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部门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工作思路
市文化旅游局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建设,今年。进一步繁荣艺术创作,完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强化文化、旅游、体育市场监管,加大文化遗产维护力度,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一是发展目的上,必需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休闲健身、娱乐需求,保证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二是发展战略上,必需提升潜江文化软实力,提高全市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是发展理念上,必需一手抓公益性事业,一手抓经营性产业;一手努力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一手壮大文化旅游产业、繁荣文化旅游市场,推动全面协调健康发展。四是发展动力上,必需坚持改革创新,不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充分发挥全市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焕发全市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主要举措
立足工作实际,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培育旅游支柱产业推进旅游经济强省建设的决定》文件精神。结合文化旅游(体育)十二五”规划,切实做到业务建设、产业发展、体制创新、人才培养四位一体、齐头并进。
1切实加强业务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保证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一是推进文艺精品生产。力争推出1-2台新创作的优秀剧(节)目,并力争在省内、国内重要艺术活动、评比中获得大奖。二是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深入开展免费送文化下乡活动,组织开展“月月红”广场文化活动以及节庆文化活动。重要节日期间,开展非遗节目展演、腰鼓秧歌健康舞蹈扮演、广场文艺演出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同时,扶持、引导、鼓励农民点歌台、农民乐队、农民剧团服务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三是依托文艺载体,繁荣文艺事业。以文化事业单位和社会文化团体为载体,繁荣现代气息与乡土风情相结合的戏剧、小说、诗歌、诗词楹联、音乐、舞蹈、书画、摄影、民间文艺等文学艺术,形成百花齐放的文艺发展格局。
2切实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步伐。文化产业是新兴的向阳产业。大力支持民间资本以股份制、合伙制及个体私营等多种形式参与兴办文化、旅游、体育产业,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产业投入机制。适应消费快速增长的新形势,书店、剧院等文化经营单位内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电影院线、演艺联盟等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建立融入“1+8乡村圈的图书报刊、影视产品、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艺术品、演出剧目的营销网络。三是大力扶持文化产业发展。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发展三产业文件精神,争取在财政投入、税收优惠、市场准入、工商和价格管理、土地使用、资产管理、收入分配、人才培养等方面,对发展文化、旅游、体育产业予以倾斜。
3切实推进文化体制创新。创新是文化的实质特征。转变观念。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紧紧围绕加强公共文化服务、重塑文化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改善宏观管理等关键环节,切实贯彻“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平稳有序地推进体制改革。二是重点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公益性文化单位免费服务机制、特色服务机制;推广剧团、书店改革的经验,依照“设置岗位、明确职责、竞争上岗、绩效考核、奖惩兑现”方法,四馆”推行竞争上岗,激发文化事业的活力。
4切实加强人才培养教育。人才培养设是实现文化、旅游、体育继续发展的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岗位培训制度、技术性业务性专业人才的传袭人制度。
三、工作重点
1启动文化产业园机构设置及相关项目规划、论证、建设工作。启动大剧院、中国剧协剧本奖创作基地和梅花奖艺术交流中心建设论证。
2完成市少儿体校教学场所、体育场所及住宿楼拆迁、还建安置工作。
3继续实施龙湾遗址维护与开发工作。力争在龙湾遗址维护站建成多媒体接待厅。启动龙湾遗址章华宫复原与推测设计规划论证。实施龙湾遗址放鹰台遗址群维护实施建设项目、龙湾遗址·章华台—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
4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继续组织实施“月月红”广场文化活动。每年完成送文化下乡100场。重要节庆日开展大型广场文化活动,传达社会主义主旋律先进文化。
5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农家书屋覆盖所有乡村;抓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
6做好旅游线路推介工作。
7做好旅游规划编制工作。根据“十二五”规划要求对“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8严格督促和指导高石碑镇窑岭村旅游名村创建工作。积极跟进龙湾镇、积玉口镇旅游名镇申报工作。
9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维护工作。
以工业化思维谋划现代牧业经济发展,继续抓好畜牧业加快发展三年攻坚战。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龙头加工企业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政策扶持为引导,以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为途径,以实现全链条、全营养、全利用、附加值最大化为目标,以防疫体系为保障,加强畜产品质量平安监管,实现政府投入、金融机构支持、社会资本加入的良性互动,实现加工向养殖基地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构建资源整合、资本聚集、产业集群发展的格局。
二、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1牧业产值目标。要实现牧业产值67亿元。比上年增长12%
2抓好项目建设工作。计划组织实施重点项目20个以上。
3抓好牧业发展工作。全市牧业经济发展的指导性目标是猪、牛、羊、禽要分别发展到293万头、140万头、38万只和9900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5%10%和29%
4抓好牧业产业园区和牧业小区建设工作。依照省政府的批复规划。比上年增加130个;小区饲养畜禽数量要占畜禽饲养总量的28%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5抓好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工作。依照三年攻坚战方案的总体部署。加快原种场和扩繁场建设。结合规划的产业园区和优势畜禽品种,力争完成全市10个扩繁场建设。
6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加大督促检查力度。扎实推进动物免疫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提高存栏牲畜耳标佩带率,确保全市全年无重大动物疫情和人畜共患病发生。认真落实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制度,确保畜禽产地检疫率和屠宰检疫率达到100%
7抓好畜产品质量平安工作。加大对兽药、饲料生产及经营单位的平安监管和市场专项整治力度。强化源头防控措施,确保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完善通化市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加大争取国家和省里的支持力度,全面启动质量检测工作。
一、总体要求
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全会精神,按照省、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以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和《行政许可法》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工商行政管理法制建设,增强全局干部的法制观念、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充分发挥法制机构服务与保障、监督与把关的职能,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保证各项工商行政管理政策、法律、法规、规章的正确实施,真正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二、认真贯彻执行《纲要》,进一步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作为指导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行政的纲领性文件,各分局和机关科室要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充分认识《纲要》的重大意义,认真学习、正确理解、准确把握,深刻领会《纲要》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内容,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实施意见》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贯彻实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强工商行政管理法制建设。
一是认真抓好学习、宣传和培训工作。根据市局的统一安排,认真制定《纲要》的学习、宣传和培训计划,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抓落实;要立足自身实际,结合“四五”普法和干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加强针对性,注重实效性,采取集中辅导讲座、部门组织集中学习、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认真抓好本单位对《纲要》的学习、宣传和培训工作。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切实加强领导,认真准备,周密部署,精心组织,采取有力措施,狠抓《纲要》的贯彻落实。要根据工作计划和工作进度,抓好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三、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提高行政执法效能
切实加强行政执法监督,重点对涉及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收费、行政强制及行政不作为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或案件进行监督检查,认真审查,严格把关,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一是认真做好案件核审、听证、行政复议、行政应诉、行政赔偿工作等日常性工作,切实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形象。
二是加强对涉嫌犯罪案件移送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国务院《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对达到移送标准和要求的案件,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法制科以及各分局法制监督员要加强对涉嫌犯罪案件移送的监督检查,对达到移送标准的案件,要及时提出移送意见。进一步加强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的联系,抓好联系会议制度的落实,加强沟通和协调。同时主动与区检察院定期研究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增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认真做好《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工作制度》(行政执法)部分的修订和完善工作,把工作重点放在狠抓落实上;按照《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市执法责任制条例》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执法监督暂行规定》,严格执行市局执法责任“四制”规定,对在执法过程中因故意和过失,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造成错案的执法人员,依法追究其执法责任。
四是认真做好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的专项执法检查工作。年内按照省市局的布置,在日常督察中,加大《行政许可法》执法检查工作力度。
五是加强规范性文件法律审核、备案工作。严格按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执法监督暂行规定》、《省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办法》的规定,认真开展以本机关起草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事前审查和事后备案工作,实现对规范性文件的全面监督,坚决纠正违法和不当的规范性文件,保证法律、法规、规章的顺利实施和政令畅通。
六是根据无照经营突出的情况,认真做好案情简单、事实清楚、当场发现,后果轻微,证据确凿并有法定处罚依据的较轻违法违章行为实施当场处罚的规范工作。为各分局加大违法违章行为的查处力度,及时纠正违法行为,提供法律保障。
七是继续做好清理执法案件工作。根据遵循监督执法与促进执法相结合、纠正错误与改进工作相结合的原则,围绕案件的事实、性质、证据、适用法律、处罚种类和幅度以及执法程序等方面,采取自查、复查的方法,认真做好清理执法案件工作。
八是做好行政执法证件的管理。按照《省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继续做好对工商行政管理执法人员的资格审查和法律培训,认真开展行政执法证件的年审和日常管理工作。
四、抓好法制队伍建设和法制工作制度建设。
一是加强法制队伍建设。按照“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工商的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加强法制机构的自身建设和法制队伍建设。根据派出机构调整和人员变动后的实际情况,认真做好法制联络员的配备工作。
二是按照建设学习型工商的要求,抓好《区工商局执法人员法律学习考核制度》修改、完善和落实工作,加大督察力度,在真学、真懂、真用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全局干部政策法规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
三是坚持每季度一次的法制研讨会制度,通过以案说法,以会代训的形式,加大培训力度,切实解决办案机构在行政执法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
四是认真落实《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制度》、《党组学法制度》、《重大决策前的法律咨询审核制度》,做到有计划、有安排。
五、强化服务职能,提升执法保障能力
一要树立服务理念,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权责统一”的依法行政总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服务全局、保障执法、勤于实践、甘于奉献”的工作思路,认真履行法制机构“组织、协调、服务”的职责,充分发挥参谋和助手的作用。
二要加强对分局法制工作和执法办案的指导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对分局查处的大案、要案、疑难案件要提供法律服务,保证案件准确、及时查处。通过学习、培训、考察等方式,提高法制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三是抓好制度创新和经验交流。对依法行政工作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执法实践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及时调查研究,分析对策,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中形成的经验和做法及时总结,不断推进依法行政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方法创新。
六、其他工作
【关键词】规划 现状 问题 对策
一、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的现状及问题
(一)我国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现状
在理念上,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形式是以制度为本,但缺乏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封闭性、福利性倾向的“单位人员”等传统人事管理难于进行改革,现代人事管理中的岗位管理、聘用管理和“社会人”的制度难以实施,造成公共部门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因循守旧,缺乏创新理念和竞争意识,公共部门的活力、效率得不到有效提高。
在方法上,我国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预测方法的研究处于一般研究的分析层面,更多强调是方法本身的介绍,欠缺其对适应主体的功能性思考,没有区分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规划方法。
在实践中,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促使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公务员法》内容涵盖了公务员管理的各个方面。虽然《公务员法》对绩效考核内容、方法、程序和考核机构等方面进行了原则规定,但是绩效考核的科学性还不够。任用制度的改革推动着各部门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但也存在着上述的诸多问题。改革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通过科学的、可持续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做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结构优化,人尽其才,对于建设服务型政府有着重要意义。
(二)目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人力资源规划缺乏系统性,忽视了人力资源管理其它环节对人力资源规划的影响。目前我国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规划仅仅着眼于人员增减上,忽视了人力资源管理其它环节对人力资源规划的影响。缺乏工作分析或工作分析不科学,一方面造成应聘人员由于无法了解应聘职位的具体要求而放弃应聘,使一部分优秀的人力资源流失;另一方面招聘到的人员不符合工作岗位的要求,无法开展工作,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和人力资源规划成本的增加。
人力资源规划与公共部门战略目标相分离。公共部门的战略目标是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满足公民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多元化的需求,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在人力资源的规划上,只注重公共部门的近期目标的实现,通常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去解决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没有一个合理的、整体性的人力资源规划。
公共部门对人力资源规划及实施情况缺乏评估。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进行评估其目的在于使人力资源的价值能够量化。但目前我国公共部门重人力资源规划及其实施,却忽视了对人力资源规划及其实施效果的评估,这往往使人力资源规划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没有发挥人力资源规划的效果,通常是事倍功半。
二、完善我国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的协调机制与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的协调机制即是使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环节包括工作分析、员工的薪酬制度和职业规划等相适应相协调。科学的工作分析应实事求是,因职分析,根据不同的岗位制定符合岗位定位与职能的工作分析,其次工作分析的权限真正属于公共部门的各个具体的职能部门;公共部门的薪酬制度也应实事求是,因时制宜,应根据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制度薪酬水平适时地调整公共部门的薪酬结构和水平,适当适时地提高福利待遇,使公共部门的薪酬制度具有更强的激励能力,从而使公共部门的薪酬制度更加合理高效。建立健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的长效机制除了提高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的认识水平,推荐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建设,还要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内外部因素对人力资源规划的影响,努力消除外部因素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非规范性影响。
(二)协调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其他内容的共同发展与进步
不仅要对招聘程序的改进与完善,坚决保证招聘的公平性,破除招聘过程中存在的招聘条件限制和招聘渠道闭塞。还要推动薪酬制度的平衡发展。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有效实施的保证就是公共部门薪酬制度与公共部门外部的平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流失和可持续,更多地吸收优秀人才选择进入公共部门。
(三)加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的成本分析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效率的提高,需要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的整个过程中,提高成本意识同时加强成本分析与管理。不仅一建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的预算监控制度,严格按照预算计划执行人力资源规划的每一个程序,降低人力资源规划过程中的管理成本和非效益成本;而且禁止片面追求高学历而造成的人力资源浪费,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在公共部门的人才使用方面应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使人与职位相一致协调,真正贯彻以事定职,以职选人的原则,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岗位上,禁止片面追求学历现象的发生。
三、小结
当前,我国强调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任务是,建立适合我国国情、惠及全民、公平公正、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科学的、可持续的人力资源规划,能够满足不同环境、不同工作需要的政府服务总体战略的要求。促进政府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更加有序、科学、准确的开展,提高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利用效率。保证政府运用结构科学合理的服务体系去实现政府的工作目标,提高政府工作人员在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其与政府工作目标一致。
因此,在未来的公共部门发展当中,我们应当注意人力资源规划在公共部门组织良性运行中的作用。提高对人力资源系统的认识,强化公共部门的结构预测,确定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完善人才激励竞争机制,建设高效有力的服务型政府。
参考文献:
[1]韦羽涵 系统思考方法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J].中小企业科技,2007,(10).
结合林副市长要求,2月16日下午,市规划局王局长主持召开全体工作人员会议,就今年规划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作了进一步研究确定,并对今年重点工作进行责任分解,做到定任务、定时间、定人员、定要求,确保今年规划编制、规划管理、规划服务等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有效落实。
年规划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规划工作,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建设海西区绿色腹地经济强市为己任,高舞规划龙头,加大规划编制力度和深度,强化规划引导和调控作用,牢牢把握规划管理与规划服务两大主题,不断提升规划工作水平,努力改善宜居宜商宜业环境,提升城市品味,开创规划工作新气象,推动城乡规划工作再上新台阶。
按照这一总体思路,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不断强化城乡规划编制工作,构建以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村庄规划为框架的规划体系。今年重点任务是:开展《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调整工作;扎实开展城东、城南城市设计工作;高质量完成高铁新区、飞机坪、马汶片区的规划编制;力争完成历史保护街区(铁井栏、紫芝街)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及徐墩小城镇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形成最终成果;配合新区建设总公司完成水西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调整工作。同时加大乡、村规划编制工作力度,引导村民合理进行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
2、加大城市建设规划统筹力度,为增强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能力提供全新的空间载体。重点是完善城市功能规划布局,为东岳大桥、芝城公园改造、北环路建设、城东五星级酒店、建州商贸城等重大建设项目实施落地提供规划保障;结合推进城市“东进、西拓、北延、南发、优老”空间整体发展战略,策划建设一批城市基础设施、社会设施、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推动城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