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题研究策略与方法

课题研究策略与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题研究策略与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课题研究策略与方法

课题研究策略与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策略

一、引言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日益重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很多学校和教师都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进行研究。这不仅仅因为语文是一个国家母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更重要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经超出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身,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以及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育目标的最主要的渠道。那么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他们的主要阵地则是小学语文课堂,因此关注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最应该关注的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想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益必须先从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入手。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的因素分析

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对基本知识的传授是重视了,但是却严重忽视了小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培养,比如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语文课基本都是按照统一硬性的规定学生必须会写生字,会读及会背课文,并且想当然认为这几个方面学生做到了也就算授课成功,殊不知这样的课堂教学却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语文思维及语文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最后,很多的小学语文课堂为了响应素质教育中体现学生的主体的要求而刻意营造热闹的课堂气氛,但是没有收到预想的效果,只是把很多的比如合作式学习方式等当成了一种形式。新课程改革强调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指导和辅助作用。但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小学语文教师则是穿新鞋走老路,还是以自我为中心,以教师的讲为主体,为了达到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不在乎学生的反应如何,只要是自己完成计划的教学任务就是成功的课堂。小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习效果较低。

三、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

(一)走进学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长期“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让一些老师习惯高高在上,不愿意主动的去亲近学生,关心学生。而学生也畏惧老师,和老师有很大的隔膜,他们不愿意主动的在课堂上发言,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别的同学分享,看见老师绕道走,不愿意跟老师打招呼。只有老师先主动地走入学生中间去,让学生感受你的关爱、善意,才能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加主动积极,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要想亲近学生,教师首先要具备亲和力,而微笑无疑就是增加亲和力的最佳武器。一个有亲和力的语文老师一定是经常面带微笑,微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具有很大的暗示和感召作用,如果老师经常用微笑鼓励学生,感染学生,相信学生会从老师的微笑里看到老师那颗博爱宽容的心,从而也会以热烈的情感来回应老师。老师要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关爱,从而在关爱中找回学习的信心,重燃学习的兴趣,而不是把学习当作是苦痛的折磨。每个学生都是自由、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教师要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并且要善于去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并且根据学生不同的特长和能力在教学中提出自己的教学期待。

(二)仔细推敲,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

教师问的好也是教的好的一个方面。教师在提出某个问题之前应该充分考虑其价值,能否启迪学生思考,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否对突破文章重难点有帮助。有的教师在课堂上问题无数,几乎每一个环节都会设置很多问题,学生频繁的回答问题丝毫没有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反而让他们陷入听觉疲劳状态,以至于无法辨别课堂的重难点。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精选一些典型的、对突破重点难点有帮助的问题,让学生在少而精的问题上集中注意力,开拓思维。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要关注所有学生的发展,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让他们在主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

(三)搞好课后练习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就要引导学生多做练习。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复习巩固要依靠课后的练习,课后练习要针对该堂课的教学内容,根据重点难点加以训练,强化练习,课后的练习对于下节课的知识再现具有重要意义,学生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回忆起以往学习的知识信息,教师咋最短的时间内进行知识总结,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教学实践证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既能让学生收获获取新知的喜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言绝对是事半功倍的举措。

参考文献:

[1]胡华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科学教育》.2011,3

[2]蔡璞,秦玉明.《如火如荼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科学教育》.2010,4

课题研究策略与方法范文第2篇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改革与传统教学相比,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明确地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三维课程目标之一。

但是长期以来,课堂上重视知识的传授程度远高于对学生情感与价值观的关注。虽然不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也能使学生学到知识与技巧,但是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解决不了学生学习内在动力问题。因此,新课改下的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要求责无旁贷。

我校渭南市杜桥中学是一所省级示范中学,学校从2009年实行新课改以来,虽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在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从效果、经验等方面都还存在许多的不足。正因如此,才提出此课题,旨在通过本学科化学教学的研究,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课改的实施。

(二)研究现状分析

1. 国内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对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策略、目标分类、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如范杰主编《化学教学论》、刘知新主编的《化学教学论》、江家发著的《化学教学设计论》、毕华林主编的《化学新课程理念与实施》等以及其他一线老师和教研员的论文中展现了这方面成果。不足的是能用于具指导实际教学的研究成果较少。从整个中学化学教学体系方面,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的研究成果还很匿乏。

2. 本研究课题的特点。现实性,摸清不同学段学生在学习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落实情况;实用性,研究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体性,研究不同学段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落实策略与方法;生活气息,重点关注教学中如何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实际联系,不注重搞理论研究

(三)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教育不是工具,也不是只重视情感的空洞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三维课程目标之一,是教育的本意的回归,也是教育发展规律的必然体现。

2、现实意义。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明确了以人为本,运用情感的力量作用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现实中对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策略和方法不明晰,缺乏指导,亟待解决。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争取达到以下目五个标:

1、摸清现阶段高中学生化学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表现出的主要特点。

2、研究帮助学生克服化学学习过程中消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策略。

3、探究课堂教学中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整合的有效策略。

4、化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对策研究。

5、以课题研究的方式促进开展本学科校本教研的开发活动。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旨在研究高中化学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性发展。通过调查研究摸清高中化学课堂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实际情况,探索新课程中高中化学教学中有效落实学生情感教育的策略。课题研究中有理论的学习研究,更重视对现行的高中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和大量课例实践支持,在此基础上探讨合理可行有实效性、有推广价值的教育教学策略。

1. 研究总课题。在高中化学课程基础上,研究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的落实方法策略,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得到统一和谐的发展。

2. 研究子课题。(1)观察、测试高中不同学段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教学现状,取得第一手资料,评估高中不同学段教育教学中的落实情况;(2)从不同学段入手,观察、描述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参与度、学科思想、世界观、学习的责任感等;(3)结合本校课改,研究教师备课与学生预习中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策略与具体实施方法;(4)按必修与选修,分别研究对应化学教学课堂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落实策略与具体实施方法。

(三)创新之处

1、帮助学生克服化学学习过程中消极情感态度的策略研究。

2、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课堂教学中实现三维目标整合的有效策略。

3、以课题研究的方式开展本学科校本教研的开发活动。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方法和实施

本课题研究的原则

1、组织性原则。课题组老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按时办质保量完成课题任务,发挥个体与集体合作在课题研究中的作用。

2、主体性原则。本课题研究以“学生、教师、课堂教学”为主题,理论学习为辅。以调查研究、课例实例为主题依据,以研讨分析为辅。

3、“渗透性”原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作到教书育人,关注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在学科教学中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文以载道,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课题研究策略与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课题研究 常态化 策略

一、课题研究常态化的现状

课题研究常态化是指幼儿园的课题研究要做到经常化、日常化,成为幼儿园的日常工作,成为教师基本的工作内容之一。

幼儿园开展课题研究很重要,但要让课题研究常态化地开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幼儿园课题研究现状是:一是课题研究实效性不高,二是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选题不恰当:课题脱离幼儿园实际,有的仅仅是为了完成上级管理部门下达的任务,随便定一个;或是跟风,人家研究什么我也研究什么;或是为了评优,评优质园必须有课题,那就去搬一个;或是从规划题库中不作更改地选一个,这样的选题,没有研究基础、难操作,于是通常出现三个“一”:即一份课题方案,一份中期汇报,一份结题报告,就完成了一个课题研究,这无论是对幼儿园、对教师个人帮助都不大。

2.教师能力有限:现在的教师对课题研究都比较怕,因为不知道课题研究是怎么回事,师范生在学校学的知识跟时下学校的要求是有一定距离的,总觉得课题研究是高深莫测的事情,不会写课题方案、不会做研究、课题方案和结题报告有何区别搞不清楚。

3.缺少专家点拨:开展课题研究是要有理论支撑的,一线教师的实践经验很多,但理论水平还是不够,会做不会写,一是好的课题不会上升到理论,二是没有理论支撑,课题研究容易走弯路、成果出得慢。

4.教师没有时间:现在的幼儿园教师一天的工作时间分配是比较满的,半天当班在教室,半天备课、做课前准备、进行环境创设,他们通常会认为搞课题研究没有时间,让课题研究常态化更谈不上了。

以上原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但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都影响着幼儿园课题研究常态化的开展。在此,笔者结合本园的课题研究开展情况,谈几点常态化开展课题研究的策略与思考。

二、课题研究常态化的对策

1.选好课题是基础。一是课题要来源于幼儿园实践。如我园十一五《构建家园互动的新教育平台》、十二五课题《幼儿园亲子课程的实践与研究》均源自本园的办园特色:家园同步教育。从办园特色及幼儿园原有优势中选择研究的课题,可以让课题推进特色深化,而课题也有其基础和土壤,易于开展和操作。二是课题要基于教师遇到的问题,小而易于操作。这样能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因为那是教师的问题需要,是教师愿意做的事,我园教师的课题通常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围绕幼儿园大课题开展,我们根据大课题会给教师提供一份课题指南,让教师从中选择小课题做。另一部分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问题确定课题,这样的课题立足于幼儿园的日常工作、教育教学实践,能让刚入门的教师体会到课题研究并不是难事,也有助于研究的常态化开展。

2.加强培训是保证。课题研究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需要教师有一定的问题意识,能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观察、记录、思考;分析问题需要教师作出判断,什么问题值得研究,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进行研究;解决问题需要教师了解并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因此,课题研究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修养和先进的教育理念,这样才能对自己的实践进行反思,体会到“原来这样做更好”。

为了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我园会组织教师集中进行相关的培训或学习。学习形式做到多样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方面就如何选题、如何写方案等加以指导,实践经验的培训则请本园或其他幼儿园教科研骨干介绍经验,一起探讨如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教学中的反思尝试解决问题。这种方式是比较适合幼儿园教师,能提高教师课题研究的能力,也有助于课题研究的常态化开展。

3.重视管理是关键。要实现课题研究的常态化,一要强化过程管理,因此必须建立课题研究工作的管理制度,如确定研究过程每一阶段的任务、建立课题研究个人档案(方案、活动设计、论文、学习材料、观察记录等),定期交流研究进展、探讨遇到的问题,定期聘请上级教科研专家进行课题会诊、指导和帮助,定期开展研究专题汇报(公开课、交流汇报),定期开展成果交流、定期检查和考核等。二要建立奖励考核机制,以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加课题研究,如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多给予培训机会,对于在课题研究方面有成果的教师在评先、评优方面给予加分,让教师切身体会到开展课题研究不仅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是其专业成长的需要,将外加的任务变成内在的需求,这是课题研究常态化开展的关键所在。

课题研究策略与方法范文第4篇

一、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现状分析

1.急功近利,忽视教学中的问题。

课堂决策复杂多变,课堂事件不可预测且公开化,教师往往没有时间仔细思考。一些教师过分关注个人课题等级的立项,课题成了顺利晋级的条件。他们津津乐道于自己有多少课题、课题的等级等,而忽视课题研究的过程实施,结果使课题研究成了追逐名利的方式。另外,教师未经课堂观察的专业训练,对教学缺乏反省意识,因而会对一些问题视而不见。此外,缺乏一种机制,即引导专家与教研员深入课堂,与教师平等交流。凡此种种,使教学中的问题很难被发现,课题研究难以发挥引领课堂教学改革的作用。

2.盲目跟风,缺乏创新。

课题研究要有创新,创新不是跟风。著作要读,专家的理论要学,研究的方法要学,但不能总停留在“复述”的层面上。越是结合教学实际需要的、富有个性的东西,越有新意。课题的研究内容,最好是以解决教学实践中真实问题为主的微观研究,策略、方法应该方便教师与教学实践建立关联。课题的研究过程,应该与改进和提升教师自己的教学能力密切相关,不能让教师望而却步,力争使研究过程能为校本研究积累成果。课题研究的成果,还应突出实效性,这样的研究才有存在的价值。

3.缺乏引领,忽视扎实的过程实施。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只关注课题的结题报告,却不重视课题研究中的核心环节,即课题的过程研究。一些教师做课题喜欢独自研究,没有形成研究团队。要使课堂教学改革的课题研究具有生命力,就要获得各个方面的支持。一个成功的课题研究,离不开专家的支持。有些教师在课题立项后,研究思路却不清晰。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研究深度不足、交流不够、缺乏材料积累、档案建立不起来、不能按时结题等情况。有的教师只重视评奖,论文至上。这样,既难以提高课题的研究层次,也无助于教师课题研究能力的提高。

4.关注课题数量的呈现,轻视精品课题的打造。

一些教师喜欢一项课题多处立项,疲于应付,精力不足,难出精品。同时,有些教师乐于申报或参与多项课题研究,多方应付,而实际介入课题研究很少,很难形成自己的品牌课题。因此,教师要立足自身实际,突出课题特色,注重发展课题的教学效益,力争形成高质量、高水平的课题成果,从而形成精品课题。

二、教师课题研究有效性的应对策略

1.在课题研究的选题上,要避免盲从,注重创新。

目前,学校和教师在课题研究选题上跟从别人的多,创新的少,课题选择缺乏创新意识和时代特征,课题重复研究、低层次研究的多。其实,具有创新意义的课题研究,是具有校本、师本倾向的,必须就学校及教师本身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进行调查、归类,找出共同特点,再结合先进的教育理念进行修正、提炼,去伪存真。

2.在课题研究的动机上,要克服功利,注重实用。

学校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课题研究必须从教育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中选题,从日常的教育教学中选题,从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中选题,从教师自身课堂实践的矛盾冲突中选题。只有这样,才能生成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精湛的教学艺术。

3.在课题研究的评价上,要力戒浮华,注重实效。

课题研究的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课题研究本身的评价,二是学校对课题研究评价机制的确立。在对课题研究本身的评价上,要重视推广辐射。在课题研究评价机制上,要通过机制创新,激励教师在新字上做文章,在实字上求真效。

课题研究策略与方法范文第5篇

一、课题的背景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强调,课程应具有发展性,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强调教育要立足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主动性。

(二)研究述评

新课程改革已走过多个年头,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课堂教学活动方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绝大部分教师仍采用“满堂灌”或“一言堂”,学生被动学,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发展,也限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和培养终身学习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效率,甚至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蔓延。

面对我校教育教学的现状,我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这一课题,目的在于通过研究,一方面能够全面深入地探索和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能够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帮助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学会反思,学会探索,学会主动改革,从而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专业能力的成长。

(三)研究意义

1.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探索出适合我校高中政治学生自主学习课堂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使课堂不仅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而且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土。

2.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面向全体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

3.通过此课题的研究,以研促教,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我组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高效教学观,逐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进而优化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四)研究价值和创新

对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通过加强对政治学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克服应试教育倾向。针对目前对政治学科学生自主学习问题研究不多、重视程度不够、基本处于盲目状态的情况,开展相关的理论研究非常必要。

通过寻求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政治课堂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提高政治学科教学质量。

二、课题的概念界定

我国教育工作者在借鉴国外教学模式和总结自己经验的基础上,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探索,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各学校吸取外国教学模式之所长并结合本校教学实际创新了诸多教学模式,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各地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都是从本地的实际出发的,而各地的实际不同,如生源、学校的运行机制等都不一样,我们要研究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必须是在借鉴国内外各种有效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适合我校实际特点的模式。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随着学习者自主性方面的理论性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已成为教育领域的许多教学工作者的共识。他们纷纷把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的最终目的。国内外教育研究者从不同角度与不同层面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下过定义,虽然表述不一,但内容大体相同。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包括三个子过程:即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而认知建构主义学派认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换句话说,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大胆主动的去学习,去探索。在这学习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适时地给学生指导点拨,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建构新知,提高能力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过程。可见,这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要培养学生这种学习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它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与培养才能逐渐形成。它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播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主动建构意义的方式获得的。其理论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和具体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充分发挥我校政治组教师的优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结合,使本校高中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上一个新台阶,从而提高我校政治教学效率。

1.寻求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提高政治学科教学质量。

2.通过课题研究,师生共同总结出在一定的学科领域内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可行性方法。

3.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主动获取知识,发展创新思维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4.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观,自信开朗的性格,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善于动手、善于交际等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富有社会责任感等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

本课题所研究的高中政治课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主线,利用系统的步骤,指导学生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最终又把问题变成知识。特点是让学生开动脑筋,发现并解决问题。在构建知识结构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培养和提高科学合作能力、探究能力。模式的基本原则:预为先导、学为主体、全员参与、师生互动、易讲难引、少讲多练、展示为主、当堂消化、减少作业、前后衔接。根据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型的不同,本课题研究内容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1.通过现场听评课、教师访谈、学生座谈等途径,调查研究目前导致我校学生在政治学习中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原因。

2.研究学法和学习方式,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研究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研究教法。立足学情和教材,根据政治教学的学科特点,研究适合学生的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使得学生能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和基本步骤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法:搜集有关资料,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新形势的要求为方向,探索评价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科学方法。

2.行动研究法:尝试用公开课,教师访谈,学生座谈等多种手段探索出培养高中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3.经验总结法:总结在实践中成功的经验、教训,并及时进行反思,在研究中收集资料便于今后总结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

第一阶段:2019年3月——2019年5月

此阶段为课题的准备阶段,对本课题进行全面论证,分析本课题研究的必要性、重要性及可行性。在组内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设计完成了课题申报表及课题开题报告,完成课题申报的前提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2019年6月——2019年8月

此阶段为初步探索实践阶段,通过开展教师访谈、学生座谈、课堂观察等途径,了解我校学生在学习中普遍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问题现状及原因剖析。

在这一阶段,政治集备组主要进行政治课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研究,探索互动教学策略,构建“互动式”课堂模式。进行新课程课堂改革研究,在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程序、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第三阶段:2019年9月——2020年12月

此阶段为深入实践阶段

第一,开展各项课题研讨活动,深入研究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1、2019年 9月16日,开展第一次课题研讨活动,活动主题是“三段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组内老师的公开课《文化创新的途径》的教学,分析研究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这次活动中,还邀请到教育学院的马老师进行指导,专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交流探讨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2019年11月12日,在组内开展有效教学策略研讨。结合我的公开课《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讨论如何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以公开课教学为载体,全组教师开展讨论,寻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及策略。

3、2019年 12月28日,开展第二次课题研讨活动,活动主题是“如何上好高中新课程综合探究课”。讨论如何提高综合探究课堂的教学实效性?尝试使用研究性学习法、讨论法、辩论法、启发式教学方法等在综合探究课中进行运用,取得良好效果。

第二、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转变师生理念与角色,进行论文撰写实践活动。

运用“自主、合作”学习策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在班级中进行新课程理念的宣传,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对课堂教学进行分组教学,建立学习小组,进行分工与合作。在教学实践中形成“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师生合作学习”、“自测自查”的课堂教学程序。长期坚持合作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探究能力,取得一定的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我撰写的论文《高中政治教学渗透立德树人理念的思考》并发表在国家级教育期刊《好日子创新教育》上。

第四阶段:2020年1月——2020年3月

此阶段为总结阶段,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各项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筛选出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性的课堂教学指导策略,申请成果鉴定与结题,撰写课题研究论文,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五、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通过本次的课题的研究,希望能探索出高中政治学科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研究,形成课例展示、教学设计、教学研讨,形成研究论文。

通过课题研究希望能总结出高中政治学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从而创新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的实践、教学实践、并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和反馈改进。

通过本次课题的研究希望能够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最终有利于提高学生政治课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效率。

六、组织领导和任务分工

课题负责人:徐晶

负责课题研究的全部工作

七、经费筹措及管理

(一)经费来源

自筹经费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条件和保障

学校非常重视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图书资料比较丰富,承担过多项科研课题研究,具备良好的科学研究的条件;学校设施设备齐全、教学资源充足,开展课题研究有很好的物质支持,能够确保顺利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八、主要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

[2]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