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小银行高质量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但却面临着融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占据了企业总数量99%以上,中小企业在经济增长的促进,科技创新的推动以及就业岗位的创造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实现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力量。国家80%以上的城镇就业,65%的专利发明,60%的生产总值,50%的税款就充分说明中小企业对国家的贡献。但是中小企业却一直面临着融资问题,融资难阻碍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中小企业资金需要得不到满足,已经影响了中小企业规模的壮大,影响其发挥应有的最大作用。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原因及外部环境的原因,导致融资可获得上障碍重重。中小银行的发展有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获得。银行一直是企业融资的主要外部来源,特别是在中国特殊的国情下,银行信贷更是中小企业融资不可或缺的成本优势依然成为中小银行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帮助的主要因素,包括信息获得成本,信息传递的成本,监督中小企业的成本,成本等;中小银行在地缘上具有草根优势;与大银行相比具有服务优势,小银行结构简单,在贷款事前事中事后方面管理都有优势;中小银行与中小企业联系密切且顺应各自发展,中小银行和中小企业的合作具有体制上的优势。从中小企业方面来讲,由于自身因素,选择中小企业进行融资更是理性的选择。因此,中小银行的发展更能为中小企业带来更多融资所需资金。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着种种困难,中小银行在为中小企业融资上带来希望,中小银行的发展是否能够更好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就变得更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接下来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对中小银行和中小企业的研究进行文献梳理;第三部分介绍中小企业和中小银行发展现状;第四部分研究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优劣势;第五部分对中小银行更好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服务提出的建议;第六部分是总结与展望。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文献对中小银行与中小企业融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部分就对中小银行与中小企业融资研究进行梳理。有部分国外研究从银行规模阐述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具有的优势,认为中小银行拥有的中小企业结算账户不多,集中度很高,可以获取详细的中小企业信息,具有信息优势(Nakamura,1993);中小银行与中小企业关系长久且专一,这种独占的关系能够更好的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服务(Ber-ger,2002;Goldberg,1999);中小银行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可获得更多的中小企业软信息,在发放关系型贷款上具有更大的优势(Udell,Miller,2005);小银行与中小企业里任职人员接触的比较多,这种关系是大银行所不具备的,这种接触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状态和相关数据获得具有优先优势(Rajian,1998;Degryse,2000);与大银行相比,中小银行获取中小企业财务数据需要各种途径和关系来进行发放贷款的决策(Cole,1999);有学者对欧洲地区银行进行研究,得出银行业竞争越大,银行规模越小,越能够与中小企业建立更多的合作(Simon,2005)。对于国内的研究,部分认为中小企业经营透明度不高,信息公开性差,大银行具有信息获得和传递成本,小银行在信息成本上具有很大优势(林毅夫,李永军,2012),也有研究得出,中小银行服务可以避免信息不对称问题(汪正宏、梅春,2009);部分用理论建模对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进行研究,发现中小银行的信息优势、数量等与中小企业融资总额成正相关,在建模衡量信息成本和成本上,中小银行具有优势(李志赟,张捷,2002);在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作用研究中,通过建立计量模型证明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有促进作用(程惠霞,2004);通过实证数据证明中小银行倾向向小企业发放贷款(秦捷,钟田丽,2011);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贡献性及必要性,从短期来说能够得到一定的体现(杨帆,2010);另外还有研究得出,小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渗透面上更深入(赵光君,2002);中小银行市场占有上升可以帮助中小企业生成(雷震等,2010)。综上所述,已有文献从银行规模、小银行优势、成本优势等方面对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进行研究,多方面说明中小银行发展可以增加中小企业融资可获得性,但是我国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等的应用,中小银行依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中小企业也面临新的融资问题,因此需要对中小银行与中小企业融资可获得性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三、中小银行与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现状
本部分分别对中小银行发展现状和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
(一)中小银行的发展现状
对中小银行的定义并没有一个固定概念,如美国,按照资产的多少和员工的数量进行划分,将资产在10亿美元以下,员工数量在200以下的银行称为中小银行;日韩要求银行工作人员300人以下;德国则要求500人以下。我国对银行规模的认定从资产总额考虑,大银行包括工农中建(即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小银行包括村镇银行、城市商业银、农村信用社等比大银行规模资金都小的银行;中型银行包括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等13家股份制银行。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央行,银监会和个协会调控监管、5大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有13家、212家农村商业银行、3家政策性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有144家以及其他3424家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组成的银行机构与非银行机构互补的金融体系。2015年3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到11816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9920亿元;截止到2015年3月,中资中小型人民币信贷收支达到662347.81亿元。中国银监会2015年一季度统计结果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外本外币资产同比增加12.07%。其中,中小型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104.6万亿元,占比58.5%。中小商业银行资产总额在持续的上升,资产比重也在上涨,利润占银行业总利润比重显著提高,维持了很好的利润间和资产扩张之间的平衡;中小银行的法人机构增速在快速提升,中小银行治理进入了转型期,制度的建立,环境的改善等都有利于中小银行的进一步发展,风险把控能力显著增强,对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能力显著增强。
(二)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
根据《中国制造2025》显示,在所有企业中,中小微企业占99.7%,国内生产总值的60%是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从税收方面看,占国家税收总额的50%,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从就业方面看,80%以上国企下岗失业人员和大量农民工就业或再就业于中小企业;另外,创新研发方面,中小企业完成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新产品开发。中小企业具有经营权集中、组织形式简单,生产多样化、环境对其影响力大,生命周期较短、应变能力强的经特点;中小企业资金需求额度小、期限短,需求紧迫、频率高的资金需求特点。中小企业融资可获得性优势不明。中小企业融资面临融资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自身以及社会经济大环境等几个方面。从中小企业主要外源性融资的商业银行来说,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风险控制体系和服务的流程还是不够完善;在对创新适应中小企业融资产品和工具方面,商业银行在现有条件下可提供的业务种类有限。从中小企业自身来说,规模小、风险抵御力小、持续经营获利能力弱;企业制度不健全,管理不正规,信息不够透明;可用抵押物少且缺少相应有用的担保条件;在没有健全信用监管体系下,中小企业的资信等级较低。从社会经济环境来说,国家目前针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不健全,担保机制上没能突破现有的局限性,信用体系仍然很欠缺,需要政府、银行等多方面共同努力。
四、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优劣势分析
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具有突出的优势。中小银行在对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时,具有特定地域优势,中小银行对自己的客户资信和经营情况及特点较了解,能提供针对中小企业需要的个性化服务;中小银行子在获得中小企业信息上具有优势,能够缓解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中小银行能够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在政府担保下,能够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更多的贷款规模,更小的贷款利率和更宽松的贷款条件。另外,中小银行经营决策下率高,具有信息获取和监督的成本优势,集中经营及经营灵活等优势。中小银行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上也有一定的不足。在市场定位上,中小银行的发展部分已经将重心转移到大企业、大项目上,这是被银行追求盈利所驱使的;这一定位转变使得中小企业在向中小银行融资时得到何绍甚至得不到贷款。中小银行资金主要来源于存贷利差及存款额,利率的变动及盈利能力的变动影响中小银行资金来源稳定性。中小银行在提供服务产品、服务手段、服务配套设施等都需要改进。另外中小银行员工素质整体来说需要更多更高能力的从业人员,部分中小银行在风险意识上还需要加强,在风险把控每个环节都需要加强。
五、中小银行改善服务的建议
【关键词】 信贷工厂 中小企业 区域银行 关系型贷款 软信息
一、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
(一)中小企业的重要地位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数据,截至2010年底,全国实有企业1000多万户,其中99%以上为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对我国GDP的贡献超过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创造了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吸纳了50%以上的国有企业下岗人员、70%以上新增就业人员、70%以上农村转移劳动力。”
(二)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随着经济增长放缓和出口形势恶化,我国中小企业受到了重创,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在次贷危机的影响下,我国中小企业增幅大幅回落,盈利空间逐步缩小,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出口导向型中小企业陷入了两头挤压的困境。
二、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中,资金紧张,融资困难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中小企业自身存在不足;
银行信贷体制的制约;
缺乏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资本市场;
银行信贷的不恰当收缩和不到位服务加剧了矛盾;
缺乏必要的金融服务中介机构;
缺乏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应有的政策扶持。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表现
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过于狭窄;
中小企业普遍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
直接融资规模小;
非正规金融机构发挥重要作用。
三、“信贷工厂”模式概述
(一)信贷工厂的定义
在上述背景下一种服务中小企业的新型贷款模式,即“信贷工厂”诞生了。所谓“信贷工厂”,就是把信贷的产生看作是一个产品的生产,信贷的发放作为一个流水线进行生产。具体来说是指银行进行中小企业授信业务管理时,设计标准化产品,对不同产品的信贷作业过程就好像工厂的“流水线”,从前期接触客户开始,到授信的调查、审查、审批,贷款的发放,贷后维护、管理以及贷款的回收等工作,均采取流水线作业、标准化管理。
(二)信贷工厂的特点
信贷工厂具有“六化”特点:产品标准化;作业流程化;生产批量化;队伍专业化;管理集约化;风险分散化。由此做到在既定的风险容忍水平内,提高效率,扩大规模,降低成本,既满足了小企业客户信贷融资的短、频、急需求,又能使银行实现小企业业务的战略发展目标。
信贷工厂新模式的核心理念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强调收益覆盖风险加成本和尽职者免责"失职者问责”的理念,涉及业务流程、组织架构、风险管理、产品组合定价机制、绩效考核等各个环节的创新,是一个完整的业务体系。
本质上来说,信贷工厂模式就是将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共性与个性进行结合的一种批量处理、流程化处理模式。”
四、银行规模对“信贷工厂“效用的影响
目前各大银行均在争相做大小贷市场,建立“信贷工厂”。但国外的大量实证研究发现,中小银行比大银行更倾向于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无论在中小企业贷款占银行总资产的比率还是在中小企业贷款占全部企业贷款的比率,国外中小银行的指标均高于大银行,原因在于中小型等区域银行生产软信息的能力更强。因此,在中国发展“信贷工厂”,我们就必须分析不同规模的银行是否也存在着类似现象,也即由何种类型银行主导的“信贷工厂”更能实现效率最大化。
对此我认为,信贷工厂可以采取以区域银行为主导的未来发展模式。
(一)大银行采取信贷工厂模式的劣势
相比“信贷工厂“模式下软信息的重要性而言而言,硬信息的重要性显然更低。然而,对大银行来说,硬信息来源于报表,简单而方便,是大银行的成本优势。在该模式下,大银行的该优势将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其次,从组织结构看,大银行科层结构复杂,决策权要实行多层次委托,信息需要逐传递。在信息传递的过程的信息的流失将明显多于区域性地方银行。
再有,从贷款规模来看,大银行的规模庞大,资金雄厚,对企业有更多的选择权,就算引入“信贷工厂”,小贷还是难逃相对的规模不经济。
(二)区域性银行采取信贷工厂模式的优势
区域性地方银行极强的地域性使它有条件更好地了解当地的中小企业并进行长期合作,容易产生并获取高质量的软信息。
区域银行具有组织扁平化的特点,贷款决策效率高,且区域银行因为规模相对较小,反而更容易获得更多自。
区域银行的资金规模相对较小,不足以为大型企业服务,使它有充足的动力为中小企业服务。
在关系型信贷中,中小企业软信息商业性生产的主体是中小银行,这些银行从激励机制方面来看能容易催生高质量的软信息,因此在关系型借贷上拥有优势。
五、结论及启示
作为一种舶来品,“信贷工厂”为解决困扰我国已久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打开了全新的思路。然而,如何能够真正的将其“移植”成功,而不仅仅沦为金融机构吸引眼球的口号,其规模的选择尤为重要。只有解决好这一问题,在正确的规模前提下“,信贷工厂”的优势才能淋漓展现,从而真正对我国金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活水”。
根据对规模经济、银行规模制约、我国区域发展特点的分析,我们能够简要得到以下结论: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的外向出口日益面临严峻压力。与此同时,国内经济发展速度虽然并不算慢,但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仍然面临不小的下行压力。在此情形之下,政府和各大国有银行纷纷出台了信贷紧缩政策,借以应对市场的不确定带来的融资风险,由此导致广大中小企业业已存在的融资形势更显严峻。我国金融机构和民间财团,尤其是各大国有商业银行早就意识到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政府出于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考虑,也需要引导、扶持中小企业走出融资困境,并希望通过金融创新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借以提升中小企业的技术层次,推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有鉴于此,各大商业银行已经推出了一些金融创新产品,如与大型物流企业合作,以中小企业存货质押贷款、以账款质押贷款以及预付账款融资业务等,并在此基础上专门针对中小企业推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国内金融机构针对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出台的金融创新产品也的确收到了明显效果,但对于从根本上缓解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仍然只是杯水车薪。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并非中国所特有,很多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发展的特定阶段都曾出现过类似问题。因此,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显然有着现代化进程中必然出现的某些共性因素。然而,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根本原因却在于我国特有的金融体制及其资源配置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基本实现了对除资金以外的各种生产要素的市场配置,但却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的高度管控对金融体系实行国家垄断。于是,国有垄断的金融体系与中小企业融资需要之间一直存在强烈冲突。加之,我国的中小企业一般规模较小,技术落后,一般采用家族式管理,既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也没有完整的财务管理体系,甚至一般没有完整的财务报表,银行不倾向于为中小企业贷款也就无可厚非了。可以说,中小企业出现融资难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是企业资本运转的规律使然,也有政府管制金融的宏观背景,还有企业自身的经营问题,总结起来,约有如下数点。
第一,我国的金融管制限制了资金的市场化流通,导致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不健全。从根源上讲,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是由我国比较严格的金融管控造成的。在现有金融体制下,我国货币市场上的货币利率并没有反映实际的供求关系,而实际起作用的是由政府制定的管制利率。管制利率一般低于市场利率,造成国有大中型企业过度依赖银行资金,垄断了有限的金融资源。同时,广大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却难以有效满足。此外,我国的国有金融机构基本垄断了资本市场,非公有制金融机构的发展既面临制度困境,也难以在高度垄断的资本市场中求得发展,导致中小企业融资不仅渠道狭窄,而且成本很高,甚至超过了规模和实力远较中小企业为强的国有企业。
第二,银行与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既难以实现供需对接,也推高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通过信息分析进行风险评估是一切金融行为的必备步骤。同时,信息不对称也广泛存在于企业与银行的融资活动之中。中小企业对自身的经营现状和发展潜力可谓了如指掌,而银行则很难通过外部渠道对中小企业的资本结构、产权结构、经营现状和发展趋势等信息进行了解。如此,在银行与中小企业的融资活动中,中小企业具有信息优势,而银行也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地位,银行因而会通过抬高中小企业的贷款门槛来降低贷款风险。在中小企业与银行信息不对称的情状之下,中小企业即便能够从银行获得贷款,其成本往往也会较国有企业高。因为,银行在信息不对称而无法对贷款风险做出有效评估的情况下,往往会通过增加资产抵押和提升贷款利率来降低银行的贷款风险。
第三,我国金融结构以及中小企业的自身情况也是中小企业出现融资难题的重要根源。每个国家的金融结构设置都要服从于本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在我国,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的公有制经济是国家金融体系优先扶持和保障的基本对象,因而对中小企业融资相对不利。我国的国有银行垄断了绝大部分金融资源,非公有制银行及中小银行货币资源有限。近年来,国有金融机构虽基本完成了市场化和公司化改造,但仍未能改变其垄断地位,主要服务于国有企业,而广大中小企业则始终处于金融资源分配的边缘位置。另外,中小企业寿命较短,旋生旋灭,自身经营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其经营管理落后,财务报表残缺不全,产权归属紊乱,信用等级较低,也没有合适的抵押担保。中小企业的特点、经营现状与发展潜力等自身因素也是导致中小企业陷入融资困境的重要根源。
二、金融创新在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中的效能
(一)金融产品创新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创新性融资渠道
无论金融机构的产品创新,还是民间融资的合法化,都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新的融资渠道,并有力增强资本市场的活力。当前,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显著增加,居民手中的闲置资金存量极大。然而,传统的居民储蓄存款收益很低。因此,将居民手中的大量闲置资金通过合法的路径集中起来,既可以有效拓展我国的金融资源社会基础,也可以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更加宽裕的金融资源。实现民间融资的合法化,如批准设立小额借贷股份有限公司,为民间社会资本与中小企业之间架设一条合法的融资纽带,既能为社会资本进入金融体系提供一条合法路径,也可为中小企业在传统的银行融资外提供了一条额外选项。
(二)金融业务创新可以简化中小企业贷款审批流程,有效压缩贷款时间
中小企业通过银行融资,程序复杂,周期过长,无奈之下,只好对银行贷款退避三舍。银行作为中小企业贷款融资的传统途径,可以将中小企业贷款服务纳入金融服务创新之中,通过引进先进的金融设备和专业的金融人才,为中小企业融资成立专门的审批团队,提高贷款融资的审批效率,有效缩短中小企业融资的时间周期。另外,民间社会资本合法化和金融化后,非公有制的民间金融机构和广大中小银行,其主要业务对象便是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这些机构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对中小企业的经营现状和发展潜力进行及时而准确的风险评估,并通过严格的业务流程和高效的审批途径,极大简化中小企业的贷款审批,并大大缩短其融资周期。
(三)金融产品创新可以为中小企业融资创新贷款形式
传统上,中小企业从银行贷款,一般只有抵押贷款和信用借款两种形式。而中小企业既无银行方便管理的固定资产予以抵押,也无法在信用等级和信贷道德上给予银行以充足保证,由此导致银行因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过大而不予放贷。通过金融创新,银行可以以贸易融资、物流库存抵押、订单融资、应收账款融资和预收账款融资等创新形式,灵活处理中小企业的融资抵押和信用等级问题,在尽量分散和化解贷款风险的前提下,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创新性融资路径。对于民间合法融资渠道,则可以根据中小企业的资产情况和社会信誉,采取更为灵活的融资路径,通过创新抵押、中介担保等形式为中小企业量身打造双方都能接受的融资方案。
三、通过金融创新化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路径
(一)为中小企业建立、健全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
各大商业银行可以在充分整合现有金融资源的基础之上,通过发行理财基金、政府债券等创新性理财产品,尽可能多的吸纳社会闲散资金,扩大可贷资金规模,设立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专门机构。如可在中小企业相对集中的产业园区开设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性质的分支机构、以服务中小企业为主要业务的特色支行,可在各商业银行总部或综合部门分设专门服务中小企业的营销部门,甚至可以考虑到中小企业数量密集而金融服务相对空白的乡镇开设乡镇支行和信贷公司。以银行的机构创新、组织创新和业务创新为中小企业提供多层次、立体化和多途径的信贷服务。
(二)放宽民间金融,允许民间融资合法存在,同时加强监管
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显著增加,居民手中积聚了大量闲散资金,如何将这些资金集中起来并与中小企业建立起信息关联,成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重要出路。政府可以改变过去严格管控民间金融的做法,放宽民间金融,允许民间资本成立中小银行以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中小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在服务中小企业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民间私人银行规模较小,运转灵活,资金来源广泛,对当地中小企业的运营现状和信用状况等各方面信息比较了解,在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时,与大型商业银行相比,可以更好的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此外,民间私人银行还可以根据风险评估灵活确定贷款利率,形成价格优势,从而有效丰富中小企业的融资体系,以市场化方式破解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过窄的既有局面。
(三)通过成立融资担保机构,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方式
中小企业融资一般采用抵押担保和信用借贷两种方式。中小企业既没有银行喜爱的固定资产以提供有效质押,其信用道德也难以在银行的等级评定中取得较高认可,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融资的瓶颈因素。因此,无论银行还是民间私人金融机构,都可以通过融资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的融资担保取得质押标的。政府可以鼓励有条件、有资质的金融机构成立融资担保公司或在银行成立相关的附属担保公司,在中小企业与银行的借贷关系之间充当中介和担保人的角色,以自身的专业服务,分担和化解银行的贷款风险,有效提高贷款效率,同时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实现企业、担保机构和银行的三方互动与合作共赢。融资担保机构还可以对中小企业进行金融拓展服务,以自身的理财优势,对中小企业的资产结构提出优化建议,帮助中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财务制度,加强运营管理,通过中小企业业务的改善和经营的提升有效降低银行的贷款风险。
(四)降低中小企业的上市门槛,通过资产证劵化实现中小企业的融资社会化
论文摘要: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却面临艰难的信贷融资困境。本文对美国小企业关系借贷的实践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大力发展关系借贷是缓解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困境的最佳途径之一,并提出了发展中小型民营银行、健全担保体制、放宽利率管制等切实可行的措施。
一前言
在美国,没有我们所谓的中小企业的说法,只有小企业(smallbusiness)的说法,但其性质、规模大小基本上与我国的中小企业相对应。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难以破解的信贷融资困境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从全球经济环境来看,虽然可以说美国是小企业生存发展的沃土,但美国的小企业也是具有其脆弱性的。斯蒂格利茨和韦斯(Stiglitz&Weiss)在他们建立的S-W模型中指出:在小企业信贷融资中,由于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使银行贷款的平均风险上升,从而银行供贷时出现信贷配给现象。首先,有机会投资于正净现值(NPV)项目的中小企业可能会在融资时受阻,因为潜在的外部资金供给者无法证实企业是投资于一个高质量的项目,或者无法确信资金将不会被转移用于其它的风险项目。其次,由于小企业几乎完全依赖金融机构的外部融资而无法进入公开的资本市场,因此银行系统的震荡(shocks)将会对小企业的信用供给造成巨大冲击,并且小企业所受到的均衡融资问题在资金市场发生不均衡的时期将会更加突出。
美国小企业克服其脆弱性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银行与企业保持长期的密切联系以沟通信息。也就是说小企业在信贷融资中采用关系型借贷。所谓的关系型借贷,是指商业银行与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联系,银行在借款企业需要的时候向其提供信用支持的一种银行借贷方式。美国学者阿伦·博格和乔治里·乌代尔(AllenBergerandGregoryUdell,2002)指出:在关系借贷中,银行能够通过其与借款人保持长期关系获得的信息来进行贷款决策。这些信息部分是来自贷款合约、银行存款和其他金融产品,还有些是来自于当地社区的其他相关人员,例如企业的供应商和客户等。贷款人由此可以了解到企业的生产环境、组织制度、员工素质等非财务报表、抵押品或信用评级所能提供的重要信息,从而帮助贷款人更好地解决企业信息不透明的问题。
二美国小企业关系借贷实践
美国从19世纪40年代起,新技术迅猛发展、管理变革、现代企业组织形成、资金供给严重不足,促成了银行业的兴旺发达。由于早期商业银行众多,并且规模较小,因此其多采用“内部人管理”模式(Lamoreaux,1994)。这一模式直到20世纪初才开始渐渐式微。在这期间,美国的商业银行与其客户之间普遍维系着一种密切的银企关系。在银企之间的信贷交易活动中,关系借贷的方式已经得到广泛采用。这些商业银行主要发放的是短期贷款,使用两种金融工具:本票和汇票。本票实质上是一种欠款(IOU)凭单,其上注明借款人名、借款金额、借款日期、到期日和偿付行。虽然本票不实行抵押,但法律亦规定借款人需以其个人地产来担保,如担保不足,则需由一人或多人作为第三方保证人(third-partyguarantors)背书担保。因此一旦出现借款人清偿不足,银行可据以向所有相关人求偿。与本票相比较,汇票有两个特点:一是可以异地使用,另一是法定汇票使用时需附提单(billoflading),因此在汇票使用中实际隐含了抵押方式,银行由此可以掌握货物的处置权并确保在发生贷款风险时及时对货物变现抵偿。
二战之后美国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金融资本的发展趋势受到抑制,银企关系逐渐由紧密的、一体化的关系走向彼此独立、市场化的联系。银企之间不存在彼此的产权参与,其地位也是平等的,通行自由的市场交易原则。由于国内经济环境和公司融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商业信贷市场开始出现萎缩现象,市场竞争加剧。因此那些资金实力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广大中小银行能否寻找到稳定的贷款客户资源,对它们的生存和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尽管美国的资本市场相当发达,但是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由于它们一般信息不透明、企业生命期较短,基本上无法利用股票或债券融资,所以只能借助商业银行获得资金。因此,在美国中小银行与企业之间,关系借贷的融资方式被广泛采用。
关系借贷的主要贷款种类有承诺贷款、信用额度贷款等。承诺贷款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正式的承诺贷款,即银行以合同形式许诺,按规定的利率向客户提供最高限额下的贷款。只有当借款人财务状况发生异变时或借款人未能按承诺合同履行某些条款时,银行才能收回其承诺。另一种承诺贷款只是确认信贷额度,在此情况下贷款定价并未事先确定,借款人也尚未表明贷款的意图。这种承诺能帮助借款人预先得到贷款批准,使其可以随时迅速地取得贷款。信用额度贷款允许客户在事先商定的限额以内使用贷款,通常在一年之内必须调整一次。除了在初次贷款时银行需对借款人资信和财务状况进行调查之外,其他时候借款人贷款均可即时办理。
现在美国商业银行对小企业的贷款融资呈现明显的关系型融资的特点:一是社区银行成为小企业信贷融资的主渠道。社区银行对区内小企业情况及其企业家的特点都已有相当的了解,特别是对企业家的人品、信用和个人能力等无法数码化的信息比较熟悉,以至于可能在社区内的小企业无法提供过硬的财务报表而又有资金需求时能给他们提供贷款;二是提供融资的银行通常是小企业的开户行。通过长期的往来,银行已清楚了解企业的财务历史及经营状况,因而开户银行和企业就形成了长期的关系型融资关系。在初始融资阶段,企业会有对未来相机融资的预期,然后是银行作为出资者在再融资时对未来租金的预期。
美国经济学家阿伦·博格和乔治里·乌代尔(BergerandGregoryUdel1,1995)利用从美国国家小企业金融调查库(NSSBF)中获取的数据对中小企业关系借贷的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们采用银行信用额度(L/C)贷款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L/C贷款合约特征、公司融资特征、公司治理特征、行业特征和信息关系特征等五类特征数据的计量模型分析发现与商业银行保持长期关系的中小企业较之其他企业在贷款时所要求的借款利率和抵押条件更为优惠,由此表明关系借贷在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方面成效显著。
三、启示
在我国,一方面,自90年代以来,中小企业迅速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壮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另一方面,我国的金融市场仍处于变迁之中,股票、债券市场还不发达,以银行为中介的间接融资是目前资金配置的主要形式,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积累不足,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很难获得银行的信贷融资。美国小企业关系借贷的实践表明,这一融资模式不仅有利于加强银企合作,还对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同时也给我们以深刻启示:大力发展关系型借贷是缓解中小型企业信贷融资困境的最佳途径之一。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采取措施。
第一,降低银行业的进入壁垒,利用银行业整合的外部效应,在大银行裁减分支机构的同时,准许建立新的地区性民营中小银行,鼓励其与当地中小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以填补大银行撤出留下的金融空白,发挥中小银行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融资主导作用。与大银行相比,具有较少管理层的小银行在银行管理者和贷款职员之间因为有着不太严格的合约,因此信息传递的链条短,软信息的获得者甚至可以直接做出贷款决策,这就缓解了与多层制度相关的组织不经济和问题(Berger,Klapper,Udell,2001)。而且,小银行通常没有公开交易股票和银行债券,也就不存在银行管理层和外部索取者之间的、基于软信息的资产运用而无法披露信息所造成的合约问题。
第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中小企业往往由于报表信息不“硬”才融资受限,因此针对中小企业的担保也是建立在意会信息基础上的“关系型担保”。应该依托当地民间资本建立更多的民营担保公司。利用它们对当地中小企业“软”信息的信息优势,给当地有发展前景又急需短期资金支持的中小企业提供各种融资担保。由国有大型担保公司或者政府提供再担保,从而形成运转高效、竞争有序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
第三,放宽贷款利率管制。扩大确定的利率浮动范围,给予商业银行根据不同贷款风险进行定价的权力,使贷款利率高低充分体现风险与收益对等的商业原则,增加他们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林毅夫.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25-27.
[2]许联初.中国金融前沿问题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124-155.
[3]杨萍.美国小企业的融资制度及其启示[J].企业纵横,2003(3):33-35.
1中国网络银行业的竞争趋势
在金融网络化、电子化、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趋势下,目前中国本土银行市场上的竞争呈现了两个新动向:(1)加入WTO以后,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银行业的竞争从原有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寡头垄断”的竞争势态演变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中小银行和外资银行共同参与的“多极”竞争势态;(2)国内外的参与者无一例外地瞄准了“网络银行”这个新兴市场,因此可以预测网络银行将成为今后银行业的竞争焦点。在网络经济的全新经济形态和我国特殊的竞争形势下,重新审视银行业生存和竞争的行业环境,才能为银行业的战略分析提供一个切入点和基本框架。“波特五要素理论”从行业的进入威胁、现有的竞争对手的竞争、卖方的讨价还价能力、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以及替代威胁五个要素出发,分析行业的现状和未来趋势,仍不啻为一个很好的工具。
1.1进入者的威胁将加大在2001年,中国银行市场的总额达到1.9万亿美元,并在过去5年中,以每年约15%的年均综合增长率扩张,银行资产相等于国内生产总值(CDP)的160%以上。中国银行市场的持续增长和长远潜力引起了全球的瞩目,必将使它成为国内外银行业积极争夺竞争的主要战场。但在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网络银行蓬勃发展的趋势下,原有的国有商业银行将面临着进入者强大的威胁。(1)网络银行降低了行业技术壁垒和资金壁垒,打破了传统银行借助资金、技术和网点等优势实现垄断的局面。(2)网络银行是外资银行“进攻”中国市场的有力武器。随着加入WTO的一系列金融市场开放承诺的兑现,外资银行参与本土竞争的业务壁垒和政策壁垒渐渐消失了。(3)网络银行竞争优势和全新的经营理念及模式,给新进入者带来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是其迅速生存、发展和壮大的根本原因。
不难想像,今后将有更多的参与者参与中国的银行业竞争。事实上,2002年8月28日香港东亚银行电子网络银行服务中国版正式启动,就拉开了外资银行出击中国内地网上银行的序幕。2002年11月6日渣打银行宣布已获准在中国内地推出互联网银行业务,在华历史久远的花旗银行早于2001年已经向央行备案,申请开展“个人网上银行”业务,汇丰银行作为第一家购买中国国内银行股份的海外商业银行,已在合作联盟的战略部署上迈出了第一步,此前也已经向央行递交了上述申请。外资银行积极推进其在华的网络银行业务,争夺中国内地市场的种种举措已经预示了今后中国银行业更加激烈的竞争。
1.2现有银行之间的竞争加剧在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强烈要求的外在推动和传统银行竞争中“存在和发展的本能需求”内在的激励下,我国的各个银行也意识到了网络银行时代的到来,因此“积极开展网上银行业务,争夺网上银行市场”成了目前中国市场上银行间竞争的焦点,目前有三股主要的竞争势力。
1.2.1股份制中小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10个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在新兴的股份制中小银行中可谓一枝独秀,率先在全国开展了网络银行业务,不但实现了立足而且一直保持着中国本土网络银行领域领头雁的地位。到2001年1月,在B2C方面约有20多万个客户,共完成交易金额366万元;B2B方面,网上企业银行安装数为1.6万户,交易金额6789亿元,交易笔数48万多笔45%的对私业务和15%的对公结算业务已经成为非柜台业务;95%以上的国内电子商务网站都采用了它的“一网通”为支付工具。
我国的中小股份制银行主要优势是体制先进,经营理念科学,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均高于四大国有银行,机构灵活,业务转型快,金融服务效率和市场灵敏度高,更善于创新和快速对市场做出反应。另外,中小商业银行成立较晚,起点较高,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较为先进,大多具有较好的电子化技术基础和人员基础,因此适合开展网络银行业务。
中小股份制银行的弱点往往是资本实力弱,经营规模小,抵抗风险能力弱,资金技术实力不足,机构网点欠缺,在品牌、声誉和公共关系等方面不及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及各大外资银行。
但网络时代银行业的竞争秘诀不再是大吃小,而是快胜慢,网络为中小银行同大银行一决高下创造了条件。中小商业银行应该抓住这个契机,从批准市场着手,提供个性化的、专业化的品牌服务,在大银行尚未涉足的领域积极开拓,才能在剧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发展和壮大。
1.2.2国有商业银行1999年以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紧随招商银行之后,逐步涉足网络银行业务,真正拉开了中国网上银行市场的竞争序幕。
中国银行于1999年6月正式了网上银行业务和产品,提供了证券交易结合的“银证快车”服务和面向个人银行的“支付网上行”,并很好的将长城卡系列的一千多万用户结合起来,同时也成为国内对公服务最丰富的网络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1999年8月开始正式开发,从网络客户群的培养和整体经营成本的降低出发,实施了营业初期目标市场定位于私人客户的业务发展策略。已开通的业务功能有:公共信息查询、账务查询(包含对公与对私)、转账(对私)、缴费、网上支付(B2C)、银证转账、挂失与信用卡申请、客户服务等。
中国工商银行2000年2月1日起正式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四城市开通了对公的网上银行,单位客户通过中国工商银行的网络银行能实现账户查询、转账付款、企业集团理财、客户证书管理等;2000年中,又开通了查询账户余额、交易明细、对账单信息、网上挂失及换卡申请等业务的个人客户支付系统。目前其服务覆盖了31个城市。工商银行的重要特点是将对公服务作为网络银行业务发展的方向,进而推出了方便灵活、安全、具有信息增值服务的BTOB在线支付业务。
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长期居于市场中的寡头垄断地位,主要优势是在品牌与声誉上树立了国家背景与国家信用的形象,资金实力雄厚,技术开发能力强,遍布全国的服务网点,使其享有绝对的市场份额优势,无论是对公还是对私业务,国有商业银行都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和较高的客户忠诚度。
其不可忽视的弱势是管理机制落后,经营理念陈旧,缺乏风险管理机制,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较差,不良贷款问题严重,运营机构庞大,基础设施有待升级,已开发的电子系统兼容性和统一性较差。
电子商务和互联网在中国的飞速推进,发展网上银行的潜力不言而喻。但广大的国内企业客户和个人对互联网的应用十分有限,网络银行的目标市场还不成熟,这赋予了国有商业银行一个很好的机会:利用遍布全国的商业网点,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客户惯性,积极市场,推出适合中国企业和个人的网络银行业务留住客户,改善不良资产和经营效率等问题,并有力抵抗外资银行的竞争。
1.2.3外资银行网络银行在国外发展很快,进驻我国的外资银行像花旗、汇丰等一般都具有了多年开展网上业务的实践经验,他们技术先进成熟,银行经营、管理水平高,信誉好,且服务范围广,提供的金融产品多,个性化服务能力强。中国的网络银行市场潜力巨大,前景诱人,像前文所提到的花旗、东亚、渣打等外资银行都在积极加快抢占中国市场的步伐。
外资银行的相对弱势是营业网点少,缺乏开展人民币业务的经验和人民币本币的来源,同时,外资银行欠缺本地化的优势。虽然WTO的加入,中国政府放宽了对外资银行经营和业务领域的限制,但至少到2006年才实现完全的国民待遇,因此给中资银行一个先下手、抢占市场的机会。
众多业内人士都预测加入WT0,银行的行业壁垒逐渐消失,外资银行必将抓住机会,积极推进对中国市场上的优质客户、高附加值业务以及银行人才抢夺,网络银行不但降低了经营成本,提高了服务质量和能力,更因其对中国国有银行网点优势的削弱能力将成为外资银行争夺中国市场的有力武器。
1.3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增大长期以来,银行业一直具有典型的寡头垄断特征:风险回避、产品同一、标准化的利率与价格、有限的成本控制和产品创新以及无差别的客户服务。在网络时代,银行客户的市场力量随着信息膨胀和获取信息的快捷性提高而不断增强,导致交易谈判的优势向消费者转移,银行客户对银行服务的质量、范围、信息、收益率的要求越来越高,讨价还价的能力越来越强。网络银行必须摈弃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的经营理念,采取全新的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创造性地利用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重新改造银行传统业务流程和恐龙式的庞大组织机构,废弃以职能分工为主的银行传统动作模式,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产品和服务,提高客户的忠诚度,以优质服务留住客户,以创新服务吸引客户。
1.4卖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增强我国目前仍然采用利率管制,银行不能像国外的网络银行以较高的利率吸引存款。而且在同一的存款利率下,网络银行由于没有了传统银行时间、地域等的限制,扩大了储户的选择范围,而且服务内容和质量高度透明,在选择一家银行时,储户都可以获得充分的信息,进行全面的比较,使得银行吸引储户的难度增加,在谈判中力量较弱,而银行资金提供者储户的谈判力量增强。越发的凸现了网络银行时代“服务取胜”的关键和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
1.5替代产品和服务的威胁增大技术的进步,金融一体化的发展,使得资本市场各行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未来的趋势将是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IT企业和电子商务企业等等都将为资金需求者提供的融资渠道,银行客户资源转移,业务经营回旋余地变小。网络技术的运用使银行业务的差异性很小,行业的进入壁垒较低。在此情况下,银行产品的可替代性越来越大。
(1)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是网络银行生存的命脉,未来网络银行必将向着个性化和专业化发展,但网络银行高度的开放性,难以建立起行业的技术壁垒,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也能轻而易举的被模仿。
(2)客户的转换成本几乎为零。网络使银行客户信息充分共享,瞬间做出快速反应,因而无限增加了提供服务的银行数量,曾经是寡头垄断的银行市场渐渐呈现了自由竞争的势态。在鼠标轻轻点击之间,客户在一家银行的服务和产品就轻而易举地转换到另外一家银行,而且不费吹灰之力。
以上分析显示了中国的银行市场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行业进入的威胁增大,现有竞争者的竞争在加剧和不断分化,买方和卖方的实力都加大,替代品的威胁也时刻存在。中国银行业的“四国”寡头垄断局面正在逐步打破,若要在今后的竞争中立足和发展,各个银行家都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协调和改变这五种要素,使自身在行业发展中占据有力位置。
2中国银行业在网络银行领域竞争优势的确立
网络银行是银行的电子商务模式,是网络经济不可或缺的支撑部分,必将成为21世纪信息时代经济的核心。紧紧抓住网络银行的契机,实现传统商业银行的改革,将有利于我国银行业获得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优势:
2.1成本优势网络银行的建立和新市场的开发,不再凭借传统营业网点的扩张和分布,节省了大部分的房屋和人工费用,在线自动提供各种标准化的服务,也大大提高了银行的工作效率,而且降低了交易成本、银行组织内部信息传递成本和市场信息的收集成本,从而使银行的经营和运作更加有效。
2.2业务优势网络银行最突出的优势就是能够提供Anytime、Anywhere、Anybody的3A服务,因此它最大限度的扩大了客户范围和业务范围。同时,网络银行以客户为导向,信息的收集、传输和综合能力强,对市场更加敏感和反应灵敏,就能够抓准时机,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以个性化和专业化的服务更好地赢得客户。
2.3规模经济性优势和范围经济性优势网络经济的发展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整合和协同的要求,为适应这种国际金融发展的大趋势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网络银行通过积极的战略联盟和合作,具有灵活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方式,未来的“金融百货商店”将比传统的银行更大的规范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
2.4联结经济性优势信息在当前的网络时代是企业竞争的首选资源,信息的积累增值效应产生了的网络经济独有的联结经济性,网络银行具有更强的获得高质量的信息、传输信息、综合信息的能力,将是银行的重要资产和竞争手段。
由于网上银行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自安全第一网络银行诞生以来,网络银行很快成为西方银行业着重发展的领域。目前世界排名第一位的美国花旗银行,从1995年起就开始向客户提供网上服务;瑞士SEB银行和荷兰银行通过网上银行进行跨国收购;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有多家银行提供网上金融交易;新加坡政府也在推动金融电子交易,并决定于年之前建立人类第一个“无现金社会”。据IDC公司预测,2002年美国家庭拥有在线银行账户的数量将比2001年的1470万上升22%,达到1800万个,29%的家庭将使用他们的个人电脑接受网络银行服务。在全球范围内,网上银行的用户每年都在成倍地增长。
3中国网络银行发展对策
3.1市场策略通过上文对现有网络银行竞争者竞争势态也即对其的SWOT分析,不难发现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中小银行和外资银行这三大集团,在竞争中各自具有自身独有的优势和机遇,但任何一方都不能战胜对手,达到完全的垄断地位,因此,扬长避短,找准适合自身的市场和客户群,而不是面向整个市场和全部客户,才是各个银行的首要战略任务。
外资银行不具备网点优势,培养市场的成本过高,发挥其外币经营的优势,它会直接选择业务增值程度高、网络使用频度高的这部分优质客户,即群体IV中的外币业务频繁的个人家庭和涉外交易的企业。
国有商业银行服务对象最广,涵盖了所有的群体,采用的战略应该是利用其自身的品牌形象和更好的服务来吸引和保持住原有的客户,尤其是群体IV中的大中型企业,同时利用庞大的网点优势和一贯的客户亲和力,培育群体Ⅲ(如学生、BtoC企业等)、群体Ⅱ(如个人投资者、中小企业等)和群体Ⅰ(如普通家庭、小型企业)向优质客户群转化。
新兴的股份制中小银行机构灵活,业务创新能力强、转型快,应该采取新市场、新产品的开发战略,在外资银行和国有银行尚未涉足的领域里,提供个性化和专业化的服务与产品。
3.2品牌策略从五种竞争要素的分析中,我们看到网络使银行客户具有了更强的谈判能力和更大的价格弹性。全球网络银行的发展趋势也提示我们,树立银行的品牌形象,以“特色服务取胜”,增强客户的认同感和忠诚度将是今后网络银行成败的关键。国有商业银行以国家信用作保证,在广大客户中的形象和信誉良好,深受中国广大百姓和企业信赖,所以国有商业银行品牌战略的重点应该是抛弃陈旧的经营理念和沉重的官僚风气,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创新服务品种,保证已有客户,发展吸引潜在客户。而股份制银行品牌战略的重点是突出业务的安全性和独特性,增强客户对银行的认同和信任,从而在部分专业化和个性化服务市场上长期吸引着大量的客户。
3.3经营策略
(1)积极培育市场。网络银行的市场是广大的,但是比较国外,我国的信息产业还比较落后,电脑和网络的普及还不广泛,人们对网络银行的了解和认同还比较有限,本土银行可以利用地利人和的优势,积极宣传网络银行,普及其应用。
(2)电子商务是网络银行的商业基础,没有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银行也无的放矢。因此携手电子商务共同发展,网络银行才能有广阔的天地得以施展。
(3)与其他金融机构建立战略联盟,朝着多元化的网上银行发展。自从1999年11月美国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允许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跨行业经营,标志着银行再次混业经营的大趋势。由于我国基本国情的限制,银行开展混业经营还有待审时度势的考虑。但可以利用网络银行的优势,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极构建战略联盟,将会有利于为客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也有利于建立银行网络金融门户的地位。
3.4成立行业规范和监督机构,完善网络银行的法律和法规“入世”过渡期内,中国银行业不但受到国内金融法规约束,而且受到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和国际惯例约束,中国银行业必须积极转换体制,完善各种法律和法规,实现同世界贸易组织制度框架的全面接轨。尤其是网络银行对自身行业高度的规范化、统一化、国际化要求,中资银行应该抓住行业刚刚起步的契机,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合理制定整个行业的“游戏规则”——服务规范和监管制度,在为整个行业指明发展方向的同时,也能使行业的先行者们巩固其领先地位,建立起利于自身的行业进入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