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程建设质量管理

工程建设质量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程建设质量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工程建设质量管理

工程建设质量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设单位;工程质量;质量控制

工程质量是决定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质量的优劣对工程建成后的使用有直接影响。而对于负责建设工程管理和承接建筑工程施工的单位来说,工程建设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建设、施工单位的信誉、效益。控制工程建设质量是参建各方工作的重点,也是参建各方共同的职责。本文从开发商的角度主要从工程建设的设计阶段、招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几个方面,谈一下工程质量控制的要点;其中施工阶段作为重点,希望能够对建设单位开展工程质量把控工作有所帮助。

一、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

设计工作是工程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建设单位应重视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设计前重视工程设计的前期工作,配合设计单位搞好现场测量和勘察,考虑各种对工程建设产生影响的不利因素,使工程设计符合工程建设的实际,尽可能完善、准确,减少不必要的设计变更;同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工程设计,并委派专业人员对设计单位进行监督和督促,以提高设计质量。

(2)设计过程中,实行设计监理,以便及时对设计方案、设计质量进行检查。

(3)设计完毕后,及时组织专家对设计进行审查,提出审查意见,根据审查意见进行设计修改,并为工程建设提供准确、详细的设计图纸。

二、招标阶段的质量控制

招标阶段的重点是资质审查工作。工程招标时,必须注重对施工单位资质的审查,包括人员素质、技术力量、施工业绩、社会信誉等多个方面。重点是审查施工单位是否具有类似工程施工的经历和经验,在以往的工程施工中是否出现过质量控制方面的问题,是否发生过质量事故等,以确保施工单位的综合能力符合建设单位的要求。

三、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3.1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施工准备是施工阶段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准备工作的充分与否对施工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建设单位应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制定施工管理和质量检查制度及措施等,保证管理机制的良好运行。及时组织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进行设计交底。同时,督促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的人、机、料、法、环等进行审查,确保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

3.2对监理单位的质量控制

为确保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使监理单位能够有效控制工程项目质量,建设单位要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和监理合同的要求开展工作,并赋予监理工程师相应的权力,使监理工程师能够较好地履行监理合同所规定的各项职责,达到控制工程质量的目的。建设单位对监理单位的质量控制主要通过监理报告和现场质量监督、检查来实施。监理工程师应实行以单元工程为基础,以工序控制为手段的标准化、程序化管理,从源头上控制工程建设质量。建设单位及时进行现场勘察和施工资料抽查,积极参与工程质量检测,参与隐蔽工程、单元工程和分部工程的质量评定与验收,发现间题后通过监理单位督促施工单位限期整改,确保工程资料能够反映工程建设的实际。

3.3对施工单位的质量控制

建设单位对施工质量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工程监理进行,工程监理依据监理合同对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理,通过控制人、机、料、法、环等进行审查,确保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使施工单位的工程质量活动完全处在监理控制之中,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通过现场质量检验、落实检验方法、参与分部工程和隐蔽工程验收等措施来控制工程建设质量。成立督察组织,随时对工程建设质量实施督察,防止质量事故的发生。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由参建各方人员参加的工程质量联合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对施工单位的质量控制中,重点督促并配合监理和施工单位做好以下控制工作:

⑴技术交底

按照工程重要程度,单位工程开工前由企业或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全面的技术交底。工程复杂、工期长的工程可按基础、结构、装修几个阶段分别组织技术交底。各分项工程施工前,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向参加该项目施工的所有班组和配合工种进行技术交底。

交底内容包括图纸交底、施工组织设计交底、分项工程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等。通过交底明确对轴线、尺寸、标高、预留孔洞、预埋件、材料规格及配合比等建筑施工要求,明确工序搭接、工种配合、施工方法、施工进度等施工安排,落实质量、安全、节约措施。

⑵材料控制

一、对供货方质量保证能力进行评定对供货方质量保证能力进行评定;

二、建立材料管理制度;

三、对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进行标识进人施工现场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要按型号、品种分区堆放并予以标识;

四、材料的检查验收用于工程的主要材料进场时应有出厂合格证和材质化验单,凡标志不清或认为质量可能有问题的材料,需要进行追踪检验,以确保质量;未经检验和经检验确认不合格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和工程设备均不能投入使用。

⑶工序的质量控制

工序管理就是分析和发现影响施工中每道工序质量的异常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这些异常因素被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从而保证每道工序的质量。工序管理的实质是工序质量控制,是为把工序质量的波动限制在要求的范围内所进行的质量控制活动,一旦工序质量波动超出允许范围,立即对影响工序质量波动的因素进行分析,针对问题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使工序质量处于稳定受控状态。另外,工序质量控制还需做好施工中重、难点工序的质量控制。

四、竣工阶段及质保期内的质量控制

4.1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

竣工验收是工程施工全过程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后期工作,是全面考核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首先、应要求各参建单位及时做好分户验收工作,并委托具有相应检侧资质的检测单位对工程建设质量进行全面检测,为工程顺利通过验收奠定基础;同时组织由参建各方参加的单位工程验收,对工程质量有疑虑的地方,现场进行查验,发现问题尽早处理,消灭质量缺陷;其次、确保客观、公正地评定工程质量等级,使工程质量等级评定能够准确反映工程建设的内在质量;严格按照验收规程进行工程验收,发现质量问题,责令有关单位限期处理。最后、建设单位加强对工程扫尾工作的管理力度,由监理单位督促施工单位按期完工,确保工程顺利通过验收。

4.2缺陷责任期的质量控制

缺陷责任期是工程内在的、隐蔽的质量问题容易暴露的时期,通过试运行,有些质量问题会暴露出来,形成质量缺陷。实际工作中,要加强这一阶段的质量控制,发现问题后及时查找原因,分清责任,限期处理,并对各种修补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验收,保证修复质量,确保向运行管

理单位交送一个合格的工程。

工程建设质量管理范文第2篇

一、建筑工程建设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就建筑工程的整体建设过程来说,它在实际建设时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建筑基础和建筑主体施工阶段,二是建筑装修和设备安装阶段。这两个阶段在正式开展施工活动时,都会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引发质量问题,详细如下:

1、建筑基础和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建筑基础和建筑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是建筑工程建设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的建设质量直接决定工程的成败。客观来说,如果建筑基础和主体结构施工阶段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那么整个工程就会毁于一旦。国内当前在建筑结构施工阶段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工程施工质量令人担忧。常见的如钢筋混凝土的坚硬度不够、混凝土混凝土速度太慢、建筑基础结构稳定性不高、基板和基柱的搭配不协调等。二,工程施工安全事故频发。实际施工时,由于大部分施工作业人员都是农民工,不具备专业的基础素质,所以难免会因操作不当、马虎大意等原因引发施工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2、建筑装修和设备安装阶段

建筑装修和设备安装阶段,也可概括为建筑电气施工阶段,这一阶段的建设工作虽然不是建筑工程建设的主体工作,但如果在实际建设时漏掉了这一环节,那么最后得到的建筑工程也不过是一个空壳,既不能满足业主对建筑功能的需求,又不能充分发挥建筑作用,为居住者创造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所以,做好建筑装修和设备安装阶段的质量管理也同样重要。分析我国当前的形势,发现在建筑装修和设备安装环节,最常见的质量问题有:建筑室内装修不当,导致厨房、卫生间漏水严重;建筑墙体粉刷不彻底,墙面出现起皮、掉灰现象;室内饰品安装存在安全隐患,容易发生电气设备掉落或引发火灾等。

二、建筑工程建设质量问题的发生原因

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清楚地知道了当前建筑工程建设中所存在的质量问题。现结合实际情况,对上述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作详细分析。

1、材料因素或机械设备因素影响

不管是在建筑基础和主体结构施工节点,还是在建筑装修和设备安装阶段,两者在实际建设时都需要用到建设材料与机械设备。当建设材料本身质量出现问题,机械设备性能不完善时,建设施工得到的工艺成品也必然会存在质量问题。这是因为材料是成品的物质基础,而机械设备是成品的技术保障,如果基础条件和保障条件同时缺失,最后得到的成品也必定不合要求。社会上出现过的一些豆腐渣工程,往往就是因为材料和技术同时缺失而引起的。所以在建筑工程建设施工阶段,一定要先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和机械设备的性能。

2、人为因素影响

工程建设质量管理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本文从工程建设项目特点出发,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特点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工程施工企业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对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的建议。

    一、概述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工程建设企业在以原来目标管理的基础上,开展ISO9000贯标活动,将现代科学的质量管理理论结合本单位和行业的具体实际开展质量管理活动。这些企业按照标准的要求,建立了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将质量管理活动贯穿到生产的各个环节和过程。在体系运行的过程中,通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三步走的原则,满足了顾客的需求,工程质量和服务水平较以前有了质的飞跃,市场竞争能力、工程赢利水平也在不断增强。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建立和运行时间不长,这些企业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诸多问题。

    工程建设项目主要指建筑、水利工程、路桥建设及土木工程等项目。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如设计、人员、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而且工程项目规模大、施工班组多,各工序间的衔接性很强,外界条件的变化影响大,没有固定的车间,生产环境在露天,不象工业生产有固定的流水线、规范化生产工艺及检测技术、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条件,因此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的因素多,容易产生质量问题。

    二、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的特点

    1、 质量策划难度大

    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巨大,少则上千万,多则几十亿,几百亿。为了便于施工控制,业主往往将工程进行分步、分项,但单位工程的投资一般也在千万以上,因此工程建设项目建设规模大、生产环节多,对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的要求高。这一特点,决定了质量策划的难度。首先是策划人员必须具备工程项目建设必须的专业技术知识,还要充分了解各种施工工艺的特点和现场的适用性;其次,由于规模大,过程识别困难较大,如果过程划分太简单,不便于质量和成本控制,但划分太细,往往增加了协调和控制难度。

    2、 人员管理过程复杂

    工程项目建设人力资源组织复杂,有企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施工人员,此外由于公司劳动力的不足,施工企业往往采用租赁的方式雇佣民工从事简单、劳动力强度大、施工环境恶劣的工作。在人员的管理上,民工的管理更加困难。虽然企业在开工前,企业对民工队伍进行了评价和选择,但由于民工普遍的文化程度较低,对施工工艺和方法理解十分困难,往往是以类似的工程经验进行施工,因此,培训和督促的工作量大。同时,由于民工的流动性大,在工程进度上存在许多不确定性。此外,民工的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淡薄,也给工程质量的控制带来一些困难。

    3、 施工进度安排难度大

    往往由于工程项目大,技术环节多,而且多在野外作业,工程进度受天气、水文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大。虽然,在进度的策划过程中,企业往往要收集历史的资料,但天气、水文等自然要素的不确定性较大,从而给人力、设备的计划安排带来困难。此外,施工设备也要部分进行租赁,同民工的管理一样存在控制上的难度。

    4、最终产品必须是合格产品

    工程项目建设必须一次达到质量要求.工序间是一环套一环,如果建成后发现某一环节存在质量问题,不可能像一些工业产品那样拆卸、解体、更换配件,更不能实行“包换”或“退款”,因此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就显得极其重要。

    5、质量改进工作特殊

    一个企业的工程建设项目,总数不会太多,而且,每个工程建设内容不可能完全一致。许多质量管理的统计方法和分析工具不能完全套用。因此,要寻找质量薄弱环节和改进方向较为困难,客观上对质量改进带来困难。

    三、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搞好质量策划——质量控制的基础

    由于工程建设项目的特殊性,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过程中,企业往往注重施工过程的控制,对质量的策划放在一个较轻的位置。从质量管理的角度来说,质量策划贯穿整个工程建设过程,是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是使工程建设各过程处于受控的必要条件。如果质量策划做好了,将对整个施工起到指导作用,同时对施工进度、质量成本的控制上也会起到积极作用。因此,施工企业要充分认识质量策划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在策划过程中,将质量、进度和成本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心中有数,将全局管理和局部管理对应起来,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受控,才能实现工程建设的总体质量目标。

    2、 培训、优选施工人员——奠定质量控制基础

    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技术干部、操作人员、施工人员共同作用,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控制施工质量,就要培训、优选施工人员,提高他们的素质。

    首先应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施工人员应当树立五大观念: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用数据说话的观念以及社会效益、企业效益(质量、成本、工期相结合)综合效益观念。

    其次是人的技术素质。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应有较强的质量策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生产人员应有精湛的技术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法制观念;服务人员则应做好技术和生活服务,以出色的工作质量,间接地保证工程质量。靠质量教育、靠有效的激励措施,靠培训和优选, 来提高人员的素质。

    三是要搞好民工的管理。在每道工序施工前,技术人员要对民工进行培训,使他们充分认识施工的要领及应注意的问题,同时要注意安全意识的培训。

    3、严格控制采购过程,打好工程建设物质基础

    国家《建筑法》明确指出:“用于建设工程的材料、构配件、设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质量标准”。因此,要把住“四关”,即采购关、检测关、运输保险关和使用关。当前,在物资供应处于买方市场的环境下,各种销售名目繁多,有“回扣销售”、“有奖销售”、“送货上门销售”等,对采购人员是极大的诱惑。因此,在采购过程中应注意如下几点:

    1)优选采购人员,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质量鉴定水平。挑选那些有一定专业知识,忠于事业、守信于项目经理的人任采购人员。

    2)掌握信息,优选送货厂家。掌握质量、价格、供货能力的信息,选择国家认证许可、有一定技术和资金保证的供货厂家,选购有产品合格证,有社会信誉的产品,这样既可控制材料质量,又可降低材料成本。针对建材市场产品质量混杂情况,还要对建材、构配件和设备实行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监控。施工项目所有主材要严格按设计要求,应有符合规范要求的质保书,对进场材料,除按规定进行必要的检测外,对质保项目不全的产品,应进行分析、检测、鉴定。不合要求的不得使用,并且追踪其出处。严格执行建材检测的见证取样送检制度,以确保检测报告的真实性。

    4、推行科技进步,提高质量控制水平 ,实现质量改进

    施工质量控制,与技术因素息息相关。技术因素除了人员的技术素质外,还包括装备、信息、检验和检测技术等。国家建设部要求“要树立建筑产品观念,各个环节要重视建筑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功能的改进,通过技术进步,实现产品和施工工艺的更新换代”。这句话阐明了新技术、新工艺和质量的关系。[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体现了施工生产活动的全过程。技术进步的作用,最终体现在产品质量上。为了工程质量,应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先进性、适用性。在施工的全过程,要建立符合技术要求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确保工程质量。

    在实施质量计划和攻关措施中要加强质量检查,其结果要定量分析,得出结论。“经验”则加以总结并转化成今后保证质量的“标准”和“制度”,形成新的质保措施;“问题”则要作为未来的质量管理预控目标。

    5、要强化质量责任制的建设和落实

    建立质量责任制是企业加强质量管理、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行之有效的措施。质量责任制的核心在于明确职责、落实责任,使员工更好的参与质量工作,确保产品质量。企业在建立质量责任制的过程中,质量责任制的基本内容必须健全,要以文件的形式表现,同时对质量责任制的贯彻落实要经过培训,使员工了解本岗位该做什么,怎么做,要求达到的结果是什么,个人工作好坏对结果产生的影响。此外,企业还要建立考评、奖惩等激励机制。

    质量责任制中质量控制的目标管理应抓住工程的质量目标、目标展开和目标实现三个环节。施工质量目标的制订,应根据企业的质量目标及控制中没有解决的问题、没有经验的新施工产品、以及用户的意见和特殊的要求等,其中同类工程质量通病是最主要的质量控制目标;目标展开就是目标的层层分解并落实到每位员工身上;目标的实施,中心环节是落实目标责任和实施目标责任。各专业、各工序都应以质量控制为中心进行全方位管理,从各个侧面发挥对工程质量的保证作用。从而使工程质量控制目标得以实现。

    6、加强现场质量管理,搞好过程的检测和检验

    由于工程建设项目的特殊性,要求必须一次达标。因此,加强现场的质量管理十分重要。现场管理是产品生产第一线的管理,其范围是从原材料投产到产品完工的所有制造加工过程,是实现零缺陷的基本手段。现场质量管理的主要任务是过程或工序质量控制、质量改进及过程或工序检验。

    要工程建设实现零缺陷的质量目标,必须加强人员的管理、设备(设施)的管理、物料的管理、作业方法与工艺纪律的管理、工作环境的管理以及检测设备和器具的管理。在企业的体系文件中,通常均有这些过程的控制程序,因此在现场管理活动中,一定要严格按照程序文件的要求来执行。对于,体系文件没有覆盖到或程序的适用性不够的地方,必须对程序文件进行修改或调整,使体系文件对这些过程加以控制。对于现场管理的特殊或关键过程,必须设置质量管理点,在检测和监视能力上加强,才能使这些过程完全处于受控状态。

    四、结束语

    从我国多年的质量管理的实际来看,工程建设企业,在长期的工程建设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实际管理经验,但怎样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是质量管理人员面临的共同难题。本文从工程建设项目的具体质量管理特点出发,分析了质量管理活动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对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提出了一些观点,希望能对工程建设企业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工程建设质量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 施工特点 施工技术 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前言: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质量是创造企业良好信誉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也是项目管理水平和施工技术水平的综合反映。质量管理必须以质量体系为依托,质量体系是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手段和资源。要实现施工项目达到优良等级标准,必须实行全过程、全员、全方位质量管理。

1.水利工程施工的特点

水利工程主要的作用就是挡水、蓄水和泄水,所以对于工程基础建筑物的稳定、抗冲、防渗、抗裂等性能有着特殊的要求。要严格的按照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施工操作,并且采用专门的施工方法和措施,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所以,必须事先对工程做好详细的施工计划,才能够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同时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

2.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很多,在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上,大多围绕,招投标、材料进场、工程量化、工程进度等层面。现代的水利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好坏,已经不取决以上其单一层面的因素,更多转向生态保护以及节水和水土治理等深度问题上。要保障水利工程建设质量,需要我们把科学发展水利观和水利建设质量紧密的联系起来,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与监管的协调,解决影响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诸多因素带来的问题。

2.1部分水利工程设计施工不合理,工程质量不过关

目前,我国部分在建或已建的水利工程,由于在施工的设计阶段没有进行综合的研究和实地的调查,工程质量不过关无法实现理论上的防洪要求,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给国家的财政增加了负担,造成了极大的资金浪费。

2.2对水利工程后期管理重视度不够

我国目前的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视程度比较高,而对于水利工程的后期管理的重视度不够。工程在竣工初期的质量和使用寿命都是符合基本标准的,但是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耗损,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加之后期的管理不到位,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缩短。

2.3水利工程建设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数量少,水利工程的容量小,难以满足现状。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面对严峻的形式,跨流域调水工程已经无法满足需要,地下水抽取工程技术水平低,难以满足现状。

3.提高水利施工技术及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

根据项目总体建设目标,合理规划和细化各项施工进度, 明确各个时段的建设目标和任务,统筹协调参建各方关系,形成工作合力。合理安排优化资源配置,保证人员、设备、材料按照计划及时进场,满足建设要求。

3.1加强技术创新,优化管理模式

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的技术,必须要加大科学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创新,将现代化的工程管理模式引进与优化。水利工程施工企业要能够以工程项目的施工特点和工程化的造价为基础,深入研究技术的难关,尽可能地保证施工的技术研究工作与项目的施工同时进行。要积极总结传统的管理方法,探索传统方法的优点与弊端,同时要加强先进的管理模式的引进,最大程度地发挥工程管理专家的咨询作用。

3.2加强材料、设备、机械质量控制

水利建设工程所使用的原材料质量的好坏,是否能够满足工程建设需求,将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的质量。在原材方面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对所有建设工程中所需要使用的材料进行严格把关。材料的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和保障,机械设备则是保证施工安全及发挥施工技术的根本保证,水利工程所采用的砂、石、水泥、钢筋等材料以及各类机械设备必须符合相关标准。

3.3加强新型人才的引用和培养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在水利工程的施工中,要加强新型人才的引用。培养本区域的人才,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施工企业应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建立人才培养的新机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3.4加强施工队伍建设

工程项目建设的实施者是人,要提高施工技术就应加强施工人员的培养。每个工作人员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工程质量。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人的素质,包括人的政治素质、身体素质、技术素质等,有一支高素质的人员队伍是实现高质量施工的重要保证。此外,应加强专业技术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制定操作程序避免发生意外事故: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严禁无基本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人员无证上岗。

3.5加强施工技术的科技化

应用高科技的产品,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应用GIS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等,提高测量数据的利用率,可以有效地减少重复的劳动,而且也方便检索、分发、分析及利用,从而最终实现工程项目的现代化、科学化管理。同时以AutoCAD设计技术辅助设计,确保设计图纸的质量,同时也能大大减轻工程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

3.6加强施工现场环境分析

环境因素是对工程质量特性起重要作用的外部因素,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它包括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工程技术环境,施工现场作业面、劳动设施、光线和通讯条件等作业环境,以及与各方关系等人文环境。因此,应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创造和建立良好的技术环境,保护自然环境,以便为实现质量目标提供良好外部条件。

3.7加强施工方法控制

应根据不同类型,不同条件下的工程项目,制定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方案。在制定施工上方案和施工工艺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组织、管理、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以利于制定出技术可行、方法简捷、组织科学、经济合理的最佳施工方案和工艺流程。同时,要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工法,提高工程质量和作业效率.

3.8正确处理工期与质量的关系

进度和质量在建设项目上来说是相辅相成的,合理的进度安排对建设项目质量控制有促进作用。为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工期,施工单位要结合工程特点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施工中要严格按照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施工单位可以通过改进施工工艺,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施工的作业方式等进行施工的组织优化。

3.9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健全的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是有效保障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通过建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实行质量管理责任制,明确工程施工各部门工作职责,并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完善,保障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工作的到位。必须有明确的质量目标,并符合质量总目标的要求。

4. 加强水利工程的环境与安全管理

第一要加强环境保护。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要遵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符合环保要求,着眼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保护制度。水管单位要做好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的防护林(草)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下游生态用水需要。环保部门要组织开展有关环境监测工作,加强对水利工程及周边区域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第二要强化安全管理。水管单位要强化安全意识,加强对水利工程的安全保卫工作。利用水利工程的管理和保护区域内的水土资源开展的旅游等经营项目,要在确保水利工程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工程建设质量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力工程;安全、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4-0109-01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新的电力建设高峰期,电力工程建设的进度应与安全质量管理水平同比例提升。然而,目前建设、监理、施工队伍基建管理水平与国网公司要求普遍存在差距。相当数量的建设、监理、施工单位管理者对安全质量管理的制度、标准、流程不熟悉,对国网公司基建安全管理要求贯彻不力,贯彻执行和推进落实环节存在不到位现象。部分工程建设一线人员素质偏低,安全质量方面的意识和能力素质需要提高。

一、当前电力基建安全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安全活动开展不够深入。基层单位和项目现场安全要求落实不到位,措施计划不具体,照抄照搬,缺乏针对性,存在简单化、表面化现象。少数单位活动开展不够深入扎实,对活动理解片面,活动过程中对计划落实不到位,缺少跟踪和总结。

二是安全质量责任不能有效落实。安全检查方面,存在问题发现浅显且不全面,发现问题较少,检查、整改力度不足等问题,个别工程项目管理制度要求不落实,不严格执行工作标准,存在安全隐患。

“大建设”体系建设后,有些职能管理部门项目管理范围扩大,但存在相应安全质量管理人员配备不足现象;相反个别部门改革后,质量管理机构有所弱化;部分施工或分包单位超能力承揽任务,施工项目部层管理人员配备严重不足,对施工现场、分包队伍的管控难以达到要求。

三是安全质量管理执行力不强。分包管理不到位、起重机械和脚手架专项治理工作不到位、安全检查工作不到位、风险识别、动态评估工作不到位等问题,影响了当前安全管理基础工作成效;设计质量和设备质量控制、原材料检验试验、隐蔽工程质量管理、各级质量检查验收等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措施没有完全落实;数码照片管理不规范,引用错误或失效文件、质量检验试验原始记录不真实等管理“通病”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建设、监理、施工队伍基建管理水平低,管理者对安全质量管理的制度、标准、流程不熟悉,对公司基建安全管理要求贯彻不力,贯彻执行和推进落实环节存在不到位现象,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电力建设的安全质量。

四是工程分包管理不规范。系统外队伍及分包队伍安全管理不到位,个别项目施工方案、安全措施执行不到位,未对施工作业进程进行严格监护,存在随意施工现象,酿成事故。

分包准入管理存在薄弱环节,部分单位对分包管理规定中的资质条件没有掌握,在实际工作中管控不严。

五是安全质量基础工作有待强化。多数项目未做到对逐项作业进行风险识别、评估,风险定级停留在固有风险等级上,现场勘察不细,未对作业人员等六个维度开展动态计算调整,风险定级不准确。

基建安全管理信息数据治理不到位,认识还不够清晰,操作仍存在较多错误,参建人员信息填录不正确,上报数据与实际情况仍有较大差距。

基建质量管理信息中,优质工程上报数据多个单位出现系统与纸质版文件不一致等现象。

六是安全质量管理不平衡现象突出。通过110千伏优质工程核查看,低电压等级项目的质量工艺水平与高电压等级项目的质量工艺水平存有较大差距,110千伏及以下工程质量总体水平不高,需持续提升;

不同地区间、不同项目间也存在质量水平不平衡的现象。

线路工程安全质量管理与变电工程存在差距。

二、电力基建安全质量管理工作重点

在安全管理方面,要扎实开展基建专业“安全管理提升”活动。优化安全质量“月度分析点评”机制,加大基建安全风险全面防控力度,杜绝转包与违规分包,落实电力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及达标评级”要求,实施标准化安全防护设施统一配置,加强灾害预警,加强检查监督,落实防范措施,推进安全施工标准化,提高施工安全防护水平,不发生人身死亡和较大及以上基建安全事故。

在质量管理方面,继续深入落实“国家电力公司关于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安全质量和工艺水平的决定”文件,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强化质量检查监督,深化标准工艺管理,推进标准工艺库、典型施工方法、工艺设计成果的宣贯与应用,加强薄弱环节管理,提升设备安装、二次接线等环节的质量,加强优质工程建设,全部新建工程达到优质工程标准。

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在基建系统开展“安全管理提升”活动。认真落实国网公司年度安全工作意见,结合安全策划、检查督查等专项活动,制定落实重点工作计划,在公司基建系统广泛开展“安全管理提升”活动。

二是加强安全检查监督与风险管控。完善月度安全质量分析点评机制,每月召开安全质量分析点评会,分析基建安全质量管理和风险预控情况,部署下月工作重点,跟踪掌控重大风险作业进程和风险控制结果,总结提炼基建安全管理创新经验,组织推广。

三是进一步推进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完善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开展执行情况检查监督。组织编制输变电工程安全防护设施标准化配置指导意见,研究提出标准化配置内容、组织形式和管理办法。

四是进一步规范分包管理。加强分包管理,坚持选择能力符合要求的合格分包队伍,杜绝违规分包,建设管理、监理单位切实履行审批流程和监管职责,认真审查施工方案,并监督安全措施落实,消除分包作业现场的安全隐患,改善作业安全环境,切实实现“无差别”管理。

五是进一步加强基建安全风险管控工作。加强策划管理,进行年度风险分析。

开发应用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动态评估和过程控制电子化管理模块,纳入基建管理信息系统,加强风险管理的过程审核、监控。

六是加强重点工程、重要时段、重要环节安全管理。

对大型重点工程施工高峰期开展安全质量管理专项督查。结合不同季节,有目的开展春季开工、复工,夏季防汛、防台风、防地质灾害、迎峰度夏,秋冬季防冻伤、防中毒,加强“十一”、“春节”等法定假期安全管理。

七是确保实现新建电力工程全部达到优质工程标准。

优化完善优质工程评定办法,研究过程评价方法,将优质工程标准覆盖到各级电力工程,实施公司和省级公司两个层面分层开展优质工程评定,制定详细计划,缩短优质工程评定与工程投运时间的间隔。

八是全面应用标准工艺。

优化完善标准工艺管理办法,确定公司层面标准工艺应用率考核方式,按公司要求形成管理标准,并对各单位标准工艺应用情况进行考核。

加强队伍建设,开展标准工艺培训交流等活动,促进低电压等级工程标准工艺应用水平的提升。

九是加强培训、竞赛、交流。

开展质量管理知识竞赛,面向全公司系统各层面质量管理人员,发现和培养人才,丰富质量培训方式,提高效果。开展输变电工程安全、质量、项目管理流动红旗竞赛,通过竞赛活动促进基建管理水平提高。开展安全质量管理培训,对各层面项目及安全质量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开展监理人员培训,提高监理人员素质和业务能力。

十是认真研究解决安全质量方面的层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