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劳动教育预期成果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劳动实践 育人 知行合一 崇实尚能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秉承“修德、砺能、笃行、创新”校训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工学结合、创新发展、服务社会”办学理念,在学生成才过程中不断探索实践育人的新机制和拓展实践育人的新平台,着力推动实践育人规范化和制度化,逐步探索了一条通过实践育人助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常态、长效机制。劳动实践课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劳动实践课的实施背景
为践行“知行合一,以行为本”的教育思想,提高学生“三自”服务能力,促成长成才,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并借鉴台湾朝阳科技大学开设《劳动实践课》的先进经验,2012年11月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在高职院校中率先开设劳动实践课程,旨在通过劳动实践锻炼,使学生将学习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在劳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吃苦耐劳精神和坚强意志,培养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年多以来,实践课迅速走上了正轨,收到了预期效果。中山市电视台、中山商报等媒体先后大幅进行报道。目前,已有6千多人次参与此课程,5千多名学生顺利通过考核并取得学分,劳动实践课取得初步成效。
二、劳动实践课的组织过程
1.列入教学计划,认真组织实施
劳动实践课课程列入人才培养计划,作为必修课并计算学分。课程实施对象为大学一年级新生,纳入素质拓展项目。所有大一新生必须在一年内完成不少于35个小时的劳动实践课程,才能在该必修科目拿到0.5个学分,顺利毕业。如果不能在大一按时获得学分,可申请在下一学年重修。
2.明确部门职责,规范考核流程
劳动实践的开展,各部门分工明确。学生工作处负责劳动实践课管理办法的制订、组织开展。总务处负责清洁工具的发放管理、各院系负责课程的实施,做好课程时间、地点的统筹安排。学生劳动实践内容主要包括各教学院系教室、实训楼以及其他公共场所的保洁工作。各院系配有专门的学生助学进行日常检查考核,每周在校内网站公布劳动实践课程的考核结果,对连续3次考核不及格的班级或小组提出预警,期末考核结果纳入辅导员、系部考核。
3.配备指导教师,严格日常管理
为保证劳动实践课的效果和质量,各院系分别为劳动实践课指定了指导教师,指导学生从劳动实践中获取知识、提升综合素质,帮助学生通过劳动积累相应经验和提高技能。对于在劳动实践课过程中态度不端正、行为散漫的学生,指导老师及时通过谈心等教育手段,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劳动实践课与其他专业课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体现了劳动育人的效果。
4.加强宣传推广,落实劳动实践课
为使劳动实践课不停留于形式,在每一届新生军训期间,各院系通过海报、网站、微信、QQ群大力宣传,每年开展“我与劳动实践课”征文比赛、劳动展映照片展、劳动感悟等活动,让劳动实践活动充满活力。
三、劳动实践课的育人效果
1.端正了学生的劳动态度
通过积极开展劳动实践课,学生们在生活学习过程中端正了劳动态度。劳动实践课的锻炼,使学生体会到长辈们的艰辛,在感恩父母的同时更加珍惜今天的劳动成果,领悟劳动的价值与意义,并通过自身的感知,进一步认识劳动的重要性。
2.培养了良好行为习惯
自劳动实践课开设以来,大部分学生在个人卫生习惯方面更加自律。校园环境有明显改观,课室的地面、讲台、窗户、走廊干净整洁,学生们通过自身的劳动,学会尊重、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现在学生寝室的卫生比以往有明显的改观,学生也更加注重个人的卫生。
3.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劳动实践课推行之初,部分学生抱怨抵触,但在劳动中,逐步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学生之间逐渐熟悉,加深了解,气氛活跃,课室也干干净净,同学们的动手能力也提高了。劳动实践课的产生的影响是细致入微、潜移默化,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们的生活自理意识,能够使他们在劳动过程中逐步克服懒惰的习惯,培养良好的动手能力。
4.提升了学生个人道德修养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从小呵护有加,成长阶段很少做家务或其他劳动,有的甚至缺乏基本的独立生存能力,形成个人主义、以自我为中心。大学生接受劳动实践锻炼,让他们在劳动实践活动中提高自身的存在感,培养了主动参与公共活动的意识,更加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5.树立了正确就业观念
现在的大学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思维敏捷、知识面广、接受能力强。但他们也普遍存在意志力薄弱、做事懒散半途而废、不够吃苦耐劳等方面的缺点。劳动实践课的开展有助于学生转变就业的观念,培养“锲而不舍、吃苦耐劳”精神。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将脑力的智慧与灵巧的技术操作相结合,才能实现教育与劳动相结合。
6.提升了班级凝聚力向心力
劳动实践课不仅改变了学生的行为习惯,也提升了班级凝聚力。从陌生到熟悉,从个人到集体,学生们更加团结合作,互相帮助,更加懂得团队精神、班级凝聚力的重要性。这种精神不仅仅体现在劳动实践课中,对其他的学生日常活动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团日活动、班级活动等。
四、劳动实践课的特色
1.立德树人,知行合一
在大学生中进行劳动实践教育的举措,旨在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养成自觉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使学生在思想教育和行为教育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知行统一。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优良品德,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
2.发扬传统,崇实尚能
劳动作为每个学生应尽的义务与责任,伴随着他们成长的每个学习阶段。劳动教育作为一项传统的教育方式,甚至从幼儿园开始,老师就有目的地进行劳动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自立,掌握生活的技能 。随着年龄的增长,劳动的范围不断扩大,学生掌握的生存技能也越来越多。当学生进入大学继续深造时,他们已经基本成年,逐渐能够应对生活的种种考验。大学阶段的劳动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延伸,最终达到劳动育人的目的。
3.育人为本,全员参与
开展校内劳动实践课,是落实教养工程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更好地将学生素质养成教育落到实处,有助于培养爱护环境、珍惜环境的个人品质,有助于推动学生自主参与校园环境保护工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同时全员参与校园劳动,可以倡导全员师生共同关注和爱护校园环境的良好氛围,对保障正常的教学秩序、促进良好的校风学风的形成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载体丰富,形式创新
【关键词】以德治班;班级管理;方法探讨
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以德治班”的管理,从而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是当前广大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所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1.学校制度是以德治班的基础
以德治班得以实施需要一个“德治”环境,要靠学校组织和制度来保证,学校行政领导的支持及相应的学校规章制度。学生在中学阶段,必须认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尊师须知》、《班级文明公约》《公民道德建设纲要》、《违纪处分意见》、《国旗法》、《西沱中学学生文明礼仪规范》等制度,这样才能真正使以德治班实施下去。
2.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以德治班的基础
建立“以德治班”的管理机制,要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入手。
2.1 情感关系。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或充满信任的友好关系,使师生心理达到和谐的程度,要把教师的奉献融入学生生命的成长过程中。因此,班主任工作必须以情感教育为前提,以对学生的热爱为出发点。如果在德育教育工作中,一味的阐述道理,而忽视感情的沟通,学生听起来枯燥乏味,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相反,如果师生是建立了情感关系,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鼓励和期望是前进的动力,班主任应多鼓励,少批评,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信任学生和理解学生,从而来增强师生的感情,达到师生间的沟通、合作、愉悦。
2.2 地位关系。新型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要求教师为了学生更主动、更活泼地学习、生活、处事,应努力地适应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样才能使师生的距离拉近。
3.科学民主的管理是以德治班的主要途径
一个班级的好坏关键在于班集体的建设,但要把班集体建设好,就必须要用科学民主的方式管理班级。
要“以德治班”管理,需要科学民主的管理来实现,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他们才能主动积极的参与班集体的管理中来。具体做法如下:1、在班团干部的选拔上,实行民主选举制和聘任制。2、成立班级管理委员会,监督班团干部职权的实施,在班级干部会上公布情况,经全班同学民主评议,“不及格”的班团干部要主动退职,以便班团干部素质的提高。3、由班团委制定工作计划,由全班同学讨论通过,并执行计划,组织开展班团活动。4、由班干部负责处理班级日常事务,由团支部负责班级团队工作,并制定轮流值日制,并记载班级日志。5、班主任要为班团的工作负责指导。6、评优要民主选举产生,凡符合“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优秀学生”的同学,都要经过全班学生选举产生。这样就使学生人人都有参与班级管理,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全面发展,使他们学会换位思考,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4.创新实践活动是以德治班的重要内容
活动和交往是人们品德形成的源泉和动力。人们的道德观点和道德行为不是从遗传中获得的,而是从客观存在的社会关系中学习和仿效,在社会关系中掌握道德观点、形成道德行为习惯的。任何良好品德。都是在教育者为受教育组织的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以品德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说教上,更重要的是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实践活动。班主任要根据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不断创造出良好的活动和交往的环境条件,通过各种有益的实践活动对学生实施积极的思想品德影响,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4.1 学习创新活动。可以利用班会和课外活动,开展一些有关学习经验,各科学习方法的交流会、师生学习座谈会、班级学习管理论坛、一对一帮扶活动、成立各种课外兴趣小组、开展系列讲座和学习心里健康教育等,这些学习创新活动改变了学生过去只接受理论学习的局面,能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钻研精神、勤奋作风、尊敬师长、爱护同学、遵守纪律等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创新活动中形成优良的思想品质。
4.2 参加生产劳动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安排的各项劳动活动,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劳动中学会、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也可以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积极、热情的劳动态度。组织学生参加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根据形势和政策的需要,组织以一个主题为中心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家乡的环境保护问题,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建设好自己的家乡做贡献。
4.3 参加集体活动。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需要,制定各个年级的道德品质主题教育。对学生进行团结互助、尊敬师长、爱国主义和自制自理;道德情操教育;劳动教育和价值观教育;感恩教育;立志成才、理想前途教育等。班主任要根据学校道德品质教育的主题开展系列班级活动,引导学生刻苦学习,达到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关键词:任务单导学;实践类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4-0154-03
为深入探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加强劳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部分高职院校开设了旨在渗透学农爱农意识、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学农实践类课程。如何突破惯有的“课堂讲解――教师演示――分组实操”的课堂教学模式瓶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实践教学过程,提高学农实践效果,是摆在职业工作者面前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以问题引领,突破教学设计的瓶颈
(一)教学设计瓶颈探因
1.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必要的,但适当适度上还有欠缺。目前以实践教学活动为主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们也在试图摒弃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正在努力完成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但是形式比内容更多一些,效果不尽如人意。比如,为了学生能尽可能多地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中,有些学校硬性规定每节课教师理论讲解时间不能多于多少时间,学生的实操时间不能少于多少时间。这种做法,目的很好,但不同的课程的差异性没有体现出来,效果不佳。再比如,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味地将“学生展示”当作“把课堂还给学生”,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储备,加之准备时间短暂,势必影响教学效果。在同一时间分组进行实操演练并个性化交流,效果将更佳。
2.过于重视“做什么”“怎么做”这样的程序化内容,忽略了“为什么”这样的原理性内容。应用型人才是我们未来培养的主要目标,学生不仅要成为知识的“运用者”,还要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究者”。“做什么”“怎么做”充其量是“操作工思维”,只有“为什么”才是培养学生的内驱力,才能真正放开学生学习的手脚,给予学生充足的思维空间和动手实践的机会。比如,课程实施过程中,简单的“告知”和“被告知”内容过多[1],教师多以完成教学任务为己任,学生也多抱着“你让什么”“你让我怎么干”的态度完成实践任务。
(二)专业的课堂需要高品质的问题引领,高效的课堂需要高效的教学策略
高品质的问题引领和高效的教学策略是实现完美课堂的双轮驱动。
首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就应该设身处地关注学生所关注的,那么在教学设计时,应该创造这样的局面: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已经做到什么程度,遇到困难怎么办。
其次,问题引领时,问题的表达方式要简明扼要;问题中涉及的内容要关注实质;问题设置时避免随意,要严谨;问题回答时要给学生留有提升空间。
最后,在呈现出精心选择的问题后,优化课堂设计,不具体规定、限定课堂上的教学环节和学习环节,给学生的实践环节留有足够的空间,形成“学生为主、个性教学、合作学习、目标三维”的具有创新意义的课堂教学策略。
以《农家生活体验》课程为例,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如同学们对我国上个世纪60、70年代的农村现状了解吗?对农村生活用具(辘辘、推碾子、锄头等)尝试过吗?知道使用原理吗?同学们了解哪些民俗文化?通过这些问题,使同学们对学习任务有初步的了解,同时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巧用任务单,进行科学化设计,实现任务导学的完美应用
根据具体教学实践和学生特点,以问题引领为依托,以“任务驱动、问题导向”为原则,具有实践类课程性质的课程,可以尝试以任务单为载体的课程教学模式。
(一)可以达到在课前明确学习内容、目标和方法,将教师的“授”变为“导”[2]
首先,任务单上要体现出该课程的任务描述、工作流程,以及工作成果等。教师日常课堂的“教学目标”可以直接转化成学生的“学习目标”。
其次,有了任务单,课堂变成了“自学自研――合作交流――教师点拨”的课堂结构,学生可以跟教师从容交流,教师日常的“临场发挥”也转化成“运筹帷幄”。在统筹分组实践过程中,学生自主商量分组、划分各模块完成时间,充分体现自主性、能动性。
例如,《农家生活体验》课程,共有6个课程模块,每一个模块都有一份任务单,任务单中设计有课程任务、工作流程、工作达到的预期目标、评价等[3]。
(二)利于目标的达成,提高教学效果
在《农家生活体验》课程中,除任务单中的学习指南(问题引领)、达成目标(成果验收)、课程任务由教师提供外,工作流程由各小组根据本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各模块完成的时间,同时要做到与其他小组的时间不重叠,团结协作自主完成。“困惑和建议”的广度和深度,也将作为各组最终评价的指标之一。在这期间,教师只起到课上点拨的作用。在完成这两项内容的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基础、认知途径与知识内在逻辑将达到和谐统一,同时,学生将完成“学什么”“怎么学”到“为什么学”的完美升华。而且,学生的主动思考,更有利于学生自主性、探究欲望、团结合作等能力的提升。
(三)利于突出专业成长,彰显学科价值
任务单导学下的课堂教学,无论从教室备课、教学方法、课堂气氛、教学成效上都优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提前预设问题引领,而且注重实践任务的安排,侧重于实践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这些就使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进而有利于学科发展。
三、在展示中评价,构建实践教学与能力培养的无缝对接
一直以来,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评价环节都是注重终结性评价,轻视过程性评价,大多采用提交实践报告、实习日记的形式来考核实践效果。
在任盏デ动下,以小组为单位的实践类课程中,不能把评价简单地理解为“量化打分”,展示实践成果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话语权的赢得、展示机会的获得,其本身就是一种评价。
(一)要明确展示什么
展示具有评价、引领、激励的作用。展示主要是通过语言的方式实现的,通过小组合作、通过完成任务单,展示解决问题的成效和过程,检测出目标是否达成、能力是否提升。
通过展示任务完成效果,可以检验出小组合作的默契与质量;通过对任务的展示,可以激发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要明确怎样展示
展示过程中,要提出明确的要求,不能为展示而展示,要既能调动展示者积极性,又能很好地把握课堂节奏。
1.目标定位,针对需要,选择“大展示”与“小展示”。
2.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穿插展示环节。
总之,评价是手段,正确地评价引领,可以指向实践的更深层次,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最终实现实践教学与能力培养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孙春娟.任务单导学模式下中职语文有效教学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4,(3).
[2]崔俊涛.高职PLC课程学生工作任务单的设计与使用[J].新课程研究,2015,(6).
[3]柳桂媛.翻转课堂前学习任务单设计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6,(3).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基础护理学;应用
项目教学法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其教育模式是建立在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基础上的现代教育的一种形式,以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直接目的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最早应用于理工科生产教学过程中。其核心内容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给学生,再由学生自己应对与处理,包括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的评价,这一切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和提升各种能力[1]。
项目教学法与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法相比较,其最大的区别在于: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指导者或咨询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准备教学情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2]。而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者变为主动建构者和追求知识者。该教学法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中职卫校以培养医学实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在基础护理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能够将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有效的结合起来。从而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为学生今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对象与材料
1.1 教学对象
我校2010 级中职护理专业1、2班学生,共计112名学生。
1.2 教学材料
李小萍主编的《基础护理学》第十一章第一节内容[3]。
2 方法
2.1 课前准备
2.1.1 选题查阅项目教学法的相关资料,编写项目教学设计,根据中职卫校学生能力以及所学解剖学知识、健康评估知识及护理学基础知识,选取临床常见护理操作“肠道手术术前患者大量不保留灌肠护理”为项目任务。
2.1.2 确定项目教学的主要知识点:①肠道手术术前护理的注意事项。②肠道手术患者术前大量不保留灌肠的护理内容。③制订护理计划。④实施大量不保留灌肠的护理措施。⑤树立良好的护德护风。
2.2 分组并布置具体任务
授课教师提前1周将项目教学计划、项目任务、主要知识点布置给学生;授课教师指导学生分组,选出学习小组组长;授课教师安排好具体教学任务并接受学生咨询,做好答疑工作。
2.3 制订护理计划和工作程序
授课教师要求学生在1周内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护理计划的制定和工作程序的设计。各组学生自行查找肠道手术术前患者行大量不保留灌肠护理的相关资料,分工合作完成项目任务。教师定期检查各组学生完成进度,并负责接受咨询和指导。
2.4 成果展示
学生自行完成任务后,各组分别展示所取得的成果。成果展示的基本要求如下:①各学习小组分别汇报项目开展程序。②各学习小组呈交一份为肠道手术术前患者行大量不保留灌肠的护理操作流程。③各学习小组进行一场情景表演,重点演示为肠道手术术前患者行大量不保留灌肠护理的具体操作方法。④最后由师生共同评选出优胜小组。
2.5 学生自我评价
总结本次项目教学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
2.6 教师评价与总结
根据成果展示,授课教师对各学习小组完成项目任务的情况作出客观、详细点评,最后对本次项目教学作出全面的总结和评价。
3 结果
学生能够将所学的解剖学知识、健康评估知识和护理学基础等知识联系起来,分工合作,通过自身的努力较好地完成项目任务,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均有所提高。
4 讨论
4.1 教学模式的创新性
项目教学法充分体现“以项目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项目教学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创新、相互协作的新型教学模式。学习过程成为一项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性活动,师生们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该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授课教师只负责编写项目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素质,选取适当的项目任务,通过提纲的形式交给学生,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起着咨询、指导的作用;而学生不仅是教学的对象,更是学习的主体,项目任务中的组织、策划、实施均由学生本人独立完成[5]。在“为尿潴留女患者导尿护理”项目任务完成过程中,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的解剖知识、健康评估知识、护理学基础知识来有效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把理论知识真正的灵活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操作中。
4.2 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自信心
为较好的完成各项任务,各组学生各尽所能,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径获取相关知识,力争本组取得最佳成绩。项目教学法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通过成果展示,学生看到自己的表现得到肯定和好评,增强了完成任务的自信心。
4.3 目标指向的多重性
对学生而言,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自身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自身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消除自身出现的焦虑和压抑心理,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团结协作的精神;对教师而言,有助于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有效的因材施教,并对学生充满信心,实现学习成绩的“全面整体”提高,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转变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组织者;对学校而言,建立全新的课程理念,提升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探索管理特点、支撑条件、组织形式、活动内容、考核评价等方面的革新,逐步完善和重新整合学校课程体系。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使得在以上几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4.4 有效的教学可控性
项目教学法由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学生的活动由教师全程指导,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进行技能操作的训练。
4.5 开展项目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4.5.1 授课对象为中职学生,由于中职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及综合素质较差,教师选题不能太深、太广,以免增加学生任务完成的难度,使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4.5.2 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存在着差异,教师应先对学生进行诊断性评估: 确定学生是否具备了先决技能、先决态度和先决习惯; 鉴定学生对教学目标的掌握程度; 辨别学生需要帮助的程度。再根据诊断性评估的结果,为学生提供预期性知识,使教学适合学生的需要和背景。
4.5.3 教师要加强监督、检查与指导,以避免自律性较差的学生懈怠,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4.5.4 教师应采取少批评,多鼓励的指导方式,积极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并与学生共同解决教学中所遇到的难题。
4.5.5 在成果展示环节中,师生要仔细观察,以便在后续的讨论、评价中指出各组的优点和缺点。
5 结论
综上所述,在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践中,教师更像一名顾问和向导,科学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拓展创新思维;积极帮助学生在独立研究的道路上迅速前进。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完成项目,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而且又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培养了自身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同时,教师在观察学生、帮助学生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专业水平。可以说,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6]。从临床护理学的发展前景看,专业划分趋于深化和细化,项目教学法将发挥其独特的优势。作为专业教师应更进一步总结提高项目教学法的优点,并大力试用推广于医学教学工作中。
参 考 文 献
[1] 李妍.项目化教学在发展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现代教育科学,2010, 12:91-92.
[2] 杨黎明,瓦格纳,赵斌娣,等. 关于行为导向教学方法的研究.职教论坛,2002,(18):4-9.
[3] 李小萍. 基础护理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4] 沈曙红. 项目教学在直肠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 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6):83-84.
关键词: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 事业单位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局面,搞好事业单位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人事工作联系着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如调资,晋升,岗位的设置,福利等各项人事活动,没有一样不涉及每个职工的利益,但有受到政策所限,不可能使每个人满意,因此要加强职工的思想工作是极其重要的,做好教职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
1、强企业职工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事业单位面临的发展环境就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是每一个事业单位时刻需要思考的问题。加强职工思想教育工作,正是基于提高职工的凝聚力,全心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共同努力,以不断提高事业单位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其意义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1 引导职工对单位发展理念的认同,增强凝聚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单位的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单位只有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才有可能求发展,为教职工造福。因此通过对教职工开展思想教育,就是需要对单位的发展理念,企业文化进行宣传,让教职工能为单位所想,为企业所做。促进教职工自觉的努力工作,无私奉献精神,为单位多做贡献。树立职工的单位自豪感,增强单位的凝聚力。
1.2 培养职工正确的价值观,实现与企业共同发展
在韶关市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中心,有的教职工对自身要求不高,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认识不正确。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职工充分认识到自己与单位的关系,自觉的为企业的发展和自己的发展而努力工作,从我做起,爱岗敬业,把自己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紧紧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在为单位创造更多价值的同时,也开拓自己的发展空间,实现单位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共赢的局面。
2、当前教职工思想政治存在的问题
随着事业单位机构的不断整合,事业单位改革步伐的加快,单位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呈现出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特征。主要表现在:
(1)多年以来,单位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作为一项长远目标来抓, 但落实到近期目标却不够明确具体。职工队伍的文化层次和知识水平不断提高,独立思考判断能力越来越强,思想多元化特点越来越突出。
单位有些领导职工认识不到位,存在求稳怕乱的思想。主要表现在对改革的积极性不高,有的担心岗位设置及待遇问题,有的持观望态度,有的甚至有抵触情。
(2)随着利益分配制度的改革,职工思想上产生了许多新问题。单位体制改革内部机构调整重组和分配制度改革带来的心理失衡;有收入分配制度、人事制度,职工对新的理念需要有个认识和理解的过程,尤其是兵改工职工的工作不能很好地满足实际需要,他们上岗难的实际问题一时难以解决, 或者说正在加剧,职工心里失衡的矛盾更加突出。
(3)伴随着生活方式的多样化,职工的生活空间不断拓展,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课题。当前,社会大众媒体发展迅速, 信息渠道增多、电视、广播、书刊、互联网等多媒体方式并存,文化市场和互联网还存在着一些不健康思潮和文化糟粕,新时期的思想工作受社会环境影响越来越大等等。
3、加强教职工思想教育工作的实现途径
3. 1 进一步完善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
做好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需要有完善的工作机制来予以保障。只有机制运转流畅,各项工作有序进行,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笔者认为,在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方面,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建立领导干部负责制和多部门岗位责任制
单位政工领导干部要将责任落实到人,建立起有效的责任制。将思想政治工作目标具体化,由各部门领导牵头承包各自的思想政治工作任务,将思想工作融入到行政经济工作中去,由幕后工作推进到管理一线上。同时各部门建立层层责任制和追究问责制,一级管一级,层层负责,通力合作,搞好思想政治工作。
(2)健全思想政治工作调控机制
单位要及时地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实际需要、家庭状况和工作状况,做好预防准备。对一些错误倾向、矛盾冲突要及时处理,避免问题扩大化,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同时单位还要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执行力度和目标实现建立反馈机制,及时掌握反馈信息,采纳职工的合理建议,找出问题,及时改正。
(3)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
单位要结合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和效果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把思想政治工作与绩效考核结合起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班子成员创先争优的重要依据。单位应坚持“精简,高效”的原则,合理的调整政工机构,通过配备专业化的政工人员,加强政工培训,不断提高政工的综合能力。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如图书阅览室,活动中心,新闻天地,企业文化阵地等。加大对政工部门的资金投入,提高政工待遇,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3.3 增强教职工思想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开展教职工思想教育中,对教育内容体系的建设,决定着教育效果的优劣。因此,加强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就要重视内容安排的针对性、系统性、实效性及其结构的科学性,使内容成为一个完整、高效的体系。笔者认为,从我国当前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出发,结合本单位发展的实际需要,对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当紧紧根据前文论述的三个层面开展工作。在此基础上还要选好教材、编好教材,使教材满足教育目的和内容的要求,特别要注意编写一些与单位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内容,避免教育内容的形式化和教条化。
3.4 加强对教职工思想教育工作方法的创新
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需要讲策略,讲方法。传统的说教、灌输形式明显不能满足新时代职工的需求。要本着实事求是、平等信任原则,进行正面引导,讲求实效,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比如在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中,往往是通过理论讲授、理论学习和理论宣传教育来达到教育目的; 然后辅之以劳动教育、社会调查等实践方法来强化学习效果。那么在这一过程中,具体该如何开展工作,如何让职工能将接受的教育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就需要我们讲策略,想办法。特别是进行理论传授过程中,我们应避免空洞的理论灌输方式,而更多地可以结合当前社会实际,单位发展实际来提高教育效果。而在实践教育当中,应当避免形式化,走过程的现象,应加强对实践教育结果的评价与考核,使实践具有其本身的现实意义所在。
3.5 努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干部队伍的业务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能否实现,其内容和过程能否得到贯彻落实,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业务素质。在新形势下,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企业政工队伍,对于适应思想政治教育新要求,单位改革发展新需要具有重要的保证作用。当代单位政工应具备的素质包括六个方面,即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心理素质和能力素质。为此,要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干部的敬业精神、提高其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三个方面着手,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干部队伍的专业化,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修养和专业精神、专业研究和专业成果。特别要重视学习现代教育学理论,积累开展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经验,力争在教育中学会教育。还要加强培训、加强交流和调研,提升整体教育水平,打造出一支业务素质过硬的政工干部队伍。
4、结束语
总之,做好教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提升单位核心竞争力,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只要有认真负责、用心工作的职业素养;竭尽全力、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把握政策,服务职工的工作理念,就一定会在工作中不断地充实、提高自己,从而实现职工个人价值和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李长弓.基于和谐社会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转变[J].改革与开放,2011,(1 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