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音乐艺术的魅力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美的音乐需要美的语言辅佐,作为音乐教师应重视美的教学,积极创造美的氛围,用美的语言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用美的语言感染学生,使学生感受美、追求美。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不仅要重视音乐教学法的灵活运用,同时更要探索和研究表现这些教法的形式——课堂语言,在追求音乐美和语言美上下功夫。
一、树立美好的语音形象,采用风趣的语言激发学生兴趣
音乐是听觉艺术,教师在借助有声语言表达教学内容时,应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特点,除了讲究言词语句的内容美以外,还应树立美好的语音形象。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做到普通话标准流利,唱歌时字正腔圆,这是音乐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新课标中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手段。在音乐教学上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采用趣味化、游戏的方法,用讲故事形式的风趣语言,让学生理解音乐形象,发挥他们的想象力。音乐教师的语言不但有趣生动,而且还要学会运用温和亲切、机智灵活的语言组织课堂教学,努力营造音乐美的氛围和课堂愉快气氛。
二、设计好的导语,能使学生尽快进入音乐境界
在音乐课中,好的导语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下一步的教学过程起到很大的铺垫作用。音乐课的导语力求简单明快,切忌导语苍白乏味,啰唆和千片一律。根据教材特点和儿童心理特征,我设计的导语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①童话式。儿童对童话有着特殊的感情。“我是西风,离开小朋友已经一年啦!在这一年里,我有很多话要对你们说,你们愿意听我— 西风的话吗?”寥寥数语,把学生带进了童话的意境。②悬念式。使学生对所学歌曲产生浓厚的兴趣。“夜、是那么美、那么静,我们在宁静的夜里做了一个甜美的梦,我梦见了什么呢?请听我唱《愉快的梦》”。③背景式。在《卖报歌》这一课中,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我们不妨在导语中简略地介绍一下背景。“这是一个小女孩卖报的故事,那时她是一个穷孩子,为了生活,她忍饥挨饿,在街上跑着喊着‘卖报!卖报!’一首《卖报歌》伴随她渡过了苦难的童年。小女孩多么渴望过上幸福、温暖的生活啊!”总之,导语应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引起他们求知的欲望,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上课的内容成为学生的愿望。
三、在歌曲教学中发挥课堂语言艺术的魅力
在教唱新歌时,我发挥自己在朗诵方面的特长,教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有感情、有节奏的朗诵歌词。音乐是美的艺术,因此,音乐教师课堂语言的艺术性就尤为重要。朗诵歌词时,语调、速度、音量上都要做到恰到好处,力求生动悦耳,用朗诵自然的节奏感和抑扬顿挫的语调为音乐课画龙点睛,为塑造艺术形象,推波助澜。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认为,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虽然它是以动听的音响、优美的曲调、鲜明的节奏、生动的形象等特殊的艺术魅力,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教育,但是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也要有教育性。音乐教师说话要具有教育意义,使学生不仅在知识能力上得益,并且在思想情感上得到陶冶。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富于情感,用自己健康高尚的情感引起学生在思想、感情上的共鸣,以感染学生。
四、在欣赏教学中发挥课堂语言艺术的魅力
上音乐欣赏课时,教师的语言要简要精练,富有启发性,将音乐作品所蕴涵的艺术形象,通过教师的精确言语表达给学生。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乘着音乐的翅膀,展开联想。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提高审美情趣和音乐鉴赏能力。例如:在学生欣赏舒伯特的《摇篮曲》时,我先讲了这样一段话:“同学们,让我们想象这样一幅画面:静静的夜晚,天上星光闪烁,月亮挂在天边,小动物们都已经进入梦乡,小宝宝躺在摇篮里也渐渐睡着了,只有母亲坐在烛光下慢慢地摇着摇篮,轻轻哼着那唱了千百年的歌曲……”。这段话使学生陷入了沉思,他们随着奏响的乐曲展开了联想的翅膀,并为音乐传递的感情深深打动。
在对音乐作品本身作出阐述和解释的同时,再介绍一些与作品相关的知识。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我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精心的课堂教学设计。例如:在欣赏民族乐曲时,我给学生介绍一些乐器发展史让他们了解,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灿烂的民族音乐文化,古往今来始终在世界音乐艺术之林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五、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发挥课堂语言艺术的魅力
一、电影音乐中的独特的魅力
(一)电影音乐的特征
电影音乐是一种既有音乐艺术的特殊性,同时又区别于音乐艺术,形成自身特殊艺术特征的音乐形式。在电影音乐的创作中作曲家要根据电影中的思维、思想内容、艺术风格、影片的人物特征及时代背景进行音乐的创作,同时还要融合相应的民族特征及地方特色等元素进行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采用专业的创作技巧及手段,为了体现影片中的思想感情和中心思想,在和声、配器等作曲技巧的使用,风格的确定及段落的安排,都必须要符合电影中艺术元素的要求,使音乐能够融于电影艺术中,给人呈现出整体的银幕形象。
音乐具有严谨的曲式结构,在创作的过程中以连续不断的时间运动为创作动机以表达作品的内容,而电影音乐则是在连续的时间运动上,既要结合影片故事情节的承续性和统一性,同时也要将电影元素与其他的艺术元素进行结合,体现出艺术的协调性和共融性,向人们呈现出视觉与听觉相结合丰富多彩、完美的电影艺术。
电影音乐作为电影中的一部分,作曲家只是针对电影的需要提供歌曲中的一部分音乐素材,为了能够在银幕中呈现出完整的银幕形象和情感,需要对电影音乐进行不同音响效果处理。
(二)电影音乐的作用
1.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音乐在电影中的应用,可以充分的反应影片中的情绪情感,渲染影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能够使影片的故事情节更加打动观众,引起观众对电影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产生共鸣,所以音乐在当代电影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促进电影艺术更好地向观众传递文化精神。
2.对人物性格、感情、情绪、精神进行高度的概括,音乐在电影中的应用,可以通过电影特定的情节,对电影中的人物性格、情感及精神给予高度的概括,音乐通过与电影画面相结合,能够很好的反应出电影画面特定的内容及历史背景,在银幕中呈现出完整的人物形象,激发人们对电影故事情节的联想。
3.体现并深化影片的主题思想,塑造形象,电影中的人物内心世界变化可以透过音乐表达出来,在电影中人物内心世界的情感变化与电影的思想主题是一脉相连的,电影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性格、基本情绪、矛盾冲突等常常通过音乐或歌曲表现出来。所以在电影中可以随着音乐的播放,牵动观众的情感,最终达到电影的目的,促进电影音乐的更好发展。
4.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在电影中随着音乐的播放及音乐的不断变化,可以烘托电影中的情节,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使观众能够感同身受,对电影中心思想产生共鸣。
5.音乐可以渲染气氛,电影中的音乐能有效地体现作品的时代感、烘托环境、凸显战争、渲染恐怖、营造梦境或幻境气氛。
6.音乐有助于形成特定的电影节奏,通过音乐可以对电影画面人物动作及镜头的衔接等形成电影作品的因素进行节奏的调节,快节奏的音乐配以快节奏的画面动作,塑造快节奏的故事情节;反之则是体现出慢节奏的故事情节;然而在慢节奏的动作配以快节奏的音乐可以使这一段落的节奏加快;快节奏的动作配以慢节奏的音乐可以使这一段落的节奏减慢。
7.有助于观众在观看电影时形成统一感,音乐可以利用与镜头的组接功能,能将画面内容上彼此毫无关系的一些镜头组接起来,从一个镜头自然地过渡到另一个镜头,音乐不仅用来连接两个镜头,而且还可连接段落。通过利用音乐将段落之间衔接起来,可给观众一种统一的感觉,更有利于观众对电影主题思想的了解。
[关键词] 《赤壁》;电影音乐;艺术
一、综合之美——电影音乐的艺术魅力内涵
电影能够被称为综合艺术样式,就在于不仅是艺术领域的综合,还是一种宏观意义上的综合,即大产业概念,整合了艺术、经济、大众文化以及传媒等。而在这种综合概念的统领下,各种艺术门类都通过电影这道集视听享受于一体的风景线实现着各种“跨界”展示,而在这种展示中,音乐的艺术魅力展示无疑是与电影产业结合最为“亲密”的。这两种艺术或者产业类型的结合,可以说是一种互相成全、互相捧场的最佳联盟策略,从而作为一个现代语境下已经极为独立的艺术类型和文化符号,展现出了在电影艺术领域和大众文化领域双重的魅力内涵。
(一)深情相拥——电影音乐的抒情魅力
情是电影的人性化根基,也是音乐的生命元素,因而是两者结合的基础支点。音乐在电影动情处弱起,把电影之情徐徐铺开,娓娓道来,凝情于音律,着实是音乐在电影中最惯用也是最有效的存在方式。在综合策略下,电影音乐会揭示人物的心理变化和内心意象,强化人物的情感体验直至,强化人物语言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可以起到潜台词的作用,表明人物主观意识等。抒情作为电影与音乐的结合根基,作为电影音乐存在的价值,在综合策略下所展现出来的内涵特质,是促动这门艺术独立性持续成长的动力。
(二)呼风唤雨——电影音乐的渲染魅力
一部没有音乐的电影,是无论如何都令人觉得奇怪的。这就在于电影作为一种综合的艺术门类,总要在各方面牵动观众的神经。具有渲染魅力的电影音乐能够营造一种特定的背景气氛提供给电影的特定情节和整体基调,从而对视觉效果、听觉效果产生深化作用,增强听觉感受,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电影作为一种视听艺术,听觉方面在影片情节中的音响之外,主要就是由电影音乐来满足。而这种“弦外之音”恰恰起到了他山之石的作用。
(三)化韵为景——电影音乐的描绘魅力
音乐是听觉符号,但是能够通过与影片情节、人物、场景的特定结合而进行可视化理解,从而对这些元素进行解释、说明和描绘。可以说,电影音乐为特定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场景动态提供了一种造型和听觉景观,如快速的音乐节奏能够加强角色和观众共同的紧张情绪,或者造成心理时间与实际时间的距离错觉,或者对影片所表现的事物和情景做神似的描绘。这种描绘功能是电影音乐超越任何电影所能结合到的艺术样式的魅力所在。
二、《赤壁》中的电影音乐的魅力构成分析
号称亚洲最昂贵的史诗巨制《赤壁》在2008、2009年度可谓是大获全胜,获得了艺术与口碑的双料丰收,不仅横扫所有票房排行榜,又包揽了一众重量级奖项。而如此大片中的大片,在电影音乐方面,无论是经济领域的投资,还是艺术上的创造,无疑都是极度执著倾力的。作为一部厚重的历史巨制和明星云集的战争动作大片,电影音乐必然要起到更加集中、更加强悍的扛鼎之功。
(一)空灵童笛,引飘茫宏声
《赤壁上》作为一部气势恢宏、雄浑壮阔的战争题材,对应风格的电影音乐自然是主体,这样就决定了空灵、飘逸的音乐部分往往更容易形成深刻的印象。最经典的莫过于周瑜在赤壁练兵时,山上一个小男孩在吹笛。周瑜被笛声吸引,走过去帮助小男孩修理了一下笛孔,矫正了音律,由此空灵、缥缈、绵长而深情的笛声飘散开来。而这支笛曲四处弥散却直冲九霄,鸟瞰整个东吴秀美的山川峰峦,而画面也配合了这一鬼斧神工、壮阔雄伟的地貌景观,还有周瑜的表情特写。这个画面场景和电影音乐的结合,一是奠定了一个正向的、正义的主题气氛,即联吴抗曹的赤壁之战,是一场保卫家园的正义战争。二是揭示了主人公内心世界,即周瑜气吞山河、志在四方的男儿热血,为后面的浴血奋战做情节和理念上的铺垫。这个经典场面之所以独特,就在于电影音乐是来自影片情节中的真实道具童笛,这一道具不仅在这段音乐中是主角,还因为引导出了后面整个大气磅礴的交响乐而上升为一种主题概念,成为奠定《赤壁》积极意象的听觉逻辑内涵。演奏乐器从影片故事中“活生生”的提取,是一种策略和技法,能够让观众感知音乐并非是强加的,而是故事中真真正正走出来的声音和乐感,也因此更是主人公内心流淌出来的心声。因此这一曲笛声不仅吹响了战争的号角,也向我们展示了周瑜这个赤壁之战的核心人物雄姿英发、深沉博大的胸襟和本色。三是有某种循环、再生的暗示功能。男性是战争的主角,周瑜是文武双全的英雄,是赤壁之战的中心人物,而笛童可以代表着未来的英雄,他们要保护家园和亲人,要维护未来世界的秩序和正义。因此从童笛到交响乐,这个场景的音乐暗示了一种时间循环和青春再生的暗示功能,暗合了“江山代有才人出”的历史语境。
(二)信鸽飞来,竟捷报传神
《赤壁》的主题曲,出现在开场和结尾,是以管弦乐为主旋律的交响乐,一定程度上是这部电影的标签式印象符号。以小提琴、中提琴为主的管弦乐营造出了积极、热情的情感基调,还能够展现出一些风云变化的沧桑感。可以说,这种电影音乐的风格是接近西方化甚至是好莱坞化的旋律营造模式,加之于中国传统历史故事而言,显然有一些陌生化的异样气质,但是在中国谋求大片攻略和全球化市场挖掘的战略上来看,这种风格是合理的。作为电影的主题音乐,在电影的开头和结尾交相呼应是惯常使用的策略,起到了重申影片主题和视听印象的作用。而较为集中的经典场面是《赤壁上》的结尾,当信鸽从东吴阵地直穿营地、战壕、天堑直飞曹营,主题曲那种清新、嘹亮而又激昂奋进的风格,配合迅速推进的长镜头,展现出了一种跃跃欲试、厉兵秣马的“战前紧张”,给在场所有观众一个强烈的暗示——一场旷世鏖战就要开始了,影片中的群英在运筹帷幄、摩拳擦掌之后,将在下一部电影中大展拳脚,彻夜厮杀。这种策略当然在商业层面上可以视作“票房培养”,但是从艺术上的确具有上下部整体延续的功能。因此当《赤壁下》开头同样的主题曲响起,观看第一部的观众脑中都能够轻松回忆起当时的那个信鸽穿梭的场景,将大战前群英荟萃、齐聚东吴共商大计的内容重新翻动一遍,加深印象,又反向投射到对这部电影的期待中。而在结尾处,当周瑜和诸葛亮在经过一番意味深长的对话后走向远方,主题曲再次响起,再一次提醒观众,此战并非休止,而是全新局面开始的契机。
(三)双男斗琴,炫精绝玄妙
《赤壁》纵然明星云集,但是却仍然延续了导演吴宇森一贯的“双男一号”的人物设置,再加上三国题材明显的阳刚之美,使得剧中的周瑜和诸葛亮是绝对的主角。可以说,整个赤壁之战说到底竟然是两大型男智力、魅力、精力的离合、博弈和较量。两人之间微妙而暧昧的关系也为影迷所津津乐道。而展现这种绝妙情绪的最精彩的无疑就是斗琴那一幕。琴瑟同童笛一样都来自影片故事真实之中,但是起到的作用全然不同。既然赤壁之战是周瑜与诸葛亮既合作又暗中较量的结果,那么让他们之间爆发“同性火花”是商业大片所要挖掘出的某种异样的消费特征,再加上两位演员难以抗拒的明星魅力和无法比拟的人气,使得“双男”策略必然在沉重残酷的战争题材中攻城略地、无坚不摧。而双男斗琴的场景,快速而富于变化的琴瑟之声,可以说声声如抽丝剥茧,将两位主角内心的复杂情绪逐层剥离出来并加以听觉化,兴奋、悦动、欣赏对方、炫耀自我等绝妙的情绪元素,都通过琴瑟独特的声线和节奏铺陈出来。而两位演员在音乐之中的表演可谓精绝传神,一颦一笑,尽显男性异质化的自信和美艳。琴瑟本非男性所长之物,而恰恰是这种反差,让两位极具文人气质的伟大男性在折戟沉沙的大战之前,通过斗琴的方式,交代了彼此对对方的复杂而真诚的情绪,细腻而犀利、精彩而内敛,这种情绪,恰恰需要角色在故事之内亲自演奏出的音乐才能真正叠加在一起渲染出来。
三、关于《赤壁》电影音乐的些许思考
伴随着电影技法的不断纯熟精炼、电影产业运营方式的专业化标准化和影视艺术理念的不断拓展兼容,中国大片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化运作和特色化营销,并开始主宰亚洲、走向世界。而这一效应也带动了电影音乐的崛起和成熟。这种倾向自然是好的。当然,关于电影音乐的问题说到底也是中国大片的问题。如果说中国电影产业化、市场化和档期化背景迫使中国的大片必须要灌注更多的商业理念和通俗美学来满足市场需求,那么电影音乐则是这种需求不可触及的底线。也就是说,如果中国大片在艺术规律和商业法则的比例上可以“三七开”,那么电影音乐绝对不可以受这种比例的任何影响。电影音乐绝对要遵循艺术规律,不能有任何回馈市场的意图。可以这样说,电影音乐只有尊重电影本身的需要、遵从音乐创作的规律,才能真正助力大片获得高票房和好口碑。因此,电影音乐绝对不可哗众取宠,必须首先要尊重电影情节的需要。如《赤壁》作为一部三国题材的史诗电影,整体情绪基调是大气恢弘,波澜壮阔,因此主题音乐也应该是同类型的音乐。而从这一点来看,风格倾向于激昂慷慨的西洋交响乐显然就是迎合了“国际化”策略,使得这种电影音乐风格显得不够沉郁厚重。终究是一场惨烈悲壮的战争,即便是胜利也是伴有大量死亡和废墟的。而且影片到了最后也抛出了一个“我们都输了”的台词概念。这种情绪更需要一种沧桑、沉重的音乐风格,因此这里更需要中国传统民乐的群体演奏。从这个角度讲,中国大片中的音乐需要更多的思考,而思考的前提就是,电影音乐不能脱离电影本身。
[参考文献]
[1] 李南.影视声音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早期的有声动画片,音乐配音都是由配音师根据剧情需要谱成曲子,再配以动画片播出,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当时的动画片配乐还不够成熟,只是简单地把音乐线条勾勒出来,而今天的动画片,音乐元素较为丰富,表现力也更强。比如,《千与千寻》中白龙让千寻离开那座可怕的城市时,由木管乐器吹奏出的短促音型和不断加强加宽的长音,以及弦乐器演奏的紧张的颤音,共同把情节推到一个紧张的。《海底总动员》中小丑鱼父亲和罗里在海底迷路的时候,大提琴短促的拨弦以及管乐吹奏的长音预示着潜伏的危机,为后面鲨鱼的出现作了铺垫。如今的动画片,音乐不是陪衬而是融入了整部影片,你很难把音乐从动画片中抽掉,离开音乐,动画片就丧失了其观赏的价值。
动画片中的音乐在突出动画情感、加强动画戏剧性、渲染动画气氛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在表现形式上,动画音乐要与动画的题材、内容、风格样式、人物性格、画面的节奏、音响等条件相结合,使动画音乐的听觉形象和画面的视觉形象完美融合,这样才能体现动画的总体构思,大大丰富动画影片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也是动画片音乐的特性所在。
一、动画片中音乐的音乐性
动画片中的音乐首先是为影片服务的,主题音乐是阐述影片中心思想的最直接体现。观赏动画片,我们不仅仅是为动画片的幽默、滑稽所吸引,更为他们的音乐所深深感染,很多经典音乐都是伴随着影片的热播而广为传唱。如《狮子王》中的《生生不息》,《宝莲灯》中的《想你的365天》、《爱就一个字》、《天地在我心》,《料理鼠王》中的《盛宴》(Le Festin) 等。
在优秀的动画片中,音乐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片头曲、片尾曲及主题歌令人印象深刻、易于传唱;与动画剧情的起伏、画面的转移和场景的过渡相配合,以达到加深刻画人物、强化剧情张力等扩展画面表现力的目的。 如动画片《料理鼠王》的整个旋律基调都是围绕着《盛宴》来展开,影片以巴黎为背景,因而音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三拍子的节奏最适合表现交际舞般跳跃的主旋律,轻快灵动的圆舞曲节奏和沁人心脾的旋律令人耳目一新,歌曲的节奏和演绎风格都带上了法国特有的浪漫。除此之外,作曲家在音乐的乐器编配上也是独具匠心:从法国国歌《马赛曲》开场,紧接一段浪漫的华尔兹舞曲 ;木管、风笛等超过8种乐器来展现鼠王小米的魔法才华;手风琴、萨克斯及通透的琴声,点出故事发生地点;小提琴及清脆的三角铁,点出小米的大梦想等等,这一系列音乐线条勾画出憨态可掬、对厨艺锲而不舍地追求的料理专家小老鼠。
二、动画片中音乐的独特性
音乐是动画片整体风格塑造的主要元素,音乐参与情节推动,成为动画片结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是动画片音乐的独特之处。
就音效方面来讲,动画片没有真人电影那种同期声配合,所以在音效方面就比一般电影要求得苛刻。音乐可以用听觉形象替代直观形象以达到交代事件、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目的,剧中角色的各种行为举止,都要配以音乐来表现,它所产生的艺术效果甚至比人声更加完美。例如《料理鼠王》中:小老鼠雷米被水流冲走时,音效给人以紧张、悬疑的感觉,不仅有交响音乐的推动,还有水流声、下水道回声的搭配,让人身临其境;在厨房烹调时锅碗瓢盆发出的声音,不仅惟妙惟肖而且与片中人物的活动节奏配合得恰到好处;后来雷米把他的大家族全部接到餐厅,一群老鼠在美食中狂欢雀跃,就像是人们在举行大型的PARTY一样生动逼真……这些音乐效果都让人印象深刻。
影片中最吸引人的是小老鼠雷米烹调时所搭配的音效,以十分轻快的音乐为背景,剧中人物的各种动作则由后期音效配上,这不仅弥补了动画片在真实音效上的不足,而且更增添了片子的戏剧效果,使我们在观看影片的同时又被它的音乐、音效所深深吸引。
三、动画片中音乐的喜剧性
音乐是动画模拟节奏和情景的重要手段,动画片除了画面本身的塑造,就是音效和音乐的烘托,音乐节奏与动作的戏剧性吻合更充满了喜剧色彩。经典动画片《猫和老鼠》中不难发现音乐在动画片中的喜剧魅力。片中大多是音乐贯穿,很少有人员的配音:急速的钢琴音是猫和老鼠追逐与逃跑的情形;角色笨重、滑稽时就用大号演奏;汤姆猫悄悄跟踪杰瑞鼠,用钢琴上的高音部分跳跃演奏;在表现杰瑞鼠打败汤姆猫洋洋得意、自我陶醉地跳起舞蹈时,就用小提琴演奏;鼓声和镲声是它们的剧烈撞击……这一系列音乐喜剧手段的运用,足以能调动观众的情绪,使得音乐与画面的结合更加紧密,从而使影片产生了强烈而有趣的视听效果。
音乐对人情感的影响力是难以想象的,这种情感体验不会引起太多的思索,它本能地调动起人的情绪,并在瞬间达到共鸣。离开了这些音乐,动画的效果就不会那么丰富,动画本身所欲表达的情感、节奏以及一些喜剧效果也就不能生动地表现出来。音乐对于动画,既可以很好地渲染片子的气氛,增强感染力,也可以恰如其分地模拟节奏和情景的真实感,同时对动画整体风格的塑造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音乐还可以拉近作品与观众的距离,这是整个动画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关键词小班幼儿 音乐 审美
幼儿园通过唱歌、律动、舞蹈和音乐欣赏等活动,引导幼儿以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歌唱,在音乐伴奏下,合节拍地做各种听音动作及舞蹈动作,欣赏一些简单的歌曲,逐渐培养和发展幼儿的审美情趣以及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为他们身心的和谐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感受美、体验美的能力
1.激发音乐兴趣
小班幼儿的注意力易迁移,兴趣往往是短暂的,这就需要教师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保持幼儿的活动兴趣。在学歌曲《大雨和小雨》时,利用雨天来让幼儿实地观察下雨的情景,倾听雨声,引导他们感受下大雨和小雨时雨声的不同。有的说:“小雨发出的声音是淅淅沥沥的,轻轻的。”也有小朋友说:“大雨是哗啦哗啦下的,声音很响!”优美的歌词很自然地从幼儿的嘴巴里说了出来。再加上悦耳的钢琴伴奏,幼儿不仅很快学会了歌曲,而且体验到了发现的乐趣和大自然声音的优美,大大提高了活动积极性。
2.创设音乐情境
一段生动有趣的小故事、一场快乐的小游戏、几张色彩鲜艳的卡通图片,往往都能让小班幼儿身临其境,共同欢喜和悲伤。只有具有情境的音乐活动才会具有感染力,才能引起幼儿情感的共鸣,更易于被小班幼儿理解和接受。如在音乐活动《小宝宝睡着了》中,为了让幼儿体会到夜晚的安静和摇篮里小宝宝渐渐入睡的情景。教师营造了夜晚的氛围,一边柔声地说:夜深了,天上的星星、月亮都困得闭上了眼睛,小宝宝也要好好地休息了。一边关爱地走到孩子跟前轻轻抚摸他们的头,深情地说:“孩子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让美妙的歌声伴随你快快进入甜美的梦乡。”给幼儿以温馨与关怀,孩子们渐渐进入情境。孩子们情不自禁地当起了听话的小宝宝,一起随着琴声轻声唱起了歌曲。教师通过对音乐的理解及情境的创设,使孩子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着音乐的旋律美和节奏美。
二、在音乐活动中激发幼儿理解美、鉴赏美的能力
1.模仿扮演
小班阶段幼儿是直觉行动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乐于模仿。教师可以通过模仿性游戏,引导幼儿感知音乐。将一些轻快活泼的音乐设计成小兔、小松鼠等动物形象的游戏;比较优美安静的音乐,可以设计成小猫、小鸡等动物形象的游戏;而对于一些沉重缓慢的音乐,我们可以设计成大灰狼、大狗熊等形象的游戏。如:小班音乐欣赏《兔子和狼》,为了使幼儿理解轻快活泼的A段旋律和沉重缓慢的B段旋律,教师在幼儿倾听音乐的同时,通过身体的摆动、脸上开心的笑容、快乐的眼神等加强幼儿对轻快活泼音乐片段的审美感受;通过较为沉重缓慢的步伐、脸部恐惧的表情及害怕眼神,加强对沉重缓慢的音乐性质的审美感知。并通过幼儿自己的角色扮演,体验到两段音乐的鲜明对比,充分表现出各自对乐曲的感受和理解,进一步加强了对音乐的审美感知。
2.激发想象
幼儿获得对音乐美的理解和感受,离不开想象的翅膀。在初步懂得音乐旋律美和节奏美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他们通过充分的联想与想象,体会音乐的感情与意境,从而达到鉴赏美的能力。如在欣赏《摇篮曲》时,教师:“听了这段音乐,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幼儿会从音调的起伏中浮想联翩,幼儿说:“感觉像雪碧瓶里摇着豆宝宝一样”;“像小筐子里摇着积木宝宝”;“像大滑梯摇着小朋友一样”……教师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想象,深入到艺术境界中去,进一步激发其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在音乐活动中发展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1.保护创新意识
《纲要》中指出“我们要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放手让幼儿去想象和创造,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在一次小班歌唱活动《摘苹果》中,简单的歌词配上简单的旋律,唱起来琅琅上口,孩子们一下子就顺利地掌握了。在区域活动中,我看见成成边摆弄着水果玩具边哼唱着:“树上许多红橘子,一个一个摘下来……”我没有及时去纠正,而是静静地欣赏着他那优美的歌声,不禁思索着:为什么不可以摘桔子、摘西瓜、摘葡萄呢?这是一次难得的萌发幼儿创新思维、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好机会啊!于是就生成了第二课时:替换歌词!这次尝试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热情和愿望,很多幼儿表示还想唱唱“黄桔子”、“红草莓”、“黄香蕉”等等,活动在热烈的气氛中顺利进行,幼儿创新的意识也在不断地萌发。
2.启发创造意向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启发幼儿对音乐的感受来表演动作,又要引导、帮助幼儿用他们自己的动作来表达音乐感受,实现内在的认识构思活动和外在的表现活动的统一。在情景性的音乐游戏《小白兔和大灰狼》中,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导入,并积极地引导幼儿去尝试,去体验小白兔的动作。教师运用语言、表情等进行引导、启发,于是幼儿就想象、创造出了千姿百态的“小白兔”。例如,跳(慢跳、快跳;猫着腰跳、跳跳停停);吃萝卜(在草地上吃;边吃边东张西望);睡觉(双手放在脸上侧睡;手放在下巴处睡;抱头睡)。然后教师活灵活现地表演“大灰狼”,打个哈欠,伸个懒腰,摸摸肚子,“张牙舞爪”地跑上来。幼儿在教师的启发下能完整地感受音乐的艺术形象,并根据乐曲所表现的形象与内容,自己设计动作和情节进行表演,从而发展了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