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跨境电商渠道策略

跨境电商渠道策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跨境电商渠道策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跨境电商渠道策略

跨境电商渠道策略范文第1篇

[关键词]跨境电商;双边市场;4P营销理论;电商平台用户

[DOI]10.13939/ki.zgsc.2015.23.082

1 引 言

2013年9月和10月,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贯通中亚、南亚、东南亚、西亚等区域,连接亚太和欧洲两大经济圈,是世界上跨度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合作带。2015年3月28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提到“创新贸易方式,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新的商业业态”,明确表明了国家对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的重视。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清晰布局,跨境电商备受瞩目,有机遇也有挑战。

2 跨境电商定义及发展

跨境电商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

根据国际贸易的特点,跨境电商分为出口和进口两大类。进口电商的运营方式主要有5种:①海外代购模式,②直运平台模式,③自营B2C模式,④导购平台模式,⑤海外商品闪购模式。出口电商的运营方式主要有4种:①本土跨境电商平台模式,②国外电商平台模式,③国外代购分销模式,④自建跨境电商平台。

2014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4.2万亿元,同比增长33.3%,2014年中国跨境电商中出口占比达到85.4%,进口比例为14.6%。从2014年中国跨境电商的交易模式看,目前跨境电商B2B交易占比达到93.5%0,跨境电商B2B交易占据绝对优势。

随着进口电商的快速发展,B2C模式的增速将大幅提升,所以本文主要考虑跨境B2C平台的发展。跨境B2C电子商务具有小批量、多批次、订单分散、采购周期短、货运路程长等特点,这些对物流、支付、通关、征税、监管和信用体系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用户对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接受还是有很长一段距离。

目前学者对跨境电商的研究多是停留在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的角度,本文基于双边市场理论,结合4P营销理论对跨境B2C电子商务平台的用户接受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3 双边市场

双边市场具有交叉网络外部性和非对称的价格结构的特征。

Armstrong (2004)从网络外部性角度对双边市场定义为:“两组参与者需要聚集到平台企业上来进行交易,并且一组参与者加入平台的数量决定了另一组参与者的收益。”这说明平台两边的用户数量会相互影响,交易量也会相互影响。

Jean-Charles Rochet和Jean Tirole(2004)从价格结构的角度对双边市场定义为:“当平台向需求双方索取的价格总水平P=Ps+PB(PB为买方用户的价格,Ps为卖方用户的价格)不变时,平台中任何参与方所面临的价格的变化都会对平台的总需求和平台实现的交易量有着直接的影响,那么这个平台市场称为双边市场。”这说明平台收取的总价格对平台交易量和收益有影响的同时,市场双边用户之间的分配也有很大的影响。

跨境B2C电子商务平台主要有:天猫国际、跨境通、苏宁全球购、走秀网、亚马逊、1号店等。这些平台都是典型的双边市场,根据Evans(2003)对双边市场的分类,跨境B2C电子商务平台属于市场创造型,平台通过提高双边用户的搜索效率和匹配度来提高交易量。4跨境电商平台用户接受影响因素

1989年,Davis基于Aj zen's和Fishbein (1980)提出的理理论(TRA)构建了技术接受模型(TAM),模型如图1所示。

用户对平台感知有用性和易用性后会对平台产生满意态度,进而接受平台。根据双边市场理论,跨境电商平台两端用户的数量是互相影响的,一般平台为了在短时期内迅速获取大量的用户,会在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4P营销理论)四个方面采取相关营销策略吸引两端的用户,使买卖双方用户迅速接受平台。故本文在TAM理论模型基础上分别对跨境B2C平台的两方进行分析,修订模型如图2、图3所示。

根据4P营销策略理论,菲利普・科特勒在其著作中确认了以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和促销(Promotion)为核心的营销组合方法。下文将以这四个方面对跨境B2C电商平台双方对平台接受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4.1 跨境B2C平台买方

(1)产品:跨境电商平台的买方大多是受过高等教育,易于接受海外文化,热衷挑战新鲜事物的人群,这部分用户对奢侈品有一定的追求但并不狂热,较为理性。他们选择跨境电商平台主要看中海外正品,产品质量,产品安全,特色产品以及“性价比高”的奢侈品这五个方面。跨境电商平台的产品是由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严格监控,可以100%保证产品是海外原装正品。与非正式的渠道的代购相比,选择跨境电商平台的大部分用户正是看中其正品保证。其次,他们看中产品质量,很多用户认为出口的商品的质量往往比境内销售的同款产品质量更好,鉴于这种心理认知,有一定消费能力的用户对跨境电商有着很大的需求。再次,主要是针对进口B2C电商平台,近几年国内食品安全问题屡见报端,消费者对国内食品的不信任,尤其是母婴相关产品,使得一部分用户以近乎偏执的狂热投靠进口食品。除了对奢侈品有需求的用户外,还有一部分用户希望借助跨境电商平台购买到特色产品,这些产品往往在国内不销售,如纯正巴西蜂胶。跨境B2C电商平台应该把产品的功能诉求放在第一位,只有满足这些用户的产品需求,用户才有可能接受其平台。

(2)价格:跨境电商平台的商品价格往往比境内平台商品价格高,但与用户去境外或者港澳台地区购买相比,其价格还是具有吸引力。当然,这其中还有一小部分朋友代购,但这样的机会毕竟是少数。此外,跨境电商平台经常出现的打折促销,也刺激一部分用户选择跨境电商平台。在税收方面,在跨境电商平台购物只需交行邮税,与原先的一般贸易的关税+增值税+消费税相比,有30%的优惠幅度。同时,税额在人民币50元及以下可以免税也极大地吸引用户选择跨境电商平台,让用户更愿意接受。

(3)渠道:现在大部分跨境电商平台采用海外直邮和保税区两种模式,在国家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商品出关入关比以往相对容易,随着海关、检疫检验等部门改革,会进一步加快商品的运送时间。其中,保税区模式就是一次大胆创新的模式,大大缩减了收货时间,也更容易处理退换货问题。而非正式渠道购买的商品,很可能面临被海关扣押等问题。“方便快捷安全”使用户更乐意接受跨境电商平台。

(4)促销:随着跨境电商的卖家大量进驻,在跨境电商平台的产品价格最终会趋于正常水平,用户将是最大的受益者。除了平台卖家促销之外,各跨境电商平台之间也在竞争,为了培养客户,平台也会推出一系列优惠活动吸引用户。

4.2 跨境B2C平台卖方

(1)产品:根据长尾理论,只要产品的流通渠道足够大,需求不旺的小众产品也可以获得市场。与境内电商平台相比,跨境电商平台面对的客户群体更大,这使得大部分企业都乐于接受跨境电商平台。对于中国跨境电商来说,中国商品种类齐全,价格也具有竞争优势,深受境外买家喜欢。

(2)价格:目前,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竞争不是很激烈,所以并没有出现压低价格的现象,很多外贸电商企业能获取50%、70%,甚至80%的毛利,使得跨境电商盈利性较好。保税区模式使得企业可以选择海运方式,这使得物流成本大幅降低,价格比海外直购便宜20%,同时跨境电商平台卖家是直接面对消费者,省去了中间环节,这两点使得卖家在平台上出售的商品价格与其他渠道相比具有竞争力。从平台另一端用户群体特征分析知,高学历、高收入和高职位构成的群体更加看中商品质量,所以对产品价格不具有敏感性。较高的利润是卖家接受跨境电商平台的原因之一。

(3)渠道:跨境电商平台的低门槛、低成本、宽平台使得规模较小的企业也有机会开展国际贸易。与传统外贸相比,跨境电商平台的销售区域不再局限于一两个国家,商品信息可以传递给更多国家的用户。这对企业提升品牌国际形象,扩展海外营销渠道,提高竞争力有很大帮助,也可以促进外卖快速转型升级。同时,跨境电商平台的卖方可以直接接触境外用户,可以获得及时的反馈。正是这些原因,使得企业能够快速接受跨境电商平台。

(4)促销:2012年,商务部出台的《关于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对外贸易的若干意见》明确表明了跨境电子商务的重要性。同年,上海、宁波、重庆、郑州和杭州被确定为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政府根据试点城市的开展情况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为跨境电商做好充分准备。随后,国家相关部门对跨境电商大力扶持,出台各种有利政策,并针对零售企业,在海关、质检、支付、税收、外汇和信用等方面制定相应法规,扩宽了境内消费者通过正规方式购买的渠道,这极大促进了跨境电商平台的发展和外贸企业对跨境电商平台的接受。

5 结论

综上所述,跨境电商平台应该在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这四个方面吸引两端的用户。随着平台一端用户数量的增加,根据双边市场的交叉网络外部性特征知平台另外一端用户收益将增加,也将吸引更多的用户。根据双边市场的价格结构特征,平台向需求双方索取的价格总水平P=Ps+PB也将随着平台两端的用户而增加,平台的整体价值也将大幅增加。

虽然国家对跨境电商大力扶持,与传统境内电商相比,还是处于初级阶段,跨境电商依旧存在很大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物流问题:目前物流成本偏高,基础设施不完善,容易出现运输延迟、货物保管不当及丢失等问题。

(2)支付问题:跨境电子支付涉及国家之间的交易,在汇率、税收以及支付系统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问题亟待解决。

(3)信用体系问题:由于各国法律不同,缺乏统一的信用标准,一旦发生争端,在跨境维权方面处理难度较大,应当亟须建议一个国际信用体系。

(4)通关税收问题:跨境电商主要以网络为主进行信息交易,大量的货物通过快件和邮递渠道入境使得海关和税务部门无法进行有效监管,限制了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

跨境电商渠道策略范文第2篇

关键词:跨境电商;机遇;挑战;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71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5-0165-02

一、青岛跨境电商发展面临的战略机遇

跨境电商是一种新型的贸易方式和新型业态,是网络时代外贸模式的创新,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广阔的市场空间。特别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外贸市场低迷的背景下,跨境电商克服传统外贸市场订单不足、利润空间变小、价值链低端等三大弊端,从制造端直达客户终端,提高利润,掌握自主营销渠道,不仅有利于塑造品牌,而且使贸易链链条更加扁平化,有效提升了外贸企业的运营效率。2014年1月,青岛市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出口服务试点,这标志着青岛跨境电子商务工作正式启动,因此,2014年也成为青岛“跨境电商”元年。2015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在杭州设立国内首个“跨境电商综试区”。“杭州跨境电商综试区”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在实现跨境电子商务的自由化、便利化、规范化发展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带动了跨境电商快速发展。2015年8月,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青岛市“互联网+商务”行动计划(2015―2016年)》,对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的发展给予政策支持。2016年1月,以杭州跨境电商综试区先行先试成功经验为基础,国务院批复同意在青岛市等12个城市设立第二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2016年4月,山东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中国(青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综合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的出台标志着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建设工作全面启动,青岛跨境电商发展驶入“快车道”。近年来,伴随着谷歌、亚马逊等世界级的跨境电商平台相继落户青岛,为青岛大批外贸企业顺利转型实施跨境电商搭建了平台。政府宏观层面的大力推动、企业微观层面的积极探索,为青岛外贸企业借助跨境电商新模式实现“跨越式”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

二、青岛跨境电商发展遭遇的现实挑战

目前,跨境电商在我国的发展尚处于试点探索、经验积累过程,配套监管、服务、政策等配套措施还很不完善。就电子商务法律体系建设而言,备受业届关注的《电子商务法》尚处于“草案”意见征集阶段,电子商务立法监管与跨境电子商务的实践需求相比还比较滞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草案)》(征求意见)针对跨境电子商务,从国家“鼓励促进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推动建立适应跨境电子商务活动需要的监督管理体系,提高通关效率,保障贸易安全,促进贸易便利化”“国家推进跨境电子商务活动通关、税收、检验检疫等环节的电子化”“推动建立国家之间跨境电子商务交流合作”等方面做了专门规定,必将对支持、促进和保障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与跨境电商发达省市相比,青岛跨境电商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政府对跨境电商的扶持政策需要时间逐步落实,跨境电商制度体系和平台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传统型外贸企业“触电”意识薄弱,从事跨境电商的业务的企业数量相对较少,且规模不大;跨境电商的能力与现实需求不相匹配的问题还比较突出,适合跨境电商业务发展需要的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亟待加强。跨境电商对外贸企业的产品质量、产品品牌以及营销模式等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对青岛外贸企业来说,加强研发,创建产品品牌,改变传统营销模式迫在眉睫。

三、跨境电商环境下外贸企业创新发展的策略

(一)增强“触电”意识,提高跨境电商水平

跨境电商,是指分属于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借助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办理结算,通过跨境物流实现商品配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跨境电商是外贸发展的新引擎、产业转型的新业态,是互联网思维在商贸领域的应用,蕴藏着巨大的商业空间。随着跨境物流、线上支付等环节问题瓶颈的逐步突破和跨境电商企业盈利能力的不断提升,行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国外采购商通过互联网就可以找到客户,并且通过互联网完成通关、支付、物流等环节。因此,作为外贸企业要增强“触电”意识,扭转通过参加展会的方式寻找外贸订单的传统贸易模式,不断提高跨境电商业务水平,实现从“能用”到“会用”进而迈向“巧用”的境界,抓住行业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创新发展思路,挖掘外贸的蓝海。

(二)提升研发生产实力,应对客户多元需求

跨境电商使曾经的企业行为实现个人化,借助B2C、M2C的方式使个人参与到对外贸易中来。个人也可以直接在网上采购,采购一些可以进口的外国产品,同时一些工厂包括一些创客个体也可以通过B2C等跨境电商平台直接向国外的终端用户提品来减少流通的环节,甚至把流通环节缩减为零。这样个体消费者直接参与采购或者厂商直接参与销售,就对外贸企业的研发生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曾经的批量生产可能会演变为批量更小、个性更强的生产形式,甚至是个性化定制生产,用户多元化需求的满足,是对外贸企业研发生产实力的考验。因此,提升研发生产实力,采取敏捷制造、精益生产、准时生产等现代生产运作形式,实现从最初的“制造”到“质造”最后完成“智造”的转型,提高对客户的反应速度和实效是应对客户多元需求创造市场价值的唯一途径。

(三)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形成外贸品牌效应

在第120届广交会上,中小外贸企业普遍反映出口产品提价困难,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相比之下,品牌企业、创新企业普遍反映利润率较高,产品竞争力较强。因此,在传统外贸优势不断弱化、国际竞争日益严峻的形势下,跨境电商最终拼的还是品牌综合竞争力。外贸企业必须突破国际品牌建设,周期长、投入多、难度大的瓶颈,立足当前,着眼未来长远发展,通过培育和塑造国际知名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进而形成外贸品牌效应,以此来推动对外贸易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外贸企业在品牌培育过程中,要更加重视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不断创新品牌营销模式,全方位整合品牌资源,加快推动网上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将自身的品牌建O从国内知名上升到国际知名的高度,能够使自己的品牌拥有更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借助网络这个近乎无限的空间开辟属于自己的市场。

(四)转变传统营销模式,有效拓展营销渠道

外贸营销的手段和渠道有很多,与传统的外贸模式相比,跨境电商的可开发空间更大。迫切需要外贸企业扭转传统展会实体营销的模式,切实转变“为我所有”的观念,树立“为我所用”的意识。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采取全新的智能外贸网络营销模式,努力实现外贸营销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变革。在开放条件下,最大限度开发利用各种网络平台资源,抓住一切展现产品、服务质量的机会,与网络平台企业深度合作,利用海外拓展的机遇,千方百计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通过多维媒体展示自我,让更多海外买家了解并认识企业的产品和品牌,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品牌在网络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而有效拓展营销渠道,提高营销效率。

总之,在中国(青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逐步推向深入,将推动“互联网+”战略和青岛本土特色优势有机结合,形成青岛“互联网+大外贸”的发展新模式。外贸企业既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又要面对各种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切实提高跨境电商的水平,增强研发生产的实力,形成外贸品牌效应,拓展国际营销渠道是外贸企业实现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 张炳君,王文峰,刘晨.跨境电商推动青岛外贸转型的对策研究[J].环渤海经济望,2015,(8):54-56.

[2] 王文峰,刘晨.青岛市发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的对策建议[J].环渤海经济望,2015,(9):53-55.

[3] 翟永平.跨境电商如火如荼[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5,(16):35-38.

跨境电商渠道策略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互联网经济时代;国际贸易战略;后发优势;比较优势

一、互联网经济时代国际贸易战略创新基础解读

(一)国际贸易战略创新的价值研判

第一,基于互联网的国际贸易增强我国国际贸易企业市场竞争力。覆盖全球的互联网与面向世界的国际贸易之间具有天然契合点,其典型代表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引领的跨境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基于网络平台所展开的跨境商贸物流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促进了传统国际贸易商务活动的信息化和透明化。跨境电商具有面向世界、覆盖全球、信息高速传播和运作成本较低等多重优势,它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国际贸易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改革,大幅扩展了我国实体产业的国际市场营销新渠道,实现了传统出口加工型贸易的转型升级。第二,基于互联网的国际贸易改变全球贸易价值链格局。随着互联网国际贸易交易模式的崛起,电商型国际贸易成为世界贸易市场的主导者。传统的金字塔型国际贸易分销结构逐步演变为扁平化分销结构乃至直销结构,中间商在传统国际贸易结构中的重要地位被逐步削弱甚至被取缔。这导致原本被中间商盘剥的产业利润中的一部分回流到实体经济领域,助推我国产业结构变革;另一部分利润则以厂商让利的方式转移给普通消费者,用以增进消费者的剩余价值,提升消费者对我国出口商及其产品的认同度。

(二)国际贸易战略创新的环境研判

互联网时代国际贸易战略与国际政治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国际贸易是在国家间展开的商贸经济活动,其经营成果直接影响参与各方的获利水平,各国出于维系本国利益最优化目标而采取的贸易保护政策,势必影响电子商务型国际贸易战略的落实。贸易保护政策所保护的对象是那些对维系本国经济独立自主有重要意义的产业,这类产业通常为幼稚工业或关切民生型产业,其保护手段则为关税壁垒或非关税的绿色壁垒等形式。基于互联网的国际直销业务提供了绕开各国关税壁垒的新销售渠道,为此,大力推进“互联网+国际贸易”战略有助于我国实体企业通过网络直销渠道依法绕开各国不公平的贸易保护政策的规制,有助于为我国拓展庞大的实体经济营造良好的国际市场竞争环境。

二、互联网经济时代国际贸易战略创新路径探索

(一)创新国际贸易领域的电子政务战略

落实建立国际贸易电商化战略的电子政务战略。从新经济角度来审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型公司实质上是异于传统公司的电子公司,电子公司的功用在于将传统产业和新兴的互联网产业相融合,运用熟知领域的知识和能力来帮助传统企业借助新技术与网络空间上的其它传统企业沟通交流。而传统的政府行政管理机构则习惯于管理传统领域的产业企业。因此,建立适应互联网技术的电子政务系统有助于推动电商型国际贸易业务。由于电子政务系统可以借助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来超越时空局限性,优化既有政府组织运作结构和政务操作流程,为跨国电子商务企业提供高效、快捷、公平的政务服务,所以可以有效节约跨国电子商务企业的制度成本,提升其国际竞争力。提升通关环节电子政务运作效能。货物通关是国际贸易诸环节中业务复杂度较高和运作风险较大的环节,强化该关键环节的电子政务运作效能有助于打破国际贸易业务操作过程中的瓶颈制约。比如口岸管理应当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口岸电子政务系统的先进经验,在既有全国性金关工程基础上继续推进口岸通信技术升级改造,打造更适合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一站式”通过服务系统和“单服务窗口”式通关平台,全方位落实无纸化通关战略,尽快将线下通关业务转移到网络平台上,切实节约国际贸易从业者的通关成本。考虑到电子政务上交易主体更为庞大和交易者历史信用信息更模糊的现实问题,通关环节的电子政务系统应建立针对跨境电商企业的风险管控数据库,深度分析口岸后台数据并建立信用评级模型,落实对跨境电商企业的分级分类信用管理。通关电子政务系统还应当提高与商务、外管、银行、工商、税务、国检等部门的数据交换强度和频度,建立跨部门的国际贸易相关政务云数据平台,将跨境电商业务相关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信息整合处理,强化对不良企业走私、偷逃税行为的打击力度,净化跨境电商市场环境,为优良企业营造良好的市场空间。

(二)深挖国际贸易领域的后发优势战略

着眼技术突破来落实国际贸易后发优势战略。国际贸易的历史强国虽然依靠其先发优势地位占据了国际贸易市场中的较大份额,但在互联网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下,依托物理性营销渠道的传统国际贸易市场分配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依托互联网营销渠道的新型国际贸易市场份额分配规则正在确立。部分学者批评了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将比较优势视为比较优势的“陷阱”,并指出这类比较优势事实上并无助于促进所有战略实施国的国家利益最优化目标的实现,而仅有助于那些处于国际分工体系中较高位置的强势国家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一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劣势地位实际上是在既定的技术环境下,后发国家与先发国家在既定技术发展水平上的差距所产生的“势差”,在技术环境变量不改变的情形下,后发国家难以有效超越先发国家。但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技术环境变革使得后发国家与先发国家处于同等竞争地位,从根本上消除了先发与后发国家之间的技术“代差”劣势。在此背景下,我国国际贸易应当紧抓互联网技术发展契机,结合我国国际贸易资源禀赋优势,及时切入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国际贸易新模式。着眼制度突破来落实国际贸易后发优势战略。国际贸易制度实质上是一套从事国际贸易商务活动的行动规则。根据新制度经济学,互联网技术革命所支持的国际贸易交易新制度的创新有助于降低国际贸易市场中的交易费用,会影响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各类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的资源配置效率。从成本轴与收益轴构成的二维结构分析中可知,先发国家在旧国际贸易制度体系中投入巨大的资源,这份资源随着经济与技术环境的变化而逐步演变为沉淀成本,故此先发国家缺乏了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改造现有国际贸易秩序的能动性,而后发国家因其在旧的国际贸易制度体系中所投入的资源远少于先发国家,使后发国家因率先采用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国际贸易制度体系而额外产生的制度成本远低于先发国家。这就决定了后发国家较先发国家更有运用互联网技术改造既有国际贸易制度体系的意愿。为此,我国发展国际贸易应当积极通过放开对互联网行业管制的策略,来培育互联网技术内生的制度创新力量,运用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来形成互联网技术支持的、适合本国资源禀赋优势的国际贸易新制度体系。

(三)探索国际贸易领域的供给侧变革策略

大力培育新型国际贸易商业模式。在新常态经济背景下和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形势下,作为驱动我国宏观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的国际贸易增长出现下降,国际贸易领域的供给侧变革迫在眉睫。推进跨境电商产业的迅速发展有助于在传统的国际贸易营销渠道之上培育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国际贸易营销渠道,为我国多数发达地区经济健康成长的过剩产能开辟新的路子。考虑到跨境电商产业的经营模式和发展态势迥异于传统产业,各级监管部门不可运用传统的监管手段来规范跨境电商产业的发展。而是应当结合互联网产业特征来制定适合跨境电商产业特征的行政监管与服务职能,为跨境电商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制度环境。工商部门应当摒弃对跨境电商企业经营范围的严格限制,在宽放其业务边界的同时从财税优惠政策制定方面来加大对跨境电商的扶持力度。积极推进国际贸易领域的产融联合体战略。传统的国际贸易产业与金融产业彼此独立运营,二者虽然围绕具体的国际贸易业务有相互支持的行动,但从系统层面而言缺乏有机整合。随着国际市场竞争格局的逐步升级,单个企业间的竞争正逐步消失,以企业联合体为主要特征的国际竞争新格局正逐步形成,打造适应当代国际贸易市场竞争格局的产融联合体正当其时。产融联合体要求从事国际贸易的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以股权关系为纽带,以控股为形式,以人事参与和核心资产相互支持为手段来推进二者融合。从发达国家国际贸易市场发展的历史路径分析,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融合具有必然性,因为这二者的融合是以产融联合体参与各方的各自利益最优化为目标,以提升产融联合体整体资源配置效率为目标。为此,金融监管部门应当放开对网络金融机构或类金融机构的经营牌照发放范围、提升跨境电商单笔货款支付限额和交易笔数限制,增强跨境电商系统内部的产供销系统和金融系统的融合度,以提升其在国际贸易市场中的整体竞争实力。考虑到国际电商业务中交易各方的信用问题是影响跨境交易的重要障碍,跨境电商在融合实体产业与金融业务的同时,可以建构跨境交易参与各方的历史交易行为信用数据库,凭此来客观评估交易者的信用水平并给其合理的跨境交易授信额度,切实维护跨境交易金融系统的稳健性,促进电子商务型国际贸易业务的健康与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熊福梦,张义.“互联网+”时代国际贸易新方向跨境电商发展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3)

2.郑建辉.我国外贸企业跨境电商与贸易增长的互动关系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6(7)

跨境电商渠道策略范文第4篇

购买推荐

将于2015年1月在全国书店及电商平台上发售。

作者简介

费琦丽,资深品牌营销专家,专业电子商务研究人士,沃土教育特聘专家,杭州市大学生创业导师,网络创业培训(TSPS)项目专家委员会成员,《引爆网上创业》教材副主编。在传统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领域均有丰富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先后服务过珀莱雅、吉利汽车、苏宁电器、网盛科技等大型品牌企业,擅长电商品牌化运营策略、整合营销规划、网店推广计划等,对于新技术、新趋势、新模式等在电商领域的应用具有很强的前瞻性。

吕继仁,创业的实践者和分享者。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创业培训指导委员会专家,国际劳工组织和人社部授权的“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SIYB)”培训师,宁夏西部创业管理学院创始人,网络创业培训(TSPS)项目专家委员会成员。

长期从事企业管理和中小企业创业培训、咨询服务工作。曾参与编写国家职业资格《创业咨询师》教材、《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SIYB)大学生版》教材、《残疾人创业指导手册》以及《引爆网上创业》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是网络创业系列教材之一。全书从创业的角度解读电商,又从电商的角度诠释创业,娓娓道出电商创业的“道”“形”“术”,引领读者领略电商风云变幻,一览跨境电商新蓝海、移动电商新契机、农村电商新趋势、社交电商新版图、O2O电商新征途,再从项目选择到市场分析,从团队组建到资源整合,指导创业者一步步迈出电商创业的征程。全书内容迎合了当前最新的网络创业趋势,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操作性。

目录

上篇:电商创业之“道”

第一章 走向电子商务创业

1.1 什么是创业和网络创业

1.1.1 创业的概念、本质及类型

1.1.2 网络创业的概念、本质及类型

1.2 电子商务的概念、特征及分类系统

1.2.1 电子商务的概念

1.2.2 电子商务的特点

1.2.3 电子商务的模式分类

1.3 电子商务创业要素评估

1.3.1 创业意识与心理准备

1.3.2 知识和能力的准备

第二章 揭启电子商务新纪元

2.1 新商业文明:电商时代的崛起

2.1.1 电子商务是生活方式的变革

2.1.2 电子商务对传统商业模式的冲击

2.2 电子商务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2.2.1 全球电子商务的起源及发展概况

2.2.2 全球电子商务的鼻祖:亚马逊和eBay

2.2.3 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2.3 电子商务发展趋势略读

中篇:电商创业之“形”

第三章 描绘跨境电商新蓝海

3.1 跨境电商的概念、特征及平台概览

3.1.1 跨境电商的概念及特征

3.1.2 跨境电商出口平台简介

3.1.3 跨境电商进口平台简介

3.2 数字化解读跨境电商的发展现状

3.2.1 跨境电商行业发展概况

3.2.2 全球主要跨境电商市场掠影

3.2.3 跨境电商的物流与支付

3.3 跨境电商的政策扶持和发展趋势

3.3.1 政策红利:跨境电商提速快跑

3.3.2 解析跨境电商的发展趋势

3.4 跨境电商:风起云涌的“创业蓝海”

第四章 发现移动电商新契机

4.1 移动电商的概念、特征及发展之由

4.1.1 移动电商的概念及特征

4.1.2 移动电商迅速发展之由

4.2 指尖上的商机:移动电商风生水起

4.2.1 电商巨头间的“移动资源争夺战”

4.2.2 移动购物市场份额:手机淘宝依旧是老大

4.2.3 移动支付的两大阵营

4.3 移动电商的商务模式和发展趋势

4.3.1 移动电商的商务模式

4.3.2 移动电商的发展趋势

4.4 撬动“拇指经济”:移动电商创业机会

第五章 发掘农村电商新趋势

5.1 农村电商的概念、特征及兴起条件

5.1.1 农村电商的概念及特征

5.1.2 农村电商的兴起条件

5.2 “菜篮子触电”工程:农村电商掘金潮

5.2.1 电商巨头间的“菜篮子争夺战”

5.2.2 在竞合中升级:多种地域模式并存

5.3 农村电商的商务模式及发展趋势

5.3.1 农村电商的商务模式

5.3.2 农村电商的发展趋势

5.4 乡野商机:下一站电商金矿

第六章 解析社交电商新版图

6.1 社交电商的概念、特征及兴起之由

6.1.1 社交电商的概念及特征

6.1.2 社交电商的兴起之由

6.2 社交电商的分类、平台及资源争夺战

6.2.1 社交电商的分类及主流平台简介

6.2.2 阿里、腾讯、京东的社交电商“博弈”

6.3 社交电商的运营关键点及发展趋势

6.3.1 拿捏社交电商的两大运营“穴位”

6.3.2 解读社交电商的发展趋势

6.4 社交电商的创业机会

第七章 布局O2O电商新征途

7.1 O2O电商的概念、特征及与B2B、B2C的比较

7.1.1 从团购到O2O电子商务

7.1.2 O2O电子商务的特征

7.1.3 O2O电商与B2C、C2C的比较

7.2 大型电商平台O2O布局概览

7.2.1 阿里系:携“UC+高德”布局O2O大前锋

7.2.2 腾讯系:借“微信”打造O2O生态

7.2.3 百度系:技术为王,开放协作

7.3 O2O电商的主流应用场景及发展趋势

7.3.1 O2O电商的四种主流应用场景

7.3.2 O2O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

7.4 O2O电商模式中的创业机会

下篇:电商创业之“术”

第八章 选择电商创业项目

8.1 电商创业项目的内涵和特征

8.2 电商创业项目选择的基本思路与原则

8.2.1 电商项目选择的基本思路

8.2.2 电商项目选择的基本原则

8.3 电商创业项目的风险评估

8.3.1 电商创业项目的风险类别

8.3.2 电商创业项目的风险规避方法

8.4 电商创业项目的综合评估体系

第九章 评估电商市场环境

9.1 选择电商平台:电商创业平台为王

9.1.1 电子商务创业平台分类

9.1.2 电子商务创业平台的选择思路

9.2 定位目标客群:视客户如生命

9.2.1 目标客户的概念及特征

9.2.2 目标客户定位基础——客户需求理论

9.2.3 目标客户的定位与分析方法

9.3 解析竞争对手:扬长避短以变应变

9.3.1 竞争对手的概念、界定指标及分类

9.3.2 如何与竞争对手较量

9.4 电商创业项目的营销战略

9.4.1 网络营销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9.4.2 有高度接地气:电子商务营销策略

第十章 组建电商创业团队

10.1 创业团队的概念、特征及人员构成

10.1.1 创业团队的概念及特征

10.1.2 创业团队的人员构成

10.2 电商创业团队的类型及组建流程

10.2.1 电商创业团队的类型

10.2.2 电商创业团队的组建流程

10.3 电商创业团队架构策略

10.3.1 电商创业团队的架构类型

10.3.2 确定电商团队架构的流程

10.3.3 电商团队核心岗位职能

10.4 电商创业团队招聘、培训与管理

10.4.1 招聘员工的流程与渠道

10.4.2 重视新员工培训

10.4.3 有效管理员工

第十一章 整合电商创业资源

11.1 创业资源整合概述

11.1.1 什么是资源及创业资源

11.1.2 创业资源整合的概念、特征及类别

11.2 创业资金整合—预测电商创业投资与效益

11.2.1 电商创业投资预测

11.2.2 电商创业的融资渠道

11.2.3 电商创业的融资原则

11.2.4 电商创业投资回收与利润预测

11.2.5 预测网店销售与利润——以淘宝开店为例

11.3 人力资源整合——电商创业培训及人才服务

11.3.1 整合电商创业培训:创业者孵化的利器

11.3.2 整合电商人才服务:提升员工整理素质

11.4 信息资源整合—市场信息、政策信息、技术信息

11.4.1 初创型电商企业对信息资源的需求

11.4.2 电商信息资源的整合原则

附录一:本书提及的主要网站

附录二:网络创业培训(TSPS)项目简介

附录三:杭州沃土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简介

附录四:相关政策文件要点摘录

跨境电商渠道策略范文第5篇

关键词:跨境电商;零售出口;供应链优化

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依托互联网平台开展跨境交易,其供应链相对于传统贸易中的供应链更为复杂。虽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供应链不断完善,但仍存在供应链节点企业协同、跨境物流、信息不对等、通关繁杂、跨境结算等问题。

一、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供应链现状分析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不断发展,在出口贸易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以跨境电子商务为代表的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成为外贸增长亮点。据《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19-2020》统计,2019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商品总额达到1,862.1亿元,同比增长38.3%。在海关和云南省商务厅的数据统计中,交易额实现1.9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4%。2020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出口额达到1.12万亿元,同比增长40.1%,通过海关跨境电子商务管理平台零售出口清单24.5亿票,同比增加63.3%。在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供应链以跨境电商平台为中心,衔接上游中国供应商、制造商和下游国外零售商、客户。通过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协同管理整合供应链上的各节点企业,涉及到产品原材料采买、制造商生产、产品通关、国内外物流、资金跨境收支等活动。跨境电子商务涉及的各节点企业主要包括国内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国外零售商、最终消费者,其运作流程如图1所示。(图1)

二、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供应链问题分析

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供应链主要依托互联网电子商务平成与其他关境客户的交易活动,扩大了交易的范围,供应链延长。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存在交易主体数量多、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业务环节复杂等问题,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供应链面临困难与挑战,体现为以下几点:(一)跨境交易链延伸,供应链协同难度大。相比与传统的跨境贸易,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跨境电子商务贸易趋于全球化,交易链条不断延长,全球化的采买变得更加专业,涉及国家数量多,参与主体复杂,上下游间的供应链协同难度加大。首先,在货源方面,国内制造商利用专业采购团队,在最短时间以较低采购成本寻找到合适的供应商,零售商加大市场开发投入,根据消费者潜在需求不断挖掘全球特色的产品,增加商品附加值,采买交易的全球化使供应链的协同难度增加。其次,各节点企业缺乏协同意识。跨境电子商务供应链上的国内批发商,通过跨境电商平台销售商品,需要完成海关业务、跨境运输、国内外物流、跨境收支等活动,但各节点企业间缺乏协同意识,相互之间仅限于单一的业务活动,供应链断裂现象时有发生。最后,业务衔接流畅性会影响供应链协同。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过程中涉及多个环节,不同企业间需要不同的业务衔接,衔接复杂度上升,时间成本提高。不同企业间的服务标准差异也会造成衔接不畅,从而削弱供应链协作性,加大协同难度。(二)跨境物流复杂度高,交货时效性下降。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具有跨境交易、发货频率高、货物体积小、商品多样化的特点,导致运输环节复杂度高,其具体表现为:第一,物流渠道选择。跨境电子商务的物流渠道主要分为海外仓和直邮。海外仓也指仓发,卖家将零售出口的商品批量运送到目的国仓库,在客户下单后,直接从仓库将货物发出,一般在2个工作日商品就会到达客户手中;直邮也称为直发,选择的物流公司不一样,费用也不一样,运输时间也有差异,快则2~7个工作日,慢则15个工作日。当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进入旺季时,配送时间会更长,配送效率会受到影响。第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对配送效率的影响呈正比。在跨境物流过程中,物流基础设施指国内外涉及出口零售供应链整体服务功能,满足运输、分装、装卸等环节的仓储、运载设施,以及计算机和通讯设备等。物流的现代化发展促使仓库的功能发生变化,依托装卸自动化、加工设备等由储存货物功能转化为流通加工功能。在运载过程中,装卸机械的自动化大大提升了搬运效率。计算机和通讯设备的快捷、准确为物流提供了信息服务,提升了物流效率。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发达国家物流基础设施更为完善,配送时间较短,配送效率较高。第三,转运方式和设备的选取。跨境物流转运方式可采用海运、空运、陆运或多式联运,一般而言,单一的运输方式难以满足跨境电子商务出口零售供应链的要求。多式联运转运设备的规格和选择不同,将会增加货物装卸的次数,进而影响交货时效性。例如,集装箱的使用使货物零化整,在装卸、运输过程中利用机器就可以快速移动货物,这样有利于提高物流运输效率。(三)交易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日益突出。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是一种基于网络的开放性商务模式,其虚拟性使交易企业信用问题突出,导致信息不对称,会出现“信息孤岛”的现象,进而加剧道德风险。首先,供应链主体多元化导致交易信息不对称,使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衔接与协同困难,增加各节点企业在产品、订单、需求信息等方面的交流难度,企业间信息的真实性受到挑战。企业层级多会产生“牛鞭效应”。需求信息由下游国外客户逐级反馈到上游国内供应商,传递层级越多越会导致信息被夸大,最终使需求信息与实际偏差巨大,造成供需不对等。其次,跨境交易加剧信息不对称。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易涉及到的上下游企业来自不同的国家,会存在语言沟通不畅、贸易文化差异等问题。这些问题会使上游的供应商、制造商难以满足下游最终客户的需求,导致客户忠诚度及客户黏性下降。各国间没有统一的企业监管模式和体系,导致交易过程中的信用问题突出。最后,国际市场风险难以预料。我国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国家数量庞大,交易覆盖面广,各国的文化底蕴、消费习惯均存在差异,且我国与目标市场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异,导致市场开发难度大,上下游交易主体之间信息稳定性受到挑战。(四)跨境通关程序繁琐,检验通关效率低。海关是国家进出关境的监督管理机关,是跨境电子商务面临的第一道关卡。面对跨境电子商务本质是“互联网+外贸”,传统海关监管难以适应其批量小、频次高、品种多等特征,造成通关效率低下、出口退税难、商品品质难保证等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缺乏一体化通关政策与平台。现有法规对跨境电商出口确定性不明确,导致在通关、贸易统计、诚信监测方面缺乏规范性。通关过程中,海关要对商品进行检疫检验、报税,需要单据数量多、内容复杂,涉及到商品的退税、支付和结汇业务环节多,导致办理手续复杂,花费时间长,报关成本高,通关效率低下。如果遇到商品滞留海关的情况检验,则检验程序会重复,通关会更加困难。其次,各国的贸易保护政策,在审核零售出口与进口的商品时都有较严格的标准,检验时间长,效率低。零售进出口标准具有差异性,导致企业在通关过程中要准备不同的报关材料和相关单据,使通关程序更加繁杂。大量商品通过快件和邮政渠道通关,物流周期长,严重影响消费者体验。最后,出口退税难。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无法提供报关单、增值税发票;小件邮包没有海关数据,退税成本高。不完善的退税流程会导致大部分国家不能缴税,同时也就难以享受到出口退税的好处。(五)跨境结算渠道不畅,汇率波动风险高。在跨境结算过程中,我国境内对商户资质、物流信息的审核困难,工作标准难以统一,办理手续繁琐,结算时间周期受到影响,导致结算效率低下。结算时间周期将影响跨境电商的资金链,结算周期越短,资金周转效率越高。境外跨境结算面临业务权益难以保证,各国间的监管差异限制跨境结算,汇率的波动将影响跨境电子商务的交易。目前,国际上企业出口多采用美元结算,在跨境结算中,中国企业需要应对汇率风险的挑战。美元汇率的波动会受到国际形势等因素影响,变动幅度较大。国际局势的动荡也会影响中国商品的价格竞争力,导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企业利润和销售额下降。跨境结算的渠道不畅与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也会加剧跨境电子商务运行的不确定性。从需求角度来看,在汇率变动幅度较大的时候,国外消费者会产生观望情绪,降低跨境消费需求,并在贬值时结算货币化趋势加剧,国外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也将明显下降,从而降低中国商品消费的消费需求。

三、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供应链优化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