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健康教育策略

健康教育策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健康教育策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健康教育策略

健康教育策略范文第1篇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理念;策略

随着人们对心理学研究的深入,逐渐有了新的视角,也就是积极心理学,这主要是注重开发和应用人们身体中固有的、潜在的、积极的力量,通过这种方式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某种方式积极宣传和培养学生构建自身积极健康的心理,维护并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随着心理问题出现逐渐的低龄化、极端化,我国的各个高校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也提高了与之配套的软硬件设施。目前,在高校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向学生介绍促进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优良品格和心理品质。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解析各种心理疾病或者是心理问题的现象,向学生传授进行心理调适的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心理问题的预防,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不定期地开展心理健康的讲座和主体活动宣传。通过这些方法,提升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有效预防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但是这种教育模式,更多的是对心理疾病和心理问题的预防,教学的重点是学生的心理问题,实质上属于一种“消极心理学”。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理念已经难以适应当前教育以及时代的发展要求,需要及时进行改进,加强学生对积极情绪的体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幸福能力和积极人格,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二、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改变传统的心理学教育的理念

教育理念约束着整个教学活动,是进行教学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和理论基础,是对整个教学活动的主观要求和理性认识。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逐渐增加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的心理学教育理念下,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注重缓解和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教学的重点是“预防”。在这种教育理念下,人们会对心理教育产生误解和偏见,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是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问题,没有心理疾病或者是心理健康的问题直接等同于心理健康,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就是为了处理和鉴别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这种理念是典型的问题取向,没有正确、科学地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挖掘出学生固有的、潜在的积极力量。通过让学生不断地体验积极地情绪,培养出积极的人格和心理品质,达到预防心理问题的目的。转变传统的心理学教育理念,需要做到的是在知识观方面的转变,通过在高校中全面的普及积极心理学相关的知识,使学生正确认识和意识到积极心理学对自己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2.在教学的过程中,增加积极心理学的内容

目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生命教育、人际交往、挫折和压力的应对、自我认识、常见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的防治、心理健康的标准等。从教学内容可以看出来,目前更加注重对心理问题的预防和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识。在积极心理学教育理念下,学校应该增加相关的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积极的情绪,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和获取幸福的能力。积极的情绪包括爱、感激、自豪、兴趣、满意、快乐等,主要是人体感受到愉悦,可以是受到身体内或者是外部的刺激以及个体的需求得到满足而产生的。积极的情绪有利于预防疾病,有助于身体健康,同时能够让人们充满幸福感,有助于心理健康。因此,高校的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应该注重使用体验式教学的方法,增加学生在积极情绪方面的体验,培养学生调节情绪的方法。

3.对心理学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拓展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和心理品质,教师需要注重拓展心理学教育的模式和方法,多渠道对向学生灌输积极心理学的理念。首先,教师是要注重课堂教学,这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途径。教师根据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目标,注重加强学生进行自我认识和完善,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在课堂上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其次,在其余的时间,教师可以积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发掘朋辈资源,在日常的沟通中促进互相之间的了解,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学的指导和培训。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理念转变为积极心理学,是时代和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要求,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和人格,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在积极心理学的教学理念下,首先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正确认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其次,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增加积极心理学的内容,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积极心理学的作用。最后,教师需要对心理学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拓展,在日常的生活中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积极心理学的内涵。

参考文献:

[1]屠鸣,李晓彧,魏春燕,邱建国,王媛.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高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2]米豆豆.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升途径探究——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

健康教育策略范文第2篇

关键词:健康教育高血压应用进展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082-01

就国内而言,高血压属于多种慢性疾病中,患病率最高的疾病。目前,高血压已对国内居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国内的医疗卫生资源产生了严重影响。而健康教育属于治疗高血压疾病当中所应用的一种手段,其对于提高患者在自我保健方面的意识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目前,如何给予患者进行合理的健康教育属于健康教育工作人员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此情况下,本次研究对高血压疾病中较常应用的健康教育对策进行总结,分析其应用进展,以期为高血压的治疗提供帮助。

1健康教育策略概述

目前,国内在高血压疾病当中所应用的健康教育策略指的是,依据目标人群的实际情况、预期目标等采取教育所应用的方法。当中所应用的方法有多种,以网络干预、个体化健康教育、KWL策略、俱乐部健康教育、电话回访进行干预、临床护理路径以及危险分层理论等较为常见。

2高血压发病原因分析

目前,导致患者发生高血压的相关因素主要来自4个方面:①年龄过大(年龄>40岁)的患病率相对较高;②患者摄入的盐分过大,导致血压平均水平、患病率等也相应的升高;③肥胖者的发病率较高;④具有高血压家族病史;另外,除了这几个发病相关因素外,心理因素、吸烟、服用避孕药、生活方式等也属于引发高血压的相关因素。高血压疾病是导致患者其他脏器(如肾、脑、心等)受到损害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通过采取自我管理,可有效的预防与控制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3高血压疾病中的常见健康教育策略

3.1网络干预。该策略是借助网络平台来解除患者对于高血压疾病的疑惑,该教育方法属于新型教育策略的一种,一来可缩短患者的健康教育周期,二来节省患者在健康教育、在就诊上所花费的时间与金钱,三来可通过网络上的资源共享来达到多人干预的目的。

3.2个体化健康教育。该教育方法是通过一对一的方式,给予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教育,该教育方式比集体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切切实实解决了患者所具有的问题,具有系统化、个体化以及专业化等特点[1]。因为老年患者在服药依从性、遵医嘱行为等方面较不理想,通过个体化的教育方式,可有效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3.3KWL策略。该方法是从患者的薄弱点入手,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通过进行效果反馈,达到提高患者认知能力的目的。有研究表明,在进行健康教育前,对患者采取问卷调查,可掌握到患者对高血压相关情况的了解程度,进而以访谈形式了解到患者对于高血压疾病的教育需求。另外,在教育中期、教育晚期对患者的认知情况再次评估,确保健康教育的积极效果可充分发挥。

3.4俱乐部健康教育。该教育方法是通过卫生保健的专业人员协助,使得患者可独立进行治疗性/预防性保健活动。就国外而言,该教育方法已发展多年,并且实践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高血压患者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俱乐部中常见的教育方式有经验交流、示范教育、专题讲座等。

3.5电话回访进行干预。该教育方法时通过电话回访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逐渐转变医院封闭式的健康教育服务为开放式。在住院期间,高血压患者所具有的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可得到有效的限制,然而在患者出院后,其不良行为极易再次出现。通过电话回访进行干预,可将健康教育从医院延伸至社区,保障了健康教育的效果。

3.6临床护理路径。该教育方法是通过结合临床护理路径理论、健康教育等,以图表形式展开健康教育。相关医学研究中通过构建临床护理路径的小组给予高血压患者进行教育,负责健康教育的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出院期间给予其连续性、针对性、全面性的健康教育,结果有效提升了健康教育的达标率。

3.7危险分层理论。在高血压疾病的健康教育中,危险分层理论是用于对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危险程度进行分层,进而提供了相应的健康教育重点[2]。其中,对于危险度相对较低的患者,主要侧重与对患者的饮食指导、行为指导,指导患者进行健康的饮食,并学会自行监测血压。对于危险度较高的患者,除了要注重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外,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生活方式,进行针对性干预,指导患者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如何进行处理,并教会其识别靶器官的损害情况。

4高血压疾病健康教育策略的应用进展

一方面,在高血压中所应用的心理健康教育仍处于初步阶段,所有相关的医学研究对其展开了实践研究,但尚未成熟。由于不少心理因素均属于高血压疾病的促发相关因素,两者若相互影响,极易形成恶性的循环状态。因此在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应将心理干预纳入其中,从而防止患者由于负面心理影响而加重病情。另一方面,高血压患者要形成健康的促进行为,有效控制自身的血压并提高生活质量,多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慢慢培养。而目前在高血压疾病的健康教育中,评价时间、评价周期所在3~6个月之间,间隔时间较短,而健康教育的效果也许会具有立竿见影的情况,但也十分有可能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具有反跳现象,因此评价时间周期在科学性上较为欠缺。

参考文献

健康教育策略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260-02

一、引言

幼儿期作为整个教育系统的初级阶段,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起步点,对孩子们的认知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但绝大部分幼儿园的老师和家长却只关心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忽视了孩子们的心理健康。但值得所有人注意的是,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只有身心都健康我们才可以说这个人是健康的。

二、幼儿心理健康内容

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是人健康的两大组成部分。当论及幼儿心理健康这个名词短语的时候,我们不可避免的要提及它的含义。所谓的心理健康指的就是一个人在生理与心理方面与社会达成的一种和谐相处的状态。它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智力水平正常、心情愉快、行为统一、人际关系良好、适应力强。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指他们在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以及愿望得以实现之后,社会化和情绪化方面所表现出的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状态表现在:幼儿心情愉快,对自己感到满意,能很好的适应周边环境以及个人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和施展。幼儿时期的心理状况对孩子性格的形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也对幼儿以后的成长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1.我们要为幼儿构建一个安全与温馨的心理环境。岁数越小的孩子在心理环境方面的要求越高。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在关心他们的基础上接纳并且尊重他们。要多从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他们的需要,与此同时还要注意为他们创造一个和谐的班级氛围。

现代教育经典理论就说,当环境引导孩子用他们自己的方法去取得经验时,他们会发现最有效的方法其实就是学习。让孩子们在一个健康、和谐的环境里生活,更有助于他们充分、自由的活动。通过活动他们能够认识和了解周围的环境与事物,学会与他人交往,懂得关心他人并且热爱生活。所以,老师要为孩子提供足够的空间,以便增进他们相互间的交往,从而让孩子们有安全感。

2.我们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进一日活动中。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始终的活动。游戏是独立性培养和合群性养成的极好手段。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在对游戏主题、情节以及角色等的选择中学习到如何与同伴和谐相处。在有些具有较强规则的游戏里,孩子们还能够学会如何对待挫折、面对挑战,这些游戏都有助于孩子们品质和意志的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在平日里也可以实施。日常生活的一系列特点,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奠定了基础。良好的心理氛围和师生关系让孩子感到安全;对少数孩子在平时生活里展现出的心理问题,老师要在了解分析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帮助。总的来说,要解决幼儿心理问题就必须立足常规,从幼儿的心理特点入手。

3.健康的心理需要孩子的自信作支撑。自信心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孩子如果不自信,他在日常的生活以及学习中都会显得消极悲观,在和成年人以及同伴们相处的时候也会觉得非常困难,甚至会产生恐惧和逃避的心理。因此在平常的工作中幼儿老师需要注意下面问题:

首先,要学会巧妙的使用积极心理给幼儿以暗示,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幼儿教师需要在活动中仔细发掘每个孩子身上的,哪怕细微的优点,并对他们进行鼓励,让他们在夸奖中找到自信。其次,要让孩子们养成成功的习惯。在进行幼儿的教学活动中,成功比失败显得更为重要。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个性。为了使每个孩子都能获得自信心,我们需要对孩子实行“因材施教”的策略。对那些不自信的孩子,我们要有意的把活动难度降低,让他们轻松完成任务,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增强自己的信心。

4.培养幼儿的抗挫折能力。首先,要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真切的感知挫折,并且做好解决问题的准备。日常生活中,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和家长要帮助他们分析事物发展的过程,让他们了解挫折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只有当孩子了解了挫折的不可避免性之后,才不会畏惧挫折,才能在遭受挫折之后快速找到解决的方法。

其次,培养孩子抗挫折的信心与勇气。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优缺点,老师和家长应对他们给出合理的评价。假如只看到孩子的优点,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变得目中无人,一旦遭受失败,就会给他带来巨大的打击。相反,假如经常贬低孩子,孩子就会变得自卑,一旦遇到挫折就会选择逃避。因此老师和家长要对孩子给予合理的评价与指导。

最后,要鼓励孩子参加体力劳动,磨炼他们的身心意志。体力劳动包括日常生活的小事,家长应放手让他们去尝试,既可以锻炼他们的自理能力,又也可培养他们的意志力。

5.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的行为表现是判定其心理健康状况的一把标尺,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他们健康全面的发展。孩子在幼儿的初期是没有认知的,作为家长和老师这时候就需要用榜样的力量来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当孩子做了好事之后,老师和家长要对他们作出肯定与表扬,使他们的这一行为得到强化,让孩子了解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是有益的,增强他们做好事的信心。

6.幼儿教师也要不断丰富自己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一个优质的教师团队才能使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朝向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才能使这个专业性的教育活动顺利完成。所以提高幼儿老师的专业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幼儿老师除了要具备深厚的文化知识外,还需要把握幼儿教育过程中的技能与方法,尽力提高自己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只有幼儿老师的心理健康才能保证幼儿的心理健康不受影响。老师整天都和孩子们呆在一起,他们的言行举止以及情绪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孩子。所以,作为一名幼儿老师,需要时刻警醒自己,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尽可能避免把生活中的坏情绪带到工作中。

7.实行个别化的指导。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因此注重对幼儿的个别辅导是教育工作取得实效的一个重要条件。要想使个别辅导取得很好的效果,就需要对不同孩子存在的不同问题运用不同方法进行矫治。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现代社会要求人才不仅智力水平高,而且心理健康、人格健全。但现如今的绝大多数家庭里,家长们更加关注的是孩子的身体健康以及学习成绩,对于他们人格的培养和心理的健康有些忽视。研究表明,一个孩子在三岁至六岁这个阶段的心理健康影响着他们未来性格的形成以及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幼儿缺乏自我认知的这个时段,就需要老师、家长作他们的引路人,从而保证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杨冬英.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点滴策略和反思[J].科技信息,2008,(19):633-633.

[2]刘婷.幼儿心理安全需要及其满足策略[J].文教资料,2008,(31):133-135.

[3]姚本先,邢贯荣,高英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初探[J].中国教育学刊,2004,(5):45-47.

[4]赵世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内涵与实践策略[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0,(7):179-180.

[5]顾联胜.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1,(2):205.

健康教育策略范文第4篇

【关键词】职校生;心理健康教育;可操作性;心理发展特点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心理健康对于促进人的智力与个性和谐发展,发挥人类最大的聪明才智,对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处在智力发展成熟和个性形成时期的中学生尤为重要。一个人重视心理健康,可使大脑处于最佳状态,更好地发挥大脑功能,有利于开发智力,充分发挥各种能力,有利于个性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心理疾病的防治。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个体的发展有三方面意义:促进学生学业事业成功;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地生活与发展成人。

1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现状分析

1.1 文化基础差,学习自觉性不够,没有明晰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缺少学习的动力,思想不稳定,自我管理意识淡薄,自控能力普遍较差

生活习惯不规律、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上普遍表现出不自信。?中职生的身心发展是通过学习来实现的。但中职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遇到的挫折较多,因而在学习上表现出不自信也是中职生最普遍、最常见、最突出的心理问题。

1.2 来自农村普通家庭,缺乏应有的家庭教育

现时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来自农村的占大部分。由于农村家庭条件普遍较差,父母一代本身受教育程度比较低,更多的将精力用于经营生活,缺乏对孩子的管教,更缺乏科学的、有征对性的教育孩子的方法。

1.3 生性活泼,个性特点较鲜明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虽然对文化课学习缺乏兴趣,但生性活泼、比较好动,对新事物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容易接受新思想、新事物,他们也希望被理解、被尊重、被重视、被关怀,也渴望取得进步。

1.4 对待生活学习比较消极

思想消极,引起关注的方式比较极端。通常通过负面的行为方式获得关注。比较容易接受负面思想,对生存环境负面评价较多。过多关注负面的信息。对待事物不能客观评价。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比较另类。

2 职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职校教师绝大数属非师范类院校毕业

教师心理知识的溃乏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滋养的需求矛盾尤为明显。教师的专业技能知识与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严重不协调。而我们面对的学生又在心理方面急需引导。

2.2 学校注重操作技能训练的培养,人个素养提高投入较少

课时分配集中在专业技能培训方面。个性修养,良性心理的缺失在家庭教育欠缺的情况下,学校教育要进位补上。不良的思想认知指导出格的行为方式。致使不会和谐相处,不能客观看待事物。负面情绪、负面思想严重。

3 心理健康教育措施与方法

3.1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试能力,增强自信心,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引导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常识,树立心理健康自助意识,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引导学生提高道德品质,净化心灵世界,优化心理状态,提升精神境界,建设健康和谐的心理世界;引导学生把握完善心理素质的途径,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开发智力潜能;引导学生自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3.2 重视发展性心理健康的辅导

心理健康教育着眼于广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将心理问题及时的预防、疏导和矫治。健康的心理对美有特殊的感悟力,对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促进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负面新闻如给熊泼硫酸、给宿友水里下毒,这些都是优秀的技术人才,即使学富五车也无法弥补心理严重扭曲所造成的伤害。

3.3 宣传心理健康知识,适时转借心理问题学生

学校应充分利用广播、专题讲座、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等形式,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如不健康心理的危害,常见人格障碍及心理疾病的疏导与预防,如何克服人际交往障碍,正确面对挫折等,从而唤起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形成人人关心自身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对学生的处理往往是损坏学校形象,对校园环境产生极坏影响的情况开除了之。心理学有一个专业名词叫转借。即个别心理问题某心理咨询师无法解决的,可以将受疗者转到征对性强的心理咨询处。有征对性的辅导学生。这部分学生即可单独享受“加餐”服务。

3.4 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交流会。快乐在于分享

交流、沟通、总结、完善和提高对个性心理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就像谈论某个人、某件事,每个人站的角度不一样、思维方式不同,导致所下的结论也不尽相同。进而导致行为方式也不同。

3.5 养成记“流水账”的习惯

专业知识须温故知新。心理成长同样须要温故知新。学生将一天的生活、学习、玩乐全部记下,反观一天的收益。记“流水账”的过程即是自醒的过程,也是静心的过程。静能生慧。知不足即是成长的开始。

对于正在蓬勃发展的中国来说,职业教育应该是充满希望而富有生命力的。对职校生要以一种理解接纳和理性宽容的心态对待。当今社会对于技术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上升,给职业教育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实现市场化运作,将职校的课程设置与学生的素质培养和社会的人才需求实现有效的对接,中国职业教育便真正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职校生可以通过接受职业教育努力实现自身人生价值,为社会创造财富。

【参考文献】

[1]周向华,孙淑华.试析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素养构成与发展策略[J].

健康教育策略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幼儿任性个案心理健康分析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9A-0126-02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发展的内在基础。一般而言,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指幼儿的智力正常、情緒良好、人性健全,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协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标准的心理状态。有了健康的心理,幼儿就可能有充分的发展;反之,就会使幼儿的发展受到限制,甚至导致其以后的发展有可能出现人格障碍或心理疾患。

目前,在幼儿中存在着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幼儿的耐受力差,容易产生挫败感,经不起磕磕碰碰,稍有不顺心就会哭闹、发脾气;二是幼儿缺乏与人交往的能力,以及应付人际事件的能力。

当今很多家庭结构是:一两个孩子、父母、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往往是六个大人围着这一两个孩子转,并且由于祖辈关照的多,容易形成溺爱,这就使得部分幼儿变得任性。任性的小孩往往不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耍性子时根本不分时间场合,也不懂得分享与合作,不会尊重别人,与人交往能力差,更别说助人为乐了。并且,他们虽有正常的智力,遇到问题时却不会先自己思考而是直接求助于大人。这些都说明幼儿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需要教师格外关注。

一、案例

嘉嘉,男,五岁半。嘉嘉喜欢独自玩,和小朋友没有交流,不参加集体活动,就喜欢跑到教室外去玩滑滑梯。刚入园时嘉嘉也是最喜欢爬滑滑梯,一天四五次,且整个适应期每天都如此。每次教师喊他“嘉嘉快下来,我们要玩游戏啦”,他都是以“不下,不下,滑滑梯最好玩了”的回答来拒绝参与幼儿园的其他活动。有一次生活老师找不到嘉嘉就问我:“嘉嘉去哪里了?看见嘉嘉了没有?”我快速扫视了一下教室,发现没有就来到操场。到了滑滑梯那里,我发现嘉嘉正在大树底下玩沙子。于是,我蹲下来平视着嘉嘉,说:“嘉嘉,我们都想你了。你怎么来这里了?”嘉嘉不回答。“来吧,嘉嘉,我们回教室去了,老师有棒棒糖。”嘉嘉像是没听见,继续玩他的沙子。“嘉嘉,你知道吗?外面到处都有虫虫的粪便……”哄2分钟后,我拉着他的手他才很勉强地跟着我回教室。而不到10分钟,嘉嘉又从教室跑了出来……

二、案例分析

在和嘉嘉爸爸沟通后我们得知,由于嘉嘉一出生就是哭的,而同胞弟弟一出生就笑,各方面表现都比哥哥好,家人就对弟弟有点偏爱。嘉嘉在家时习惯一个人玩,经常是翻箱倒柜,就像是孙悟空大闹天宫一样把家里弄得一团糟。嘉嘉平常做每一件事情都要爸爸反复强制或用棍子打,他才停止这些不良行为。由于嘉嘉爸爸反复多次被嘉嘉的“捣蛋”行为弄得心烦意乱,因而之后凡是遇到诸如此类事情时嘉嘉爸爸都是直接用体罚形式来教育嘉嘉。值得欣慰的是,可能是当哥哥的缘故,嘉嘉显得比弟弟有主见,也比较有爱心,在家能带领弟弟玩。

三、解决对策

分析了嘉嘉产生心理问题的如上原因,笔者针对这个“特殊”幼儿的心理问题想到了如下解决对策。

一是教师分阶段帮助幼儿形成自制力。针对嘉嘉控制不了自己老往教室外面跑的行为,在前期,我们采取了上课时关上教室门,以帮助嘉嘉形成一定的自制力。中后期,我们在教室前门加了一个生活操作区,让试图离开教室的幼儿帮忙整理一下衣架,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在后门开设了美工区,让试图离开教室的幼儿可以到美工区进行加工和装饰。

为了防止幼儿在集体活动期间跑出教室,我采取的另外一个方法就是让生活老师在集体活动期间和幼儿坐在一起,或是坐在幼儿的旁边。如果他试图走开,老师就温和而坚定地控制他,直到该幼儿停止挣扎乐意加入集体活动当中。

二是教室的区域布置与活动安排要有特点且富于变化,以此吸引幼儿留在教室里。考虑到嘉嘉不想待在教室里而想走出去,可能是因为教室里都是他不熟悉的人,他不习惯待在这样的环境里,或者说班上没有足够有挑战性的活动和材料吸引他,才使他只会想到外面的滑滑梯,因此,我想着如何设计一些能引起他探究或是能令他觉得新奇和兴奋的活动。如布置能吸引幼儿注意力和兴趣的活动区域,在区域中投入新颖的、能激发幼儿动手和动脑的玩具,借此吸引嘉嘉的注意力,使他不再想到外面的滑滑梯。

在这些做法当中,最关键的还是区域活动的设计。对此,我们在原有区域活动的基础上添加新区域,提供足够多的兴趣点:如数学区放鱼卡片、鱼钩和一张池塘图;音乐区投放适应小班幼儿使用的乐器;美工区加一个加工和装饰厂;门口旁还设一个生活操作区投放衣服和裤子及丝巾等,每隔一段时间投放有难度和有变化的玩具材料;在图书区投放孩子感兴趣的绘本故事书;在科学区提供打气球实验;在爱心医院多设置了一个感兴趣的保安岗位。在活动安排上也经常变化,例如游戏活动、区域活动每两周一变,利用周期性变化刺激幼儿的兴奋点。

三是表扬幼儿参与室内活动的行为。在嘉嘉能参与室内活动时我就及时对他进行表扬,给他微笑,或一个拥抱,让他知道如果他这样做了老师会很高兴,并且有时还会给他“进步之星”“笑脸”之类的小奖励。通过经常性表扬来强化他的自制力,使他逐渐明白参与室内集体活动能收获很多东西。

四是利用幼儿特点激励其逐渐融入集体。在幼儿园的日常学习活动中,我根据嘉嘉有爱心和有主见的特长,有意识地让他做老师的“小助手”。例如,让他帮助老师发东西给小朋友,让他和老师一起抬碗,等等。在他逐渐接受老师之后,我就跟嘉嘉说如果一定要离开教室的话,一定要提供正当的离开教室的理由,同时还必须经过老师的批准。这样,就能最大程度地保证嘉嘉融入集体当中。

五是保持与家长沟通,请求家长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长密切配合,才能让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除了在前期向家长了解嘉嘉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在后期我们还持续地向家长了解嘉嘉在家的表现,让家长配合学校帮助幼儿减少自由任性离开教室的行为。考虑到嘉嘉经常离开教室的行为有危险,对此,我与嘉嘉爸爸联系、沟通,谈及对嘉嘉这一行为的担忧,问嘉嘉爸爸当嘉嘉在家出现类似的问题时家长是如何处理的,和嘉嘉爸爸一起集思广益,商量应对办法。在采取相关措施后,我们仍和家长保持联系,让家长知道孩子每天取得的每一点进展。

同时,我们还通过家园联系栏,向家长宣传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理论,为家长提供各种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章,供家长学习。例如,《孩子受挫折怎么办》文章,让家长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初步认识。我们还通过QQ交流巩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表现,以及请家长反映幼儿在家的真实表现,指导家长教育幼儿的科学方法,使家长真正参与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中。

四、实施效果

实施了如上措施之后,嘉嘉开始喜欢到区域活动玩,特别是数学区和音乐区。嘉嘉到数学区玩钓鱼,连续玩几天都不厌倦,因为这操作很有挑战性。他还喜欢到音乐区吹喇叭,敲鼓表演。嘉嘉也开始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了,对于活动后的操作他也能很快完成,并且在活动中,嘉嘉乐意示范,喜欢当“小老师”。同时,嘉嘉还积极参与老师分配的工作,如帮老师装水、抬碗、擦桌子、搬椅子、发学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