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圆的面积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圆的面积是在学生了解和掌握了圆的特征、学会计算圆周长的计算以及学习过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圆这样的曲线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到,如果学生完全自主地探索如何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或其他平面图形是有很大难度的,所以教材首先出示了估算图,再让学生利用学具进行操作,让学生自主发现圆的面积与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的关系,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从学生思维特点的角度看,五年级学生以抽象思维为主,已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归纳、类比、推理的数学经验,并具有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所以在教学中应组织学生利用学具开展探究性的数学活动,注重知识发现和探索过程,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想、观察,操作,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渗透转化和极限的数学思想。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动手实际和数学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
【教学重点】:掌握求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圆的面积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片、剪刀、圆的面积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丹江公园草坪中间的“喷水器”洒了一圈水。
师:这是丹江公园的草坪,为了使草坪更加生机勃勃,园林工人在草地上装置了自动旋转喷水器,喷水器旋转一周,在草地上形成了一个(圆),要想知道喷过的草地有多大,其实就是求的(圆的面积)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圆的面积。板书课题:圆的面积。圆的面积在哪呢?谁能上来摸一摸。动画演示圆的面积。你能像他这样规范地摸一摸你们桌上圆的面积吗?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圆的面积的概念
出示一个圆,结合其他平面图形说一说圆的面积是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提问。
(圆所围成的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二)、推导圆的面积公式
1、利用多媒体把圆平均分成4份,然后分成两半并拼在一起。
方法如上,把圆平均分成8份、16份、32份,并拼在一起。
观察所拼成的图形。仔细观察所拼成的图形变化情况。
2、让学生使用学具。
提问: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什么形状?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思考问题。(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小,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
3、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各个部分有什么关系?圆周长的一半(即C÷2)是长方形的长;圆的半径(即r)是长方形的宽。
4、使用多媒体课件,师生一起推导圆的面积公式,
5、讨论:
提问:要求一个圆的面积,必须知道圆的什么条件?学生回答:必须知道圆的半径提问:知道圆的直径可以求圆的面积吗?学生思考,可以。
圆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三)、利用公式计算圆的面积
1、出示例题:
已知圆的半径是5厘米,求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S=πr2 3.14×52=3.14×25=78.5(平方厘米)
答:这个圆的面积是78.5平方厘米。
2、出示教材例题1:
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①指名读题,让学生试做。
②学生板演20÷2=10(米)
3.14×102 =3.14×100=314(平方米)
答:它的面积是314平方米。
③集体订正。
强调指出:列出算式后,要先算平方,再计算。
三、巩固练习
1、直接写出得数。22= 32= 52=
72= 92= 102= 0.22= 0.42=
2、求下面各圆的面积。(单位:厘米)
四、拓展提高。一个圆形场地的周长是50.24米,这个圆形场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五、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十六第1、第2题
关键词:试点学院;教学模式改革;PSASP;综合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1-0062-02
引言
教育部组织实施的普通本科高校试点学院教学改革为高等院校顺利培养复合型、适应时展的人才提供了重要参考。在次改革计划指导下,结合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形势以及我院电类专业的具体情况,我们进行了一系列面向学生的综合设计课教学探索,以便于探索实验教学中综合培养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实践能力的方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高校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达到整个人才培养模式的进步。
一、试点学院的概念
试点学院改革是通过设立“教育教学改革特别试验区”而展开的(这些实验区一般来至普通本科高校的各专业学院)。然后在实验区内逐步推进以学院为基本实施单位,以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为核心,以学院与社会创新资源协同发展为路径的综合性改革,是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一种试点方法。
被设立为试点学院的机构可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一系列改革探索,以便实行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如:可鼓励本科生早进实验室、早进课题、早进科研团队,将科研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加强实践环节教学,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另外,鼓励根据产业发展需求,会同合作单位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等。
二、综合设计实验的特点及重要性
实验课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开设实验课,可以帮助学生巩固之前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研基础能力,使之逐步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这种授课形式通常由教师在实验室内指导,借助实验仪器,让学生操作,并观察现象、记录数据然后分析讨论实验结果等[1]。这种教学形式相对理论教学更具直观性、综合性和创新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养和观察分析客观世界的能力。
高等工科院校技术基础课及专业课所对应的实验一般是理论讲到一定程度后的实验教学,并且多是对应单一学科和章节的单项实验,只验证该章节的理论,从学习和认识规律出发,这些基础性实验对学生加深课程内容理解能起到一定作用,方便学生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测量方法,但各实验间通常联系不大,内容较单一,只属于验证性的。综合设计性课程是以一门课程教学内容为基础,对学生所学的多门课程内容的综合。改革的指导思想为: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打破课程间界限,融合学生所学知识,有机结合各实验内容,将不同专业课单独开始的实验改为集中开设,同时降低验证性实验的比重,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
针对综合性课程的开发,必须首先满足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尽可能在现有实验课基础上做适当延伸,结合实际现状选题,最好将开设的综合性设计课程与相关企业现状结合,方便经过试点之后全面铺开。通过综合设计性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基础实验实验中所学的内容、测量方法和仪器使用等各项能力。这可以很好的检验学生对基础性实验的掌握程度,也可以衡量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是其他基础性教学无法替代的[3]。因此,研究综合设计实验教学形式对探索人才培养改革有重要意义。
三、面向学生的PSASP综合设计课程教学
大系统、大互联是当今电力系统发展的一个趋势。电网结构日益复杂,使用传统设计方法和监测模式已经越来越适应不了发展需求。利用计算机及相关软件进行辅助设计和在线监测,可大大缩短计算时间并有助于提高计算精度。我们所开设的电力系统综合设计课是以某一实际工程为对象,在借助相关软件(如:CAD、PSASP)辅助计算和分析基础上,对电网结构方案进行优化。通过该门课程的实践使学生能够依据实际要求,对电网进行一定的规划,并完成其一次、二次部分设计,同时,对主要电气设备设置必要的保护。本设计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重要的实践环节之一,是学生在学习电力系统专业课程后的一次综合性训练,有利于学生复习巩固多门相关专业课程的知识,增强工程观念,培养电网规划设计能力。
PSASP(Power System Analysis Software Package)是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的简称。其由中国电力科学院研制,功能强大、使用方便,并且是高度集成的,开放性的。PSASP包括电网基础数据库、固定模型库和用户自定义模型库三个主要部分,可以实现电力系统各种分析计算,主要用于电力系统设计、运行及相关研究,是确定电力系统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的规划设计方案的重要工具。可用于进行电力系统潮流、稳定等各种计算,涉及了稳态、暂态和各种线性、非线性分析。PSASP计算功能还在不断完善和扩充,其人机界面比较方便友好(如基于图形的数据输入和图上操作,自定义模型图以及图形、曲线、报表等各种形式输出),另外,PSASP与一些通用软件(如Excel、AutoCAD、Matlab等)接口易实现,从而可充分利用这些软件的资源[2]。
面向学生的PSASP综合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如下:学生根据所给定的原始资料(包括地理位置接线图、拟建电厂机组容量、拟建变电站要承担的负荷量、气象条件等),完成以下设计――(1)依据所原始资料提供的数据,确定电网接线方式(包括电气接线方式和电压等级的确定等),选定发电机、变压器及线路型号参数;(2)根据所选定的型号及物理参数,进行基于psasp的潮流、短路、暂态稳定计算,并将计算结果(报表和图示化结果)记录;(3)制定无功平衡方案,给出各节点补偿容量;(4)通过对电网的短路、保护、整定计算,设计电网的继电保护方案;(5)依据计算结果,对所选设备进行校验,画出二次配置图;(6)确定并绘制电厂的主接线方案,通过短路计算,选择和校验电气设备(进行保护整定计算,设计继电保护配置方案);(7)通过潮流计算网损和电压降落;(8)熟悉相关标准、对电气图进行规划化的绘制。
在开设本课程前学生需要学过的课程包括《电力系统分析》、《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需要查阅的文献包括《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设备手册》《水电站电气主接线图册》等。实验室提供应用软件,由专门的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学生可以分成几个小组根据兴趣分别完成设计内容的不同部分,比如:(1)(2)(3)(7)(8);或(1)(6)(7)(8)等。为期一周的设计时间内,我们建议详细时间安排及步骤为:首先,布置设计内容,了解设计基本方法,熟悉相关软件,完成发电机、变压器、线路参数型号选型;然后,选定各节点补偿容量,制定无功平衡方案,输入潮流计算参数数据,借助psasp软件进行潮流、短路、暂态稳定计算;第三天,计算短路电流,进行保护整定计算,设计保护配置方案,设备选型,制定说明书和计算书;最后两天,绘制主接线和二次图纸并整理报告成果。最终经过一星期的设计,提交一份设计成果(包括电气设备选型及PSASP运行结果说明书;设计方案说明书等各一份)。
四、结论
近两年综合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及操作对电力系统整体设计有了深刻的体会,免除了凭空想象造成的理解上的困难,增加了学习兴趣,对专业课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有很大的帮助,并且加强了学生应用工具和加强团队协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我们也得出以下启示:综合设计性课程的内容编排可以参考西方国家,加强启发性和讨论性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其个性发展,力争具备综合性、典型性和探险性特点;综合设计性课程的设置方面,可以给出一个或多个课题,因材施教,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及水平自由选择;综合设计性课程的形式方面,建议做到多种多样,根据教学计划,采用多层次逐渐深入的教学安排,由简到难,由小到大;提倡学生结合各种科研产品和社会需求进行兴趣型综合实验,促进个性发展;另外,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若学生设计方案不合适,教师不能直接把正确方案提供给学生,要认真指导其更改提高,以免降低学生学习兴趣,达不到综合课程的目的。
总之,综合设计性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高等教育必须从思想上重视针对该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加强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支持及投入,力争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达到试点学院改革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舒奎,唐树森,王立.电类综合实验教学的创新与实践[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2004.
关键词:点线面;统一;艺术;趣味
平面设计,原称作装潢设计,也称为视觉传达设计,是以“视觉”作为沟通和表现的方式,透过多种方式来创造和结合符号、图片和文字,借此用来传达想法或信息的视觉表现。平面设计师可能会利用字体排印、视觉艺术、版面等方面的专业技巧,来达成创作计划的目的。可以将不同的基本图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的,以图片的形式表达出来,来达成创作计划的目的。coreldraw平面设计师通常进行制作(设计)时的过程,以及最后完成的作品。同时平面设计教学中应遵守以下原则:
(一)清晰与肯定性统一原则
图形是一种视觉语言,有意味的形式,是设计作品中敏感和备受关注的视觉中心。图形在平面设计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图形本身是视觉空间设计中的一种符号形象,是视觉传达过程中较直接、教准确的传达媒体,它在沟通人们与文化、信息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图形成为在coreldraw设计中图形的运用,特别是作品中点、线、面在平面进行排列组合,构成美感的图片。影响着设计效果的表诉。没有理想的组合图形,平面设计就显得苍白无力,合理的点、线、面组合是设计者的生命,使自由的空间意识展现出来,自由地构成主体,是设计者得以展现其才华之所在,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设计者的潜能,体现艺术家的个性和创造意识。也正是由于它的存在,使平面图形设计的信息传达更加科学准确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多彩。图形在平面设计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学习平面设计的过程来看,教师必须逐步地扩展他们的知识,渗透学习方法,培养观察、思维、理解、表达的能力,与此同时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这个过程也需要教师在潜移默化的指导下慢慢完成。
(二)整体性与协调性统一原则
Coreldraw进行设计的目的是传播用户信息,追求的完美形式必须符合主题的思想内容,这是排版设计的根基。只讲表现形式而忽略内容,或只求内容而缺乏艺术表现,版面都是不成功的。翻开任何一张平面设计作品,给我们的印象来自于它的整体设计,色彩在版面中的搭配是否构成也形成一定个性。或花枝招展、或清新素雅、或浓妆淡抹、或土里土气。整体风格的形成,有利于既体现特色又融入共性只有把形式与内容合理地统一,强化整体布局,才能取得版面构成中独特的社会和艺术价值,才能解决设计应说什么,对谁说和怎样说的问题。如果整体不协调,就像东拼西凑的,感觉不舒服。选择一个角度,做出有说服力的视觉作品,强调协调性原则。也就是强化各种编排要素中的结构以及色彩上的关联性。通过文、图间的整体组合与协调性的编排,使设计具有秩序美、条理美,形式与内容合理地统一,平面设计作品为人们传播直观的信息,色彩的视觉幻想造成的,合理而和谐的色彩组合常常能带来神奇的视觉效果,令人耳目一新。从而获得更好的视觉效果。
(三)艺术性与装饰性统一原则
Coreldraw平面设计创造一个既具科学性,又有艺术性,既能满足功能要求,又有文化内涵,为了使版面设计更好地为版面内容服务,寻求合乎情理的版面视觉效果则显得非常重要,也是达到最佳视觉表现。构思立意是设计的第一步,也是设计作品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我们所设计的风格具体应用作品中去,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美学原理,是一个艰辛的创作过程,达到意新、形美、变化而又统一,创造出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作品。并具有审美情趣,这就要取决于设计者文化的涵养。人们欣赏水平和文化氛围的欣赏和追求,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推陈出新,持续更新。
(四)知识性与趣味性统一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支兴奋剂,促使人们永远充满希望,对事业和生活充满信心,并能激励人们拿出足够的勇气和力量面对事业上的难题,兴趣一旦激发起来,就会产生无穷无尽的求知和探索欲望。Coreldraw平面设计软件具有强大的功能,它能够轻而易举让同学们体验设计师魔幻版的构想。激发设计师异想天开的创作灵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趣味地传授知识,做到寓教于乐。”教师可以演示房地产宣传海报,让学生轮流到讲台上分析、设计出的生活状态,边演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为学生提供参与动手的好机会,从而使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加深和拓宽所学知识,让他们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其独立钻研和创造精神,提高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能力。但是这种趣味性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上,颜色的处理搭配必须符合现实科学和生活,必须符合人的视觉特点。才能够被社会认可接受,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更加打动人,作品才能够具有社会和商业价值。
平面设计是科技与艺术的结合,是一种使自己产品更适于市场销售的创造性工作。它涉及到艺术、文化、技术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元素,作为一种创意工具,平面设计就是一种表达手段。一是产品的表达,二是能够吸引目标消费市场关注的表达,是来自于一个实体元素与视觉元素协调配合,从而向目标消费者传递出各种情感、文化、社会、心理和信息提示的创意过程。设计需要精益求精,不断的完善,需要挑战自我,向自己宣战。
参考文献
关键词:机械原理;教学改革;面向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213-03
机械原理课程一直是我国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从机械类课程的体系来看,机械原理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力学、机械制图和金工实习等课程使学生有了机械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初步工程背景,从机械原理课程开始步入培养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阶段。因此在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中,机械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一直处于前沿和热点的地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机械原理课程是机械系统设计和机器人技术的重要基础,与现代机械设计密切相关。显然长期以来以机构分析为主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尽管人们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但目前在机械原理课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对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效果不够明显。
因此,通过对专业培养目标及机械类课程的分析和研究,根据机械原理课程地位、内容和特点,我们提出面向设计的机械原理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即以机构设计为主,具有机械系统方案设计能力为目标。
一、以机构设计为中心,重构教学体系,组织教学内容
由于我国过去传统机械行业主要是以引进先进技术消化吸收为主,机械设计是以经验加经典理论分析计算的模式,因此机械原理课程一直是以机构分析为主的教学体系,它的优点是可以培养学生扎实的机构学理论基础,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突出问题是学生到了机械系统设计课程及毕业设计时还不具备应有的机构设计能力,21世纪已进入技术创新的时代,现代机械设计需要的是设计和创新能力。过去机械原理课程体系的弊端在近年来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日显突出。为此,机械原理课程以机构分析为基础,机构设计为主来构建教学体系和组织教学内容。
围绕机构设计展开教学。机械原理课程的重点内容是各种常用机构的设计及应用,以机构设计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对于典型机构,加强机构特性、应用特点讲解,重点讲解机构的组成、演化变异,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创新思维能力。减少和理论力学重合的分析部分内容,系统讲解机构的运动分析和动力分析。避免过去机构设计建模时,单一强调数学方法,善于考虑实际要求和条件,学会运用工程化的建模方法,解决设计问题。机构设计有图解法和解析法,图解法在过去的工程设计中起到过重要的作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代机械工程设计已进入建模加计算机辅助设计时期,解析法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和认可。但图解法简便直观,有助于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机构设计以解析法为主,图解法主要用来进行机构分析,为设计服务。现代机械设计发展较快,机械原理课程应能反应机械设计的新成果、新技术,而课程有些内容已显陈旧、没有实际意义。我们针对机械原理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删去课程中一些陈旧、过时的内容,如对连杆机构设计的图解法,删去实验法和图谱法,保留实用的、对机构分析有用的内容。对新成果和新技术的讲解,采用介绍性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发展前沿,开阔视野、培养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在课堂中适时引入现代设计的技术和方法,使教学改革跟上发展的步伐。现代工程技术中已有多种对机械系统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方法,解析法是建模加计算机辅助设计。一般课堂教学中,解析法一般讲到建模,学生对解析法的学习处于方法原理阶段。在教学中通过典型机构例子演示编程及工程软件的应用。如在曲柄连杆机构教学中,用解析法建模后,演示用matlab编程,输出构件的运动和动力学分析曲线,向学生讲解机构设计过程。引入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采用交互式的图形环境,创建参数化的机构模型,再对模型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分析。机构设计通过教师快速建模、生动的动画及分析图形的输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机构动态参数化设计过程,认识工程新技术的应用,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设计能力。
二、培养工程意识和系统观念
机械原理课程使学生开始接触专业及机械设计类问题,对培养工程意识和系统观念至关重要。
机械原理课程机构内容部分,各章是一种不同的、独立的机构。在课程中,机构是由线段和符号构成的平面图形、机构分析和设计多为数理计算,内容是孤立的、静止的。由于学生又缺乏实践知识和工程背景,学习起来感觉枯燥,机械原理课程一直以来被认为是难学的课程。机构来源于机械,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从机械系统入手,提取和分析常用机构,进而设计机构的教学思路。在每种机构的讲解前,先搜集并放映一些典型机构系统的动画实例,使学生先了解该种机构在机械系统中的位置和作用,进行机构分析时,单一、静止和孤立的机构变为机械系统中动态的机构,通过机械系统学习机构,了解机构的工作原理、作用,不但有助于分析理解机构,重要的是认识了系统中的机构。再进入机构设计环节时,学生容易用动态开放的思维、系统的观念进行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机构运动方案设计能力。另外在教学中,尽可能多的引进相关的工程实例,介绍机构的应用,开阔视野。同时启发学生到生活中找机构应用实例和需要设计或改进的小课题,通过讨论课、小作业等形式,从多环节培养学生工程意识。
三、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培养工程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的重要环节。机械原理课程由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三部分构成。应注意机械原理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合理安排实践教学。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还有助于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前实验课时间由实验老师安排,没有注意实验的时效性,实验应该与理论课同步进行,才能保证教学效果。例如:机构运动简图绘制是难点内容,“机构的测绘和分析实验”应尽量安排在课后尽快进行,学生是刚开始接触这门课程,及时配合实验,对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设计能力的重要环节,内容主要有机构运动方案的选择和设计计算,要求用解析法完成。机构运动方案设计最能体现灵活性和创新性的关键所在。过去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安排在课程之后,时间较紧,学生主要时间和精力用于建模、编程等内容,一些学生对计算机编程不熟,更是草草了之。课程设计达不到培养设计和创新能力的目标。为此我们将课程设计的题目从开课就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机构运动方案设计的思考,鼓励学生进行开放性思维,提出较多机构方案进行比较和选优。改革后的课程设计教学,从教和学的层面都从系统机构设计问题展开,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有效保证了设计质量。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观察实际生活和工程实践中的机构,根据教学节奏自拟课程设计题目,培养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并激发出设计冲动和创新意识。
四、将培养创新能力贯穿教学始终
创新是设计的灵魂。在教改中将创新能力培养确定为我校机械原理课程教改的主要目标之一,着重研究创新思维方式的培养。通过分析影响大学生创新思维的教育学因素,在机械原理的教学中,将创新思维方式的培养贯穿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整个教学环节,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多方面改革,全方位营造创新环境,通过改变传统继承式教育模式,避免满堂灌的套路式教学,多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将创造性思维方式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能力等。运用多媒体立体化教学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给实践性教学环节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营造创新环境,激发创新兴趣。鼓励学生参加机械设计竞赛,提高、彰显和检验创新能力。我校自浙江省第一届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开始参赛,且连年在大赛中获奖。近两年来,在我校学生“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中取得一等、二等和三等奖的好成绩。图1为2010年全国一等奖作品风火队—“大力水手”号挖掘机的虚拟样机,图2为2011年全国一等奖作品“开拓者探险车”的总体设计图。
五、小结
面向设计的机械原理的教学改革在我校已进行多年了,几年来,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越来越能接受新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考试成绩,以及连年机械设计大赛中逐年取得的好成绩,证明我校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在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方面是有效和成功的。
参考文献:
[1]申永胜.机械原理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黄昌华,郭庚田,白彩勤.采用三层次培养方案进行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J].清华大学教学研究,1995,(01):47-49.
[3]郭卫东.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实践[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56-59.
【关键词】 符号学;平面设计;传统元素
【Abstract】 Based on the desig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his paper takes the semiotics as a guide, by citing examples about ancient and modern, especially focus on the design of graphics creative concepts, creative words, and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graphic design in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design. We want to find and develop their own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sum up the reasonable factors of modern design culture to explore nation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dvertisement.
【Keywords】 Semiotics,Graphics design,Traditional element,
一、 符号学与平面设计的关系
符号学Semiotics词源自希腊语Seme,意为记号(sign)的解释。符号学是研究符号一般理论的科学。它研究事物符号的本质、符号的变化,发展规律及符号的各种意义。
符号论思想着重于符号自身逻辑结构的研究,分析人们认识事物意义的逻辑结构,把符号学范畴建立在思维和判断的关系逻辑上,认为任一符号都由媒介、指涉对象和解释这三种要素构成来完成信息的传递。平面设计行为本身就是信息传播的过程,而信息是事物的自身属性而非是事物本身,信息的传播必须嫁接一定的物质形态上才能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设计的过程行为即是信息符号化的过程,信息是符号的内容,符号是信息的物化形式。由此可见,符号作为设计传递信息的重要元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元素符号化的研究也变得尤为重要了,本文就旨在从符号学的角度对中国传统图案进行重新认识,通过对其内在构成的梳理,明晰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使对传统图案的现代应用得以实现。
二、 中国平面设计的现状
在全球化带来的生活方式趋同的过程中,东西方艺术的形式及思维方式在逐步缩小差距。但在平面设计方面,由于民族理解上的文化鸿沟,使得许多具有本民族特性的设计创意被压抑,甚至被磨灭。中国众多的“国际主义”倾向设计和国外设计相比,已无法区分本国与国外设计之间的特色。“本土化”视觉语言的“失语”现象非常突出。但随着国力的增强,中国重新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中国的设计也正沿着这种势头在迅猛发展。正在努力的实现中国设计的复兴。我们应该要意识到:当代设计应该努力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使我们鲜明的本土特色融入到设计之中,形成特定的民族风格和中国特色。
四、从符号学角度分析“传统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1、符号的抽象特征要求我们在设计中要以简代繁,意蕴犹存:符号论美学家卡西尔认为“艺术可以被定义为一种符号语言”,是我们的思想,感情的形式符号语言。每一个艺术形象都可以说是一个有特定含义的符号或符号体系。这说明符号在艺术学的应用,首先具备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抽象性。这种抽象能力在动物中是没有的。所以“如果没有符号系统,人的生活就被限定在他的生物需要和实际利益的范围内,就会找不到通向理想世界的道路。”
中国传统图形符号学维度的研究应用,也应遵守抽象性这一原则,采用以简代繁,意蕴犹存的设计理念。
以韩秉华1990年为香港贸易发展局推广香港产品所做的宣传海报为例(见图一)。龙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是帝王尊贵威仪形象的象征,古代以龙为题材的纹案数不胜数;在本海报中,其以龙为题材,对传统细致复杂的龙形形式进行了简化,采用几何图案创作的手法设计出新的“龙”图形,所运用的几何曲线单纯明快,保持了龙灵动的体态,神韵生动,令人赞叹。
2、符号的普遍特征要求我们在设计中要兼容并蓄,内外兼修:符号在艺术学上应用的第二种基本特征为普遍性,所谓普遍性就是指符号的功能不局限于特殊的状况,而是一个普遍适用的原理。
东西方世界除了地域上的差距之外,在文化艺术范围内也有其不同的独特视觉,比如说欧洲人常在杯子上缠绕蛇来代指医药,东方却人难知其意。不同思维方式和心理习惯的人们,创造了各自不同的传统图形,这些变化万千的图形纹饰在现代的设计运用过程中更要强调图形符号的普遍性.
3、符号的多变性特征要求我们在设计中大胆创新、与时俱进:多变性是符号在艺术学上应用的另一种基本特征。一个符号不仅是普遍的,而且是极其多变的。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同样的意思,也可以在同一种语言内,用不同的词表达某种思想和观念。“真正的人类符号并不体现在他的一律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理解普遍性与多变性的辩证关系。不断用与时俱进的设计精神来丰富充实自己。对于传统的继承是重要的,但如果我们不去吸纳新的形式手法, 不与时俱进地对其进行创新变化,就势必陷入固步自封、不求进取的窠臼。
我们以亚洲艺术节的视觉形象设计为例,通过研究多届亚洲艺术节的视觉形象设计,对于设计中运用传统图形构思新创意的创新举动可窥见一斑。如第三届的灵感来源于四国艺人的面部妆容;第七届是多国文艺工具结成的吉祥绳结;第九届是不同民族艺术家造型的纸人形,多姿多彩的传统图形在新的演绎下将亚洲艺术荟萃一堂的主题充分的表现出来。
结语
今天,我们应当承担起振兴设计的重担,借鉴传统丰沛的文化遗产和各种素材的启迪,运用现代设计观念,吸收传统图形中的有益因素作为设计的灵感源泉和支撑点,共创创意盛世。
参考文献
[1]【法】皮埃尔.吉罗著 怀玉译:《符号学概论---二十世纪西方新学科评介》,52页,四川人人民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