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投资理财风险最低的方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方式研究农业院校大学生理财产品的需求情况。依据“理财产品在大学生范围内的需求情况”主题,选取沈阳农业大学作为统计总体,并从中随机抽取200名大学生展开调查研究。在150份有效问卷中,被调查的样本包括大学一年级到四年级的金融专业及非金融专业学生,从而保证了研究对象的普遍代表性。由于问卷的随机发放,其中女生11人,占总人数的74%,男生39人,占总人数26%;金融专业92人,占总人数61.33%,非金融专业58人,占总人数38.67%。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理财产品认知度分析
首先,本研究对理财产品常识的认知了解分为十分了解、有一定了解、不是很了解但希望了解和不了解也不感兴趣共四种情况,调查分析表明,大学生对理财产品常识了解的四种情况分别占2%、30.67%、64.67%和2.67%。其次,就理财产品相关信息获取渠道的意愿看,大学生选择通过专业人员介绍渠道占总数的49.33%;其次为网络,占总数的36%,而选择报刊等宣传渠道、亲友介绍分别占总数的10.67%和14.67%,其他渠道相对较少。同时,70.67%大学生选择理财产品的目的是为了资产增值、得到额外收益,29.33%大学生则以资产保值为目的,只有少部分大学生选择为未来育儿、养老做准备或是只为分摊投资风险。可见,作为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素质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注重资产的保值和增值、防止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和资金结余的财产保全。而针对大学生理财产品种类的欠缺,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理财产品在大学生中的推广,那么根据大学生意愿,通过专业人士介绍和网络等渠道增加自我理财知识应是当务之急。
(二)大学生理财品种选择和购买意愿分析
在被调查150名大学生中,其中107名大学生没有购买过理财产品,且没接受过理财服务,比例达71.4%。主要影响因素则是大学生以学习为重,同时也由于自有资金有限而没钱购买,再加之理财产品过于复杂。为进一步了解购买过理财产品的大学生对不同种类理财产品的选择倾向,对购买理财产品的43名大学生选择过的理财产品种类进行调查分析的结果表明,大学生理财投资选择过储蓄、保险的占到大多数,而股票、基金和债券相对较少。对他们继续购买意愿的调查研究发现,绝大多数会继续购买或是扩大购买的规模,同时还愿意尝试其他种类的理财产品。
在大学生中推广理财产品并不十分乐观,很明显地表现是大学生的投资意向和实际现状不相符。分析这种现象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大学生对理财产品的了解有限、自身的理财意识观念有待加强,相关产品的宣传力度需要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大学生选择的理财产品较集中在储蓄和保险上,很少涉及专业性较强的股票、债券等理财产品。这与张等研究结果不同,他们认为,大学生对投资的需求多集中在股票、基金和实业投资等方面。同时,非金融专业大学生对投资理财相关知识和市场情况了解比较有限。这与万庄的调查结果相同,大部分经济类专业大学生对自己财务状况的掌控能力要略好于其他专业类大学生。显而易见,大学生群体虽然普遍表现较强的投资意愿,却缺乏对投资理财产品专业知识的相关了解,了解理财产品的渠道也十分有限。
(三)大学生选择理财产品的影响因素分析
1.投资风险、投资收益因素调查结果表明,150名大学生中选择中度风险、中度收益的人数为107人,占绝大多数,比例为71.3%;选择低风险、低收益人数为21人,比例为14.0%;高风险、高收益为22人,比例为14.6%。大学生选择风险规避者与风险偏好者占比较少,大部分为风险中立者。相对于低收益或高风险的理财产品,大学生更热衷于风险相对较小、收益相对较高的理财产品。
选择预期年收益率在5.0%?15%人数比例高达56%,可见被调查的大学生中50%以上倾向于购买收益率中等偏上的投资理财产品。相比之下,选择预期年收益率在15%以上的高收益理财产品的人数反而只占总人数的15%。通过调查,大学生理财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随着预期年收益率的提高,相对的预期风险也有所提高。为了规避高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大部分被调查的大学生选择了相对预期风险较小而预期年收益率也较低的理财产品。
2.投资期限、购买途径因素在被调查大学生人群中,选择投资三年以上长期投资的人数最多,占据总调查人数的52%。而选择六个月之内短期投资的人数仅占总调查人数的1.0%。可以明显看出,随着理财产品投资期限的增加,相应选择的人数也呈现递增的趋势。可见,目前大学生偏向于投资期限较长的长期投资,而较少选择短期投资。调查表明,从大学生购买理财产品的途径上看,购买比例最大的渠道是从商业银行购买,比例为30%;其次的渠道为从证券公司购买,比例为23%;第三是从基金公司购买,占21%;第四是从保险公司购买,占13%;第五为从外资银行购买,占7.0%;第六为从信托公司购买,占5.0%;最少的渠道是从非金融机构财务公司财买,仅占1.0%。调查分析表明,大学生对商业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较为认同,购买率较高。欧阳钱琳等认为,大学生对提供该理财产品的公司或银行的声誉较为关注。
三、结论与建议
调查表明,大学生群体普遍表现较强的投资理财意愿。多数大学生选择理财产品的目的是为了得到额外收益,部分大学生以资产保值、避免通货膨胀为目的,只有少部分的人选择了为未来的育儿、养老等做准备。从投资理财意愿角度看,大学生在追求较高收益的同时,也表现出将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的意愿:较高的收益激发投资积极性,而较低的风险则保证投资的稳健性。同时,大学生倾向选择期限较长的长期投资产品,因此,中长期理财产品对大学生较有吸引力。从投资理财能力的角度分析,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58%的人倾向于将总收入中5%?10%的资金用于投资理财,说明大学生资金来源具备稳定性的优势,同时也受到资金数量的限制。从购买途径角度分析,大学生对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中介推出的理财产品较为认同,购买率较高。相对于网络及报纸等媒体渠道,大学生更愿意通过专业人员介绍的渠道获得理财产品的相关信息。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对理财产品的需求集中反映了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趋向。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提供的理财产品种类较多,但缺少针对大学生需求的投资理财项目,现阶段大学生理财产品市场还有待开发,若商业银行能够在产品设计、开发、定位和销售方面提高,设计并推广针对大学生的理财产品,填补大学生理财产品市场空白,对于增强全民理财意识、激励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从人才培养方面,高等学校应该注重引导大学生做有经济头脑的、高素质的消费者。高等学校可以通过开设一些与投资、消费和理财相关的课程和讲座,使大学生了解金融产品基础价值分析方法。同时,也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广播、校报和宣传栏等传播媒介开展理财教育与消费引导。还可以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的作用,使大学生积极参与以投资、消费和理财为核心的教育活动,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理财观。
从金融专业投资的角度,建议大学生选择一些短期或中期的理财产品进行投资,并通过构造资产组合,有效降低投资风险。近期,大学生对互联网金融这样的新兴事物兴趣浓厚,但是需要增强风险意识。任何新兴事物的发展通常都伴随着潜在的风险,有的风险来自于产品本身或市场的不成熟,有的则来自于对产品认知的不足,因此大学生在选择理财产品时,需要熟知产品的价值原理,抵制不良营销方式的诱惑,保持理性投资。
较低的投资成本
基金定投业务也叫“定期定额申购”,是一种以相同的时间间隔和相同的金额申购某种基金产品的理财方法,即每月在固定的时间(如1日)、以固定的金额(如1000元)、自动扣款投资到指定的开放式基金中,这种理财方式有些类似于银行的零存整取。从中可见,基金定投使投资者的资金分批进场,能够有效地分摊投资成本,便于广大普通百姓参与基金理财。如宝盈鸿利基金(代码:213001)、宝盈泛沿海区域增长基金(代码:213002)、宝盈策略增长基金(代码:213003)等基金,投资者便可通过中国建设银行办理其定期定额投资业务,每月最低申购额可低至200元人民币(见上表)。
对于普通的工薪层来讲,22个工作日的中午快餐改成自带便当,少打几个可有可无的长途电话,便可实现200元的投资理财,这样不会影响到人们的正常收入支配,但长期坚持所形成的聚沙成塔的效果却令人瞠目结舌。基金定投实现了节约与理财并重,非常适合大众参与资本市场。
可观的投资收益
蓦然回首,你会发现,不论是投资股市、P2P这类高收益投资,还是贵金属、基金这类中等收益产品,亦或是定期储蓄、万能险之类的稳健型收益产品,总会伴随着一些未知的风险。正所谓“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风险与收益一直都是以正比的关系存在,风险高,则收益高;风险低,则收益也低。
风险收益正向依存
比如互联网产品“宝宝”们,作为依赖于货币基金的投资方式,它们的7日年化收益率曾经也达到了“六”,并且迫使银行理财不得不寻求变革,不断地用互联网思维提升他们的产品和服务,以求与之抗衡。但是后来,在银行理财愈战愈勇的时候,宝宝们却在不知不觉之中降到了“四”,恍惚一夜之间它们不约而同地进入了“低潮期”。
作为其对手,银行理财产品的未来也不那么好过。在市场资金充裕、“236”号文,以及其他投资工具分流资金、利率市场化的大趋势等不利因素下,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出现大幅上涨的概率也将比较低。
同时,P2P的出现,虽然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野蛮生长,目前风险也开始逐步显露,兑付危机、跑路潮等问题不断出现。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当然,投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市场出了问题,不再符合自身需求,那就可以转而寻其它。就像“沪港通”、“央行降息”等利好刺激了股市的“疯涨”,那作为投资者便可以“见异思迁”,撤回自己在其它市场的资金,放到股市中。
当股市也出现了问题,比如最近的1.19股灾。之前还是“疯牛”状态,转瞬间便暴跌不止,这时你怎么办?只在那“顾影自怜”“大彻大悟”就能挽回损失吗?
不会的,那还不如“转而求其他”,何必“在一棵树上吊死”呢?
众所周知,对于投资而言,本就不该“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金融市场千变万化,一点“风吹草动”就可能“搅动一池春水”。因此,作为投资者,还是要学会分散风险,灵活投资,不说可以赚得盆满钵满,但最起码不会亏损到“欲哭无泪”。
客观对待高低风险
那么,2015年到底有哪些好的投资机会呢?如何理财才能在新的一年财源滚滚来呢?
统计显示,我国A股新增开户数已连续7周突破20万户。
这轮股市为什么大涨
业内人士认为:“减息并没有降低实体经济的利率和企业的财务负担,但对股市有心理促进作用。而且今年年初以来,社会上一直放风鼓励大家投资股票,杠杆又那么容易,人们借东风就把股票买起来了。”
还有分析则认为,降息是刺激上涨的重要原因。之前在央行货币政策意图不明显的情况下,房地产的尾部风险、实体经济下行让大家不敢买A股。但央行降息覆盖风险后,市场普遍形成了未来宽松的预期。外加A股估值普遍偏低、经济没有进一步恶化,形成了这轮牛市的基础条件。
更有人解释道,目前股市里大量资金来自于理财产品,他们只念高收益不计高风险,通过融资融券把钱借出炒股,因为他们有政府兜底,这就是目前杠杆来得快的原因。
但是,杠杆过长造成的后果就是,涨得快,跌得也快。业内人士表示:“股市是否涨得更高,是靠它的内在价值决定的,如果你通过融资来交易的话,会加速它达到内在价值的速度,但理论上说它高度是不会变的。当市场处于疯狂状态,很多激进的策略会得到实现。就造成了这种一天上下两三百点的行情。”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一次财经峰会上,罕见地再谈他的股市赌场论,他称中国股市不仅很像一个赌场,而且还是一个没有规矩的赌场――一个有人可以看别人底牌的赌场。并对近期火热的股市行情提出了警告,担心在所谓“牛市”的感染下,可能会形成一种羊群效应,造成更多的悲剧。
2014年12月9日,股市在疯牛狂飙般逼近3100点之后骤降,跌幅5.43%,创2009年8月31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多家个股跌停。股民和伙伴们用“满仓踏空”,“涨停跑输”调侃此轮股市行情。
“沾股”理财产品受青睐
炒股、买基金、炒黄金……为了让自己手里的钱能够对抗通胀,如今不少老年人在理财方面忙得不亦乐乎。
然而,中国的股市行情,对于大多数对股市一窍不通,又不甘心错过机会的老年朋友来说,股票型基金就成为他们的选择。观察发现,随着股市向暖,曾在银行理财市场上销声匿迹的股票挂钩类银行理财产品,开始重新受到人们青睐。
比如,有的银行推出的一款涉股类理财产品,首次认购下限5万元。还有银行网点,也推出了保本挂钩股票的理财,10万元起步,期限一年,预期收益8%。多家银行网点推出的此类股票挂钩型理财产品,最高收益率从7%到11%不等。
那么,什么是股票挂钩类银行理财呢?简单说,就是将95%左右的绝大部分本金投资于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发行和流通的债券、货币市场工具、同业资产等风险较低的产品,5%以内的本金与收益投资于与股票或股票指数挂钩的金融衍生产品。能否实现高收益,往往就取决于这5%以内的股票或股票指数挂钩的金融衍生品。
尽管近期股市涨得不错,但业内人士提醒,未必股市涨得越多收益越高。据观察,若股市的涨幅远远超过了理财产品当时设定的障碍价格,按照结构性理财产品设置的规则,只能按照最低的收益率标准来兑付。很多挂钩型的结构性产品,其设计的初衷是产品适合在一个较为稳定的区间内波动,投资者才可能在期末获得较好的收益。所以,投资者在购买这些产品时,除了量力而行,还需要结合产品设计和入市时机综合考虑。
理财产品也有风险
这类“沾股”理财产品,有没有风险?老年朋友该如何投资呢?应该提醒的是,这类理财产品是有风险的,有的并非保本型的,所以一些风险能力承受较低的人,最好投资一些保本型的相关投资产品,而如果投资相关“沾股”理财产品,老年朋友最好要对相关资本市场有所了解。
专家提醒:“不管是挂钩黄金、股票还是外汇,这些结构型理财产品收益浮动都很大。”目前很多习惯于接受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的老年朋友,对于这些浮动较大的理财产品,其实并不熟悉。要知道,近期多家银行发行了预期年化收益率较高的结构型理财产品,其中主要为股票挂钩型理财产品,但这些理财产品并非全部提供100%本金保证。因此,建议您选择本金有保证的结构性产品。鉴于股票挂钩型产品的风险特征,最好是对股票市场、期权市场有一定了解的人购买为宜。
不让手里的钱缩水,这是在这个CPI高企的时代每个人都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投资理财成为了众多老年朋友的选择。但由于股市行情不稳,老年人理财应选中低风险型产品,且按一定比例进行组合投资,种类别太多,期限要长短搭配。
专家特别提醒,对于老年人来说,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因此老年人理财应该悠着点,别赚了钱赔了健康。
(责编:萧茵)
理财建议
老人理财三字经:“稳、活、选”
“稳”字当头――在能防范风险的情况下再去追求更高的收益。在投资学中有一个资产配置法则叫“100法则”,即一个人可以投资风险程度较高产品的比率等于100减去他的年龄。因此老年人理财应奉行安全为上的原则。一般来说,风险程度较高的资产包括股票、股票型基金、投连险、黄金、外汇等;风险程度较低的资产包括储蓄存款、国债、银行理财产品等。
“活”为要务――建议您首先应预留3至6个月的生活开支,放在活期存款或者可以随时支取的理财产品上,以备不时之需。因为,如果您做定期存款。一旦突然急需用钱时,由于存款期限没到,只能按照活期利率结算,于是损失了很多利息收入。如果做投资,期限主要以3个月至1年为宜,以保证资产的流动性。如果您购买保险产品,可选择期限相对较短且资金领取方式更为灵活的万能险,一般有最低保底收益。
“稳”字当头
大多数中老年人不再有固定的新增收入,而且需要应付日常生活及保健医疗等开支,费用支出会逐年增加。中老年人承受风险的能力也不如年轻人强,因此,进行投资理财时,应优先考虑本金的安全,在能防范风险的情况下,再去追求更高的收益。
在投资学中,有一个有名的资产配置法则“100法则”。它被用于确认投资产品中的风险资产比例,即一个人可以投资风险程度较高产品的比率等于100减去自己的年龄。对一个30岁的投资者而言,投资组合中70%可以是风险资产;但若是一个70岁的投资者,风险资产比重就至多只能30%。这个法则比较形象地阐述了中老年人理财安全为上的原则。一般来说,风险程度较高的资产包括股票、股票型基金、投连险、黄金、外汇及其他特殊投资项目,风险程度较低的资产包括储蓄存款、国债、银行理财产品等,中老年人在投资时可以进行适当配置。
“活”为要务
中老年人对于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较差,因此,对于理财的流动性要求非常高。有不少老年人看到银行的利率表显示存款期限越长利率越高,便将自己所有的钱都存成了三年期和五年期的定期存款,一旦突然生病住院,急需用钱,从银行将钱取出来时,由于存款期限没到,只能按照活期利率结算,这样就损失了很多利息收入。
面对这样的情况,工行理财专家提醒:首先,应预留3~6个月的生活开支,放在活期存款或者可以随时支取的理财产品上,以备生活上的不时之需。其次,投资期限主要以三个月至一年为宜,以保证资产的稳定流动。最后,如大额购买长期产品,应问清楚是否有提前支取或者质押贷款的可能及相关手续。
“巧”是关键
大多数中老年人喜欢存定期存款,对高利率的三年和五年的中长期定期存款尤为热衷,但流动性差的特点又让他们无所适从。举个例子,如果拿3万元做一笔三年期的定期存款,资金一下子就被冻结了三年,如果提前支取,便损失了利息。
殊不知,这其中也有窍门可循。换个方法,将3万元分成三等份,每隔一年存1万元,都做三年期定期存款,这样,接下来的每年都有1万元到期,如有需要,可以使用,不需要则可再转存三年,周而复始,既保持了一定的流动性,同时,享受的利率仍旧是三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高收益也得到了有效的保证。其实,这个方法不仅可以用在定期存款上,也可应用在各类有固定期限的投资产品上,能解决多数固定期限产品不可提前支取的尴尬困境。
“选”是根本