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资经营模式及策略

农资经营模式及策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资经营模式及策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资经营模式及策略

农资经营模式及策略范文第1篇

目前的农资营销方式

现阶段,农资营销的方式和着力点,无论是农资生产厂家还是经销商,都还是以传统的营销形式为主,主要为以下几种模式:

以产业为主:目前的农资营销,无论是农资生产厂家还是农资经销商,重点考虑的还是以产业为主。某一地区以水稻生产为主,农资则在水稻生产的需求方面着力;如果是玉米或者其它,则从该农产品农资需求入手。这是由农资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基本性质所决定的,本来就无可厚非。

以地域为主:现在一些农资营销,按照区域分配市场资源,布局营销网络和服务网络,很多农机具的销售和售后服务,就是这种模式。虽然有几级商和经销商,但是一个品牌在一定区域内一般有固定的定点经销商,这样可以保证品牌的价值,更好地防止假冒伪劣产品的破坏,实现农资的理性竞争。

以农地经营主体为主:现在的农资经销对象,就是农业生产者,主要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包括一些农民合作社、农业发展公司、农业生产企业,都是农村土地经营的主体。农资营销的落脚点就是向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或者说农地经营主体提供农业生产资料,从而实现农资营销过程。

未来的农资营销方向

根据政策变化趋势和现代农业发展态势,在以市场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农业发展必然会出现新的景象,而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资行业,也必然会迎来新的挑战。农资营销,在以上传统营销方式的基础上,应认真分析农业生产形式的变化,增加一些营销方向,以求农资营销的发展。

从资本的来源角度看,要往资本上倾斜。随着工商资本进入农村,投放到农业,农业生产发展肯定会提速,发展的方向会更加多元化,农产品生产的多样化会更加明显,对农资的需求和创新也会更加高端和科技化,现在一些农业发展公司进入农村,给区域农业产业格局发生变化带来影响,甚至还带动了区域传统农业和原有农业生产模式的变化,使一些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农产品生产规模、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都发生了变化,其实这些,都是资本在起作用;同时,政策当中还明确资本进入分配,所以资本于农资的导向意义也将不容忽视。可见,今后的农资营销,不可小觑资本的作用,资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都是农资营销应该关注的问题。

从技术的发展方向看,要往新技术上倾斜。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带动和引导,农业生产同样如此。农业生产新技术对农业生产是具有强烈的能动作用的,技术适用生产,可以促进生产,技术不适用生产,可能阻碍生产,就是这个道理。现代农业发展,伴随着很多新技术新产品的出现,特别是一些新技术,都是直接与农资有关联的,而且农资也必须随新技术的发展而创新,以求适用新技术要求,例如无人驾驶直升机植保,就需要专用农药;一些农作物农产品生产需要专用肥等等。可见,新技术的发展,农资必须要跟进。也就是说,农资营销,应该还要向新技术的发展方向上倾斜。

从政策的导向上看,要往政策投入集中的方向倾斜。农资行业,目前还是一项政策依赖性很高的行业,国家对农业的各种补贴、奖扶措施都是通过农资这个渠道实现的,有的还是直接补在农资上;而且通过补贴的作用,很多农资产品的市场效果被激发,可见,政策于农资的作用不能忽视;当然,农资对政策资源的占有并不平衡,有的农资享受政策的支持多,有的农资享受政策福利少,这些都是体制上的问题,难以一时分析清楚,但是,有一点必须理解,越是政策投入集中的地方,必将是发展的方向,对于政策关注度不高的产品,恐怕不具有很强的市场优势。所以,农资营销,应该往政策投入集中的方向倾斜,这是一个技巧。

农资营销的几点思考

有农业生产存在,就必然会有农资存在,也就有农资营销存在。在政策导向中市场机制不断凸显和完善的前提下,做好农资营销,压力与动力同在,市场与风险共存。笔者认为,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从政策中把握方向,发现商机。正因为农资行业是一个服务型行业,对其它产业的依赖性强,对政策的依赖性同样也很强,所以,农资的市场方向,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政策导向中,依然可以找到蛛丝马迹,找到发展方向。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提高到非常重要的高度,耕地保护也提高到非常重要的高度,对耕地质量下滑的忧虑已经刺痛了高层的神经。农资,应该看到和充分认识这一点,并以此作为农资改革发展的方向。从这一政策导向来判断,那些对农地污染严重、造成土地质量下降,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地下水源和其它资源的农资产品,无论是生产还是使用,肯定将要受到限制,有的还可能被强制淘汰;而那些高效低毒,环保健康的农资产品,特别是生物农资和农业生产新技术,将会受到欢迎。所以,农资营销,应该看到这个趋势,从大的政策中发现未来发展的商机,掌握主动权,及时调整营销方向,做好农资营销。

把握传统营销的同时,掌握新的趋势。农资的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农资营销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适应的过程。作为农资经销商,当然不能随意放弃原有的营销形式,将传统营销置之不理,而应该在进一步把握传统营销的基础上,根据政策变化走向和市场趋势,跟进市场变化;在把握市场变化的过程中,应该站在较高较大的层面,来分析行业市场,判断行业市场;要将农资市场放在大的市场环境条件下来分析与思考,既要看到整个市场在政策作用下的变化,又要分析政策对行业市场带来的具体影响和可能出现的风险及问题,同时还要掌握行业市场的变化趋势,综合判断市场趋势,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特殊性的东西,并以此来确定自身的营销变革及思路。

农资经营模式及策略范文第2篇

——杨营镇蔚营村土地流转的先进经验交流

蔚营村位于杨营镇政府东,总人口1203人,345户。现有耕地2365亩,村委会班子成员3人,党员33人,村民代表19人。2012年人均收入9355元,收入来源主要为农业。人均土地1.97亩,但地块零散,生产道路、排灌沟渠损毁严重,运输、灌溉难,现代农业技术无法推广,村集体收入为零。2013年开始,村两委解放思想、勇于探索,知难而上,积极推行科学的土地集约经营模式,成功流转土地2000余亩,走向了发展现代农业的道路。

一、先进的发展理念。2013年3月18日,济宁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指挥调度科科长马保军按照市委要求任蔚营村“第一书记”,此时被誉为“老板书记”的村支书侯宪强也正刚上任几个月。马书记在济宁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指挥调度科任科长,工作思路清晰,眼界开阔,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候书记是一名企业家,一手创办了梁山县强大种鸡场,经历丰富,实干性强,群众威望高,对村民有真感情。两个书记上任后,利用各自的生活工作经验和开阔的眼界,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快速提出了“围绕村民需求,破解村民种地难,推行土地托管,进行集约化经营,实现村集体收入大幅增加。”的先进理念和工作思路,带来了蔚营村发展的第一缕春风。

二、强力的组织领导。蔚营村村委之所以强,不是村委会的人员数量有多少,设施有多好,而是整个村委都有着强烈的带头致富的信念,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吃苦耐劳的高尚品德,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强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马保军书记凌晨3点给村干部发短信安排工作,吃住在村里,一个月没回济宁的家,吃了3箱多方便面。侯宪强书记撇下自己的企业,白天黑夜靠在村里,自己拿出几万元经费垫付。其他村委成员也都是舍小家顾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样一支村委会组织,提供了蔚营村发展的强劲动力。

三、科学的发展规划。要发展现代化农业,就要有科学的、操作性强的发展规划布局。蔚营村村委根据实际,将地块化零为整,依照土地托管程序,由村“两委“牵头,组织村民成立种粮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订单农业,村民可按地入股,年终收益按股分红。合作社通过“统一供种、统一农资采购、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培训、统一销售、统一品牌包装及认证”的“六统一”经营模式,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大力发展集约农业、标准化种植,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价值,形成一条粮食增产、农民致富、集体增收的共赢发展之路。下步村里还将规划养殖小区,以“企业+农户+协会”模式形成村级经济发展的立体模块。在推进种植、养殖、加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大多数村民不再自己种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蓝图也将呼之欲出、持续推进。

农资经营模式及策略范文第3篇

不断地反省自我,就是一个对自身业务的定位过程。农资经销商的自我定位,这其实是一个很老的话题,很多经销商都会说自己的定位很准确。但是,在定位后,有些商家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在市场上没有站稳脚跟,有的甚至还被市场淘汰了。这就是一个对自身定位的态度问题。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对自身的定位更是如此,农资经销商更是如此。定位,要随着市场和社会形势的变化而变化,才能有所收获,否则就成了“刻舟求剑”里楚人的故事。

笔者对农资经销和商业运作都是一个外行,但是,我觉得,单纯从做农资这一层面来看,也应该有三个方面。即做产品,这可以理解为是农资生产厂家的事;做技术,这可以理解为是推广部门和社会化服务体制下专门机构的事;做市场,这无疑就是农资经销商的事。当然,如果机械地将这三个概念割裂开来理解,独立地把握,是难成气候的。但是,很多时候,很多农资经销商或者说做农资的,确实是独立地理解了局限于三者的某一方面,所以,无法做大做强。

试分析,农资生产厂家如果只注重做产品,不关注产品的适用性,将会是一个什么状况。生产农药的只负责生产,不管植保机械、技术、产业发展方向、农产品生产环节的具体需求,那么他的产品投放到市场肯定会遇冷的;农肥生产厂家如果只顾产量,不顾市场实际,同样也是如此。早些年一些氮肥厂、农药厂等生产企业,按照行政命令生产,不顾市场实际,盲目开工上马,最后都落得关停并转的结局,就是教训;农资技术推广培训服务机构如果只在具体的技术推广服务上做文章,也不过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为你的技术必须要有产品作依托,技术应该是随着产品而来的,技术的价值和作用是通过产品才能体现出来,也同样要和产品一起找到市场,才能得以体现。无人驾驶直升机飞防技术,是一项非常先进的植保技术,但如果离开了与之相配套的农药生产、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和农民群众的接受与认同,也是难以推广的;对于做市场的经销商,如果不关注产品、不关注技术、不关注三包服务,可以肯定,不是一个成功的经销商。很多小型的经销门店,只做局部市场,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卖卖一些下线产品、一些配件,满足一些老顾客季节性的简单的需求,就是如此,这就是将做市场简单化了。

由此可见,无论是做产品、做技术还是做市场,都是不能简单地理解的。只有将这些过程系统地联系起来看,每一个节点上着重于某一个环节,对照自身的定位来思考自己应该做什么,什么是重点,如何来做,这才是理性和智慧的选择。其实,再深一个层次来分析,在做农资这个系统中,农资经销商是最关键的环节。原因有三,其一,农资经销商承接着产品、技术与市场。虽然现在农资经销渠道越来越扁平化,但是,农资经销这个环节在现有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资生产情况下,还不可能完全消失。农资经销做得好不好,不再是只看他的营销业绩、产品市场占有量,而在经销商的技术对接推广态度、三包服务反应能力、风险处置能力等方面是不是也具有可依赖性。农资经销商的营销策略和价值体现,对于农资产品推广普及、农资技术推介、农资市场秩序稳定维护等都有着重要意义,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其二,农资经销商是政策资源流向的重要渠道。可能有人会认为这个观点有失偏颇,其实不然。近年来,国家惠农政策越来越多,惠农力度越来越大,而这些政策性投入,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农资这条渠道落到实处的。而农资这个渠道,经销环节是最直接最顺畅最重要的环节。例如农机购置补贴,不管补贴形式如何变,经销环节始终离不开。地方性的财政贴息,往往也都是通过营销环节,根据市场的情况来确定的。还有一些政策性支持,也都是从农资经销环节获取数据,分析市场状况才能作出决策的。这些就足以说明,农资经销渠道还具有政策的吸纳作用。其三,广义的农资市场对农资经销商具有较强的依赖性。这里有两个层面,一是农资生产者,二是农资消费者。于农资生产者,农资经销商仍然是拓展区域市场的主要依托。没有一个农资生产厂家在自己的产品营销当中,愿意放弃自己的已有的经销商资源。因为大家都知道,建立一支成熟的经销商队伍特别是具有丰富市场资源和客服资源的队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放弃了这个资源,就等于放弃了这块的市场。有时候,我们甚至还看到经销商与厂家的博弈当中,厂家不得不牺牲一些利益来稳定经销商群体,这就是农资生产厂家对经销商的依赖性。于农资消费者,一个质量放心、服务周到、三包承诺过硬的值得信任的农资经销商也是必须的。有些农户在采购农资时力推某一经销商,有的舍近求远等等,就是这个道理。还有一些经销商,能够承担很多的社会责任,在农技培训推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是农资消费者和相关管理部门的最爱。上述三个方面反映出,农资经销商在做农资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要成为一个成功的农资经销商并不容易。笔者试从单纯的“技术层面”来分析,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1.要有对农资行业的执着与追求。农资经销商应该热爱农资行业,这是最起码的。“如果爱她,你就要呵护她”,如果你爱农资这个行业,你就会为它倾注热情,充满激情地去了解它,去思考它,去摸索它,直到它在你的面前变的驯服,你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出它所有的一切。这时候,你当然就游刃有余了。而且,这个爱还不是一时一刻的兴趣来了就爱,兴趣消失了就不爱,还应该有一份执着与追求。只有是通过不懈的努力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得来的,才会珍惜它,不会轻易让它失去,不会轻言放弃。农资经销商也应该有这份执着与追求。如果对于农资经销没有投入太大的热情,将它当着可有可无的一件事情,那么,就赶快退出来,免得得不偿失。

2.要有敏锐的行业市场判断能力。成功的农资经销商对于行业市场的认识始终是明智而清醒的,因为他的观察与思考已经不局限在农资经销的某一具体的节点上,而是从头到尾放眼于整个市场、整个行业乃至与之相关的行业,在其中来了解和观察农资经销的发展态势,分析和破解其中出现或者可以预知的问题;已经跳出了单一的农资营销,上升到对整个行业市场的观察、理解和把握,从中发现和把握机遇,赚得商机。其实,这也就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对行业市场的不同解读,一种对于整个市场驾驭能力的体现。要达到这种境界自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要认真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分析,果断决策,是可以做到的。

3.要有对相关政策的主动了解与把握。政策对于农资经销的作用不言而喻,很多时候,农资营销就是在打政策牌,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的市场机制与行政作用还关联度很高的情况下,对政策的主动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农资,作为一种为农业服务的产品,政策于其的导向性作用非常强烈,其对政策的依赖性也非常强烈,所以,聪明的农资经销商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积极主动地与相关部门联系对接,掌握和了解相关产业政策和行业政策包括区域产业发展趋势,准确判断政策趋势和走向,努力使自己的农资营销能够适应政策的变化发展以及由政策变化而带来的行业市场变化,降低农资营销成本,减少营销风险,在政策的运用中得到实惠。

农资经营模式及策略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市场流通 连锁超市 配送

2005年3月,商务部展开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工作,确立了3年内在全国选择部分县市培育25万家新型“农家店”,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络”的目标,并且取得了显著成就。2006年,“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已建成了1316家配送中心、135775个农家店,吸纳富余劳动力51万名,受益农民约1.4亿人,扩大农村消费约400亿元(商务部,2006),推动了农村现代流通业的发展,繁荣了农村市场。在实际运行中,“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受到了农村经济环境、消费环境和基础设施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连锁超市物流配送是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一、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

1.农村分散化的生产经营与连锁超市的经营需求不相匹配。我国大多数农村生产经营以家庭和农户的分散经营为主,规模较小,管理水平和组织化水平比较低;所供应的农产品供应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质量参差不齐。

2.缺乏物流龙头企业。农民居住分散,人口密度低,而村镇销售网点严重不足,商品质次价高,售后服务不完善,不配套等,均抑制了农民的消费热情。物流业作为微利性行业,特别是仓储业、货运业毛利更低,因而缺乏龙头企业,难以形成规模经济,严重制约了农村物流业的发展。

3.物流配送水平低。表现为:物流技术水平低,物流装备差,物流人才缺乏,物流成本高,物流结构不合理, 物流过程增值能力弱等多方面。

4.不成熟的消费环境和农民消费意识影响了农村物流配送水平的提高。农村连锁超市多远离城区,特别是边远乡村、山区农村山高路远、幅员辽阔、人口分散、店铺大多经营规模小、商品统一配送运输成本高、经营风险高。农村经济收入低,部分农民品牌意识不强,商品只求价格低廉,不求品牌质量,对从正规渠道进货的农村连锁店、超市经营带来很大冲击。

二、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策略

1.创新农村连锁超市物流流通理念和流通组织方式。农村连锁经营是先进管理在农村链条和范围内的延伸,是专业化分工与社会化协作在流通领域的体现,反映了先进生产力的要求。连锁企业通过“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服务规范”输出品牌、管理模式、商品货源等,用直营、加盟等方式将现代经营理念、营销方式,与连锁网点一起由城市延伸到农村,取代了以个人和家庭为主的农村固有的流通模式和消费方式,改变了以分散农户为物流起点的现状,能够消除农产品物流的杂乱无序,加速了农村流通领域的创新,而且进一步改善农村流通方式,为农民提供了高品质的消费服务,提升了农民消费档次。这是在农村流通领域和消费领域发生的重大变革。

2.改善配送方式,拓展物流配送渠道功能。目前,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渠道主要有流通企业配送中心、农村粮食和供销社系统和第三方物流配送系统。从实际运行来看,流通企业配送中心、农村粮食和供销社系统和第三方物流配送系统三种配送方式都面临着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难题,应由单独配送转向混合配送。即:配送业务一部分由企业配送中心完成,另一部分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尽管配送业务全部由配送中心完成,易形成一定的规模经济,并使管理简化,但由于连锁超市经营的商品品种多、规格不一、销量不等情况,采用这种配送方式超出一定程度后不仅不能取得规模效益,反而还会造成规模不经济。而采用混合配送,合理安排超市自身完成的配送和外包给第三方完成的配送,能使配送成本最低。

3.优化配送网络建设。用先进的物流技术、提高配送中心的技术含量、引进现代物流的管理模式,构筑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统,是农村连锁超市发展的关键。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构建完善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现代物流管理是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管理活动,没有信息化的支持,就没有现代物流管理。连锁超市应逐步构建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如物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射频标签系统、电子订货系统(EOS)、销售时点信息系统(POS)、自动补货系统、运输信息管理系统及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等,使整个连锁超市的采购、分拣、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和配送等作业系统有机地联系起来。尽快实现管理的信息化和科学化。

二是提高标准化的应用水平和程度。不仅要加强门店标准化建设,更要做到主营业态的标准化。要加强销售、顾客服务、品类管理等的标准化建设。销售标准化是对商品陈列、商品售价、折扣促销等予以标准化。顾客服务标准化就是要通过流程和内容的标准化来实现对服务水平的量化考核,这是保障服务质量的前提。品类管理的标准化就是通过建立品类分析、品类评估、商品淘汰和引进的标准化流程使门店的销售管理得到进一步的简化,从成本结构和毛利结构两方面分析商品在超市中的经营价值,为采购中心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方向,这是适应消费需求、提高顾客满意度和资金周转率、增强竞争力的有效措施。更为重要的是,还要加强条形码技术应用,不仅要在POS上应用条形码技术,在库存、分货拣选等方面也应大力应用条形码技术。

三是配置特色商品。既要保证商品质量的可靠、安全,又要符合农民的消费层次。鉴于农村消费特点,可定位于二、三线的品牌商品和企业自主开发的自主品牌商品。商品品项可包括:农民日常生活所需生鲜、食品、副食、日用品、劳保用品;部分农村日常生产所需小型农具、小包装农肥、农药;消费类、农资、农技类影音资料等。

4.推进“一网多用”,搭建农村综合服务平台。积极探索创新经营模式,逐步建立以日用消费品流通为主体,集消费品与药品、农资、农产品收购、文化、科教于一体的综合购物和综合服务网络。

5.培育连锁龙头企业。龙头企业能够有效地促进门店向产供销一体化发展,造就大批品牌忠诚者,产生可观的经济效应。通过资本经营、产权重组兼并等形式,尽快把规模小、实力弱的连锁企业改造成大型连锁企业。在加强品牌建设,大力培育名牌连锁企业。

参考文献:

[1]齐永智:(2004),农产品超市:未来农产品销售的主渠道[J],经济论坛,21

[2]商务部.(2006)关于印发《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3]宋玉军:(2006),试析连锁超市向农村扩张的积极效应[J],商业时代,3

[4]于璐娜.(2004),弛连锁让农村市场活起来,中华合作时报[N],1493

农资经营模式及策略范文第5篇

关键词:支农资金;金融服务意识;金融服务技术;信贷;信用环境;防范体系

 

农村信用社是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农村金融业务的主力军,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农村信用社积极深化体制改革,不断完善支农服务功能,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农信社支农工作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各项存款增长缓慢,资金来源严重不足,支农资金难筹措。另外长久以来农业地区资金大量外流,进一步加剧了农村资金供需矛盾。农村信用社提供的金融服务与现代农民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不相匹配等一些原因,也严重制约着农村信用社对支农工作成效的发挥,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延缓了和谐社会的构建速度。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用何种对策全面增强农信社支农能力是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一、支农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宏观背景问题

1.国家宏观上没有持续重视农业投入。我国仍是农业人口大国,党和国家重视农业的发展,财政上有一定的资金用于支持农业生产的发展,但财政支农支出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呈现不稳定的变化,并有相对下降趋势,部分财政困难的贫困乡县,政府对农业的投入不足,更加剧了政策上农业资金缺短的状况。

2.农业投入的科技含量不高。我国农业生成基本还是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生产模式,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低,农民的文化水平局限,长远发展意识薄弱,在农业技术水平上的局限限制农业生产的回报。同时,农业自发投资能力较弱,造成了农业投资乏力,反过来又促成了农业落后的局面,形成了恶性循环,阻碍了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从而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支农效益。

3.投资的基本要求与农业投资的风险存在矛盾。投资农业投资具有高风险,农业除了市场风险外,还要面临自然灾害风险。这无疑增大了农业贷款的风险度。而农村信用社基于信贷资金的”三性”要求,希望把资金投向效率高、风险小的行业和地区。这与农业效率低、风险大形成了强大反差,自然产生了矛盾。这种矛盾导致信贷资金不易流向支农环节。

(二)农村金融信贷方面问题

1.农村金融服务意识相对落后。随着农民经济效益观念逐步加强,对农村信用社提供的金融服务也出现了多元化的要求,目前农村信用社服务方式与经营模式,与当前形势发展和农民的需求不相适应。无法为农村经济提供更高更优质的服务。首先,对于农业产业中产、供、销和各环节信贷服务脱节,信用社只管产前的信贷投人,对产中、产后的信贷服务很薄弱,某些时候导致农民的生产发展过程中因资金链断裂出现发展瓶颈。其次,支农信贷仅局限于金融领域,无法提供相应政策、法律咨询、市场经济信息、市场调查及预测、实用农业科技指南等信息。狭小的信贷服务领域既制约了信用社自身的发展,也不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2.农村金融服务技术落后。面向农村的信用社只有最基本的存贷款业务和简单的结算业务,贷款手续繁杂,贷款利率甚至“一浮到顶”,而农民别无选择。农村的电子信息网络不完善,农信社一直未能建立起统一的支付清算系统,结算手段落后,其结算只能通过商业银行转汇,资金汇划环节多,在途时间长,资金结算的复杂与不便捷,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需求。

3.支农服务存在社会义务与盈利之间的矛盾。支农信贷风险大,由于申请支农贷款的农户大多分布在交通不便、位置偏远的农村,由于贷款农户会计核算资料不健全,信贷员很难对农户的资信进行量化评估。加之有的贷款农户生产资金来源比较复杂,多头贷款现象屡见不鲜。这使得贷前调查难度大,而且在贷时审查、贷后检查和贷款催收等任何一个环节都存在很大难度,信用社为支农贷款所花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均比其他业务要多,管理难度和付出成本明显偏高。再加上某些贷款农户的信誉缺失和政府对农信社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导致农信社经营效益不理想,甚至出现了亏损的现象,严重地损伤了农信社支持三农、服务三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信贷支农资金不足,农村资金外流严重,加剧了农村资金的紧张。当前,县域金融市场的基本现状是各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农村信用社等机构分争社会资金,遍布于各乡村的邮政储蓄机构,各商业银行网点机构吸收的资金大部分上存,成为抽取农村资金的重要渠道。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权限的上收和缺少优质信贷项目是导致资金大量上划的主要原因。除农村信用社外,其他机构吸收的资金绝大部分流出县域及农业产业之外,农村资金匮乏,单凭信用社的资金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信贷资金的需要。

>

二、改进信贷支农服务的对策

(一)各级信用社机构应进一步提高对信贷支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总体要求,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改进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方式,要倾斜政策,确保支农资金投人增加。根据农业基础地位,国家应对承担支农任务的农村信用社给予较多的扶持政策。建议国家适当降低农村信用社营业税率和存款准备金比率,以提高农村信用社可用资金比例。从财政渠道或其他途径拨入国家资金,弥补支农资金的不足。对农村信用社在央行或国有商业银行的转存款利率适当上浮或在人民银行设立支农存款专户给予适当补贴。农村企业和农村保险存款来源于农业方面的资金可以存入农村信用社,以增强资金实力。积极协调政府及各部门的关系,争取人民银行的再贷款支持,努力扩大支农资金来源。

(二)合理安排信贷资金,突出支持重点

农村信用社资金要取之于农,用之于农。组织资金,增强支农实力。扩展存款营销方式,通过加强和改进柜面服务,完善储蓄存款考核机制,调动员工吸收存款的积极性,在巩固乡镇储蓄存款市场优势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对公业务,进而实现存款成本合理性与规模稳定性的有机统一。同时在传统中间业务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在农村的网点优势,努力发展中间业务,积极介入代收业务,创造新的利润来源,积极推进与保险公司的业务合作并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开办寄库、项目代(托)管、委托贷款、债券分销等业务。继续开展增资扩股工作,扩大投资股和资格股在股本金中的比例,增强农村信用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农村信用社与农民的双赢互利。

(三)重塑信用环境

为了给支农信贷创造良性循环,必须在优化社会信用环境上下做工作,通过金融业务手段、行政手段重塑良好信用环境。业务上完善贷款方式,提高为农服务水平。建立起切实有效的信用考核、记录形式,对贷款农户进行量化信用评级,对不同的信用等级农户核定不同的信用贷款额度,同时要按照灵活、方便、安全的原则,完善农户联保贷款方式,扩大农户联保贷款的范围,大力推行农户联保贷款,专业合作组织联保贷款和专业协会成员联保贷款,积极探索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创建工作,组建信用共同体,分散农贷风险,切实为农户贷款开辟多种担保抵押渠道。

在重塑信用环境的过程中,要求党政部门起带头作用,提高党政部门和干部的信用意识,使其成为诚实守信的带头人。各级地方政府要坚决制止干部信用缺失行为,建议将诚信列为党政干部考核和提拔任用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恶意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的不守信干部,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转变企业信用观念,对不守信用的企业,地方政府要出台惩罚性约束措施,加大打击力度。最重要的是要转变农民的信用观念,地方政府要培养农民的信用观念,普及信用重要性的法律经济常识逐步在农村信用社与农户之间架起诚信桥梁。

(四)建立科学的信贷风险防范体系,解决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的管理难题

强化对支农贷款的管理和监督,健全农户贷款档案,规范各类管理台账、卡片统计口径,定期复核台账、卡片内容,确保信贷信息真实全面,并逐步将档案台账实行电子化、网络化操作管理,实现客户档案动态管理。

(五)创新金融产品,扩展信用社支农服务功能

通过创新金融产品,推出“致富通”专业大户生产经营贷款、“产销通”和“公司+农户”生产经营贷款、“创业通”失地农民创业贷款、“小康通”公共事务农户贷款等产品。针对不同贷款对象确定贷款种类、利率标准、办理方式、审批程序,根据农村农时特点和客户需求,灵活确定贷款期限、担保方式,提供个性化服务,吸引和巩固优质客户。改善服务方式,实施精细化服务,推行客户经理制,设立“农贷专柜”,建立“个人客户信贷服务中心”、“中小企业信贷服务中心”,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加快资金兑付,扩展业务功能,不断提高为三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