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传统文化的理由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职院校;学生管理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学生管理思想
1.以人为本。早在三千年前,我国就已经显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潮,西周时期三龙拥护一人的图形就展现了人的重要性,后来儒家思想也对这一理念非常推崇,成为统治阶级的重要执政思想之一。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行业同样适用,即以学生为本,充分满足学生的需要,了解并尊重每个学生,实现教育的初衷。2.因材施教。孔子的弟子众多,但孔子坚持挖掘每个学生的特质,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和兴趣差异给予不同方向的引导,使学生们都能够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这一点是非常值得现代教育学习和借鉴的。3.修身正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传统文化对每个七尺男儿提出的要求,做好自身的管理是闯荡事业治理国家的基础,是现代教育对教育者提出的要求。儒家文化特别强调正己的思想,所谓正人先正己,教师的模范作用能够给学生健康三观地形成带来显著影响,因此修身正己的观念应该铭刻在每个教育者的心中。4.赏罚分明。早在先秦时期,法家就特别重视奖赏和处罚制度,这一观点随着我国朝代的兴替一直传承下来,成为有效的统治工具。赏罚分明在教育行业有非常恰当的应用,尤其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教育者应该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赏罚机制规范学生言行,引导学生走向正轨。
二、新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1.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与教育行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在人口基数较大的中国,教育观念对整个社会的舆论走向和价值取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国五千年历史的精华,将其融入高职学生管理之中有助于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有利于指引我国教育行业形成端正的价值观念。2.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应用于高职学生管理之中,不仅能够指导教学观念的树立,也能够发挥从上至下的作用,教育出道德品质健康发展的优秀人才。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渗透能够帮助高职学生在复杂的互联网时代守住初心,更快地适应大量的信息冲击,形成良好的品质。
三、新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途径
1.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的优秀文化精华要求高职学生管理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方面高职院校应提升教学品质,完善学生的基础生活设施,提高学生对高职院校的满意度;另一方面还要发掘学生精神层面的需求,帮助学生寻找自身的兴趣和优势,发现自我价值,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2.发掘学生的个体特色。因材施教的优秀文化精华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在进行学生管理时注重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选择,引导学生走多元化健康发展的道路。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设置不同类型的课程供学生们选择,让学生在自身爱好的指引下发展;另一方面要注意对学生进行选择上的指导,避免学生在多样的选择中误入歧途。3.发挥教师的模范作用。修身正己的优秀文化精华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注重自己的言行,确保发挥正向的示范作用。一方面要不断学习汲取营养,增强知识积累,提升个人魅力;另一方面对待学生要做到言行一致,要严于律己,为人行事让学生信服。4.建立合理的奖惩体制。赏罚分明的优秀文化精华要求高职院校设立健全的学生管理规范,要对学生的优秀表现进行奖励形成正向刺激,对错误行为进行惩罚避免再次出现。此外,奖惩机制要把握好力度,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区分实施强制性的奖惩或缓和性的奖惩,以此优化实施效果。
四、结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文化厚积薄发的作用开展逐渐展现,在教育行业更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出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修身正己、赏罚分明的学生管理思想,新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有利于高职院校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因此,新时期高职院校应着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掘学生的个体特色,发挥教师的模范作用,建立合理的奖惩体制,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教育管理事业中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王珉.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6
[2]迟会礼,吕长芳,陈福刚,张忠立,李洁,张翠,房玉春,徐艳梅.弘扬传统文化创新德育途径——在高职院校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理论前沿,2014
[3]黄红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德育工作研究[D].湖南大学,2013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掀起了对“软实力”研究的热潮。中国的传统文化如和谐、礼仪等思想一直以来都具有吸引力,中国文化在世界各地影响日益扩大。同时,中国积极加入国际组织和区域性组织,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也增强了自身的吸引力,从而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但是,中国还需要更多努力来进一步提升软实力。
中国生产的创意产品应该有自身的文化特色
埃德娜·多斯桑托斯·杜伊森博格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创意产业计划主任
全球化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改变,使得人们对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有了更高的需求。联合国贸发大会的报告显示,文化创意经济正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国际贸易、增长收入、增加就业机会,增进出口,促进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中国生产的创意文化产品应该有自身的文化特色,而不是完全的西方化。可以从西方国家学习一些先进的经验,但是要有自己的风格,而且我认为在创意产业中保持文化的独特性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没有文化开放的软实力是封闭的
张国祚 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
文化是软实力最根本的源泉。没有文化高度的软实力是短视的,没有文化深度的软实力是肤浅的,没有文化广度的软实力是狭隘的,没有文化开放的软实力是封闭的。文化在软实力中居于灵魂地位,发挥经纬作用。我们提出的“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等,其实都是在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
要尊重文化和市场规律
刘长乐 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
中华文化走出去,我觉得最佳效果就是“融”的问题。我们要尊重几个规律,比如说文化规律,这个规律基本上全球文化是通用的。再一个是市场规律,我们说文化是河流也罢,是产品也罢,文化市场本身是有规律可循的。另外,一定要尊重各国的文化习惯,让我们跟东西方的观众一块“融进去”,这样我觉得就好办了。
人类的文化应该是多元共生的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道德 人格教育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职学生人格教育的影响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XJK01 5CZY096。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40-01
文化的植入好坏相对决定了人格的优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自然也就造就了优秀的中国人格,但是由于时代的进步,文化的相互融合,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之间就有了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如何在现代教育过程中延续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值得大家关注的问题。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格理论及特征
1.传统文化的人格体现
儒家的理想人格。在儒家的理想人格中,认为最高人格的体现为圣贤。而圣贤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是要与天同德,与大道同行,克己复礼,兴国安邦的高尚品格。儒家圣贤的人格主要体现在仁与礼的统一。
道家的理想人格。在道家的理想人格中,提倡隐士。即真人,至人,神人。主张淡薄本性,无为不争,已达到人性和自然最原始的状态。在道家的思想中,提倡返璞归真,无为而治。
法家的理想人格即为英雄。认为要追求自身的实际理想,凭自身的力量争取社会地位。提倡法不阿贵,唯法所在。在法家看来,法令制度高于一切,无论君臣,在法令面前一律平等,体现了人们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
佛家的理想人格提倡超尘绝俗,认为万物皆空,明心净性。在佛家的思想中,佛就是泯灭七情六欲的超人,在生活中做到宠辱不惊,万般皆空像的心态。
2.中国传统人格教育理论的特征
第一,肯定人的价值,尊重人格。孔子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就是表面天地之间人之性命最为珍贵,体现了人的价值。孟子说“所欲有甚于生者”就是指人的追求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表明了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和人的尊严是中华民族的行为模式,注重挖掘人的价值,获取他人的尊重,一方面做到自爱,自尊;另一方面做到理解人,尊重他人。
第二,崇尚仁爱理念。孔子特别注重“人”的突出地位,仁爱是人性之基本,通过自身的美德,达到人与万物的统一。在理想的人格教育中提倡,一方面不断提高自身的德行,另一方面也要将德行推向社会,造福社会。
第三,重视修养实践,崇尚理想人格。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将道德理论和道德实践作为自身的追求根本,通过道德理论的熏陶和道德实践的累积达到人身外在和精神内在的统一。
二、传统文化与现阶段人格教育的融入
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提炼、整理,塑造高职学生优秀的人格,以经典“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理想为重点;以仁人志士为榜样加强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励志教育,培养高职学生的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和团队精神。
1.思政教育体系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
在现行高职思政教学体系中,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伦理导向性融入思想道德修养课,用心弥补现行课程的人文精神的不足,增加课程的育人功能。高职学生的道德修养不能被文化课的知识性要求所取代,教学与评估只能以育人为中心,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道德修养课程,可以充分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来引导学生的道德思想,培养人格健全和道德品质优秀的大学生。
2.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网络、影视建设
网络、影视等公共媒体对高职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可以在专门优秀传统文化网站中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高职大学生提供一个干净绿色、健康有益的网络和影视环境,转移人格教育的重要阵地。
3.在校园人文环境中融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
高职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大学生社会化的主要战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对高职大学的道德人格培养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校园文化中的历史传统和思想追求能改变学生的价值观、理想和道德信念。如清华大学的厚德载物、北大的兼容并蓄,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影响着一代代的青年才俊。
三、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今高职学生人格教育的理论价值
1.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在择业观方面,高职的毕业生刚刚踏入社会就想着找到非常理想的工作是不现实的,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敬事而信“,“建功立业”的精神是值得当代高职学生借鉴的。很多成功者和建功立业的人都是从很艰辛的基层工作做起。通过传统文化中典型的人物案例引导学生调整就业期望值,保持达观的择业心态,“天生我才必有用”,有才华有德行的人最终会被发现。保持不断进取的信心是帮助高职学生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2.有利于高职学生正确处理人际交往。高职学生在进入大学后,许多人不知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因而往往造成与同学交往胆怯、与教师“顶牛”、与父母关系不合;还有一些学生交往重实惠不重原则,请客送礼、拉帮结派,这种友谊自然不会长久,又反过来影响学生的交往能力。因此,利用传统的道德中强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让他们更加能够明白尊重他人,勇于承担,在人际交往中学会多角度考虑问题,在传统的道德教育中学会做人的道理,促进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3.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诚信品质。诚信是做人之根本,所谓“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因此,对于高职学生来讲,诚信品质的培养在整个人格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诚信建设是社会主义良好经济建设的需要,是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需要,是整个社会道德文化进步的需要。因此,通过传统文化培养高职学生诚信的品质至关重要。
4.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道德自律。在如今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强调理论知识的教育而忽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这就导致道德教育的效果不明显。马克思说过“道德的基础是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这也就表明,道德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培养有自律意识的人。在道德教育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调动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
综上可见,中国的传统文化始终贯穿着人格的养成,中国的传统文化孕育着至大至刚的人格,乐天坦荡的性格,天性仁厚的性情,引领着一代又一代中华人民高尚人格的形成。在社会发展的今天,世界文化与传统文化发生碰撞,我们不仅要吸取丰富的世界文化,更要注重传统文化中人格和人格教育的传承。
参考文献:
[1]李国娟. 高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实践逻辑[J]. 思想理论教育,2015,04:64-69.
[2]张应平.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理论教育的思考[J]. 黑河学刊,2014,08:98-99.
[3]朱明贤,郑克卿,赵国龙.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格教育[J]. 唯实,2008,03:32-35.
作者简介:
葛金平(1972-)女,湖南湘乡人,文学硕士,文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班级管理 传统文化 《弟子规》 效果
一、引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近几年来,传统文化如星星之火燎原,全国掀起了一股学习热潮,很多人在学习和实践中受益,满满喜悦幸福的收获。很多学校也纷纷号召老师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本校在校长的带领下也学习传统文化,师生一起学习《弟子规》,落实《弟子规》,受益匪浅。我记得于2013年3月在中央党校80年校庆时讲话中提到:"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这对于中职生管理同样适用,以传统文化为引,教导学生学习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树立远大志向,打下实现美满幸福人生的基础。
二、传统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1、传统文化--《弟子规》的介绍
班级管理中,传统文化的运用,首先提《弟子规》这部经典。百度是这么解释《弟子规》的:《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记录了孔子的108项言行,共有360句、1080个字。"弟子"的意思比较多,北京市老百姓国学会邓卫东老师指出,"弟子"的意思也应该与时俱进:在家,指孩子;在学校,指学生;在公司,指员工;在单位,指下一级;在社会中,指公民;在中华文化传承中,指后学。"规"就是规范,就是规矩,就是规则,就是规律。很明显,中职生也是非常适宜学习《弟子规》的,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如何运用。
2、《弟子规》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首先要想在班级管理中弘扬《弟子规》,作为本班班主任,必须学习落实《弟子规》,老师是行为示范,以身作则,以德服人,假如作为班主任都没有落实好,没有受益,学生如何服班主任,怎么可能愿意学习落实呢?三年前开始,我慢慢在生活、工作中学习并落实《弟子规》,有很多的经历、体验和感受,收获颇多,是一名实在的受益者,所以在带领学生学习的时候感到很有自信和说服力。
其次,以《弟子规》为班规,学习并一条条落实。回想这些年来的学生管理经验,本人认为有问题的学生家里都有比较严重的家庭问题,成绩好懂感恩、尊敬师长有礼貌的学生大都家庭教育比较好,和家人相处得也比较好。那么通过《弟子规》学习,让学生懂得如何行孝,在落实孝道中慢慢培养自己的感恩心、爱心和包容心等。一个学生连自己父母家人都没有感恩心没有爱心包容心,试问他还有对同学对老师对学校对社会的感恩心吗?没有,或者说这样一颗心已经被污染蒙蔽了。《弟子规》正是能唤醒这一颗心,唤起学生的孝心爱心感恩之心。《弟子规》上说道:"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对待父母能恭敬有礼,习惯养成后自然对谁都是礼貌有加了,对师长更不用说。因此,班主任在家行孝的同时教育引导学生孝敬父母家人长辈,这个恭敬心谦虚的心慢慢就生发起来。然后把握教育时机帮助学生处好跟其家人的关系。本人班级有一名男生,很调皮,平时也难管理,从小到大没有做过一次饭菜给他的父母亲,我从中帮助这名学生搞好与父母亲的关系,有一次到他家家访,我提前分别跟他们父母亲沟通好,让这名学生做一次饭菜给他父母亲吃。这名孩子在我的劝说协助下,第一次认真在她母亲指导下完成了三个菜。一家人很开心,他的父母亲乐开了花。后来这位学生慢慢重新回归到学习的轨道上。我打从心里感到欣慰。这就是行孝的力量,"百善孝为先",行孝是做人的根基,也是其他美德的基石。还有,《弟子规》里边说道:"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这句话教导学生在家对待兄弟姐妹的态度,需要恭敬和睦相处。这样对父母亲就是孝顺。在学校也是一样,同学们之间要像兄弟姐妹和睦相处,这样对老师们就是孝顺。在家在校一样的道理。我们班学生经过一年多相处,就像兄弟姐妹一样暖和和的。
3、落实《弟子规》的总结与反思
除了本班落实《弟子规》来管理外,其他任课德育课也结合《弟子规》教学,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比如从没有跟老师打招呼的同学也变得主动打招呼,以前懒得打扫的同学也变得积极主动打扫课室还有擦黑板。学和落实使得学生们受益匪浅,本人也成长了不少。《弟子规》的落实需要长时间熏修,在落实过程中如果再增加多些讨论分享更好了。
三、传统文化与班级管理理念的结合
除了《弟子规》作为班级班规,本班在管理当中也运用了一些传统文化的观念。比如扫地这件事。学生从小有个概念,就是扫地是惩罚做错事的学生的。本人运用了传统文化中"福报"这个词引导学生。我说,扫地是有福报的人做的,有福报的人就是有能力的人,能为大家服务的人。这也是增添福报的一种方式。我们知道,一个人可以增添福报,也可以损福报,福报只享受而不增添,用完就会没有,古人都有说"厚德载物",没有大福报,如何承载那么多可供享受的物质财富呢?当我用这个观念教育引导学生的时候,学生们慢慢地对扫地产生了另外的看法,以前值日有不积极扫地的,现在也会主动扫起地来。还有一个事是饭堂吃饭的事。最近几个月,学校开展了"文明用餐"活动,号召同学们在就餐时做好文明礼仪,吃饱后主动收拾碗筷,还有收拾桌子。在这个活动中,教育学生,惜福也是增添福报,浪费粮食损福报。古人说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厨中有剩饭,路上有饥人。""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学生们在就餐中学会文明排队,珍惜粮食,效果显著。另外,教育学生尊敬师长,如果顶撞师长,对师长无礼也是损自己的福报的。这样学生慢慢明理,同时深入脑海并落实,渐渐形成习惯。将来出去社会工作就会尊敬自己的上司,没有顶撞,态度良好,仕途也会顺利。还有穿衣这个事。一些学生因为追求"时尚",会把裤子简短,或是把上衣简短,像有些女孩子平时也有喜欢穿露肩露大腿的衣物裤子。这时可以教育学生,穿着暴露也损自己的福报。因为女人像大地,大地生发,比如种子植物等都是需要藏起来的,所以女人得把自己"藏"起来,衣服不能穿着过于暴露,这样把福报都漏了。而且穿着过于暴露,也会给男人带去邪思邪念,哪好呢。学生们认识到这点就不会老想着让自己穿得"性感"了。传统文化教育起学生来可说是头头是道,有理有据,又能落于实践,太有帮助了。
四、总结与展望
传统文化在班级管理中可谓是如鱼得水,能起到很明朗的效果。特别是《弟子规》的运用,学生在接人待物、生活规矩方面更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期待将来更好地运用传统文化,使得班级管理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旅游业发展丽江古城传统民族文化传承保护旅游业的发展为丽江古城带来的外来文化与地方传统民族文化之间有很大的关系,如何保持民族传统文化特色和实现有效的文化整合已成为丽江古城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不可回避的问题。丽江拥有许多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如古老的东巴文字、丽江古城、纳西古乐、茶马古道、白沙壁画等。伴随着旅游业的兴旺,丽江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特别是丽江古城民族传统文化资源流失严重。民族文化作为丽江人文旅游资源的代表,关系着丽江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对传统民族文化加以保护和传承。因此,要协调好旅游业发展和民族文化保护的关系,实现丽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旅游业发展对丽江古城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
旅游业在为一个地方带来良好经济效益和扩大城市影响的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一些消极的,对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不利的影响因素。
1.积极影响
(1)旅游业为丽江民族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机会,成为宣传,传播丽江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这种有效的宣传和传播也促进了当地政府和人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开发意识,使其更具群众性。
(2)有利于促进丽江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复兴,增强了丽江人的文化自尊心和自信心。
(3)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使丽江人更了解祖国各地,甚至是世界各地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形成健康、合理的现代生活方式,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
2.消极影响
(1)外来文化会同化和变异丽江民族传统文化,当外来文化随着游客进入丽江时,旅游者所表现出的可能是不受约束和放纵精神等的“客源地文化”,而这种文化的负面影响可能会使保存了几千年的丽江民族传统文化在旅游业发展的短短几年内发生不好的变迁。
(2)文化的商品化和庸俗化使丽江民族文传统化的发展面临严峻的形势。那些没有真正体现丽江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仅凭个人喜好任意拼凑,编造,虚构的伪文化,反而破坏了传统文化的背景,阻碍了丽江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如今,丽江旅游地随处可见的大同小异的民俗表演脱离了真实的文化背景,明显带有迁就游客的表演成分,对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有害无利。
(3)旅游对丽江社会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旅游业的快速不健康发展对当地人原有的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观构成了一定的威胁,产生了一定的破坏作用。丽江的一些民族传统文化价值观出现了退化遗失的现象,给人以民风日下的恶劣印象。
二、丽江民族传统文化变迁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1.文化的良性变迁促进了丽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丽江旅游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丽江人亲自见证和感受了发展旅游业所带来的实惠。民族文化认同得到了强化,使丽江人增强了对传统文化保护和创新的意识,使他们自愿站到爱护,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立场上了,从而实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创新。
2.制约丽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1)在现代文化冲击下,民族传统文化在变迁的过程中,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差异变得越来越小,呈现被同化的趋势。主要表现为着装的同化和纳西语面临失传的危险。
(2)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使丽江民族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发生激烈碰撞。游客数量逐年增加,外来人口的流动,转换给丽江民族传统文化带来很大的冲击。
(3)由于旅游业的开发,现在丽江不仅是一个古城,而且还是一个弥漫着浓厚商业气息的现代小城。民族传统文化的商业化削弱了本土特色,威胁着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下丽江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措施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可能会促进民族文化的良性变迁,也可能会导致恶性的变迁。面对旅游业给民族文化带来的巨大冲击,想要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只有通过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来解决。
1.政府需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当地政府应意识到保护丽江民族传统文化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主要用于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及当地文化机构和团体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及抢救。防止旅游业的过渡开发对民族传统文化造成过分商业化。丽江民族传统文化大多被年纪很高的老东巴掌握,随着老东巴们年龄增长和去世,导致文化的传承受到阻碍。在政府的财政支持下成立研究纳西文化等的单位和组织,培养专门的研究和传承纳西文化的人才。纳西文化的研究和传承这样关系民族发展的庞大工程必须要有国家的财政保证。
2.要加大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
在开发旅游产品时,要充分利用丽江丰富的资源,开发出的旅游产品要能体现丽江民族传统文化特色。对于旅游产品的开发要能体现出民族文化内涵,以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
3.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和文化交流
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培养高素质的旅游管理及从业人才。
4.从实际出发,制定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条例、法令等
把环境与发展问题落实到政策、法令和政府决策之中,以使旅游可持续发展建设走上法制化轨道,加强民族文化的知识产权保护。有了政策和法令的强制命令,才能从根基上保证在旅游开发中保护民族文化,打击各种不文明的破坏行为。制定和完善丽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等。加强旅游法制建设和法律政策研究,努力运用旅游规划、法规和法律政策来调控和管理各种旅游经济活动,使整个旅游业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旅游是人们为了不断完善和充实自身而产生的一种高层次的追求,文化是旅游的基础和主要内容,丽江发展旅游业应该加强利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优秀民族资源,协调民族保护和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贯彻可持续的旅游发展观。
参考文献:
[1]李瑞,王义民.旅游资源规划和开发[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
[2]宗晓莲.旅游开发与社会变迁——以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纳西族文化为例[D].博士论文,2002.
[3]刘瑾,纳西文化空心化旅游商业化如何保护传统[M].昆明:云南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