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教学管理;制度;创新;研究
一、当前教学管理制度的存在的不足之处
1.教学管理方法陈旧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体制的改革,不仅科技要创新、教育要创新,人才培养要创新,并且教学管理方法同样也应该加强创新力度,在教学管理中不能一味采取“拿来主义”,不能总是一层不变的,这样不仅会造成教学质量的下降,而且也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发展。并且教学管理自身就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如果在教学管理方法上不注意,则很容易造成命令主义和主观主义的错误倾向,严重影响教师和学生的发展[1]。比如从人才培养制度的角度进行分析,我国多数学校存在的人才培养规格和人才培养模式呆板,单一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因为教学管理方法陈旧,受到传统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观念的影响,从而造成与现代创新性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存在的差距。
2.教学管理目标存在局限性
目前,我国很多高等教育学校的管理目标都是比较偏重于层次的划分和外部显示的局限性,这种管理目标很容易造成由于低估教学过程中各种复杂的现象,而仅仅依靠外显的行为特征而造成教学管理的深刻性体现不出来,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学生,但是由于学生在能力、技能以及获取知识的程度没有统一性,并且在心理、生理以及社会等多种方面造成他们的成长速率也是不同的,所以在教学管理制度中如果将教学管理目标整齐规划,则会造成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2]。(2)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着巨大的改革,所以造成影响学校管理的因素也呈现出越来越大的随机性,因此这就要求学校在教学管理中应根据 教学实际的变化而迅速调整管理对策,如果教学管理目标局限于某一个方面,则就会造成在教学管理的弹性不足,存在僵硬的状况,从而造成不能适应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形式的变化。
3.目前的教学管理制度束缚学生发展
在目前由于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者教学管理制度存在弊端,从而严重影响创新能力人才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针对这种现象,《大学教学管理制度论》的作者郭冬生先生在分析教学管理制度时指出[3]:目前我国的教学管理制度存在三个方面的缺陷,‘三个中心’和‘三个不足’.其中“三个中心”主要是指在教学管理制度中主要以学校为中心,以控制为中心,以管理者为中心;“三个不足”主要是指院校教学管理自不足,教师教学的自和学生学习的自不足以及教学管理制度的平等性和服务性体现不足等,比如,在教学管理制度中,单一的以考试成绩做为评价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情况为标准,过于死板的教学管理制度等都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学生个性发展,从而束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的发展。
4.教学管理的评估体系不完善
教学评估是教学管理中一项重要的改革,教学评估不仅能够起到教学管理部门对课堂教学的监控的作用,而且也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能够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虽然我国在1990年制定并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使教学质量评估工作具有规范化,以促进教学质量评估工作在学校广泛开展,但是随着社会的变化,教育体制的改革,目前教学管理的评估体系还存在诸多的问题:
(1)评估模式和功能不足,教学评估具有管理、导向、研究、改进以及激励等作用,但是目前由于教学管理评估的模式和功能比较单一,所以造成评估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甚至有些功能的发挥出现扭曲的现象。
(2)评估技术水平不高,教学管理评估的效率和可信度在很大程度上对评估手段技术的运用和准确把握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并且教学评估涉及的评估工具和评估技术运用,不同的评估技术具有不同的作用,目前在教学评估中常用的教学评估技术为量化技术,但是由于评估人员对如何保证可信度,如何制定量化表等缺少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造成量化评估存在盲目量化的现象。
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创新的对策研究
1.完善教学管理体制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机构设置的调整,教学管理体制的完善,首先应该充分发扬民主,将教学管理的下移,不断建立健全的决策系统和执行系统,还可以建立和完善自身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以吸引不同的群体参与学校决策,从而充分体现出学校教学管理的民主化的特征。然后应该不断提高教学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并在完善教学管理体制的同时,树立“管理是生产力、管理是科学、管理是生产力”观念,并且在完善教学管理 体制中,还应该遵循学习型组织设计的原则,从而不断 让管理人员和组织人员在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不断获得专业化知识能力体系的培训,从而不断提高管理的专业化,不断使教学管理体制规范化。
2.以学习型组织为教学管理的目标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体制的改革,在社会和环境日益复杂的背景下,也造成组织自身的要素和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在众多的组织理论和实践下,使学习型组织脱颖而出。在学校教学管理中,以学习型组织为教学管理目标,更加能体现出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所以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应该学习为前提,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而学生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够适应社会对未来人才发展的要求[4]。所以在教学管理制度创新中,以学习型组织为教学管理目标,才能使教学管理组织取得最大的成效,真正实现教学的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3.“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学校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所以在教学管理制度应做到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本,在教学管理制度中不断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给予学生学习的自和决策权,给予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从而满足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学习的要求,并且在教学和培养的过程中,应注重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实现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4.完善教学质量评估制度
在现代的教学管理制度中,只有建立一套科学、完善以及规范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和制度,才能保证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有效的提高,在教学管理制度中,将监控制剂整体教学观念引入教学管理中,不仅关注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并且也注重结果性评价,在教学管理中将过程管理和结果管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不断认识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并认识到完善教学质量评估对提高教学的质量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刘根厚.以人为本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建构[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46—47
[2]熊劲峰,张玉柯主编.21世纪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M].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出版:1023—1024
[3]杨丽敏.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7(8):56—57
本着“扎扎实实抓常规,不遗余力提质量”的原则,为了进一步规范学校的常规教学工作,实施精细化的管理,特对本年度《常规教学管理制度》做出如下的修改:
一、课程标准
1、学期开始各年级各学科都要制定好学期教学计划,并努力做到教学目的明确,课时划分科学,教学进度清楚,时间分配合理,个人教研教学计划,于开学第一周上交教学教研处。
2、掌握本学科课程标准,努力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做到学科教学目的清楚,教材结构清楚,学科特点清楚,重点难点清楚,学生的能力发展要求清楚。
二、备课
1、个人备课要做到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教学内容,备学生实际,备教学方法,备教学手段及教具,备能力培养措施,备德育美育的熏陶。
2、上课前必须写好教案,优化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内容,教案一般包括:课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实验操作、作业布置、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3、不得使用旧教案或以参考资料代替教案。
三、上课
1、教师必须按教学计划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与研究。
2、坚持上课第一次铃前教师到位,上课期间不能离开教室、不能坐着上课,下课不拖堂。
3、正确贯彻教学原则,做到掌握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知识技能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4、注意演示与示范,充分利用板书、录音、投影、录像、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和手段辅助教学。
5、重视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制作。科学要按质量完成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让学生人人动手做实验。
6、教学过程要组织严密,安排紧凑,结构合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无知识性错误,做到精讲精练,采用各种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大胆质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独立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7、教师上课必须坚持使用普通话,写字规范,语言文明规范,板书设计合理,口头表达自然流畅,亲切生动,教态自然大方,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8、未经教学处允许不得私自调课或换课,发现有此类现象者追究双方教师的责任。
四、作业布置与批改
1、布置作业要分层次作业、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内容要精选,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时间要控制,杜绝机械重复或惩罚性作业。
2、课内作业要在任课教师指导下当堂完成,家庭作业要适量,一二年级不留家庭书面作业,三到六年级不得超过1小时。课堂作业要全收全改,课后作业原则上坚持全批全改,对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学生要坚持面批面改。
3、严禁让学生批改课堂作业。
4、批改作业要及时认真,错误要记录,原因要分析,讲评要严格,错题要重做,作业要达到规定次数(数学、低年级语文每天一次,作文每学期不少于8次)。
5、作业写清批改日期,忌粗放式的批改,多鼓励性批语。
6.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或变相布置作业,不得在微信里留作业、不得在微信群里完成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检查作业、批改作业。
五、辅导
1、课外辅导要做到四点:(1)制定潜能生转化记录;(2)对成绩优秀和智力较好的学生要适当提高学习难度满足他们的求知欲;(3)解答疑难问题进行学习方法指导;(4)组织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水平,在培养学生合格加特长方面下功夫,五六年级学生建立阅读笔记及图书角。
2、积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优秀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发挥特长,不断提高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对有困难的学生,要满腔热情,分析原因,从提高学生兴趣入手,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个别指导或有计划的补课,帮助他们在学习上取得进步,并对他们的特长予以鼓励和培养。
3、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加强个别辅导帮扶。
4、加强学生课后服务指导,丰富课后服务内容。
六、考试
安排期中、期末测试,要求做好质量分析,每个年级组可以组织月考、限时训练等活动,并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论文摘要: 现代教育管理要具有时代特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革新内容,创新方法,更新手段,保持先进性。要树立可持续管理观念,致力于制定、实行公平的政策,创建具有持续性的公平竞争环境,建立起适应形势发展进行持续性调整的机制,以实现管理效能整体性提高的目标。
如今,教育改革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任何一个教育组织都十分重视教学管理,因为它与教学成绩一样,都是学校生存的命脉,创新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也是提高学校知名度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学校教育组织必须依靠它来赢得社会、政府、家长和学生对学校的信任、理解和支持。一所质量高的学校绝不是只靠着有几位著名教师、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或者教育经费充足,而是由于学校管理的整体水平和全体教职工共同创造的结果。从中可以看出,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是刻不容缓的。
一、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创新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1、教育管理者的创新素质
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一个过程,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都必须不断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保持教育思想观念的不断变革和及时更新,这是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发动机”,操作这台发动机的正是学校的管理者。因此,学校的管理者是学校教育教学制度创新的关键。
学校管理者支配和引导着学校各个群体的行为,他们是否具有创新素质将直接制约和影响学校的发展和走向。如果一所学校没有一位富于创新的校长,做事情前怕狼,后怕虎,保守求稳,那学校也只能永远望它校之“项背”了。学校管理者必须敢于否定学校旧有的、束缚人性张扬的条条框框,大胆进行教学管理制度创新,这是教育事业发展对学校管理者提出的理性要求,也是取得成功的要素之一。
2、学校内部的创新氛围
目前学校要在比较理想的水平上开展创新教育,还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队伍的总体素质特别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尚不能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也就是说学校内部的创新氛围还不够浓烈。教育创新是一种具有高度自主性的创造性教育活动,它不是教育管理者独自单方面的行为,而是必须由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的一种整体性、目的性行为。它依赖于全体教职工的真诚投入,依赖于不同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意见的交流与撞击。我们必须努力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开放和宽容的创新氛围,创造一种以创新为内涵的校园人文环境,给教师以自由想像的时间和空间,给教师以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在教师的相互沟通、相互刺激、相互诱导中,提高工作乐趣,激发创新潜能。
二、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必须遵循两个原则
1、以人为本
现在多指是指经营者或管理者的一种领导方式或理念。学校管理正是如此,要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注重个体的差异发展、注重群体的和谐发展,从而达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有活力、善创新的教师队伍是教改向纵深发展的前提,也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任何一项创新活动都离不开人的参与。
2、民主管理
改革和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没有民主的管理,就没有民主的教育;没有制定政策时的民主,就没有执行政策时的严格。一所学校,如果只有少数领导干部的积极性,而没有全体教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那么这所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将难以开展。有关研究资料表明,教师群体对于民主、平等、尊重的情感需要,对于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较其他社会群体有更强烈的追求。因此,在新的教学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教育管理者应充分发扬民主,实施合作式、民主式管理,为教师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从而满足教师群体的心理需求,使每一名教师都成为自觉的创新主体,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局面,逐步达到人与学校、人与教育、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三、确立整合思想,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机制
科学管理水平和管理机制直接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发展水平,科学合理而富有特色的管理制度则会极大地强化激励的有效性。新的教学管理机制必须致力于有效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民主化要求。其基本特点是:管理体系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管理组织从单一控制型转变成综合支持型,管理模式由刚性向弹性转变,管理方式由过程型向目标型转变,管理方法由行政化、控制为主向民主化、引导为主转变,管理手段由单一化向多样化、网络化转变。
1、 完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形成有效组织保障
完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是确保学校开展正常工作的根本任务。上海有一所小学,2000年归并了6所村校,成为一所拥有近1700名学生,130多名教师的大型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无疑使原先“垂直式”的管理方式增大了管理的难度,影响了管理效率。在此情况下,校长结合学校实际,确立整合思想改革了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取消了副校长、教导主任等层级,改为条线负责制。把学校常规工作按学科及学校管理的需要,分成若干个条线,每个条线设一个负责人,管理该条线的人和事,并全权负责该条线工作的实施。条线负责人上对校长书记负责,下对教职员工和学生负责,与此同时,接受校长书记和师生员工的监督和评价。从而形成了校长书记——各条线负责人——教职员工的三级管理网络,学校内部管理由垂直管理变为扁平式管理,确保了学校常规管理能落实到处,构建结构完整、环环相扣、体现整体优化的教学管理工作系统。
2、创新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形成弹性管理模式
教学管理制度是一种稳定、规范的特有教育资源,为人才培养提供了一种质量保证的组合模式和激励约束机制。创新教育教学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从传统的管理制度向现代化的、先进的、科学的管理制度转变,实现制度创新,真正实现由管理者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因此,必须建立严格而又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给学生以充分的发展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的主导作用。我们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对现有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清理、修订和完善,积极改革过分强调统一要求的管理模式,突出多样性特点,变硬性管理为弹性管理。近年来,中小学推行的二期课改,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多元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创新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课题。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应该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与危机感,及时把握创新的机遇,不断加快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创新的步伐,使学校能够不断发展优质教育资源,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分析
近年来,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很多高职院校都结合本校情况,对教学管理制度进行了相应地改革创新,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不足之处,围绕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如何优化进行阐述,希望给高职院校借鉴意义。
1高职教学管理制度的内含
高职院校的管理制度属于高职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未来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重视高职教学管理制度的定位内容。不同于普通大学的管理,高职学院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从培养人才目标角度出发,普通大学重视培养学术性人才、实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等,培养目标具有多元化的特点。相比于高职学院的学生,大多数普通大学的学生分数成绩更好,更遵守纪律,管理更为方便。在普通大学的管理过程中,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较为单一,培养方向偏向技术型人才,同时,大多数高职学生分数成绩不高,纪律性不高,综合素质不高,高职院校必须充分重视我国涉及高职院校的有关制度规范,结合本校的特征进行高职教学管理制度的定位,这些特征主要包括:院校类型、培养目标、学科分类、院校风气、高职院校的设备设施、教师的综合素质等。
2高职教学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
高职院校通过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可以有序组织教师的教学活动,保障学生的正常教学课程,使高职院校的各项条例能够正常实施,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管理制度工作的效率,从而保障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的良好教学制度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未来发展,在建立教学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学校管理的角度出发,高职院校必须重视教学管理制度的综合性,即考虑到教学管理制度各项条例的紧密性、逻辑性,通过各项条例的有序秩序,保障各项条例充分发挥其作用,从而促进整个教学管理制度的发展。高职院校在制定教学管理制度条例的过程中,必须保障各项条例可行性强,必须明确定义,不能设置模糊的条例,容易使教师、学生、工作人员错误理解条例含义,导致教学管理活动出现无序现象。高职院校在建立教学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制度条例的运行效果,保障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活动可以高效工作。从管理教师的层面出发,教师作为高职院校的主要知识传播者,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教学管理制度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的技能型发展,为高职院校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高职院校的知名度。因此,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在制定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教师地位。在建立过程中,要求教师坚持教师的权利与义务,使教师明确职业道德规范,从而更好地投入教学活动中。近年来,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我国的教学课程中,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概念,高职院校必须重视“以人为本”的定义,在教学活动中,将高职学生视为主体地位,尊重高职学生的人格,坚持以表扬为主、以鼓励为辅的教学策略,不断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有效检测学生技术水平的主要方法为考试,高职院校通过组织日常的考试活动,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便于教师后期的教学活动,教师在后期教学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对进行课程教学,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涉及学生考核制定的内容主要包括:考试制度、学生学习管理制度、学生出勤制度等,这些条例的制定,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律性,引起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重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近年来,很多高职学院出勤率低,导致高职院校校风下降,影响教师的上课情绪,同时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制度有关学生出勤率的条例,可以提高学生的出勤率,增加教师的教学责任感。从高职院校的硬件设施角度出发,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技能型人才为主,因此,高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重点内容偏向实践技术方面。为了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高职学生的操作能力,高职院校必须保障设备设施的建设,通过国家资助、企业筹资、院校合作建设等多种方法,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的设备设施质量,满足学生实践操作的需要,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
3高职院校管理制度优化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在制定过程中,必须保障各项条例的科学性、规范性、有序性,符合高职院校正常的发展规律,切记不能急功近利,否则容易起到事倍功半的反作用。各院系部门作为高职院校的组成内容,通过充分发挥各院系的作用,可以保障高职院校的综合发展。高职院校通过对资源进行有效分配,保障部门之间能够各司其职,落实好自身部门的工作,因此,高职院校在给各部门分配任务的过程中,必须重视资源分配的有序性与合理性,例如:财务部门专门负责与高职院校有关的一切经济活动、教学课程部门专门负责监管与教师有关的一切教学活动、学生发展部门专门进行协调与学生能力发展的一切技术活动等。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活动属于一项综合性的活动,内容涵盖了高职院校的日常管理活动,包括学生培养目标活动、教师教学活动、院校合作活动等,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活动在制定过程中,必须保障内容的精简度,便于教师、学生记忆。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在建立教学管理制度过程中,必须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校园资源,对传统的制度条例进行改进创新,提高高职院校的运行效率,从而推进高职院校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以人为本 教学管理制度 建构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不仅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的规模增长显著,而且学科专业也日益呈现出多科化和综合化的趋势。据2006年的统计,全国高校的平均在校生规模已经达到8148人,在校生达到万人和数万人的学校更是不在少数。并且这些高等院校保留单科性学科专业结构的已经越来越少了,他们绝大多数都在进一步构建和强化多科性和综合性的学科专业架构。而且,现在高校更加强调学生的社会适应性,通过增加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素质人才已是现在高校的重要任务。因此,现代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必须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转变教育和管理思想,逐步构建一套和谐、高效和科学的现代教学管理制度。
1.以人为本是构建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现实需要
以人为本是现代高校管理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应该尊重现代教育价值观的调整,逐步从社会本位价值观向满足社会与个人的平衡发展过渡,把人的发展作为高校发展的终极目标。只有做到以人为本,才能保障学术自由、学习自由,才能克服传统教学管理制度刚性过强、控制性过强的弊端。正如别敦荣教授所言,“一种与人的行为表现相关的制度是否具有人文关怀精神,是否体现人的尊严至上,尊重人的价值,反映人的发展需要,保证人的权利,直接决定着这种制度能够对人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以及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对人起作用”。高校教学管理的目的是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功能的发挥和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此一目标的实现,与教学管理制度对人的重视有密切的关系。
1.1教师的自主教学和教学自由需要以人为本
高校教学管理与其他管理之间的重要区别,就是强调被管理者的工作自由和工作自,体现在教师身上就是教学的自由、自,教学自由和教学自本身即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表现形式。高校教师的工作具有复杂性、创造性等特点,高校教师的工作不是生产产品,而是教育学生如何完善自己,如何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发展,这些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教学自由和教学自。但仅仅强调教学自由、教学自,似乎又存在教师责任意识淡化的危险,这就需要在教学管理制度中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关怀,要在制度规定中给予教师应有的教学自由、教学自。同时,也要对其责任提出明确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从人的发展的高度去看待自己的工作,在个体权力和权益,如在教学管理上的发言权、知情权、决策权得到保障的同时,也要实现教师的价值,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
1.2教学管理制度应当坚持以学生为本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教学管理制度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改革,从学分制、选课制的实行到弹性学制、导师制的推广等,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导向。但由于受旧的观念和制度的束缚,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制度还存在诸多不符合以学生为本要求的规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限制学生的求学意愿。高校设置的专业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学术领域,学生是否能够选择就读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是否在可以发挥自己所长的专业学习,不但取决于学生的选择能力,而且还取决于高校给予学生的选择空间。第二,忽视学生的利益。保护学生的利益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原则,这不仅应当体现在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而且应当体现在教学管理制度上。第三,不尊重学生成长中的失败或错误,成长的代价过大。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高校就是为这一特殊的群体所开办的,以便他们能够在一种良好的教育环境中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由不会做事到学会做事、由不会做人到学会做人。第四,未能与时俱进反映学生的生活需要。当前,高等教育已经成为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然高校就应当承担起终身教育的责任。
2.构建保护学术自由和学习自由的现代教学管理制度
高校教学管理有两大目标,一是维护高等教育秩序,二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现代高校应该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改变高校教师的薪酬体系,提高高校教师待遇,保持他们科学和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做好学生的调研工作,了解他们的不同需求,不断调整课程体系,尤其是增强关于创新和自主学习的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最后,要努力营造开放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全面自由发展。学校在制度制定、宣传和后勤保障上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并且通过增加奖惩力度和树立学生模范营造一个有序竞争和和谐共进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秦小云.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人性化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5:112
[2]秦小云,别敦荣.论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人文关怀诉求[J].高等教育研究,2005(09)
[3]刘根厚.以人为本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建构[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