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保险公司的增值服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创新保险产品提供特色服务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从现阶段的实际出发,努力把握发展规律、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提出来的重要战略思想。在今年的中国保险发展论坛国际学术年会上,吴定富主席对保险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内涵和实质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指出“保险业科学发展观内涵是坚持快速协调持续发展,保险业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做大做强,保险业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以人为本”。保险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提出,对于做大做强广西保险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紧密结合当前广西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机遇,加快做大做强广西保险业的步伐。在这里笔者就保险业的主要矛盾:保险业发展水平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不相适应这一问题,谈谈保险公司如何运用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用人之道,创新保险产品、提供特色服务,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保险需求。
一、当前保险公司不能提供给消费者足够的风险保障需求
我国保险业自1980年恢复营业以来,实行的主要险种的统一条款费率的产品管理制度,这在当时对保险业的恢复和发展是有积极意义,但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和保险业市场化改革的新形势下,这种产品管理制度的问题和局限就越来越不能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保险需求,主要表现在:一是各保险公司在统一条款的产品管理制度下,缺乏内部改革创新的动力,不关心产品是否符合市场需求,从而没有进行产品研发。为在市场竞争中夺取份额,保险公司不得不采用低费率的价格战,这样不利于产品创新、风险管理等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培养。二是全国实行统一的条款费率无法满足消费者差异性、多样化的需求。一方面消费者有特殊的风险保险要求而无法提供相应的保险产品、费率;另一方面一些消费者不需要的风险需求又被强加于身。既造成产品供给不足,又造成产品供给浪费,而一些切实存在的保险需求,因无人开发而不能提供有效供给。
作为西部12个省区的广西,虽然保险密度、保险深度这两个衡量一地区保险市场发达程度的指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和南博会的即将召开,广西保险市场潜力无穷,各保险公司争相在广西开设机构,扩大公司地域发展规模。各保险公司的进入只是增加了保险主体,在对保险费率产品实行严格统一管制的情况下,各公司的产品、费率基本相同或相似,无法向消费者提供有特色的保险需求。
20__年修改后的《保险法》中对有关保险条款费率管理做出重大变改,将保险产品(条款和费率)的制定权交还给了保险公司,体现了保险业市场化改革的原则,是保险产品管理制度在法规层面的一次革命性变革,为实现保险产品市场化运行奠定了法律基础。20__年1月1日开始,中国保监会在全国范围开始推行的车险条款费率制度市场化改革,允许各保险公司自主开发车险产品和自我厘定车险费率。各家保险公司纷纷改革车险产品,综合考虑地区因素、文化差异、收入差距等反映投保人风险差异化的实际需求,出现了依据消费者自身风险状况的差异费率,车险产品呈现多样化、差异化的特点,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但产品费率市场化改革只限于车险等个别险种,一些传统的险种和企财险、货运险、建工险仍处于计划管制的状态而维持在高费率水平。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以人为本的实质,创新保险产品、提供特色服务,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保险需求
科学发展观的创新要求“以改革促发展”,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的本质在于创新,在于扬弃。改革的这一特征决定了在其进程中,必须注意突出解决矛盾的主要方面,掌握合适的时机与推进的节奏。当前保险业改革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如上所述,在实际生活中,作为保险市场经营主体的保险公司,如何在现有的管理制度下,满足消费者的不同保险需求,为客户的各类风险提供保险保障成为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的目标。我们知道,保险经营的特殊性及其最大诚信原则使得满足与维护被保险人利益应该成为保险公司经营的根本目标。在市场经营中,消费者是市场的核心,保险公司离开了市场就失去了立身之本,因此,各保险公司必须最大限度地贴近消费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以人为本的实质,创新、优化保险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有自己特色的客户服务,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一)创新、优化保险产品,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保险保障。
保险产品是一种服务产品,是以风险经营为对象的特殊产品,是一种无形产品,因此,保险公司提供给消费者的产品必须是消费者所需要的,能为其将来所面临的风险提供保障的产品。在创新、优化保险产品时,首先要明确消费者购买产品的目的所在,消费者所追求的效用和利益。消费者购买一种产品,不仅是为了占有一种有形的,摸得到的物品,更是为了满足自身特定的需要和欲望。比如购买雇主责任险的企业主,可能是为了表示对企业员工的责任心和爱心,或是为了表示企业的社会地位与经济能力。因此,保险产品必须是能够给消费者带来利益的产品。
在分析明确消费者的购买目的后,就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设计出消费者所需的保险产品,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保险公司内部各个部门、各个管理层次之间科学分工、和谐协作、目标一致、默契配合。作为一名业务员,在展业的时候很容易收集到客户的保险需求和同业公司的情况,如果他能及时向公司的管理部门反映这种新需求,就为公司开发保险产品提供了新的构思源泉。保险公司的市场开发人员专门从事各种的创新、优化工作,更要关注社会消费者对风险的保障要求。通过有计划的调研,开发消费者需要、公司有利润的产品。
保险公司在创新、优化保险产品时,还要考虑所处的人文环境、经济环境、自然环境、政治法律环境和科学技术环境等。正因为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的上述多种环境均不相同,就不应该设计全国统一的 保险条款和费率,而要根据处于不同地区、不同风险状况的需求群体,设计出填空式、选择式的条款、费率,满足消费者差异化、多样化的需要。除了一些法定的条款,如出险后的报案时间、给付赔偿金等条款外,保险公司应该设计可以供保险人和被保险人共同约定的条款和费率,提供更多可选择或填空式的保险条款和相应的费率,而不是现行的固定条款、费率和格式合同。比如在临海地区,要考虑海啸、台风这类自然灾害给消费者带来的风险要大于内陆地区,可专门为临海地区的消费者设计这类保险产品,而内陆地区的消费者则不需要支付这类多余的保费。
(二)提供有特色的客户服务,使消费者获得增值服务。
消费者在购买保险产品时所获得的不仅仅是一张保单,更希望获得其它各种附加利益、增值服务,满足消费者的更多需要。说到服务,不仅是指消费者出险后的理赔服务,更应包括保户购买保险产品后的售后服务、保户福利等。不能只让出险的客户才能感受到保险公司的服务,不出险的优质客户更应得到保险公司提供的增值服务。未来保险市场竞争的关键就在于保险产品所提供的增值服务。
各家保险公司都在想方设法为消费者提供有自己特色的服务,比如当客户不幸遭遇交通事故导致人员受伤后,保险公司为被保险人及伤员提供其定点协作医院信息,并且为伤者抢救提供急救担保或住院医疗担保,这样交通事故第一时间内伤者能得到抢救治疗、为被保险人解决资金燃眉之急。这些大都是在客户出险时才能获得的服务,而那些长期不出险的客户,会认为自己得不到保险公司的任何服务。保险公司应在这方面服务进行创新,使客户在购买保险产品后获得增值服务。比如购买了机动车保险的客户,在机动车出现非事故故障时,保险公司提供帮助排除故障;为客户提供年检、送汽油、施救、汽车美容、保养等服务;与一些修理厂合作,在客户车辆需维修时提供免费或优惠收费的修理,让我们的保险卡不仅在出险时提供保险服务,在其他消费方面也能得到实惠。通过服务增值,带来增值服务,针对不同的客户提供不同等级的服务、差异性的服务。人寿保险公司也可提供看护老人、儿童或病人的看护服务,协助安排养老院的服务,定期作健康检查的服务等。这些增值服务,不仅能使保险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更能使消费者感受到自己购买的保险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效用和利益。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用人之道,开创保险公司新产品、新服务。
“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在现代企业众多的资源配置中,人是最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保险业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以人为本,这就意味着在保险公司,除了重视人力资本的提升与强化外,还必须重视对员工精神世界的整合,使之与公司的发展相结合,成为企业发展的有力的促进因素。上面谈到的保险公司要创新保险产品和提供特色服务,都需要保险公司内部有高素质的人才能开发、创新产品和服务,因此,保险公司能否留住和吸引高素质的人才是关键。保险业是人才密集型产业,保险市场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精算人才的竞争。在保险业中精算技术是核心技术,如死亡率和费率的测定、生命表的构造、准备金的提起及业务盈余的分配等都要靠精算技术。精算技术的落后,使保险公司常不顾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的千差万别,费率全国“一刀切”,极大地制约了保险业的发展。同时也难以迅捷地推出社会急需的险种和满足现代社会新增风险的需求。
汽车俱乐部的形式多种多样。当今国际上有两大汽车俱乐部组织,一个是国际汽车运动联盟(FIA),另一个是国际汽车旅游联盟(AIT)。国际汽车运动联盟是以组织汽车运动赛事为主的组织,总部设在法国巴黎,世界上各大汽车运动赛事均由其主办。国际汽车旅游联盟是普通驾车人的组织,1898年成立于瑞士,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目前国际汽车旅游联盟拥有138个成员国,2亿以上在册会员。在中国,汽车俱乐部的发展直到1995年才开始,但是发展与中国的汽车制造业一样,十分迅猛,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已达15000余家。
国内各汽车俱乐部基本上采取会员制形式进行管理。投资方既有对汽车感兴趣的业外人士,也有汽车生产商、汽车维修商等业内人士,他们无一例外看中的是汽车售后服务这块蛋糕。在汽车行业,售后服务的利润占到了整个行业的40%以上。
一、保险公司开办汽车俱乐部的必要性
根据产险行业公开统计数据显示,车辆保险业务现在已占到财产保险公司业务总量的70%以上,部分中小型保险公司的比例甚至高达90%以上。然而相当一部分公司利润微薄,甚至亏损。究其原因,除了车险赔款支出占据了营运成本的一大块之外,其他很大一部分因素就是保险人手续费的支出,最高时可达30%以上。考虑到车辆的使用特点,车险保费采取的是每年缴纳形式,每次承保时,保险人都可以从中领取高额的手续费,在增加财产保险公司保费的同时,其也分走了本该属于保险公司利润的一大部分。而其中的原因就在于保险公司得不到真实的客户信息,无法直接给予客户优惠,从而不得不付出高额手续费。
当财产保险公司有了汽车俱乐部这个平台之后,全部客户可以纳入俱乐部会员进行管理,保险公司可以与会员面对面进行优惠协商,会员主要看中的是车辆出险以后的理赔及其他服-务,对费率折扣并非其主要关心内容。由此,保险公司可以降低一部分运营成本。同时,既是俱乐部会员,又是保险公司参保人的客户,在车辆事故的处理上,可以获得及时、准确的现场信息,杜绝理赔过程中出现的假冒客户、内外勾结、虚增损失等虚假理赔案件的发生,大幅降低了虚假理赔案件发生的比例。
另外,从避免恶性市场竞争、维护市场良性发展的角度出发,各地保险监管机构及保险行业协会,都出台了一系列规章与措施,严格禁止保险公司向客户提供各种超出报备范围的优惠与费率折扣,增加了保险公司招揽及留存客户的难度。通过独立核算的俱乐部形式,财产保险公司可以在不违背相关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向会员提供贴身的个性化服务,达到招揽及留存客户的目的。
一个运作良好、口碑较佳的汽车俱乐部,还可以吸引会员投保保险公司的其他产品,增加保险公司的业务总量,为进一步赢利创造空间。
二、保险公司开办汽车俱乐部的优势
财产保险公司投资兴办汽车俱乐部,可以创造新的汽车生活方式和文化,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可以依托财产保险公司遍布各地的机构,组成分布广泛的连锁服务网络。使得汽车这个流动载体,无论走到何地,都可以通过完善的专业化连锁服务网络,让车主的驾驶生活变得更安全、更方便、更富有乐趣,享受到家一般的温暖。二是俱乐部的会员来源都是保险公司的投保客户及其他车主,数量巨大,只要精心组织,善于管理,便可以形成规模效应,产生规模效益,能够为会员提供广阔的信息交流、交换平台,大幅扩大会员的交际圈和人脉关系。从各种形式的娱乐活动中,如外出旅游、文化集会,到团体购物,都可以得获得满意的效果。三是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各界层对投资理财、财富增值的需求不断高涨,而保险公司是金融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向客户提供服务从而获取利润的专业公司,内部具有各种各样的专业人才及专门产品,可以使俱乐部会员享受到各种专业的、一对一的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三、运营的模式
1、注册开办
由财产保险公司出资,或由保险公司的股东出资,在全国开设有分支机构的地方,单独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俱乐部,办理正式的工商营业执照,向当地保监局申请保险经营许可证。总公司设立俱乐部总部,各分支机构设立分部,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总公司对各地俱乐部进行领导、组织、管理和监督,各分部负责本区域会员的管理和活动的组织,形成有于其他俱乐部单打独斗的全国连锁经营模式,真正做到有会员的地方就有服务,有连锁的地方就有客户。
2、企业宗旨
俱乐部要秉承“安全”、“帮助”的服务理念,立足于增值服务、连锁经营、保险救助、产品供给、休闲娱乐、战略合作等六大核心业务体系的集团化经营,为会员提供多元化服务。
3、发展规划
俱乐部可通过举办各类活动来激发会员的参与热情,在与会员的互动中提升会员对俱乐部的忠诚度。会员可通过续保或商城购物、参加活动得到相应积分,积分可兑换相应产品和服务,从而享受汽车俱乐部提供的众多增值服务。同时不断开拓市场服务项目,寻找合作伙伴,使会员感到俱乐部服务无所不在,无所不能。
4、营销策略
建设定位为会员制的综合性社区互动服务网站,作为俱乐部的宣传窗口,应创建与会员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模块。主要模块包括会员注册、会员激活、咨询服务、汽车服务、俱乐部活动、保险服务、机票酒店服务、网上商城、会员积分兑换、俱乐部论坛、新闻资讯、会员论坛、服务等栏目。 结合保险公司的传统营销渠道,通过统一的客服热线、高速公路标牌、流动公交车身、交通广播电台、专业汽车杂志等渠道,每季推出一期主题活动,使所有驾车入都知道、了解本汽车俱乐部,并在公众及汽车救援服务、俱乐部行业制造巨大的广告效应,增强其在公众中的品牌号召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同时,利用俱乐部的全新服务理念和经营模式,以高效、便捷的人性化服务来留存会员。
四、服务内容
第一,汽车服务方面。其主要包括道路救援:会员在遇到故障或困难时,通过拨打救援热线,可以在全国范围内享受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的全天候道路救援。如不件、不解体的现场车辆紧急维修;车辆电瓶搭电、充电,外力协助车辆启动;更换损坏车辆轮胎;紧急添加冷却水,保证车辆行驶正常;燃油意外耗尽时的紧急送油服务等。在采取上述措施无效的情况下,
还可以将车辆拖运至会员指定的地点或专业维修机构。代驾服务:会员通过拨打俱乐部24小时服务热线,可以获得提供汽车和驾驶员的代驾及租赁服务,如机场接送、商务代驾、酒后代驾等一系列服务。洗车服务:根据会员投保情况及理赔数据,结合会员积分,将会员划分为数个等级,针对不同会员等级,全年免费为会员在签约合作点洗车一定次数。验车服务:可以替会员代办车辆年检、代办驾照年检车务等服务。保养、美容、维修优惠、定点免费检测、装饰优惠服务:利用保险公司的签约维修保养单位或股东资源,为不同等级的会员提供日常的上述车务眼务。上门取、送车服务:通过保险公司的理赔查勘资源,为会员提供上门取、送车服务。重要信息提醒服务:通过统一客服热线向会员提供车辆保险到期、车辆年检到期、驾驶证年审到期、车船使用税到期的提醒服务。行车温馨提示:用短信方式,为会员提供当地路况、交通、气象、水文、餐饮、住宿、旅游、商贸等信息。
第二,俱乐部活动方面。其主要包括问候祝福:利用信息系统,自动向会员发送生日祝福问候、重大节日祝福。办理银行联名卡:在与保险公司签订银保合作协议的银行中,选取一家知名度高、服务特色鲜明、客户认同度高的银行,为会员办理联名卡,让全部会员都能享受到尊贵的超值服务,内容包括高等级的信用额度、低廉的手续费用、较广的签约结算客户单位等。汽车旅游:为广大会员组织车友会,以车为媒,定期地举办汽车自驾游活动,结交车友共叙驾车乐趣。组织活动:积极地为企业策划或承办各种商业性和社会公益活动,协助企业发展企业文化、进行形象宣传、社会调查、汽车团购和团体售后等服务,架起会员与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主题活动:定期组织各种主题活动,如家庭教育、科普知识、体育比赛、消费维权等,为全体会员提供一个感受生活的优秀平台。优惠通知:主动通过短信平台,将近期一些商业优惠送达会员。
第三,保险服务方面。其主要包括投保预约:按会员通过电话、短信、邮件、网站等方式提供预约内容,向其提供各类投保服务。投保优惠服务:作为与其他汽车俱乐部的主要区,保险公司可以将本来用于支付给保险人的高额佣金,通过俱乐部,以较低的比例,结合会员的上年度投保情况、出险频度、赔付金额,以及会员积分,给予会员不同程度的保费优惠,或者赠送其他礼品,或者享受其他产品的折扣。理赔优惠服务:作为俱乐部的特色之一,可以使客户享受到一站式服务,会员只要在出险后按要求拨打客服热线,其余工作由保险公司人员全程跟踪处理,会员通过理赔查询系统,可以随时了解案件的处理进度,无论处在查勘、定损、核损、核赔、缮制、支付环节哪一级,都一目了然。保险救助:通过向会员赠送一定额度的保险产品,在会员遇到困难或不便时,利用保险产品向会员提供切实救助。服务回访:通过俱乐部统一客服热线,对每次客户投保、出险后进行眼务回访,增进感情,优化服务。
【关键词】香港 内地 分红险
近年来,内地客户到香港购买保险,尤其是分红型保险产品的热度持续升高。即便是2016年以来内地相关部门通过限制银联卡单笔交易金额、限制缴保费卡种等多种渠道收紧赴港购险通道,依然阻挡不了内地客户赴港购买保险的热情。与内地同类产品相比,香港的分红险产品费率低、收益高、保障广,但是赴港买保险必须具备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因为其在条款解释、缴纳保费、理赔、纠纷的解决程序和时间、汇率等方面都存在风险。
一、香港寿险内地保单发展概况
2011年至2015年期间,内地寿险市场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寿险公司总保费收入由2010年的10501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15859亿元,年化复合增长率达到8.6%。
而同期香港寿险内地保单(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分红型产品)保费收入由2010年的44亿港元增长至2015年的316亿港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0%,大大高于内地寿险公司保费收入增速。此外,无论是趸交还是期缴,香港内地保单的件均保费远远高于香港本地保单。
这些数据表明,香港寿险产品尤其是分红险产品近年来受到内地部分高端富裕人群的追捧。那么香港分红险产品究竟有何优势,购买这些产品是否存在风险,这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二、香港分红险产品的优势
(一)费率较低
香港分红型保险产品的费率较低。我们以重疾险产品为例,其平均费率大约是内地同类产品的6折左右,主要原因如下:
1.死亡率较低。香港市场的被保险人死亡率较低,平均为内地目前使用的中国人寿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00~2003)的70%;此外,香港保险还区分是否吸烟,如果是非吸烟人群,预期死亡率将更低。
2.重疾发生概率较低。香港市场的被保险人重疾率也较低,平均大约为内地目前使用的行业重疾表的70%。
3.定价利率较高。约3.25%~3.5%,高于目前大部分内地公司分红险采用的水平。
(二)长期利益较高
香港分红型产品的长期利益较高,其长期利益演示可以达到内地产品的数倍以上。以重疾险产品和年金产品为例,在相同缴费情况下,香港产品的利益演示在后期可以达到内地产品的8倍以上。主要原因如下:
1.分红比例较高。香港一般采用90%的红利分配比例,而内地多数公司采用的红利分配比例为70%左右。
2.红利来源范围广。香港保险产品的红利来源涵盖费差异、利差益和死差异,而多数内地公司仅采用利差益和死差异的两差进行分红。
3.投资收益较高。香港是国际化的金融市场,投资渠道广泛,此外香港的保险公司运营历史长,投资经验丰富;而内地近年来由于经济下行,市场利率较低,再加上部分保险公司投资经验不足,导致平均投资收益偏低。
4.分红方法突出后期优势。香港终了红利趋势为“前期较低,后期较高”,前几年甚至没有红利,突出后期的红利优势。而内地保险公司主要采用现金分红。保额分红相对稳定,后期无优势。
(三)保障范围广
香港分红险产品的保障范围广。我们以重疾险举例:对重疾的定义,内地一般在3/40种左右,而香港在50种以上,针对儿童还额外包含6种少儿高发疾病。以香港某保险公司和内地某保险公司的两款类似产品为例,两个产品都是缴纳20年左右,总保费约74000元人民币。香港的产品可以覆盖53种严重疾病,3种非严重疾病,2种男性癌症,内地的产品只覆盖12种严重疾病。
此外,对疾病的定义内地公司更为严格。比如原胃癌内地多数公司不赔,癌症则要求到“扩散”阶段才赔。另外“遗传性疾病、先天染色体异常”、“被保险人2年内自杀”等许多情况,都不在内地保险公司承保之列,而香港则只有“被保险人1年内自杀”和“触犯法律”两项属于“不保”。
(四)险种设计灵活、增值服务多
香港分红险产品责任简洁,易于客户理解,同时险种灵活,往往附有增值服务。第一,险种设计较为灵活,比如香港重疾保险可以分红,而内地目前还禁止重疾保险采用分红型设计;第二,增值服务多,香港保险对于赠送保险没有限制,一些重疾保险会赠送前10年免费保障,而中国保监会对于赠送保险有较强的限制,不允许赠送长期险,对于赠送短期险的价值也有上限规定。
(五)方便使用杠杆
购买香港保险的客户可以拿保单质押在香港银行以2%的利率获得贷款,而保险的年回报率在4%左右。即使有能力全额支付保单的人,也可以以保单抵押,享受低息贷款并投资于收益率更高的产品。
(六)计价币种丰富
香港分红险产品采用美元、港币等币种计价,尤其是美元计价,对于想配置外抛什的高端客户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而内地保险目前还只能采用人民币计价。
三、内地消费者购买香港分红险产品的风险
(一)费率和红利水平不保证
以重疾险为例,香港大多产品在产品计划书中明确说明产品的费率是不确保的,也就是说目前的低费率在后期有可能会调整。而目前内地所有重疾产品都取消了保险公司调整费率的权利。
另外,红利水平也是不确定的。香港分红险产品的长期演示收益大部分来自红利,而红利是不保证的,因此利益演示的实际达成同样存在不确定性,相比内地较为中性的演示,其风险更高。
(二)条款解释风险
很多香港保单条款均是英文,精通英语的非专业人士看专业的保险条款也非常困难,如果对英语不熟练的人更是无法辨别其中的很多细节。因此,客户拿到的保险计划书未必就是其能获得的利益。
(三)理赔风险
香港保单跟内地保单在理赔上还有很多差异,比如在内地绝大多数医院的病历报告并不能获得香港保险公司的认可,被保险人必须面临到香港支付更高的医疗成本来满足保险公司理赔材料需要。而在内地,二级甲等医院甚至部分乡镇医院都能获得保险公司的认可。
(四)纠纷解决风险
内地居民投保香港保险,需亲赴香港投保并签署相关保险合同。如在境内投保香港保单,则属于非法的“地下保单”,既不受内地法律保护,也不受香港法律保护。其次,内地居民投保香港保险适用香港地区法律。如果发生纠纷,投保人需按照香港地区的法律进行维权诉讼。与内地相比,香港法律诉讼费用较高,可能面临较高的时间和费用成本。除了法律诉讼之外,投保人也可选择向香港的保险索偿投诉局投诉与理赔索偿有关的纠纷,但该局目前可裁决的赔偿上限是100万港元,大额保单的赔偿纠纷无法通过该局裁决处理。
(五)汇率风险
内地居民在香港购买的保单,赔款、保险金给付以港元、美元等币种结算,消费者需自行承担汇兑风险。
参考文献
关键词:关系营销保险公司消费者信任
零点调查公司的一项关于中国公众信任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保险人等服务业从业人员的信任度最低,信任缺失是保险公司建立和维持与顾客长期关系的重要障碍。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已经认识到消费者信任有助于建立牢固的顾客忠诚,而顾客忠诚可以节约获取新顾客的成本,降低顾客管理的成本,增加交叉销售的机会,为保险公司赢得竞争优势。
一、消费者信任的内涵
关系营销理论关注公司如何更好地了解和服务有价值的顾客,提高顾客忠诚度,建立满意、长期的商业关系,信任是其中最有力的关系营销工具,是衡量关系质量的一个重要维度。
消费者信任是将自身利益置于他人行为影响之下的一种意愿(Mayeretal.,1995),这种意愿是基于对他人会保护交易相关人员权利的乐观预期(Hosmer,1995)。早期的消费者信任研究着眼于交易领域,强调信任对于交易行为的重要作用与价值,信任就是经济交换的剂(K.Arrow,1974)。正因如此,消费者信任在很多商业活动中都是至关重要的,尤其在那些交易的执行要跨越一定的时间,无法立即对商品和服务(质量)进行检验的交易中(Fukuyama,1995)。面对不确定性的环境,个体总是倾向于通过理解和控制所处的社会环境来降低这种不确定性,具体说就是来预期另一方(或多方)的行为以及理解自身行为会如何影响这些行为(Luhmann,1979)。
随着关系营销思想变革了传统的交易营销思想范式,研究者也开始逐渐关注包括消费者信任对消费者决策的影响(Moormanetal.,1993)。关系营销理论认为消费者信任对一个公司的关系营销策略至关重要(Doney&Cannon,1997;Dwyer,1987;Ganesan,1994;Kumar,1996;Morgan&Hunt,1994),信任出现在任何供应商与顾客之间的交易关系中,特别是在风险和不确定性较高的时候,或是参与者缺乏相关知识或信息不对称时。消费者信任被认为是影响关系构建的变量(Wilson,1994),消费者信任有助于建立长期的交易关系(Ganesan,1994),是一个最有力的关系营销工具(Berry,1995)。
二、保险服务关系中的消费者信任
在保险服务业中,信任显著影响顾客关系的建立和维持,因为消费者不能像购买有形的商品一样在购买前就检验自己购买的保险产品。大部分消费者缺乏保险知识,再加上保险条款比较复杂、语言晦涩难懂,以及保险经营具有长期性的特点,消费者更需要对保险公司给他们提供的预期服务有足够的信心。因此,信任成为影响保险公司与顾客的关系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因素。
消费者信任是一个多维的概念,信任可以被视为是消费者对值得信任的保险服务提供者的信任信念和愿意依赖保险服务提供者的意愿。如果消费者相信保险服务提供者是诚实可靠、值得信赖的,信任就产生了。建立了对保险产品和保险服务提供者的信任,将降低消费者感知到的风险,使其愿意同保险公司建立长期的交易关系;同时,也能降低保险公司的退保率,节约保险公司的交易成本,提高利润率。
三、保险服务关系中消费者信任的影响因素
(一)保险服务提供者的专业水平
专业水平是消费者评价保险服务提供者在产品或服务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的标准。保险服务要求的专业性较强,消费者感知到的保险服务提供者的专业水平越高,就越能提高对保险公司的信赖感,从而愿意做出购买决策,并可能重复购买或是积极向别人推荐。
(二)保险产品的绩效
产品绩效被定义为消费者对交付的核心服务绩效的估计。由于消费者很难评价保险服务这种无形的商品,他们就会更关注保险产品的绩效。感知的产品绩效与消费者信任正相关。在传统的保险产品中,可交付的核心服务主要是风险管理和补偿损失的能力,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障范围和保障程度将影响消费者的信任。随着保险产品不断创新,具有投资、储蓄功能的保险产品不断涌现,其回报率也成为消费者衡量产品绩效的标准之一。
(三)保险公司的声誉
消费者对保险公司产生信任感的前提包括保险公司的信誉,感知到的保险公司的声誉会影响消费者对保险公司的信任信念,保险公司声誉的评级将直接影响消费者对其销售人员可信赖性的评价。当消费者不熟悉保险服务提供者的时候,更大程度上是从保险公司的声誉来预期保险公司将来能否履行保险合同的义务。
(四)顾客满意
消费者与保险公司的交往经验对建立信任的顾客关系也很重要。顾客满意是一种主观的评价,产生于顾客期望的服务绩效与感知的服务绩效的对比,也会受到消费过程中的情感经历的影响。顾客满意评价包括与服务经历有关的愉悦、害怕和愤怒等感觉。顾客的满意将强化保险公司在未来会继续履行义务的信心,形成高信任度的顾客关系。
(五)相同的价值取向
在保险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相同的价值取向意味着双方存在共同的价值观和兴趣。相同的价值取向影响消费者对保险服务提供者的消费者信任。当消费者发现与保险服务提供者的相同兴趣和价值观之后,情感回应就会产生,表现出对服务提供者合作和随和的态度,比较容易建立满意、长期的关系。
四、保险公司消费者信任战略的实施
随着我国保险业兑现全面开放的入世承诺,越来越多的“洋保险”进入我国保险市场,保险公司面临着获取新顾客和保留老顾客的双重挑战。我国保险公司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赢得竞争优势,必须要实施全方位的消费者信任战略,建立和维持良好的顾客关系。
(一)制定良好的企业品牌战略
消费者初次接触保险销售人员时,其认知信任主要来自于掌握的保险公司的声誉,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保险公司赢得顾客信任的无形资产。
保险公司要加强诚信建设,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加强保险公司的品牌建设,应对保险市场新的机遇和挑战。诚信建设作为保险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从企业文化建设到员工行为规范,从日常经营管理到顾客服务,每个环节都十分重视对诚信品质的要求。用诚信的企业文化,造就了和谐的企业氛围,服务和谐社会建设;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保持与股东、顾客、社会的良好关系。良好的企业形象让消费者更有信心,使消费者感到产品更可靠,对保险公司形成正面的感觉和判断。
(二)注重保险产品战略创新
现有的保险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顾客导向意识,不能有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保险需求。传统保险产品已经不能适应利率、汇率逐渐市场化的市场需求,失去了顾客的信任与忠诚,因此,保险产品需要从纯保障型向保障、储蓄、投资等多功能产品转型,把握市场的脉搏,满足顾客对保险服务全方位、多层次的需求,增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保险公司要实现从产品导向到顾客导向的转变,努力提高保险业自主创新能力,关注顾客的需求,自主开发出适合不同顾客群体需求的新产品。对大众化的标准产品注入个性化的因素,为顾客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增强顾客的信任和忠诚。
(三)保证优质的保险服务战略
产品、价格都将不再是保险业竞争的主要手段,服务才是消费者评判和选择保险公司的重要标准,服务质量成为保险公司争夺优质顾客的重要战略。从某种意义上说,诚实、守信、真诚、便利、专业的优质服务有利于保险公司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保险服务质量的提高将使保险公司赢得顾客信任,提高顾客的忠诚度,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从而达到提高保险公司续保率、增加新“保单”的目的。所以,优质的服务能为保险企业带来销售业绩,创造利润,是一种双赢的信任营造策略。
保险公司要加快服务流程再造,合理布局服务网络,建立以顾客为中心、一站式、标准化的服务平台,提高顾客服务的效率。进一步加强顾客服务及关怀行动,提供专业化、系统化的保险售前、售中及售后服务,不断提升服务素质,推动顾客满意和信任的提升。
保险公司也要不断实现服务创新,更新服务理念,拓宽服务内容,提高保险服务的附加值,通过增值服务提升保险公司的竞争力。增值服务为顾客提供更多便利,更具个性化和亲切感,赢得顾客信任和忠诚;也能建立转换障碍,使顾客难以转向竞争者,形成保险公司的战略竞争优势。
(四)确定科学的人才遴选与培养战略
保险公司不能忽视关系导向的内部维度,人员是建立信任的顾客关系的关键。员工的态度、承诺和行为将影响与顾客关系的建立和维持。保险公司的诚信、服务质量等信息更多是通过第一线的工作人员形象和行为传递给消费者的,保险公司员工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消费者信任的确立。因此,保险公司要建立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员工素质。
雇佣合适的员工是保险公司人才战略的第一环。保险公司在遴选保险销售人员的时候,要选择诚实、正直和与本公司价值观相同的高素质员工,严格把关,保证必要的文化和专业素质、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抗压力能力,让员工与保险公司在共同的愿景中一起成长,增进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保险公司要培养顾客导向型的员工,不断提高员工沟通、销售和服务的技巧。保险公司还要定期为员工进行系统的保险知识培训,使保险销售人员的形象更加专业,能够根据顾客的经济状况对其资金进行合理布局,提供个性化的、专业的理财意见。保险公司对员工的培训中还要特别强调员工的职业道德修养,提高保险公司员工的职业素质水准,改变保险销售人员的公众形象。将诚信原则贯彻到为顾客服务的全过程,通过周到细致的服务传达诚实守信的服务理念。
(五)构建完善的消费者沟通渠道
加大保险知识的宣传,借助举办保险咨询或讲座,大力宣传保险知识,为消费者分析保险服务中的难点、热点问题,澄清偏见和误解,使顾客对保险公司的信任从沟通开始。帮助消费者树立正确的保险消费意识,增进他们对保险消费的认知信任。
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定期通过报纸、网络等公开的信息载体,向保险的需求者披露有关信息,包括企业的经营状况、保险条款和优质服务承诺等,使消费者能够更清晰地了解保险公司提供的服务内容,增强顾客的信任,以便其做出客观的决策。
保险公司还可以通过网上聊天室、电子邮件和热线电话等方式便捷地信息,并及时处理顾客的投诉,使顾客及时、方便地享受优质服务。此外,开展顾客俱乐部活动和提供顾客服务卡也可以使保险公司有针对性地加强与顾客的沟通,使顾客对保险公司及其员工树立信任。
参考文献:
1.阿德里安•佩恩等.关系营销—形成和保持竞争优势[M].中信出版社,2002
摘要:改革开放的30多年,不仅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30年,更是中国保险业快速发展、营销模式不断变革的30年。然而,中国保险业与国外成熟的保险业相比,还是存在巨大的差距。自2010年以来,中国保险业借助移动互联网,开始了在营销模式等方面的大胆创新,甚至走在了世界前列。对信息化有天然依赖性的保险业来说,抓住了移动互联网,就抓住了在竞争中迎头赶上直至超越国外同行的利器。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保险行业;营销模式
一、引言
鉴于移动互联网消费的便捷性,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来完成各种消费,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快速普及,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势必会越来越广泛。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手机网民数量为4.2亿,年增长率达18.1%。同时,截至二季度末,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数达到2.9亿,环比增长15.1%。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也继续提升,由69.3%上升至74.5%,其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稳固。面对如此巨大的用户群,移动互联网将是加速保险公司信息化进程,转变营销模式的新平台。自2010年以来,保险公司纷纷推出基于智能手机的保险应用,方便了消费者随时随地的办理保险业务,作为国内保险行业的巨头,中国人寿在保险行业率先实现微信全流程销售与服务平台。正如中国人寿集团董事长杨明生在一科技创新体验周上所说:新技术在保险行业的应用正日新月异。因此,移动互联网将成为保险行业营销模式变革的新阵地。本文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保险行业的发展及趋势出发,阐述移动互联网下保险业营销模式的改变,为中国保险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二、移动互联网与保险行业的成功对接
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的2012年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创新、社交等成为移动互联网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而这与保险行业的发展与特点不谋而合。首先,用户使用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时间越来越长,越来越碎片化,由此可以衍生出很多针对移动终端的创新应用;保险行业正可以借助这一趋势,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及用户消费习惯的转变,在产品营销、售后服务等方面推出更多的创新应用。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就是微信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微信这一移动社交平台的发展速度令人瞠目,继今年1月中旬突破3亿用户以后,仅仅在4个月之后用户数量又接近4亿人,在2013年春运期间,中国人寿、中国平安、新华保险、泰康人寿等多家保险公司已经敏锐观察到微信平台的迅猛发展和快速普及,推出远距离微信查勘定损服务。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微信平台的潜在功能被一一开发出来。其次,未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是,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微博、微信等社交应用,充分尊重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由消费者自主决定要不要关注,充分体现出移动互联网时代对应用的交互性和用户体验的尊重。毫无疑问,社交应用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会创造更多价值;对于保险业来说,最难以解决的问题就是用户忠诚度,怎样通过服务将客户牢牢地捆绑在自己公司周围是现在保险公司亟待解决的问题。移动互联网作为新兴的平台,是将客户与保险公司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纽带。
三、移动互联网带来保险营销模式的创新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保险行业从传统的“手提包+自行车”营销模式,到现在的人、银保、直销三大主流构成的保险公司基本营销体系,中国的保险行业营销思路正在不断创新,但与国外完善的保险体系相比,我国的保险业在营销策略和竞争方法上都明显落后于西方。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基于“互联网+移动终端”的新型营销模式将给保险业带来革命性、颠覆性的变化,移动互联网在保险营销模式创新领域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1、全员营销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保险行业全员营销提供了可能。一方面,基于移动终端的保险产品为所有员工提供了更多的展业工具和平台,除了前台人员外,展业思维和习惯也将深入到中后台人员理念之中。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出现,保险公司的任何一名员工都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完成保险产品的推荐和销售。对于不精于营销的员工来说,同样可以借助移动终端的客户需求分析模型,将保险市场进行细分,通过个性化营销将合适的产品展示给特定的消费者,客户可以自有选择买或不买,或者将潜在客户的信息进行共享,交由精于营销的同事完成销售。
2、服务营销
保险公司向消费者提供的最主要的产品就是服务,因此,保险企业只有建立服务观念,强化服务意识,改进和创新服务产品、手段,才能向消费者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实体营销策略突破了传统的4P等战术,在营销人员通过移动终端进行展业时,可将无形的服务以有形的实体展现给客户,减少了客户在心理上的不安全感,而基于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用户体验,使得营销服务更具交互性,从而缩短了客户与营销人员之间心理上的距离;同时,移动互联网营销模式在客户增值服务体系构建上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迅速构建客户增值服务体系;另一方面,通过随时随地提供服务,简化了服务流程,为客户节省了时间成本、体力成本和精力成本。可以说,保险不仅是一种商品、服务,在很大程度上还向客户传递了公司的价值观念。通过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传播,保险公司可以将企业形象、公司理念、产品特性等通过用户碎片化的时间,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客户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总结
在移动互联网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下,保险公司的营销有了新的更有效的平台。而传统的以产品为导向的营销模式,由于销售误导的存在,从而会引发客户的信任危机,真正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模式必然成为保险销售的主流,而基于移动终端的保险营销模式,以其强大的交互性,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这也许会带来保险行业营销模式的又一次巨变。(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陆岚冰.保险营销的新平台—移动互联网[J]经济师,2012(9).
[2]方华.移动互联网催生保险“微营销”,金融时报.2013.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