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招贴设计;中国画;民间美术;传承
现代招贴设计在传统文化发展中的构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现在多个方面,中国传统艺术讲究均衡和内在的节律,我国篆刻艺术中有所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布局法则,强调变化中的均衡,这既符合科学上相对的原理,也符合艺术上形式美的规律。这是一种统一的、生动的、有韵律和节奏的审美感觉。在我国的招贴设计画中,动与静、疏与密、多样统一、宾主呼应、虚实相生、纵横曲直、黑白对比、重叠交错等传统构图法则中也屡见不鲜。此外,远古的铜器纹样、画像石、金石篆刻、民间剪纸和蓝印花布粗犷豪放的黑白关系、明代木刻插图的疏密聚散,都可以在现代招贴设计中得到印证。本文中主要介绍对中国画和民间美术两个方面的传承:
一、现代招贴对中国画艺术的传承
(一) 笔墨的传承
说到对水墨的传承,就不得不提到靳埭强,他说:“电脑这一工具,非常简便的被广泛运用,但水墨的渗化,绝不可能有计划的控制它的形状和色调,电脑和喷绘一样不可能造到作,印刷技术也不可能达致,只有通过微妙的毛细管根纤维的接触,才能有奇妙的变化。”他作品中的水墨,极简、单纯、也有用水墨以英文字母形式表现内容的,也有用水墨以山水画的形式表现内容的,也有将水墨和点、线、面结合通过新的图形形式完成作品的,水墨在他的画面里凝重、通透、变化丰富,体现出他对水墨文化的理解和运用。他的海报作品大片留白、空灵肃静、清雅纯净,似幅幅高洁的中国画。
日本设计师田光中一:“靳埭强的海报是极富东方色彩的。他每一张作品都流露出中国传统上的风格,静盈而端庄,简洁清亮,毫不纷乱,常见一大片留白,整洁中如清风拂过,成为海报的主题。构图简约。在靳埭强那静悄的画面上,常有墨迹遗痕。笔和墨描画出来的不是什么绘画,也不一定是字,只不过是饱沾墨液的毛笔在运走时表现出优美的轨迹来。那些由墨色到灰色以至呈现奇妙的浓淡度, 世人感到是东方心魄的跃动。”这红跃动的东方心魄,就是靳埭强先生对中国画水痕墨韵的传承。
(二) 意象的传演
中国的水墨画不讲究“肖神”,而重点在于“通意”。画家把各种要描绘的事物先急在心里,然后才胸有成竹,一挥而就。当一张宣纸铺在眼前,国画的意在笔先,运筹构图,下笔后疏可走马、密不透风、一气呵成的意境在靳埭强形式的现代设计上尽情展现。在设计中承传水墨这种形式时,他思考了两者的最佳结合点:“面对水与墨,毛笔和宣纸,我能理解我要做什么。我心中有了一个概念,只有用这种材料和方式把我内心的情感表现出来。毛笔是有生命的,水与墨是有灵性的,我喜欢把自己的创意和这种有灵性的生命融合起来。”
二、现代招贴对民间美术的传承
(一) 图案的传承
中国民间美术在经过漫长的历史凝练后,逐步形成各种具有典型文化内涵的图形和纹饰。它们包括人物、动物、植物、图腾等形式在内的图像,这些乡土味浓郁的图像元素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在去年春节前,在中国各大城市的一些户外广告栏中可以看到“金童子与可乐”的招贴。该招贴就是把国人家喻户晓的吉祥图案年年有余的形象,直接与知名饮料品牌可口可乐相结合,使传统中带有强烈的现代色彩,现代、时尚中又包含传统元素。这种巧妙的结合,使图形艺术表现出一种跨时代的魅力。
近几年新兴的房地产业及与其关联产品类招贴,顺应了中国人求祥祈福心理,大做文章,很多宣传海报招贴借用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元素来宣传自己的产品。这样既能给人们视觉上美的享受,满足人们求祥心理,同时也展示了中华传统吉祥文化的魅力。如年广东省广告有限公司给某房地产做的系列海报中就分别用到了我国民俗文化中的剪纸和染织,反映的民俗民风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无不蕴涵着传统文化的情节。
传统是发展的,古人为我们今人传递传统,今人则为后人创造传统。研究和探讨传统文化精神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现在和未来,更好地用现代的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切实推进我国现代招贴设计的发展。我们要用客观理性的认识和发展的眼光来对待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只有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吸取西方现代设计意识与方法,创造出新的既符合时代要求又具有民族精神的招贴设计文化来,才能构建出中国现代招贴形态设计的理念与实践体系。传统民间美术在招贴中应用的范例非常多,在此就不一一叙述。
(二)意蕴的传承
中国传统民间图形本省就意味深厚,寓意丰富,各中往往蕴藏着多元的吉祥意义。
中国传统图形背后的“意”是人们迷恋其造型的关键,不论古人还是现代人,对美好事物都一样心存向往,因而传统造型背后的吉祥意味,因吉祥艺术带给人幸福与安宁,驱散着人们对未来生活不确定性的畏惧与猜疑,吉祥艺术的价值意义就远远超出了艺术本身,而成为民间群体约定俗成的一种生活方式。以鱼为例:作为自然形态的鱼,西方的传统,要研究它的生理结构特征,他的固有色和条件色、质感、量感,艺术的标准在于模仿自然的艺术技巧。中国民间艺术中的鱼,多是“阴阳鱼”“八卦鱼”“鸡头鱼”“虎头鱼尾”“人头鱼尾”“鱼戏莲”等,这种不以自然模拟为造型标准,不以形似为规范,而以鱼自喻,借物寄情,以物言志,表现了双鱼相交而生万物的宇宙观和子孙繁衍万世的生殖崇拜。它并非反映自然生活现象,而是阴阳万物交感、生存繁衍观念的隐语符号。
招贴设计设计可以说是由“意”通过复杂的心理活动并利用形式法则创造出可视的形象,并通过这个形象直接或间接地对“意”的内涵进行了表现或象征,而观者则通过象征图形引发联想机制,得到“意”的内涵。这样一个过程,即为以意生象,以象表“意”。但图形设计绝非对“意”的简单陈述,而是升华和提炼,是一种再创造,可见,由此而生的“有意味的形式”必然包含着设计者的观念与情感,它们与设计的主题思想融为一体,被观者所感知。意念赋予形式以生命,因此形式在展现意义上变得积极主动。
财神可以说是中国民间普遍供奉的善神之一,每逢新年,家家户户悬挂财神像,希望财神保佑以求大吉大利,既平安又能财源滚滚。因而财神也被纳入许多设计师的设计元素中。卓越形象品牌传播事业机构为老板牌吸油烟机所作的“财神篇”招贴,就是透过财神这一形象,来表达该品牌的内涵。招贴形式非常简单,但却用这一民俗形式充分反映出中国人求财纳福的心理与追求。
中国吉祥艺术是浸透了民众对自身生命的存在和生命质量的期盼――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对不幸的规避的一种独特艺术表现形式,中国吉祥艺术构成了民族文化独特的生活观,展现了中国人民独特的生活观念、生活智慧、思维方式、审美情趣以及人格培养和传统道德操守模式。优秀的设计,不仅透过形式来表现意义,还可以主导和控制观者的欣赏角度,使作品在意义上得以完整的呈现,使表现意图达到准确的传达,这对于招贴设计设计的信息与情感传达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对传统,去探寻和挖掘蕴涵在它们背后的“意”,将已在中国民众心中形成共识的传统图形的“意”,延用到现代招贴设计中来,从而延伸出更新更深层次的精神理念,使其更具有文化性和社会性。
现代招贴设计的构建正处于急速发展时代,在全球一体化形式的带动下,经济和技术的发展给我国的设计带来了良好的契机,但我们的设计者不应该盲目崇尚西方的设计思想和形式,而让中国的传统文化淹没在纷繁芜杂的国际气息中。现代招贴设计的构建不在于有这一艺术形式,而在于这一艺术形式是否独具有特的中国文化特色,是否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予以传承,这才是中国设计者任重而道远的设计目标。
参考文献:
[1]贝莉.《谈现代标志设计中的传统理念的传承》苏州大学学报,2004
[2]王序.《靳埭强平面设计师之设计历程》 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关键词:现代设计;传统文化;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建筑艺术中是人们进行情感交流的重要手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人们对历史、本土以及自然的回归欲望增强。将传统文化元素加以提炼和改造,将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空间两者进行合璧,已经成为了现代建筑设计发展与创新过程中最高效的途径。
一、现代设计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1、现代设计思想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中国自开始进入长达一百多年的衰落期。在惨痛的现实面前,中国传统文化理念被不断地抛弃,而接收的新理念则大都来自西方思想理念上发展而来,形成一种“嫁接”式文化发展。一直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开始走向全面复兴,传统文化理念得到重新的发掘。
中国正在走向复兴,中国的设计应该走向何方呢?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虽然在深重的苦难历程中变得沧桑和破碎,却依然保持着本色。中国文化软实力必须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才能不断延续和创新。迄今为止,整个世界都是以西方为中心的,这种思想的影响和持续性不应该被低估,中国在坚持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兼顾中西文化融合,而不是对西方文化的全盘接受或全盘否定。对传统文化,必须有一个全面而客观的认识,不只是一个传承的意涵,而是一种追求,锲而不舍的追求。只有不断追寻,才能在现代设计中拥有无可比拟的实力。
在现代设计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现代设计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体现在实际上有着至深的渊源和高度的融合。受文化大环境的影响,中国现代设计需要现代设计师正确认识传统图形与现代设计间的关系,重新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在现代设计中的本质体现。置于全球化文化交融的当代国际环境中,设计者们不断变化、创新,掌握不同文化的特质,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审美观念,并以此作为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创意理念的源泉,既承载传统文化精髓,又跨越地域界限,引领与促进形成具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理念为根基的“中国风”的设计潮流风尚。
2、传统文化在民族建筑文化中的应用
在我国的民族建筑文化应用过程中,天人合一观念是客观存在的,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协调。比如传统村落的三面环山,这就是我国传统的朱雀、青龙等的布局,这些传统的布局设计理念未必起到真正的实际作用,确是某些特殊精神的象征。藏风聚气则是天地保佑的象征,同时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人合一”的建筑学意义就在于建筑物要适应当地的地理气候特点,顺应自然规律,从而实现“回归自然、回归环境、回归人性”的建筑设计思想。
通过对我国传统伦理文化及其美学思想的结合,能够更好的进行建筑气韵的突出,保证各种艺术作品的追求,这就需要进行我国传统建筑艺术构思的优化,进行建筑客观功能及其人审美观念的优化,进行建筑形式的表达。她的魅力,既表现在个体外部形象的构造形式,也表现在变幻万千的整体组合气势,以及生动绚丽的色彩、装饰和细部构件的巧妙精美,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了独具韵味的美学风格。
3、“风水文化”对建筑布局的影响
在我国古代,建筑布局主要是指风水学思想。风水并非都是现代多数理解中的伪科学,也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我国古代建筑布局思想风格影响极深。风水学本身具有中国古代美学、地质、地理生态学及古哲学等思想内涵,并包含丰富的顺应自然、适合地理等人文思想,是我国古代建筑设计思想中的重要理论源头。如我国明清皇宫的布局便是采取了古代风水学的思想,其中,一律坐北朝南的布局设计就是综合了地域气候、环境及日照等自然因素等影响,也考虑了文化、风水等人文因素的影响。北京的四合院建筑是我国古老、传统的文化象征,将我国古代关于“四”严格的方向布局及“合”明显的和谐人文气息体现的淋漓尽致,其中,布局严格、讲究分明等也是社会等级明了的体现,也可以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实现对于外部气候环境的防御,夏可纳凉冬防寒。在现代生活中,这些思想因素看似平常,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似乎到处可见,却是我国传统的重要体现。
4、传统符号的传承
传统因素的传承往往体现在一个“思想符号”或者“事物符号”的传承上。于是,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应积极注意对于传统符号的认识与吸取,融合于现代建筑设计中。符号是一个系统而泛泛的概念,可以说包括了人、物、概念、人文思想等。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对于传统符号的传承,可以是一个传统的图案因素,也可以是传统的建筑手法等等。日本建筑大师丹下健三就曾提出,“抄袭传统形式的方法”,即将传统形式中的非精神的成分现代化样的传承下来,并结合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传统因素与现代建筑设计在时空中出现交汇时,积极将传统符号与现代符号想象、提取出来,促进两者的共融与结合,实现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对传统符号的积极传承。
二、当前住宅设计中的传承模块及其创新模块的协调
1、为了满足当代住宅设计的需要,进行优秀传统建设文化的传承是必要的。这就需要进行现代住宅建设理论与传统建筑文化的结合,进行传统民宅伦理功能的应用,进行创作实践模块的有效开展,进行有价值的建筑文化的应用,保证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的应用。大大提升了人居环境的景观层次和生存品质,在今天,这仍然是都市人的理想王国。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这一观念已逐步被世界各国所接纳,并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当代住宅设计模块中,进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突出是必要的,这需要进行可持续传承文化主题的应用,进行绿色建筑、绿色文化的突出,保证新型的建筑研究课题的应用,保证人类文化建筑主题的突出,保证现代科技的积极突出,保证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优化,从而符合当代住宅建设的需要,进行传统建筑文化局限性的突破通过对上述模块的分析,可以得知,古代民居建筑布局就是在这种条件下逐渐发展的,其传统意义上的礼仪,顺应了当时时代的发展需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进行不合理家族伦理观念的剔除,可以更好的进行人性化的建筑,进行以人为本的,合理住宅建筑格局的应用,更好的进行建筑功能区的划分。
2、我国传统的建筑文化传承了几千年,其中积累了大量的优秀建筑文化,这就需要进行优秀的文化经验的继承,这些都是宝贵的建筑设计遗产经验。这就需要进行建筑材料及其当代建筑工艺的应用,符合当代人们群众的生活方式,进行先进的建筑风格的应用。在建筑结构上的跃层、错层、共享空间的采用,在空间划分上的生活阳台、化妆区、清洗区等专用空间的设置,在建筑构造上的凸窗、外飘窗、落地窗、透天窗、转角窗等多变化的作法也将被大量采用并创新,从而使本土住宅更具个性化。
结束语
人们的建筑设计往往是建立于前人的基础之上或者以前的经验基础上,所以,可以说是,建筑设计立足于传统文化之中。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要想实现真正的建筑设计风格的突破,往往需要尊重历史,尊重传统的建筑文化,从中吸取优秀的传统经验与理念、方法等,加以融合与现代建筑之中,才可以实现“艺术的再生”。
参考文献
关键词:室内设计;中式设计;色彩
一、科学的继承传统色彩
现代中式室内设计应该充分考虑色彩的心理和生理特征,确保使用的传统色彩符合人的需求,同时也有一定形式美,这样才能发挥传统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
首先,应该发挥色彩的性格特点,比如红色是令人兴奋的颜色,但是大面积使用红色会带来疲劳,所以需要慎用。比如S色在古代宫殿属于高贵的象征,但是大面积使用黄色也会产生不稳定感,所以黄色可以在一些娱乐场所使用,或者与其他颜色进行搭配运用于家居装饰中。
其次,应该注重色彩的搭配。比如我国儒家主张文质彬彬,所以色彩搭配应该和谐,传统色彩使用时应该把握度,发挥其积极性,可以缩小色彩面积的对比,适当使用黑白等无彩色作为过渡色。
最后,应该加强色彩的重构,比如可以打破传统色彩搭配中的面积、位置和比例等,创作全新的色彩形象,使室内色彩传达更为传统的意境。
二、色彩与光并融
色彩的感觉依赖于光,光在现代中式室内设计时很受观众,也是能够营造意境美的重要原因,所以室内设计应该借鉴我国传统色彩文化中的光文化,营造更为丰富审美想象空间的整体意象。本文认为现代中式室内设计在传承我国传统色彩时最为重要的就是继承传统色彩历史的文脉,注重意境的表达,而有效利用光作用则为传承传统色彩中式意境提供了重要途径。有效运用色彩和光的融合,能够为室内营造古典的人文气息,打造喜气洋洋的氛围。另外,室内设计在营造光环境时还可以借助于自然光和人工照明技术,采用虚实、动静、隐现等光原理,强化室内色彩的序列层次,提升室内环境方向感,形成最佳的视觉效果。光和色彩的融合决定了室内的基本色调,光源在色彩营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现代中式室内设计在借鉴传统色彩时需要满足室内光线的基本使用功能,同时还要追求情感因素、空间氛围灯需求,只有合理运用光和色的巧妙关系,才能创造最为适宜的空间氛围。恒大地产室内设计在进行色彩和光交融方面很好体现了传统色彩文化的传承,大多建筑将室内灯光与中式符号相结合,以动态调和的方式营造不同的空间感觉,给人带来舒适的氛围。
三、色彩的流行性
现代中式室内设计在传承我国传统色彩文化方面必须保持与时代同步,与国际设计同步,这样才能确保室内设计既有传统色彩文化底蕴又有现代时尚风格,吸引全球设计师的关注。因此本文认为现代中式室内设计应该追求“现代”、体现“中国风”,适应当代年轻人的求变心理,借鉴传统色彩的经典部分,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满足客户的需求。比如万达集团的游乐园室内设计不仅借鉴国际最为领先的科学技术,同时吸收传统文化的青花瓷、敦煌色等,将现代色彩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升了室内设计的艺术效果。
四、色彩与材质共存
色彩传达依赖于介质传达,反映在室内设计方面就是表面颜料物质,任何色彩在传达过程中都会受到材料材质的影响,不同材质会给人不同的触觉,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比如表面光滑的材质会给人以流畅的美感,而表面粗糙的材质则会带来一种古朴的印象,不同材质融入相同的色彩也会因为光线吸收、反射程度等原因产生细微的差别,这也就是中式室内色彩设计在借鉴传统色彩文化时可以采用的重要方法。
五、传统色彩的延续与变异
我国传统色彩比较鲜艳,如果改变搭配中不和谐的明度和纯度,运用于现代中式室内设计方面可以延续传统色彩文化。我国传统建筑很少大面积使用鲜艳色彩,并以清淡色调为主,比如江南建筑以粉墙为主,并以黑灰色瓦顶来搭配,装饰多以淡褐色和木纹色为主,形成素净的色彩。现代中式室内设计在延续传统色彩方面还应该注重变异,将传统色彩文化与现代人审美相结合,注重经典色彩的搭配,有效调节空间,营造最有效、最便捷的室内设计方法。
六、色彩与空间相融合
空间渲染借助于色彩,具体色彩需要根据室内空间的具体需求,空间和色彩不可分离,所以室内设计应该将色彩和空间进行有机融合。本文认为现代中式室内设计应该考虑空间的功能性,不同功能设计不同色彩,满足大众的心理需求和审美需求,提供便捷服务,营造和谐的氛围。色彩在室内设计中能够创造良好的视觉效果,还具有光线调节、活动配合等功能。我国传统色彩具有独特魅力,室内空间和色彩融合方面可以借鉴我国传统色彩含蓄、儒雅之美,进行人文意义空间与色彩的融合,探索传统色彩文化的精神内涵,找到更多的室内色彩人文脉络,从而设计更有吸引力的现代中式室内设计。
七、结语
色彩文化是一个国家文明的体现,在一定时期引导着整个民族的审美观,也给整个民族室内用色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传统室内色彩文化在意识形态、技术等因素制约下,形成独特的色彩文化。色彩文化对目前我国中式室内设计有着重要的启示,需要我们寻求传统色彩文化的现代演绎方式,继承和发展传统色彩文化,从而指导现代中式室内设计,本文从色彩流行性、色彩和材质共存、传统色彩延续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为现代中式室内设计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江文杰.现代中式室内设计对传统色彩文化的传承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3(12):67.
[2]陆丹.继承与创新―推动传统室内设计的发展[J].现代装饰(理论),2013(02):80.
[3]于泉城.现代室内设计之中式风格初探[J].现代装饰(理论),2013(02):83.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一直是设计师们关注的话题,现代设计中如何恰当、有效的运用中国传统元素是设计师们倍受关注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现代设计的影响,以及把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中的多种方式都应当是我们思考的问题,力求使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中得到恰当、合理的继承与发展。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源远流长历史的文明古国,在那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积累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文化宝藏。正是在这种因素的基础上,中国人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同时中国传统文化正潜移默化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在风格多样的艺术门类中,对传统文化的运用表现得是精美绝伦。如中国传统水墨元素与现代几何形状融合的设计形式;现代社会热衷的“中国风”风格的房屋设计理念;甚至在音乐领域都出现了以中国传统戏曲曲调为主旋律的现代流行歌曲,在不同年龄阶段引起了广泛、高度的追崇。但是由于近年来国内外各种新思潮的不断涌入,影响着我们固有的价值观与审美观,使我们的作品越来越偏离自己的传统文化。如果设计师对传统文化不加以利用和宣扬,必将会导致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设计发展的停滞。因此,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更为广泛和深入应用,是当今设计师们所面临的新课题。现代设计只有符合时代的脉搏和节拍并不断地推陈出新,传统文化所具有的无穷价值才会更具有生命力。
一、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中国传统美学体系博大精深,学术界一般认为,对中国传统艺术影响最大的是儒家美学、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正是这三种美学思想的不断冲击和融汇,影响和决定着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和审美趣味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形成了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天人合一”强调整体和谐的思想,肯定事物是多样的统一,主张以广阔的胸襟、海纳百川的气概,使社会达到“和谐统一”的境界。现代平面设计的理想境界也是和谐的,但这种和谐不是通过点、线、面等基本因素的简单堆积或叠加,而是通过图形创意、文字编排、色彩冷暖等视觉元素的运用,使各元素之间以有机的整体性来呈现不同的视觉形式美感,同时也能够使它们更准确、有效的达到为主题概念服务的目的。
比如对家国的眷恋、对亲人的思念是中国人极其敏锐的心理感受,在世界各民族中,再没有一个民族比中华民族更注重团圆了。所以说到团圆这个字眼,在我们传统文化的底蕴深处,可以说是流传深广。中国人借用传统文化把人们美好的祝愿画成优美的形象、吉祥的图案,并用这些元素去装饰礼品。馈赠者的情感和愿望不仅得到了表达,受礼者也得到了精神慰藉和心理满足。
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1、传统图形的创新
古代艺术为现代图形设计提供了丰富元素,如龙、凤凰、太极等基本图形,这些图形表达了人们的思想情感,如驱除灾难,追求幸福,长寿等美好愿望。中国传统图形蕴含着永恒的时代内涵,因为古代人与现代人是相通的,现代人与未来人也是相通的,他们表达了人类自身最根本的需求,设计者可以运用这些古代的图形表现出时代精神,现代设计融入传统图形并非简单的拿来主义,我们要研究其深层次的文化特点,并提炼出特定文化的精髓,将中国传统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到现代设计作品之中。我们还要把传统图形等一系列元素进行变化、重组,使其既保持传统图形的形体特点,又含有现代设计的韵味,进一步表达出某种情感和思想。目前中国元素在设计领域的大量运用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势崛起。
北京2008年奥运会一系列精美绝伦的设计可以说是把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宣扬到全世界的完美诠释。奥运奖牌就是传统文化在奥运题材设计中的运用。奖牌背面镶嵌着取自中国古代龙纹玉璧造型的玉璧,背面的中间位置镶嵌着北京奥运会会徽的金属图形。整个奖牌从整体上来说尊贵典雅,中国特色浓郁,既体现了对获胜者的赞誉,也形象的诠释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玉”比“德”的高尚价值观,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礼赞和对运动员拼搏精神的真挚褒奖。另外在火炬、标志、志愿者、礼仪小姐服装等种种设计都在不同程度上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既保留了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深刻意味,又具有现代设计所具有的时尚感。
运用传统图形为设计符号,可以在完成主题的情况下形成具有文化内涵的视觉形象,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国际大环境中发展的结果,显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2、传统字体的变形
现代设计中常常会用到文字的组合编排,说到字体,我们会情不自禁的联想到我国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形式——书法,书法字体运笔的轻重、虚实、强弱、节奏韵律,净化了的线条如同音乐旋律一般,竟成了中国各类造型艺术和表现艺术的灵魂。从最初阶段的象形文字和甲骨文到篆刻、宋体等其它字体,都具有浓厚的民族韵味。对中国传统文字进行再设计成为当今社会的潮流,甲骨文作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既是图形又是文字,它的形体结构和造字方式,为后世汉字和书法的发展奠定了原则和基础。我国美学家李泽厚先生曾说过“甲骨文之所以能开创中国书法艺术独立发展的道路,其秘密正在于它把象形的图形模拟逐渐变为纯粹化、抽象的线条和结构。这种净化的线条——书法美,就不是一般的图案花纹的形式美、装饰美,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意味的形式”。
在平面设计领域卓有成就的年轻设计师陈楠,尤其对甲骨文、东巴文等字体深有研究,他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研究甲骨文,其价值在于他能够把一套非常古老的元素通过现代化的设计手段供给今天的青年人参考借鉴。这是作为一个设计师创新方面的重要体现。
古代文明创造的蕴含中国传统瑰丽文化的各种字体,应将它建立在现代设计与现代科技的紧密结合中,在字体设计上做不同程度的“加法”或“减法”,使它能充分反映传统文化内涵并具有时代个性的设计风格。形式多变的中国古代字体已震惊世界,作为中国设计师更应该深入探索、研究它,把它的神秘面纱揭开,让它在现代经济中充分发挥魅力。
3、传统色彩的提炼
中国传统色彩体系对于现代色彩设计,是一种极其宝贵的设计财富。传统色彩作为历史文化的结晶传承下来,并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和用色习惯,通过社会生活的各种媒介转化为现代人生存所需求的东西。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中国传统色彩体系如黑、白、黄、绿等颜色成为了中国人应用的主要色彩参考标准。比如:红色是中国的颜色,是喜庆的颜色,因此我们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灯笼、剪纸、中国结等以红色为主色调的中国传统工艺品,中国红是最具中国传统的色彩,因为只有热烈的红色才最能表达人们心中快乐的心情。
在2001年上海召开的APEC会议上,“唐装”成为各国首脑的服装,形成了一种时尚。唐装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民间服饰,它款式独特,颜色艳丽,蕴含着美好意义。唐装的色彩基本以斑斓的红、蓝、黑为主,兼有明黄、金黄、墨绿等,体现了中国传统装饰的色彩观念,也体现了中国人对传统吉祥、幸福理念的永恒追求。
色彩的再设计中,应当对色彩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色彩的创新是以体验、感受、领悟、发现为前提条件,我们既要想到传统的古朴和原始色彩,又要想到时代潮流色的发展趋势。另外对现代或传统的优秀色彩作品进行欣赏,也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当你在欣赏一幅名作时,首先就是画面的色彩印象驱动了你的视觉冲击力,欣赏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启动思维不断自我追问或相互交流的过程。总之色彩再设计归纳起来有四个统一,即:观察与描绘的统一、再现与创新的统一、附丽与独立的统一、印象与联想的统一。我们对色彩再设计的过程中,就要从这四个方面出发并有所突破,这样才能有助于提高设计色彩的表现能力。
三、结束语
21世纪的市场竞争是设计的竞争,而设计的竞争背后则是文化的较量。中国的现代设计要具有中国特色就必须继承传统。秉承和发展一切优秀传统文化,是设计创新的前提,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随着新一轮的经济崛起和文化复兴,具有5000年文化底蕴的中国传统元素这个大品牌有着永恒、智慧、神秘以及无与伦比的创造力。当今社会大谈国际化的我们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传统文化血脉,因此,既体现中华文化特色又能适应现代生活需要的产品,将受到中国人的青睐,也将成为设计未来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李泽厚. 美的历程[M]. 天津: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1.
[2] 徐复观. 中国艺术精神[M],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 尹定邦. 设计学概论[M].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关 键 词:老弄堂 传统文化 景德镇 城市发展 融合
引言
老弄堂见证了千年瓷都的变迁,是景德镇传统文化和城市魅力的精华。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加速和工业化生产的推广,加之人们对老弄堂传统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作用关注程度不够,老弄堂逐渐失去原来的味道,产生了诸多问题。目前,延续传统文脉与保持地域特色,已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共识。如何保护、更新老弄堂历史街区,让其重现生机而又不丧失自身的文化魅力,是当今景德镇城市更新设计中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1.景德镇老弄堂概况
景德镇老弄堂形成于五代、宋,成熟于明清,曾有“九街十八巷、一百零八弄”之说,其建筑类型主要有民居、店铺、会馆、制瓷作坊、窑房等。这里不仅是城市的脉络、交通的衢道,而且是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场所,更是千年古镇风貌变迁和陶瓷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舞台,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时至今日,景德镇老城区仍然保留着大量的古民居、瓷作坊,和以它们为元素而串联起来的老弄堂。主要集中在南起小港嘴,北至观音阁,东起马鞍山,西至十八渡、三闾庙的范围。尽管我们很难再看到建国以前完整的老弄堂,但是,能够在今天见到分布之广、数量之多的老弄堂的城市已经为数不多了。
随着城市建设迅猛发展、人口增加和旧城区改造,部分具有历史保护价值的老弄堂受到破坏,公共基础设施逐渐陈旧,交通变得拥堵,空间环境日益局促,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老弄堂更新改造刻不容缓。
2.老弄堂传统文化保护的内容
老弄堂是景德镇城市发展的基础,承载着极其重要的历史使命,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正是老弄堂传统文化保护的主要内容。按其存在形式主要包括两部分:有形遗产(也称物质文化遗产,如古民居、古作坊、古窑房为代表的老弄堂建筑、古窑址、陶瓷文物甚至弄堂格局、空间秩序、环境风貌等)和无形遗产(也称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制瓷工艺、传统民俗等)。两者是皮与毛的关系,有形遗产是无形遗产的载体,无形遗产在有形遗产上累积、发展。它们是景德镇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丰富的陶瓷文化内涵。
3.老弄堂传统文化保护与现代景德镇城市发展的关系
老弄堂传统文化保护与现代景德镇城市发展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两者目的相同:保护是为了留下丰厚的文化资源,提高人们的精神享受水平;城市发展是为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更充实便捷。
保护老弄堂传统文化是景德镇城市发展创新的基础和前提。保护就是最大限度地延长老弄堂历史街区的寿命,挖掘、发扬瓷都的历史文化内涵,吸收和综合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积极因素并赋予现代意义,使保护与发展结合,确保景德镇城市的特征与个性的延续,使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名城和谐统一。同时,景德镇的现代化城市发展是社会的必然趋势。城市的进步就必须承扬地域传统文化,促进景德镇城市发展与深厚的历史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创造出富有个性、延续传统的地域性特色城市景观。
4.老弄堂传统文化保护与现代景德镇城市发展互融的研究意义
老弄堂传统文化保护与现代景德镇城市发展相融合对景德镇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意义重大:有利于保护老弄堂格局,传承景德镇特色建筑文化,展示城市魅力;有利于继承千年制瓷及历史民俗文化,宣扬瓷都地域特色,使城市的发展保持历史文脉的延续性;有利于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整合经济、文化、旅游资源,创造瓷都新气象;有利于创新城市形象及亲和力,连接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促进景德镇再现古镇风貌并缔造与现代文明融为一体的江南名城。
5.老弄堂传统文化保护与现代景德镇城市发展互融的原则
5.1以人为本原则
居民是老弄堂的主人,传统文化保护和城市发展以保护老弄堂传统文化、服务居民、促进景德镇城市发展为主。首先关注老弄堂居民环境条件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可借助原有的民居、商铺等场所适当统筹,合理规划,保留并强化其生活氛围,让老弄堂环境具有亲切、宜栖、多样等特性,更贴近百姓生活,更具场所魅力,突出居民的主体地位。
5.2安全性原则
老弄堂建筑大部分是砖木结构,由于长期风雨侵袭,缺乏维护,有些已成危房。为真实反映历史,老弄堂建筑结构一般是不允许改变的,在工艺上使用原技术与材料本身就是古建筑保护和传承的重要途径。部分不妨碍建筑原真性表现的地方,如建筑内已破旧不堪的木楼板,可采用混凝土现浇楼板等现代建筑材料来替代。保证建筑结构上的安全,使古建筑满足现代防腐、消防安全的要求。
5.3时代性原则
任何历史建筑都不可能完全保持它建成之初的状态,因而对老弄堂传统文化的保护是指在适应时代需要的同时保护它自身的特色,不是禁止改变,而是对发展要加以控制。不应过分强调保护传统文化而牺牲城市环境的舒适性和创造性,要使城市有机生长、协调发展。
5.4可持续发展原则
老弄堂传统文化保护与现代景德镇城市发展互融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其与周边城市环境如何融合、如何可持续科学发展等问题的探索。老弄堂传统文化保护是作为历史产物和未来改造者对当代的一种理解,不只是为了过去而尊重历史,而是为了现在而尊重历史。既对老弄堂的传统文化进行有效保护,又能确保传统物质空间形态与现代景德镇城市发展形成和谐的关系。
6.老弄堂传统文化保护与现代景德镇城市发展互融的方式
景德镇既要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需要,参与到现代文明中去;又要传承历史文脉,使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现代语境下城市传统文化的传承,不再拘泥于形式的延续,而必须通过传统与现代的交流和互补,创造具有个性的城市景观特色空间。
6.1借鉴、更新保护理念
景德镇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共生的城市,只有更新老弄堂传统文化保护理念,才能使传统永不褪色,创造出景德镇独具个性的城市魅力。通过现代语言和设计手段呈现传统要素,借用符合当代审美情趣的形式和技术,营建适应现代城市生活的特色环境空间,使景德镇城市能够依托特有的文化背景而呈现出独特的精神魅力,如将老烟囱做成广告景观塔之类的设施,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功能的完美结合,似乎可以感受到在现代文明笼罩下的历史回音。
6.2老弄堂格局保存与完善
老弄堂街巷多、分布广、面积大,在传统文化保护和城市现代化进程中,首先要保存、保留老弄堂传统街区的独特布局。整体遵循原有的网状式格局,集中整合、全力打造老弄堂。通过整体布局和详细分析,将南起珠山路北至观音阁,东起莲社北路西至昌江及三闾庙划定为重点保护区。以已具备基础条件的前街(中山北路)和改造后的斗富弄为依托,以纵横交错的老弄堂为经纬,以古窑房、古作坊、老店铺等为载体,以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统一为特点,在整体上形成一个代表景德镇传统文化的历史风貌区。在保护好相应的历史遗产的同时,可考虑在老弄堂与新城区交接处局部打破传统构型的限制,作为与现代城市的过渡性区域,形成适宜人居、休闲的开放空间,以适应现代城市生活。
6.3老弄堂传统文脉的传承
城市不更新就会衰落,但城市发展不能摒弃历史,从理论上讲,城市最深刻的特征在于它的文化,而文化又常常深植于传统中。任何一座现代城市要想获得独特的精神内涵,对传统文脉的传承是必不可少的。老弄堂是景德镇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传统文脉是景德镇城市的灵魂和精神所在,包含着深厚的历史沉淀、遗迹和风貌。尊重历史、保护遗迹、传承历史文化是城市文脉延续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使这些沉淀着悠久岁月的老弄堂传统文化与现代景德镇城市空间有机互融。在传统文化中注入新的生命,赋予城市新的内涵和形式,使老弄堂文化历史的记忆得以延续,成为景德镇永恒的精神依托和文化象征。
6.4老弄堂陶瓷特色的突显与延续
现今“特色城市”的城建理念逐渐被大家所重视。老弄堂拥有悠久制瓷历史和陶瓷文化资源,是打造景德镇不可多得的特色要素。老弄堂传统文化保护和现代景德镇城市发展中,需要把陶瓷文化的特质巧妙地体现出来,在陶瓷文化内涵的挖掘、利用上下功夫。通过各种手段,弘扬陶瓷文化,培养民族精神,营造人文氛围,将陶瓷文化特色显现和传承下去。
老弄堂中对原有制瓷作坊、窑房的恢复,传统民居、会所的开放,陶瓷文化博物馆的建设,传统制瓷工艺的展示,陶瓷世家、当代名人陶艺工作室及各式陶瓷店面的设立,无一不根植于陶瓷文化的传承。同时,陶瓷作为现代环境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在建筑空间中的运用已很成熟。选取代表性的点和独特视角对陶瓷文化进行再现和重构,以雕塑、壁画、墙地砖、公共设施等可感的艺术形式介入弄堂环境空间,具有极高的艺术文化价值,有助于彰显和延续城市文化特色。
6.5老弄堂建筑保护及创新
建筑本身就是老弄堂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多为二、三层,以线性布局为主,整体统一,呈现丰富的徽派建筑风格,多用以维修窑炉而废弃的窑砖修成,兼顾明显的地域特色。要正确认识老弄堂传统建筑形式的精神和内涵,使景德镇城市建筑植根于传统文化。在保护老弄堂建筑文化的前提下,对老弄堂建筑进行保护、修复、更新、扩展。不仅要注重历史文化性,还需融合时代特征,发挥创造性设计思维,让老弄堂建筑能够融入现代城市发展当中,同时又影响新建筑,使现代景德镇城市建筑能够吸收传统中的优势元素,形成一种互相融合的局面。例如用简化、变异等手法对具有传统特色的建筑形体(如马头墙、牌坊、窗格等)进行设计,创造出地域化、人文化的建筑符号,使之升华为大家认同的标志兼具时代特色。这些设计保留了传统特征的同时,体现出文脉的延续和时代特征结合的创新精神。只有立足城市环境特点与要求之上的合理保留与改造,才能满足人们对新时代审美情趣和功能的需要,创造和谐有序又富于变化的空间结构和样式,并达到空间情调的协和感。这样才能加深时代性在老弄堂传统精神上的延续,让老弄堂传统文化在现代景德镇城市格局中充分发挥适应时展的作用。
6.6老弄堂民俗风情的承扬与再现
老弄堂是人们解读当地文化、民俗民风最快捷的窗口。现今,由于社会的变迁和制瓷业的发展,源发于老弄堂的民俗民风,有的延续至今,有的已发生演变。作为老弄堂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联系传统与现代的重要文化纽带。
在景德镇城市发展中应从深层次去把握当地独特的传统民俗风情,为民俗活动提供适宜的环境空间。首先,结合每年一届的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等大型活动,把一些传统的行业庆祝如烧灯窑、唱堂会、拜风火神、暖窑神等作为展示传统文化的纪念活动举行。其次,择重点恢复部分老弄堂原有的会馆建筑。会馆是老弄堂制瓷行业同乡联络聚会,同时又是祭祖、举行春秋大祭、行业执事的场所。会馆是老弄堂民俗文化的重要历史见证,恢复其场所特征,有较高的纪念价值。另外,结合当下出现的“陶艺热”现象,根据城市空间布局,设置一定数量的陶瓷艺术家工作室、陶吧等,作为对新出现的民俗活动的回应,必将形成一道独特风景线。
6.7老弄堂旅游的挖掘与开发
老弄堂是在千百年制瓷发展中逐渐积淀而成的历史文化资源,其建筑景观、自然景观相互交融,共为一体,是景德镇旅游产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努力发掘老弄堂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景德镇城市文化新名片。围绕传统文化旅游为主题,依托老弄堂的历史风貌,融入当下生活元素,将老弄堂打造成特有的陶瓷文化氛围旅游休闲景区。区内设有古建筑文化展示、陶瓷文化旅游、瓷器购物街、陶瓷名人作坊、民俗文化展示、特色地方餐饮等具有历史性和代表性的景点项目,融入参观旅游、陶瓷购物、考古研究、古建筑开发、休闲娱乐的文化产业链之中。先要加强老弄堂旅游资源保护,改善环境面貌。重点建设入口景观、重要古建筑、陶瓷购物街、老弄堂会馆文化区等核心景区,完善旅游景点和服务设施。除了老弄堂旅游景区特有的优势外,借助与其相邻的已开放的御窑厂、龙珠阁、昌南阁文化旅游区,最大限度的开发、整合旅游资源,必将对瓷都文化产业和旅游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结语
老弄堂作为景德镇千年历史的见证,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承担着融古纳今的作用。要使老弄堂传统文化保护与现代景德镇城市发展有机融合,必须构建属于自己的当代城市发展文化理念。在尊重老弄堂现有条件和传统文脉的同时,也应以开放的心态和批判的精神自觉地吸收先进文化。以现代文明的最新成果来诠释和再现古老文化的精神内涵,提升城市文化品味,营造浓厚的城市文化氛围,使老弄堂在景德镇城市建设中进一步焕发出青春和活力,并与现代城市相契合,共同烘托出千年瓷都的深厚韵味。
本文为2011年度江西省社会科学艺术学项目“历史?延续——关于景德镇老弄堂的传统文化保护与现代城市发展互融的设计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YG2011095)
参考文献
[1] 陈雨前,江华.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年10月
[2] 江华.景德镇老城区陶瓷历史文化及陶瓷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探讨[J].南方文物.2003年第1期
[3] 傅筱,高庆辉,马骏华.探求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点——景德镇老城区的保护与改造规划设计[A].中国建筑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