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德育的基本功能

德育的基本功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德育的基本功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德育的基本功能

德育的基本功能范文第1篇

【关键词】智能化开关柜;结构;功能;方案

智能化开关柜的概念“智能化开关柜”与计算机技术、数据处理技术、传感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的发展密切相关,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智能化开关柜作为基本元件,是电网运行自动化、工厂自动化(FA)、过程控制自动化(PA)、智能大厦等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基础,由此形成的供电系统是自动化供电系统,即智能化供电系统。

一、智能化开关设备的发展

1.智能化低压开关设备380V、660V的智能化断路器是目前比较成熟的产品,具有一定程度的智能化。其智能控制单元可以包括以下功能。

(1)监测电网的运行状况。

(2)监控负载:当运行电流超过整定值时,可按反时限特性发出。

(3)故障记忆功能:记住断路器分断时的状态。

(4)自诊断功能:当分断次数或温度超过设定值时,可发出报警信号。目前,相对低压设备本体而言,具有上述功能的智能控制器价格比较昂贵,大多数生产厂家都将各功能分开,制成相应模块,用户可根据需要自由选择。根据对用户的调查,“监控负载”是最感兴趣的功能。

2.智能化高压开关设备(110kV及以上)高压开关设备(110kV及以上)的智能化近年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带有智能单元的SF。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简称GIS),已经在很多变电站投入使用。出于运行环境的考虑,目前高压开关设备的智能单元仍局限于收集各种信号,通过接口与变电站微机监控系统进行通信,以及实现GIS内的断路器与其同一间隔内的隔离开关、接地开关、故障关合接地开关的可靠联锁。

二、智能化开关柜的特点

智能化开关柜是在常规开关柜上安装一个控制/保护智能单元,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现代传感器技术,实现测量、计量、保护、控制、记录、显示、通信、开关柜状态在线监视与故障诊断。

开关柜应具有与变电站监控系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或智能配电系统进行通信的功能。将开关柜控制/保护智能单元的通信接口与上位计算机相连,应用现场总线技术,可组成分布式、网络化的智能配电系统。

智能化开关柜技术目前尚处于研究开发与应用初期阶段,有些技术难点尚未很好地解决,特别是开关柜在线监测的传感器技术有一定难度。目前,能达到应用水平的智能化开关柜主要是开关柜二次功能的微机化替代常规的二次设备。

三、智能化开关柜的结构

目前的智能化开关柜主要是用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控制/保护智能单元(或称为分布式自动装置)取代传统二次回路,并配备相应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关设备。其共同点是用微机完全替代常规二次设备。它简化了二次接线,提高了安全可靠性能,易维护,功能强;具有通信接口,为实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和无人值班提供了基础。

控制/保护智能单元一般都以单片微机为核心,加上模拟量输入通道、开关量输入通道、脉冲量输入通道、开关量输出通道、液晶显示屏幕、操作键、通信接口以及电源等。

1.模拟量输人通道

直接与一次电流互感器TA(0—5A)和电压互感器TV(0—100V)接口。电流电压变换采用专用高性能的小TA、小TV,强电的电流0—5A、电压0—100V通过小TA和小TV转换成0—5V电压信号(或4—20mA电流信号),通过低通滤波器和采样保持器,送人A/D转换器。采用交流采样技术,利用合适的算法算出电压、电流的初相角、幅值及频率,派生计算出P、Q和功率因数等参数。

2.开关量输入通道

采用光电隔离等抗干扰技术,来监视开关柜各种位置信号及断路器状态信号、操动机构储能信号及操作闭锁信号。

3.脉冲量输入通道

采用光电隔离等抗干扰技术,供脉冲电度表电度计量用。

4.开关量输出通道

采用光电隔离技术供断路器分、合闸操作用,并具有控制回路断线操作、操作电源失电信号的发生功能。

四、智能化开关柜的基本功能

1.测量功能。

(1)电网电压;

(2)线路电流;

(3)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素、电网频率等;

(4)有功电度计量、无功电度计量。

2.保护功能。

(1)线路保护速断、过电流、接地、重合闸、低频等保护。

(2)电力电容器保护速断、过电流、接地、过电压、低电压、不平衡电压、不平衡电流等保护。

3.信号断路器分、合闸位置;小车(高压开关柜)或抽屉单元(低压开关柜)位置信号;弹簧操动机构储能状态;接地开关分、合位置;闭锁信号、重合闸闭锁;闭锁控制回路失电及断线等。

4.控制断路器的分合闸控制。

5.故障录波记录故障前后2s(可选)内各相电压、线路电流、零序电流波形,并具有读出功能。正确读出每一时刻的幅值及相互关系。

6.远动通过通信网络,实现遥测、遥信、遥控、遥调“四遥,功能。

五、智能化开关柜的设计方案

1.硬件系统总体结构

智能化开关柜是在常规开关柜上安装一个控制/保护智能单元。控制/保护智能单元由单片机系统、模拟量数据采集系统、开关量输入朋出、串行通信接口、硬件时钟与自复位、人机对话及电源等模块组成。

单片微处理器(单片机)系统是控制/保护智能单元的核心,它由CFU和砌M、EPROM、E2PROM等扩展芯片构成。

对于智能型开关柜,可采用8位或16位的单CPU结构,国内目前大都采用16位CPU。由于测量和保护的数值计算量大,并要记录故障发生前后的波形,所以外扩一片RAM 6264。E2PROM 2817A用于存放保护定值和装置运行控制字等信息,可就地或远程调整修改。

2.模拟量输入通道

控制/保护智能单元要采集的信息包括交流模拟量和开关量。模拟信号来自电流互感器(TA)和电压互感器(TV),但这些互感器的二次电流和电压量不能适应模数变换器(ADC)的输入范围要求,故需对它们进行变换。同时,智能单元还要与强电系统隔离。模拟量输入通道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隔离变换和电压的形成一般采用各种中间变换器来实现。但是,常规的变换器体积较大,控制/保护智能单元通常要使用多个这类变换器,这对于要安装在开关柜仪表门上和开关设备小间隔内的智能单元来说,显然体积太大。可以采用一种微型互感器。对于电流测量的隔离变换与电压形成采用微型电流互感器。微型电流互感器小巧轻便,能直接焊接在印制电路板上;全树脂密封,隔离度高;输入电流范围一般为0-60A,输出电流范围一般为0-60mA。用于保护的微型电流互感器与测量用互感器的要求不一样,前者的输入电流是电网故障电流。电网故障电流是一种暂态量,不仅数值大,而且含有非周期分量。这就要求互感器在承受额定电流10-20倍瞬时冲击电流时不饱和,波形不发生畸变。保护用微型电流互感器可在输出端并联一个电阻即可把电流输出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模拟量输入电路的采样保持、多路开关和模数转换环节可采用一块电子芯片,它是单电源、多量程,有多路输人带内部采样/保持和多路开关、时钟、基准电压的数据采集系统,转换时间很短。采用电子芯片能大大简化电路。

3.开关量输入/输出电路

开关量输入包括两类,一类是断路器等开关元件的辅助触点和继电器的接点状态,以检测这些设备的工作状态(开还是合);另一类是智能单元装置本身的一些接点状态,例如开关量输出回路的继电器的接点和装置面板上的切换开关的状态。开关量输出包括断路器跳闸出口以及信号出口信号。

4.通信接口电路

控制/保护智能单元应有通信接口,可采用RS一485。RS一485为半双工通信,其最大通信距离为1200m,此时的数据传输速率为100kbit/s;如果通信距离为120m,则数据传输速率可达到1 Mbit/s。

为了简化通信机制,智能电器与系统机之间的通信可采用只有2条信号线的最简型连接。系统机(PC机)一方只使用标准RS一232C接口上的4个引脚:串行输入RXD、串行输出TXD、数据终端准备好DTR和请求发送信号RTS。系统接口电路,整个通信系统可由单片机部分、RS一232/RS一485接口转换部分和系统Pc机构成。单片机输出的1TL逻辑电平通过光电隔离后,可由MAX485芯片转换为RS一485电平,再由RS一232/RS一485光电隔离接口转换器转换为RS一232电平,输入PC的RS一232接口,反之亦然。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开关柜智能操控装置功能将更加强大,它将更以一体化布局配套于开关柜,简化开关柜的面板设计,美化面板布局。除具有动态模拟指示、带电显示及闭锁、温湿度显示及其控制、验电核相、二次回路电压值显示、人体感应带电提示及柜内照明、语音防误提示、时间日期显示、远方/就地操作、远程通信等功能外,还将具有电力综合参数测量功能,测量参数为:三相电压、三相电流、功率因数、有功功率计量、无功功率计量等功能,使开关柜进一步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

参考文献

[1]段明江.高压智能开关柜的前景[J].广东科技2011(08).

[2]郑晓津.数字集成化与低压成套开关设备[J].太原科技,2010(06).

[3]黄锐,胡毅亭,马炳烈,陈网桦.开关柜内部电弧故障产生力和热的计算模型[J].爆炸与冲击,2009(02).

[4]刘军.10kV开关柜、环网柜引进中有关绝缘方面问题[J].甘肃科技,2008(16).

德育的基本功能范文第2篇

Abstract: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quality costs is carried out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quality cost analysis and process capability; a quantitative representation and optimization method are put forward and the parameters of the algorithm are provided.

关键词:工序能力;质量成本;方法

Key words: process capability;quality cost;method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2-0054-01

1质量成本系统分析

1.1 产品质量成本产品质量成本是企业为确保规定的产品质量水平和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而支出的费用,以及因为未达到规定的产品质量标准而发生的损失的总和。

产品的质量成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第一,预防成本;第二,检验成本;第三,厂内、外损失;第四,外部质量保证成本。前三类是显见成本,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有形损失,并且必须得到补偿。第四类是隐含成本,是实际发生但并未支付的无形损失。

1.2 产品质量成本关系对于可控成本,通过其增减变动对产品质量的第三和第四类成本产生影响。第三和第四类是结果成本,是因质量达不到既定要求而造成的厂内和厂外损失,它受可控成本的影响。根据统计资料显示,产品质量水平与质量成本中的可控成本和结果成本是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的。产品质量成本水平与可控成本呈相同方向变化,与结果成本呈现反方向变化。

1.3 质量成本管理的目标产品质量管理,就是通过适当增加可控成本的支出,减少结果成本的发生,实现以“预防为主”的质量管理要求,达到降低总成本的目的。同时,借助成本优化,提高产品质量。

研究产品质量成本的分析方法,是要保证质量成本费用发生的经济性和合理性,处理好质量成本与产品质量、功能等方面的关系,寻求质量成本的最佳值。

2最佳质量成本的确定

2.1 产品合格率与成本关系产品质量的提高会受到一定条件下成本的制约。合格品率的变化会从两个方面影响成本的升降:一方面,合格率的提高,使废次品损失减少,成本下降;同时,由于合格产品增加,也间接影响成本降低,与合格率的增减成反比关系。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合格率,需要更严格的预防控制和检测手段,就会使预防检验费用增加,从而使成本上升。

2.2 最低成本合格率的数学模型设F为每件废品造成的损失,P为不合格率,(1-P)为合格率。则每件合格品负担的损失费用是y1=F•;每件产品的预防检验费用(y2),它在其它条件不变前提下,要同不合格率与合格率之间的比值,即,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的值越高,即合格率越高,y2也越高。用y2=k•表示每件产品预防费用的函数关系,k是y2随合格率与不合格率的比值而变化的系数,它与产品工序加工能力有关。

3工序能力评价

3.1 评价指标统计资料表明,质量数据分布的规律呈正态分布。

①工序废品率。设Tu为产品质量要求的上限标准;Tl为产品质量要求的下限标准;Pu为产品质量超上限标准的废品率;Pl为产品质量超下限标准的废品率;X为产品质量特性抽样值的均值;S为产品质量特性的标准偏差;P为工序或母体的废品率。计算

Ksu= (1)

查标准正态分布表,可求得Pu。

Ksl=(2)

查标准正态分布表,可求得Pl。则P=Pu+Pl。

②工序能力指数。用产品质量要求标准范围(机械制造业中可用公差带表示)与工序的加工精度的比值来反映工序的能力。

当产品质量要求标准范围中心与抽样质量分布中心重合时,其计算公式

CP==(3)

当产品质量要求标准范围中心与抽样质量分布中心不重合时,其计算公式

CPK= (4)

当1≤CP≤1.33时,工序处于正常生产状态; 当CP≤1时,工序能力不足,废品率上升,产品成本上升;当CP≥1.33时,工序能力过剩,产品成本上升。

3.2 工序能力指数与成本的关系系数K可以用来表示,则

P0= (5)

这样,废品率和工序能力以及最低质量成本联系起来,将(5)代入(1)得

Cmin=2 (6)

可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状况,确定质量成本控制标准序列。对于价值链系统或整个生产过程的评价,可以用多阶段优化的方法求解,以最小工序能力工序。

4结论

以上对质量成本进行了系统分析,建立了工序能力与质量成本分析的联系,提出了定量的表示和优化方法,提供了有关参数的便捷算法。拓展了质量成本分析的领域和层次,分析研究所定义的参数或变量,可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又庄,衣延章.质量成本与质量责任会计[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1995.

德育的基本功能范文第3篇

1、筹措教育经费及其他教育资源,以保证国家教育发展的需要。

筹措的手段主要有:制定有关法律法规,确定教育经费的筹集渠道及相应的比例,保障教育经费筹集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在各级政府公共财政支出中保证教育支出的逐步增长;通过各种行政或经济手段吸纳各种民间资金或资源投资教育事业。

2、分配教育经费,配置教育资源。

分配教育经费,配置教育资源的基本依据是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社会对各级各类教育的需求以及各级各类教育自身的经费需求。教育事业的发展,一方面取决于教育经费及其他教育资源的多寡,另一方面取决于教育经费的分配是否合理,教育资源的配置是否科学。

3、监控教育经费的合法使用及其他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

德育的基本功能范文第4篇

关键词:供电企业;基本技能;现场测试

作者简介:刘祥仁(1960-),男,浙江绍兴人,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绍兴供电公司,工程师。(浙江 绍兴 312000)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6-0202-02

近年来,随着电网的迅速发展,供电企业将生产岗位的技能培训主要集中在新技术、新工艺和高技能的培养上,使最基本的操作技能培训逐渐缺失,同时,生产任务日益繁重和新员工的不断加入等因素,也加大了技能队伍基本功的退化趋势。绍兴供电公司通过检查分析发现,一线员工在执行一些最基本的操作任务时,由于操作流程、操作要领和操作工艺不规范,使设备缺陷增多、操作时间延长、习惯性违章屡禁不止,甚至责任性事故和障碍时有发生。为此,绍兴供电公司以基本技能为切入点,引入以现场测试为核心的培训模式,制订了《生产岗位基本技能测试工作暂行办法》,并从2008年起,在主要生产岗位中开展了两年一轮的现场基本技能测试工作,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绍兴供电公司在主要生产岗位所开展的基本技能测试有:变电运行工的倒闸操作、识图、一般缺陷处理,线路运行工的更换熔丝、横担,变压器检修工的渗漏油处理,继电保护工的继电器校验,以及配网营业工的装表接电等等。以变电运行岗位倒闸操作第一轮测试为例,简述开展基本技能培训的思路与方法。

一、性质与定位

倒闸操作是变电运行工最主要的基本任务,须由一名监护人和一名操作人共同完成,具有十分严格的操作流程与操作纪律,稍有疏忽轻则延误用户供电,重则造成误操作事故。测试的目的在于规范监护人和操作人的每一操作行为,提高操作的安全与效率。测试任务应定位在简单而具代表性上,测试过程必须体现严格、细致与公平。

二、测试的组织

为保证测试工作有序进行,公司成立由各有关部门组成的基本技能测试领导小组,下设若干专业组和专责人,变电运行专业小组对倒闸操作项目的主要组织工作有三个部分。

1.制订实施方案

按照安全工作规定,结合公司生产实际,制订为期两年的《变电运行岗位倒闸操作现场测试实施方案》。该方案包括:

(1)测试对象。为体现公平性和针对性,确定对象为已取得副值班员以上资格的值班工,同时对在两年内获得过公司级以上“先进生产工作者”、“安全标兵”称号和获得过公司级以上技能比赛奖项的员工予以免试。

(2)测试场地。按实战训练的要求,确定运行中的变电站为测试现场,且须满足工作安全、运行方式可靠、潮流分布合理、设备完好和具有代表性等条件,其中设备的代表性主要是指涉及的一、二次设备和防误设施等操动方法具有广泛代表性。最后确定测试现场为某110千伏变电站的110千伏线路备用间隔(母线闸刀与母线的连接线已拆除)。

(3)测试任务。按照能反映的基本要领最多、涉及的操动设备最全和重复的动作最少的原则,确定操作任务为110kV某某线由“运行改为线路检修”与“由线路检修改为运行”两种。

(4)安全措施。现场测试严格按设备间隔停电检修的流程管理,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办理第一种工作票、设专职监护人、隔离运行设备区域、制订安全风险预案和配备应急检修人员等。

(5)奖惩措施。方案明确,凡测试成绩进入前十名者,给予岗位工资晋一档的奖励,对于测试成绩不合格者给予岗位工资降一档处理,对补测仍不合格者按公司有关制度实施离岗培训。

2.制订评分细则

作为测试的标准,评分细则按电力系统技能等级鉴定标准和公司系统有关的倒闸操作规定,将“六要八步”要求细化到两个任务的每一步骤中,相应的现场评分表包括了填写操作票、接受操作命令、唱票与核对、各类设备的操作与检查、操作用时、严重违章等20项要素。

3.制作培训录像

专业小组成员在实训基地,分别以监护人和操作人的身份,演示倒闸操作“六要八步”的规范动作要领,并制作成简明的培训录像。

三、实施过程

测试工作共分四个阶段实施。

1.前期培训

在确定现场测试日期后,专业小组将实施方案和评分细则提前两个月下发到各变电操作站,并在局域网上“六要八步”示范录像,帮助全体值班工有充裕的时间,通过多渠道进行自习。同时,要求各变电操作站组织开展现场预测等培训。

2.现场测试

这一阶段时间长、任务重。在严格落实各项安全措施的基础上,从以下三方面力求做到评价的严肃、细致和公正性。

(1)公平性的体现。在组合方式上,由抽签决定操作伙伴与角色、停复役操作任务种类和测试顺序,对于执行复役操作任务的增补验电的单项操作;在现场评分环节,由五名专业小组成员组成评委,对监护人和操作人实行全程环绕式的跟踪打分,最后由五评委的平均分计入测试成绩。另外,还设专人严格分离待测人员和已测人员,封闭评分信息。

(2)场景设置。变电站内运行设备与测试区域严格按运行规程和第一种工作票的要求布置安全措施,测试任务中所有的操作步骤无虚拟的情节。

(3)测试过程。被测人员先集中完成操作票填写任务,再按抽签所定顺序依次开始实操测试。在评委向两被测者交待完运行方式并确认无疑,以接到“调度”预令到监护人向测评组报告操作完毕为实际测试时间,评委自始至终按照标准严格打分并记录扣分原因,其中对接令、设备核对、操作要领、打勾等环节实行加权评分,并将验电、梯子布设和装拆地线作为危险点严密监控。

3.分析与报告

在每阶段的测试全部完成后,专业小组对现场评分表进行全面的汇总和分析,最后形成变电运行倒闸操作基本技能测试类的“三表一单”,即“成绩汇总表”、“违章统计表”、“技术分析表”和《工作报告单》,并分别送公司领导、主管部门和各变电操作站。

4.后续工作

各变电操作站围绕“三表一单”,继续开展补课式培训。专业小组在完成不合格员工的现场补测后,将该轮测试最终结果和考核建议报公司人力资源部。

四、总结与分析

变电运行倒闸操作第一轮现场测试分两个阶段跨年完成,相关的统计数据见表1。

由表1可见,该项目共测试305人,在地点、内容和标准相同的情况下,随机产生的两组被测人员具有不同的测试结果,第二阶段的各项指标明显好于第一阶段,其中平均成绩提高15分以上,完全达到标准的员工占比从12%上升到38%,严重违章人次数由4降为0。这一结果主要得益于第一阶段客观公开的测试报告和与之对应的补课培训。随着第二轮测试的继续进行,测试成绩进一步提高。公司安全稽察组的定期检查与抽查情况表明,变电运行岗位在倒闸操作中的习惯性违章已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表1 第一轮倒闸操作基本技能测试统计分析

基本情况 统计数据 主要技术指标 实 绩

第一

阶段 第二

阶段 第一

阶段 第二

阶段

应测试人数 200 105 全部满分率 12% 38%

实际测试人数 200 105 操作票满分率 97% 100%

测试天数 7 3 接令满分率 94% 98%

完成倒闸操作步数 8 8 准备工作满分率 89% 95%

涉及设备和装置种类 10 10 断路器操作满分率 94% 98%

要求完成时间(min) ≤20 ≤20 隔离闸刀操作满分率 88% 91%

平均实际用时(min) 19 15 验电接地满分率 90% 97%

测试通过率 90% 98% 核对设备满分率 88% 98%

平均成绩(分) 75.3 90.5 严重违章人次 4 0

五、引发的思考

从2008年至今,绍兴供电公司共完成14个岗位多轮共4102人次的测试培训,使主要生产岗位的基本技能得到了系统全面的规范,也为近年来企业的持续无责任事故打下了基础。由此引发了以下几个思考:

第一,基本技能测试是必要的。对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仅凭上岗前的培训和师带徒的传承方式,往往存在着基础不实、容易蜕化等问题,定期开展针对性的培训与测试,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的技术措施。

第二,基本技能测试是持续可行的。绍兴供电公司的测试工作自始至终得到了最广泛的支持和参与,取得双赢效果是基于科学合理的定位、评价方法和考核机制,因此,这样的培训模式是行之有效的。

从变电运行岗位的测试统计表可见,第二阶段的测试成绩,虽比第一阶段有明显的提高,但仍没有达到100%的正确规范,诸如闸刀的操作规范性更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一状况在其他生产岗位上也同样存在;同时习惯性违章的顽固性、新人员不断加入等因素,更需要这样的机制长期存在,并且必须用创新的理念不断改进测试内容和方式。

第三,工学矛盾的解决。基本技能测试工作面广、量大,必然带来一定的工学矛盾,为此可以从多方面着手将矛盾降到最小程度:一是可以充分利用生产“淡季”组织培训。如安排在“双夏”期间或穿插在工程间隙里进行。二是因地制宜因人施教,在确保对关键性基本技能的全员测试前提下,合理确定其他基本技能的项目和测试周期,将重点放在低技能、转岗和新进员工中,就可将测试工作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第四,现场选择与安全。选择在运行环境下进行基本技能测试,最能集中全体人员的精力,最能反映培训对象的真实水平,也最能体现企业培训工作的综合效果,这是实训基地所无法取代的。由此,对类似倒闸操作等项目的培训,首选地点应为变电站。只要严格按照在电气设备上工作的有关规定,缜密布置安全措施,就可达到事半功倍又万无一失的目的。

德育的基本功能范文第5篇

电视购物(tv shopping),是一种“以电视为媒介,集宣传、组织销售为一体的社会商业活动”[2];具体而言,就是指“借助电视这样一个平台,通过电视的艺术手段,生动详细地宣传、推销商品,观众可以通过电视屏幕上显示的联系方式进行电视预购、银行转账、电子付费等,卖方将商品通过物流配送达到消费者手中的便捷销售方式”[3]。

在上述概念的表达之外,从电视购物的历史演进中,我们还可以看到:1982年,世界上首家电视购物公司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创办。接下来的卅年间,被称为“零售业第三次革命”的电视购物,在全球范围拓展开来,并于1990年代中期出现在我国电视屏幕上。时至今日,虽然伴随着政策监管与社会舆论的诸多质疑与非议,但是电视购物作为中国广电产业的第三大收入支柱(另外两个是广告与有线网络),它的地位与作用决不能为业界、学界所忽视。

不能忽视,那又该如何重视呢?纯粹道德、伦理层面的评说、指摘,或者规制、政策层面的解读、研判——在笔者看来,已然汗牛充栋,但却隔靴搔痒。它们解决的只是“应然”层面的问题,而在“实然”层面却难有突破。于是,笔者在此结合特定案例(东方购物),就其展开质化调研(主要是访谈与观察),以期进入动态、具体的生产情境,从而对电视购物的本质、机制、功能做出初步的阐释,并基于此,在转型中国与媒介化社会的大格局中,审慎反思若干可能出现的问题。

电视购物的本质

在新媒体、全媒体、媒介融合等趋势性话语及其实践中,电视,作为一种典型的传统形态,总似尴尬与被动。但正如一位资深业者所说,“所谓新媒体,不应该仅仅是指互联网媒体,重要的是能够从自身定位出发,探索实现新型媒体功能”[4]。如果把这句话放入电视媒体的讨论语境,我们可以发现对其定位与功能的重新认知,将再造出另一块阵地、另一份生机——电视购物,就是这样一块阵地,这样一份生机。

根据笔者所获数据,smg旗下的东方购物在2009年的销售总额是28亿元人民币,2010年达到了50亿元。先来看28亿,在2009年,东方购物以此成为中国电视购物行业的销售冠军,位列其次的是快乐购(21亿),排名第三的是此前几年的“老大”橡果国际(19亿);再来看50亿,smg全集团2010年总收入是110亿元,这也就是说,东方购物占据了集团近五成的收入——诚然,数据在很多时候不能反映“真实的故事”。不过,从访谈中,笔者发现,虽然自豪于这些“漂亮的数字”,但smg相关高管也清晰认识到“我们不追求纯粹的利润率增长,相反,利润率的下降才是当前目标。当利润率的增长超过一定数值时,我们就会通过各种方式回馈消费者与供应商,提升服务体验,并非一味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这样或许才是一种健康、透明、可持续的发展路径”[5]。

基于上述数据与话语,先来探讨一下电视购物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以及,究竟为什么?

首先,在一个媒介化社会的大格局中,民众的消费兴趣、习惯及行为,很难脱离媒介—社会的架构。媒介组织,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渠道开拓他们的各种能动性(其中就包括消费能动性),并通过这种开拓获得利好。这种利好,既有社会效益层面的,也有经济效益层面的。但更重要的是,这种利好,必须是相互的。事实上,自1990年代中期开始,荧屏里无数的“一锤子买卖”以及“忽悠总动员”已经使得电视购物与观众之间利好的相互性岌岌可危。而东方购物等机构正是因为看清了“究竟是什么”的本质,从而走向了良性的互动发展道路。

其次,电视购物,既是一种消费行为,也是一种媒体行为。于是,在销售收入、收视效果的量化诉求之外,更要多问几句“观众为什么要通过电视来买东西”、“电视台为什么要通过节目来卖东西”。如果买东西买回了牢骚,卖东西卖完了口碑,那么,这种买卖行为的意义在哪里?当然,前文已经强调过,不能只从“应然”层面提问、回答。可是,“实然”层面的思考如何进行呢?以笔者通过观察,“设身处地”是一种并非终极却可不断修订的法则。比如,在东方购物,有这样几个细节:为了让呼叫中心(call center)普通员工有更好的工作状态,没有将办公楼层设在一楼,而是特意放在三楼,为的是阳光好、空间感足,让这些处于比较底层、进行简单重复工作的员工有一种“被认同感”,他们的这种“被认同感”将直接通过电话传递到观众一端;而为了让观众放心购物且安心收货,东方购物在上海地区的送货员都选用本地人,在不同区域也会固定人员,这样送货与被送货的人之间关系建构,在语言使用(上海话)和熟悉程度上就更加到位——无论是接线员与送货员,这里都体现出一种“设身处地”的意味。

节目生产的机制

电视购物的主要承载,还是节目。但对于购物节目的理解与解释,不能只停留在荧屏上,而要有意识地进入到荧屏背后,探究其具体的生产机制。在一定的媒介—社会情境中,如若从机制的视角切入阐释,那么,就要观察“有方法的过程”,也要知晓“有过程的方法”。

电视购物的节目生产,与常规节目的生产不同。在与东方购物部分业者交流时,笔者获得的一个印象是“既是电视台的,又不是电视台的”——很多节目线的工作人员,都是从电视台传统岗位过来的,他们会有一种先天的归属感与认同;但由于做的是购物内容(大部分还是直播),节目随时与作为潜在消费者的观众发生着实打实的商品关系,于是,一种公司意识、销售思维也在具体的生产情境中弥漫。

在东方购物的频道驻地(复旦大学新闻学院—smg演播中心),这里的生产节奏比一般节目稍快一些。650 m2、400 m2、250 m2三个演播室每天录制、搭拆景的频次很高。特别是自2010年4月,东方购物频道正式开播(之前是占用兄弟频道的某些频段)以后,直播大幅增长,每天超过10个小时。在直播节目中,主持人需要在实时状态下展示、测试产品,这里就有两个在机制层面的有趣细节:其一,正是因为实时,所以可能会出现意外,比如有产品会因为种种原因(并非质量问题)产生不理想的实验效果,可能也就直接播放出来了。但若细想,这种小概率的意外,其实正好反映了节目、节目中产品的真实与可靠。因为,在某些直销类电视片中,电视观众看到了太多完美、乃至超越完美的荧屏呈现;其二,也是因为实时,感兴趣的观众会打电话进来,向接线员具体询问某产品的某些指标、属性。这时,接线员就会通过耳机把观众“所惑”报告给主持人,接着,在现场的主持人要就观众“所惑”进行有针对性的“解惑”。

除了主持人要解决把产品“说得明白”、“展示明白”的问题,一档购物节目的幕后团队更要把产品“拍得明白”——在具体的制作环节,东方购物自2004年创办以来,通过六年多的时间,从自己摸索入门到学习合作方韩国cj[6]的整套模式(format)再到根据本地观众进行二度调改……在今天,同样一件产品,上海区域推出时,可能会夹杂几句上海话或者“上海普通话”;而在其他区域[7]推出,可能就会针对当地习惯,在话语表达、展示重点方面做一些微调,比如在成都,若涉及到烧菜环节的展示,那就要多放油与辣椒。

电视购物节目,必须具有充分的观众意识。这里的观众意识,与其他的常规节目不同,并非体现在收视率等抽样指标上,而更多地体现直接的购买行为上。为了做此次调研,笔者也较长期地收看了上海东方购物频道的节目,就发现:除了主持人、模特以及产品自身的展示,若干热心观众(前提是真实的热心观众,而不是“托儿”)也愿意上节目“现身说法”,告诉电视机前的其他老百姓,某款产品用起来究竟怎么样。在与业者的交流中,笔者也了解到,目前的购物节目一般还没有带现场观众,以后还会在这一方面拓展空间。

社会功能的实现

在传统意义上,媒介组织及其生产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告知(to inform)、教育(to educate)以及娱乐(to entertain)方面。电视购物的社会功能,最显而易见的是售卖功能(to sell)的延展。不过,基于笔者的调研,可以发现:在其社会功能的具体延展中,还有若干有质感的细节值得思考。

首先,在商品的售卖之外,更有一种理念层面的引领。比如在东方购物卖出名气的“双立人”牌刀具。上节目之前,这一品牌由于昂贵的价格,基本上难以打开中国市场。但通过东方购物的平台,强调了“现代家庭刀具分类使用”的生活理念[8]。这种生活理念,在节目中通过具体而微的诸多环节得以展示,深入心中。又因为电视购物的价格相较市场上更便宜,“双立人”逐渐在销售方面得到利好。类似的案例,还有面包机、无烟锅等。那么,从东方购物的角度来看,通过这些具体的产品,它也逐渐在观众心中变成一位生活理念及方式的媒介引领者,而非简单的商品售卖者。

其次,东方购物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成为一个与中高档商品良性互动的传播平台。除了黄金、房产、汽车、裸钻等大宗商品之外,在东方购物,更常见的是数码产品、家庭用品等方面的中高档品牌。一方面,它通过几近严苛的qc(质量控制)部门与每周举行的产品评鉴会,挡住了只是廉价诉求乃至信息“注水”的商品,只留下了具有品质保证的商品;另一方面,正是因为东方购物的严格筛选,能够留下的商品在售卖时先天拥有了一种观众信任度。而这种观众信任度,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够产生一种微妙的广告效应。于是,良性的互动产生了:由于拥有一定的广告效果,上节目的品牌在价格方面又会让出一定的空间(或者是其他形式的优惠、送礼);而价格空间的出现,自然又会让观众更加认可东方购物这一平台及其中售卖的商品。

再次,由于东方购物逐渐通过合资公司与落地牌照的方式,在全国其他区域开播节目。计划经济时代全国公认“上海货,质量好”的思维通过大众传播渠道得以延续(事实上,目前在东方购物平台热销的许多产品,在其他平台上也卖得很好)。于是,基于电视购物的一种区域社会经济文化互动,也在荧屏上通过看节目、打电话、买卖商品得以达成——这一特殊的传播效应,目前虽不明显,但具有持续关注的意义。

最后,由于东方购物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顾客管理系统,拥有300万顾客的实名数据。这些数据,除了对媒介组织节目生产及业务拓展具有极大的助益之外,还能够与社会经济大环境相互对比、分析,并详尽获知广大民众的消费兴趣、习惯及行为模式。如若进一步开发此间的潜力,电视购物作为一种特殊的媒介形态,就不只是“在电视上卖东西”而已,或将会成为民众日常生活与社会经济大势之间一道通畅的“信息走廊”。

若干问题的反思

smg副总裁张大钟认为:东方购物,在接下来十年中将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的销售总额;在整个中国,电视购物将很快超过有线网络,成为广电行业的第二大收入支柱;而放眼全球,在整体走向疲软(欧美大型电视购物公司出现倒闭、变卖资产情况,台湾东森出现负增长)的产业环境下,中国大陆的市场潜力极大,将可能成为“世界电视购物大国”[9]。

笔者将上述话语看作是一种“理想愿景”,事实上,东方购物也已经建构起一套与全球其他同业不一样、走中高端路线的“中国模式”。但是,毕竟我们还在通往愿景的路上,所以应该对若干问题做出学理反思。在文末,简要提出若干反思问题。

首先,上海的案例在全国是否能够成功复制?众所周知,上海这座城市,在社会、文化、媒介等方面的前沿性,特别又在商业、金融、消费习惯等方面的领先度,让东方购物有了一个很高的起点。身处社会—历史情境中的任何媒介组织,它的节目、产品必然会受到大格局与具体环境的影响,而非简单的商业或节目模式复制。

其次,电视购物的观众是“女性、45岁及以上的中老年群体、初高中教育程度群体、个人月收入在1401~2600元之间的中等收入群体和以家庭主妇为代表的无固定职业群体观众所占的比例较高”[10]。那么,如何使爱上网购物、不爱看电视的年轻观众建立电视购物习惯?或者说,如何让他们建立在电视购物主导的全媒体平台上的购物习惯?

再次,目前中国的电视购物,在生产机制及传播形态上,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购物节目的模式、类型,主持人的专业性、名望,各种电视化手法的使用,特别活动的创意,观众参与的深入……都还有待提升。

最后,电视购物如果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社会零售渠道。那么,它与国内外经济格局、企业生产行为的互动是否能够更加深入?以及,当面对不利局面的时候,又能否拿出恰切的应对措施?

以上的反思问题,并不全面,也没有“应然”的答案。唯有通过具体情境、具体时期的审慎思考与务实践行,以一种渐进的方式,完成或部分完成“理想愿景”。

 

[注释]

[1]本文为国家广电总局2009年度重点项目“中国电视购物发展与政策监管”的成果之一。

[2]《2010中国电视购物行业研究咨询报告》,中研普华咨询公司,第1页。

[3]同2。

[4]牛文文:《卷首语》,《创业家》创刊2周年特刊,第1页。

[5]根据笔者与smg副总裁张大钟的访谈,2010年12月24日。

[6]smg与韩国cj家庭购物株式会社在2004年合资成立上海东方希杰商务有限公司,股权比例为前者占51%。目前的股权情况发生了变化,smg占45%,韩国cj占30%,同方股份占30%(按2010年数据)。

[7]东方购物生产的节目,可以在本地的东方购物频道(24小时),外埠的南京信息频道、成都每日购物频道(24小时)、成都影视文艺频道、杭州生活频道、昆明经济频道、甘肃经济频道、苏州图文购物、无锡图文购物看到(按2011年数据)。

[8]根据笔者与smg副总裁张大钟的访谈,2010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