭配不同的期权类型,比如在提前终止权的运用上。因此外资银行可以更好地控制成本,创造收益。

(三)力求通过合作进行竞争达到共赢

就竞争来说,外资银行希望通过合作进行竞争,而不是通过纯粹的竞争来进行竞争,即外资银行希望通过和本地银行进行互补式竞争,而不是直接和本地银行进行直接的和面对面的竞争。渣打银行是这一方面的典型代表。渣打进入中国市场最重要的原因是追随着客户的足迹来到中国,渣打银行网点所覆盖的区域80%是外商投资者的活跃地区,不仅牢牢抓住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且已经将触角伸入重庆和成都等一些西部地区。很多外资银行都抱有长期发展态度,它们进入中国市场是希望有长期的战略合作,特别是在某些领域,可以实现和当地银行的长期发展,汇丰、花旗在浦东就有类似领域的合作。应该看到,外资银行来到中国并不一定仅仅是为了竞争,而是为了能够补充在中国已经存在的东西。例如,渣打推出了一些产品,也希望能够促进当地银行推出类似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合作者都在市场中获胜了。现在单一外资银行参股上限是20%,外资银行总参股比例是25%。外资银行进行战略性投资希望得到更大份额的参股,例如,渤海银行就是渣打建立的一个全新的银行,其即为外资银积极扩大参股份额的一个成功例子。

总之,外资银行希望实施有机增长的战略。有机的增长就是有更多的人才和有自己的管理团队,而且要不断发展壮大,希望这样的投资战略能够达到共赢,让投资的银行获益,让中国的客户和消费者也获益。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外资银行在中国的整个策略框架是可以概括为“四化”,即广化、深化、强化、优化。广化:外资银行希望分支机构能够扩大,能够更关注核心客户,支持当地经济的发展,希望有更多网络的发展以及有更多客户的发展。深化:全球的网络是外资银行的一个优势,但不仅仅是在中国网络的优势,仅仅靠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分行就要与中国内地银行竞争是很难取胜的,但是可以在这个市场带来国际化的发展,而且能够带来不同的产品和方案给客户。强化:从一个现有客户身上得到更多的收益与获得一个新客户相比是更容易的,外资银行希望通过强化客户关系以获得更多的份额。优化:外资银行希望能够提供良好的服务给客户,只有通过这样的优化才可以使外资银行和其他银行有所不同。

参考文献:

[1]刘峰.浅谈外资银行在华投资与个人理财的关系[J].法制与经济,2007,(6).

[2]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著.新金融编辑部,译.外资银行在中国[J].新金融,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