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程单位管理制度

工程单位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程单位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工程单位管理制度

工程单位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水管单位 财务会计 制度

水利事业关系到国家的安全以及社会生产建设的各个方面,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则是水利事业建设管理工作的主体,做好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我国水利方面的建设产业建设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

一、水管单位财务会计制度建设的历史

水利事业关系到我国的长治久安,在我国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华儿女无时无刻不在和水利打交道,避免水灾、减少水灾损失,利用水资源、服务社会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水管单位的财务管理方面工作,而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水管单位的财务会计制度也日趋完善,主要分析下来,我国水管单位在财务会计方面的改革主要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建国到改革开放前夕,这段时间我国将水管单位定性为事业单位,在管理采取事业单位的管理方法,而相应的财政开支也有国家承担,不向社会收取任何费用。

第二阶段,改革开放到1993年,这段时间内,我国对水管单位实行财务改革,要求有条件的水管单位,都要自负盈亏,在这个过程中,国家相继出台了《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会计制度》、《水利工程水费核定、计收和管理办法》、《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财务管理办法》,主要针对水管单位在水费收取环节、电费收取环节以及综合经营收入方面等进行了规范和约束,加强了生产成本的核算管理,要求水管单位要专款专用,还对经营管理工作进行了细致的规定,这些政策的出台,有利于水管单位开展工作,也为今后水管单位向企业过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阶段,1994年至今,国家颁布的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中充分涵盖了水管单位在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方面的相关内容,但是还是不能够满足水利事业的迅猛发展,国家水利部和财政部通过系统的调查和研究工作,重新制定并颁发了新的水管单位财务会计制度,为水管单位制定了系统的财务会计管理方法,现行方法中将水管单位仍然定位在事业单位,但是要求水管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

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会计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在当前,进行水利工程单位会计制度的建设工作十分重要,需要我们不断根据国家在财政体制改革方面的要求,不断促进水管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和科学,其重要性体现如下:

第一,当前水管单位会计制度和国家相关要求不像协调,需要完善。我们从当前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在会计制度工作以及水管单位在体制改革两个方面看,国家已经在2002年全面启动了水管体制的改革工作,这些改革的时间充分证明了实践活动的必要性,能够促进各项职能的清晰化,促进了权责的明确。

第二,从我国财政自身的改革出发,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会计制度在很多方面与国家财政体制的改革不像契合,进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会计制度建设十分必要。众所周知,我国财政改革过程中,在部门预算环节、国库集中管理环节以及政府采购环节都进行了很大长度的改革,而这些变化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会计制度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在进行算术时,水管单位报表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财政报表的可靠性以及真实性,这一过程十分繁琐,不利于水利财务工作的进一步改革。

第三,从水管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层面来看,当前财务制度已经不再适用,特别是在分级管理环节做的很不够,不能够根据各类水管单位在收益方面的动态变化进行财务政策的及时调整,管理方法较为死板,阻碍了水管单位在资金积累环节、提高抗风险能力环节的建设,迫切要求会计制度的改革。

第四,在财务核算的环节中,现行会计制度在核算工作上不够准确。现象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财务会计制度是建立在企业财会制度的基础之上,在收入确认环节、成本核算环节、折旧提取等环节上,存在很多问题。

三、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会计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我国由众多的水管单位,从业人员众多,管理工程量巨大,需要进行财会制度的建设。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从事的工作十分重要,关系到国计民生,需要我们建立起专门的会计制度,从而促进水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先进的、合理的会计制度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水管单位经济的良性循环,还能够为我国制定新的经济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也能够提高水管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的保障。此外,进行水管单位会计制度改革能够帮助国家对水管单位政策的落实。

工程单位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责任尚未明确科学、合理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管理制度是确保工程管理质量的关键,在管理制度中,应明确工程参与设计人员、管理人员、施工技术人员等不同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以及工作内容,不仅可规范工程建设程序,也可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施工单位尚未建立完善的工程管理制度,很多工作人员并没有充分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和岗位职责,导致管理工作混乱,也容易导致安全、质量隐患。合同管理缺乏规范性合同管理是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环节,合同中会明确列明建设方与施工方签订的所有法律条款、权利、义务,是双方利益得以保证的有力凭证。然而,很多施工单位并没有重视合同管理,从而导致合同纠纷问题。

比如,施工合同中会明确规定一定的施工工期,但是实际施工中并没有严格控制施工进度,影响整个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也会导致施工工期延误,需要承担违约责任。监理工作不到位监理是加强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机制,对于监督管理工程建设质量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实际工程建设管理中,常常会出现监理人员专业素质低下、工作人员数量不够等诸多问题,就容易造成没有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施工技术标准、规范进行监督施工,使得很多关键工序、重要部位没有及时监督到位,最终造成没有充分发挥监理人员的监管职能,质量安全监督力度不足。资金使用不合理目前,很多施工单位并没有制定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尚未按照实际工程需求进行有效、合理的资金预算管理和使用计划,也没有严格按照行业标准执行相关款项收缴、支付,有的施工单位甚至出现缺少安全资金以及资金挪用、挤占、滞留、截留等违规现象。工程竣工结算阶段也常常存在错报、漏报、谎报等现象,导致工程结算阶段的数据缺乏真实可靠性。专业技术人员不到位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的施工单位及其施工队伍中存在专业技术人员不到位的情况,施工队伍中存在没有上岗证的工作人员,有些单位甚至存在未经培训的农民工就上岗。由于缺少专业技术人员,整个队伍的技术水平和施工经验相对较低,因此形成质量安全隐患,影响整个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二、在拟定施工合同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全面考虑

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紧急突发状况,并且应在施工合同中附注进行明确说明。特别是一些工程施工的技术难度较大,或者施工工程量较大,出现的问题会更多,不确定因素也很多,极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对于施工进度会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双方签订施工合同时,应多考虑一些因素。进一步加大监理力度严格的监理对于提高工程建设管理质量有极其重要的现实作用,监理单位应明确自己的职责,充分发挥自己的监督作用。首先应严格审查监理人员的岗位资格证书,做到持证上岗。同时应成立一个专门的工程监理管理部门,全权负责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管理,制定科学、系统的监理工作制度,明确规定监理工作内容以及工作职责,使所有监理人员可以严格根据相关的监理工作规范和要求执行监理工作,严格检查工程建设质量。如果发现任何质量问题,应立即要求施工单位返工或停止施工,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施工单位应制定科学、合理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质量安全管理应贯穿于工程建设施工的全过程,应在施工每一个阶段、环节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注意每一个细节,避免出现质量安全隐患,出现工程事故。同时施工单位应在国家制定的安全法律法规基础上,结合工程建设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应该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动员所有员工一起参与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一旦发现有质量安全隐患,应立即采取有效的预防及应对措施。

工程单位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项目管理,简称(PM)就是项目的管理者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地管理。即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系统管理中进行高效率的有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从而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的综合协调与优化。即自项目开始至项目完成,通过项目策划和项目控制,以使项目的质量目标、安全目标、成本目标和进度目标得以实现。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迅速发展,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也在逐步得以提高,工程项目的成功管理为项目和相关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是工程项目成功管理的有力保障。

二、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

1、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为了确保工程项目达到预期所规定的质量要求所实施的一系列管理过程。它包括质量规划,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等。质量是工程的生命,如何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水平是每一位项目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1.1 建全质量监督机制

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可用以下几句概括:确定目标,明确责任;分解落实,详细交底;针对难点,组织攻关;样板示范,摸索经验;跟踪控制,严格把关,做好质量控制;对工程质量进行有效监测。建立健全质量全过程监控制度体系,以科学的方法、手段及运用三全控制基理对工程质量进行干预和控制,使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动态管理之中。

1.2. 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

作为管理人员,管理工程施工质量是现场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工程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监管力度。编制质量控制书和指导文件,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质量通病详细说明,指明对策,明确责任。

2、进度管理

进度管理是为了确保项目最终按时完成的一系列管理过程。它包括具体活动界定,活动排序,时间估计,进度安排及时间控制等项工作。 工程项目能否在预定的时间内交付使用,直接关系到项目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发挥。人为因素、技术因素、环境因素等都对工程项目的进度产生影响。针对上述情况,管理人员应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的材料、天气、人员以及其他资源配备情况,编制合理具体的进度计划,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计划施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计划不流于形式,应付检查,而是施工的有效指导方向。

3、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为了保证完成项目的实际成本、费用不超过预算成本、费用的管理过程。它包括资源的配置,成本、费用的预算以及费用的控制等项工作。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形式分为预算成本、计划成本、实际成本。预算成本反映的是各地区建筑业的平均水平,是根据施工图和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出来的工程量,以及套用相关的取费标准计算得出的。根据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的特点,施工成本管理要紧紧围绕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几个方面展开,在保证工期和质量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利用组织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合同措施等手段把成本控制在计划范围内。

4、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是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组织安全生产的全部活动,通过对生产因素的具体控制,使生产因素不安全的行为和状态减少或消除,不引发事故,从而保证施工项目的正常运行。安全生产是项目的生命线,是项目正常进行的最大保障。

三、项目管理标准化的内容

1、管理制度和流程标准化

工程项目必须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流程,并落实到工程的每个环节和参建单位,才能生产出优质的建筑产品。针对特定项目的管理制度和流程按单位分主要有:业主和项目管理公司的制度和流程、监理公司的制度和流程、总包单位的制度和流程、分包单位的制度和流程等;按内容分主要有:项目管理架构、项目参与各方关系、各部门岗位职责、计划管理制度、进度控制流程、工程质量控制监督管理制度、工程安全管理制度、工程款支付流程、工程资料审批流转流程、原材料检验管理流程、安全与文明施工管理流程、工程资料管理制度和流程、工程例会制度、机械设备使用管理制度、成本控制管理制度、物资采购供应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和费用支出管理制度等。

2、项目部架构和人员配备标准化

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为工程项目成功实施奠定基础。加强项目部人员管理,提高项目部管理水平,必须提高项目部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人员整体素质是项目管理的重要保障。

3、沟通与协调管理标准化

建筑工程项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参建单位多,包括业主(或项目管理公司)、设计、监理、总包、分包、设备材料供应商等几十甚至上百家,各单位之间关系协调的难度和工作量大。健全项目各方组织架构,明确责任,建立及时便捷的沟通渠道,形成高效的协调管理体系是干好工程的前提和关键。

4、过程控制标准化

工程进度的控制从工程的整体到局部,由控制计划到控制作业,都需要逐一细化,直到对每个作业点的控制,使项目总进度牢固地建立在局部作业进度控制基础之上。因此,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进度计划,使之有利于实际作业。

四、项目管理标准化实施原则

1、管理制度和流程标准化的原则

建筑工程的参建单位多,虽然成熟和规范的参建单位都已建立起各自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但还需要为特定项目制定特定的管理制度和流程。这些制度和流程虽然由不同参建单位制定,但一定要相互匹配,形成一个标准化的统一的制度和流程。此外,项目管理制度不仅要健全,更重要的是切实可行。制度的制定必须符合实际,措施的制定要具体实用,每一个环节都能得到落实,这样才能真正做好项目管理工作。技术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技术管理不到位,工程质量将无法得到保证。技术管理工作要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

2、项目部架构和人员配备标准化的原则

2.1建立健全项目部组织架构,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应具备项目综合管理的能力,具有领导水平和市场意识。注重相互之间的互补性,在知识结构、技术结构、决策能力、领导艺术、公共关系等方面要优势互补。由项目经理组织成立项目部管理机构,设置前期部、采购管理部、设计管理部、工程质量管理部、成本控制部和安全、进度管理等部门。根据项目大小和实际工作需要,可分设,也可合并,使项目部组织架构配备合理化。

2.2按照项目部组织架构中的岗位设置合理设置人员,建立一支精干的管理队伍。针对每个岗位制定明确的岗位职责,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科学的配备人员,形成标准化的项目部人员配置。定期对项目部成员根据岗位职责进行任职考核,提高项目部人员的工作效率。

2.3按照工程项目技术的要求,培养一批文化素质高、技术能力强的管理技术人才,才能为项目的成功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为项目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沟通与协调管理标准化的原则

应建立项目高效的沟通管理体系,健全管理制度,采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与相关各方进行有效沟通与协调,并形成标准化的体系。项目沟通与协调的对象应是项目所涉及的内部和外部有关组织及个人,包括业主、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咨询服务等单位以及其他有关组织。建立起畅通有效的沟通渠道,消除沟通障碍。

4、过程控制标准化的原则

在计划控制的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进度计划组织。根据项目预订目标和现场情况,编制各作业单元具体执行的作业计划,严格按作业计划进行作业,做到不赶进度、不误工期,按工艺作业,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质标准。在作业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既要保证进度又要保证质量。要掌握现场实际情况,搞好各工序间的衔接和协调工作,做好记录,排除故障,解决好随时出现的问题,使作业计划能顺利进行,在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中把好质量关。

实施全过程动态目标考核,采取定期考核和日常考核相结合、全面考核与单项考核互为补充的方式,对各项目部进行了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目标考核管理。同时,必须定期对标准化的内容进行评审和更新。保证标准化的内容不断得到改进。

工程单位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在“五化”的基础上,认为“现代”的含义包括三层意思:①要适应发展新形势,符合发展新要求;②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如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智能化技术等管理技术和手段的应用;③工程建设项目的复杂化、约束条件的多样化、建设模式的新型化。综合以上分析,认为“现代工程管理体系”即通过制定符合“现代含义”要求的管理制度、标准、方法、手段应用到工程管理体系中,即通过完善建设阶段和建设流程,配套针对不同阶段、流程和不同控制(质量、进度、投资、安全、环保)的相应管理制度,进行相应的管理,最终保证工程建设项目质量高、投资小、进度快、事故少、环境污染少等目标的实现。

现代工程管理体系框架搭建

根据现代工程管理体系建设含义和要求,试图通过“四个标准化”,即制度标准化、人员标准化、现场标准化和过程标准化,对现代工程管理体系框架进行构建,并给出相应的指标说明,同时在构建过程中融合“现代含义”,特别对“五化”内容进行了相应的体现。

1建设流程和参建单位的定义

由于管理体系的构建中需要明确谁来建,谁来管,即参建单位的组成,以及管理体系都具体管什么,管哪些阶段,即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流程,因此,本文在构建体系框架之前需要定义参建单位的组成和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流程。通过“四个标准化”构建现代工程管理体系框架时,在建设流程方面,将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流程定义为从施工图设计至竣工验收的整个阶段(项目立项和初步设计阶段管理相对成熟,本文不进行讨论);在参建单位方面,将工程建设项目的参建单位划分为业主(项目管理办公室)、监理单位(监理组)、施工单位(项目部)三个部分(按传统的建设管理模式进行研究)。

2“四个标准化”的解释

前文提出试图通过“四个标准化”对现代工程管理体系进行构建,下面对“四个标准化”的具体含义进行说明。(1)制度标准化。在管理制度中,为通用制度,各参建方的相应配套制度间为相互关联关系,其中项目管理办管理制度[1]为总体要求和规范(包括对自身要求),项目部制度[2]为制度细化(包括对自身要求),监理公司管理制度[3]为对应项目管理办、项目部制度的相应监督、检查制度(包括对自身要求)。(2)人员标准化。为对人员配备相关要求,包括所需岗位、岗位职责、所需人员、人员素质要求、人员培训与考核等。(3)现场标准化。在现场管理标准化内容中,重点突出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过程的现场管理[4],其中项目管理办提出现场管理相关标准,项目部针对现场管理相关标准,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监理公司进行相应的现场监督、监理工作,提出现场监理的具体工作和监理要求。(4)过程标准化。过程控制为工程建设项目实施的核心环节,为实现工程建设项目优质化的重要保障,本文将其按参建单位的不同进行分别分析,其中项目管理办过程控制[1]标准化的重点是将过程控制工作具体化,制定过程管理的标准和总体要求,并按照执行;监理单位[3]的过程控制标准化是应用各种检查、检测手段,对工程建设项目从开工阶段到竣工阶段进行全程监控,将过程控制具体化、定量化、系统化;项目部过程控制[2]标准化为从建设单位角度出发,按照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进展的逻辑顺序,分开工准备、工程施工、项目收尾三个阶段,对施工企业项目过程控制管理提出要求。

3体系总框架的构建

通过以上对参建单位组成、工程建设项目流程以及“四个标准化”的具体说明,根据各参建单位的职责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同时考虑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要充分体现“现代”“五化”含义,对现代工程管理体系总框架进行了构建,如图1所示。在总框架的基础上,还需要对总框架按参建单位进行进一步细化,共可形成“一主框架,九分框架”的现代工程管理体系框架,限于篇幅,本文对分框架不进行详细说明。

4体系框架中对“现代”含义的反映

(1)在整个标准化中充分融入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绿色防护、文物保护的管理制度和要求,体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要求。(2)针对发展理念人本化,主要体现在安全管理制度中,特别是提出针对施工现场的保健急救、现场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等内容进行重点体现。(3)针对项目管理专业化方面,特别在“人员标准化”中对组织机构的建立、岗位设置及职责、人员配备相关标准和要求、人员教育和培训及人员考评要求方面做了详细说明,为建设专业化管理团队创造了条件。(4)针对施工标准,在过程控制中针对质量、进度、投资、安全、环保等环节分参建单位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流程和需制定的标准。(5)针对日常管理精细化,以“四大标准化”作为主框架,以各标准化中各参建单位的细化管理制度为控制条件,实现日常管理的精细化。

现代工程管理体系推进方案的设想

从以上对现代工程管理体系的论述来看,现代工程管理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从参建人员至建设流程,从现场管理到过程控制,涉及到工程建设项目的方方面面,并且体系中人员配备、管理制度与其他组成部分任意组合,可形成一套有针对性的工程管理体系,如将管理制度、人员配套与现场管理相结合,可形成现代工程管理体系———现场管理篇,具体指导工程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现场管理。这样一套工程管理体系,要推动其实施存在较大的难度,需要各参建单位共同努力,经过长时间的调整和完善才能够完成,然而现代工程管理的理念和要求迫在眉睫,需要工程建设参与方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如何进行现代工程管理体系的推进和应用需要深入的思考和研究。通过与各级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和其他相关单位进行沟通了解,认为现代工程管理体系的推进需要采取“试点为主,逐步实施”的方式,并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采用“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的方式不断实践、反馈、修正和完善。其中“试点为主,逐步实施”的含义为以大体系中的某个专项体系为突破点,如现场管理体系,进行相应体系的建设,相应制度的建设和相应制度的应用,在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再逐步将相应经验和办法应用到其他专项中,最后形成完整的现代工程管理体系文件。“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的含义为由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专家或团队配合项目管理办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下发至各参建单位,由各参建单位在实际工程建设项目中进行应用,并将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积累的经验反馈给制度制定部门,由制度制定部门调整后再下发至各参建单位进行实践。如此反复,在过程中不断进行反馈、调整、完善,最终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现代工程管理体系文件。

工程单位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施工项目;经营管理; 质量管理

施工项目管理是为使项目实现所要求的质量,所规定的工期,所批准的费用预算而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规划、组织、控制与协调。项目管理的对象是项目本身,由于项目是一次性的,故项目管理需要用系统工程的观念、理论和方法管理,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和程序性。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对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发表以下浅析。

施工阶段是一个自开工至竣工的实施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施工项目管理的决策机构和责任机构都是项目经理部。经营管理层、业主单位、监理单位的作用是支持、监督与协调。这一阶段的目标是完成合同规定的全部施工任务,达到验收、交工的条件。这一阶段主要进行以下工作:

1 按施工的方案安排进行施工;

1.1在建设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中,施工方案的正确与否,是直接影响施工质量的关键所在。对建设项目中工程量大、施工难度高,并对整个建设项目的完成起关键作用的、甚至会影响全局的关键单项工程,为了进行技术和资源的准备工作、施工进程的顺利开展和现场的合理布置,确定合理的施工程序,顺序与工艺流程;兼顾工艺的先进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的施工方法;既能满足工程的需要,又能发挥其效能的施工机械。通过技术、组织、经济,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科学、合理地编制,经过分析比较后选择最佳的施工方案。

2在施工中努力做好动态控制工作,保证质量目标、工期目标、造目标、安全目标、费用目标的实现;

2.1在施工中做到以质量第一为出发点,以预防为主,对员工进行质量教育,进行技术培训,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建设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和制度,对图纸学习和会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技术交底,控制物资采购,严格选择分包单位,严格进行材料,构件试验和施工试验,实施工序质量监控,组织过程质量检验,重视设计变更管理,加强成品保护,积累工程施工技术资料,坚持竣工标准,做好竣工预检,整理工程竣工验收资料。

3 管好施工现场;

3.1建立完善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而建立完善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应注意以下几点:

3.1.1 施工现场考勤制度;

3.1.2 施工现场例会制度;

3.1.3 施工现场档案管理制度;

3.1.4 施工现场仓库管理制度;

3.1.5 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理制度;

3.1.6 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3.1.7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制度;

3.1.8 施工现场保卫管理制度;

3.1.9 施工现场消防管理制度;

3.1.10 施工现场成本管理制度;

3.1.11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制度 。

4 严格履行工程承包合同,处理好内外关系,管理好合同变更及索赔;

4.1施工合同即使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签订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责任,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国家建设项目的设计任务。其具有法律效应,所以必须谨慎保存。而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按照合同约定的程序对部分或全部工程在材料、工艺、功能、构造、尺寸、技术指标、工程数量及施工方法等方面做出的改变就是变更,所以变更也是极其重要的必须要求专业人员保存,以便确保在工程结束时进行工程造价审核过程的顺利进行。

5 做好记录、协调、检查、分析工作并保管好所有资料。

5.1施工资料的管理应做到以下几点:

5.1.1 必须及时做好工程技术资料记录和收集。

5.1.2 确保各种技术资料的真实性。

5.1.3 准确性是做好工程技术资料的核心。

5.1.4 技术内业资料必须完整。

5.1.5 完善质量记录、做好资料整理。

6 总结

总之,施工管理需要建设一个高效的管理团队,质量管理要严格要求,进度控制要科学组织、统筹安排,要以安全管理为龙头,规范现场管理,通过文明工地建设,不断提高项目部的全面管理水平,加强成本控制,最大限度的挖掘成本控制的潜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