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低年级劳动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少先队活动课程;劳动意识;劳动技能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23-0003-02[作者简介]谢兆萍(1979-),女,江苏江都人,本科,扬州市江都区国际学校教师,小学一级。
在参加“快乐童年,放飞希望”主题队日活动时,对少先队员们作重要讲话:“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你们从小就要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自己的事自己做,他人的事帮着做,公益的事争着做,通过劳动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通过劳动磨炼意志,锻炼自己。”当前,少先队组织要指导队员认真学习贯彻在“快乐童年,放飞希望”主题队日活动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并通过引导队员参加力所能及的校园、家庭和社区劳动实践体验,使队员从小懂得劳动光荣、创造伟大,培养队员热爱劳动、勇于创造、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劳动果实的优良品质,增强队员的身体素质,提高队员的劳动能力。
一、从少先队活动课程的目标看,注重劳动意识的培养和劳动习惯的养成相结合
少先队活动课的目标明确提出:从培养合格建设者的角度,引导少年儿童有爱心,养成劳动意识,锻炼强健体魄。在此基础上培养队员树立劳动的光荣感,把劳动内化为队员自己的意识,并形成习惯。
在少先队活动课程中,教师可带领队员认识科学家王选、袁隆平、吴孟超,劳动模范许振超、包起帆、徐虎,优秀公仆任长霞、丁晓兵等,让队员知道他们就是劳动者中的佼佼者,他们都是劳动光荣的典范。使队员了解:没有劳动,就没有今天幸福的生活,热爱劳动是一种美德。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基础。教师要让队员树立经常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来了解社会、学好本领、将来去改造社会的劳动意识。
少先队活动要与家庭教育活动相结合,教师要督促队员形成劳动习惯。家庭教育活动中可引导队员去体验父母生活的艰辛,了解父母的职业特点。辅导员要引导队员通过各种社会实践做亲身体验,并交流畅谈体验的酸甜苦辣,为他们养成劳动习惯创造条件,同时培养学生的劳动实践习惯还要体验生活,在体验中感悟。少先队组织应定期举办自理能力测试、劳动能手竞赛、“今天我当家”等少先队活动,为队员搭建平台,让队员参与劳动实践,并结合隆重的颁章仪式,增强劳动的荣誉感,潜移默化地加速劳动习惯的形成。
二、从少先队活动课程的内容看,注重校内劳动技能的培养和校外劳动实践的锻炼相结合
(一)校内课程设置,全方位注重劳动能力的培养
教师应充分利用每周一节的“少先队活动课”,进行主题鲜明的专项劳动教育,同时注意“劳动与技术”课程与“少先队活动课”的整合,比如结合六年级“劳动与技术”课程中“西红柿炒鸡蛋”一课,开展“最美小厨师”比赛活动。
教师可结合晨会课,对队员在校期间每天的值日工作进行评比:教室窗明几净、地面一尘不染、黑板干净整洁,以此评比“最佳值日生”;教室的电灯及时开关、黑板前的投影仪用完就关闭、饮水机的电源线每天放学后就拔离插座,以此评比“最佳节能员”;及时为“植物角”的小花小草浇水、松土、晒太阳,以此评比“最佳小园丁”。
教师、辅导员还可充分利用少先队阵地,对劳动技能的形成推波助澜;利用橱窗校园“劳动之星”,培养队员劳动的荣誉感;利用广播台介绍劳动经验,如洗红领巾的要领、刷运动鞋的技巧、系鞋带的方法等,让更多队员掌握劳动技能。
(二)校外实践锻炼丰富多样,多渠道拓宽队员劳动视野
学校可以大队为单位,开展集中活动,带领队员走出课堂,组建红领巾小记者团、雏鹰假日小队等,开展专项劳动实践活动,走进工厂、农村、城市社区,走访亲友、邻里、家长,与身边的党团员等劳动模范结对,用榜样的力量激励自己。如走进田间看农民伯伯收割稻谷,并帮他们拾稻穗、搬粮食,体会“粒粒皆辛苦”。走进工厂,进入车间,看工人在生产线上工作,并体验他们的工作岗位,了解爸爸妈妈挣钱的不易。走到红绿灯路口,看警察叔叔指挥交通,并戴上志愿者的标志,挥舞小旗指挥人行道上的行人遵守交通规则,体会交规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三、从少先队活动课程的时间看,注重队员年龄特点的劳动与节日时效体验活动相结合
(一)关注队员年龄特征,开展恰当的劳动教育主题活动
教师指导队员开展劳动主题教育活动时,要结合各个年龄段队员的特征,有效开展各项活动。低年级队员以简单操作劳动为主,中年级队员以劳动技能培养为主,而高年级队员则更多的是让他们在劳动实践中体会辛苦,更懂得感恩与回报。如在自理劳动方面,低年级学生能自己刷牙、洗手帕等,中年级学生能自己梳头、洗澡、洗小件衣服等。在自我服务方面,低年级学生要学会铺床、叠被等,中年级学生要学会洗餐具、茶具等。专项竞赛活动同样如此,洗红领巾比赛、系鞋带比赛适合放在低年级中举行,而包饺子比赛、蛋炒饭比赛则适合放在高年级进行。
(二)抓住节日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活动
每一个重大节日开展的活动都能给队员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结合节日活动开展的专项实践体验活动,既增强了队员的劳动技能,又提高了队员的劳动意识。如“3月5日学雷锋”时教师可带领队员走上街头,拾捡路边杂物、铲除墙壁“牛皮癣”、清扫道路垃圾等;母亲节当天,队员们在家为妈妈炒一盘菜,给妈妈梳梳头,帮妈妈洗洗脚,再抱一抱妈妈,在劳动中培养队员感恩之情;春节来临之际,队员们走进社区,为社区的爷爷奶奶写春联,送祝福;重阳节时,走进敬老院为孤寡老人擦窗户,拖拖地,再帮老爷爷老奶奶捶捶背。通过这些活动,队员们总能受到精神的洗礼。
“劳动光荣,创造伟大”,这是党的十报告中对社会主义劳动者人生价值的实践成果最充分的肯定。少先队员只有今天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将来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游园.少先队社区教育活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2(8).
[2] 詹小娇.小学少先队组织工作现状调查与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3(6).
就目前农村劳动课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有的教师在劳动实践这一教学环节上,不是按学生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异进行劳动实践教学;部分教师在处理劳动知识和劳动实践的教学关系上,不是有所侧重,而是平均用力。这就违反了新形势下劳动课教学的自身特征,也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劳动课教学的任务。鉴于此,笔者认为,要上好劳动课,除了依据劳动课的自身特征和宏观把握劳动课教学的原则外,还要依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年级层次、知识水平以及对实践项目的喜好和了解程度等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热情地参和学习和实践,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一、低年级劳动课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应侧重于培养学生
“自我服务”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劳动喜好教育。
农村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年龄一般在7-9岁,他们知识水平低、自制能力差,因此,在劳动课的实践环节上,需要围绕“自我服务”(自我服务不只是为自己服务,还包括为自己生活的班集体服务,为家庭成员服务,为伙伴服务)这一主题进行教学活动,从学生身边的小事中选择一些他们易于感喜好的事开展活动,教育学生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以培养、锻炼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如学习《洗手帕》(《劳动》第二册)一课,可以设计出这样一些实践项目摘要:“洗手帕比赛”、“穿一件自己动手洗的衣服”、“做一件让妈妈兴奋的事”等。活动评选的原则是多鼓励、少指责。这样一来,既进行了劳动知识的教学,又对学生提出了劳动技能的启蒙要求,还能培养学生参和劳动的喜好。
二、中年级劳动课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应侧重于培养学生
“自主”、“自制”的能力,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情感教育。
小学中年级学生由于已经接受了两年的学校教育,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和自制能力,依靠性减少,许多事情都想“自己做”,这应该说是由低年级劳动教育培养成的“劳动喜好”向中年级阶段形成“劳动情感”的一个平稳过渡。因此,我们应抓住这一良好契机,在指导劳动实践活动时加强劳动情感教育,寓情感教育于劳动中。但是,学生在由“自我服务”向“自主”、“自制”的转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立自主能力,应该说还是比较脆弱的。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的劳动实践活动不能包办代替,不能束缚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和自主性,而应当大胆放手,真正发挥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自我教育的功能。为此,教师在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时,应侧重于引导摘要:①教师应注重低、中年级层次的衔接,有的放矢地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由“自我服务”劳动及时转到以“自主”、“自制”为实践主题的劳动制作上来。如开展“小小巧手赛”、“今天我当家”等主题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自立的信心,进而培养学生自主、自制的能力。②教师的指导一定要留有余地,把握好尺度,尽可能多一些“悬念”,这样才能既给学生更多动脑、动手的机会,又避免“扶而不放”、“越俎代庖”的现象。③注重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多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对一些哪怕是最粗糙的作品,教师也应给予肯定,决不答应用刺激性语言伤害学生制作的积极性。和此同时,教师还应注重通过劳动教育和实践教学开发学生的智力,使每个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到锻炼,进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
三、高年级劳动课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应侧重于培养学生
的“自强”、“创新”能力,对学生进行劳动责任感教育。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有了自己的独立的思想,在低、中年级段获得的各种能力正促使他们朝着“自强”的方面发展,他们已不愿听教师“多余”的“唠叨”,对教师过多的“指手划脚”表示厌烦。在劳动实践活动中,一些学生在操作、设计能力方面常表现出超越教师想象的可喜情景。为此,教师应给每一位学生充分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给他们创造一个竞争的环境。在指导思想上,应本着培养学生“自强”、“创新”能力的原则,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同时,指导教师要注重做到摘要:①充分做好后进生的促进、转化工作,给他们以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对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点,也要迅速捕捉,给予肯定,并使之发扬光大。②指导实践要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即使是同一年级进行同一个活动主题的劳动实践,也要避免“一刀切”的标准。各人的能力有大小,智力有差别,其性格、喜好、喜好等都不尽相同,因此,在活动的主题确定后,要围绕着活动的主题进行分类施教。只要使学生在相应的年级段里受到应有的教育,把握需要把握的劳动技能,便算是达到了教学目标,切不可求全责备。在这方面,我们做了一点较为成功的尝试。如,为了配合小学高年级的劳动课教学,我们结合学校少先队工作,在“六·一”前夕,设计了一个以四、五年级学生为主体的“争创勤巧队员”的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各自发挥一技之长,规定在一个星期天内每人拿出代表自己最高水平的一件小制作,向“六·一”献礼。在所有参展作品中,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男同学精心制作出搓洗板,有的女同学巧手织出柳编工艺品;有“高才生”改制的气补塑料枪,也有一般学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完成的粗糙的刀刻木制品。展览桌上,每一件小制作都凝聚了学生们的心血,令人喜爱,学生们也从中获得了成功的乐趣。这次实践活动出现了人人动手、个个参和的喜人场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针对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在实际工作中对班级学生提出了“主动明德、主动求知、主动审美、主动健体、主动劳动、主动适应”的口号,并积极利用心理健康手段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1.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意识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明确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的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教师作为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只有通过观察,才能判断学生学得是否主动、积极,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从而帮助学生获得有关的学习经验,掌握学习方法。在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认为教师的命题妨碍了自己的表达方式,或是今日的生活体验中有他更感兴趣、更愿意表达的内容,不愿意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有趣的情境中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在教学活动中,适当的运用激励性语言也会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所谓鼓励性评价,就是教育者着眼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寻找闪光点,创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不断增强学生成功的愿望,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往,教师常以一个统一的标准,用分数这把尺子简单化一地评价所有学生。这种不恰当的学习评价方式是造成“学习困难学生”的反复失败的重要原因。它压抑了一批本来可以学得好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破罐子破摔”,有的学生甚至向相反方向发展。“学习困难学生”的失败心态与这种评价方式是分不开的。在教学评价中,我除了采用教师评价之外,还采用了学生群体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这样也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学生具有了主动学习的兴趣,主动学习的意识因此也就处理了,主动求知的欲望由此也就产生了。
2.结合劳动教育培养学生主动劳动的意识。
许多孩子受家长的溺爱,缺乏主动劳动的意识,更不具备劳动能力,因此结合劳动能力来培养学生主动劳动的意识是很有必要地。开展劳动教育,各年级有不同的要求。低年级侧重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要求学生摆脱依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困难自己想办法克服。如学习整理书包、削铅笔、做值日、洗刷小物件等活动。通过劳动,磨掉了学生的娇气,使学生认识到了劳动创作财富,劳动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如此美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好品德和劳动意识。为了激发学生劳动的兴趣,积极地参与锤炼,可适时地开展一些劳动竞赛,如“系鞋带比赛”、“剥豆比赛”、“给小树浇水”活动等。也可以与雏鹰争章结合起来。我校结合雏鹰争章在劳动教育中进行主动劳动习惯的培养:低年级争自理章、家政章、服务章,鼓励学生参与劳动坚持劳动,主动地战胜劳动中碰到的困难培养主动劳动的意识。
3.结合体育锻炼,培养学生主动健体的意识。
优良的意志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实践活动中,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强身健体,还可以磨练人的意志,培养毅力。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勇敢地参与体育活动。有的学生胆怯、懦弱,因怕摔跤而不敢跳箱、爬云梯等。可请同学示范,增加学生的信心,降低要求,给予鼓励帮助,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并懂得成功需要付出勇气。其次,教师应鼓励学生循序渐进地坚持体育锻炼,培养毅力。跑步,特别是长跑,是锻炼意志品质、培养毅力的最好的活动。比如绕操场跑一圈,起跑很轻松,跑到中途累得难耐,想打退堂鼓,这时候就需要坚强的毅力,只有坚持跑到终点才是最后的胜利。当学生鼓起劲跑到终点,他已经经历了一次考验,战胜了一次挫折,增添了一份自信。能够坚持不懈地参与锻炼,就会形成顽强的毅力,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比别人坚强。
4.帮助学生克服片面的个性特征,培养学生主动适应的能力
学生的冲突行动和消极情绪的产生,外因是来自家庭、社会中一些不良意志品质的影响,内因是学生未能充分认识自身的片面性格特征,有的学生对自我弱点缺乏认识,在学习中对困难估计不足,认为自己一学就会,题目一看就知道该怎么做,表现在看书不认真、练习时马虎,这类学生属“成功倾向型”;有的学生对自我优势缺乏认识,认为所学知识太深,自己学不好,表现在课堂上怕老师提问、怕板演,练习时不敢做题,这类学生属“失败倾向型”,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意志表现,应采取不同的措施。对“成功型”学生,不仅在阶梯、提问等方面要有量的要求,还应在质上提出较高要求,使他们受到质的约束,而不敢草率从事;对“失败型”学生,先要求他们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简单题或回答显而易见的提问,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再在质上逐步提高要求。同时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内外规章制度,在讲、练、实践、检查等环节中引导学生自我锻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的适应能力逐步得到发展。
5.利用班队会,使学生主动明德,树立良好的道德意识
一、在集体活动、少先队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德育
低年级学生比较喜欢集体活动,老师要从小让他们懂得集体利益高于一切,不要因为个人原因损害集体利益,让他们从小就有集体荣誉感。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竞赛活动,如学校开展的“拔河、集体舞、接力比赛、文艺表演、故事会比赛”等,在一次又一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活动中,让学生逐步培养起集体荣誉感,知道个人要为集体争光,而且集体获得的荣誉也是个人荣誉的体现。在开展班级活动的同时,也可以设置一定的道德情境,提供一些具体的范例,让学生投入到活动中。如开展捡纸屑、校园班级大扫除、爱护花草树木行动、开展礼仪礼貌比赛、法律知识学习等一些有意义又切实可行的活动,帮助低年级学生和少先队员理解道德要求,受到思想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慢慢把德育内化为自身的东西。
二、在教学中抓常规训练对学生进行德育
课堂是我们教师对学生教育的舞台。低年级小学生的理解是肤浅、表面的,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把课文告诉的道理归纳出来后,还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有的课文还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行为指导。如课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育学生向雷锋叔叔学习帮助别人、献出爱心。通过学习课文《我为你骄傲》让学生明白知错就改、做个诚实的孩子是值得骄傲的。这样既明理,又导行,才能使学生既知道为什么去做,还知道怎样去做。
在体育课上可以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拼搏的勇气,从小养成自觉学习、刻苦努力、不怕失败、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在《品德与生活》的学习中有许多小判断和小评判让学生结合自身给图中小朋友的行为进行评判。这时我们可以采用小组、同桌讨论等方式,满足低年级小学生交流的欲望,明确自己的行为,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从而产生德育效能。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比较:看自己是否比以前进步,看别的做得好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自己是不是和别人做得一样好,在比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
三、联系生活从身边的小事对学生进行德育
通过《品德与生活》课的学习知道了上下楼梯要靠右行、见到老师要问好、如何分享快乐、如何互相帮助、如何照顾病人、如何招待客人等。通过各科的学习受到思想道德教育,把校内受到的教育,延伸到课外和生活中。如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追逐打闹,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同学,要教育他们,给他们讲可能发生的后果和造成的伤害,让他们逐步成为文明小公民。在马路上遇到需要帮助的老人和比自己年幼的小弟弟、小妹妹要及时帮助他们。学生间玩危险的游戏和危险的玩具,要劝说他们防止人身受到伤害。通过帮助,以身作则,与他们交流让他们早点体会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最起码要做些什么。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切身感受到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一、听故事,丰富语言
故事是儿童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故事是打开儿童心灵的钥匙,故事是儿童认识世界的窗户.对儿童来说,再没有比听故事更加重要的了.我每天课前五分钟都要安排一名同学上台讲一个故事.听故事之前,我要求同学们认真听,听完后告诉老师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什么教育?同学们兴趣十足.他们通过听故事,不仅记住了故事内容,还领会了所含的思想感情,而且促进了语言的发展。
二、阅读丰富语言
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儿童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它能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阅读还能促使儿童积累和掌握一定的语言材料,为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二年级学生识字比一年级小朋友多了,我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尽量扩大自己的课外读物面,我想学生推荐一些《低年级看图注音作文》,《安徒生童话》等课外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多读,广读。并指导学生将课外书中的优美词句记录下来,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每天下午课后十分钟安排1---2名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文章或童话故事读给大家听。(全班同学轮流)。同学们兴趣甚浓,没天都自觉的去阅读,准备好自己要读的文章,每日一听一读,久而久之,儿童有了语言的积累,有了作文的兴趣,有了自觉表达的愿望。随后,他们会在不断的训练中,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三、剪、贴、写
剪一剪,写一写。当儿童吸收和贮藏了足够的语言信息,还必须通过实践,从而在实践中认识事物,收集素材。最后达到分门别类地整理材料,只有这样按部就班地扎实训练才能将这些已进入大脑皮层的知识逐渐消化,从而完整地表达
出来。我的作法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爱,选择剪贴的材料,只要色彩鲜明,
思想内容健康的画面都可以。我要求学生用剪刀剪下图片,贴在作业本上,让他们通过“观察---想象----说----写”的顺序,把图片的内容写下来。如:唐舟同学选择了一幅小鸭在水中游的图片,她是这样写的:这天,我来到湖边散步,天空万里无云,太阳光照得湖面金光闪闪,湖面上有两只鸭子在慢慢的游动,它们全身长着雪白的羽毛,好看极了。你瞧,它们把扁黄的嘴潜入水里一张一合,吃得多香啊。它们形影不离得玩得多开心啊。看到着般情景,我心里想: 同学之间也要和睦相处。
我要求学生一周两剪,剪贴写话时间一般安排在周末进行,老师对学生的作业及时的检查,对剪贴写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作业本展示在“学习园地”里,对差点的同学进行鼓励,找出不足,这样坚持训练,取得事半功倍的作文训练效果。
画一画,写一写
画画也是儿童喜爱的项目,自画自写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而且会更好地发挥想象力。对班上一些优秀学生,在培养写话能力方面增加一定的难度,我经常会布置一些自己画一幅想象画,然后把自己画的内容用文字描述下来,其实是由一个简单的定向思维有机的向发散思维而迈进,这一点,对开发学生的潜在智力很有必要。如:周小为同学的想象画是:“春天来了”,根据自己的画,他是这样写的: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地上的小草从松软的泥土里探出它们嫩绿的小脑袋,柳树在微风的吹拂下,跳起了摇摆舞,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的叫着,仿佛在唱着春天里的歌。粉红的桃花开得那么鲜艳,就像小姑娘的笑脸。小溪里的水哗哗地流着,小鸭、小鱼在水里欢快地游玩,春天多美啊,我爱春天。
“剪一剪,贴一贴,画一画,看一看,写一写,”手脑并用,它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美育和劳动教育,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同时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发了智力。
四、凭借教材多练笔
课文插图是文本内容的浓缩,是语言文字形象的直观反映,能加深学生对课文语言材料的感悟。教学时,我根据低年级小学生的特点,活用语文教材中的插图,着力对学生进行说话、写话的训练,收到较好的效果。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我让学生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写一段描写池塘美丽的话,于宇同学是这样写的:夏天到了,池塘里的荷花开了,粉红的花瓣上清水滴滴,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像一个个大圆盘,亮晶晶的水珠在荷叶上滚动着,仿佛一颗颗珍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几只青蛙身披绿衣,眼睛鼓鼓的,嘴巴宽宽的,肚皮白白的正在荷叶上乘凉呢。池塘里的水清澈见底,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是那么的悠闲。夏天的池塘真美。
五、展开想象,培养想象力
看图写话的画面是一个静止的人或物,而且比较单调,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画面,通过老师适当的提问,进行合理的想象,把单调的人或物写活,那么怎样才能掌握一些描写画面的技巧呢?
1、首先把画面图粗略地看一遍,初步了解这画面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2、按照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近到远、从左到右、从人物到环境等顺序仔细观察,这样就能准确把握画面的人物、事物、环境、时间、地点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展开想象,把画面中的事物动起来,使他们有动作,有语言,有思想,写出画面上没有的气味、声音和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活动等内容,使文章有声有色。
4.、准确用词,准确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有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