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外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国外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外商业银行发展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国外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国外商业银行发展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营销创新

一、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营销的发展现状

(一)与国外商业银行相比,虽然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高速发展对金融产品需求的拉动,我国商业银行开始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为迎接入世后外资银行的竞争,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取得了快速发展。中间业务收入达到一定规模。但国外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一般占到总收入的40%~50%,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一般在10%以内,平均为7%~8%,比例最高的中国银行也只有17%。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能力低,产品雷同,造成盈利能力差,“没卖点”

目前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品种中,大多数停留于以银行支付中介为基础和以信用中介职能为基础的中间业务,这些传统结算业务、服务性的收付款业务品种收入约占中间业务收入的90%左右。比如中国建设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银行卡、结算类、类、外汇买卖及结售汇、咨询类和房改金融业务等,这6项业务收入占中间业务收入的86%。尽管我国商业银行业中间业务品种已达到260多种,但60%集中在代收代付、结售汇、结算等劳务型业务上,都是技术含量低的低附加值产品,银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利润率很低。相比之下,那些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产品却很少。

(三)我国商业银行缺乏较为明确的发展战略和完整的组织管理体系.在发展中间业务方面存在发展战略和规划不明确,缺乏全局性

由于我国金融业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模式,造成各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经营原则、经营范围难以把握,完全由各行根据自己的理解实施,缺乏规范性和长期性,分业经营模式也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发展。

(四)我国商业银行虽然注重科技投入,不短提高中间业务品种的科技含量,但是却相反专业人才,科技支撑力度不够

(五)我国商业银行缺乏高素质复合型的从业人员,并且错误理解“关系营销学“

二、我国商业银行营销中间业务创新的主要内容

随着新的产品和服务的增多,营销已经成为只有战略者才能生存的阵地。西方商业银行已经能较为熟练的运用这半个多世纪的不懈探索和尝试研究出的营销管理创新的成果,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根据西方的商业银行的营销手段及发展特点,配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来讨论中间业务创新的主要内容。

(一)建立商业银行战略性营销管理过程模型及营销目标

首先进行营销策划,银行应该决定如何对实现营销计划的目标过程中的进展衡量以及谁对者这一衡量工作负责,换句话说,计划本身应对这一问题作出回答:“如何才能知道自己已经达到了目的”,无论是何种原因,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评估并且对营销组合进行调整或是微调都十分重要。

(二)进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

各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利用银行已有的营业网点,在空间上,从城市包围农村,要按照先从外部技术等环境较好的大城市开始,再逐步向中、小城市,甚至农村推进。在时间上,先立足发展,如咨询、理财、基金托管等风险较低的中间业务;待人员素质提高,再发展风险较大、收益丰厚的业务品种,并逐步向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方面拓展。

(三)制定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战略战术

商业银行营销战略,是指商业银行将其所处环境中面临的各种机遇和挑战与商业自身的资源和条件结合起来,以期实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目标。

三、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营销创新的发展趋势

(一)从单一网点服务向立体化网络服务转变

银行营销的服务渠道的发展走过了从单

一、片面到整体、全局,再到多元、一体化发展的轨迹,而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以及金融业运营成本降低的要求,不受营业时间、营业地点的限制,能提供24小时银行服务的自助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日益受到客户青睐,传统的分支网点数量比重逐年下降。据统计,招商银行60%以上的业务已经实现了非柜台化操作,随着电子银行的发展,这一比例还将不断上升。

(二)从同质化服务向品牌化、个性化服务转变

当今世界经济正在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作为金融业竞争发展新趋势的金融品牌竞争,正越来越受到各家金融机构的重视,成为现代金融企业竞争的着力点和核心所在。

(三)切实提高认识、转变经营理念、提高服务水平

正确认识传统业务与中间业务的关系,以传统业务优势带动中间业务的发展,反过来通过中间业务的发展壮大来支撑和促进传统业务的巩固与发展,使两者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四)把握网络背景下中间业务新的发展变化趋势

银行业务的网络化促使银行的组织和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也使银行中间业务由类传统业务向创新类业务的转变,商业银行在发展创新类中间业务时已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如商业银行在办理中间业务时,银行或者暂时占用客户的委托资金,或者垫付一定的资金并承担相应的风险,或者银行为客户提供银行信用,这时银行收取的手续费就不仅仅是劳务补偿,同时也包含着利息补偿、风险补偿或银行信用补偿。

(五)注重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中间业务人才的培训和引进。

各商业银行要重视中间业务人才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各种途径,采取理论培训和实务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对中间业务设计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培养,尤其是要加强对从事中间业务开发等高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逐步建立起一支具备复合性知识,具备多种适应工作能力,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孙连军.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思考.辽宁经济,2007.3

国外商业银行发展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个人理财;商业银行;解决策略

1 引言

根据国际理财师标准委员会( CFP Board of Standards)的定义,个人理财是利用客户的各项财务资源,帮助实现其人生目标的过程。具体说来,就是基于客户的收入、资产、负债等财务现状数据,综合考虑客户的各种财务要求、目标,通过客户风险偏好的测试,基于现金流、资产价值、各项财务指标的分析,帮助客户制定个性化的理财规划,推荐需要的金融产品,并出具理财报告。个人理财业务最早兴起与美国,之后在欧洲及亚洲的日本、香港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获得了迅速地推广,现已成为世界各大银行的一项主要业务。

2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必要性

2. 1 居民财富的日益增长及富裕人士增多

目前,中国经济保持强劲增长。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居民财富也得到快速增加,这为理财业务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2. 2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是争夺巩固高端客户的有力手段

银行业向来遵从“28”定律的惯例,在“28”定律指导下,银行以争夺大客户为竞争策略。但是,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利差变得不确定,银行净利息收入与贷款规模之间的正比例关系不复存在,即规模大,盈利不一定多。这样银行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吸引高端客户。而对于高端客户,他们对财产的保值、增值需求逐渐增加,而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存款业务需要。他们更看中的是一家银行的理财产品的种类、个性化、以及质量等问题,从而保证他们的利益及更多的财产性收入。

2. 3 理财业务是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增加利润来源的重要途径

如上所说,传统银行通过存贷差获得利润的空间越来越小,甚至趋于零,因此必须调整盈利模式,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减轻对利息收入的依赖性。资料显示,个人理财业务收入已占国外银行总收入30%以上,成为发达国家很多大商业银行的主导产品和重要的收益来源及利润增长点。理财业务已经成为各商业银行的竞争手段和扩大中间业务来源的一个重要方面。

3 国内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比较分析

3. 1 以花旗银行为例的美国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情况

花旗银行成立于1912年,现已发展成美国最大的国际性商业银行, 也是世界上开展个人理财业务规模最大的银行。2007 年4 月23 日,正式向中国境内公民开展人民币业务,展开花旗银行在华发展历史新纪元。花旗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特点在于:

( 1)专业的理财队伍。作为一家全球性的金融机构,花旗银行积累了金融和理财的各方个面的无数专家和经验。花旗的每一位Citigold客户经理和其他理财专才都通过严格的培训及获内部专业认可。

( 2)多元化优质产品,为客户提供最好的理财管理。Citigold明白客户理财需要不断转变,因此紧贴客户的步伐,持续推出全新财富管理产品,尽应所需。花旗银行根据客户的年龄、性别、地域、偏好职业、受教育程度、收入、资产等标准对客户市场进行细分,在此基础上实施有效的市场定位,根据不同层次向客户提供适合他们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使银行服务多层次、个性化转变。

( 3)环球理财,快捷的服务渠道。为了更好的服务客户的银行需求并尽可能的节省客人在银行等待服务所花费的时间,花旗银行客户无论身处世界任何地方,都可随时随地于花旗网上银行, 24小时花旗电话银行,全球超过一百万自动柜员机网络轻松处理财务事宜。

3. 2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非常短暂。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细分不够,没有真正树立“客户导向”理念。市场细分可以说是市场定位的基础。在国外,各商业银行根据客户的地理、行为、心理、人口等把个人理财市场划分为很多方面,站在客户的角度,为客户量身订做,开发了多式多样的理财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真正做到了以客户为中心。而国内的商业银行市场划分却相对粗糙。提供的理财产品就不能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甚至于只是给客户一种选择其提供的固定的理财产品的机会。

( 2)提供的可供选择的理财产品单一,且各银行间产品趋同。纵观国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其划分十分细化。在我看来,上述第一个原因上的突出表现是其产品多样化的重要前提。以美国花旗银行为例,其理财产品囊括了基金、股票、保险等多类资产的组合,并且从生命周

期、客户心理等多方面对产品进行设计。

4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发展策略

从以上国内外对比分析中,我们看到了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一些不足,“对症下药”,中国商业银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个人理财产品进行改进与提高:

( 1)着实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细化市场。客户管理是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基础,客户管理首先要建立在市场细分和定位的基础上。国内商业银行一直以来,对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一直处于表层理解,不能深入理解客户需求。因此,各商业银行必须注重客户调研,针对不同类型客户实行差别化管理。建立完整的客户数据资料库,加强与客户的联系,着实才客户需求的利益出发,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 2)各商业银行创建自己的理财品牌,实现产品多样化、个性化。产品是银行占领、维系客户和创造收入的关键。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各商业银行必须在当前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发现目标消费者群的需求特性,调整产品结构,增加产品特色,争取出奇制胜、以新取胜。新产品必须体现以客户为中心,使客户的效益获取的程度达到最大化。

( 3)加强理财人员专业化培训,组建高端的理财团队。各商业银行必须经过严格的挑选、多方位的培训,选拔素质高、可塑性强的人员充实到客户经理队伍中,建立起一支全面掌握银行业务,具备各种投资市场知识,懂得营销技巧,又通晓客户心理的高素质理财人员队伍,为不同职业、不同消费习惯、不同文化背景的各类人士提供理财服务。

参考文献:

[ 1 ] 张利敏,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 J ] , 河北企业,2009年02期。

[ 2 ] 喻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探析[ J ] , 金融研究,2004, ( 8) 。

[ 3 ] 殷剑峰,袁增等, 2007年银行理财产品评价报告[N ] , 上海证券报, 2008. 03. 05. 。

[ 4 ] 熊剑庆,中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比较研究[ J ] , 经济纵横,2007, ( 9) 。

国外商业银行发展现状范文第3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个人理财产品

一、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必要性

1.1我国居民对个人理财业务的需求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脚步,GDP在30年来保持稳步上升的趋势,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不断上涨。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GDP由1978年的3645亿元一直稳步上升至2011年的4171564亿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由1978年的343元上升至2011年的21810元。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我国城镇居民手中的可支配收入也越来越多。

由图1我们可以看到,在城镇居民金融资产的构成中,保险规划、备用金、衣食住行分别占城镇居民金融资产的10%、20%、30%,而投资理财占到了40%之多。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城镇居民的投资理财意愿和需求是极强的,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是非常必要的。

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对我国的经济有一定的冲击,这导致了我国居民的保值增值愿望强烈;与此同时,我国的住房、养老等体制的改革,也使得我国居民的理财需求不断加大,我国从08年金融海啸之后,由保险的黄金十年过渡到理财的黄金十年。

1.2商业银行发展的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领域也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型。在转型过程中,银行的业务范围逐步缩小,利润逐步降低,而风险却是逐步上升的。众所周知,商业银行是以获取利润为目标的货币经营企业,为了达到经营目标,降低其经营所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投资风险和信用风险,商业银行就要通过多样化和高质量的个人理财服务,来获取高额利润,同时分散风险。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光大、民生、招商、浦发等一系列股份制银行迅速成长起来,我国的金融市场不再是国有四大银行一统天下的局面,金融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这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各个商业银行必须加快实施金融创新战略,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和金融产品的多样化,这其中一项主要的工作就是开拓个人理财业务。商业银行通过开展个人理财业务,能够更多的吸引个人客户,提升自有品牌影响力,最终还能达到优化资产、负债业务的作用。

图1 中国城镇居民金融资产的构成

二、中美两国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

2.1 国外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现状

个人理财业务在20世纪30年代首先兴起于美国并逐渐发展成熟,其个人理财业务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在西方国家,理财的意识和观念几乎深入到每一个家庭中,个人理财业务也成为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美国为例,在近几年的统计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的年平均利润率高达35%,年平均盈利增长率高达12%-15%。随着经济的发展,美国的个人理财业务越发的以客户为核心,更加突出人性化服务。

在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的竞争中,针对不同阶层的人群,有不同的理财机构,这些机构大致分为5类:首先是针对极端富裕阶层,其个人理财业务由传统意义上的私人银行来开展;第二是投资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他们不仅仅满足于公司客户的目标市场,而是降低服务对象的资产质量,将一些拥有巨额财富的个人客户纳入到服务对象;第三是独立理财咨询师和理财咨询机构,他们的目标客户是一些缺乏财务知识,需要理财指导的大众富裕阶层;然后是新兴银行和理财门户网站,专门为那些拥有相当的财务知识、能够自主投资的新一代富裕阶层提供综合经济信息、网上账务管理、网上投资、理财咨询等个人理财业务;最后是零售银行,向高端客户群体提供个人理财服务。

2.2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萌芽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当时大多数人没有理财的意识和概念,银行提供给客户的是专业化投资顾问和个人外汇理财服务。2002年,招商银行的理财产品“金葵花”的问世,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到达了新的水平。2005年年初出现了国内首个人民币结构性理财产品,以人民币本金投资,利用海外成熟的金融市场分享国际市场金融产品的收益。自此,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规模以每年10%-20%的速度增长,2005年达到2000亿元。

据资料显示,2005年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规模为2000亿元人民币,2006年理财产品的规模达到4000亿元人民币,2008年理财产品突破万亿,最终达到37000亿元人民币。2011年是我国理财业务爆发式增长的一年,据统计,2011年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规模最终达到169000亿元人民币,相比2009年和2010年有了突破式的进展。

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销售规模一直稳步增长,销售的产品明目众多,但是对我国来说,个人理财业务毕竟是一个新兴市场,无论从商业银行提供给客户的投资理财服务的规模,还是质量上,我国跟发达国家商业银行都不能相抗衡。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国外商业银行发展现状范文第4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管理

前言

伴随着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全球金融一体化和自由化发展浪潮,各国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在整体上呈现出综合化和全能化的显著特征,其中品种繁多的中间业务的迅速发展与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相比,风险小、空间大、收益高,已成为世界发达国家银行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和表内负债,能够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包括结算、汇兑、用卡、信息咨询、租赁、代保管、房地产金融服务、担保、承兑、信用证等。未来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将逐渐由以存贷款业务为特征的传统业务领域转向以中间业务为特征的现代业务领域。发展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自身持续经营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现代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特点

中间业务收入是现代商业银行经营利润的主要来源,据有关资料记载,国外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人份额已达到其利润总额的以上。这充分说明,发展中间业务在现代商业银行的整体经营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中,中间业务发展起步不久,但是目前已经越来越受到各家银行的高度关注。从近几年利润增长的趋势上看,银行利润来源已经从原来以“存贷利差”为主的方式,更加趋向多元化、提供有偿服务、收取业务费用的中间业务方式。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机遇和问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商业银行中,中间业务品种已达2万种,收入占总收入的40%以上。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起步晚,发展慢,品种少,收入比率很少有超过20%的。

2000年后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高速发展对金融产品需求的拉动,商业银行正逐渐转变经营理念,将中间业务发展作为实现金融工具创新和新的利润增长点,加快新业务品种的开发与推广,延伸服务领域,逐步向指导化服务阶段发展,以监管防范,寻求新的利益增长点为核心,以高收益、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成为新的业务推广重点。在开展结算、汇兑、等中间业务的基础上,陆续推出了诸如信用卡、信息咨询、租赁、代保管、房地产金融服务、担保、承兑、信用证等一系列新兴中间业务,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中间业务品种体系。各行对中间业务的认识逐步由辅业务的间接效益向主营业务直接效益转变,收费意识明显增强。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机遇

随着社会对金融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加快,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契机,推动中间业务健康高速发展。中间业务涉及国际国内金融财会、法律等各个领域,大力创新和发展中间业务,必将推动银行内部的改革步伐,推出一大批熟悉国际金融市场业务、善于开拓国际市场的高层次人才,提高金融服务的现代化水平,加快国有商业银行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另外,在个人金融服务方面,向居民提供消费信贷、代客理财等高层次服务也在不断扩大,以满足社会各界对金融业务的不断需求。中间业务的迅猛发展,要求国有银行的经营理念、服务方式和机构设置都要做相应调整,必然推动金融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

(三)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问题

1.对发展中间业务存在认识偏差。受体制、观念、思维方式和实践经验的制约,我国商业银行均以存贷款业务为主营业务,对国际银行业中间业务快速发展的趋势认识不足;对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和金融市场全面开放后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的压力认识不足;对中间业务的手续费收入可以大大提高商业银行利润总水平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影响中间业务的发展。

2.中间业务规模小,技术含量不高,结构不合理。近年来,尽管我国商业银行开办的中间业务已达260余种,但实际运用的品种很少且层次低、功能不完善,主要集中在收付结算和业务等劳动密集型品种方面,高附加值品种在我国银行业中尚处于起步阶段。而西方国家商业银行推行的中间业务范围广泛、种类繁多,涵盖、结算、担保、融资、咨询和金融衍生等众多领域。

3.中间业务创新能力不够,缺乏专业人才。中间业务是知识密集型业务,涉及领域广、知识面宽,具有集人才、技术、机构、网络、信息、资金和信誉于一体的特征,是金融领域的高技术产业。相关的高素质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银行业开展高技术含量中间业务品种的“瓶颈”。中间业务的发展需要熟悉银行业务及计算机、法律、国际金融、投资、证券、保险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与西方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在这方面的人才培养和储备严重不足,缺乏一支具有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相结合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

三、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策略

(一)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完善业务发展的外部环境

要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首先要摒弃中间业务是附属业务的经营理念。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完善,为推动中间业务的拓展创造各种必需的条件。其次我国金融业应该早日实行混业经营,混业经营是世界金融业的趋势,只有混业经营才能更好的使银行进行中间业务创新。同时,应该发挥银行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使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能够信息对称,能达成一个最优均衡。此外,要完善法律环境,健全法律体系,以法律来规范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培养强有力的宏观金融调控能力并建立有效的金融监控。

(二)加快商业银行制度创新,建立有效的奖惩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组织结构,完善管理体制,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中间业务考核指标, 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和激励机制。应该借鉴西方现代商业银行的管理办法,按照“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进行改革,在发展中间业务中进行制度创新,建立基于收益的绩效考评体系和配套的激励机制。

(三)完善对中间业务的金融监管,制定与国际接轨的管理制度与操作规范

监管部门应出台中间业务监管原则,为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制定业务规范,加强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分类管理,制定和完善相关的管理法规,构建一个公平竞争的经营环境,加强金融监管、杜绝违规行为的发生,使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始终处于规范、有序、良好的市场竞争状态。应借鉴国外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监管标准、监管手段、风险测量指标体系等,提高对中间业务的监管水平。由于中间业务不同品种的风险差异很大,监管部门应据此对中间业务实行分类监管, 对商业银行不动用自身的资金,以中间人的身份为客户提供收付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全面放开,由商业银行自主经营和管理,对担保、承诺以及金融衍生工具类的中间业务,因其可能形成客户对银行的负债,风险较大,监管部门应强化监管,要求商业银行将其纳入授信管理范围加强风险管理。因此,制定与国际惯例相适应的政策、法规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加大中间业务品种的创新,坚持以满足基本客户的需求为导向,以增加新品种为切入点,不断推出中间业务的新品种;吸收和引进国外商业银行已经开办的具有推广价值和市场前景的业务品种,加以改造,为我所用。

(四)强化管理,注重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中间业务需要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高素质、多类型、具有开拓敬业精神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一方面要大力引进一批具备金融、法律、财会税收、企业管理、计算机等专业知识的人才;另一方面要建立员工长效培训机制,为员工提供再学习的机会,使其能了解中间业务的最新动态并参与业务创新;建立起符合现代商业银行要求的人事激励约束机制,能充分挖掘员工的潜力。

(五)完善服务,培育中间业务市场

随着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我国商业银行面临服务优质、管理先进的外资银行的竞争。为此,一要强化全员的服务意识,利用高质量的服务,保持和扩大经营网点多、市场份额大优势;二要实行“一站式”服务,简化操作程序,推进套装交易,提高办事效率,降低成本;三要推行人性化管理,加强与客户的交流与沟通, 及时了解客户需求,为新产品的研发提供信息保障;四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和企业的金融意识,逐步营造适宜中间业务开展的环境。

(六)加大科技投入

中间业务涉及面广,种类多,新的业务不断推陈出新。国有银行要在已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认真学习和吸收外资银行的经验和成果,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服务意识,力争以先进的科技手段,多样化的特色服务,不断加快中间业务的发展步伐。要加快金融电子化步伐,建立全国信息共享的通讯网络,形成较完备的信息系统,在银行传统的中间业务结算业务上进一步提高结算工具和结算手段的开发设计能力,完善网上银行、电话银行、自助银行的功能,从而更好地改进电子银行系统和以电子计算机网络运行为支撑的支付清算系统。投入一定的资金完善开办中间业务所需的硬件设施,组织研发队伍不断开发新的软件系统以适应新业务发展的需要,还要大力培养高科技人才。

四、结语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利在长远,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金融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打造成熟健康的中间业务,研究探讨和逐渐规范中间业务的发展,对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和自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面对跨国银行的挑战,我国商业银行要以传统业务为基础,以中间业务为先导,不断调整经营理念,坚持传统业务和创新业务相互促进、利润和市场份额兼顾的市场策略,寻找适合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最终在行业内形成一种良好的中间业务经营氛围,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少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透视[J].经济论坛,2006,(7).

[2]徐通刚.浅析我国银行中间业务的缺陷及拓展渠道[J].经济师, 2004,(5).

[3]彭建刚.商业银行管理学[M].北京: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国外商业银行发展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贷款 惜贷 信息不对称 改进建议

一、研究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的意义

所谓“中小企业”,是指符合从业人员2000人以下、产品销售收入3亿元以下、资产合计4亿元以下三项指标标准中任何一项的法人工业企业。中小企业融资市场的供求失衡与金融创新的迫切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也逐渐上升。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中小工业企业户数、工业产值、实现利税及出口额分别占全部企业数的99%、60%、40%和60%,中小企业还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机会。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在资金层面的需要大量的支持。

在我国的资金供给体系中,银行系统一直是我国企业资金来源的核心力量。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外乎以创业风险投资、股票和债券融资为代表的直接融资渠道,以及银行授信这一间接融资渠道。但是尽管目前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方式正逐步多样化,但总体规模偏小,难以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而我国商业银行的客户却以大型企业为主。虽然大型企业规模较大,但是数量有限,大企业也往往已经形成相对固定的银行对象。因此,商业银行在大型企业上寻求业务发展的空间也相应在逐渐减少。中小企业业务点是商业银行发展的方向。在商业银行的中小企业业务上,国内国外都有相当的展开和发展,但是因为中小企业数量多,变动大,业务方向杂,涉及的面广,质量参差不齐,商业银行发展中小企业业务有其天然的缺陷,研究如何解决商业银行的中小企业贷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内外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发展现状

1、国外发展现状

相比于国内,国外的金融业发展比较早,相对更加成熟。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一块也起步比较早。比较成功的例子有美国SBA(Smal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等。

美国SBA及其负责的“SBIC”计划可为信用可靠、符合条件、持续经营的中小企业直接提供贷款或担保。从1953年成立以来,作为其贷款客户的小企业已经达到了近2000万家。贷款笔数约22万,余额近450亿元。SBCI是小企业投资公司推出的融资计划。在美国有404家持牌SBCI,自1958年以来已经为12万家小企业提供了近280亿元融资,其中包括Apple,AOL,Inter等世界知名公司。在欧洲也有类似的机构,例如在1998年,欧洲复兴开发银行EBRD以1.7亿美元启动了EBRD项目,其项目运作模式是选择当地商业银行作为合作对象,并以较低利率向其提供贷款资金――一般来讲是在LIBOR的基础上上浮3-4个百分点;然后再由合作银行以市场利率直接向小企业提供贷款,而银行则是贷款风险的主要承担者。自成立依赖,该项目累计发放贷款13万笔、7.6亿美元,回收率高达99%以上,大约创造支持和创造了27万个就业机会,对欧洲经济增长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2、国内发展现状

相比于国外,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也渐渐认识到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重要性。2001年成立了国内首家完全由商业银行独立开办的服务于中小企业的机构――北京市商业银行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自此以后,国内商业银行的中小企业贷款也有了相当的发展,各大商业银行都相继展开了各自的中小企业业务。例如工行北分在2007年开始搞试点,包括2家一类重点支行,6家二类支行,到2009年就彻底放开了限制,又发展了三类支行,现在北京市30多家支行,几乎每一个都可以做中小企业贷款。

中小企业融资中银行“惜贷问题”虽然得到部分缓解,但问题依然严重。目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基本上沿袭了过去以大中型企业贷款为主的贷款体制,对于中小企业贷款的信贷操作和风险管理方案一直没有太大的进步。因此,对中小企业贷款评估和操作的不适应,以及政策和国际环境影响下的银行业的风险意识加强,都造成了中小企业的“惜贷”问题难以缓解。从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看,其相当比重是依靠非正规金融途径,例如私人钱庄、企业相互拆借,以及最近的以吴英案为代表的非常集资等手段。而非正常融资手段的盛行,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欠缺。

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惜贷问题的核心根源

中小企业除了拥有商业银行对普通企业贷款的信用风险外,往往还有其特质决定的特殊风险:

1、盲目扩张风险

中小企业由于其规模小,转型机制灵活,在遇见合适的市场时机时往往会迅速的进入。但是,相比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在制定企业规划时往往难以充分考虑自身的财务结果、对市场的长远判断,容易进入盲目扩张形式。例如,大规模购置土地,修建厂房,对流动性风险估计不足。当市场表现不及预期时,资金链极其容易锻炼,从而引发违约事件。

2、专用贷款挪作他用风险

从控制风险的角度来讲,银行专用贷款能够将企业风险和项目风险进行隔离,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控制风险。但是大部分中小企业实际上是个体企业,其经营上的灵活性使得银行对信贷资金的专款专用监督十分困难,对企业资金流的监控也有相当难度。因此,存在诸多贷款申请和贷款应该不匹配的现象,使得实际贷款风险比银行账户中显示的要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银行的风险。

3、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最需要解决的是信息不对称

大多数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小企业主,很少有与银行打交道的经验,不大了解银行内部的企业审查、评估等技术和做法,因此难以做到按银行的要求提供信息。这方面的信息不对称可来自于企业对银行的信息不对称。其次是银行对企业的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往往没有规范的财务报表,会计记录有限,常规的企业信用等级评估方法所需要的各种书面资料,很难在他们身上直接获取。目前银行贷款定价模型中,一个主要的考量因素是信用评级(或资产负债率),对中小企业而言,能达到评级标准的并不多,特别是对于刚起步处于创业期的企业,评级往往是无从谈起的。对没有信用评级的企业,我们通常参考的是资产负债率指标,然而这又是中小企业的一个软肋,能提供符合会计准则要求、经过事务所审计认可的财务报表的中小企业也不多见。

无论是所谓的“中小企业融资难”,还是作为硬币的另一面的“商业银行倾向于贷款给国有大企业”,其根源是无法对中小企业发展做出判断。和现有的国有大型企业往往拥有稳定的现金流,充值的资本,超强的资信担保不同的是,中小企业的最大的价值不是体现在现在时刻的资产价值,而是未来的增长价值。虽然这种信息不对称也同样存在于大中型企业。但是,相比于中小型企业,大中型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由于受到的关注度多、资金运用更加体系规范化、以及存在和发展的持续时间较长便于银行长期跟踪了解,其信息不对称更加容易解决。而且,由于大中型企业规模大,贷款量多,信息了解成本与贷款收益相比比较小;因此,在贷款上,大中型企业往往更具规模效益。商业银行来讲如果想贷款给中小企业需要面临要不承担大量的违约风险,要不就是巨大的了解成本。所以,与大型国有企业比,这是中小企业天生的缺陷所在。

四、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解决方式

在银监会的力推下,小企业贷款提出一系列指导思想和创新思路: 1、督促商业银行加快开发小企业贷款风险定价等贷款管理新技术,形成一套自成体系的授权、审批、管理、核算、考核、激励、审计、问责免责机制; 2、强调小企业贷款的关键是解决三个问题:一是信息服务问题,要向小企业客户提供各类信息服务,帮助其了解各类信息,如交易对手资信、行业信息等;二是交易成本问题,要尽量精简小企业服务程序,提高小企业服务效率;三是教育培训,要帮助小企业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 3、强调小企业金融服务,要突破传统思路,即改变在业务拓展工作中过度依赖企业财务报表、过度依赖足额抵押担保以及过度依赖大客户和上市公司的做法;要实现“六个专业化”,即专业化的队伍和支持部门;专业化的产品和配套服务;专业化的审核审批机制;专业化的风险评估和定价技术;专业化的业绩考核和奖惩办法;专业化的后台支持和信息系统。

具体来讲,解决这个问题最传统的方法是抵押担保。有了抵押担保,银行方面就可以绕过信息不对称,直接通过抵押物极大程度的降低了风险。因此,现存的很大一部分有关中小企业贷款方面的创新都是围绕如何在抵押担保物上创新来进行的。比如,绍兴市商业银行曾经用排污权为抵押进行贷款。因此,如果能够发现企业拥有的资源,同时可以用金融工具进行改造成可抵押资产,那么抵押担保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最好方式。

抵押担保是同时解决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最好方式,但中小企业往往缺少这种资源。因此,这是就要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这两个方面分开进行解决。逆向选择的解决需要事先了解企业,通过审核企业主的信用情况、企业资产质量、发展趋势、资金需求等一系列的调查。这一点上,关键就是要了解企业的资信状况,在这方面出现很多创新,例如很多地方应用的信用担保实质上解决的正式这个问题,还有韩国具有的企业协力贷款,把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和作为供货商和购货商的优质大企业信用联系起来,或者像有些地区性银行,他们利用地缘性人缘性优势进行实地调查、口碑调查等等,可以比较贴近的了解企业,从而有根据地发放贷款。这方面,针对中小企业量多,质杂,变得多的特点商业银行应该进行量对量、点对点的调查了解。

针对道德风险,主要是为了防范企业取得贷款后进行与贷款利率不服的高风险投资。解决中小企业的道德风险问题,往往需要对商业银行对进行后续的监督。但是在监督的过程中也可以进行一些创新从而增加盈利。

五、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定价及风险控制

从上文分析来看,银行业中小企业贷款的核心是改进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控制,以及在风险控制的基础上落实贷款定价,即如何为特定的中小企业根据内涵的风险给出合适的价格。在中小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既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又可以使得银行得到充分的收益。

参照银监会《关于银行建立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的指导意见》,银行的中小企业贷款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首先要建立起独立的专营机构,做到独立核算、专项审查,同时建立起针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独立激励机制。从运营管理上将中小企业贷款设立成一个独立专业部门,避免造成因企业性质不同造成的管理激励混乱,阻碍中小企业贷款发展。

其次要设立独立有效的中小企业风险评估体系,发展各类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管理技术,包括针对不同性质、规模、业务等相适应的风险评估、风险预警、风险容忍度设定、风险定价等多方面技术。同时发展风险出现时的风险控制技术和违约发生时的坏账处理能力。

第三,加强中小企业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出一批专业化高素质的中小企业贷款方面人才。完善银行业关于中小企业贷款方面的上岗制度。同时,将定期展开培训和队伍建设,提升中小企业贷款服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风控能力。

参考文献:

[1]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防范之我见 李君一 2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2]关于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定价的思考 梁婉仪 2006 中山大学

[3]《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2005 银监会

[4]融资型中小企业俱乐部方案设计 吴艳 2004 中南林学院

[5]南京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定价研究 华卫国 智 周亮 2009 时代金融

[6]中小企业融资与银行关系研究综述 刘芬 2007经贸

[7]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温彬 2006 和讯

[8]商业银行发展中小企业金融业务研究 姜兰 2008 天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